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论文

2022-04-21

【摘要】文章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与主观原因入手,从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对象复杂化等五方面剖析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针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阐述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论文 篇1: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

摘 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能够控制和决定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企业往往按照此审计结果决定资源的分配;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提高审计质量并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及经济实体“监督和服务”的职能,是摆在每个审计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企业内部风险审计概念进行了介绍,然后针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来一些改革的措施,希望相关研究结论能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并期望得到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原因;对策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我们会继续寻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在此过程中我国企业如何把别人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理念吸收和转换并据为己用是完成企业治理结构的转变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渐突出,逐渐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和控制措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能够控制和决定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企业往往按照此审计结果决定资源的分配;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提高审计质量并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及经济实体“监督和服务”的职能,是摆在每个审计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企业内部风险审计概念进行了介绍,然后针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来一些改革的措施,希望我的研究能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并期望得到读者的共鸣。

一、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简介

在以“风险导向审计”(risk-oriente daudit approach)为特征的现代审计领域中,它克服了制度基础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各种缺陷。该模型所考虑的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用模型表示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种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即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由于其在理论和实务两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被称作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企业风险(不是审计风险)来选择项目,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企业风险为中心做审计报告,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定量评估来确定审计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风险用模型表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用模型不仅解决了以制度测试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问题,而且有助于引导审计人员将资源投入到容易出现重大错报的地方,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分配。内部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方面因素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建立在企业内部完善的控制制度、稳定的经营状况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欠缺或形同虚设,必然会造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再者,内部审计难度(也就是说审计工作面临失误与差错的概率)也会随着企业经营方式和内部管理层次复杂程度而增加。同时企业内部审计范围通常必须围绕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全部活动中,由单位负责人或企业管理层统筹安排,具有不确定性和无法选择性。

(二)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方面因素

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审计程序欠规范、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并不能胜任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和职业道德有问题,是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方面因素。如何克服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消除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方面因素。

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控制对策

(一)加强法制和内部审计建设,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在综合考虑业务规模和范围、组织形式、分支机构设置及区域分布、成本与效益原则、人员素质及构成等其他影响控制政策和程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制度。要抵制审计风险的发生,首先要从体制入手,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听从同上级领导安排,这样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控制审计风险,这是审计工作的雷区超越不得,只有这样才能有保障内审部门独立地、有权威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能减少审计工作中的阻碍,争取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

(二)科学应用审计抽样方法,积极改进和吸收内部审计方法

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运用现代经济统计技术和方法,以抽样审查代替全面审查,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结果特征的一种方法。科学应用审计抽样方法可有效保障抽样审计的合理性,保证审计结论的恰当性,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在企业内部审计方法上,应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必须运用恰当的审计技术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审查,控制其分析样本误差从而为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改进和吸收内部审计方法,从而更好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三)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如果具有较强的审计风险意识,能够从专业技能上控制风险产生的根源,提高审计的质量并且从思想上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预防,必然会遏制审计风险的产生。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为了规范审计程序,加大监督和控制的力度,应该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杜绝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

(四)双管齐下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部风险审计的质量,其中企业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审计技能和职业道德。为了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邀请高校教授名师为他们讲授诸如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政策法律法规、税务学、财政学、职业道德、企业文化、行业特有的内容以及沟通交流技巧、自我解压方法等。除此之外,審计人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加强审计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提高。在加强在职人员培训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引进内审方面的高学历人才,通过“鱿鱼效应”更加激烈内审人员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如何提高审计质量并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及经济实体“监督和服务”的职能,是摆在每个审计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企业内部风险审计概念进行了介绍,然后针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来一些改革的措施,希望相关研究结论能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并期望得到读者的共鸣。

作者单位:湖南电广传媒华丰达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继伟.浅议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现代商业,2009,6.

[2]魏晓勇.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1.

[3]刘凤英.浅谈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解决途径[J].人口与经济,2009.

[4]郝北平.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2009(13).

[5]郝艳艳.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

[6]杨锦水,翁俊涵.试论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措施[J].审计月刊,2008,2.

作者:李文红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论文 篇2:

浅谈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摘要】文章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与主观原因入手,从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对象复杂化等五方面剖析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针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阐述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

所谓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许多人误认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所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不具备法律效力,内部审计无所谓“风险”可言;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只是“奉命行事”,即使出现工作上的误差或疏漏,也无须承担“风险”,这些都是对内部审计风险认识的误区。目前,随着施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张,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内部审计的广度、深度、力度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笔者以所在中铁三局内部审计为例,浅谈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包括财务预算执行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合同管理审计、工程项目绩效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规范,笔者所在公司伴随其母公司——“中国中铁”整体上市以来,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管理当局的重视,2008年笔者所在的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共完成审计任务32项(其中:子分公司财务预算执行审计16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8项),比2006年、2007年审计任务分别增加了15%、20%。内部审计任务逐年增多,从而导致内部审计风险也逐年加大,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导致了内部审计风险加大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由于其行政性太强,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独立性不强,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而且企业内部审计一方面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又要受本单位行政管辖,工资福利由本单位解决。业务工作的“外向型”与行政管辖的“内靠型”,使内审人员很难进入角色,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便失去了权威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二)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审计范围的扩展导致了内部审计风险加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施工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在原有施工生产、劳务输出基础上,已涉足资本运作、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投资活动,使得内部审计对象逐步扩展,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同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掺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大;目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容,审计范围的扩大。不仅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也使审计风险相应增加。

(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外部证据取证困难使得审计风险加大

从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而言,外部证据来源于被审计单位外部,没有经过被审计单位的作业系统而直接由内部审计人员取得。其来源的客观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外部证据的获得有利于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存在于特定的组织管理中,其权限也仅限于该组织内部行使,取得外部证据基本依靠被审计单位提供和相关外部单位的配合态度,外部证据取证困难的客观条件对审计结论的恰当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审计风险在所难免。

(四)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不确定性使内部审计风险增加

目前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抽样审计以“个别”推断“整体”,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同时由于审计工作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能会舍弃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而这可能导致一些影响审计意见正确的程序被放弃,使审计结论出错,引发审计风险。目前内部审计采用的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这种审计方法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本身就蕴藏着较大风险。

(五)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内部审计风险加大

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都对审计工作质量有重要影响。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匮乏,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潜在审计风险增大。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内部风险的成因包括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差、审计对象的复杂化以及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展、取得外部证据困难等,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审计选用的程序与方法的不确定性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由此可见,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潜在性、普遍性、无意性等固有特征。从分析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现状入手。识别风险的根源,估测、评价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采取措施降低审计风险。

二、麓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内在的动因和自身规律,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重视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不仅要对具体的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充分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如何防范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笔者认为:

(一)积极规避客观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

1 理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改变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行政隶属体制。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合理选择。由审计委员会制定内部审计方针,决定内部审计项目,审核批准内部审计报告,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2 强化对被审计单位的日常监控。施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张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内部审计日常监控工作,及时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以及重大项目的运作情况,评估风险所在,从而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笔者所在公司下属某子公司审计部门,从季度财务决算和经济活动分析入手,以公司内部预算为控制目标。建立项目成本控制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动态。通过日常监控降低了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有效控制主观因素引起的审计风险

1 规范审计程序。严格审计过程控制,降低审计风险。笔者

所在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按照公司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确定了内部审计工作方针,详细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年度计划和具体的推进实施细则,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制定了严密的审计实施方案,从而规范了基本审计程序,减少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有效地控制了审计风险。

2 科学应用审计抽样方法,积极探索风险基础审计,减低审计风险。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中,从被审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包括统计抽样与判断抽样。以抽样审查代替全面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科学运用审计抽样方法就是要了解和掌握两种抽样方法的优劣以及使用范围,在审计过程中将统计抽样与判断抽样有机结合起来使用,立足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积极探索风险基础审计,从而找到高风险的审计项目,最大限度降低审计的检查风险,使重大的差错和舞弊等问题被揭露出来,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3 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核心,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并将规范推行到每一个审计部门、人员及审计业务,在审计的每一个环节上,识别风险因素。消除或减少内部审计风险,通过全面、综合地考核与评价。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达到防范与控制的目的。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运用新思维、新视角审视企业的各项管理。逐步将审计内容扩展到企业发展战略及生产经营决策审计,使内部审计有更多的机会为管理当局创造价值,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4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树立风险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感。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此,应通过下列方式来有效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一是加强后续教育,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适应组织业务和管理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措建沟通平台,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交流;三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实践中。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以高度的责任感与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树立风险意识。并通过分析判断,准确识别审计风险,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

作者:刘文国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论文 篇3: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渐深入,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做好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工作非常重要。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对应的防范对策,以期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及完善。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防范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了快速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趋势背景下,我国施工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是,随着施工企业的逐渐增多,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从目前的施工企业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其内部审计风险较为突出[1]。因此,本课题针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进行分析与研究便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非常重要,但是部分施工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问题。究其原因,包括: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及权威性弱化

基于施工企业内部,由于遭遇行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审计客户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通常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这样便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弱化,进一步致使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很难自主进行工作,最终导致审计整改方案很难落实到位。并且,内部审计工作在权威性上也存在弱化的问题,比如和其他部门存在行政权力交叉的问题,这样便使其权威性弱化。总之在内部审计独立性及权威性弱化的情況下,便易出现风险问题。

(二)内部审计对象复杂程度高

基于目前的市场经济大环境背景下,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逐步增大,同时业务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便导致内部审计对象呈现复杂程度高的问题。例如:在客户群体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客户信息资源的真实性,便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建档、储存等,如果信息失真,这会最终引发风险问题,这不利于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2]。

(三)内部审计方法不能与时俱进

从目前来看,国内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视对各类报表的审查,但是所选审查对象则比较片面,不具代表性,难以符合施工企业的发展。基于审计结果角度分析,内部审计重视发现问题,但是对于问题的预防则较为弱化,这样便导致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增加。并且,基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期间,因受到制度不够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审计工作存在随意性的特点,这样便导致内部审计的成果缺乏准确性。所以,需与时俱进,掌握合理、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从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及完善。

二、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分析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一些成因。为了做好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便有必要针对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总结起来,具体防范对策如下:

(一)注重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的构建

为了使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权威性得到有效保障,便有必要注重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的构建。一方面,对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整,比如把内部审计直接置于企业董事会的领导之下,以此使施工企业自身治理结构要求得到有效完善,同时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权威性,从而使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得到有效防范[3]。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宣传工作的开展,针对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及理解,从而为共同目标的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提高审计协同模式的合理性

面对日益复杂的内部审计对象,便有必要提高审计协同模式的合理性。需认识到审计的对象涵盖了工程项目的资金及成本,同时涵盖了预算管理、材料盘点以及施工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显然,在对象复杂、内容繁多的情况下,由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独自承担上述工作存在巨大的压力。对此,可以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核心部门,然后由财务部门、运营部门、材料部门以及工程部门协同参与工作,进一步根据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审计工作的重点加以明确,这样便能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防范由内部审计对象复杂程度高带来的风险问题。

(三)优化内部审计方法

在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必要注重内部审计方法的优化。一方面,认真分析施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确保内部审计方法与之相匹配,进一步使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合理使用辅助审计方法,比如针对施工企业非常复杂的工程量的计算,通常会占有很多的审计时间,此时便可采取通用审计软件进行辅助处理,从而确保计算的时间得到有效节约,进一步确保内部审计的效率及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四)注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除上述风险防范对策以外,还有必要注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在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引导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自我加强内部审计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有必要针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审计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实践水平及业务水平[4]。此外,还有必要开展有益的活动,培养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及团队合作精神。总之,相信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的条件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将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体现在多个方面,因此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确保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及科学性。比如,注重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的构建,同时提高审计协同模式的合理性,并优化内部审计方法,进一步注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等。相信做好以上方面的工作,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将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最终为风险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郭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以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2):43-44.

[2]杨鑫彤.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6):95-96.

[3]郭颖.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1):155-156.

[4]房素芳.试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对策[J].现代商业,2012(03):240.

作者:陈好

上一篇:信息课堂语言艺术论文下一篇:保险企业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