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论文

2022-04-16

摘要:供电企业财务活动日趋复杂、范畴增大,审计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而审计风险客观存在,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审计风险,才能减小风险带来损失,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供电企业财务资金的正常运转。鉴于此,本文对提升供电企业审计监督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论文 篇1:

对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供电企业发展中财务审计风险潜藏,如果不对风险加以控制的话,将给供电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以下本文主要针对引发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几点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也对规避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进行几点思考,降低财务审计风险,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认识;思考

一、前言

一直以来,财务审计工作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保证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切实有效的规避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引起财务审计部门的重视。

二、引发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几点因素

在当前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主要受到传统财务审计方式、审计人员因素、审计技术不足等方面的影响,给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埋下诸多的风险隐患,不利于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例如,目前应用较多的审计方式是就账查账的逐笔审查法,手工收集资料,工作效率偏低,而且审计中无法将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有效地结合。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极其缺少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术熟练的审计人才等。总之,财务审计风险必须引起部门以及审计人员的重视,有效规避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

三、规避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几点思考

(一)提升财务审计人员素质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由于受到财务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会给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带来一定的风险,不利于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对此,应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提升财务审计人员素质,为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帮助。作为一名优秀的财务审计人员应具备交稿的专业性、技术性,并具备较高的责任心,满足岗位需求,才能保证供电企业财务审计的可靠性。审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等,同时应积极参与到一些教育培训,不断加强自身对审计工作的认知,提升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另外,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下,计算机技术也不断应用到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相比以往的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引入计算机技术对提升供电企业财务审计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为了能够将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求财务审计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才能深入到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有效化解因人员素质而产生的风险。

(二)保证财务审计部门独立性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涉及范围比较广,而且所关联的部门比较多,而因财务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从而影响到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效率,甚至为财务审计埋下诸多的隐患,不利于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对此,为保证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规避财务审计风险,应保证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首先,财务审计部门应引起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要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发展,摆正财务审计部门在供电企业的地位,充分凸显出其权威性,将财务审计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在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为了规避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应从供电企业财务审计业务开展、机构设置、人员管辖、经费管辖等几方面人手,充分体现出其独立性,避免供电企业其他部门参与到财务审计工作中。同时,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应将自身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应注重自身的岗位职责,避免在财务审计工作中受到其他业务、部门以及单位等方面的影响,严格按照财务审计工序进行,有效防止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对企业发展带来影响。

(三)改进财务审计技术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会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因素,如果不能对其加以控制的话,势必会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尤其是财务审计技术水平的不高,制约了财务审计工作。对此,应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改进财务审计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提升财务审计工作效率,有效控制财务审计风险。另外,应积极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财务审计工作的电算化,并通过统一的电算化信息系统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进而增强财务审计风险控制的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供电企业飞速发展中,应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重视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控制,有效规避财务审计风险,保证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針对当前引发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几方面因素展开分析,同时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希望通过的几点思考,能够对促进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提升财务审计工作效率给予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慧,基于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研究——以供电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6(29):84-85.

[2]张耀琴.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1):38.

[3]杨柳青,关于对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3):184-185.

[4]续真,浅谈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J].神州,2013(19):272.

作者:程屏屏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论文 篇2:

提升供电企业审计监督创新能力的研究

摘 要:供电企业财务活动日趋复杂、范畴增大,审计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而审计风险客观存在,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审计风险,才能减小风险带来损失,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供电企业财务资金的正常运转。鉴于此,本文对提升供电企业审计监督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供电企业;审计;监督

引言

虽然供电企业的审计风险不能完全消除,但仍需要时刻警惕,只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给审计带来风险的各类因素,并主动实施相应的降低风险的策略,才能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更大程度的减少财务审计的风险以及对供电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审计的特点和优势

(一)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传统审计是账套式审计,是查账。数字化审计是对数据的分析,是运用信息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审计证据。数字化审计实现了远程非现场审计,有助于打破传统审计现场核查地域限制,将审计人员从常规性、机械性的账务资料核查中解放出来,降低审计工作的时间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突破审计方法限制,实现全量审计

传统审计中受数据采集方式因素的限制,审计人员多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对被审单位部分数据和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分析和查验。受样本量和审计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抽样审计可存在一定的审计误差,无法全面、系统、客观、完整揭示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数字化审计依托数字化审计平台,突破了传统模式下单位、地域、专业、信息系统壁垒,通过对审计对象所有底层数据的全面排查,实现抽样审计向全量审计转变。

二、造成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原因

(一)传统财务审计方式落后

电力企业的财务审计,在方法和技术上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在审计部门缺少计划、报告、复核等一系列程序,审计录入信息的不完整也增加了审计误差出现的可能。例如,在审计中审计证据不全面,有明显的质量误差;不能很好的运用统计抽样技术,使抽样结果存在漏洞,与总体判断的误差较大,或者采用的样本数据主要依据审计人员的经验而产生,缺乏职业审查和专业的判断等。

(二)财务审计人员能力不足

增加财务审计风险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财务审计人员能力低下。审计人员之间的工作能力不同,会出现工作能力与工作要求不符的情况。例如,审计人员专业水准较低,不能严格的执行审计程序、工作不规范,或者采用了不合理的审计方法,选取审计参考不合理;职业素养不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导致工作不严谨、审计流程不详细;承受压力的能力较低,在一定的工作强度下,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职业行为受到干扰,都给电力企业的财务审计带来风险。总之,审计人员的工作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控制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策略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审计工作对技术性和专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核心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素养及高度的责任心等综合素质,做到审计技能和审计工作相匹配,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根据自己的實际工作特点,供电企业不仅需要通过招聘、招收来认真筛选专业的审计人才,还要对现有的审计人员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加强与先进审计单位的学习、交流,不仅要使其掌握电力、财务和审计知识,增强专业技能,还要全面的提高审计人员对计算机、政策法规的了解及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等能力,提升职业素养。供电企业的审计工作相对复杂,拥有成熟的审计队伍,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先决条件,能更好的规避审计风险,对企业财务实现更好的管理。

(二)为专项审计工作提供大数据平台

随着供电企业销售端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显著提升,在优化专项审计工作时便需要考虑为其提供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得以实现其价值,本文建议:(1)供电企业销售端应按月度将电费收缴信息导入大数据平台中,进而为专项审计工作提供直观的数据波动信息,为审计工作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2)供电企业客服端应按季度将客户投诉信息归纳导入到大数据平台中,为专项审计工作提供识别财务信息合理性的现实依据。(3)供电企业财务部门应按半年度对智能化电表维护和建设的成本信息导入到大数据平台,为专项审计工作提供“产出/投入”分析的依据。前面已经指出,审计部门类似于“总阀门”,所以大数据平台应以审计部门为信息中枢,对接销售端、客服端、财务端等接口。

(三)严格控制资金预算开支,强化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在跟进一个项目的过程中,一旦完成了资金预算,我们就需要严格按照预算的条目来使用资金,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利用内控制度来管理相关的支出,比如说:(1)明确各个岗位职责,不同职务不相容;(2)严格监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系统,对于会计岗位来说,我们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3)资金核查控制:为了确保资金流出的合理性,我们需要定期进行资金核查,核对每一笔支出,改善原来只在项目结束后核算资金的习惯,我们需要定期核算、定期清查。

(四)强化数据安全管理

一方面严格数据访问权限机制和数据设备安全管理,加强审计数据访问、存储、传输、使用方面的管理,严防数据遗失和泄密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审计人员的作风建设,严格执行相关保密规定。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日益成为现今和今后全社会发展方向。大数据使审计监督从局部抽样审计向全量数据分析的模式转变提供了可能,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提高审计工作能力和效率成为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讲话中指出:“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林翠佳.大数据时代供电企业内部审计改革分析[J].时代金融,2018(35):428+434.

[2]商秋芳.供电企业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治理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20):260+262.

[3]彭凯.供电企业内控管理审计存在的弊端及应对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0):3-4.

[4]吴超群.供电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的构建分析[J].时代金融,2018(20):235+238.

[5]姚雅文.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

作者:丁盼盼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论文 篇3: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思考

一、引言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经营行为与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决策者的私密与监督者的技能差异,接受和回避监督与审计力度的关系均为风险产生的根源;因而内部审计的核心应是风险管理,也就是针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识别风险的根源,估测、评价内部审计风险,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减少固有的职业风险。通过对内外环境所涉及的风险因素的信息搜集和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应合理地识别、估测、评价审计风险,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的审计风险评估理论,考虑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方法,有效地分析企业产生风险因素,实施对等的审计方案,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才能降低审计职业风险。

二、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企业制度建设的完善及执行的亏缺是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电力企业在改制、重组中建立了企业集团,包含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在经济上都实行独立核算,投资的多元化,经营的多样化,关联交易增加,经济往来日趋复杂,加之内部经济关系有的尚未理顺,部分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等,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判断问题缺少依据,获取正确审计意见的难度增加,审计风险加大。

2.内部审计信息和成果的广泛运用易导致企业领导及信息关注人对内部审计的期望值产生过高要求,形成审计风险。随着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及投资活动监管力度的加强,企业领导及企业员工对内部审计的希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内部审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能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能查清查实,对离任及接任领导的经济责任能划分的清楚。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提交的审计报告,也是公司领导及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兑现审计的结果是企业对下属经营班子奖惩和子公司经营者的年薪收入及职工工资奖金发放的依据;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结果是核实工程造价并作为财务结算的依据;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应用的层次越来越高,范围逐步扩大,领导对审计的依赖愈强,相应的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

3.内部审计监督信息的“渠道阻塞”,有时难以保证其审计意见的完整、准确,形成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立性和超脱性是相对的,在提出审计意见时既要符合国家利益和政策,又要维护企业合法利益;既要考虑合规性,又要注重合理性,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及实际情况等,因此审计意见的出台往往接受了部分被审计单位的主观意见因素,对意见中的部分问题进行粉饰。此外,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需到外单位进行调查核实时,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条件和手段。这些都会使发表审计意见不恰当或不正确的可能性增大,形成审计风险。

4.企业局部利益与电网全局利益的冲突,体现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舞弊”,发生财务错弊的可能性增大。审计监督运用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会计资料的存在不真实性、不完整性问题,对问题的反映不能全面清晰,甚至误导审计人员检查思路,审计监督检查时限导致审计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对所含问题的经济事项进行全面审查,容易出现审计疏忽和审计遗漏,得出的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产生审计风险。

5.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配比与审计监督要求的差距,企业风险种类与决策机构关注的方向,违规程度的量化与审计评价及处理,形成审计成果与领导采信程度、处罚决定与被处理人员主观抵触均产生审计风险。由于传统审计基本是财务审计,审计人员大都是从财务转型,存在对经营管理、工程预算、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审计监督要求的差距。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监督要求对企业内审范围已扩展到对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核算单位经营责任考核审计、企业资产投资工程签证审计和电力营销业务审计等,审计业务内容的扩展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综合性管理知识和各种不同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的单一面临审计风险。

三、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措施

如何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效控制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是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考虑的问题。要规避上述因素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影响,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审计信息受众对内部审计形成客观的认识。

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提升从业素质,加大对企业内部各经济事务的监督力度,创新审计工作手段,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审计监督,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利益,使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改善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在人员与经费上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顺利开展,为降低审计风险创造条件。

审计人员在接受和安排审计工作任务时,应适时的表达知识结构与工作性质差异,审计监督是基于存在的信息资料开展工作,重视文本资料及制度法规框架对照,对企业内各项经济事务的监督不能替代司法监督、纪检监督、民主监督,说明内部审计不是企业经营监督的“万金油”,更不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万能钥匙”。审计风险始终存在,我们都应正视其存在的客观性,避免由于盲目期望给审计人员造成的审计风险。

2.全方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具有扎实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以及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既要具备经营管理知识,熟悉财政经济法规和其他相关的政策制度,还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及技术方法有一定了解。内部审计部门要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从培养复合知识型审计人员着手,加大横向知识面的普及,同时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坚持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来提高分析、判断和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并积极从不同专业队伍引进专家型人才,造就一支素质高、专业齐、能力强的审计工作队伍,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3.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随着审计目的由原有的差错纠弊转向为企业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咨询服务和风险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正逐步成为内部审计的主导方向。风险导向审计是将审计风险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企业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审计人员首先研究确定审计风险可以接受的水平,然后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分析性检查风险,最后根据各种风险水平参数计算详细检查风险水平。根据确定的详细检查风险水平及其他有关数据,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检查等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近年来,风险基础审计在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其原因就在于它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减轻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技术方面,随着公司SG186平台的应用,网络化和一体化的管理必然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辅助手段进行跟踪性的在线实时审计的知识和能力。

4.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履行法定程序,依法审计。

审计制度建设是现代社会环境与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要求,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监督风险的控制点。企业在制订内部经营管理制度模块中,审计监督制度不要求过细的可供操作的执行规范,但指导审计监督工作开展及风险控制的总纲制度不能缺少;在总纲的框架内,根据国家、行业及相关规定进行重点经济业务流程监督设计审计监督操作程序,使审计监督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开展重要审计业务时,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准则》的审计程序,规范操作,制定完善的现场审计工作方案,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履行三级复核,才能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

5.采取激励约束机制。

为了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程序规范、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效果和审计职业道德等。在审计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审计业务质量进行定期评比考核。根据考评结果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质量优秀的特定审计项目和表现突出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晋级升职挂钩。对玩忽职守、内部审计业务质量低下,造成企业损失或影响企业社会信誉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人员予以行政和待遇处罚,对造成重大过失的审计人员应将处罚结果备案,根据过失性质和程度决定其去留。

审计风险虽是始终存在于审计活动之中,但只要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发生是与审计工作固然相伴的,也是社会法治化在经济监管环节的表现。企业经营在融入社会经济环节过程中,全民法律意识与监督意识的需求提高,对审计从业人员素质要求就高,对审计监督环节信息共享、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成果应用的要求就高。同时,审计信息受众及监督处罚对象对审计结论的不满,或是因审计监督行为受影响对结论产生的不确定性,社会监督法规、监督内容、监督手段、监督对象的变化,均会产生审计风险。因而,审计风险是随社会发展和受众所接受程度不断在变化。

(作者单位:江西宜春供电公司)

作者:林群

上一篇:煤矿井下采矿生产技术论文下一篇:物流管理教学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