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内部控制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文中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立足于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内涵的理解,在现有内部控制理论基础之上,以风险管理论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资源配置和关键控制点设计等活动,为内部控制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保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企业风险内部控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风险内部控制论文 篇1:

煤炭企业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当代成功企业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笔者认为健全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和加强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才是防范和化解煤炭企业风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当代成功企业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监督与约束机制,越来越引起了许多企业家、政府主管部门的关注。当前,煤炭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全球范围内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企业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如何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降低风险,确保煤炭企业合法经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从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原因出发、探索健全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和加强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才是防范和化解煤炭企业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产生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源于煤炭企业风险。煤炭企业风险是影响煤炭企业目标实现,可能为煤炭企业带来损失甚至生存危机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可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煤炭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包括为煤炭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如授权与指挥进行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方式、方法;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等。只要企业存在经营管理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煤炭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自身企业合规经营、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合规经营、真实的财务报告和有效率的经营也正是企业风险管理所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所以,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于煤炭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相反,如果煤炭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则往往会导致各种错误和舞弊的产生,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倒闭。因此,建立煤炭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是防范自身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长效机制。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煤炭企业来说,风险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正是因为风险的存在,风险管理才成为必要。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煤炭企业风险预警、评估系统,分析各种风险的类型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因此,风险防范既是企业管理的必要部分,也是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的内在动力。也正是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煤炭企业才应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配合风险管理,实现煤炭企业目标。

二、煤炭企业风险的表现形式

1.经营风险。煤炭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有宏观环境风险、战略风险、资源风险、采购风险、营销风险、物流风险、财务风险、投融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笔者认为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风险是宏观环境风险和战略风险。近几年,我国重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给煤炭需求带来了又一个高峰期,煤炭行业进入上行通道。为了实现降能减耗的发展目标,2007年国家出台了有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消耗产业发展的政策,对煤炭行业景气周期的延续有所影响,未来煤炭需求减速将成为趋势。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加大了煤炭企业的经营风险,对煤炭企业自身而言,在外部环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风险、战略重组风险、国际化的风险正在加大。比如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多元化经营风险。近几年煤炭市场较好,许多煤炭企业利润激增,为了降低煤炭开采单一经营的风险,煤炭企业正在沿着煤——电、煤化工——建材、煤——油等路线,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这将给企业的投融资带来较大风险。如果不对每个项目的投资建设、生产运营管理、产品市场开拓、科技创新的要求等加以风险管理,煤炭企业就有可能因投资风险管理不到位而陷入危机。

2.管理风险。煤炭企业管理风险包括经营和财务信息的不足;重大事项不向高层管理层汇报,自作主张;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标准贯彻失败;合同签定缺乏慎重思考、流于形式,并且执行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等等;不能达到煤炭企业的目的和目标等等。煤炭企业风险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严重后果,比如竞争失败会使企业遭受诸多的不利;经营中断使企业的目标将无法达到;法律诉讼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和信誉的破坏等;商业欺诈可能会给煤炭企业带来难于承受的损失;无益开支使得企业的收益能力下降;决策失误可能使企业一蹶不振;重大事项没有集体审议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内外经济环境、自然灾害可能使企业损失巨大,如河南某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下属一生产矿的车辆对外承包,最终造成10辆车全部丢失,总经理竞不知道此事,结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的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风险影响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有很多风险为企业所能控制,也有很多风险并不为企业所控制,但决策层应当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三、健全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企业风险

(一)建立煤炭企业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控制

煤炭企业管理控制的范围包括煤炭企业的会计控制之外的所有控制,如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事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部门间的关系协调和企业负责人及高层管理决策及行为等方面的控制,但重点是组织结构、人事管理控制等。

1.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煤炭企业也应通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应形成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力制衡关系。当前煤炭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十分健全,运行也不规范,权力过分集中等情况。对此,煤炭企业要强化董事会的功能。应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接受股东会的委托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如董事会有权选聘和激励主要经理人员、对全体股东负责和向股东报告公司的经营状况、确保公司的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法规等。董事会的控制权主要体现在必须对整个公司实施监控,如制定资本预算体系、业绩考核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完善监事会制度。煤炭企业的监事会应当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应当保证监事会能独立、有效地行使对董事、经理履行职务的监督和对公司财务的监督和检查。为使其能够胜任财务监督等职责,监事应具有法律、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

2.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企业人员素质。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到其每一个人员的表现和业绩。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人员,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煤炭企业应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形成任人唯贤、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煤炭企业应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学习教育,从知识、技能到职业道德、经营理念等方面提高其素质,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二)以会计系统为核心的会计控制

1.实行预算管理,做到企业收支心中有数。煤炭企业应当实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因为预算是控制的基础,只有在预算体系正确完整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完善的内部控制。预算的内容。凡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内容,如采购、销售、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量等都应纳入预算管理范畴,但应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作为预算重点,以利润目标为预算起点,实行有效监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无论采用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编制方法,决策权都应该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即预算管理委员会,并由其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整个预算工作。预算调整或追加实行逐项申报、审批制,各部门不得擅自调整预算。预算的监控与考核。预算管理的核心是监控,监控有序可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煤炭企业的内审部门应将经营活动同企业的预算目标相联系,随时根据预算目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向管理层报告,并将其作为考核预算制定者制定预算效益实绩的标准。

2.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常进行。煤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审体制,内审应不受管理层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但由于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客观地位的局限性,内审无法对本企业领导者和同级管理层进行审计,为弥补这一控制的薄弱环节,应该会同外部审计或上级内审部门负责对下级管理层的审计,对各级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如通过一般性的财务收支审计,发现内部管理方面的漏洞,提出改进措施,防止或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四、加强风险管理,化解企业风险

1.加强风险管理基础工作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煤炭企业应建立专门、独立的风险评估和计量机构,负责评价各种投资收益或损失额度、积聚的风险情况以及董事会制定的业务投资目标实现情况等;应建立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等;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员工风险管理素质的提升,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2.明确风险控制的目标责任。建立从董事会到各职能部门、员工个人的严密、畅通的信息网络,形成以各部门、各小组为单位的风险责任中心,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责任到具体每个人,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寻找负责对象,并结合有效的奖惩制度,促使责任人在未来经营期间不再重蹈覆辙。在确定收益增长、业务创新的同时,明确现金流量、投资回报、资产周转等具体的财务指标,使风险控制细化到基层部门,企业每个员工都承担风险控制的责任。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规避事前风险。煤炭企业应当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预警系统,企业一旦有风险的苗头出现,即可进行防堵,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在编制预算时,每个部门应制订清晰的风险管理目标,将该部门可能出现的风险细化分析,预设能够承受的各种目标,一旦超出这些目标,就进行调整,使企业按既定目标运行。

4.事中风险、事后风险的管理。煤炭企业应通过参加保险、签订合同、要求担保、承包和租赁等方式,将风险损失及其有关财务后果转嫁给其他单位或组织,实现风险社会化;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或筹资,使项目之间盈亏互补,增加企业销售和盈余的稳定性,把投资风险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它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等。在风险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企业应合理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持企业资金正常运营,并吸取教训,做出必要的总结和调整。

总之,煤炭企业只有加强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才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参考文献

[1]刘平青.《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江汉大学学报》.2004(6)

[2]徐宁.《构建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机制》.《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9)

[3]王起.《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企业风险》.《现代企业》.2007(8)

注:本文系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B235的成果。

作者:吴素玲

企业风险内部控制论文 篇2:

浅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并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文中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立足于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内涵的理解,在现有内部控制理论基础之上,以风险管理论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资源配置和关键控制点设计等活动,为内部控制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保障。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在现代经济领域中, 风险无处不在, 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 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就是对威胁其目的实现的风险进行管理; 但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否发挥作用, 还必须考虑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为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使得企业内部控制也逐渐从内部财务控制的狭窄范围中跳出来, 进入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领域中来。鉴于此, 有必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内部控制的发展进行研究。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1.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是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正面的对应物是机会。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它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等阶段,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的。

2.内部控制的内涵

广义地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措施。在这个广义的定义之下,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管理层用了授权与指挥进行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为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二者的目标一致,实现手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同时出现让人们分不清各自的界限。1992年COSO在《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中将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的五个组成要素之一,在最新出台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又进一步将内部控制扩展为风险管理,明确提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2004年1月8日,我国有关方面举办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论坛”,这表明我国银行业也开始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联系起来。

二、基于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明确了以下内容:是一个过程;被人影响;应用于战略制定;贯穿整个企业的所有层级和单位;旨在识别影响组织的事件并在组织的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合理保证;为了实现各类目标。基于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比起传统无论在内容还是范围上都有所扩大和提高,具体表现在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风险组合观。企业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以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风险,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措施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在风险偏好的范围内。对企业内每个单位而言,其风险可能落在该单位的风险容忍度范围内,但从企业总体来看,总风险可能超过企业总体的风险偏好范围。因此,应从企业总体的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风险。并采取措施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在风险偏好范围,总的来讲,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内控强调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识别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此外,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目标进行重新的分类,明确战略目标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着职业经营者有可能不履行其受托责任而损害股东利益的风险。企业的有限责任形式也可能导致企业不惜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而从事高风险的项目。诸如此类的风险无法由市场竞争自发约束或通过市场交易规避。唯一的途径是通过加强企业治理的责任制度,建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审计制度等。

以投资业务内部控制为例,基于风险管理的投资业务内部控制设定以集团总体利益为先导的投资战略目标,通常是由母公司战略管理部门依据集团战略管理目标、风险偏好和企业集团风险容忍度等因素分解成的更为具体的目标。由于投资业务受风险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为保证投资战略目标与企业集团的长远目标和风险偏好一致,企业应按照企业集团的战略管理目标和风险偏好等对投资战略目标进行精心的审阅。

此外,内部控制环境也是整个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的特性最终会影响集团战略和目标的建立,会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风险对策的实施产生变化,会改变控制活动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会制约公司信息和沟通系统以及监控活动的实施。企业投资前首先应预测被投资行业的竞争程度,应选择没有极端垄断、竞争性又不很强的行业投资。其次必须预测本企业能够占有多大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大小,只有充分了解市场行情,才能防范市场风险。除了对项目进行主观可行性分析,还应该有先期的利润预测和现金流预测,在预测有困难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把行业中的类似项目集中起来,找到该项目系统风险的近似替代值,把该近似替代值作为该项目的风险测度。

三、我国企业投资业务中投资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止损控制。其目的就在于投资失误时把损失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投资有很大的风险,万一发生风险,止损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把亏损控制在可以忍受的幅度之内,减少损失,不至于一败涂地。止损使得以较小代价博取较大利益成为可能。现实中无数血的事实表明,一次意外的投资错误足以致命,但止损能帮助投资者化险为夷。因此,在投资前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自身风险承受范围内设定一个可以接受的损失程度,是投资实施的先决条件。对于企业集团来说,特别应该对无法实时监控的集团低层的投资操作进行更严格的止损控制。

2.投资权限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权限控制主要是针对子公司经营活动中重大决策行为进行控制,权限控制规定了子公司享有何种权限,即规定了子公司在多大程度和范围内可以做什么。因此在投资权限设置之后,关于投资权限的及时评价与调整关系到企业集团投资风险的大小。最后,经常对投资权限遵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投资权合理利用,是对集团投资风险进行控制的关键。

3.财务系统控制。财务制度往往针对的是已发生的业务,对新业务的控制往往不够重视,因此应该对财务制度进行及时的更新,以降低企业集团新投资业务的风险,对投资业务真正达到从操作层面进行控制。

4.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一般地说,预算控制是将企业的目标及其资源配置方式用数字作系统的阐述,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活动或过程的总称。对投资业务进行预算控制有很多益处。首先可以协调子公司及其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企业集团内部的经济活动。其次预算控制使母子公司目标一致,确保了企业集团总目标的实现。但是预算控制也有缺陷。最大的问题是信息的不对称及滞后性,这就要求集团的信息传递系统能够迅速准确地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5.项目控制。通过项目可行性分析等方式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控制。投资项目的控制不仅体现在投资前的项目预测,也体现在后续投资的风险测度上。对项目的后续投资就不同,它可以建立在自己已有的前期投资的数据分析结果上,这样就比较准确可靠。后续投资的风险测度因而更加重要,成为投资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投资风险的分析、评价后,知道风险的大致分布情况,就可以针对风险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对风险加以防范,以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非系统风险,通常使用优势组合策略和分阶段投资策略,选择适合企业现阶段状况的投资项目,也使企业在逐渐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避免一次投资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6.考核与激励。考核与激励制度的设置关系密切,两者必须能够密切的配合才能达到对投资业务的控制目的。

7.重要人事控制。为了对投资项目进行控制,母公司可以对具体项目设定责任人进行全程控制与跟进,项目责任人的设置明确了投资责任,提高了控制的实效,灵活机动,是一种经常被采用的投资业务控制方法。

总的来讲,从企业总体层面上把握分散于企业各层次及各部门的风险并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建立风险管理。基于风险管理下的内控强调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识别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此外,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目标进行重新的分类,明确战略目标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朱荣恩 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审计研究,2003.6

[2]陈铃:《关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8

[3]杨书怀:《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比较分析》,财会通讯,2005.11

[4]张恒:《基于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商场现代化,2006.6

[5]初宜红 刘晓红:《基于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研究》,价值工程,2007.6

[6]沈银萱 涂志:《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9

[7]李昌容:《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10

作者:张丽珍

企业风险内部控制论文 篇3: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着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管理不够;缺乏涉税奖惩制度;税务风险识别环节缺失等问题,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改进对策,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提出的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税务 风险 对策

所谓风险,是指企业的生产目的与其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我们常说风险和收益成正比,也就时说风险既可以给我们带来获利,也可以带来损失。一个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税务风险、声誉风险等等,这些风险是大环境造成的,是企业很难预计也不随企业生产经营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如市场风险;而税务风险则是企业在进行涉税行为时可能由于主观因素的不当行为而遭受的损失,它可以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避免。

一、税务风险的内容及分类

1.税务风险的概念。税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企业财务税务决策时,由于不了解、或不够了解税务政策,做出的会产生不确定后果的经济决策。这些经济决策会对企业带来一些有利或不利的经济后果,往往与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报告及法规遵循方面有关。

2. 税务风险的分类 。

2.1税款负担风险。企业纳税人由于对税务政策不够深入了解,对企业可享受的税务优惠政策利用不够充分;有时企业对同一经济业务可选择更适合企业目前纳税要求的条款,而纳税人没有充分考虑完全等等原因都会带来企业税收负担过重的后果。如此反复,企业税收负担过重,企业需要缴纳税款过多,对企业是个不小的负担。同时,过重的税负将会影响企业利润,从而导致破产、倒闭。因此,企业大多想通过企业税收筹划达到规避税款负担过重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税收违法风险。因此,现在的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企业税收负担过重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他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选择各种手段来降低税务负担,有些手段甚至会违反税法的规定,将本该缴纳的税款未缴纳,或未及时缴纳,这将带来企业偷税漏税的后果。根据税法的规定,对于企业偷税漏税的行为,根据其行为的严重程度,轻者将处以行政罚款,重者甚至会带来刑事处罚。因此,这种纳收违法风险更加严重,轻者罚款会带来企业多缴纳罚款的支出,重者影响企业的信用,甚至于导致公司倒闭、破产。因此,企业税收违法风险也在不断地增大。

3.信誉与政策损失风险。信誉及政策损失风险其实是税收违法风险的进一步后果。目前,企业的信用状况税务机关是公开发布的,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可以在网站上查询。它会影响其他机构对本公司的信任程度,公司在选择合作单位时都会有所考虑。同时,企业的信用状况会影响企业在未来纳税年度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如果只顾眼前利益,选择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其后果是得不偿失的。在很多时候,这种无形的损失甚至比有形的损失愈加严重。

二、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管理不够。很多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的涉税业务不多,日常的税务工作由财务人员兼任,而且对税务工作认识不够,对于企业应纳税种的各项税制要素掌握不够全面,尤其对于纳税流程、税收优惠政策了解不够深入,涉税过程的实务操作也不够规范,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在纳税过程中,税务人员工资的责任心尤为重要,由于责任心欠缺带来的违法行为也较为常见。

2.中小企业缺乏涉税奖惩制度。许多中小企业虽然构建了和经济业务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但由于对税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却未能将绩效考核涉及企业的税务事项,绩效考核指标中缺乏对涉税工作中的激励和惩处条件进行规范,使得中小企业涉税工作仅仅依靠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但激励机制不足,在涉税工作方面缺乏必要的职位晋升和物质奖励方面的条款,员工明显动力不足,为企业争取税收优惠、化解税务危机和研究税务政策的员工数量有限,或不愿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思考税务政策、化解企业税务危机。

3.中小企业税务风险识别环节缺失。税务风险识别在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非常重要,对于这个环节,有时中小企业不够重视。比如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工作,,税务机关要求要在法定的期限内先认证后抵扣,如果财税人员对税法的相关规定不熟悉,未取得的符合要求的合理合法的进项税发票,或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认证,都不能及时、足额地抵扣进项税,导致企业多纳增值税税款;再比如企业在制定材料或设备采购流程时,由于时间周期安排不够合理,会使企业不能及时、合理地抵扣税款,会使企业多交税款,或早交税款,浪费所缴纳税款的时间价值;还有企业由于对税收优惠条款不够清楚,使企业浪费了本该享受的税收优惠等。企业如果缺少风险识别的环节和步骤,会遭受难以扭转的重大损失。

三、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对策分析

1.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意识,全员建立税务风险防范观念。中小企业要认识到,企业的税务风险绝不是财务税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任务,企业财税部门仅仅是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财务和税务处理。实际上,企业大多数岗位人员都会影响税务工作,很多岗位和人员都属于涉税人员,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等。不能单一的认为税务工作只是财税部门自己的事情,需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在进行企业项目决策、采购销售等经济活动时都需考虑税收风险控制问题,这些问题考虑不当就有可以带来企业税务风险问题。

2.建立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奖惩制度。中小企业由于组织机构人员较少,往往不会建立较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的激励、考核体系,但其仍然可以通过微调工资结构、变更岗位聘任和工作升降级等手段来构建起一套税务风险奖惩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涉税员工一段时期内工作业绩、专业技能的考核,了解每一位涉税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作为税务培训、岗位调动以及涉税员工提薪、升职、惩处、奖励等方面的客观依据。制度还应标明企业遭受税务风险的受损情况下如何进行追查,明确追查范围、追查条件,合理加大税务风险损失惩罚力度,即损失愈大惩罚愈严重,而零风险则有相应奖励等。

3.建立中小企业税务风险识别机制。对于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需要在涉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税务风险的识别,同时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和应对。通常很多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税务风险造成影响,如相关领导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和态度;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行业产业政策、市场竞争行为及行业惯例;企业对税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了解程度等等。而风险识别的起点就在于签订合理、合法、有效的采购、销售等合同,取得或开具符合税务机关要求的采购、销售等发票。因此中小企业要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严格把好发票关。对于发票的取得、开具、保管等应由专人负责,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遏制住风险的发生。

4.提升中小企业涉税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排查税务风险。税务工作具有較强的专业性,税务人员要及时了解有关税收政策,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同时,中小企业也要对税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培训,督促他们认真学习税务工作职业道德。一次,中小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税务培训工作,为税务及相关人员开展全面、系统和规范的业务培训,定期考评,确保企业税务风险工作能切实运作下去,维护企业经济效益不受损害。在此基础之上,中小企业还应定期做好税务风险排查,尽早排除涉税风险,若发现未按期缴纳税款的情况,须及时缴足税款,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瑞琪.A公司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研究[D].2015年5月.

[2]季松.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华女子学院学报[J].2015.6第3期.

[3]秦立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理论与体系[D].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

[4]伍娟.浅析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原因及对策[J].财税金融.2016年5月13期.

[5]金翔.浅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5年3月.

[6]吴晓帆.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5月.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三角区域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编号2013SJD630054.

作者:何晨

上一篇:化学概念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数据采集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