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项目教学法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语境下,立足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接艺术设计行业人才需求,探索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设,是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艺术项目教学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艺术项目教学法论文 篇1:

基于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插花艺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研究

[摘 要] 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收集信息,自主探索,团队协作,充分运用和发挥现代教学设备、在线微课、微信和网络课堂等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项目教学法的课前、课中与课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充与延伸。对信息技术辅助下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实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予以阐述,对信息技术辅助下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插花艺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中职;插花艺术课程;应用研究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容易导致学生情绪疲劳,学生容易养成依赖心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设计思想已经无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也极大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等成为学校教育的症结之一。为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我们采用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项目教学法,每学期插花艺术课程设计一个或两个大任务,每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小项目,学生时刻有项目的驱动,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学习。

一、插花艺术课程的特点

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升级、生活品质提升,让鲜花这个轻奢品走进千家万户,鲜花消费引领节日市场整体火热,市场对插花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档次越来越高。插花艺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艺术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也是融生活、艺术、文化、情趣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是中职学校园林、园艺、酒店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生就业与创业所需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训课程。

插花艺术是中职学校园林、园艺、酒店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多半在第三或者第四学期开课,此时学生的专业基础较为稳固,也涉猎了文学与美学等课程,在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和专业基础上,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但作为一门技能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用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中职教育大环境下,对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寻教学新方法,才能让学生汲取传统插花艺术的精髓,真正学有所获。

二、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活动现状

(一)中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中职学生文化底子较薄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多数为“00后”,好动活泼,有个性,喜欢新兴事物,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强,兴趣较大,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

近年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规模扩展较快,学生生源质量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三差”是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这样的“三差”学生,为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任课教师根据插花艺术这门课程的模块知识设计制作学习项目任务,让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二)教学活动现状

插花艺术课程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了解与基本掌握花卉栽培技术、园林绿化、观赏植物和园林美学的基本知识。课程每周2学时,共40学时,分项目进行教学。在实训教学中,采用理论学习—教师示范—分组练习—集中点评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尽量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PPT,让学生观摩演示的机会增多,也利用鲜花材料进行实训操作练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插花实训课耗材量大,实训经费有限,插花创作成品不能长期存放或收藏,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独立操作,主要是分组练习。中职教育现在无法小班上课,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都受空间限制。插花艺术课程对学生动手实训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想提高实训操作课堂教学信息量,教师必须掌握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化技术融入课堂,把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延伸到课前、课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学生通过手机可以更灵活地学习。

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教育的缺点,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想象力与操作能力,能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和造型原理,掌握各類材料的修剪与造型技巧,并且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学完该课程,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工作,能应对市场制作出产品,或者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以实现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为学生就业或者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插花能手。

三、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基本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具体包括: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主探索,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独立的项目。充分运用和发挥现代教学设备、在线微课、微信和网络课堂等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项目教学法的课前、课中与课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充与延伸。移动互联网时代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应用在插花艺术课程实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信息技术辅助下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插花艺术课程的应用研究。

“中职园艺、酒店专业插花艺术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园艺、酒店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项目教学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探索问题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应用

本课题是在借鉴、应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等职业学校插花艺术专业课程为例,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在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探索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辅助下项目教学法有机结合,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路。

以教学项目“新娘手捧花花艺”为例,根据项目的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组织实施教学内容。

(一)信息技术辅助下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框架

(二) 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项目准备

利用微信群、QQ群课前上传课堂内容,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收集资料,依据“新娘手捧花花艺”教学项目的内容要求,对新娘手捧花的花材选择、造型、制作方法和搭配婚纱等设计,由学生小组自主探索、自主设计决定。利用校园网络课堂学习交流平台,课前上传微课视频、图像、PPT、美篇、练习等,让学生提前反复观看学习,理解重点、难点内容,记录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为项目实施提供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利用校园网络课堂平台,上传微课视频、配套课前课后练习、测试题、学生省级国家级大赛获奖作品及说明,利用微信群、QQ群上传相关项目教学内容的微课视频、图像、课件、美篇、练习等信息为教学项目实施提供了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信息交流平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检查与掌握学生主体在线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利用教学资源完成教学设计方案,提供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及时与学生讨论与交流,解答疑难问题,教师起主导作用。

(四)指导学生习得教学项目的策略,构建学习体系

插花艺术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为使课程有效率和有组织地进行,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1)小组教学。利用课堂实训、社团活动、全省中职生文明风采展服务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以3~5人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共同完成教学项目。(2)技能竞赛教学。以参加省、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切实提高技能为目的,按照省、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则在校内开展模拟技能大赛,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并且独立完成整个竞赛过程。(3)观摩学习。组织学生观摩本地区开展的重要花事活动,听讲座、节假日勤工俭学和顶岗实习等,到社会实践中检验和提高。(4)动手制作。动员学生在校园或活动现场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收集材料。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校内外的各项实践教学项目学习活动,学生参与学习制作微课视频,课堂教学的延伸学习及灵活的网络课堂与微信群的交流和考试等一系列有效的教学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主动构建探究、实践、思考、运用与解决问题的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五、信息技术辅助下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学生平时要完成书面作业与实训报告,通过网络课堂平台,随时随地检查学生各教学项目的学习进度及完成习题情况,对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学生在线互动、自评与互评作品,线下学习评价和课程考核终结性评价,再利用网络平台,结合学生与家长对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等,达到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介,从而建立多维、有效、稳定的评价体系。

六、结语

相比之前“理论学习—教师示范—分组练习—集中点评”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在线微课—小组研讨—在线练习—课中教师示范—合作实训—课前课中课后多元评价—总结反思—课堂延伸(课后在线测试与讨论交流)”基于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插花实训在线微课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课堂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学习灵活,信息量大,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信息技术走进了课堂,并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更为项目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为项目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教学就是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课堂教学优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昕昕.微课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6(8):133-135.

[2]于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166.

[3]边继玲,李娜.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项目教学法在纺织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8):42,44.

[4]王瑞清.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活动解析[J].发现教育,2018(2):105.

[5]章木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ESP+EGP混合教学模式探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1):78-81.

[6]倪莉莉.信息技术环境下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商务实训課程中的应用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87-89.

[7].林秀莲,马骁勇,杨自轩,等.项目教学在中职学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惠州农业学校教学实践为例[J].园艺与种苗,2014(11):50-54.

[8]冯志刚.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2):75-77.

编辑 冯永霞

作者:邢贞喜 苏珊珊

艺术项目教学法论文 篇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法之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 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语境下,立足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接艺术设计行业人才需求,探索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设,是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平台建设、师资、学生管理、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建设等方面思考,探索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建设路径,并通过实践案例验证工作室模式有利于提高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效性。

关键词: 艺术设计    校企合作    项目教学法    工作室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式提升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当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以下简称《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这一教育思想的重大意义,指出产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由结合、合作走向融合,是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2019年1月24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更深层次推动职业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路径方向。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在教学层面,就是做好实践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真正做到与企业、市场零接轨的有效对接,以适应行业、企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现实需求。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教学法现状

目前,已经被普遍运用的项目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大赛项目、虚拟项目、企业设计项目引入课堂,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了设计岗位情境,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实战技能。一些校企合作项目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作品到产品的转化,凸显了项目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的价值意义,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同时,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语境下,应看到项目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育人中还存在短板与不足。

1.企业真实项目难以保障

项目教学法通常运用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因为专业课程有固定的时间周期,实训环节时间短而集中,适合这个周期的企业真实项目难以保障,诸多大赛项目、虚拟项目等成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来源,项目教学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还有距离。

2.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即使企业将真实项目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因专业课程的时间周期过长,设计项目成果往往不能及时完成交付企业采用,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3.尚未能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以往项目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还是以技能培养为主,学生未能全方位参与体验真实设计项目的全流程,通过项目实践教学获得的岗位技能与职场综合素养真实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不能实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基于以上原因,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语境下,通过探索工作室模式,提升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效性显得非常必要。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模式建设路径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依托工作室可以更好地推进项目实践教学,弥补项目教学模式的短板与不足,实现校企合作深度参与下的“教、学、研”一体化,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建设,应从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目标,做好工作室平台建设、师资配置、学生培养、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等方面进行规划与设计。

1.工作室平台建设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平台依托,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建设应做好平台功能空间、环境优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设计、建设工作。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功能空间设计,首先要依据项目实践教学日常学生规模体量与资金投入预算,量体裁衣合理设置空间。其次在工作室区域布局上,应仿真艺术设计类公司布局,功能分割尽可能体现艺术设计岗位作业流程,让学生沉浸于职场情景空间,提前适应职场工作环境,便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可以依据专业与岗位特点,设置具有特色的空间,如包装设计专业,可以预留包装材料、包装结构成品展示等空间。工作室区别于传统教室,富有艺术设计氛围与感染力的环境形象,更有利于激发师生学习、工作的热情与创造力,有助于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工作室管理制度建设要以实践育人与校企合作成果考核为导向,注重常规管理与考核管理相结合,同时可以“一室一策”,灵活制定工作室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便于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引入与开展。

2.工作室师资配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工作室作为一个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实战能力的实践平台,指导教师的选配要注重德才兼备,导师不仅要系统掌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工作室是以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学为主,因此指导教师要加强校企合作,掌握一定的企业资源,保障工作室运作的企业项目来源,实现课堂、企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和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将产、学、研真正融为一体。除了遴选校内教师工作室指导老师外,还可以聘请行业、企业设计师,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校外导师可以定期到工作室参与指导学生开展项目设计,或通过讲座让学生洞察设计行业前沿资讯、最新设计理念,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拉近学生与行业、企业的距离。

3.学生团队遴选与培养

艺术设计工作室可以通过招募考核的方式遴选学生团队,并采用多年级“混搭”与传、帮、带的模式进行管理与培养。高职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大一一年的专业理论与设计基本技能的学习,专业技能大多能适应项目实操,经过手绘、设计软件操作等综合设计表现能力的测试与沟通考察,指导教师可以择优录取为工作室团队成员。新进工作室团队成员,指导老师可以指派高年级学生传、帮、带,帮助学生熟悉工作室管理制度与运作流程,逐步参与到项目实训中。工作室团队成员管理还要建立“招募—淘汰—增補”的竞争遴选机制,营造工作室好学争优的良好学习氛围。指导老师可以按照年级、特长、专业能力,将工作室团队成员优化分成若干小组,在日常的项目实训中,采用“项目组”制进行管理,通过小组创意头脑风暴、设计项目比稿,在团队合作、互动、竞争的学习情景中,锻炼创意思维、设计表现、沟通能力等艺术设计岗位实战素养。对于大三临近毕业的学生,指导老师应在提高就业能力方面给予更多指导、培养,根据学生的设计岗位就业意向,分配参与具体的设计实训项目,帮助毕业生夯实设计技能与就业能力,真正实现工作室与企业的“零接轨”。

4.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职业教学改革新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室在建设与教学中要强化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校企合作的共建、共享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纽带,实现校企合作、共创双赢。校企共建、共享工作室,可以从资源共建、企业导师、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在学校提供工作室空间场地、设备的基础上,企业可以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为工作室师生实践教学提供便利,通过校企合作延展了工作室的物理空间与功能。企业可以选派优秀设计师担任工作室企业导师,参与工作室的教学活动,或者为师生提供企业实践、培训,助力工作室优化师资队伍。工作室与企业可以通过项目建立“教、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企业提供实战设计项目,工作室师生锚定企业设计项目进行实践教学。在项目合作中,师生熟悉了市场和设计项目运作流程,企业获得了项目成果反哺,实现了“作品”到“产品”的校企深度合作。在工作室建设与运营中,企业可以参与工作室实践教学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毕业设计等方面深度融入行业、企业新标准、新理念、新技能,开展校企“双元”育人。从工作室走出来的毕业生,长期经过真实项目的磨炼,具有毕业到就业的实战设计能力与职业素养,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期望,通过赋予合作企业优先遴选招聘工作室毕业生的权利,或依托工作室定向订单培养设计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双元”育人长效合作机制。

三、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实践成果

湖南工艺美术職业学院作为全国四所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色,创建并全面实施了“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了项目导向工作室教学,重视校企合作,将来自企业的设计、生产项目引入工作室,成效显著。其中,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从创建到运营,密切落实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工作室实践教学初见成效与特色。

1.构建了“一基地、一工作室”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平台

以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联合合作企业湖南环洞庭湖农特产和旅游产品广告创意基地,通过建立“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成立了教师、学生组成的研发设计团队,构建了“一基地、一工作室”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平台,依托合作企业主要业务与包装专业特点,进行湖湘农特产包装设计项目合作研发,开展“作品即产品”的真实项目化教学实践,丰富、创新了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与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学生直接参与合作基地农产品品牌设计项目的洽谈、设计、制作、提案、推广等运作全流程,实践教学从课堂延展到真实市场,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创意与设计表现能力明显提高。

2.师生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

创新产教融合路径,构建我院“一基地、一工作室”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平台,创新了我院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依托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洞庭幺妹菜”等校企合作特色农业品牌包装设计项目研发、转化百余项,提高了师生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服务企业的能力,以及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了鲜明的专业办学特色。

3.工作室以设计助力精准扶贫显成效

特色包装设计是当下诸多扶贫地区农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农业企业的热切需求。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对接学校扶贫点湖南通道县、桃江克上冲村特色产业,通过品牌开发、包装设计主动关切精准扶贫,2019年,工作室师生完成精准扶贫设计项目13项。同时,工作室还联合基地与安化县、安乡县、益阳市旅游局、农业局及相关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服务,为合作单位开展了农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扶贫帮扶工作,为政府、企业进行了点对点、项目对项目的设计帮扶,为社会带来了较好的市场效益和经济利润。

四、结语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旨在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技能扎实的设计人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根本。项目教学法作为实践教学的常规模式,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语境下,亟须补齐短板,增强实践育人的实效性。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以项目为纽带、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深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路径,也是形成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色,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及毕业生创新创意能力与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工作室在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5).

[2]叶国丰.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培养创意产业高技能人才[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2).

[3]张立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3(17).

[4]姚奇志,康红娜.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制”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构想[J].科教导刊,2014(02).

[5]秦亮,李涛,李存霞.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专业教师+行业设计师”的协同合作[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7(06).

[6]王师琪,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民族博览,2018(10).

[7]吴利锋.以工作室为载体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J].设计,2018(12).

作者:董效康

艺术项目教学法论文 篇3: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项目教学法应用分析

摘 要:高职艺术类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从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及特征谈起,重点分析高职设计类专业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从而找出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专业;项目教学法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9.129

0 引言

探索可供高职学生有效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使高职学生更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学生跳出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高职教育模式,项目教学法因此应运而生。

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1.1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由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开展的教育和学习活动。项目教学法是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高职院校教学法,它将一项工作分为若干个步骤和子项目,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需要教师清晰的布置给学生,使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相关的任务。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以学生很可能在未来遇到的典型工作环境中的典型任务为蓝本进行设计,使学生较为真实的提前接触到工作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1.2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探究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对教师布置的项目进行仔细研究,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全部能力来解决具体的问题。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将高职课堂由教师主导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向进行转向,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高职课堂的主人。其次,使高职课堂重点讲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向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过渡,高职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性。第三,使高职教学由课堂为中心变成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学生课上课下的积极性从此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总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性更强、趣味性更高、学生的参与度更好。

2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艺术专业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培养职业能力

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判断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由于在校高职学生不具备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因此不能有效快速的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这使高职学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开展项目任务教学,可以使学生实践艺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经常性的进行艺术创意,不断在任务中修正自己的专业思维,养成良好的职业操作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中获得从事职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2.2 有助于实践理论统一

以往的高职教学是教师单向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分而治之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讲授课主要以黑板教学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能被动的理解艺术设计知识,不能有效使学生形成艺术设计能力。学生的能力形成只能在校内或校外实习中才有机会得到提升。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上就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就很好的效实践了艺术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项目教学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加速形成了学生职业能力。

2.3 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基本上以学生独立实施完成项目为主线,教师只为学生布置具体的设计任务,创设了学生可以有效发挥创意的空间和宽松的情境,项目布置时教师往往不规定明确的设计方法,因此学生可以想象自己处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与灵感进行设计,而更愿意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一展自己的所长,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职业情境中得到有效培养。

3 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的过程

项目教学的过程应当既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项目的设置既要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又要体现实践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功能,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环节的具体工作。

3.1 项目的选择

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设置应当既有实用价值,又能体现出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有效练习,通常选取的项目应当与社会的需要高度吻合,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理论前沿性,给学生留出能够发挥出创意创新的空间。例如,在进行室内装饰设计中,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对不规整的户型,从而增加项目的难度与设计的复杂性,同时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创意空间。项目的设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引进一些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

3.2 项目的分组

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来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分组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强弱搭配,又要给每个学生都布置有效的具体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分组中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在分组完成后,还应当给教师提供详细的小组分工计划,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

3.3 项目的考察

项目的考察阶段主要完成项目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包括项目的实施背景、项目的设计要求、项目的注意事项等。项目的考察还应当深入到项目的实地,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然后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归档整理工作。项目的考察重点围绕客户进行,教师应当尽可能的给学生安排非专业人员扮演客户与学生进行交谈,这样可以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揣摩客户的要求,从而形成有效把握项目的能力。

3.4 项目的咨询

学生在收集项目的相关数据后,容易在项目数据的整理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色彩的调配、造型的选择、风格的特征等。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方向性的必要指导,既要启发学生的灵感,又要使学生能形成清晰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对项目进行设计。

3.5 项目的设计

在有效的资料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了具体的设计思路,学生就需要根据设计的一般流程进行设计工作,这需要各小组围绕客户的要求进行风格、空间、色彩、选材等具体的设计工作。教师既要把握学生设计的进程,又要给学生具体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完成设计方案。

3.6 项目的评价

项目的评价主要由学生之间的互评、客户的评价和师生之间的讲评这三种方式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主要从设计的具体细节方面进行评价,客户的评价主要从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个角度进行,师生之间的评价主要从理论的高度上进行评价,这三种评价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再进行改进和升华,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更有效的符合市场需要。

4 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既要使学生沉浸在具体的项目中,又要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项目教学过程是一项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理论检验和合作探究的过程。

4.1 项目设置多样化

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应当有一定的多样性,项目既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又要能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使学生愿意参与到项目中来。项目既可以是实际应用的模拟,也可以是从企业拿来的真实项目。总之,项目的来源渠道多样,项目的设计要求多样,项目的风格特征的多样,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4.2 项目教学参与性

项目教学是针对全体同学开展的,项目既要符合大多数同学的学业水平,又要注重发挥尖子生的专长,还能使水平较差的同学也在项目中得到提高。因此,项目教学要更加注重参与性,使学生都能愿意参与其中,都能在项目中获得发展。

5 结语

项目教学法可以使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获得有效的能力提升,教师项目教学应当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上把握好每项工作的具体进度,从而在项目中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提升艺术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闽.“职业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关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5).

[2]周文.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所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16).

作者:薛颖 刘瑞斌

上一篇:煤炭经济管理论文下一篇:营销加工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