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2022-04-21

摘要为解决大学工科课堂相对枯燥和工科生表达能力存在相对劣势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通过提高语言艺术来吸引、熏陶学生的途径进行探讨,提出的主要做法有:用妙语来贯穿课堂;用丰富的生活实例来类比工程实例;利用有效的怪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与时俱进使用网络流行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师教学语言艺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师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1:

浅析幼儿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摘 要:语言艺术是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项重点内容,对引导幼儿展开正确思考、领悟思维应用能力、培养幼儿师生情感等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本身的特殊性,其所认识的词语较少且领悟能力不高,选择合适的语言也因此成为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项思考内容。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幼儿教师语言艺术的应用原则以及应用措施,为后续幼儿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艺术;应用原则;应用措施

广义上的语言概念指的是通过无声以及有声的方式,同时借助于文字、口语、体态等多项内容来完成情义与内容的传达。在教育过程中,语言则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为主、书面语言为辅的综合语言系统,相关教师必须通过对综合语言系统的良好应用来完成知识传达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构建观念体系。而幼儿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本身的特殊性,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学中具备更大的作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更多。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時探讨幼儿教师语言艺术的应用原则以及应用措施,为后续幼儿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一、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作用

具体来讲,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应用具备以下优点:

1.1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应用语言艺术,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快速有效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具体内容概念,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有效的带领幼儿完成教学内容。尤其是通过语言艺术的灵活应用,幼儿能够通过教学引导更加清楚的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于规范幼儿行为、促进幼儿成长有积极作用。

1.2 构建和谐师生班级氛围

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理解能力的,而无法理解的语言教学也不会起到实际性的教学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在语言艺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幼儿本身,考虑到幼儿的性格、心理甚至是心情,才能保障语言艺术的应用发挥实效。也正因此,语言艺术的应用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班级氛围的重要措施。

1.3 落实幼儿教学主体地位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确保幼儿能够理解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而语言艺术的良好应用则能充分满足这一要求。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商量型的语言艺术,通过商量的方式来提醒幼儿自身行为的错与对;又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扮演教学方案,通过语言艺术来引导幼儿完成相关行为,理解正确与错误的观念。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本身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正因此,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提醒幼儿教师,充分关注并尊重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应注重以下原则:

2.1 鼓励性原则

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鼓励教育对于幼儿本身的巨大作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虽然幼儿本身年纪较小,但其本身依然拥有较高的情商,对鼓励、夸奖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很容易被幼儿教师的情绪所激发、感动,因此通过鼓励性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动力,以此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时如果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排斥、责怪幼儿,则很容易导致幼儿本身心情低下,导致幼儿学习动力不足,严重者甚至不愿意上学。因此恰当的鼓励,对幼儿教学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2.2 坚持性原则

幼儿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本身自控能力不足,其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各种错误现象。对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遵循坚持性原则,对幼儿朝令夕改的现象进行长期引导,坚持通过语言艺术的应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事实上,幼儿本身行为面临着较强的突发性,幼儿教师本身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充分耐心,恰当应用语言艺术才能正确引导幼儿完成学习过程,这一点对幼儿教师本身是一项较高的要求,也是幼儿教师语言教学过程中必须自省的内容。

2.3 就地性原则

幼儿教师在语言艺术的教学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确保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因此,幼儿教师在语言艺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遵循就地性原则,结合幼儿本身所处的环境,以及幼儿容易被吸引的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来完成教学过程,进一步促进幼儿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总体来说,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3.1 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应用

幼儿对于鲜明的、富有色彩的、发出声响的影响感受十分深刻且能够牢牢的铭刻在记忆中,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的应用,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来激发幼儿脑中的鲜明形象,以此来激活幼儿思维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事实上,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应用,对幼儿抽象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极大帮助,同时也是帮助幼儿思维灵活性、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幼儿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丰富自身语言的艺术性,通过多个形容词的良好应用来建立启发幼儿脑海中的形象,同时也可以借助现实中的实际工具,以此启发幼儿对相同类型但不同形状的事物的思考,吩咐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2 富有情感的语言艺术应用

富有情感的语言艺术应用,能够更进一步的强化幼儿教师的说服能力和引导能力,对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幼儿教师在语言艺术的教学应用过程中,应有侧重的加强自身教学语言的感情,通过丰富的情感来引导幼儿产生思考,利用幼儿本身丰富的易感性和同行新来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真挚热切的态度来引导幼儿领悟语言中所表达的情感,最终有效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在此期间,幼儿教师必须对幼儿本身的情感有一定理解能力,同时对幼儿本身抱有期望,促使自身产生充沛的情感,才能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艺术应用来感染幼儿,引导鼓励幼儿完成相应的学习过程。

3.3 启发探究的语言艺术应用

教学本身是一项双向、互动的过程。幼儿教师在语言艺术的教学应用过程中也应充分注重这一内容,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语言艺术应用,引导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思考,影响幼儿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过程,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并拓宽幼儿的思维边界,最终有效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疑问式的语言艺术应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学习探索过程中,引导幼儿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思考,形成双方精神上的相互回应,有效引导幼儿智慧开蒙,完成教学引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幼儿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作用、应用原则以及应用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与论述,教学语言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措施,其应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好坏。幼儿教师必须掌握语言艺术的应用措施,尊重语言艺术的应用原则,确保语言艺术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良好应用,才能确保教学成果不断成功,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白晓琳,陈闻晋.幼儿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特征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28(8):22-25.

[2] 江云.浅谈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J].吉林教育,2015(34):14-14.

[3] 毛芬芬.幼儿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探析[J].考试周刊,2018(12):22-24.

[4] 陈娟.探究教师语言艺术,提升幼儿园教学效率[J].未来英才,2016(8):288-288.

作者:邹燕平

教师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2:

提高大学工科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探究

摘 要 为解决大学工科课堂相对枯燥和工科生表达能力存在相对劣势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通过提高语言艺术来吸引、熏陶学生的途径进行探讨,提出的主要做法有:用妙语来贯穿课堂;用丰富的生活实例来类比工程实例;利用有效的怪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与时俱进使用网络流行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关键词 工科教师;语言艺术;网络流行语

Key words teachers in engineering; linguistic art; cyber catchwords

语言艺术对于教师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1-2]。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接受不同风格教师的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受益效果必然不同。对于工科,教学内容注重逻辑,感性内容较少,如果教师机械式教学,学生难免会觉得乏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工科生的口才普遍处于相对劣势,这势必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职业定位于做技术工作,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自己会做,还要指导其他员工来做,如果不能有效和其他员工沟通,在职业发展中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从数学大师陈景润身上看到较多的遗憾。工科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教师的身教不够,学生没有从教师那儿受到好的语言艺术熏陶。笔者结合自己的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实践,谈谈大学工科教师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来吸引学生、熏陶学生。

1 巧用妙语贯穿工科课堂

用妙语让教学过程行如流水 常用的谚语、俗语可以作为教学中的妙语,在课堂如果被灵活加以运用,不仅能保证课堂的良好气氛,也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多种启示。例如:讲解“测试装置不失真条件”知识点时,因为幅值失真和相位失真不能兼顾,笔者问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因势利导,一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提醒学生把握主要矛盾,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需要综合考量;讲解“不同的碳素钢性能比较”知识点时,纯铁为硬化可以加入碳,铸铁因为碳多而脆而影响使用,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事物的两面性,也道出把握度的重要性;在指导课程设计过程中,有的学生对任务书中“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准备方案”不解,以为那是浪费时间,一句“三思而后行”,道出做任何事情前充分考虑的重要性,尤其是机械设计类的工作,没有系统全局的考虑是不能成功的;讲到“机械制图”相关知识点时,学生往往会犯经验错误,经常在被教师指出问题时反驳“我已经查过国标了”,殊不知国标也在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在不断调整,一句“活到老,学到老”,势必会激励他们不断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用妙语中的哲理引领学生 妙语的运用除有利于教学内容或环节自如过渡外,从对妙语的功用的分析中也不难看出,这些妙语多含哲理性的内容,不经意之间给学生做人、做事的启迪,这对工科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学习Pro/E工程绘图软件时,因为对此类课程感兴趣,有的学生还未弄清楚草绘平面,就催教师赶快讲三维有关知识,却不知草绘不好,三维是过不了关的,一句“一口吃不成胖子”提示他们要循序渐进。这样的道理在讲解“车削加工的工序安排”知识点时也可反复提起。很多学生从毛坯到产品只设计一道工序,而不知先精加工、后粗加工的基本工艺思路。工科对数学要求较高,有些学生想放弃,一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警醒他们:量变到质变,只要足够努力,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

2 借助丰富的生活实例类比工程实例

借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 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学习专业课程时,容易产生两方面的困惑:一是很多内容是较为抽象的,不可能经常拿实物来演示说明,多数只能靠学生自己去想象;二是感觉专业上的东西似乎离生活很远,可能觉得工作还是未来的事,因而学习兴趣不是很浓。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引导他们,其实专业知识可以用贯穿在生活中的实例来类比,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所学专业知识密不可分,很多方面的道理是相通的。讲解“铸铁的组织形态是石墨分散在钢中的结构时”,笔者用语言描述出图1所示的画面,花生饼中的花生米不就像石墨,蔗糖不就是钢么?花生米点缀其间,增加了强度,其颗粒不能太大,否则因它的割裂作用就散架了,这不正是和石墨的作用一样么?

在讲“钢的表面淬火”知识点时,为强调表面淬火只是增强表面而内部要保持原样的特点,笔者描述图2所示的油炸冰淇淋的例子,学生马上被吸引,总结出加热时间要短,火候要控制好。讲解复合材料时,笔者介绍生活在农村的母亲用布片浸糊浆层叠制靯帮的例子,学生恍然大悟。当然,对于在城市长大的学生,他们可能还联系不起来这些,笔者就帮他们举多层复合地板的例子。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金属的拉丝”与拉面师傅拉拉面、“轧钢板”与擀面条、“插床的插工序”与插萝卜丝刀具插萝卜,等等。

用看似牵强的例子来类比 上述的例子都是形似或神似,这里要举一种看起来较“牵强”的例子,但实际使用起来效果很好。在讲解“铸铁对细小裂纹的不敏感性”时,石墨作为杂质存在于铁基体中,从而导致里面存在较多的裂纹,所以它自然对由于偶然原因再次增加的裂纹反应不强烈。笔者举例讲,这就像一个经常患小感冒的人突然来一次寒潮,他不会像偶尔感冒的人群那样反应强烈,因为他已经有适应性,也可以说他对感冒有不敏感性。在讲解机械设备的设计过程时,笔者指出:设备和人一样存在寿命周期,从生到死是自然法则,前期的设计就相当人类前期的孕育,中间的使用过程类似于人类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保养,走向最终的归宿就类似于设备的报废处理。讲解测试技术中关于信号的采样相关概念时,为体现随机采样的统计学意义,笔者提问:“来了个专家来我校调查,最好的座谈方式是由辅导员安排指定学生去吗?”从学生的笑声中听出他们理解了所讲的概念。

3 利用“怪问题”来激发兴趣

小儿科类“怪问题” 当讲解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兴趣不浓时,可以用“怪问题”来考考他们,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这里之所以称其“怪”,是因为它们可能是学生早在中小学就学过,现在好像是不屑一答的问题,笔者称之为小儿科类“怪问题”。讲解二阶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时,分析其是一个振荡环节,可以提问:“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中,电压表的指针半天都停不下来,大家都可能为这个着急,但你们能答出是什么原因么?”从学生不屑的回答“是因为惯性”中,笔者指出:电压表就是一个典型的二阶装置,因而它要振荡。当讲解典型信号的频谱时,笔者发问:“买西瓜时,敲西瓜干什么?”学生高兴地答:“根据音色辨别其质量。”笔者接着问:“那为什么只敲一下就行了,按理说,要让西瓜共振起来才行,我们要不断试探出西瓜的固有频率才行?”学生的求知欲起来时,可顺势介绍单脉冲信号的频谱特征。

异想天开类“怪问题” 作业当代教师,除了传授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外,笔者认为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很多,笔者在这里推介一种新思路,借助课堂上的一些“怪问题”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因为这些怪问题是教师站在专业相关的前沿准备的,学生多数是不知道答案的,因而称之为异想天开类“怪问题”。讲解计算机测试系统时,前几年笔者提出“能否用手机发指令控制家中的电热水器烧洗澡水”这一问题时,学生基本都回答不可能。笔者因势从互联网过渡到物联网,通过介绍这方面的成果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鼓励他们讲: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学生对网络兴趣浓,笔者问他们:“灯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否用来传送信息?”在介绍复旦大学开发的“灯光上网”技术后,他们都惊呆了。同时,笔者还顺势勉励他们不要迷恋于几乎不离手的手机,现在最重要的是学好扎实的本领。

4 以与时俱进的态度使用“网络流行语”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大学生思想活跃,稍不留神,不要说和学生有很大的年龄差的教师,就是对只比学生大几岁的年轻教师来讲,在思想上、信息上可能都会和学生拉开相当距离。距离产生后,师生之间的亲近感降低,教育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在这里,笔者建议教师与时俱进,要让自己接地气,深入了解学生。这里推介一种做法:利用网络流行语来与学生交流。

“土豪”一词是近年来出现的词汇,笔者夸张地举了一个问题:某土豪设计一个脸盆,纯金的,行不行?学生笑着讲“可以”,但他们不自觉地接受了观点:设计者要考虑成本问题,脸盆的功用决定不必用黄金来做,制造业追求的是优质、高效、低成本。遇到学生穿戴的、使用的各种新奇玩意,笔者主动凑过去了解了解,遇到不熟悉的事物时,自嘲一句“偶OUT了”。有时顺着他们的话进行提问,他们答错了,笔者也对他们来一句“YOU OUT了”。在欢快的气氛中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当发现学生有困惑时,笔者鼓励他们要主动向笔者或辅导员教师“吐槽”,不要只是“卧槽”。多数学生愿把笔者当作知心朋友,无所不对笔者讲。

5 结语

作为大学工科教师,应在语言艺术方面下足功夫,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在这方面给学生较好的传承,让他们受用终生。很多教育前辈是学习的榜样,在学习他们的同时,应主动探索有自己特色的艺术。笔者在此所谈的一些个人做法,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同仁交流。最后,就自觉提高语言艺术,笔者对有这方面愿望的同仁尤其是对年轻教师提几点建议:1)如果热爱教育,就把它当艺术追求,从语言艺术开始;2)做热爱生活的榜

样,处处积累素材,做到课堂上信手拈来;3)努力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未来遇到工程问题时学会从生活中找灵感。

参考文献

[1]张雅军,赵拥军.理工科教学语言艺术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2):185-186.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李继高

教师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3:

创新优化,塑造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运用教学语言展开引导、讲解、评价、总结等教学活动,教学语言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教学语言作为数学知识的一种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为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教师要对教学语言进行筛选、包装、改良、优化、整合,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适合度。在概念解读时,需要体现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在学习思路引导时,需要体现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励性;在进行课例解读时,需要体现教学语言的趣味性、简洁性。

一、概念解读,体现教学语言规范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体现准确性、规范性的特征,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语言有一定考量和预设。教师上课不是背书,教师语言不能太书面化,也不能呈现机械化,要体现自然、大方、条理、响亮等基本特点。特别是在对数学概念、定义、公式、性质、定律等内涵进行表述时,要特别讲究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数学教师不能像语文教师那样追求语法的规范性,但对概念解读时,还是要求教师要有规范意识,要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做好推敲,不然就会造成一些错误。如果因为教师教学语言不准确而出现误差,势必对学生学习造成负效应。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也会产生质疑,给教师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相关内容时,为让学生对因数和倍数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有清晰认知,一位教师这样解读相关概念内质含义:“因数和倍数必须成对出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说3是因数,12是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在这段因数和倍数相关概念解析中,教师不仅对因数和倍数之间的依附关系阐述清楚,还对最小、最大因数,以及因数个数等内容进行了规范讲解。由于语言清晰明了,学生获取的信息自然是准确无误的。实践证明,教师教学语言运用得当,学生获得的学习认知就会更加顺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思路引导,体现教学语言启发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主动者,需要主动设计教学问题展开教学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引导设计时,注意引导问题、引导语言要有极强的启发性。只有通过正确、简单、生动、简洁的教学语言,才能顺利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课堂教学正效应。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教师教学语言有较强敏感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权威性特质,对课堂引导策略进行多元设计,利用教学语言丰富性特征,针对学生学习思维实际展开教学语言创设,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切入,形成重要教学促进动力。

数学有较强逻辑性特征,教师在解题思路引导时,要针对文本生本思维契合度展开。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教师给出具体引导策略:“‘被除数-除数=’这个文字表示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是两个整数相除呢?”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悬疑问题展开思维探索,并很快理清学习认知脉络。教师利用问题作为引导策略,帮助学生从问题中找到突破角度,这样形成的学习认知带有主动探索成长色彩,其可贵陸显而易见。

三、课例讲解,体现教学语言趣味性

数学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启发等特点,但并不排除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幽默等特性。为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特别是讲解课例时,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对课例展开多元讨论互动。教师不妨放下身段,用生动、诙谐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有效掌握课例内涵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学语言生动化,还能够渲染课堂教学气氛,拉近师生距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需要教师做出主观努力。教师主动改造教学语言,提高语言亲切度,学生当然是欢迎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追求教学语言的多样性、生动性,但需要掌握一个度。如果教师太过随意,可能会助长课堂“不正之风”。

在学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列举课例:“洪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坛,其中月季花种植面积占1/4,杜鹃花种植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面积占几分之几呢?”学生开始讨论研究,积极寻求正确答案。教师给出课例引导提示:“月季花种植面积占1/4,杜鹃花种植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是花坛。如果我们将花坛看成是一个月饼,你掰去1/4,他吃掉1/3,还剩多少呢?当然只能用减法了。‘1-1/4-1/3=’这样是不是就知道正确答案了?”从教师题解语言来看,教师将花坛比作月饼,非常形象生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有自身特点,教师需要对教学语言进行深入探究学习,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感知。这样才能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语言,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积极的帮助。教师教学语言与教师个人魅力指数紧密关联,根据学科教学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语言优化技巧和方法,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增加教师个人教学魅力指数,形成重要教学资源。

作者:许桂芳

上一篇:工程预算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学校教育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