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装饰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是艺术设计专业内环境艺术、建筑装饰等专业方向的一门必修课,这是一门培养职业技能的课程。由于国内装饰装修行业施工技术、材料的迅猛发展,从目前来看,传统的施工技术教学已经凸显一些弊端。笔者根据此学科的固有特点,结合目前行业的发展和学生的课堂学习、实训安排,对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程教学装饰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教学装饰艺术论文 篇1:

“项目导入式”植入传统装饰艺术课程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艺术类学科中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应用实践进行研究,提出项目导入式教学法,以湖北黄梅挑花非遗文化品牌的宣传与推广设计分析为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将以往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化为实践应用教学方式,突出将传统装饰艺术课程导入实践基地的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设置与实践基地相结合,在教学思路上立足基地特色,可以让学生在获得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与参与能力,體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意义,以促进与传统文化产业实践基地合作模式的改革,达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教学实践;应用研究;项目导入式教学法随着社会发展,艺术总是随着社会变迁而满足不断出现的新的审美需求,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发展,不仅受到当代的社会思潮、艺术观念、审美情趣等影响,同时也受到高新技术、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渐演化和创新,形成具有价值性、功能性的艺术设计学科。《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作为艺术高校的学科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引进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思想提供了更多新的思维,并且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开发提出了更为多样化的可能性,对于艺术高校来说是一种新型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尝试,让培养更多的高校人才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对传统文化的推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1目前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在中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计划中,专业基础教学不仅强调多种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学习,也开始注重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中国的设计教育大多重理论轻实践、重艺术轻技术,课程设置基本上游离于经济和市场之外,虽然我国目前有许多艺术院校都是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来开设,但课程内容多停留在表面的装潢和美化阶段,教学脱离于市场,缺乏对传统文化应用实践技能,忽视了要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形式,导致课程缺乏科学性、实践性及合理性,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窄,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全面而有效地服务于企业。而在国外,类似于传统文化课程却趋向与当今现代设计应用相结合,面向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强调理论结合实际,重视课程设置和实践技能训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较高,这些都给我们在课程教学改革上新的启示。

2“项目导入式”植入传统装饰艺术课程的优势

从课程改革的意义来看,教育的目的不在“教”,而在“学”,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强调学生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研究性角度和方式,立足于激发和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实践学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有深入地了解和直观具体的感受,将实践基地的项目课题分阶段性导入并加以训练,通过实际教学方法策略,其优势在于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认识加深理解,培养专业技能,增进对社会的了解,让学生进行亲自实践项目并操作,从项目课题中自我感知、领悟知识的衔接性,总结项目活动中的自我体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项目导入式”植入传统装饰艺术课程教学实践

立足于本院目前教学现状,依托建立武汉汉阳江欣苑“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实践基地,利用实践基地的优势,探索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合作模式,使课程设置与实践基地相结合,在教学方法改革思路上立足基地特色,以较高层次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课题教学中,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设计训练,做到高校的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与非遗文化产业基地合作模式,达到校企合作的“双赢”效果。下面以“湖北黄梅挑花非遗文化品牌的宣传与推广设计”项目导入分析为例,从以下两个方面阐释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

第一,突出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强调课堂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通过前期与实践基地进行嫁接,在课堂中导入“湖北黄梅挑花传统文化品牌VI设计”项目,从项目发布到推进过程中,积极辅助开发校外第二课堂,引入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联合教学,开展相关的非遗文化讲座和技艺讲解,学生对黄梅挑花的工艺针法产生了极大兴趣,通过技艺培训学习,将其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结合针法入手,对其公司品牌LOGO进行设计,以黄梅挑花“十字针法”特色为设计元素,以“石”为主题涵盖了中国印章与中国结的抽象形态元素加以变形,推导出最终设计方案。

第二,突出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强调继承传统和实用创新的并重原则,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在项目导入过程中,为解决黄梅挑花非遗文化品牌存在的产品开发单一性、技艺传承的艰难性、非遗文化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等问题,组织学生多次与文化传承人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其传统文化品牌在VI设计应用部分的实践创新,从传统的应用领域向现代产品的开发过度,将现代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结合在一起,针对黄梅挑花设计中式风格餐桌的三件套产品的包装设计应用,包括中式桌布、杯垫及筷子包装等应用产品开发,对黄梅挑花艺术的实用领域带来有效地宣传与推广。参考文献:

[1] 李泽彧,赵凤娟.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0(03).

[2] 肖念.中国大学教学改革逻辑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07).

[3] 于杨.提升教育质量意识 构建现代大学治理制度[J].高等教育研究,2012(09).

[4] 张云峰.民族艺术与文字设计的关联与影响[J].民族艺术,2012(03).作者简介:付静(1982—),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武汉江汉大学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张旭(1985—),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武汉江汉大学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作者:付静 张旭

课程教学装饰艺术论文 篇2:

艺术设计类《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 要:《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是艺术设计专业内环境艺术、建筑装饰等专业方向的一门必修课,这是一门培养职业技能的课程。由于国内装饰装修行业施工技术、材料的迅猛发展,从目前来看,传统的施工技术教学已经凸显一些弊端。笔者根据此学科的固有特点,结合目前行业的发展和学生的课堂学习、实训安排,对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施工;建筑装饰;艺术设计;教学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的核心在于施工的方法和手段,但统观目前的建筑装饰行业在施工、材料、机具方面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建筑装饰的施工分工也愈加细化,笼统的施工技术教学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如在门窗施工技术当中,关于装饰木门的制作过程已经不再属于建筑装饰施工的范围之内,目前市场上的装饰木门一般都是由厂家定制成型后发货,由装饰施工工人安装即可。所以针对目前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中的一些弊端,笔者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改良办法以供同仁参考。1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的几个误区

(1)施工材料种类繁多,正是装饰公司从业人员应当熟知的内容却在课程中未受到足够重视,材料与施工的割裂。当我们谈起施工的时候,应该首先明确几个问题,那就是首先施什么工(材料),用什么施工(机具),最后才应该是怎么施工(技术)。从逻辑上讲,也应该将材料放在首位。事实上也应该是如此,比如陶瓷地砖的铺贴施工,无非是基层处理———标高———弹线———拉铺贴控制线———铺贴———勾缝、清理———养护———踢脚板安装,在这个施工流程中还会涉及到半干湿水泥砂的调配,以及橡皮锤的敲击技巧。一般学生在进行3~5块陶瓷地砖的铺贴实训后就能掌握施工的基本要领。但在学生掌握施工技术以后,仍然对陶瓷地砖知之甚少,这样从本质上讲学生并不能真正的胜任装饰设计公司的任何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并未达到学校的培养要求。因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方向并不是一线的工人,而是以培养指导施工、设计施工的从业人员为主,因此不论是教师在避重就轻还是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施工与材料相互割裂的教学是非常不成功的。陶瓷地砖的种类有很多,从生产工艺、色泽门类、生产厂家等等各个角度都可以进行区分,这些区分之间既有交集也有平行的情况、可谓错综复杂,了解不易,精通更难,这才是建筑装饰施工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2)设计师的设计工作就是一种推销工作,推销那种能够给本公司带来利益最大化的品牌的材料,施工设计图的风格、样式、用料、质感等等因素应受限于这些材料,而在教学当中却忽视设计与材料、施工之间的联系。建筑装饰施工的教学,往往将设计这个因素抛得更远,使学生误认为施工技术就是施工技术,设计就是设计。这种相互割裂的观念也为学生就业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事实上设计师也是潜在的推销员,往往装饰公司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用哪个商家的瓷砖、用哪个商家的装饰门、用哪个商家的石膏板做吊顶,装饰公司早与这些材料供应商之间达成价格的默契并成为相互依存的合作伙伴,或者由设计师来取得主材的控制与利益提成。一般情况下在使用这些商家所提供的装饰材料时,装饰公司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设计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做装修设计图时,将这些合作伙伴的产品用到图中并让甲方满意设计方案。而往往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在施工、安装时也会存在一些不尽相同的地方。因此设计的教学应在学校时就与材料,施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应将它们相互割裂开来,产生教学课程的各自为政。(3)课程内容的划分与社会实际分工相脱节。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安排与内容归类往往存在与社会实际分工相脱节的情况。因为教科书的编写常常以施工材料、施工部位等相对理论化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划分,而实际的社会分工则截然不同。最显著的就是一般在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课程中会按照施工部位分为墙面施工和地面施工,在这种情况的划分下,墙面施工中的饰面工程如釉面砖、外墙面砖、陶瓷锦砖、玻璃马赛克的镶贴等被归为一类,地面施工中则包括陶瓷地砖与水泥砂浆找平、自流平地坪、木地板等。而实际的社会分工则不尽然,一般负责陶瓷地砖铺贴施工的工人同时会负责墙面的陶瓷类装饰砖的铺贴(主要是湿贴),石材饰面的施工如果是干挂施工则又另有其人。做木龙骨石膏板吊顶的人员与铝扣板吊顶的人员完全无关,做木龙骨石膏板的施工人员同时可以制作石膏板隔断甚至可以做壁柜、酒柜等细部工程(因为同属于木工工种),安装室内装饰木门的施工人员一般做窗套而不做塑钢/断桥铝窗或包阳台的施工,甚至不做窗台台面的施工,若课程安排将门窗施工放在一起是否会误导学生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施工方式混为一谈,使学生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时才大呼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2 针对问题的解决

针对目前建筑装饰课程体系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革的方案:

2.1 材料重于施工的教学,引进社会从业人员进课堂讲材料

在建筑装饰施工的教学中,应将材料的教学放在首位,将施工的教学放到实训的流程中作为重点。因教师岗位所限,有时并不能完全把握业内材料、品牌的新动向,因此在材料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引进社会上的从业人员到课堂来给学生进行讲座,一般建筑材料行业的从业人员会携带本公司的产品实际点评,会让学生感到受益匪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业务能力。

2.2 强调设计与材料、施工的联系,在施工课上教设计

不仅将课程内容拓宽到设计出图的环节(事实上很多学校也在这么做),而且应当安排学生进行限制性的设计出图,无论是平面图、节点、大样、3D效果图等,都对其内容、模型进行限定,在有限制的情况评价学生绘图作业。

2.3 实训与理论教学应相互独立,教、辅人员独立,引进一线工人指导实训

实训应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起来。相互独立并不是指切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其重点是将实训的过程更为社会化、更为贴近现实。因此应引进一线的工人指导学生的实训过程,笔者曾在实训过程中邀请一线工人来为学生指导实训,效果非常不错,除了施工技术的提高以外,还使学生了解到很多施工以外的东西,更加开阔了视野,融入了行业。

3 教学方法的探讨

在教辅人员进行讲授与辅导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3.1 社科类课程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社科类课程式”是笔者杜撰的名词,大致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类似于文科常用的教学方法,阅读、理解、背诵。主要针对于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当中存在太多的专业词汇、专业常识、尺寸、国家验收标准、验收项目等内容,别无捷径,只能在理解之后进行记忆,可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与专业知识量,同时可使学生建立专业自信,为成功入行、入行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3.2 艺术设计课程式的教学方法

同上所解,艺术设计课程更讲究思维的发散与审美,讲究功能与形状结合。应将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气度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很好的降低学科的枯燥性,同时可以更紧密的联系设计与材料、施工的关系。

4 小结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不仅是施工,更是一种施工与材料的结合,是一种工艺,而且是一种与审美设计密切相关的施工工艺。它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顺应社会潮流的,应该时刻保持与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同步,这样才能够切实的培养出务实、优秀的建筑装饰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葛明.材料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价值[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

[2]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

作者:李文晓 赵涵 刘照然

课程教学装饰艺术论文 篇3:

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人体工程学一直是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主干课。在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人体工程学是家居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家具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与这些课程的设计实践教学关系紧密。人体工程学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设计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甚至是走向工作岗位后的设计实践能力的提高。本文就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人体工程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课堂特点;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人体工程学的课程特点

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是人-机器-环境的相互关系,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被运用与工业设计、机械设计与制造、环境艺术设计等。对于在不同专业领域的运用侧重也不同,但均表现出对于人在工作状态下的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的优化问题。由于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课程的本身也具有艺术与科学的双重属性,同时也兼有文科和理科教育的特点,在高职教育的课程中具有典型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的特点。

“人体工程学”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主干课。在装饰技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地位及其重要。它通常开设在第三或者第四学期,其后续或者并行的课程通常是家具设计、家居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人体工程学是这些课程设计实践的学习基础之一。人体工程学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知识点琐碎,因此对于授课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不仅要求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面,也要求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密切结合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其他环节,如人体工程学中的环境心理学对材料选择的需求、人体尺度与结构设计的要求等,让学生学以致用,课程上活、将课课程内容深化。

2.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人体工程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这就使得课程教学模式不统一、教学内容存在差异、课程体系也相对混乱。在一线教学中,人体工程学通常被教师们认为是属于“难教”的课程。“难”在理论晦涩、知识点多、教材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在教学中,由于缺少应用体系的研究和建立,对于装饰艺术设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通常把整个人体工程学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人的生理尺寸的应用上,往往会陷入学生在设计实践中,简单的照搬人体、动作域等设计尺寸的尴尬,教师则常常陷入照本宣科的困境,学生学习时候死记硬背,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学以致用。另外,在现行的教学中,对于人的行为特征在设计专业中的运用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脱节严重,学生无法直观感受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中缺乏社会实践,并且没有较好的教學手段来培养设计学科中,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和团队写作能力。

3.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3.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体工程学的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以往的教师“教”转化为教师“引导”。在课程设计中适当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在课后的作业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的改变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精力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3.2对接工作岗位,调整教学内容

作为高职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针对本课程在就业岗位的需求入手,而不是从教材本身入手。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大多是设计助理、设计师、绘图员等。经过对企业一线的岗位需求来确立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训练,在课堂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中知识点的编排则采用基本知识、深化知识、综合知识、社会知识的顺序来适应技能训练,确定核心学习内容为人体工程学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可以根据不同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将教学内容组织成若干教学模块,或者以相同岗位上的不同工作任务或服务任务构成教学单元来组织教学内容。

3.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改革

装饰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兼具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学科,在设计满足人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还应该满足艺术性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在人体工程学的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人体测量学内容时,可以结合人体尺寸的测量实验,确定座高、座深、座宽等尺寸数据的应用。在环境心理学的教学中,可以穿插错觉实验和错视觉艺术的欣赏等帮助学生理解人们的视觉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的来说,一切对学习有帮助的方式都可以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

3.4增加实训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尤其是人体工程学的课程与设计实践联系紧密,那么教学中,就更加不能脱离设计实训。例如在人体测量学的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组织一个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人体尺度、动作域等内容,绘制各种不同的功能空间的平面图。这样的实训教学环节,合理了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学生在实训环节中,为了完成教师下达的任务,必须牢固掌握人体测量学中的相关尺寸数据,并且在课堂中,便开始体验如何合理的运用人体测量学的相关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者单位: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磊青.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史澎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美与时代[J].201109.

[3]刘怀敏.人体工程学应用与实训[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作者:陈艳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