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快递企业风险控制论文

2022-04-26

“炙手可热?我宁愿选择这样一个形容词:被逼无奈。”国内某民营快递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快递业早已经历着一场巨变。“在最辉煌的时候,我们在中关村的一个派件员收入可以达到六七千元,而随着越来越多竞争者的出现,这个行业的利润一直在被压缩,政策性的因素更是让我们的成本大幅上升。”他不无抱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营快递企业风险控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民营快递企业风险控制论文 篇1:

民营快递企业转型的策略选择

早期以“亲情”、“看护”式管理模式迅速发展起来的民营快递企业目前正面临发展壮大战略决策的挑战。

中国民营快递借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电子商务“井喷”,应势而生、顺势而为,取得了一席之地。但随着快递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民营快递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先天不足,顺利实现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值得总结和思考。

民营快递管理悖论

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降低企业的管控风险,但不利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民营快递企业从起步到发展壮大靠的多是亲戚朋友。这种“亲情”式、“看护”式管理,能满足企业对员工忠诚度的需要,便于企业进行风险管控。但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分工越来越细,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灵活的加盟方式,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扩张,但不利于总部对加盟商的有效调控。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一些民营快递企业立足市场,采取加盟、直营等方式,迅速发展网络,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扩张。但由此产生的层级不清,职责不明,品牌认知度差,基础配置薄弱的现象,必然增加管理难度,造成执行力低下。

管理架构随意性大,便于提高局部决策反应能力,但不利于整体的权责分配。民营快递的管理架构体系是在网络发展、业务扩张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局部的或单个环节问题的反应敏感、效果明显。但从整体上看,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安排,过多的、随意性的变动,容易造成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最后形成“人人负责,人人都不负责”的被动局面。管理架构体系,本质上的是权力体系的制度性安排。应该根据管理岗位进行充分授权,同时又根据岗位职责进行权力的控制和约束,这样才能保证权力的有效行使和控制。

面临的矛盾与冲突

民营快递企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快速增长的快递市场与相对滞后的网络、运营基础之间的矛盾。民营快递企业正在经历高速发展期,其管理水平、资本投入、人力储备都相对滞后,很难适应快速增长的市场需要。随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到来,宏观经济回暖已成共识,其不断扩大的快递市场与相对薄弱的网络运营基础之间的矛盾将会继续扩大,这将是今后几年甚至更长时期的主要矛盾。

民营快递企业当前的最大风险是快速增长的资本投入能否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快递企业的任何投资,最终都要通过产品才能实现其资本价值。从当前的情况看,民营快递的资本投入往往带有一定的被动色彩,是在业务高速增长发展、客户高投诉、行业高管控情况下企业不得不为之,但和实际投资需求相比还是相对滞后的、维持性的,很难实现管理水平质的提升,也并不一定能够改变民营快递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低端的属性,这将是目前民营快递企业高投入的主要风险所在。

民营快递企业面临最艰巨的任务是人才转化和管理升级。人才是一切管理的核心,快递企业也不例外。这里所谓的人才不仅是指管理精英,也包括各层级的管理人员。目前,民营快递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其广泛吸纳人才创造了条件。但人才进来了,要想留住人,留住心,真正发挥其智慧,则需要有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理念。当前快递企业人才大进大出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还是用人的机制、理念不完善所致。因此要提升管理水平,首要任务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特点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理念,使人才的优势转化为管理的优势。

民营快递企业面临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外资和国内的业外资本。民营快递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民营快递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外资和国内的业外资本。2010年展开的各种收购、兼并已经证明,其实“狼”就在身后。国际快递巨头具有成熟的管理经验且不必论。国内的业外资本一般将会通过收购一些二、三流的总部型快递公司加快进入快递行业,这些资本最有可能来自电子商务和传统物流行业,具有一定的资源和管理优势,再带入这些行业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人才,也会通过充分研究民营快递现有的经验和不足,缩短其适应周期,从而对现有民营快递企业形成比较优势。

转型的策略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一些有远见的民营快递企业已先行一步,加大基础投入,广纳优秀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善服务手段等,进行长期的谋划、布局。除此以外,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抢占市场高地。目前民营快递主要占据低端市场,靠“量”取胜;而外资和国有的快递企业主要占据高端市场,靠“质”取胜。在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之间有很大的模糊区域,这里蕴藏着庞大的中端客户群。民营快递只有打破这一模糊区间,形成产品梯次结构,一手托住低端客户市场,保持经营的稳定,一手抓住、并力求扩大中、高端客户市场,才能在同质快递企业中谋求先身进位,获取决定性的竞争优势;否则就难以摆脱竞争中的劣势、被动地位。而要实现产品结构的转型,仅靠刚性投入是难以达成目的,还需要创新运营机制,按照市场需求定位产品,按照产品需求定位运营模式,按照运营模式定位管理思路,排除一切干扰,最终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

通过实行股权分置,理顺利益关系。家族亲情管理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靠血脉亲情维系,使企业逐步“做大”。但由此会在各个管理层面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或利益人,这些利益主体或利益人更关心各自的既得利益,而在管理理念、管理水平、执行力方面都存在不适应性,从而给企业的系统管理造成障碍,制约企业“做强”。通过股权分置,可最大限度地使各方利益得到长期的、合理的尊重和保障,从而理顺企业内部利益关系,为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创造条件。

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化解投资风险。民营快递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张,靠的是加盟制。从投资角度讲,加盟制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企业投资和风险控制问题,在低投资、低风险的条件下实现了企业的网络布局,为企业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也是快递企业能够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当总部型快递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总部的资本投入大幅度增加,投资规模和投资速度都是与网络扩张期所不能相比的 ,潜藏着一定的投资风险。所谓投资主体多元化,就是要发挥自身发展的基本经验,充分吸引加盟企业的资本、社会资本进行主营业务投资,如通过分公司投入进行分拣基地建设、设备投入等。既满足企业主营业务发展需要,又有效地规避企业投资风险。而总部的投入应该更多地转向产品标准化建设。

通过改善用人机制,促进管理升级。一是要改善企业的文化氛围,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各层面的沟通与交流,建设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二要打通人才成长通道,让人才感觉有期待、有出路、有施展平台;三是要对各类人才进行合理定位和分级评估,形成有效的评估机制;四是要构建有竞争力的人才薪资体系。随着企业的扩张,人才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构建有竞争力的薪资体系,对于企业稳定人心、改善管理、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通过自动化分拣改造,缓解用工压力。据有关研究资料,受产业转移、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速下降等因素影响,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从民营快递企业情况看,用工短缺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用工成本的增加和管理难度的加大。同时,人员的过度流动,还造成一线人员整体技能水平的不稳定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走科技发展的道路,在中转环节推行自动化分拣,以减少用工压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此基础上,还要调整用工理念,逐步实现由“重量”向“重质”、由“低薪”向“高薪”、由用“短工”向用“长工”的转变。以优厚的薪资待遇、亲和的用工环境、完善的劳动保障,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和品牌尊严。

作者:冯文礼

民营快递企业风险控制论文 篇2:

新快递江湖

“炙手可热?我宁愿选择这样一个形容词:被逼无奈。”国内某民营快递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快递业早已经历着一场巨变。

“在最辉煌的时候,我们在中关村的一个派件员收入可以达到六七千元,而随着越来越多竞争者的出现,这个行业的利润一直在被压缩,政策性的因素更是让我们的成本大幅上升。”他不无抱怨。

5月10日,民营快递公司天天快递正式成为海航集团的一员。这也是近期第二家向业外大佬“投怀送抱”的民营快递企业。就在一个多月前的3月29日,陈平的星辰急便刚刚收了一份阿里巴巴入股的大“礼金”。

这还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如无意外,申通、圆通、中通等这些你接触过又或者听说过的知名民营快递公司,年内都极有可能加入到引资、被并购的行列之中。而资方则是海航、复星、联想等业外公司和鼎辉、华平等风投。

是什么原因让快递江湖再次风生水起?

收购急行军

传言变为现实。

5月10日,海航集团通过旗下的一家新子公司——海航北方物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物流”)将天天快递60%的股权收入囊中,让自己的大物流梦想终于有了“地面部队”。而据记者了解,海航集团将利用旗下北方物流这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子公司为平台,以系列并购的方式完成海航集团进军快递的梦想,打造一个中国式的“联邦快递”。收购天天快递只是第一步,北方物流还正在与另一家民营快递公司鑫飞鸿物流进行谈判,控股后者已经只差一些细节问题。

事实上,海航集团旗下的另一家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的大新华物流集团,也在伺机切入快递领域。目前该公司正在与民营快递前十强的汇通快递接触,试图用6亿元的价码收购汇通80%的股份。而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也证实,海航也接洽过他的公司,不过,陈的意愿并不强烈。

海航集团的“越界”已经不是首次。早在2007年,成立的大新华物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被集团赋予了海运梦,这个号称用200亿打造的物流帝国一开始就出手不俗,先后收购了天津市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烟台国际海运公司。

不过,海航集团的“海运梦”并非恰逢其时。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让海运业的整体行情跌入了谷底。“大新华物流先后并购天海和烟海后,刚好赶上了航运业的低谷,两家公司的运营状况都非常不好,我相信2009年大新华的海运业务亏损可能超过亿元。”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外运集装箱运输的高层向记者分析。而一大新华物流的中层也向记者表示,当时大新华物流的定位是“为集团提供充裕的现金流”,现在看来这一目标显然没有实现。

海航需要寻找新的利润点。就在此时,快递行业的诱惑在海航面前闪现。“快递业整体处于动荡时期、市场现有企业容易洽购、运营会带来充裕的现金流,更为重要的是,快递在资本市场还属于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上述大新华物流人士说,海航集团进军快递简直是“顺理成章”。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物流是海航六大主业之一,快递本是物流的一部分,海航涉足其中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在海航的物流板块中,“上天下海”都已涉足(有航空——扬子江快运,海运——大新华物流),惟独缺少“地面部队”——快递,现在把天天快递收归帐下,算是海陆空终于齐全了。

资料显示,天天快递创立于1994年,同宅急送、顺丰、申通等同属国内最早的一批民营快递企业,目前在国内拥有20多个集散中心和3000多个网点,网络规模位居国内快递业的第一阵营。天天快递遍布全国1200个城市的网络资源显然最具诱惑力,可以弥补海航海陆空物流体系中惟独缺少的地面快递网络。

与海航一样,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以前不曾留意的快递领域,这些大军中,不乏阿里巴巴马云、复星集团郭广昌的身影。如果说,本身就把物流作为帝国版图重要一环的海航集团这次出手快递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而这些业务资本突然对快递发生兴趣,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中国的快递领域究竟发生了什么?

被逼无奈

国内快递的这场巨变源于去年新《邮政法》的实施。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该法,对快递公司资金规模设定了较高标准:从事同城快递业务注册资本必须在50万元以上,异地快递服务在100万元以上,国际业务在200万以上。据统计,目前国内大小快递企业有3万多家,约80%的民营快递企业不符合注册资本最低限制条件。

更为致命的是,作为新《邮政法》的配套文件,《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的规定(草案)》拟将同城快递50克以下、异地100克以下的业务作为信件递寄业务,划归邮政企业专营。

经过10多年发展,民营快递已成为国内快递市场的主导者,他们拥有同城快递80%以上和城际快递50%以上的份额。而对众多民营快递公司而言,竞争激烈、利润低下的100克以下的同城、异地快递一直都是其业务主体。不妨看看国家邮政局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2010年一季度,中国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6.8%、54.8%和32.4%,而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1.3%、72.3%和6.2%,其利润率高下由此可见一斑。

行业“地震”由此而起。就在新《邮政法》正式颁布的前一天,2009年9月30日京城著名的同城快递小红马宣布退出快递市场;2009年11月,江浙沪五大民营快递公司申通、圆通、韵达、中通、天天在三天内先后宣布涨价,涨幅最高达到40%,申通甚至还一度暂停了与淘宝网的合作;两个月后的2010年1月,民营快递企业DDS宣告倒闭。

事实上,DDS快递的倒闭是一连串的突然,也是一个必然。以其抢占华东市场为例,DDS在进入上海的短短5个月时间里,日接单金额暴增至15万元,靠的其实是“同城5元,省内6元,跨省8至10元,量高8折”这种最原始的超低价策略。在快件数量剧增、操作运行和派送服务难度增大的情况下,DDS仍然采取这种低价竞争策略,这意味着接单越多,亏损越大,在人工、网络成本激增之下,其最终的资金链断裂就成了一种必然。DDS倒闭的背后,暴露的是民营快递行业的“门槛低—低价竞争—低成本扩张—资金难以持续的”的行业困局。

“邮政法和劳动法出台后,快递企业的成本一直不断上升,大家纷纷涨价以求自保,业内甚至有‘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说法。”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告诉记者,快递市场一直处于混战时代,洗牌迫在眉睫。

一些聪明的企业开始选择了转型。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申通就是其中的一员,2007年申通快递和淘宝网携手合作,成为其指定的商品配送商之一。这意味着,快递企业改变了以往依赖传统包裹、信函、文件的业务结构,转而投向电子商务的怀抱。

我国的民营快递业历来有“四通一达”的说法,也即是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现在它们无不搭上了淘宝网的快车,数据显示,中国每年20亿件包裹中一半以上来自淘宝网。

资本的冲动

据申通董事长陈德军透露,早在6年前,当时四大快递巨头联邦快递、UPS、TNT、DHL都曾与之有过接触,只是条件未谈拢,最终未能达成交易。但这一次,接洽者中没了他们的身影。

对于竞争激烈、利润低下的快递行业而言,健全网点、做大规模是“出人头地”的不二砝码,只有网络才谈得上服务与市场,而这往往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

“一个快递企业的网点最起码要配备车、要租房、要买电脑、要招聘三四个业务员,没有8万~10万元建不起来一个网点。”徐勇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国内的民营快递将被整合至8家以内,若想立于不败之地,一家新快递企业的投资将达到30亿~50亿。如此大的资金压力让快递企业不堪重负。

宅急送曾经是前车之鉴,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内,宅急送在全国建网点近3000个,新增300辆地面物流班车,新包租航空线路200多条,包机费用增加几百万元,新招小件操作人员6000多名,最终宅急送的扩张引发了一度的资金困局。

现在看起来风光无限的申通,也曾经面临资金饥渴的现象。申通需要真金白银来拓展网络,但民营公司的背景让银行慎之又慎。“我们一是民营企业,二是轻资产公司,银行往往不给贷款。如果公司想扩张,只能另寻投资者。”

此时,扮演着拯救者角色的投资商开始闻风而动。于是,海航来了,阿里巴巴来了,复星来了,华平、IDG、鼎辉等风投也来了。据记者了解,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已先后有20多家大型企业和风投与民营快递企业洽谈并购事宜。据申通内部人士称,郭广昌的复星甚至还组建了团队寻求并购机会,不过由于复星的开价较低,现在申通董事长陈德军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投资商,因为除了复星,海航和风投夜都在与申通接触之中。

如果你对快递行业有所了解,你一定感叹,资本对快递的狂热,6年前也曾经上演。只不过,上次的主角是以四大快递为代表的外资物流巨头,这次的主角变成了内资大佬和风投。

2004年,四大快递掀开了收购国内快递企业大戏的序幕。他们的用意不言而喻,意在2005年12月中国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后,拥有经营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完善网络。他们当时判断,2005年底中国的国内快递会对国际快递公司开放,不过后来并未如愿,直到现在,四大快递公司仍只能经营国际业务,并不能涉足中国的国内快递业务,当然这已是后话。

这一轮收购直到2009年才宣告结束。在这轮收购大戏中,TNT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中国最大的公路货运企业华宇物流,并将其整合成主营公路快运业务的天地华宇;联邦快递斥资4.3亿美元,收购其与大田集团的合资公司大田-联邦快递公司50%股权以及大田集团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资产;DHL在华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收购了上海全一快递,并接盘了中外运下属专营国内快递业务的子公司北京中外运速递100%股权。四巨头中唯一未有大动作的只有UPS。

在外资巨头们通过收购完成在中国的网络布局后,对民营快递的兴趣明显减弱。再加上国内快递何时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仍然不明朗,于是当下这轮民营快递收购潮中,四大快递始终静静观之,并不表示多少兴趣,反倒是海航、阿里巴巴、联想、复星等内资业外资本,成为本轮并购大戏的新主角。

“上帝”还是终结者?

业外资本为什么这时青睐快递业?

显然是看重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快递业务量还不到GDP的0.3%,而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则达到1%,现在中国快递业每年正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此外,随着电子商务在2009年的规模达到了2500亿,快递企业已经从中分得了一杯羹。以圆通为例,作为最早和淘宝合作的快递公司,三年来其电子商务订单增加了25?倍。

而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则认为,这个行业真正的闪光点在于目前内资快递企业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这是一片具有上市潜力的处女地,会让投资商闻风而动。这个行业资金回笼快,再加上很多企业急需资金进入,正是投资的价值洼地。”这或许才是风投和众多业外资本蠢蠢欲动的最重要的原因。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一位民营快递的高层就对记者直接表示,风投的企业属性决定了其参股的意图就是在企业上市时套现退出,获取高额的投资回报,因而很多民营快递的老板们尽管缺钱,也不愿选择风投。

他甚至用“雷声大雨点小”来概括内资主导的民营快递第二轮投资热潮,相比6年前外资主导的收购潮,这次业外资本投入的资金可谓有限。尽管阿里巴巴入股星辰急便和海航入股天天,都未透露具体金额,但有消息称,阿里巴巴获得星晨急便30%的股权,只花费了约5000万元;而海航控股天天60%股权,也只投入了1.2亿元。

从目前传出收购传闻的快递公司类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天天还是申通、圆通,他们无一不是加盟为主的快递企业,宅急送、顺丰这类直营性企业并不在其中。从资金回报和风险控制层面来看,直营企业无疑是业外资本和风投的首选,但仅存的几个硕果如宅急送、顺丰一直在酝酿自己上市,他们拒绝被并购。

加盟模式早已为业内所诟病,这或许也是业外资本不愿出高价的原因。别的不说,为了提升快递公司的网络质量,需要把重要城市的网点从加盟改为直营,仅此一项的耗费就要十亿计。在并购后,他们愿意耗费巨大的精力和动辄几十亿的巨资为民营快递重塑架构吗?又或是仅仅是打包换个概念尽早上市套现?在耗费与回报,耐心与期望之间,投资者会选择什么,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不过,深处漩涡中心的快递企业似乎并不担心卖盘后的走向。“现在对于快递企业而言,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一民营快递公司负责人直言。

作者:王滢

民营快递企业风险控制论文 篇3:

防范快递业代收货款风险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购物与电视购物的迅速发展,新型服务项目不断在快递物流领域出现,其中以代收货款这一增值服务项目最为显著,代收货款业务的开展给快递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同时也产生了代收货款风险问题。本文阐述了代收货款的业务模式及发展现状,分析了快递公司经营代收货款业务的相关风险,并提出了防范风险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代收货款业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代收货款 风险分析 对策

1 快递业代收货款的业务模式及发展现状

代收货款业务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增值服务。其业务模式是:发货方(一般是有邮购业务的公司)与快递公司签订委托合同,約定发货方将消费者订购的物品交付快递公司寄递,并由快递员在上门投递的同时根据邮件详情单上标注的应付金额代发货方向消费者收取货款,快递企业再定期将代收的货款结付给发货方并从中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

代收货款业务产生于本世纪初,最早起源于珠三角地区的快递企业,国内从事代收货款业务的快递企业主要有中国邮政EMS、顺丰速运、宅急送等。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法规约束。只有正确地防范代收货款业务的风险,代收货款业务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2 快递业代收货款的风险分析

2.1 金融风险

代收货款业务是增值服务业务,其为企业自身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金融风险。快递企业在开展代收货款业务时,实际上具备了“类金融”的性质,也就是说类似于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通过代收货款获取一定的“浮存现金”,然后用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从而带来更多的“浮存现金”,进而实现进一步扩张,如此循环往复。

2.2 法律风险

目前只有在《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第二章第六条第五款有开展代收货款业务的相关规定,即“开办代收货款业务的,应当以自营方式提供代收货款服务,具备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资金结算系统,并明确与委托方和收件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该条只规定了从事代收货款业务的相关资质,即只有自营的快递企业可以从事该项业务,加盟制公司是被排除在外的,但由于并未规定相关的惩罚措施,所以现实中仍有很多加盟公司在做。该条款也没有明确多大规模的自营公司可以开展此业务及能够提供多大规模的代收货款。

2.3 快递公司自身方面的风险

首先是加盟制模式存在的风险。在我国,快递企业经营模式分为“直营”和“加盟”。加盟模式管理通常比较松散,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如何追究总公司和各加盟商之间的责任将成一大难题。

其次是代收货款收取的资金管理难度大。最后是快递业务员带来的风险。

2.4 快递公司的信用风险

目前,有些快递公司与发货方合伙欺诈消费者,出售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虽然有些快递公司并不知道寄递的物品是假冒伪劣产品,但由于货物是快递公司送来的,货款也是快递公司负责收取的。客户一旦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果找不到发货方,就会要求快递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严重影响了快递公司的健康发展。

2.5 监管风险

首先是快递公司总部和各个网点结算货款过程缺乏监管。网点收到货款以后,先要进行内部结算,然后各个分公司、加盟网点等还需进行银行结算,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控,货款就会在各个网点流失。

其次是缺乏代收货款返款时间的监管。虽然客户委托快递企业代收货款时已经签有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合同书,但是由于货款在快递公司手里,客户往往不得不答应快递公司的不合理要求。同时由于代收货款存在一定的返款时间,快递公司会暂时拥有数量可观的资金,当快递公司资金紧张时时,便将此货款挪作他用。

3 防范快递业代收货款风险的措施

3.1 明确规定快递业代收货款业务的从业准入门槛

挪用、贪污代收货款及携款逃跑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主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明确从事代收货款业务的企业注册资本金额度;明确开展代收货款业务企业需具备完善的代收货款管理制度及信息化管理制度;明确从业人员必须没有犯罪记录;明确代收货款的返还时限及手续费的标准;最后还应明确加盟的企业是否可以从事此业务。

3.2 明确监督管理职责,加强行政监督管理力度

代收货款业务作为一种新兴业务,其本身已经超出了快递业的范畴,它是一种与金融高度融合的增值服务。该业务不仅涉及到国家邮政局分管的快递业,还涉及到商务部主管的商贸和物流业。因此,笔者建议将代收货款业务纳入国家金融监管的范畴。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监管方法和处罚措施。这些规定应涉及到代收货款的操作流程、还款时间及信息化对接,涉及到对违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对严重违规者取消其从业资格,甚至要追究相关企业的刑事责任。

此外应建立代收货款保险制度。快递企业可通过借鉴再保险制度方式,为代收货款业务投保来降低经营风险。同时可以比照银行从业者缴纳“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代收货款从业保证金制度,规定凡是从事代收货款业务的快递企业必须向银监会缴纳代收货款保证金,缴纳保证金的具体额度应按照企业代收货款的额度上下浮动。

3.3 快递公司应加强管理及自身制度建设

企业内部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银行和快递企业间的合作,采用POS机上门收款电子化方案是解决快递企业挪用资金的有效方法。

(2)加强对快递员队伍的管理。

(3)开设专门的代收货款资金账户,完善代收货款操作规则和风险管控制度,同时建立代收货款资金返还机制及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4)快递企业总部应加大对加盟网点经营代收货款的管控力度,加强对网点的财务控制,严格遵守资金流转程序,确保代收货款业务的正常开展。

(5)加强信息监控系统建设。

3.4 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快递公司要坚持诚信经营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快递企业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快递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快递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对与快递公司合作的发货方实施年审制度,严格审核发货方的相关资质,加大发货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必要时要解除与发货方的合同,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维护快递企业的信誉。

3.5 完善融资渠道,积极开展有序竞争

民营快递公司挪用代收货款现象直接反映了该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快递行业内部可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加快行业整合速度,实现行业优胜劣汰。快递企业应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新的增值服务,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快递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可以选择上市或吸引风险投资入股来解决资金压力,以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娜.浅析快递公司对代收货款业务的监管问题[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6).

[2] 张俭.DDS倒闭风波后续报道:代收货款的集体反思[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7).

作者:郭倩

上一篇:职业教育政策价值选择论文下一篇:信息教学技术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