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文专业现当代文学论文

2022-04-26

北京大学未名湖春色央行论文提到的“文科生太多”,无论以怎样的标准划定“文科生”的范围,中文系,都是那个“最文科”的专业。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中国文辞”是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的凝练,是技艺,更是修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非中文专业现当代文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非中文专业现当代文学论文 篇1:

毕业了,你也去“四大”

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你读哪个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文学?好厉害的感觉!以后毕业了可以找什么工作呢?”

在如今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关注重点总会不由自主地从专业本身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就业前景上。本科时,老师曾这样形容中文专业的就业情况:“你们是万金油,走到哪里都有你们的容身之处。”进入研究生阶段,导师这样告诉我们:“哪里需要笔(包括粉笔),哪里需要文字,你们就能在哪里发光发热。也就是说,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就业范围如汪洋大海,可以任你遨游。但也正因如此,在海上航行时容易失去目标,所以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全避风港尤为重要。”

关于就业,不管是文科专业还是理工科专业,从来都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不过,手持万金油的现当代文学研究生们也别慌了神,事实证明,只要学有所成,咱们至少能在以下四大领域找到一席之地。

为人师表

——教育及培训

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及培训行业应该是大多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生的选择。在2013年中国高校各专业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对中国语言文学类的调查中,选择从事教育及培训的份额高居榜首,占职业分布的19%。为什么这么多学生愿意选择教育行业?

首先,经过3年研究生课程的专门学习,无论是从对课本的独到解析,还是与学生的教学与互动方面,语文教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并非难事。其次,教师行业竞争压力较小,人员流动性偏低,福利待遇优厚,是中国10大最稳定行业的前三甲。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可支配收入在持续上升,教育行业吸收的民间资金也在不断增加,在大中城市,教师的收入水平很多都超过了一般的白领,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的部分名牌中小学及私立学校,教师收入可达5000~6000元。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笔者所在的班级共19名学生,其中仅有2名男生),对女生来说,做一名人民教师未尝不是家人最期待也是最稳定与安逸的选择。并且,与本科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相比,研究生学历与个人的能力具有更大的含金量,因而,在竞聘时更有优势。

文以载道

——媒体传播及出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媒体传播与出版业从事编辑、出版员、文案策划、记者、采编人员等行业的相对较多。从事这个行业要求工作人员“独具慧眼”,即不仅要善于发现,更要善于表达与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长期与文学打交道的学生,对文字有独到的见解和很强的敏感,并且经过研究生阶段3年的集中学习和实践(不少学生在研一阶段就帮导师校稿,或者在图书出版社实习),因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有统计数据表明,在未来5年内,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编辑职位的需求量将增加,各种编辑职务的需求量将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因此,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这是一个可以发挥自己长处的领域。

当然,在不同地区工作,编辑薪资水平会有所不同。像北上广这些媒体传播与出版发达的地区,编辑薪资平均水平较其他地区高出很多。

2013北上广地区编辑平均薪资表

以上数据由职友集(jobui.com)提供

以上的数据都只是指基础工资的平均水平,根据经验与能力等标准,编辑可划分为实习编辑、初级编辑、中级编辑、副编审、编审5个层次,层次越高,当然薪资水平越高。初级编辑的平均工资在3500元左右,而如果上升到了副编审的位置,薪资则在8000元左右,并且这也只是算到了基本工资,加上稿费等其他额外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并不是难事,因而选择媒体出版这个行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点石成金

——文案策划

文案一般指广告公司或企业策划部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业,例如广告文案、影视广告脚本、报纸广告、宣传单等。文案策划是专门与文字打交道的行业,它要求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即通过发挥自己个人的创意,为公司与客户创造财富。因而在招聘时,该行业不仅注重应聘者“动手”的能力,同时注重其“动脑”的能力。以智联招聘上的文案策划招聘要求为例,该行业对应聘者最多的要求是:中文相关专业;文字功底强,具有较强的文字编辑能力和策划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分析力以及判断力俱佳,能准确领悟并把握项目的策划意图。

如上所述,文案策划是专门与文字打交道的行业,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专门与文字打交道的专业,因此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很容易达到关于文字功底、文字编辑等方面要求,并且在3年的研究生生涯中对“问题意识”的打磨和锤炼,早已让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了良好的观察与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所以在文案策划应聘时,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更容易受到面试官们的青睐。

而文案策划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行业,上升的空间也很大。一般的文案策划人员,在广州的平均工资为4000元左右,而成为资深的文案策划人的收入水平则可以达到年薪10万以上。

运筹帷幄

——行政管理

虽然行政管理岗位招聘时对专业的要求不高,但其工作内容中大量的公文写作、待人接物等,更适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生。因为在本科阶段,文学专业的学生一般选修过办公自动化与秘书学的课程,在公文写作与待人接物方面得到过全面地培养,而在研究生阶段则将这种知识储备在生活中得到了良好的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在相关行业实习过,以笔者所在寝室为例,4个人全部都在学校的行政部门做助管,协助老师处理日常事物,不时还要撰写公文,因而在进入职场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很好的行政管理所需技能,相对其他专业和本科生的应聘者而言,上手更快,竞争力更强。

再举个师姐的例子,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三的学生,如今已经在一家著名的外企做行政,月薪为13000元,而本科生则为10000元,差距明显。当然,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员薪资的平均水平在广州为4500元左右,而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则可以达到每月上万。而像我师姐一出校门就能找到万元岗位,不仅因其学历更高,更重要的是她在研究生阶段一直从事与行政相关的助研、助管工作,为其从事这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就得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除了以上四大领域,适合这个专业的职位还有很多,比如说政府公务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的岗位中,适合文学专业报考与学历要求为研究生的职位有很多,并且将来上升的空间也更大;当然也有少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读博士,然后在高校从事文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稳定,待遇与福利也丰厚;另外也有不少人从事文学评论与写作,对于一个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看过了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接触了那么多的中国当代作家,当一名自由撰稿人应该是很多人希望从事的职业。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隶属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极富学科特色:它将研究视野从文学延伸到文化,与报刊出版、大众传媒、现代教育以及思想史等充分结合起来。

最好的当然是最抢手的,按往年的报录比来说,保研人数比考试录取的人数还多,报名人数则是招生计划人数的二三十倍。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北大不指定任何参考书目。

2.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的主干专业,同时还是国家“211工程”首批规划项目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点的支撑学科。该学科点源于原中央大学文学研究室,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相对而言,南大录取的人数要比北大多一点,但也只是多一点,如2013年报考人数为127人,录取人数为24人,其中13名推免生;2012年报考人数为118人,录取20人,8个推免名额;2011年报考人数为97人,录取20人,其中7个推免名额。就近3年的报录比来看,推免人数与报考人数逐年递增。与北大一样,南大现当代文学专业没有指定参考书目,在其专业之下,只开设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两个方向。

3.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也是这个专业中的佼佼者。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下的专业研究方向增设了一门文学创作,而近几年该专业的研究方向只开设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因此,想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北京师范大学。

4.复旦大学

相对而言,复旦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方向选择性相对很大,在其专业下共开设了6个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文学演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现当代中外文学关系、世界华文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化研究与批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其开设方向十分宽广,该专业的推免人数也相当“乐观”,占所录取人数的70%,也就是说如果它招收10个考生,其中有7个属于推免生。如果你是准推免生,那么报考复旦大学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是普通考生,那么则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

5.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名声在外。其专业的研究方向也很有特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诗歌、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与上述四个学校相比,其招生人数较多。如2014年招生人数为22名,其中推免人数为3人;去年招生人数为27人,同样只有3个推免名额。因此,对于想报考顶尖名校却苦于名额太少缺乏安全感的考生可以将视野转向招生较多的单位。

跨专业考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有多难?

相比其他文学专业,各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招生人数是较多的,难度系数较低,并且其参考书的内容条理都很清晰,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很容易上手。掌握时代脉络,熟悉知名作家,多看文学作品,练笔写文学评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自己记忆点的框架和逻辑结构,就很容易把握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状况。

在跨专业考生身上有一个非常难得的特质——热情。只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才会将自己所看所记的东西长久储存在大脑中,相比没有热情的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听多少课都得不到的。

作者:黑皮靴

非中文专业现当代文学论文 篇2:

大家好,我是学中文的


北京大学未名湖春色

央行论文提到的“文科生太多”,无论以怎样的标准划定“文科生”的范围,中文系,都是那个“最文科”的专业。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中国文辞”是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的凝练,是技艺,更是修养。

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中文系曾在“表达民族意识、凝聚民族精神,以及吸取异文化、融入‘世界文学’进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为一门专业,中文系常被冠以“只关风月”的无用、“两袖清风”的窘迫前景。

事实果真如此吗?中文系是否真的是“无用的文科”中最无用的那个?中文系到底为学习它的人带来了什么?

南风窗记者采访了五名身处不同阶段的中文系学生,与他们聊了聊中文系的学习经历、有关求职与生活的思索:无论哪个年代,无论某个专业的“黄金时代”有没有退场,那些认真学习过、感受过基础学科的人,总会再次在社会中、人生里找到心安之所,不会轻易崩塌。
“门槛很低,堂奥极深”

高考后,比起经济、金融、传媒等内容清晰、目标明确的专业,选择报考中文系的孩子,大多难以避免和父母的一番争论。如今正在读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唐金,形容本科报考中文系时的自己时“目前为止人生中少有的坚定时刻”。

喜欢看书、喜欢文学,就“一心只想报中文系”,就业面、人均工资什么的全部没有考虑—但唐金的爸爸在替她考虑这些,觉得中文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想要她报金融、法律等专业。“我一直以来算是很听他的话,尽力去满足他的期待。但这次我就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时也是对他吼了一通,就像是五四新青年,‘我要自由!’‘挑战权威!’‘做自己!’这种。”

与唐金相反的,妈妈是语文老师的奚法,是在爸妈的要求下被迫填报了中文系。在奚法的爸妈看来,中文系是一个女孩子应该学习的那种专业,“学起来压力会小一些”,而且今后无论是做老师、主持人还是记者一类的工作,总会有想象中的体面。

无论是反对还是同意,中文系带给外界的感受无外乎两种:“中文”,还用学吗?“中文”,不就是看小说?那是不是还蛮轻松浪漫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曾在有关中文教育的论著中概括中文系的特点—门槛很低,堂奥极深。事实上,无论是一心想进中文系、爱读书的唐金们,还是一心想要孩子进中文系的父母们,都鲜少有人知道,被草草称作“中文系”的中国语言文学系,包含了语言和文学两大类。文学,是世人熟悉的那部分;而语言,则出离了公众对“中文”诗意的理解,更像是“理科”—比如语言学要学习人在发音时舌头所处的位置,要绘制舌位图……可以说,仅中文系包含的“语言”部分学习,便能回答这个疑问:中文还用学吗?用的,而且学起来不算容易。

那么,中文系等于风月,等于无限的轻松浪漫吗?

无论是反对还是同意,中文系带给外界的感受无外乎两种:“中文”,还用学吗?“中文”,不就是看小说?那是不是还蛮轻松浪漫的?

最初,抱着一腔坚持进了中文系时,唐金觉得的确如此—中文很浪漫、文学很美。但是真正开始读了中文专业,风月、美与浪漫似乎还在,但又越来越远了。“我一直在想中文究竟是什么,然后我在整个大学其间逐渐找到了答案。”

大一,唐金上一门古代汉语课。任课老师不苟言笑,在中文系是出了名的倔强。结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非学何立 非书何习 终以不倦 圣贤何及”,然后他走下讲台,郑重其事地对学生们鞠了一躬。“那时候,我觉得中文系教我要成为一个有风骨的人。”

大三,唐金上一门当代文学课。课堂以“文学史+推荐阅读”为主。老师推荐了作家弋舟的《随园》,唐金很喜欢,课余时间找了这个作家所有的书来看,常常看得拍案叫绝—那是学习任务之外,“太多产生情感共鸣的时刻了”。在中文系课堂系统推荐的当代书目里,唐金看到了当代作家书写的那些“生命尊严被践踏、生存权利被忽视、生活幸福被剥夺的悲剧”,和掩藏在其后的,“在残酷现实中坚守尊严的人”。“那时候,我觉得中文系能帮我们寻得属于自己的体面和尊严。”

大四,保送研究生的唐金去旁观文学院的新生开学典礼,看新一届的中文学子带着自己或爸妈的期待踏入这“堂奥极深”的领域。“那时候,我知道了中文系是接地气的,是可以在很多方面书写自己的传奇的,是可以经世致用的。”
沒有标准

中文系是可以经世致用的。这样的表达有些令人无奈,仿佛用四年的学习时间,只得到一个“可以用”的结果。这可能源于中文系的一个困局—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哪怕是“可以用”这样的结论,似乎也要反复举证,充满怀疑。

被迫学了中文的奚法,在保研时选择了彻底转换方向,攻读法律。在她看来,中文和法律最大的区别,或许就是“标准”。奚法记得,本科时,她很喜欢文学理论,但有一次,她与老师争论“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彼此都无法说服对方,她觉得很茫然。但法律不同,法律是有所依仗的,无论是板上钉钉的法条,还是确凿无疑的规定,它们让学习者、从业人的判断有迹可循。但中文不是。

这种“无所依仗”带来的困惑,也在今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求职的汪夏身上出现。

和许多毕业生一样,汪夏的“梦想工作”也是互联网大厂。但是投递简历求职时,汪夏发现,自己没有太多互联网需要的技能、互联网固有的思维,也没有亮眼的大厂实习经验。并且,汪夏发现,“中文学科如果想要进入互联网,由于学科限制,其实都是一些边缘支撑性岗位”。

“有明确指向性的互联网”和“不那么明确的中文”碰撞在一起,变成了几次碰壁的经历。在投递互联网行业无果后,汪夏便转向了考老师和公务员—一切忽然变得格外顺利。无论是网络上广为流传、薪资水平令人艳羡的深圳教师,还是前景可期的北京选调生,汪夏都能轻松地摘得名额,获得广泛的肯定。

在中文系“曾经辉煌”的这些行业,如今的中文系毕业生也依然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轻松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文的基础性其实意味着就业的方向还是挺多的”,走过了整个求职季,汪夏觉得,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多数毕业生的求职焦虑,其实远无关乎学的是什么学科,而是缺席的职业教育,让大家没有想清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选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安身立命?”因为不了解行业,也不了解自己,就会出现什么行业热,大家就蜂拥至什么行业,而不考虑自身的特点与专业的性质。“职业选择也有双向性,某些职业不要我,或许是因为我本来就不适合那个职业,而有的职业面试很顺利,那可能是我比较适合这一类。”

找到自己位置的中文系毕业生,偶尔也还是会在工作中面临“无所依仗”的困惑。

同为中文系本科、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倪赞赞,已经在某大专院校教授《公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公共语文课两年了。虽然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工作几乎算是无限接近了,但她还是常常感到“没有那种能胜任的感觉”。《演讲与口才》这样的课程,她可以借鉴上学时学习的《现代汉语》课程,将“有标准”的那些—比如舌位图、元音辅音、语法等,“老师当初怎么教给我,我就怎么教给我的学生。”而更多的时候,“大学学到的东西,能直接运用到工作中的内容很少,而且也都不是什么‘具体的事’”。

有一次,在讲授《应用文写作》课程,讲到“调查写作”时,倪赞赞想起读书时老师讲的一个例子:著名的拉波夫“纽约市百货公司(r)的社会分层”。

中文系是可以经世致用的。这样的表达有些令人无奈,仿佛用四年的学习时间,只得到一个“可以用”的结果。这可能源于中文系的一个困局—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哪怕是“可以用”这样的结论,似乎也要反复举证,充满怀疑。

这个调查,是在纽约的一间百货公司各楼层,向各种被调查人问“女鞋部在哪”(预设答案为“the fourth floor”),然后装没听清再问一遍。拉波夫的结论是:保留r音的富人比穷人多,白人比黑人多,女人比男人多,职位高的比职位低得多。在这个语言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二战中各国的统治痕迹。

一个发音,反映一个时代、一种历史,倪赞赞对此印象深刻。她将这个故事复述给自己的学生听,但年轻的孩子们反应平平。这仿佛是一个“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的教学版本,让“没有标准”“难以捉摸”的中文教学,再次在新一代中文系教师身上上演。
中文的价值

汪夏有时候会和同是中文专业的同学互相自嘲。“自古就有‘百无一用是书生’嘛。”这种自嘲,一方面来源于汪夏个人对自我能力贡献的不信任感,“觉得如今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够在实际意义上改善人类生活的,好像不是我们这种学科”。另一方面,则是无意识地在迎合社会的评价体系,“毕竟理工科看起来确实比我们‘有用’”。

而最大的问题是“我相信大家未来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期待,肯定就会想让他/她从小沉浸在人文氛围更浓厚的氛围里熏陶吧?但现在,文科、中文,作为一个进入庞大社会运作体系中的一员,这个大体系,却是以‘有用’来作唯一标准评判的”。

中文,真的“没用”吗?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看来,当今中国以“积累知识”为主轴的文学教育,呼唤那些压在重床叠屋的“学问”底下的“温情”“诗意”与“想象力”,“既是历史研究,也是现实诉求”。

对大环境而言,中国自古以来“诗教”源远流长,读书反思、作辞章诗赋,是所有“识字者”“读书人”的底层修养,在“古人言语文章无别”的古代社会,人会一代代消逝,圣贤豪杰的光芒会殒没,但“惟文不死”,便没必要专辟一个“专业”来录取学生,授课经营。

但如今,社会极速发展,言语和文章之间判然有别、读书与修养之间似无相关,中文开始成为一个专业、一门学科,在“合理化”和“专业性”的浪潮中重新启航。

作为一种知识的“文学”,作为教授“文学”的中文系,确实有着它的特殊性。其它的基础学科,比如物理、化学,如果没有系统地接受过高等教育,很难在专业领域“自学成才”,但中文不同—“上大学不一定就能学好,反过来,不上大学也不一定就学不好。”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学“中文”的个体,在其间得到了什么?

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毕业、读了7年“中文系”的薛然,没有选择直接运用“中文”的工作岗位—比如语文教师或文字综合类公务员,而是选择了从事新闻行业。

中文和新闻,前者站在历史之中,圣贤绝学在前;后者唯“快”不破,重在传播与“完成”,有太多无法共融的地方。但薛然觉得,每一次工作,他依然在运用中文系教给他的思考方式,“我的知识体系,整个大厦的地基就是中文的,新闻反而成了让我怀疑和不牢靠的部分”。

似乎更“有用”的新闻,远远看来是一条条的线,作为从业者,如果想挖掘当事人的内心、将枯燥的消息变得更易读,把线变成层次丰富的“面”,就需要中文的知识体系来做这个“翻译”。

每当被夸奖采访提纲列得有逻辑、文字处理有风格、思考角度更深入,每当他能够更快地吸收与消化庞大的信息,快速梳理其中的逻辑,薛然都会觉得,中文系带来的教育与滋养,它打下的那个稳当、踏实的基底,始终托举着自己在新的人生阶段前行,从未远离。

无论选择了怎样的职业、无论在过怎样的人生,文科始终是给社会提供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尤其是文学,它本身就是讨论想象和可能性的。

事实上,即將入职公务员岗位的汪夏观察到,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包括中文系在内的人文社科并没有什么“衰退”,其影响力反而正在“以网络为线地扩大了”。比如曾经常在分数线垫底、接收各种“服从调剂”学生的社会学专业,近来就非常“出圈”:“这段时间很火爆的讨论,比如项飙老师的爆红,比如内卷,比如外卖骑手之类的调研……”此外,针对某一问题的思索、某种现象的审视,建立“系统性批判”,或许还是要靠中文这样的专业来完成。“系统性的反思比起片面的争论更有价值。”已经做了律师的奚法说。

而无论选择了怎样的职业、无论在过怎样的人生,文科始终是给社会提供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尤其是文学,它本身就是讨论想象和可能性的。

“我觉得中文学习对我的改变是,使我看世界的心态更开阔包容,心底更怀有温情和敬意。我知道了万事万物,不过是‘各正性命’,不会以自己狭隘的一己之见去固化地理解世界;中文学习也让我的目光不局限于眼前的一隅,而是去关切更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偶然的生命,除了关心自己琐碎的日常,更怀有对时代、人类命运的关怀。”

汪夏讲起本科时候,自己和好友被问起有什么理想。年轻的姑娘们没有具象哪一种未来,而是一起说了中文系学到的句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虽然似乎显得十分幼稚,但中文学习或许就是,站在往圣先贤之后,无论多久,也能被一代代人的伟大理想打动的那种永怀‘理想主义’。”汪夏说。

“中文系或许就是在教我们‘不受限地体验世界的能力’和‘将生活过成一首诗’的能力吧。”唐金最后概括。

“如果一个人谴责文学是无用的,说中文不是个专业的话,那还蛮可怜的,”唐金说,“不懂中文的价值,就像不懂为什么会有人在生活困苦的时候仍然在桌面上摆上一枝鲜花。”

(文中受访对象皆为化名)

作者:尤丹娜

非中文专业现当代文学论文 篇3:

莫言走进埃及课堂


[埃及]美花

莫言,一个充满着民族责任感的名字,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10年前成为中国历史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在我们埃及文学界看来,莫言的获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轰动世界文学界的大事件,改变了世界文学的格局,可以推动和帮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学。莫言获奖之后,其作品很快就进入了埃及的中文教学课堂。

事实上,阿拉伯世界里中文教学的重点在埃及。埃及的中文教学历史悠久。随着中国的发展,中文热更是席卷埃及。自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后,埃及即开始了真正的中文教学,成为第一个在大学中设立中文系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1958年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开始设立独立的中文专业,但由于受中东战争的影响中文系停开,直到1977年,才得以恢复并在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正式设立了中文系。随后,埃及开办了很多中文教育及中国研究的机构:1999年艾大中文系成立了汉学研究所,2001年艾资哈尔大学创建了中文系,语言高等翻译学院也成立中文系,2002年中国驻埃及开罗文化中心落成,是中国在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2004年开罗大学建立了中文系,2005年艾大中文系又成立了中国研究中心,法尤姆大学成立中文系,2006年苏伊士运河大学成立了中文系,2007年和2008年开罗大学孔子学院、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先后挂牌成立。另外,明亚大学、埃及科技大学、阿斯旺大学、亚历山大法鲁斯大学、扎卡济格大学亚洲研究学院、曼苏尔大学、哈勒旺大学、赛得港大学等政府和私立大学都已纷纷开设了中文系。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文教学在埃及迅速升温,埃及人对中国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兴趣,精通中文逐渐成为埃及年轻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优势。因此随着中埃两国交流合作的加深,为了更好地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本土化中文高级人才,有必要研究好对阿中文教学。文学是語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阅读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是了解民族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社会深层现实根源,即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由此可见中文的语言教学研究与文学教学研究的密切关系。

埃及对中国文学的教学十分关注。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为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拥有50多名汉语教师的艾大中文系,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及翻译的有30多位,而且艾大中文系的教学体制非常有利于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埃及的教学发展,其教学体制的本科和专科两部分都包括中国文学专业及课程。埃及的中文师资也在随着汉语教学的发展而不断成长,中文系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他们大部分有在中国学习或进修的学历,有不少教师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整体看,中文系的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形成梯队,有利于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艾大教师大部分文学教学经验丰富,能承担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文学教学的各门课程。有些教师还积极从事文学科研活动,深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等领域,这支教师队伍是中文系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学教学的人才资源,也是埃及中国文学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在艾大中国文学教学的完整系统中,教师既分别从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文学理论批评等体裁文类的角度对中国文学进行回顾和反思,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预测和展望,又从总体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品格进行概括和阐发。具体来说,本科二年级到四年级都有中国文学(古代、现代和当代)的课程。二年级的中国文学课程主要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年级的课程主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年级的课程主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其内容包括对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等三个不同阶段代表作家作品的介绍和教学。此外,四年级第二学期还有“中国当代文学中话剧作品选”等,其内容包括中国话剧、新时期话剧以及中国当代话剧作品选,如老舍的《茶馆》、高行健的《车站》、赵耀民的《亲爱的,你是个谜》等。专科文学专业的进修班开设的文学研究和文学选课还进一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其作品进行挖掘及探讨。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正在改变着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埃及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情况。无论如何,变化已经开始。莫言作品已经成功走进了埃及高校,不少教授中文的高校,都设置了对包括莫言在内的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研究课题,开设了相关课程。以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为例,在四年级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课中,莫言获奖当年就增加了莫言的作品特别是其代表作《红高粱》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介绍。因为中文系的教授法尔贾尼和哈赛宁都是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学者中最早开始翻译和研究莫言作品的,其中哈赛宁一直与莫言本人保持良好交流与友谊,所以两位老师对莫言及其作品很了解,这也对莫言作品在埃及的教学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在埃及,因为各方面的推动,虽然大家对莫言作品进入文学课本,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积极性,但学术界对这一议题仍有讨论。比如,莫言的作品让埃及大学生学习,他们能理解多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是不是最适合埃及大学生学习?作为艾大的中文教师中的一员,我从教学实践出发,认为莫言的作品并不适合向埃及大学生推荐进入课本。因为,他的作品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得太逼真,有可能导致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强烈冲突。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拒绝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进入大学课堂,关键应该考虑的是,选择哪些适合埃及学生学习的作品,来纳入到文学课本中。莫言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所透露出的沉稳、大气、老到与圆融,确有不同凡响之处,是文学教材未来不应回避的内容。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在我看来,文学与电影向来是相辅相成的,文学为电影提供了可挖掘的深厚内涵,而电影又可以将文学作品以另一种艺术形式传达给大众。因此,电影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文学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莫言与中国电影渊源颇深,迄今为止,莫言已有许多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如《红高粱》(1987)、《太阳有耳》(1996)、《暖》(2003)、《幸福时光》(2002)、《白棉花》(2000)等,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量级作品。如果学生对文字不敏感,那么莫言的电影作品便是学生了解其文学的最好途径。如果学生是资深莫言迷,已经熟读莫言的作品,那么,这些导演们对他作品的解读,或许可以为学生对莫言的认识提供一个新鲜的角度。

第二,也许是语言与文化的隔阂,读中国文学作品无疑会给埃及学生带来很大的困难。莫言作品中出现很多中国文化色彩的意象、表达、典故等,又有谚语、俗语、超常规搭配词语、节奏词、人物名字等,使用的叙述语言主要是鲜活的口语形式,这无疑对埃及学生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为了提高对埃及学生莫言作品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应该鼓励学生读的莫言作品阿语译本,如哈賽宁教授翻译的《红高粱家族》和《透明的红萝卜》、法尔贾尼教授翻译的《牛》《梦境与杂种》和《幽默与趣味》等,这将有利于打破这样的困境。

第三,比较文学的主要功能在于把我们从个别国家传统的狭窄天地解放出来,认识其他传统的多样性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我认为,在莫言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把莫言和阿拉伯埃及的某些作家进行比较,比如莫言和埃及著名作家海勒·沙拉比创作中的相同之处(两位作家都受到了以拉美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巨大影响)、莫言与埃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创作中象征主义手法的异同等,这会有助于启发学生理解莫言作品。

第四,因为艾大中文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中阿翻译人才,所以特别重视翻译课,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就有翻译课程,翻译课程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如新闻、政治、贸易、经济、科学、文学等方面,我认为应该在翻译课中增加莫言的作品,这将对莫言作品在埃及的传播产生非常好的影响,也将为中国其他作家进入埃及大学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20世纪后,中国文学日渐成熟,成为真正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并逐步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特色。中国本土作家的第一个诺奖,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肯定。目前埃及对中国文学的教学十分关注。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为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埃及是与中国最早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是与中国开展教育合作起步最早、成绩最为显著的阿拉伯国家,也是最早设立中文系的阿拉伯国家。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规模和影响较大。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是阿拉伯世界一个具有较强物质基础和人才力量的办学点,它办学条件优越,在埃及已颇有名气,对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中文教学在现有基础上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以满足埃及、非洲和中东地区对中文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责任编辑:庞洁)

作者:[埃及]美花

上一篇: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论文下一篇: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