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课外活动道德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虽然中国和美国的国情有所区别,而且在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实质上也有明显差异,但仍有很多可以互相参照的方面。中美高校凭据其对社会的需求和现实情况,都开设了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上的认识和个性的发展,将这两个典型国家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进行对照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高校课外活动道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国高校课外活动道德教育论文 篇1:

美国高校道德与公民教育的成功之道

[摘要]道德与公民教育越来越受到美国高校的重视。许多高校探索出道德与公民教育的成功方式,包括采取整体性的教育方式;强有力的行政支持;以社会服务为宗旨;强化教师对道德与公民教育的承诺。

[关键词]美国高校道德与公民教育

美国的高等教育不仅在学术性教育上获得极大的成功,而且在道德与公民教育方面成效卓著,其成功之道深深根植于美国高等教育的人文教育历史传统。众多大学把道德与公民教育作为学校的使命之一,从总体上构建道德与公民教育的体系,并将重要的价值贯穿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整体性的教育方式

教育从来都是为了整个人的发展,而为了学生整个人的发展,学校的教育安排不仅要保证学术性发展,而且要保证思想道德与政治素质的发展。美国高校采取整体性的教育方式,即将道德和公民方面的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将学术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既发展学校的学术能力,又促进学术道德与公民素养。

第一,通过专门的课程进行道德与公民教育。道德与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体现了美国大学人文教育的传统,而人文教育追求扩展学生的见识,发展学生的道德的能力、好奇心、同情心、规则意识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对公共利益的责任感,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与公民素质。近年来,美国高校不断加强通识教育,开设分配的必修课、核心课、综合的核心课、必修课等不同形式的通识教育课程。比如,杜克大学的“伦理探究”课是一门有明确标准的分配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别和选择价值的能力;批判地理解正义、善、美的多种意义的能力;清晰表达伦理问题的能力;能评估相对立的观点和伦理思考的方法,能审慎、批判地思考个人和社会行为、机构、生活方式。波特兰州立大学的“大学研究”课程是一门综合的必修课,培养学生的伦理与社会责任。St天主教学院的“理性妇女”、“正义的全球探索”是必修课,前者是一年级课程,后者是四年级课程。史贝尔曼学院是一所黑人妇女学校,其必修课“散居非洲人和世界”被设计为帮助学生从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科学的视野理解散居非洲人。

美国还有一些高校采取成果为本的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与公民教育,其中道德与公民教育方面的学习成果包括道德与公民的技能和能力,如公民资格的各方面;社会的、公民的和全球的知识;自我知识;理性判断、伦理推理。

第二,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进行道德与公民教育。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美国高校认识到只有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说服、协商、妥协、人际和文化敏感性等技能,才能提高作为公民的素质。美国高校对课外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从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到毕业后,学校从各方面计划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发展。对即将入学的新生,许多学校通过介绍学校的规则、政策,表达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对学生的期望等进行定向教育。对在校学生,学校通过社区服务计划、领导能力发展计划以及宿舍活动、各种政治与宗教活动发展学校的道德与公民素质。对毕业生,通过学校的生涯中心和校友俱乐部表达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期望。

第三,通过校园文化进行道德与公民教育。校园文化可以唤起学生校园共同体的意识,强化学校倡导的共同价值。美国大学通常以学校的价值为基础塑造校园文化。美国空军学院追求直率、无私、力求完美、尊重人的尊严、果断、责任、自我控制和激励、精神的欣赏等品性。龟山社区学院是一所印第安人的学校,将体现土著文化的谦虚、爱、尊重、勇敢、诚实、智慧、真理作为核心价值。密西西比学院的基本价值是服务、领导能力、和谐、参与、纪律、正义等。一些天主教大学以追求社会正义为学校的宗旨。比如,ST天主教学院是美国最大的天主教女子学院,以天主教修女的规范为指导,即以其力量、独立、关心弱势、社会活动主义为规范。基于学校的价值,学校发展荣誉规则,开展相应的活动。弗吉利亚大学是一所拥有三年历史的研究型大学,学校通过建立荣誉体系,创造学生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共同体。罗德学院以诚实为理想建立适用于师生的荣誉体系。学校不仅要建立荣誉规则,而且采取仪式做出对荣誉规则的承诺。康涅狄格学院每年新学期开始,新生都要签署包含荣誉规则的“康涅狄格书”,让学生对自我约束、独立、公平、信任、容忍、同情、忠诚等共同价值做出承诺。

二、强有力的行政支持

保证道德与公民教育的可能性与持久性在于强有力的行政支持。校长的领导在道德与公民教育中起关键的作用。校长能否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取决于校长的办学理念。在美国道德与公民教育比较成功的学校中,校长相信高等教育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并将道德与公民教育的目标作为学校的使命与宗旨。如龟山社区学院。这所学院于1972年建立在保留地上,校长穆尼特自1978年就任至今。他认为在保留地上建立学院的核心思想是把龟山地区的文化遗产结合到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学习中。阿尔维诺学院也是这样。西斯特·乔尔·里德于1968年任该校校长。她从服务学生的需要出发,与教师紧密合作,创造出以能力為本的教育方式,并把道德和公民的能力与学术成绩等量齐观。所有学生必须思考他们是谁,他们将在世界上承担什么角色。朱迪思·拉姆雷曾在波特兰州立大学担任8年校长。在任校长期间,学校面临巨大的压力,州政府削减高等教育的公共经费,学生的保持率和毕业率低下。为摆脱危机,她继承波特兰州立大学道德与公民教育的传统,重塑学校的使命,重新思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通识教育的本质。她强调通识教育让学生不仅掌握学习的内容,而且能综合、解释和运用学习的内容——即思考做什么、怎样做以及怎样探究内在的动力与暗示。她还努力推动教师参与通识教育改革活动,尊重与认可从事通识教育工作的教师,并确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大学研究”通识教育课程。杜克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在美国,大学的研究性特征往往妨碍大学的道德与公民教育,但在校长的强有力支持下,杜克大学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与公民教育特色。校长南·库哈尼尔于1994年就任,她是一位杰出的校长,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的经验,对社会正义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她认为道德与公民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并致力于建立师生校园社区的认同。在她的领导下,学校完成了“伦理探究”必修课的修订,从而完全更新了通识教育课程。她还支持学生的道德与公民参与,强化与社区的联系,建立学生可以从事服务和思考公民责任的多种场所。杜克大学于1995年建立克南伦理学研究所,还把所有一年级学生宿舍安排在一起,通过宿舍群体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斯坦福大学前任校长唐纳德·肯尼迪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道德与公民教育,建立哈斯公共服务中心以支持道德与公民教育。

三、以社会服务为宗旨

服务社会是公民的重要品质,“服务”意味着对地方、国家和全球社会充满责任。在美国,许多学校以服务社会为使命与宗旨。比如,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为求真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波特兰州立大学的两幢楼之间的横廊上写着“让知识服务这座城市”的标语;史贝尔曼学院以服务黑人为宗旨,其纪念匾上写着:“史贝尔曼,服务社会的妇女”,其目的在于培养领导并服务当地社区和更广大的黑人社会的负责的人。

为了完成学校服务社会的使命,学校通过开设服务学习课程,提供服务社会的计划,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在今天的美国,许多高校开设了服务学习课程。服务学习在19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1998~1999年的调查显示,两年制学院近1/5的系(19.8%)、约1/4的四年制学院(24.1%)在过去两年里至少开设一门服务学习课。为促进服务学习,学校建立支持学生进行服务学习的中心。如斯坦福大学的哈斯公共服务中心有40多个服务组织,提供参与政府服务、政策研究、与服务学习相关的工作研究、伙伴关系、领导能力计划等服务计划。密西西比学院创立了允许工科学生将其所学运用到国际服务中的计划。圣母玛利亚大学通过“社区服务的工程计划”(EPICS)指导学生的社会服务工作。

為了促进服务学习,学校强调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当地社区的联系。夏威夷的卡皮欧兰社区学院与当地社区保持强有力的联系,要求学生能批判性地审视、欣赏他们自己的文化价值和信仰及其他文化的信仰与价值;理解与夏威夷相关的伦理、公民和社会问题及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强调参与当地社区的服务学习与关注夏威夷和亚太价值。

四、强化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承诺

虽然并非所有美国大学都把大学生的道德与公民教育置于首位,但是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道德与公民素质的重要性,并把道德与公民教育作为严肃的精神事业,积极投身于这方面的教育与教学活动。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6%的教师相信“对学生灌输对社区服务的责任”是重要的,60%的教师相信“把学生培养成为负责的公民”是重要的。另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也发现,45%的教师把促进学生“坚定的道德价值”作为“非常重要”的学习成果,尤其在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更是如此;20%的教师“强烈同意”、41%的教师“同意”学校应该积极从事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要求通过贴近当代生活来改善大学生的道德与公民教育。

从事道德与公民教育的教师坚信高等教育应培养整个人,体现人文教育的精神,赋予学生有效的公民资格,从而能发挥改造世界的作用。斯坦福大学的罗布·里奇教授认为,人文教育理想是让学生接触并关注重要运动的历史、思想家、思想观念。在他看来,人文教育能使人更自由、更高尚,因而要鼓励学生成为更好的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加利福利亚大学蒙特雷湾校区的大卫·塔卡克斯和杰拉尔·申克教授认为教育就是转变学生从而转变社会。在他们看来,人生目标在于展望理想的社会、展望理想的自我,而寻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是人生的快乐,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展望未来的自己、未来的世界,帮助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起桥梁。这种寻求实现理想的快乐激励他们的教学。

正因为教师对思想道德教育有坚定信念,乐于把自己的工作与人格结合起来,从道德与公民课的教学中找到自我,从教学的感受中获得报酬,并付出巨大的努力推动大学生的道德与公民教育。罗伯特·弗朗廓在推动夏威夷卡皮欧拉尼社区学院的服务学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他是人类学教授和服务学习的协调人,现已成为夏威夷大学和全国服务学习的代言人。罗伯特·弗朗廓教授之所以努力推动以培养道德与公民素质为宗旨的服务学习课,是因为他相信服务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发展公民责任,培养对多样性的尊重,形成学院与服务社区的紧密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学术上和生活上所需的能力,提高土著夏威夷和太平洋、亚洲、欧美学生的学术成绩,从而保证学生在学术上和生活上的成功。这些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交流技能。

推动ST天主教学院道德与公民教育的动力亦是来自教师。南·卡里教授是该校道德与公民教育的发起人。她一直对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抱有强烈的兴趣并出版了许多关于公民资格的著作。1991年,她用从布什基金会得到的资金,和许多教师组成各种教师研究小组。每个教师研究小组是自由选择的集合,但至少代表五门学科,进行一年的共同感兴趣的主题研究,年终拿出共同成果。经过三年努力,学院有60%的教师参与了教师研究小组,其中公民政治研究小组在学院发起了许多变革,包括建立社区会议以促进学院的公共审议的实践。教师研究小组的研究为1993年学院成功修订通识教育课程,并开设培养公民素质的反思的妇女、全球正义研究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鉴于教师的教育信念在推动道德与公民教育中的作用,许多学校把对从事道德与公民教育的兴趣和意愿作为聘用教师的标准之一。ST天主教学院明尼阿波利斯校区的聘任委员明确表示要聘用有道德与公民教育意愿的人,并以此进行使命定向。阿尔维诺学院努力寻求乐于并适合从事道德与公民教育的人,要求所聘教师对道德与公民教育做出承诺,并提供一份相关的教育哲学申明。

作者:唐克军 唐 锋

美国高校课外活动道德教育论文 篇2:

中美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摘 要:虽然中国和美国的国情有所区别,而且在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实质上也有明显差异,但仍有很多可以互相参照的方面。中美高校凭据其对社会的需求和现实情况,都开设了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上的认识和个性的发展,将这两个典型国家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进行对照分析。

关键词:中美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如今时代当下,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扩大,人们的思维形式、价值观念以及道德标准无疑不在改变之中。高等院校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组织机构,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把高校当作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场地,中国、美国尤其具有象征性。将这两个典型国家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进行比对筹议,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大有好处。

一、中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中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

在社会主义下的中国把高校看做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程度的优劣,牵连到当代学生是否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中国的大多高校通过完整且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课程,教会大学生逐渐认清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以及方法,能够正视国内现阶段的状况,从而认清共产主义信念,养成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坚定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美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

美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不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德育”等学科,但是囊括了队伍、理论、职能、系统等有关思想道德教育的要素。美国高校普遍要求学生必修课堂中已经参透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部分,与此同时开建了公民教育以及大学生入学教育此类课程。

美国高校通过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向大学生传输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因此资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树立在美国大众内心,从而练就了强烈的公民意识以及资本主义的爱国情感。

二、中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差异

中美介于在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间庞大的差别,使得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行中表现仍有强大的差距,而且在理论基础以及培育目标上表现也很显然。

(一)理论基础的根本不同

中国的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是以先进、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根基的。而美国的高校则是以“社会政治化”为理论根柢。

1.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三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结构组成了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原理上的根基。

2.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上的指导。在政治社会化理论上涵盖了大量的资产阶级有关“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内涵,而本质上则填充了美国高校有关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就是统治阶级想要宣扬政治文化,从而开展公民教育的过程。

(二)培育目标的根本作用不同

因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以及国情的巨大差异,致使两国在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存有明显的差别。

1.中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国的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要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准接班人,培育优秀人才的重任就落在各大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肩膀上。

2.美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在美国却没有思想道德教育这一说辞,只是在道德上培育成熟而且具有民主观念以及民主行为的公民。这同美国社会的存在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是密切相关的。美国的目的是将公民培育成在民主社会中合格的公民,使成果与问题共存。

(三)实施方式的根本不同

1.中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方式。长期在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上,中国累计了富足的阅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里:

第一,理论与现实相连接的实施方法。第二,教育与利益相联合的实施方式。第三,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预见性。第四,身教重于言传。

2.美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方式。美国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一直采取直接和间接相连系的方式。美国的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向来采取传授和灌输的方式,需要靠内外部的力量。它同时鼓舞受教者的研习并弄清价值观点,重视开导教学方式,呼吁开发内在的主动性。

三、美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一)提高思想道德教育途径的社会性

通过事实可以看到,把校内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作为主要环节来开展,能够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敦促社会安定,从而培育合格公民。纵使我国也在强调教育育人、管理育人以及服务育人,但很多学校并没扭转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参照美国的经验要确立“全员德育”的思想意识,调动一切可调动的部分,形成各方面相互协调,使教育力量形成合力。

(二)坚持“意识形态化”把握正确导向

美国曾明确地表示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宣扬其资产阶级民主阶级理念。而中国则坚定不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维持我国在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培育目标。

(三)将高校政治教育重点转移到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上来

中美高校在进行德育目的是向门生传输社会在主导意识领域与范例学生的道德德行。之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在方式上欠缺灵动性,应该将美国高校的科学方法发挥“拿来”精神,将教育目标放置在一定情境之中,能够理清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应对突发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通过将中美两国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差别比对,参照美国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科学性及落后性,汲取好的部分,吸取失败的教训。使得更好地充盈我国在思想道德教育学中的理论框架,把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方式带动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任务直至顺遂完成。

参考文献:

[1]孔梅.对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J].2012,11.

[2]张益群.对美国道德教育的分析和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7,5.

[3]邓洁琼.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观察,2003.

[4]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1.

[5]吴德刚.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8,7.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作者:朱茜

美国高校课外活动道德教育论文 篇3:

浅论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之异同

摘要: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被称作“公民教育”。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课堂讲授、课外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社会环境作用等方面存在相同之处;在课堂讲授方式、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宗教教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通过对其比较、鉴别,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美;异同

一、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共性分析

1.中美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并且都以课堂讲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美国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美国高校开设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公民学、宗教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等,以课堂讲授作为基本方式向学生进行传授。除了这些课程之外,美国高校还十分强调把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渗透到文理各科教学之中,注重发挥各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比如美国高校要求每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学习和研究,即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该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选择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体系,教育部负责制定统一的课程,编制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就我国高校来说,“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些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些课程担负着向学生系统有效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等重要任务。课程教学主要也是以教师的课堂教授为基本方式,具有其他途径无法替代的作用[2]。

2.中美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而且还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美国知名学府都非常重视建设独具个性色彩的校园文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象征和精神家园。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崇尚追求真理,将“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作为自己的校训,昭示着哈佛大学“求是崇真”的立校宗旨。耶鲁大学号称“总统摇篮”,其“永远强调对社会的责任感、蔑视权威、追求自由和崇尚独立人格”的校园精神使它为美国培养了5位总统和众多美国一流大学的创始人[3]。

同样,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已成为一代代清华人毕生追求的理想;北京大学自五四运动以来,确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是中国历史上“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上述每一所世界知名学府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他们吸引着来自全球的优秀学子在其中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形成人尽其材,各施所长的局面[3]。

3.中美高校都很重视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

两国高校都很注重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染、教育作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不惜大量投资进行社会政治教育环境、场所建设,包括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堂、林肯纪念堂、航空航天博物馆等各种参观点100多处。在美国,公共环境成了无所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凡是一些容易唤起民众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地方,都是对学生进行美国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美国高校也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这些场所,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

在我国,红色教育资源是一种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红色经典”的编创、文献作品的制作等内容。我国高校积极践行中央的指导思想,开发、利用这些红色教育资源,例如,高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瞻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同时把参观以上场所同入团、入党等活动结合起来,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异性分析

1.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讲授方式上存在差异

在课堂上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吸收内化,中国和美国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说来,课堂讲授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灌输式教学,其重视客观、普遍的知识的传授,教师在灌输式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被看做“知识容器”。另一种是问题讨论式,即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专题讨论,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辩和讨论,老师的引导和启迪,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成熟程度,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两种教学方式相比较,各有其特色和优势。一般中国学校侧重于前者,美国则侧重于后者。这种教学法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讨论各种道德问题,作出道德判断,并在判断过程中明确道德价值标准。

2.在心理咨询方面存在差异

心理咨询在美国高校教育中已得到了迅猛发展,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专门的、相对独立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指导工作。这类咨询机构有固定的编制、有行政拨划的专项经费和正规的工作制度与规划,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每天24小时都有人值班,这里集中了一批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专家全面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例如,纽约市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一个由学校心理学家、学校社会工作者、教育评估专家、学生辅导员和语言矫正师组成的心理辅助机构,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诊断、咨询、评估和干预[5]。

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则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不太完善的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为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开发潜能,目前我国已有三分之二的高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无论是职业水平、设备条件、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高校心理咨询的效果和声誉,甚至影响我国心理咨询工作的前途。

3.在宗教教育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宗教是美国教育的原动力。美国早期移民多为信奉新教的清教徒,他们对圣经笃信不移,认为宗教能够拯救人的灵魂,因此美国的早期教育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可以说美国几乎所有的老牌学校都是教会学校或是起源于教会学校,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显而易见,在美国,宗教对大学文化教育具有巨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虽然美国在1947年禁止在公立学校进行宗教教育,但这并非表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毫无关系[6]。事实上,宗教仍然是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许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仍出自宗教教义。

而我国是主张无神论的社会主义国家,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我国的宗教政策有:“宗教信仰是公民的自由,受到国家宪法的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要宣传无神论,但不能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等诸多内容。2005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3条明文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三、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异同启示

1.对高校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

美国高校不仅注重显性课程的教育,同时也非常注重隐形课程的教育,可以说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显性课程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集中进行道德教育以及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隐性课程则注重通过校园和社会活动相结合、心理咨询与指导、校园和社会环境陶冶、发挥宗教作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的高校课程设置主要以显性课程为主,虽然高校已经加强了校园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制度建设,开展了诸如社会实践、党团日活动、心理咨询等在内的一些隐性课程,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与美国隐性课程的开展情况相比,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很有限,并且尚未形成体系。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适当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开展丰富的、规范化、制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2.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建设

由于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处于不健全或不健康状态的人比例较高。几年前的“马加爵案”,如今的“南平案”、“大学生弑父案”等,都突出反映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的缺陷,以及高校心理辅导机制的不完善。我国高校除师范、医学类等少数专业开有心理学的课程外,其他专业很少开设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虽然一些高校建有心理咨询机构,并配有专、兼职心理学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但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中心,心理教师及心理医生的配备不强,心理咨询时间也不长或不固定。这种情况与美国重视心理教育的情况刚好相反,反映了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朱前星,张壮强,陈一栋.国外与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历史考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3).

[2]郑传芳,潘玉腾.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共性和异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04).

[3]陈素,刘秀峰,詹秀菊,陈振虎.中美两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比较及启示[J].计算机教育,2008,(10).

[4]张觅觅.美国高校的德育[J].教育旬刊,2009,(12).

作者:章 敏

上一篇:探究高等素质教育财政投入论文下一篇:青少年网瘾与网络素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