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2022-04-25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是提高高校教师道德素养、形成优良师德风尚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教师一生中需要接受多种多样的教育和道德影响,但最主要的是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双重重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建设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设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下,高校教师背赋予了神圣的使命与时代的重任,然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部分教师失德失范问题频出,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评价体系

一、引言

身为一名高校教师,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应当并重,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础与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成为了当代国家教育任务的重要承担者,高校教师的工作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息息相关,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学生成长、未来发展精密相连。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成为我国未来教育任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每位高校教师都奉行“师德至上”,肩负起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完成时代交与的光荣任务。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道德是道与德的结合,即方法、技术的道与品质、素养的德的结合,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道德问题。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起社会道德是整个构建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1]。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高校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着崇高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学队伍将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沃土上不断吸取养分,而缺乏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学队伍将使学校无法成为人才德育培养的基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和谐发展有直接而紧密的关系。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能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对我国未来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有助于国家教育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说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习总书记的一席话,深刻体现出当今社会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国家的发展在于人才,在高端人才急剧稀缺的今天,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了高端人才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保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才品质息息相关,高校教师应认真审视自己神圣的工作,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有效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陶行知的名言:“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并不是某一位教师的任务,也不是某一支教师队伍的任务,而是我国高校教师整体的任务。高校教师的道德品质、工作态度、思想觉悟、执教能力、待人处事、工作态度、诚实守信都将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3]。教书育人是圣神而富有使命感的工作,只有将高校教师整体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做好,才能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高校教师主要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

1.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

部分高校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敬业精神,教师本身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导致其在教学工作中难以坚持正确的立场,不能全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当中。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庄严性、崇高性,仅把教师工作当作一份普通的职业,应付了事,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课中照本宣科,课下不汲取世界前沿知识,不重视教学质量,不重视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意识淡薄[4]。

2.学术不端,师德失范

近年来,我国学者学术不端事件频发,部分学者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学术形象[5]。部分高校教师在科研压力下,作出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的事件一直存在,這是科学精神的亵渎以及对高校教师职业的不尊重。

3.物质化、利益化现象日益严重

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是人都是理性人,换句话说是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他永远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教师是一份光荣而责任重大的职业,教师也是人,人总有七情六欲,在当前利益至上的氛围影响下,有部分教师利用自己职业的特殊性、便利性,谋取私利,收受学生和家长给予的好处或金钱,极大地败坏了高校良好单纯的学术之风。

同时,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特性是教学与科研并重,在职称晋升与高校年终考核中,科研项目得分占到非常大的比重。因此,部分教师只重科研不重教学,以消极的态度敷衍日常教学工作,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严重的影响到了教学质量。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共创良好教育氛围

当前,我国已出台《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多项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和政策规定,在大方向上规范了我国高等教师的职业道德。但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够细化,指代不明,对具体的教师违法行为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与解释,这导致核定教师师德行为是否违法时不够公正。我问过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仍需要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细致化、明确化、公平化的明确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划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红线,督促我国高校教师尊重自身职业,重视教师道德,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2.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提倡产业转型,体制改革,对于教师队伍来说,更应该将体制改革走在前面,进一步的体现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获得全社会的尊重与赞誉。同时,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是教师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工作,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有助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通过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评价来核定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质量,同时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改进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6]。

3.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教师自我修养

责任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肩负的重任,心中有责才能任重道远。在教师的岗位上,爱岗敬业的核心基础就是责任,每一个专业教师都必须具备一颗责任心[7]。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体制的改革评价对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来说都是通过外界手段来实现的,而从根本上、内核上改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途径只可能通过提升教师自我修养。帮助高校教师认识其工作的神圣性、重要性、责任性,帮助高校教师建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从教师内心深处体会教书育人的意义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人之儿女,己之儿女。”教师是一份神圣而负有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职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耳濡目染的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高校教师更需要正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高校教师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道德.[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1%93%E5%BE%B7/7931209?fr=aladdin.

[2]http://edu.people.com.cn/n/2012/0908/c1053-18954666.html.

[3]王兵.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73-74.

[4]颜雪珍.师范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之管见[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5-8+53.

[5]梁瑞贤.对近年来学术抄袭剽窃频发现象的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9.3:146-147.

[6]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7]孙明月.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J].金田.2015.6:154.

作者简介:

王玮琦(1998-),女,山东德州人,研究方向:投资与理财。

作者:王玮琦

建设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2: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思考与对策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是提高高校教师道德素养、形成优良师德风尚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教师一生中需要接受多种多样的教育和道德影响,但最主要的是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双重重任。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的天职。然而,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参差不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得到加强。

一、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认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项职业道德:一是积极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精神;二是广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严谨治学,勤于进取;三是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四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敬业乐业,勇于创新;五是成熟稳定的教师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六是较强的合作能力,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七是较强的法律意识,依法执教,德识统一;八是健康的身心素质。

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说,大多数高校教师都能够自觉地按照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也有部分高校教师,为谋求个人私利而逐渐放松了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放松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具体而言,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责任心不强。例如,有的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备课不认真,上课马马虎虎,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评价较差,知识不更新,年年捧着老教材,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第二职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主次颠倒;有的教师只要有合适的机会,随时跳槽,甚至连档案都不要。

其次,忽视了教师的“育人”职责。从教育的角度考察,高等教育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的社会功能,二是教育的育人功能。这两大功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育人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基础,社会功能是育人功能的表现。而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书”,只要完成了书本知识的讲授,也就算完成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忽视了自己更为重要的“育人”职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些教师不愿意从事学生思想工作,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花力气去研究和掌握学生心理,不能针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再次,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然而,有些教师,口头上讲的是共产主义的道德,而实际信奉的却是利己主义思想;在课堂上讲的是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而实际行动中却是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这样,教师就失去了其在学生中应有的表率作用。

第四,服务意识较差,敬业精神欠佳。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没有系统地、认真地学习过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学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之学历提升等问题的干扰,服务意识较差,敬业精神令人担忧;中年教师职业道德观念较强,是一批不可多得的中间力量,但负担过重,面临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担负着社会和家庭带来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年教师虽然服务意识较强,有敬业精神,但不乏一些人存有“昔日媳妇熬成婆”的心理,企图坐享其成。

上述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要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部分教师要因势利导,促进其向积极方面转化。

二、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是传统师德尊严的影响。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严厉形象为当前教师种种“违法”执教提供了依据。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具有无上威严的,教师的训导是必须绝对服从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在中国流传千年,它深藏在人们的头脑之中,不知不觉地在教师从教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二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校这片“净土”,物质利益的诱惑消磨了人们的情感世界,一部分人的暴富也拉大了人们生活之间的差距,教师行业便受到了冲击。教师“跳槽”,课余经商之风盛行,有的教师“人在曹营心在汉”,无心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对学生漠不关心,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是教师的职业角色遇到了新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角色,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上,他们要求教师由“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转变。学生要求教师不仅是“经师”,而且是值得信赖的“人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人生的指导者、生活的朋友。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角色转换的重要性,仍然抱着传统的“师道尊严”,因而师生矛盾较大。

四是教师的专业地位遇到了挑战。目前,关于教师这一职业是否为专业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一致的看法,即教师职业是专业,至少是“正在走向成熟的专业”。可见,教师属于专业技术性职务,没有3~5年时间难以熟悉业务。现在,社会成员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价值取向多元化,成才、获利机会更加广泛。于是,部分教师的专业思想发生了动摇,特别是青年教师不安心教育事业,急于转行或获取高学历。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三、当前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复杂的系统中,既要使教师加强自身修养,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又要使教师在这一基础之上,不断陶冶情操,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自觉不断地从整个社会生活中吸取精神营养,充实自己。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以思想教育为主,辅之以行政措施,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通过有效的途径把教师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师德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道德行为。那么,如何进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道德建设呢?

第一,从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素质人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应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通过有计划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使广大高校教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

提高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发扬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其次,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敬业精神,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刻苦磨炼自己,努力提高道德实践能力,把“为自己”与“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次,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应从执法高度,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法规条款的规定。最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如著名教育家卢梭所言:“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因此,教育部门要把那些热爱教育事业,勇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有志之士选拔到教育工作中来。

第二,从优化外部环境人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全社会真正做到“尊师重教”。一方面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众传媒应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己任,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伸张正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高校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把“教书”与“育人”视为个人道德行为的准则,积极主动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另一方面国家应有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师待遇、职称晋升、出版书籍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鼓励优秀人才去从事高等教育事业,使高校教师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其次,国家应加大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行政约束力度。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倾向性的问题,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不断提出新要求,完善新规范,制定实施考核细则。再次,要加大依法治教力度,依法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制约、激励和监督机制。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师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使教师有法可依,提高教师依法执教、依法育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根本上促使教师践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督导评估,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与教师评比先进、职称评定、晋级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最后,要建立促进师德实现的保障体系。要解决好教师的经济待遇,这是教师能够安心从事教育工作的保证;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这是教师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的重要条件;要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教师人才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这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根本保证。

第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抓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是职业道德教育要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克服“两张皮”现象。要在开展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的同时,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其中。二是职业道德教育要与工作作风建设相结合,领导表率示范。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道德、讲修养,为教师做好表率。三是行为规范教育要与道德人格培养相结合,自律、他律并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经过他律到自律再到培养高尚职业道德人格,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要靠自律,即依靠内心信念来约束自己,这也是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四是行为引导要与服务教师相结合,做到情理相融。高校教师队伍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如住房、报酬、科研设备等等,通过服务和引导,努力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小家和大家、个人和集体间架起连心桥,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面上教育要与多层次要求相结合,提高教育实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要着眼多数,区分层次,鼓励先进,循序渐进。要从教师切身感受出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注重多层次、多侧面地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切合实际开展教育,提高教育实效。

总之,高校是精神文明的窗口,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时代要求高校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只有社会、高校、高校教师都重视和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才能逐步使教师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动,成为真正的“人师”的典范。

作者:范魁元 董晓烨

建设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保障

摘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教师职业道成为当下衡量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主要抓手,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为此,应根据“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要求,从特色大学精神、发展规划、建设方案等层面优化师德建设的顶层设计;从设立非常设机构、增设师德建设科级单位等层面完善师德建设的机构设置;从岗前培训、评选激励、晋升选拔、管理考核等层面健全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南京邮电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把教师职业道德当作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主要抓手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分别在在顶层设计、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等层面开展了有益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一、 优化顶层设计

在学校发展目标、建设方案或章程规划等处于顶层的设计谋划理念中突出或强调师德,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所在。

1. 确定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众所周知,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和风貌,能够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和认同的精神品质、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理念。“大学精神是在传统精神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实践活动,历经沉淀、提炼、创造过程而形成的被广大师生群体所认同的意识形态”。

经过一年时间的征集与提炼,2015年9月,“南邮精神”表述语最终确定为:信达天下,自强不息。“信达天下”的“信”一是“诚信”,泛指美德,南邮人以良好的信用和品格享誉世界;二是“信息”,南京邮电大学以“大信息”特色兴校,培养的南邮学子用知识服务社会,而他们的足迹遍布全球。“诚”是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在儒家伦理思想中,“诚”强调个人主体内心的真诚,“信”则强调个人主体外化的信用。儒家都十分看重和推崇诚信思想,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共同作为其伦理道德的基本纲目。“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君子处世应发愤图强,永不停息。作为一所大学,要发展强大必须通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努力。南邮精神,高度概括了南京邮电大学在办学历程中的精神特质与品格,是南邮广大教师在学习、工作和校园生活的精神家园。

2. 制定强调师德的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一项专业工作,也是学校治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为了全面履行高校职能,持续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国家和江苏“十三五”规划、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南京邮电大学于2017年制定和实施了《南京邮电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南京邮电大学“十三五”专项规划》。

南京邮电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作为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要突出教师的师德素养,“强化师德教育特别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和奖惩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按照“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总要求,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十三五”专项规划提出,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国家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培育机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挖掘师德教育的新内涵,探索加强师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倡导积极进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教师风尚,形成“崇尚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严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纪律,远离学术腐败”的职业操守;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重要内容,把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纳入学校校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3. 谋划突出道德的建设方案。南京邮电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建设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努力建成在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2017年12月26日学校正式出台实施《南京邮电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首次提出要加强以“科学(SCIENCE)”为核心要素的学科专业精神建设的重要观点。“SCIENCE”由S(Skepticism质疑)、C(Curiosity好奇)、I(Industriousness勤奋)、E(Ethics道德)、N(Novelty创新)、C(Confidence信心)、E(Enthusiasm热情)七个要素组成,分别代表了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的“Ethics”是大学教师和学生自觉遵守的伦理规范、道德要求。换言之,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传承发展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方案》提出启动“师德高尚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新进教师培训‘必修课’,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人才培养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继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师德師风建设专项教育和年度‘师德师风十大感动瞬间’评选,继续组织年度活动和名师工作坊等活动,邀请院士、长江学者等领军人才做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发挥先进典型的道德引领作用和正向激励作用”。

二、 完善机构设置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机构或部门,是地方高校有序、高效、规范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为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南京邮电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各级政策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师德建设有效途径和长效建设机制,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管理机构。

1. 成立相关的非常设机构。所谓非常设机构,是指“高校内部设置的在性质上与党政管理部门、群团组织、直属和附属单位等常设机构相对的一类虚设机构,通常为执行综合协调某一方面工作或某项特定任务,或为组织协调某项建设工程及应对临时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而设立,分别被称作委员会、领导小组或指挥部”。近年来,南京邮电大学先后成立或调整了师德建设委员会、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师德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师德建设工作,指导各教学科研单位做好师德建设工作;研究并完善师德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健全问责机制;组织实施师德楷模评选及宣传工作,促进良好教学风尚形成;研究并完善师德建设的文件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各二级学院成立师德建设分委员会,负责本学院的师德建设工作,落实学校师德建设委员会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和实施本学院师德建设工作方案。

为更有效地维护学校学术道德,严明学术纪律,规范学术行为,预防学术腐败,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南京邮电大学第三届校学术委员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于2014年7月制定了《南京邮电大学学术道德规范与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规定,校学术委员会下设了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负责校学术道德建设,调查评判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学术道德建设是学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旨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优化学术道德环境,在促进学校校风建设、师德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2. 增设师德建设科科级机构。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从中央层面明确提出成立教师工作部。《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2017年9月,南京邮电大学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与人事处合署办公。2018年4月,南京邮电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下设师德建设科,科级建制。师德建设科主要承担以下职责: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学校党委关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制定相关工作规划,开展全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协调教学科研单位对拟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师资、博士后进站人员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组织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评价,建立教师师德档案;配合开展新入职教师的入职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等;处理教师工作部综合事务和对外联络服务,负责教师工作部重要文件、总结、报告等文字材料的起草,信函、资料的收发、登记、归档等,负责教师工作部各类会议、培训的组织保障工作;加强教师思想动态调研和思想教育研究,指导各二级单位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

三、 健全规章制度

1. 岗前培训制度。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要求,每年学校都会积极组织新补充到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辅导员、其他从事教学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等。将高等教育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足见高等学校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重视。教师岗前培训的成绩将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岗前培训考试合格证是申请教师资格、转正定级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

除组织教师参加全省统一的岗前培训外,学校还会在每年的9月份左右组织新进人员校内岗前培训。校内岗前培训是对省岗前培训的具体化、细节化,重点围绕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管理等内容,采取专题讲座形式,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对于新进的专职辅导员来说,除了需要参加省教育厅和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之外,他们还需要参加江苏省当年度的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班,以进一步明确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新方法。

2. 评选激励制度。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发挥具有优秀道德品质教职工的典型示范作用,弘扬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增强广大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校在全校范围开展“师德师风十大感动瞬间”人物评选活动。根据《南京邮电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办法》,为表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宣传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履行光荣职责的教职工典型,学校积极组织年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为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校开展年度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评选标准分别对教学科研岗、管理岗、教辅岗和工勤岗的政治思想表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工作态度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对违反政治思想表现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同时,根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奖评选实施办法》规定,学校每年组织“教学名师奖”评选,“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事业心强,富有创新协作精神;治学严谨,教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评选的首要条件。根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标兵奖”“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和“优秀教学管理奖”评选办法(修订)》,评选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不论是先进个人,还是优秀标兵,他们都是立足自身工作岗位,恪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以身示范,自觉为广大师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樣。

3. 晋升选拨制度。学校在教职工的晋升选拔时,注重对道德素质、教学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综合考量。例如,《南京邮电大学教师(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南京邮电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对申报人员的职业道德均提出明确要求,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风端正,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管理研究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提出,申报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管理育人。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者,可优先考虑。根据学校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要求,对师德失范者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伪造学历或学位、师德失范等情节特别严重者,取消其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学校在非领导职务、科职干部、中层干部的晋升或选拔任用过程中,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作为衡量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党政管理干部的重要标准。《南京邮电大学科级及以下非领导职务管理办法》提出,申请确定或晋升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南京邮电大学科职干部选拔任用暂行办法》、《南京邮电大学处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都十分明确地提出,干部的选拔任用,应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

4. 管理考核制度。近年来,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师资队伍优化工程,出台了一系列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与办法。2016年11月,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制定实施了《南京邮电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对师德建设的目标和原则、组织和机构、规范和准则、途径和方法、监督和奖惩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细致的规定。2018年12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推进学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强化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学校制定了《南京邮电大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试行)》,旨在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规定等,增强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意识,培养造就一支“四有”的教师队伍。

《南京邮电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引进的人才必须政治素质好、学术造诣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风正派,身体健康。《南京邮电大学高水平师资引进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按“德业双馨”的要求,严格把关,确保引进人才质量;引进的高水平师资必须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学风严谨,为人正派,身心健康。学校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对各类岗位的考核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其中便包含了对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例如,《南京邮电大学第三轮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教师岗位聘期考核标准指导意见》提出了师德师风、教学要求、质量工程要求、科研要求、综合服务工作等五个方面的考核要求。师德师风涵盖教师岗位基本素质要求等,具体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等,对于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以及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给予考核不合格。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N].人民日报,2018-02-01(1).

[2] 魏士国;王小静.着眼大学功能重构大学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18,(3/4).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魏峰.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问题审视与改进之道[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

[5] 杜玉波.全面把握《若干意见》主要精神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

[6] 薛传会.高等学校非常设机构运行弊端与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5,(1).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项目号:2018SJA0099)。负责人:李文涛。

作者简介:李文涛(1986-),男,汉族,山东省滨州市人,南京邮电大学人事处主任科员,助理研究员,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伦理学、高校教育管理;任兆妮(1988-),女,漢族,山东省泰安市人,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健康学院办公室科员,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9-09-12。

作者:李文涛 任兆妮

上一篇: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论文下一篇:财经院校新闻传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