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20

【摘要】德育教育在各个学科各个阶段都渗透其中,如果带领学习,正确接受?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仍旧包含较多不足,本文就初中德育状况展开研究,并制定了突破困境、科学发展的实践对策。对提升初中德育教育水平,开创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丰富内涵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初中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初中教育改革论文 篇1:

探索农村初中教育改革道路

我校地处,上海县塘湾公社,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6个班级,另有一个农学职业班。历年来,我校60%以上的毕业生都直接回农村参加劳动生产,升学的只是少数。这一现实,使我们认识到,只抓少数升学尖子,放弃多数学生,农村教育是没有出路的。改革农村教育,就要培养全体学生既有文化基础知识,又懂得初步农副工业生产技术,同时做好升学、就业两种准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几年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校教育进行了改革尝试:

l.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与劳动习惯。我们坚持把每周两节劳动课及一节科技活动课列入课表。在劳动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校内外生产实践及课外科技活动,农忙时也到附近生产队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生产劳动。每学期搞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并要求每一学生参加所在生产队的五四三活动,主要是要求学生经常参加公益劳动,如搞卫生,除害虫等,为社会作一点贡献。

2.加强生物学和农业基础知识课的教学。我们在初一年级开设以植物为主、初二年级开设动物为主的劳动技术教育课,初三年级开设农副业知识课,并定期进行农副业专题讲座。这些课程都兼顾基础知识和当地生产的实际需要。我们还自编了一套乡土教材,作为生物和农基课的补充教材和专题讲座材料,让学生广泛接触农副业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

3.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丰富多采的课外科技活动。科技活动从农副业生产需要出发,结合生物、农基课知识,开辟了饲养室、实验室、小园地、鱼塘、试验田等,由生物教师组织各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开展研究蚯蚓,饲养毛兔、黄蟮,栽培稻麦、油菜、果树,试用农药、激素,试验化肥施用方法,高密度养鱼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接受感性知识,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学会2~3项从事当地.农副业生产的技能技巧。

4.设置专业兴趣班。在农村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们对每个学生家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如稻、麦、油菜、蔬菜、果树等)和经营的家庭副业的项目(包括饲养禽畜、栽培食用菌、缝纫、编结、泥水木工等)进行了调查,然后根据学生本人的志愿和家长的要求,把学生分编成若千个农副专业科技兴趣班,让每个学生学门专业知识和技术,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向到家里进行实际操作,本人学到了技术,也向其家庭传播了知识。

5.组织短期专业培训班。我们把初中毕业后不再升学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为期.个月左右的技能训练,搞了缝纫、电机修理、烹调、饲养等小组,使他们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农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进行上述农村教育改革的尝试并不是没.有阻力的。1978年,由于受到社会上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影响,我们也曾把注意力集中到有升学希望的少数学生身上,使大多数学生成广“陪读生”,由}忽视了对多数学生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学校出现S思想乱、纪律散、风气差的现象,也因为教育没有照顾到务农的需要,学生虽然读了3年书,但派不上用场。这样,“流生“就大量增加,1979年,“流生”率达990.学生、家长都很不满意。这些现象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学校教育改革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适应现时农村的需要!

我校所在的塘湾公社有6,900多务农劳力其中30岁以上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文盲、半文盲,或文化程度很低。农业技术员仅13人,约占总劳力的0.2%,我校历年的初中毕业生也往往身在农村,不热爱农村,不懂得生产,顶多只能允当殷劳力。

当前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既有文化匆识.又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才,如果我们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农村,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掌握初中基础知识,了解和熟悉农业生产常识并掌握.1、:项农副业生产技能、身体强壮的农业劳动后备力量,能促进本地农村建设,符合农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要求,一定会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欢迎。这样,我们逐步认清了办学方向,从而在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逐步做了上述改革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路子是对头的。1979年“流生”占9%,1981年下降为0.5%,最近两年几乎没有“流生”。从文化知识质量方面,合格常也逐年上升,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比率,从1981年的34.4%,上升为1983年的46.5%。课外活动积极分子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好,去年升入中专的6名学生中有3名就是科技活动积极分子。

几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1.初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农村的思想和从事农业的能力。

我们把热爱农村立志务农的思想教育寓于劳动和农业科技活动之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热爱农业劳动的观点。毕业生蒋水标回到农村后,担任了公社良种场副场长,由于认真钻研业务,现在已被提任为上海县第二良种场负责人。考上中师、幼师的学生,毕业后也回本地农村任教。

2.课外科技小组的科学试验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

如,“一年三熟粮闯三千”项目,在1977年获全国科展一等奖,论文《早稻连续4年亩产1200斤以上的试验》曾参加全市作物学会年会交流;《早熟3号大麦高产》的经验曾参加上海市郊農科成果交流。

3.学校初步成为当地农村科学实验基地,技术推广中心。

如水稻人工喷施萘乙酸可以增产,油菜根蘸30烷醇等,对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1982年,附近一个生产队发生了一起早稻栽后秧苗大片发病的事件,生产队长认为是承包者施肥过量而造成的,要追究责任。经过我们实地观察分析,确定是作为基肥的绿肥过量,导致硫化氢中毒而使秧苗得病,从而避免了一次纠纷,而且及时采取了措施,抢救了秧苗。1982年上半年,我们在共和3队选择了一块大麦茬早稻作为科学施肥的技术承包田,结果亩产979.5斤,比当地平均产量高310斤。

我们的工作仅仅是个开头。我们打算.1.坚持为农村服务的方向,继续巩固和发展课外科技活动,逐步使各学科的课外活动全面地开展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2.改革课程设置,加强生物、农基课的教学,补充适合本地生产需要的教材,让学生系统地、连贯地学习农业科技知识:3.在初三年级开设几门选修课,记载成绩,作为毕业成绩之一:4.逐步把初中办成4年制,使没有升学的学生继续留校学习农业知识和技术,毕业后能“供求对路”胜任农村生产和科研的一般需要。

作者:上海县友爱初级中学

农村初中教育改革论文 篇2:

浅谈农村初中德育教育改革

【摘 要】德育教育在各个学科各个阶段都渗透其中,如果带领学习,正确接受?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仍旧包含较多不足,本文就初中德育状况展开研究,并制定了突破困境、科学发展的实践对策。对提升初中德育教育水平,开创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丰富内涵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初中 德育教育 教学改革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人生打基础的阶段。思想道德现状及发展走向,不仅对他们自身起着重要的导向、驱动和保障作用,维系着其一生健康发展,而且关乎整个国家的思想道德面貌和未来发展走向。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

一、加强生命教育是前提

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该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德育教育的起点就是人,生命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点。学校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使其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为此,学校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制订了福星初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的

生命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因此,生命教育将珍爱他人和自己生命的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让青少年从小就懂得珍爱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这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的根本。

二、提高校长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水平是关键

“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校长的教育思想往往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乃至每一名教师和学生。因此,校长不仅要成为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督导者、落实者,而且首先应是一名教育家、理论家。现在各学校的管理制度,受各种因素影响,人治的现象依然存在,法治的观念仍较淡薄,不尽科学、不尽合理。在办学理念上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把高升学率作为追求政绩的砝码,教育方法上仍然是空洞的说教多,体验教育少、实践活动少,这样势必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水平,首先要提高校长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水平。

三、做到立足根本,狠抓当前

立足根本,就是要明确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主义荣辱观。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敏感年龄段,因而抓好当前教育尤为重要,可以说这是打基础的教育。近年来,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对青少年道理讲的多,实际行动少。为此,学校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前提,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落脚点,把当前各种形式的教育做到入耳入脑,落实到青少年的行动中去,教育青少年遵守“守则”,用“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使其明确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形成青少年正确的观念意识,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各科的教学内容中,都隐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寻找“结合”和“启发”的契机,做到适时的引领和科学的指导。为此,学校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教师的灵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显性渗透德育教育。一是制定并落实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目标责任制,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相应的做人、做事方面的引导,把教师执教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情况作为推荐优质课、评价教学能力、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内容;二是积极开展寓德育教育到各科教学中的研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色,各教研组要定期对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讨论。如: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困惑和难题予以指导解决;利用班主任例会总结各班级上一月的德育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布置下一月的工作。

五、统筹协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学校根据青少年的不同年龄特征,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参与道德实践。如:诚信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等。抓住各种契机,利用节假日开展“手拉手”活动和到革命老区进行参观访问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

总之,学校德育教育是塑造青少年学生灵魂的实践活动,其重要使命是引导青少年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面前作出正确选择。学校要进一步拓宽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勇于创新,全面推进,努力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的更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甘小丽

农村初中教育改革论文 篇3:

农村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初中

把农村学校的办学方向,从“升学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一大课题。究竟应该如何“转轨”,并使“转轨”真正落到实处,笔者通过对部分农村初中进行调查研究,想到了一些问题,特抛砖引玉。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一、农村初中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为什么要把农村初中作为农村教育改革的重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1.是由现阶段农村教育的发展目标决定的,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主要发展目标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除了继续巩固发展初等教育的成果外,实际上主要是普及初中教育。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要考虑改革整个农村教育,就不能不将农村初中作为改革的重点。

2.是由初中教育面临的态势决定的。目前,全国已有1300多个县(市)普及了初等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等及中等水平以上地区,初中普及率已达70~80%,有的甚至更高。我县是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沿海开放县,初中普及率已达73%。随着《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若千年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就可基本普及初中教育。到那时,初中毕业生将面临着较大幅度的分流:少数人进入高一级学校,多数人回乡务农在我县,这个比例大体是3:7,也就是说,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尚不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情况下,初中毕业生将大部分直接就业。他们的素质如何,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势必成为农村教育能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大课题。如果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搞不好,每年有一大批不合格的学生流入社会,其后果可想而知。

3.是由初中阶段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初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基础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入才、出好入才的一项奠基工程。同时,从人才成长过程看,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在迅速变化。一个学生能否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入才。初中教育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把初中作为农村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4.是由初中敦育的自身状况决定的,初中是目前教育系统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农村初中,大部分处于教学条件简陋、教学仪器奇缺、师资素质不高、学科教师不配套的状况:加工部分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未摆脱升学教育的桎楷,忽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致使大面积学生流失:冉加上社会上的某些诱因,如分配不公、体脑倒挂等,川以说,某些初中校的办学简直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这种情况,也要求必须把初中作为农村教育改革的重点。

二、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改革农村初中、首要的是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据了解,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由于受“升学教育”的影响。基本上仍是瞄准升学而办学,更确切地说,主要又是瞄准少数学生升学。学校为这部分人“跳农门”服务,校长和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都违心地花费在这个方面,而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就业素质的训练,使农村初中教育与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严重脱节。因此,农村初中教育的改革,必须首先端正办学思想,屏弃升学教育的旧观念,明确树立农村初中教育就是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且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素质的、能满足建设现代化农业需要的新型农民,包括农村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而服务的思想,只有牢固地树立起这一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才能真正地实现“转轨”。具体讲,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探索。

1.办学体制的改革,日前农村初中大体有四种办学模式:三年制普通初中(有的已改为四年);三年或四年制职业初中;“加"模式:四年制综合初中(即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将职业教育渗透到初中全学程)。针对在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多数将直接参加劳动和农村建设的实际能要,我认为,农村初中教育体制改革、应将以升学为主的体制,变为以就业为主、兼顾升学的体制,所以,农村初中宜实行四年制综合初中或“二加.”的办学体制。这两种体制都可兼顾升学就业两个方面“:加.”体制已有些地方试行,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四年制综合初中也有个别地方试办。据有关单位介绍、办好四年制综合初中的关键,在于课程设胃是否得当。基本思路是:根据当地的经济特点,开设农村实用技术选修.课,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实用技术;开设职业技术基础课,如工农业基础知识、农村商品经济常识等;同时用较多的时间开设普通文化课,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尽可能渗透一些乡土内容。

2.办学形式的改革。农村初中要紧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军,.应当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向农民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参与“燎原计划”的实施,直接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可针对当地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编印科技资料,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农村开展科.技咨询活动,为群众释疑解难;可利用学校的劳动基地开展各种科学实验活动,从当地选题,在当地推广;可使校办企业与乡镇企业加强横向联系,在生产和经营上互助互补;可组织教师、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为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可为农村成人教育在师资、教学基地和设备等方面提供方便、搞好服务等、这些直接为当地建设服务的实事,不少农村小学尚且能做,初中就更有条件做好。这样做,农村初中就可以打破关门教书的单一办学形式,使学校既能为农村现代化建设培养实用人才,又能为当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形成“以教促富”“以富促教”的良性循环

3.此外,还应进行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如在小学阶段,可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品质,对初中学生强化职业技术培养,进行合理分流:少部分人进入普通高中,但应控制规模;相当一部人进入职业高中以及中专、技校,这应占较大比重,大部分人在社会协助下就地进行短期培训,使之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技术证书;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进入成人中专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转入成人教育系列。

思想通了,再相應地抓紧进行师资、教材、教学设备建设,并输以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样就会形成以农村初中改革为中心、推动整个农村教育改革的局面。

三、建立农村初中教改的导向机制

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的转轨,以及深化改革,必须建立科学的导向机制。

首先,各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要以身作则,在升学串上给学校“松绑”,不要再把升学指标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当前,某些领导部门,愚然不明着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并且在一些评比条例上写进了全面考核的内容,但实际上,对学校仍然有厚此薄彼的现象,升学率高的,被捧到天上,升学率低的,则被冷落。所以,各级领导部门端正办学思想,赏罚公.道,才是指向领路的关键。

第二,应切实制订初中教育的全面评估标准,井以此为杠杆,促进农村初中转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县一级教育部门,应根据转轨的要求,切实制订初中教育的评估标准。在坚持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的标准的基础上,明确以下几点:①学校的办学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各项,是否体现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是否坚持以面向当地经济建设为主兼顾升学的要求:②学校是否发挥了智力密集的优势,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办实事;③留级风、流生风、重读风、体罚以及排斥差生等,是否已经刹住;④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否朝着转轨的需要提高等。建立了评估标准以后,县、乡教育管理部门要正常地有效地对评估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定期评估,实行奖惩,从而引导和促进农村初中教育走上改革的轨道。

第三,要抓好试点,树立典型,引导转轨。对于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引导,需要各级党政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深入基层,到农村到学校,了解建设对教育的要求,了解教育还有哪些环节脱离现实,和农村:干部、群众,农村学校的校长、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教育为建设服务的路子。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几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实行直接的指导,取得经验,然后逐步在面上铺开,以引导整个农村教育改革向键康的方向发展。

山东省平度县张舍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办教育,目前全乡校舍已有明显改观。围为新建的张會中心中,学校舍。

作者:蔡宝培

上一篇: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加强高校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