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初中地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教育已从传统教学逐渐转变为信息教学。另外,将信息化教育应用于教育教学方法还具有许多优点,如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本文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认真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以期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西部农村初中地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部农村初中地理论文 篇1:

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地理新课程改革也同样是我国地理课程改革中的薄弱环节。基于此,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云南省建水、思茅、昭通、曲靖等地的乡镇中学师资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到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现状为: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低、教师非专业化现象突出、地理教学整合科技新技术手段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鼓励与支持地理教师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开展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地理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西部农村;教师现状;对策

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都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这种高要求与低能力的矛盾极为突出。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了解我国西部农村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将有助于落实地理新课程在西部农村地理教学实施,同时,有利于解决其实施过程问题,以此推进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地区的有效实施。为此,了解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状况,通过对云南省部分农村乡镇中学开展调研,以期解决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实践意义。

一、研究调查情况

围绕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基本状况的目标,对云南省建水、思茅、昭通、曲靖等乡镇中学师资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内容涉及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教育背景、专业素养、教学状况等问题,调查对象为上述各地一线初中地理教师。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98份有效,即有效问卷率为96.07%。

二、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现状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在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状况并不容乐观,因此制约了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师资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1.年龄结构是师资队伍现有和潜在实力的重要体现,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地理教师的创新能力、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调查显示,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比例低于于老年教师,如20--29岁的年轻教师较少,只占16%,30--50岁的中青年教师占32%,而50岁以上的临近退休的教师占了较大比重,即52%。

2.说明地理教师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人才梯队中明显缺乏年轻老师,这种年龄结构不利于农村学校地理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师资的教龄与职称结构存在不足

从教龄来看,地理教师的教龄结构表现为“两头多、中间少”,即教龄在5年以下和20年以上的各占20.1%和38.5%,前者虽有朝气但经验不足,后者虽经验丰富但职业倦怠感也相对较重,而既有一定教学年限,又有充沛精力的中年教师相对较少为41.4%,教龄结构不尽理。另外,本专业出身的地理教师,教龄相对较短;而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是非地理专业出身,或者是兼代其它学科。从职称来看,职称结构偏低,即地理教师的低级职称较多,而中高级职称过少,这与教师的教龄明显很不相称。同时,一些地理教师的职称多是通过其它学科长期的教学而取得,也就是说地理教师的职称与地理教学没有多少联系,这从他们教学地理科目的时间也反映出来,这些教师中,有58.1%的教师教授地理的时间为2--5年,有31%的教师教授地理的时间在两年以内,只有10.9%的教师教授地理的时间是6--10年,而没有一位教师教授地理在十年以上。

(三)地理教师学历水平低

学历结构是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调查显示,本科学历的地理教师仅占29%,而专科学历的地理教师比率却高达71%;地理专业的教师占29.2%,而非地理专业的教师占了70.8%。并且经了解高学历的教师大多都是通过函授等学习手段后期获得的,可见,初中地理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专业对口的教师比例小,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农村初中地理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非专业化现象突出

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地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地理教学理论、地理教学技能等内容。一位地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在教学中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不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地理教师的专业思想也不坚定,这可从近86%的教师教授地理是因为“上级的安排”或者“教地理比较轻松”中明显的反映出来,而且绝大部分地理教师对自己地理教学的要求仅仅是“能应付过去就行”或者“混日子”,他们对个人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持有一种被动应付、得过且过的态度,没有高远的理想,缺乏专业提高和教学成功的心理预期,同时学校主要对他们的主科教学或主要工作进行评价,打击了教师对地理这一副科专业提高的积极性。据了解,一些长期工作在农村且为农村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教师,得到职称晋级的机会却依然很少,付出与获得很不相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缺失,对待教学和新课程也缺乏热情。

从对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素质调查的情况来看,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且缺乏提高专业素养的意识。初中地理课程多是由物理、化学、体育、计算机、英语等教师来上,绝大部分的地理教师都未受过正规的地理专业课的系统训练。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农村初中的地理课程,极少是由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担当,而更多是由所占比例高达70.8%非地理专业的教师担任。

大多数教师在进入地理教学岗位之后,他们并没有就地理专业知识做专门的研修或者相关的系统培训,本身的地理专业知识极为匮乏,他们难以根据地理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这很难保障教学质量。

(五)地理教学整合科技新技术手段水平不高

由于这些乡镇初中的地理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地理专业培训,所以他们的地理教学技能也很不足,比如说,地图技能是地理学最为基本的一项技能,也是初中地理新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但是据了解不少地理教师上课仅要求学生勾勾重要文字,死记硬背图形。

接受调查的地理教师中,对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3S技术”、“全球变化”和“数字地球”等知识不了解的居然占到了61.2%,听说过但不清楚的为38.8%,而且,超过86%的地理教师并不清楚这些反映当今时代发展特点的地理知识。

总的来说,这些乡镇中学地理教师严重匮乏,非地理专业教师比例大,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年龄结构与教龄结构不合理,高职称教师数量少,地理教学态度与方法有待改善,专业素质偏低且提升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地理教育发展。

三、提升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素养的对策

1.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对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断加强专业和技能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以适应地理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西部农村山区贫困县,地理教师就是学生获取相应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地理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尤为重要。那么,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该如何学习呢?这要根据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有以下学习方式:一是通过地理教师的自学或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二是参加有关部门的各种短期或长期的地理教师职后培训,如地理教师的新课程培训、职称晋升培训等;三还可通过自学考试、函授等各种学历教育加强学习。此外,也可以结合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来学习。

2.开展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地理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是现代地理教育的召唤和必然要求。首先是地理教师跟上教育改革步伐的需要,地理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来认识并适应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变化,才能走在地理教育改革的前列;其次是提高地理教育质量的需要,地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要靠地理教师的埋头教学,更要靠地理教师的教学研究;再者教学研究也是提高地理教师素养的必须途径。然而,就该区而言,其开展教学研究的条件不足,加之大多数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很难开展教学研究。因此农村地理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素质和研究条件,选择适合于自身的教学研究方法和类型。比如,初步参加教学研究的农村地理教师可以从撰写教学经验与体会式文章入手,渐渐的地理教师更要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注重对地理教学经验、体会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逐步的提升撰写比较严密和规范的地理教研论文的水平。

3.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地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是据调查农村初中乡土地理教育缺失,这使得不少学生认为地理课程远离个人生活。其实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无疑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尤其是素材性资源,如独特的地貌、气象气候、生物生态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古朴的建筑、淳朴的民俗民风、古老的民间传说、动植物的栽培养殖技术等社会资源。因此,在缺乏乡土地理教材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就地取材。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现有的新课程地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地理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特色,通过新教材开发乡土地理内容,使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与农村社会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独立学以致用的效果。

4.鼓励与支持地理教师加强学习和教学研究。

教育的得失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关键。而所调查的老师中,都普遍存在着的地理教师教学水平低、专业素质差等现象。因此,要真正落实地理新课程,学校还应该鼓励地理教师参加各种学习,支持地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地理教师的学习和教研提高其实施地理新课程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比如学校可以争取给地理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以促进他们提升学历、增强科研意识与能力等。此外,还可多开校内外交流会等,以形成互助共长的和谐校园氛围。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地理教育新课程实施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这种现状存在的原因主要与地理学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农村经济实力不足有关。可以说,由于受到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不高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初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效果不明显。对此,应该提升地理教师素质,加大投入,建设并完善地理课改配套体系,从各方面保障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既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要加强专业学习,开展地理教学研究,同时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地理教学,促进专业发展,切实做到学教研结合,从而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民,仲小敏. 地理教学论[M].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

[2] 钟启泉.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夏志芳.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张晶香

西部农村初中地理论文 篇2:

初中地理教学方式探讨

摘  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教育已从传统教学逐渐转变为信息教学。另外,将信息化教育应用于教育教学方法还具有许多优点,如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本文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认真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以期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初中地理;创新和探索

在初中课程的学习中,很多学生经常会产生误会,只注重汉语,数学,英语的学习,而忽略了地理等课程的学习。因此,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可能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有效地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1 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使用基于信息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地理教学资源,进而可以丰富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首先,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也符合学生和学生的学习心理,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针对性的地理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与地图知识有关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内容,老师必须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地理地图,让学生看清楚。另外,利用基于信息的教学,还可以简化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使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吸收。此外,利用信息化教学,还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找到一种科学,高效的地理教学方法,进而增强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效率。例如,在初中学习地理的初期,第一次接触是经纬线。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在教育信息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使用GoogleEarth到3d3D3d可移动模型,向学生直观显示经纬度线的具体分布,因此动态显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特定的知识,给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增添了无限乐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能力和能力。

2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2.1 创设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初中生对事物的理解仍处于从知觉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必须创造一定的地理学习环境。情境是人类认知和情感等主观因素与时间和空间等客观因素的总和,而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情境中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通过实例,学生了解到地理知识的学习是终生的,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引起学生对经纬度网络定位的研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查询欲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创建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近的地理环境,教师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地理知识的枯燥和抽象的特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探索中获得升华的思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

良好地学习地理学的前提是让学生热爱地理学。因此,教师必须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与学地理知识,还要渗透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的地理学科,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地理属于人文地理,可以让学生欣赏中国乃至世界的美丽风光。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求学生使用互联网来收集有关他们希望在地理课上学习的信息,从而不必被动地参加课堂。此外,在开始地理课之前,教师还可以使用互联网建立一个地理讨论平台,学生可以在其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相互交流以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此外,在中学地理课开始之前,老师必须与学生讨论学习地理的要求和态度,以便学生可以下意识地要求老师朝那个方向努力。另外,利用网络,网络可以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帮助学生,学生回答问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地理教学。

2.3 灵活多变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海纳百川、文理兼容、包罗万象,这使得每个班级的内容都不相同,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无法固定。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上课可以体验新鲜的地理知识学习。例如,在教授“疆域”时,教师应充分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区域地理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首先,在课程开始时,老师可以显示一张世界地图,并用红色圆圈标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请仔细看一下中国的地理位置,再結合之前对半球位置的研究,确定中国在哪个半球。这种问答题切入主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与他们过去所学的知识,也为教师传授新知识铺平了道路。在后续研究中,为了让学生记住我国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时,教师可以出示歌诀:十四邻国陆上环,朝鲜蒙古俄罗斯……通过歌诀的方式,学生可以快速地记住这些国家。在这种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中,学生注意集中注意力,使课堂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融入信息化教学,增强地理教学效果

地理是初中的必修课,有些问题很难解决,很大,如果仅在教材中限制一点点内容,就很难很好地学习这门地理课程。教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普及初中地理知识。首先,老师可以利用信息进行教学,给班级中的学生,学习网络平台放置各种地理教学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可以调解学习进度,找到合适的,我自己的学习视频。例如,地理教学中有许多专业术语,术语和知识,学生无法理解教科书,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线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经验上,向其他老师学习,优良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地理教育。此外,为了优化地理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观看其他著名学校的教师讲解地理知识的视频,以弥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然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地理和地理教学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是现代初中课程改革的关键步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取创设情境,开展合作学习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领导地位,激发学生的课堂意识,促进学生地理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磊.“自制物理学具”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20.

[2]  王露.建成环境限定下的社区生活圈识别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0.

[3]  辛宇.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执行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20.

[4]  汪亚美.西部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20.

作者:王卫荣

西部农村初中地理论文 篇3: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浅析

摘 要:初中地理是向中学生普及地理常识,帮助学生了解地理概况的一门学科。当今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初中地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地理素养。这是在我国贯彻落实以德树人的重要标志,需要地理教师将这一教育理念渗透到底。从分析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特征开始,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展核心素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来说,我们采用结合材料教学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联系区域地理数据发展学生区域认知素养,与利用网络地图等先进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充满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发展了核心素养。总体来说,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我们采用的是课本知识与现实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带动学生去观察、学会审视地理知识,从生活中学会地理,从而发展其核心素养。

一、结合材料教学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材料为学生印发,利用材料教学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课本与材料的结合,掌握了理论知识与第一手的现实资料,使课内知识得以在现实中应用。例如在《巴西——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就为学生搜集印发了“巴西砍伐亚马逊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造成重大影响”的材料。根据材料的学习与课本知识的获取,我们为学生解读人类活动时时刻刻影响着自然环境,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这次材料教学,我们还重点对巴西如何实现人地协调进行了探索,最终得出巴西应妥善保护亚马逊雨林、为世界的气候环境作出贡献的答案。

二、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地理知识讨论,发展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的基本思维,学生运用综合思维看待地理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辩证地解读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就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讨论,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在《紧缺的水资源》一课的教學中,就展开了这样的讨论。首先,我们组织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全国各地水资源的短缺情况,经过学生的介绍我们发现我国的水资源短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方,而且农村的水资源比城市更为短缺。之后我们重点进行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出自己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理解。在讨论中,我们解读了“南水北调”的战略意义,使学生能够利用综合思维正确认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作用。

三、构建初中地理知识系统

地理知识系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努力构建初中地理知识系统,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细分梳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初中地理知识,为学生建立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板书或者多媒体课件,将教材中所有知识点系统地梳理出来,可以用树状图或其他方式,将知识清晰地梳理在黑板上,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然特征与农业》中所有的知识点,进一步完整系统地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归纳知识的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完整有效的总结,进而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能力,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点的分析能力及判断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得益于在实际生活中对多种地理知识与地理资源的应用。学生经历了这种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的教育,他们更多获得的是利用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的思维角度,去重新审视身边的具体事物,从而获得新知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不仅局限于地理学科,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会对他们其他各学科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发展和促进作用。将课本知识变为身边有趣的地理常识,使学生能够在跟随教师一起动脑的前提下,产生更多的关于地理学科的独立见解和认识,最终获得更好的学科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建文.应用数字星球提升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2017(4).

[2]卢维兵.谈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写真地理,2016(9).

编辑 郭小琴

作者: 王志欢

上一篇:中小学校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错误演示大学物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