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研管理,因高校管理重心向二级学院的下移,要求二级学院建立科学、规范的科研管理体制。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应用型本科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存在一些不足:院校管理脱节、团队意识薄弱、教师观念转型引导不足、科研秘书培训不够、忽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论文 篇1:

如何做好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

摘 要: 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学院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并且影响校级科研管理部门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政策、信息平台建设及科研管理人员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做好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以期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进而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

关键词: 二级学院 科研管理 信息平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在我国的科学研究技术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组成单位,是沟通科研人员和高校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其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科研人员、学院和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就目前我国高校对科研管理的情况看,高校的科研管理多采用学校科研部门的统一管理与二级学院的直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二级学院的科院管理与学校的科研管理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支持,互为犄角[1]。

1.制定科研管理实施政策

科研政策是指科技部、学校、学院等各级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科研工作的一系列公开文件或者内部文件。作为高校的二级科研单位,院系应该根据本单位具体的科研情况发布具体实施细则和办事流程。建立科研管理制度,将整个科研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与协调,将不同环节进行有效连接,保障高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能够为高校科研事业发展营造健康有序、公平竞争、公正竞争的良好环境,使所有科研工作必须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开展和完成。

当前,高校二级学院应该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做好以质量为导向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尤其应该制定一系列符合院系实际情况的科研评价及科研奖励制度。要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制度需要强化学术评价的质量意识,科学地把握质量评价标准,更注重科研成果的学术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建立健全评价听证与答辩制度、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和申诉制度等;高校二级单位应该根据社会经济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加大对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一方面应鼓励并支持科研人员与企业联合,多渠道开展合作,另一方面,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对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总之,高校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政策的建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二级单位建立高价值的科研项目,提升科研项目的水平。

2.构建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平台

目前高等学校的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的产出逐年增加,这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很大的挑战。高校所建立的校级科研管理平台在对科研信息的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科研成果的逐年增加,校级层面的科研信息管理平台负担日益加重,二级单位科研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很好地实现分流。

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可对本单位科研人员的信息进行添加、更改或查询,通过此项管理可以给每位科研人员分配一个账号,科研人员通过此账号登录系统进行科研信息的填报。科研人员通过系统填报相关科研信息后,学院可以从二级科研管理平台上对他们的科研课题、论文、著作、专利、获奖成果、鉴定成果等信息进行浏览,根据教师提供的论文和获奖原件等进行审核。同时,科研信息的统计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工作,通过对科研信息的导出和统计分析后,不仅能够反映学院当前的科研实力和发展趋势,揭示科研活动的最终成果和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科研数据,有利于学院领导制定正确的科研政策,建立创新机制、确定学院科研发展规划[2]。

3.提高科研管理秘书的综合素质

科研管理秘书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工作,对工作人员有特殊要求。它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所在科研领域的专业知识,对学员各个老师的研究领域及擅长学科有充分了解,对学院科研领域各类报奖、项目立项、同行业科研院所等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能正常参与学院的科研活动[3]。科研秘书作为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在整个科研管理中起到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沟通作用,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与学院科研人员联系的纽带,因此科研秘书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科研秘书自身要发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与学校和学院之间的共同和交流,增强团队意识,不断寻找、总结工作规律和经验。在工作中要不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的新途径。学校也要经常组织科研秘书学习管理科研系统的知识,使科研秘书不断适应岗位的新需求。如参加各种科研项目申报、成果申报奖励等专业培训;组织科研秘书参加各种科研管理研讨会;到具有良好管理经验的兄弟院校进行参观学习和取经,将管理经验上升到理论,并运用理论指导日常工作,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4.结语

高校的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在与本学院科研人员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级学院在科研管理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并创新优化管理模式,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院科研人员,推进学院科研发展。

参考文献:

[1]构建二级学院科研信息动态管理平台[J].信息技术,2012(6):241-242.

[2]浅谈学校科研成果统计管理信息化建设[J].江苏科技信息,2010(1):33-35.

[3]王冰.从科研管理专业化角度浅议高校科研秘书队伍建设[J].学园,2012(24):42-43.

作者:田晓丽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研究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研管理,因高校管理重心向二级学院的下移,要求二级学院建立科学、规范的科研管理体制。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应用型本科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存在一些不足:院校管理脱节、团队意识薄弱、教师观念转型引导不足、科研秘书培训不够、忽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建议从加强院校两级意识、建设应用型科研平台、转变教师观念、提高科研秘书业务水平、建立鼓励应用型科研的绩效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提升管理水平。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科研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对发挥高校的科学研究职能有着重要影响。高校二级管理体制的施行,使得二级学院拥有了更多的管理自主权和资源支配权,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成为开展学校科研工作管理的主要力量。自2015年10月以来,随着《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地方本科院校陆续向应用型转变,办学定位的转变带来教学科研的变化,科研管理体制也要随之调整,破除障碍,为之服务,这也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效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凸显出高校在校企合作、服务地方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职能。高校职能重心的迁移,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科研重心转变的改革和探索[1]。高校二级学院作为科研成果直接产出的基层单位,是科研项目的直接管理者,良好的科研管理有助于提升高校整体科研实力,有助于推进服务地方经济和产教融合的科研实践[2]。

从知网等数据库资源检索,近十年来,对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二级学院科研管理问题研究的论文约有五十余篇,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从宏观层面研究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如对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模式的思考;第二类是探讨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某一方面,如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及管理探讨、网络化院级科研管理系统研究、科研秘书职责探究、科研成果管理;第三类是借鉴国外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模式。此外,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管理的研究仅有数十篇,主要围绕高校转型带动科研管理转型、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两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此类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近三年。

就现有研究而言,都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意义的方法,然而,目前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研究尚未出现在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内,从而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研究的空间。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服务地方经济意识不足,院校管理脫节

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校级层面已经具备充分的转型意识,对二级学院的科研成果要求也进行了调整,朝着应用型的方向去规划。但是到二级学院之后往往打了折扣,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主要活动在校级层面,学院的组织开放性弱于学校层面[3]。原因在于,一是学校层面科研任务很明确,却缺乏具体的指导,任由二级学院“自由发挥”,宣传和部署不够充分;二是有些二级学院的科研院长对应用型科研的认识不够透彻,对社会需求响应不及时,导致在对本学院的科研管理上信心不足,无所适从。

(二)缺乏有效的计划与组织,团队作战意识薄弱

计划是管理的最基本职能,在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上,也应当充分酝酿,有备而来,做好全盘的部署。目前很多二级学院在组织教师进行应用型科研上,计划不足,支持政策少,对服务地方有经验的领军人物未能引领,教师往往单打独斗,缺乏资源,联系地方或企业有困难。未能发挥出高校教师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应用型、技术性关键科研难题的作用[1]。

(三)教师科研观念转型引导不足,积极性调动不够

由于引进人才门槛的限制,拥有博士学历几乎已成为本科高校招聘教师的基本条件。很多年轻的学术型博士,未曾意识部分本科高校正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对高校教师科研有新的要求,科研创新要与服务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相结合。还有为数不少的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但惯性使然,一时之间难以适应高校转型所带来的对教师科研观念转型的改变。二级学院作为教师的直接管理单位,对于教师科研观念转型的引导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年轻的博士还是资历深的教师,在这种转折期都需要引路人来示范和引导。

(四)科研秘书未得到相应培训

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建设任务的开展,离不开科研秘书的配合,但现任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在学校定位转型后往往难以得到相应培训,依然沿用旧有的科研管理办法,对校企合作项目的管理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清晰的思路,只是简单地依据通知完成工作任务,而非真正地管理与服务。对于科研秘书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或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因此大部分人员主动思考动力不足,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创造性。

(五)过度专注于横向课题开发,忽视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

应用型的科研并不等于横向科研,科研论文、成果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应并行不悖。有些高校过分追求产业化办学,在强调社会服务的同时忽视了高校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职能,顾此失彼。缺乏创新的驱动,产学研结合也会失去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性科研与服务地方三者缺一不可[4]。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的对策

(一)同时加强院校两级意识,两条腿有力行走

学校做好对二级学院的动员和指导工作,特别是对分管科研院长的培训,增强其产教融合意识,坚定服务社会理念。定期组织总结经验工作交流,请在服务地方经济、校企合作上较有成效的二级学院分享经验,一方面对走在前列的学院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也为其他二级学院树立了榜样,统一认识。学校层面可组织跨学院的协同作战,知识复合型的团队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与企业,提高信息获取和利用效率,院校同心,共同努力,在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渡时期,实现院校统一的整体平稳过渡。

(二)建设应用型科研平台打造团队

二级学院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寻求与校外单位合作,联合创建应用型研究平台,如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建设需要团队的支持,同时也为团队中教师的应用型科研指明了方向。尤其是适时地利用平台对青年教师进行研究方向与团队定位,使之明确目标,积极投入科研团队实践活动中。与校外单位的共同运作,以地方社會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为研究目标,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敏锐度,提升了科研成果的应用率,也增强了教师进行应用型科研的自信心。

(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转变教师观念

很多教师面对学校和科研的转型带来的新要求比较陌生,不知从何下手。如能在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让教师们从观念上接受与认可,对于调动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能发挥重要作用。鼓励拥有广泛社会资源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制定措施对引入资源者和服务社会有成效者进行奖励。学院领导加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积极在行业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3]定期联系与邀请专家,有意识地开展应用型科研培训工作,强化应用研究。对于长时间无作为或者不作为者,也通过制度进行约束,激发其创造力。同时重视并引导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创造条件,科研与教学平衡发展[5]。

(四)提高科研秘书业务水平,完善考评机制

首先,二级学院应重视科研秘书的培训,定期为其开展业务培训以提高其专业化科研管理水平。其次,科研秘书为管理岗,职业前途较不明确。学校应有序下放一定的管理权力给二级学院,支持其在应用型科研管理中的人员调配、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激励政策。二级学院可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和考核体系,鼓励科研秘书在各类产学合作项目中多发挥作用,比如可以同时担任项目秘书,为作为项目主持者的专任教师分担管理压力。多承担的工作量应予以计算,通过绩效得以体现。也可以根据项目的数量、到账金额、到期完成度,设定相应的管理绩效,激发其工作积极性[6]。

(五)建立鼓励应用型科研的绩效评价体系

在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应用型科研采用不低于学术型科研的定量评价,鼓励教师的科研重心转向服务产业与地方并驾齐驱。同时应做出明确的限定,服务地方、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兼顾。在进行科研分计算的时候,除了根据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金额计分,还可增设“科技服务”大项,其中包含为地方或企业所作报告或讲座、研发技术被企业采用、假期在企业的服务等。科学合理的科研绩效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引导教师的科研方向,同时能实现科研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随着对高校应用型转型认识的深入,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它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的产出和服务地方、产业的各个环节运行效率。深化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既是科学管理的要求,也符合高校发展规律,是现代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0-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2]郑世珠.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9):117-121.

[3]陈霞玲.应用型大学组织开放性研究 [J].职业技术教育,2019(16):48-53

[4]包永强,汪木兰.基于分数倒谱特征的应用型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研究[J].电子器件,2019(2):271-275

[5]陈光磊,张婕.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应用型高校的转型路径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7(3):66-72

[6]于畅,王少媛.高校二级学院以专业职级取代行政职级改革的障碍与突破[J].现代教育管理,2019(2):43-47

(责任编辑:李凌峰)

作者:蔡莎莎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论文 篇3:

试论新时期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摘 要实行和推进科研两级管理已成为高校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趋势。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现状,认为在新时期二级学院应更新科研管理意识,规范管理制度,完善考评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外合作,创新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时期;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两级管理

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提高自身参与社会化活动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入,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活动。然而,高校科研水平与其科研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科研管理工作开展得好坏将直接影响科研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高校的竞争力。

1高校科研管理新时期--校院两级管理

随着目前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高校在党政、教学方面都实行了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科研实力以及管理效率,实行和推进科研两级管理亦成为一种趋势。

1.1高校科研两级管理含义

两级管理是组织权力划分和配置的一种形式,任何组织都要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功能复杂程度来设置权力等级,让组织成员在相应的权力等级中参与决策。科研两级管理实质是使学校原有的以学校科研主管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机制转变成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让学院在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原则的指导下,在学校科研政策的约束下,拥有足够的科研管理责任和权力,成为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

1.2高校科研两级管理特征

科研两级管理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管理重心下移,二级学院被赋予相对独立的权力,在组织科研活动时拥有较大程度的自主性;其二,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从学校向学院转变,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性向市场性转变;其三,学校对二级学院实施目标管理,同时学院内部对科研的管理也以目标管理为主;最后,在学校的考评机制下,二级学院同样要建立内部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2当前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高校二级学院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单位,它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身。随着学校扩招,教师和学生的数量大量增加,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任务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多数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经验和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科技工作的飞速发展和相对滞后的科研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管理理念陈旧

在理解“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上,并不是积极主动服务,而是被动、消极服务。简单将管理与服务等同起来,窄化了管理的职能,造成观念、理论和实际管理工作的偏差,并且忽略管理的决策参谋与指导的功能。科研管理人员抱有“等、靠、要”的思想,不能从思想上高度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来加强自身的内部建设,对自身要求不严,难以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

2.2管理缺乏主动

二级学院基本上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机构,忽视了科研管理自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对科研工作的组织和调控作用,其工作局限于传统的对科研项目申报等的被动、静态管理,而在科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布传递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得很少,对科研人员申报的课题缺乏认真的审查、咨询和论证,很少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争取课题,经营科技,开发科技市场,并将科技成果通过市场转化为生产力。

2.3考评机制缺失

规章制度、规范既是建立科研管理模式的基础,也是工作质量标准的体现,更是具体工作开展的指引。当前二级学院多数只是遵循学校制度规范,而很少结合自身学科发展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全面有效的科研管理政策以激励出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卓有成效的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以正确引导科研人员从事各类科研活动。

2.4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偏低,而且大都是非管理专业人员,缺乏科研管理专业训练,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对上级文件精神和管理办法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组织项目不得力,管理项目不规范,造成上报材料质量不高;对科研管理理论和规律不熟悉,对科研项目、成果的级别和类别以及学科专业门类划分标准不理解,统计手法简单、粗糙等,严重阻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2.5队伍不够稳定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编制十分紧张,流动性大,管理工作延续性差,不少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由教学人员转调过来,一心两用,同时兼任教学与科研工作——“双肩挑”。甚至很多在科研管理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要调回教学岗位,新接替人员适岗时间较长,工作延续性差,降低了工作效率,严重影响了学院科研管理队伍的组建和成长,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学院科研工作难以上新台阶。

3更新管理思路,以适应科研管理新时期

二级学院既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也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主力军,是科研两级管理的重要角色,其科研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科研发展前途。因此,二级学院必须解决在当前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创新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开拓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新局面。

3.1创新管理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科研管理的宗旨是服务于科研,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二级学院是科技管理体系创新的主体,应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上,解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营造一个有利于科研成果产生和成长的环境。管理意识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研管理本质上的管理,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自己从事的是管理工作,而不是事务性的工作;二是“政策意识”,在管理实践中,深入挖掘、探讨学院在科研管理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三是“理论意识”,在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中善于总结,及时将直接的实践经验升华到理论,同时加强对管理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2规范管理制度,明确工作原则

科研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应该遵循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学科建设的特点、科研人员的现状来确定科研管理的原则,并且所有的原则都要有利于学院科研事业的进步,能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科研资源的最大优化配置以及促进学院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

3.3完善科研量化考评机制

坚持科研工作考核的激励约束导向,但必须由偏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重点是完善科研考核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及差异,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尤其要注意的是要遵循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工作的规律与实际,适当拉大考核的时间跨度,允许和宽容教师科学探索的失败,关键是干了什么而不是简单追求结果和数量,避免急功近利的倾向,引导和保障教师以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潜心学术、投身创新,努力做出原始性、基础性、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3.4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科研管理水平。因此,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管理队伍已势在必行。作为科研管理人员,一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因为科研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会影响到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二要有高水平的信息采集能力与实践能力,对各种规范、申报材料所涉

(下转第14页)(上接第79页)

及的学术问题、相关背景资料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能随时为科研人员准确答疑解惑;三要有组织协调关系能力,要有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能力,与本学院科研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对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心里有数,与上级科研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其政策和指示了然于心。

3.5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是高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当前高校先进的科研设备及良好的科研场所为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科研主力,应通过与企业建立相应专职或兼职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与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互动,把智力资源与生产结合起来,使自身的新技术和思想能及时移植到企事业,从而帮助企事业加快技术创新,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不仅提高了参与技术创新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高校自身发展的资源渠道。此外,与其他高校、科

研院所合作,实施强强联合,以联合立项为突破口,增强竞争实力,扩大技术支撑平台的开放。

4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竞争力的提升,高校科研实力的不断进步,科研两级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进,二级学院未来的科研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和挑战。二级学院只有不断在科研管理中寻求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才能为加快学校科研发展速度,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华.提升高校科研管理能力的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217.

[2]徐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研究举要[J].大连大学学报,2009,8:25-28.

[3]黄晓英.浅谈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素质要求[J].商场现代化,2009,10:111.

[4]谷珍丽.加强高校科技管理创新的策略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7:183-185.

[5]张越男,等.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08,1:48-49.

[6]刘汉红.如何搞好高校科研管理[J].统计与决策,2007,3.

[7]姜莹莹,等.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与经济,2006,2.

作者:李 煜

上一篇:概念图与初中生物论文下一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