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专业特色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计量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2022-09-12

在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特色决定生存”已经成为共识。为了更好地强化专业特色教育,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笔者曾经对本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旨在发现本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问卷问题涉及学生对特色课程知识的了解时间, 特色课程难易程度, 学生对特色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调查结果揭示了以下一些问题。

1 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欠合理, 导致学生缺乏对特色课程的学习兴趣

与其他很多专业一样, 大三学期才开始涉及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方向的专业特色教育课程, 并且大部分特色教育课都安排在第七学期。调查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了解专业特色课程知识的时间太迟, 学习时间偏紧, 理论偏多, 实践偏少, 进而影响了特色课程的学习效果。

2 基于特色的实践环节和实践时间不足, 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缺乏

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特色课程理论知识学得不够扎实, 并且即使有些理论知识学得好的同学也认为自己不能应用自如。这说明一方面由于前期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基于特色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体现不够, 实践环节不充分。还有, 由于一部分教师授课过于理论化, 进而也影响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通过对问题的了解以及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思考, 本专业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以强化专业特色教育为导向的教学计划的全面修订

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前期的专业特色基础教育, 中期部分特色课程理论教育适当提前, 后期主要是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特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3.1 前期特色教育

面对一个全新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知识领域, 为了培养学生对特色课程的学习兴趣, 有必要在开设这些特色课程之前, 开展前期教育。该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 (17课时, 一个学分) , 主要是概要性地介绍本专业特色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和一些基本概念, 本科阶段的特色课程安排, 以及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并且还可以提供学生到企业参观和实习的机会。其中介绍专业特色课程和课程安排及其要求由校内教师负责, 而介绍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内容, 工作范围、就业形势, 就业前景等则可以适当的邀请一些外界人事参加。

3.2 中期特色教育

该阶段是特色课程教学的重要阶段, 主要是质量管理、计量管理、标准化等专业特色理论知识的教学。课程安排在第三至七学期, 共九门课程, 和原来一样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所有课程都由校内专业教师授课。本阶段主要要求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特色理论知识。相对于原来的教学模式, 变化之处在于这里把一部分专业特色理论课程适当提前了。

3.3 后期特色教育

该阶段主要是基于专业特色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后期教育分三部分:《专业特色讲座》、管理实践模拟实习和专业实习,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外界环境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所学知识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 在强化专业特色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专业讲座》教学模式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 国家和省市政府管理部门也相继出台了许多标准化、计量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政策、措施和方法。有必要为学生增设专业特色专题讲座, 《专业讲座》安排1 7个学时, 1学分, 作为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七学期。讲座人员主要以专业客座、兼职教授为主, 多数可邀请国内外知名质量管理与标准化专家、政府权威部门管理者、著名企业家。

4.1 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和生源市场环境及就业市场环境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的。对此, 《专业讲座》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1) 准化与质量管理等专业特色方向的前沿理论知识 (6学时) ; (2) 国家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相继出台的一些标准化、计量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新政策、新措施和新方法介绍 (6学时) ; (3) 市场需求, 即社会对质量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求 (5学时) 。

4.2 教师安排

该模式中我们邀请更多不同领域的校外专家前来授课。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专业特色方向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标准化、计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新政策、新措施以及社会对质量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求,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 而且总接触新东西, 使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 改善学习效果。另外, 在邀请校外专家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为本专业以及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与外界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作了铺垫。

5 基于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能力是反映个体主体性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基于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特色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讲显得尤其重要, 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5.1 实习基地建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方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十分重要。为此, 专业非常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选择的合作单位必须在标准化、计量管理、质量管理工作方面有突出业绩。专业在校内与国家标准战略试点企业华立集团共建了华立管理学院, 使学生与企业员工共享教学资源;并计划在杭州卷烟厂、正泰集团、宝石集团等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5.2 对通用实践教学提出特殊要求

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工商管理专业通用实践教学环节, 在这两个通用实践教学环节上专业提出如下要求:专业实习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和相关部门实习,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以实践性题目为主并尽量与标准化、计量管理、质量管理及认证相关。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学生, 实行双导师制, 其中1名为实习单位人员。专业制定了《专业实习指导书》和《毕业设计指导书》, 在考评中必须提交实习单位的证明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评语, 最终成绩由双方导师按一定比例确定。

5.3 提供特色职业资格培训

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支持下, 分院为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 学生毕业时大部分都可以考取国家注册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内审员资格证书”;另外, 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支持下, 本专业学生获准在校期间申请参加国家注册“质量工程师”考试。

近年来, 本专业“以特色求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人才培养工作效果, 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 0%以上, 大部分毕业生均在质检系统内或普通企事业单位与质检相关的岗位上工作, 直接服务于国家的质量振兴事业。

摘要:“特色决定生存”在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调查分析中国计量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特色教育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以强化专业特色教育为导向的教学计划的全面修订, 《专业特色讲座》教学模式的创新, 基于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来提出相应的对策, 最终达到强化专业特色,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专业特色,强化,问题,对策,就业竞争力

上一篇:提高钢肋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的接口质量下一篇:涉及创造性与缺少必要技术特征的全面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