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院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着安全、和谐、健康校园的建设和社会稳定。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二级学院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级学院教育管理论文 篇1:

关于高校二级学院党员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建设的思考

高校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地,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是学院和谐发展的领导和推动力量。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自身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促进学院和谐发展。网络的普及,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拓宽了道路。更好地推动党建网络平台的建设是促进党的现代化建设、拓宽党建工作领域、实现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之举。

一、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1](以下简称《条例》)对高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主要职责作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为完善二级学院党建工作机制提供了根本依据。二级学院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二级学院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新问题,积极研究探索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新形式、新思路,使党建工作更有成效,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在单位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二、“创先争优”下二级学院党建工作内容

1.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完善学院和谐发展制度。加强二级学院党建工作制度建设,形成以人为本、科学规范二级学院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全方位、开放性的二级学院党建工作机制。

2.加强党建工作基础建设。紧紧围绕和谐学院建设,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以增强二级学院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的,全面推进二级学院党的思想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并着力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切实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

3.不断创新工作形式。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二级学院党建工作应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活动方式,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工夫。网络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二级学院党组织应当重视传播真理渠道的拓宽,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发挥好党建网络平台的教育管理功能。

三、二级学院搭建党建网络平台对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党建”是指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为平台,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工作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党的工作网络化。目前,高校网络平台的形式主要有党建网站、BBS论坛、博客、QQ群等[2]。党建网络平台是架设党组织沟通桥梁,构筑党组织互联互动的新通道。它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在工作领域、工作手段和方式上的创新,是党建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二级学院党建网络平台的对象为教职工党员与学生党员。

1.及时传达和领会党中央最新精神。第一时间内把中央、市委、教委的最新精神传达至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传递给每位党员,使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党员能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

2.更好地实现党内民主,便于群众监督党内民主。网络党建的实践将为党员广泛行使其手中的民主权利监督党的工作、普遍参与决策,充分实现党内民主开辟更为便捷的渠道。同时,电子党务也便于党外群众监督的实现,有利于党组织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利用网络汇集民意,延伸思想的触角,拓展民主和监督的渠道,已经成为促进党委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方法之一。

3.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是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如何更好地融入工作、为党支部服务,这一直是党务工作者探索的课题。

四、关于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网络平台建设的思考

网络党建能增强党员与党组织、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为党员广泛行使其手中的民主权利监督党的工作、普遍参与决策,充分实现党内民主开辟更为便捷的渠道。然而在一些二级学院,由于业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或多或少地存在,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困难、地位不高、影响不大,党支部有时仅仅作为管理党员和发展党员的组织机构存在,党组织的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开展网络党建工作,可以弥补传统党建工作的局限性和相对封闭性等不足,以社会性、开放性为特色,吸引更多的普通群众广泛关注和参与,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面。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党的政策和党的重大活动,密切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对党建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更有效的利用与宣传,对促进二级学院党建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

1.增加人才储备量,培育网络党建专业人才队伍。(1)党建工作要跟上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网络党建工作要具有权威性,把握网络舆论宣传方向的主导权,必须要有一支政治素质高、网络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是在网络平台上发挥党组织作用的重要保证。(2)必须加强对现有党务工作者的培训。网络党建队伍不仅要管理维护党建网络的日常运行,还要指导党员怎样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交流。因此,要针对现有党务工作者党建理论功底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等优势,建立新型的人才培育机制,积极发挥好这一支队伍的作用,定期对现有党务干部进行转型培训,加强对他们网络党建业务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地驾驭网络传媒,提升信息运用能力。

2.在技术层面上要建立“防火墙”,有效地抵制黑客闯入网络平台,消除网上的安全隐患。除了采用先进技术,在内部局域网的网络服务器、终端设备上建立起技术上的“防火墙”,对于关键性的数据和敏感信息还要辅以人工认证。党建网络平台维护人员和使用人员也要牢固树立网络安全的危机意识,切实负起责任,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网络的畅通。要绷紧网络环境管理这根弦,如果不加管理,任其泛滥,则会使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淹没其中,难以放射出真理的光芒。所以,涤荡污浊,净化环境,是每一位网络思想建设者务必牢记于心的大事。

五、结语

实践证明,党建网络平台开辟了一条党员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为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学习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和灵活,降低了教育成本和资金投入。二级学院党建网络平台教育管理工作以先进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开拓信息网络时代的高校党建工作领域,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把高校党建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改变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党员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在“创先争优”下可有效地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切实发挥二级学院党组织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通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4-7.

[2]利用网络平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张国威,张雅娟.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4):122-124.

本论文系盐城工学院2011年度党建研究课题《高校二级学院党员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建设的必要性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沈丹孟昕

二级学院教育管理论文 篇2: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安全教育管理途径探析

摘 要: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着安全、和谐、健康校园的建设和社会稳定。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坚持以生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管结合、有效处置的原则,提出了构建“舍长—班长—辅导员—副书记—书记—院长”的学生安全信息反馈工作体制,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构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防控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扎实做好学生安全隐患的发现、安全事件的预防及学生突发事件的解决工作,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安全教育;管理途径;防控体系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和谐发展的基石,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学生安全事件频发,面对这些学生安全事故,高校不得不思考,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一、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因办学经费不足、管理人员匮乏,给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更多困难,导致人身安全、网络安全、财物安全、舆情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事故时有发生。安全事故给学生的身体、心理及精神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学院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及财力进行救助,轻则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重则给学生及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离开了“安全”谈学生发展,无疑就是“水中捞月”。

2.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建设安全、和谐、健康校园的重要保障

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后,学院必须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并进入应急事件处置状态。同时,学院必须联系派出所、交通队等安全部门协助处理,必须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协商制订处置方案。现在高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如果安全事故处置不当、不及时,家长很容易心存不满,会严重影响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院的社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是维护学院安全、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面临新的安全隐患挑战

目前,社会上网络诈骗、电信诈骗、传销、校园贷等各类诈骗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学生因抑郁、狂躁等出现心理问题,由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现象数量增多;某些国家利用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隐蔽性,刻意在网上散布精心虚构甚至反动的言论,而大学生由于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差,容易听信网上的一面之词上当受骗或被人利用。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2.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高校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传授专业知识,而涉及安全教育的内容几乎没有;承担安全教育的主力军是辅导员,但是辅导员缺乏相应的安全专业知识训练,更缺乏具体的实战经验,进行安全教育时照本宣科,无异于纸上谈兵;相应的安全部門有时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布置工作,缺少部门之间的联动及合作,团队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匮乏,形式单调

安全教育的内容缺少系统设计,需要什么学什么,碰到什么问题教育什么内容。针对当前出现的校园贷、网络诈骗等新型诈骗技术,如果缺少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就不能适应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需要。另外,教育形式表面化,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拉个条幅、张贴几个海报、放置几个展板,就算是一个安全专题教育,工作有些敷衍了事。

4.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不严格,存在短板

宿舍管理不严格,宿舍仍有部分“顽固学生”使用违章电器,并屡教不改;宿舍门禁系统存在漏洞,个别学生由他人代刷校园卡,而学生本人却夜不归宿;部分学生因为身体、考研等原因,私自在校外住宿。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由于带队实习教师监管不严,个别学生擅自脱离实习单位,导致辅导员和带队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去向无从掌握。

5.对于新的安全隐患,缺少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部分学生独立性差、个性强,在环境、学业、情感问题上不能很好地适应,导致情绪紧张、困惑、焦躁。对于这个群体,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容易引发抑郁、狂躁等心理问题。面对西方国家通过思想渗透传播其价值观的问题,没能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加强网络舆论教育引导,使工作开展捉襟见肘。

三、高校二级学院开展安全教育管理的途径

1.健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体制

第一,学院要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辅导员、班级导师为组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院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及落实,负责学院学生事故调查,协调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和影响安全稳定的相关问题等。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项会议,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专项工作专门布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强化担当,有效防范、积极管控,确保学生安全稳定。

第二,构建基于学生安全管理的高效信息反馈平台,形成“舍长—班长—辅导员—副书记—书记—院长”的学生安全信息反馈及工作处置体制。

2.完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1)课堂考勤制度

学院要制订《学生考勤管理规定》等有关制度,明确任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组织的直接责任人,要求其必须在授课前清点学生人数。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每周统计并通报学生缺勤情况,并按规定对旷课10节以上的学生进行处理。

(2)特殊学生帮扶制度

学院辅导员要定期开展逐人逐项排查,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档案,并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人际关系、身心健康情况等因素基础上,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建立重点关注对象台账。在遵守《学院领导联系班级制度》《教工党员联系困难学生制度》的基础上,班级导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要与重点关注对象结对帮扶,密切关注其动向,发现异动情况及时向辅导员反映。

(3)辅导员值班制度

学院辅导员要每周至少一次抽查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秩序,严格查处迟到、早退等不良行为;每周至少在学生公寓值班一次,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深度辅导;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方式,带领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检查宿舍卫生、使用违章电器、熄灯及擅自校外住宿情况,消除安全隐患,并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理。

(4)联系家长制度

加强学习过程的跟踪和动态管理,定期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诫勉谈话,对两门及以上不及格的学生提出学业预警。发现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后,辅导员要及时通知家长,如实告知学生现实表现、安全隐患以及学校相关政策,与家长协商解决方案。

3.全方位构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防控体系

(1)安全管理做到三个“保障”、三个“定期”

三个“保障”即制度保障、责任保障、人员保障;三个“定期”即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隐患排查整改、定期进行安全应急演练。

(2)拓展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及时更新安全教育内容,增加网络舆情、社会思潮、心理健康、宗教信仰等安全知识;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增加典型案例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征文比赛、小品大赛、安全知识竞赛、情景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教育效果;通过消防演练、大学生突发事件演练等,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

(3)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充分发挥公寓宿管部、寝室舍长的作用,对学生宿舍存在的违章使用电器、私拉乱扯电线、电动车电瓶充电、抽烟等容易引起火灾的安全隐患和攀爬窗台、夜不归宿、饮酒、存放管制刀具等容易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违纪行为进行集中排查整治,严禁夜不归宿和晚归,严禁私自留宿他人,严禁醉酒,严禁向窗外丢弃杂物,管好自己财产,防火防盗防骗;在学校安全管理处指导下,普及消防逃生知识,组织开展消防疏散演练;针对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情感受挫、矛盾纠纷、心理问题、有宗教信仰等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并分类建立工作台账,与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做好其心理疏导和教育帮扶工作,防止發生个人极端行为;采用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心理测评软件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统计分析出哪些学生存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并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情况摸排工作,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交往范围和日常行踪。深入宿舍、课堂,关心、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完善少数民族学生信息,建立工作台账。

4.建立高效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1)常规教育与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安全教育的常态化

通过新生入院教育、主题班会等加强校纪校规教育,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严格请销假制度,认真做好课堂及宿舍管理工作,准确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日常动态;协调派出所对学生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开展防诈骗专项教育活动,认真制订大型活动安全应急预案,扎实做好实习、外出打工、社会实践等学生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生命、财产安全。

(2)切实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实现安全管理

通过业务学习、模拟演练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相关人员的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学院可以规定舍长和班长是宿舍安全信息员,团支书和学习委员是课堂安全信息员,心理委员是班级重点关注学生信息员,协助辅导员逐人逐项排查并对重点关注学生建档立卡,当学生有异常变动时及时向辅导员反映,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宿舍及重点关注学生实行责任区管理,班级学生干部和党员每人对接一个宿舍、帮扶几名重点关注学生,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并取得实效。

(3)构建行之有效的学生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学院可以要求所有学生签订《学生公寓自我管理承诺书》《学业承诺践诺评诺书》,对学生在安全、学习及生活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易班等信息平台,构建学生信息搜集、反馈渠道,准确、及时发现、处理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完善并推广台账式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执行学生安全“零报告”制度,建立学生学习生活各环节的台账明细,做到有痕管理;切实发挥辅导员、班级导师、学生骨干、家长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四位一体”的学生安全教育联动机制,辅导员与家长要加强交流,帮助家长改变“学生安全问题只是学校责任”的错误观念,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安全隐患的告诫等方面的影响。班级导师要与重点关注对象结对帮扶,加强学业指导及思想疏导,密切关注其动向,发现异动情况及时向辅导员反映。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学生信息搜集、反馈渠道,准确、及时发现、处理学生中不良思想行为苗头;严格执行《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学籍管理条例》等制度,对达到休学、退学条件的,要及时办理手续,做到应休尽休、应退尽退;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及时教育并处理,形成震慑力;实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因管理不善、工作落实不到位发生学生安全事故的,学院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5.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安全教育管理途径

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案例警示教育,让安全教育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深入人心。加强对学院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的监管与指导,对百度贴吧、微信群、QQ群等网络空间存在的不当言论进行舆情监测,引导鼓励学生传播正能量。

针对学生的安全管理,积极开发面向移动端的Web应用程序,使其具有随时随地请假、审核、销假等功能,具有定位准确、信息公开、信息甄别、销假提醒、信息永久保存、简洁明了、处置高效等优势。

参考文献:

[1]蔡文政,殷云林.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15(11).

[2]赵维新,徐树君,等.普通高校学生安全事件预防预警机制探究[J].成功教育,2012(6).

[3]王浩.高校学生安全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思考[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作者简介:田兆富(1969— ),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庄 源 王 瑜)

作者:田兆富

二级学院教育管理论文 篇3:

校院二级管理制度下如何强化学院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职能

摘要:随着研究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国内各大高校普遍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制度,各二级学院在校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领导下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校院二级管理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学院职能发挥不到位等弊病。理顺校院二级管理主体的权责,凸显学院在研究生管理中的作用势在必行。而建立校院二级管理框架下的校、院、系、导师四位一体的管理网络是促进二级管理制度完善化的不二之选。

关键词:二级管理;研究生管理;管理网络;制度保障

一、校院二级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单纯依靠研究生院(部)的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实施管理中心下移的校院二级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从几十人或几百人到数千人的扩大,培养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对原有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严峻的挑战。其次,实施管理制度改革是推动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学科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石,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完善的学科体系和强大的学科建设团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是无源之水。同时,随着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一些边缘学科的兴起,整体学位点数量的增加,单纯的校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再次,实施二级管理改革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需求。随着各学位点研究生的增多,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日益复杂,集中式管理无疑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的发展,需要由专门的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教学、德育及综合发展工作。

二、二级管理制度下的职能定位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校院二级管理制度下,从职能分配上,校级的研究生管理部门主要是从宏观上制定各学位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学管理、研究生学位、学科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对学院进行指导和监管。二级学院则主要是在研究生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具体的研究生管理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本专业相应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学科发展目标、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实行二级管理模式后,通过学院的管理部门可以直接将校级研究生部门的各项管理措施直接传达到导师和学生,实现了更为直接、有效的管理,也节约了管理成本。同时,二级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各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实行个性化、目标化管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同时,能更好的体现和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均实行了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但在实际运行当中仍存在着种种不足和有待改善的空间。二级管理模式的确下放了一部分管理权限,但实际上校院两级具体的管理权限鉴定不清楚,分工不明确,结果往往是大部分权限仍集中在校一级,学院仅仅是通过统一的管理系统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更多的则是大量材料的提供和上报。各学院、各学科间即便是发现个别校级的管理漏洞或是其他有待改进的地方,校级管理部门也不一定能及时解决,结果只能导致同样的事情多头管理,院校管理部门、学院及各学科之间说法不一,造成管理混乱、资料浪费、管理空当局面的出现。同时,由于具体分工不明确,各学院具体管理制度不一致,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求新、求效,管理环节井井有条,但容易滋生个别学院管理人员的懒散、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只要不是研究生管理部门提出的就可以暂时不予理会,工作按部就班,放任管理现象严重。综上所述,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教育管理部门在权责明晰、制度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管理体制。而建立校院二级管理框架下的校、院、系、导师四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就成为切实改善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利保障。

三、校院二级管理框架性校、院、系、导师四维网络内涵

校院二级管理框架下的四维网络的科学内涵从其结构上分两个层次:其一,整个研究生培养的的主体是学校和学院,而学院应在研究生培养中应发挥更加积极的功能。从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发展的角度看,学院作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直接部门,应围绕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从建立健全学科发展方向、完善和规范研究生培养环节、理清各部门管理职责、健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为培养符合行业要求,适应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性人才的核心目标服务。其二,为凸显学院在研究生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校、院、系、导师四位一体的管理网络的重要节点是学院一级。即:院、系、导师三方力量是在学院的统筹管理下发挥作用的。其中的“院”不同于简单的学院,而是具体到学院一级的教学管理部门,主要指以直接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教学秘书和研究生辅导员为主体的院级行政管理机构。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看,构建校、院、系、导师的四维网络也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有效制衡的体现。学校和学院的管理部门均是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中行政权力的代表。而系和导师则是学术权力的直接代表。学校层面的以研究生院(部)为主体的管理对象为学院,包括学院的行政部门、导师、学生。学院的管理对象为内部的各行政管理人员、普通教师、导师和学生。而作为学术权力阵营的系则是由研究方向一致、承担具体教学科研任务的普通教师和导师组成,其服务对象为包括研究在内的广大学生。进而谈到四维网络中的导师,该群体的服务对象最为单纯,就是研究生。研究生院(部)和学院的行政部门主要是从如何行政执行力的层面来强化研究生教学管理环节,实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普通教师和导师更多的是站在如何促进学术自由、开发学术的科研潜力的立场来为研究生的教育服务。由此可见,建立校、院、系、导师四位一体的研究生管理网络,不仅有利于各管理主体职能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将系和导师的学术指导职能的强化,淡化高教管理的普遍行政化色彩的同时,实现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有效制衡,从而更加有利于学术自由、教授治学的大学精神的体现。

四、四维管理网络建立的保障机制

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四大主体的学校、学院、系、导师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之间尽管有明确的分工,但是其目标是一致的。其各要素间的权利流动并不是单一的直线运动,而是环形运动。因此学校、学院、系和导师的四维管理网络的建立,需要各职能主体的通力配合,需要学校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建立健全有力的保障机制才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校级研究生部门要建立广泛的信息交流平台,主要通过完善研究室教学管理系统、定期召开各学院研究生管理人员例会、导师座谈会等方式。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科建设的深入,各个学院所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解决。相应的学校层面的旧的管理规范要与时俱进,及时整合各学院的具体教学实践制定出符合当前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以便二级学院在学校的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制定出适合本院实际的管理制度。

2.学校要加强对学院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内容要具体到各学院整体教学规范的制定情况,着重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业务素质、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通过召开期中、期末学生座谈会的形式将学生的评价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要纳入教学管理人员的聘任、奖惩、津贴等考评,这样就可以督促各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对以不同学科为基础的系以正确的定位。首先围绕学科特色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加强研究生教学环节,及时修改培养计划,完善课程管理。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团队要实行教学责任制,制定各课程群负责人,对改组教学情况实施监控,随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其次,要发挥各系的学术科研功能。所谓系并非单指系里的教师,还包括该系的研究生,因此加强本系学术科研水平的同时也要下功夫提高研究生学术科研水平。通过教师的为人师表,严谨的学术风范带动整个系研究生的学术氛围。

4.加强和规范导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导师遴选制度,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和考核,明确导师的岗位属性,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尤其要强调导师对学生的道德师范作用。

5.建设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学科文化。倡导文化自觉,重视文化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上世纪末以来集体反思的重要成果。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行业特色型高校都应将“传承文明,开创未来”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积极弘扬,同时各级学院也要积极探索紧跟学科和专业特色的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并以此来推动学科建设和深化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徐德龙.关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2).

[2]林佳.二级管理体制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教育管理研究,2009,(6).

[3]王青霞,赵会茹.研究生培养校、院二级管理模式[J].教育管理研究,2007,(4).

[4]高青,陈玉芬.研究生教学二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5]牟宏晶,张辉.硕士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编号:JGLX12_052

作者简介:马晓霞(1981-),女,山西朔州,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马晓霞

上一篇:移动通信市场营销论文下一篇:石油期货环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