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主任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领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水平等有着紧密联系。本篇文章就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展开论述。首先对学生面对职业规划时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随后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包括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自我减压能力和引导学生职业规划管理,希望能对有关学者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院校班主任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院校班主任教育论文 篇1:

高职院校班主任在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教育界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的热点问题。而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础环节,在创业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分析了地方高职院校班主任在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求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主任;创业教育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当前,随着高校扩招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出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所在学校,即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作为义乌唯一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以“面向市场 面向学生、面向实践”为人才培养原则,成为了一所典型的“创业型大学”。班主任在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班主任在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和社会需求,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创业理念、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创业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1)班主任是学生创业理念的引导者。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最大,是学生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形成的导师,是学生创业教育基础形成的奠基人,是创业教育内容全面实施的贯彻者。创业教育中若缺少班主任的核心化地位,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心理品质是难于形成的。创业教育中创业精神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其动态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班主任担负起对学生的长期性、经常性和持续性的教育工作,以保证创业教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一过性、随意性,这样才能保证创业教育的计划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2)班主任是学生创业活动的组织者。班主任处于高校教育中和学生直接联系的基层工作人员,在信息传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创业教育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任务顺利进行的组织者。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创业教育中必须直接组织学生进行创业理论课程选择和创业实践活动。同时,由于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情况十分清楚,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有效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长期和持续的指导和帮助。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班级创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使班级广大学生受益。

二、班主任在创业教育中遇到的困难

创业教育在很多地方属于新兴事物,要让人们一下子就接受这个观念还比较困难,班主任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

(1)学生和家长的传统观念影响。我国传统观念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部分家长对大学生创业持有怀疑和担心的态度,认为创业史危险的。大学生最好的出路是捧上公务员的“铁饭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对创业的理解有些偏颇,认为自主创业非正经就业之道。同时,受家长择业观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生思想上很难接受创业,创业意识十分淡泊。

(2)学生自身的能力不足。大学生从小接受学习为主的教育,动手能力弱,自主意识薄弱,缺乏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和指导,对创业的理论知识还停留在表面,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对相关的创业政策、社会导向洞察力较弱,不能全面、客观分析行业的发展情况,对于创业初期遇到的挫折不能理性对待,创业仅停留在愿望阶段。进入大学,想创业却不知如何下手,即使开始做了,也很难坚持下去。

(3)班主任自身能力不足。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十分欠缺。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本科或者硕士毕业,自己本身没有创业的经历。大多数班主任没有经过创业教育的系统培养,对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没有全面的把握,没有形成关于创业教育的专家系统,创业教育的理论系统还十分薄弱。从实践方面看,能提供给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机会也比较少,不能给学生一些实际的创业经验。

三、班主任指导学生创业的几点建议

(1)采用多种方法改变传统观念,培养创业意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激起学生对创业的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无疑是学生身边的成功案例。班主任可以选择与学生有着相近的成长经历、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成功者,甚至是已毕业的校友。通过他们介绍创业史,如回校作专题报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突出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原因。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经验,同时激励他们的创业热情,增加大学生的信心,进而促使他们积极行动起来。

对家长则可以通过一系列讲座,给他们说明当前形势,分析就业前景,让家长不再一味要求子女“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应该打开眼界,放眼社会,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就业之路。

(2)做班级创业的组织者,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新生入校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也充满了迷茫,有一段时间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班主任应该一开始就着手组织学生开始创业。第一阶段是学习模仿结算,可以请大二大三的学生现身说法,讲讲他们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经验,并且争取一个一个结对,手把手带上创业的路子。其次,重点发展班里的几位特别有潜力的创业同学,力争培养几个翘楚在班里起到领头羊作用。再次,扩大创业学生范围,创造良好创业氛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适合创业的,应该允许一部分喜欢学习适合学习的学生专心学业,因材施教。

(3)班主任自身投入到创业大军中去,给学生更直接的指导。有实践才有发言权,班主任如果自己没有创业方面的经历,教育学生的时候只能是纸上谈兵,讲起来枯燥无味,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很到位地给予建议。班主任首先应利用假期间隙多下企业,获取市场一手信息,其次,班主任也可以尝试网上开店,自己将流程走过一遍之后就会很清楚每一步需要做什么。对开网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物流、店铺设计、进货、售后等方面也能给出切实的建议。

(4)班主任搭建平台,多角度服务学生创业。首先,班主任可借助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力量和自己的人脉资源,聘请一些曾经有过创业经历的地方优秀企业家作为班级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或创业实践指导员,实行导师制,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业知识讲座、创新沙龙、创业论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让他们知晓创业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创业过程的艰辛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其次,班主任可以联系市场上的一些商家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实惠的货源,为学生进货减少风险。再次,班主任在班级进行创业教育时要协助学校和地方逐步完善如创业教育教材缺乏、模式单一和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根据地方特点有针对性、导向性地开展各类型的创业教育,发挥好班主任在班级创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开创班级创业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袁素文, 袁素红.辅导员在加强班级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

[2]张琪. 民族院校班主任在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2012(1)

[3]陈永根,叶蔓裔.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校班主任工作[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12)

[4]路军.面对 1%的成功率,我们该不该大力开展创业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1-09-19(09)

作者简介:

钱丽莉(1982~),浙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现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分院教师。

作者:钱丽莉

高职院校班主任教育论文 篇2:

高职院校班主任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领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水平等有着紧密联系。本篇文章就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展开论述。首先对学生面对职业规划时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随后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包括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自我减压能力和引导学生职业规划管理,希望能对有关学者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關键词: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

基于“大学专科”这一学历条件,面对就业岗位竞争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许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学生会对日后的就业问题上产生一定压力与困扰。为此,有的学院为在校学生配备了心理咨询中心;有的学院甚至已经开设了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而如何发挥高职院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正向的职业规划引导,也成为了很多身为班主任的同行关注的重点。

1.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心理特征

1.1自卑的心理

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身性格特点、受教育环境以及专业能力外,还与家庭条件和思想价值观念等有很大联系。如有的学生专业水平较其他同学要差,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敢“高攀”,导致所选择的职业路线与自身真实能力不相符,使其错失更有含金量的就业机会。也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家庭环境因素而不能选择理想职业,与其他人进行职业对比后产生自卑心理而逐渐失去自信心,妨碍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了未来的发展,进而更深远地阻碍个人价值的实现。

1.2焦虑的心理

在社会环境逐渐趋于复杂化的影响下,很多学生会产生焦虑心理。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面对在校期间较大的学业任务量时会难以投入更多精力在职业规划上。而当要真正思考未来发展方向时,又会受时间紧迫感和周围亲朋的压迫感而产生焦虑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学生会过于依赖学校所营造的良好氛围,而对社会环境中存在诸多未知、不可测因素带来的紧张心理,导致越是临近毕业其内心的焦虑程度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个人情绪和生活状态剧变,给职业生涯合理规划造成了不利影响。

1.3迷茫的心理

对自我认知不够清晰的学生在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时会存在迷茫心理。如有些学生会对很多不同类型的职业感兴趣,在个人能力上也有一定的自信心,但是在真正做选择时却会因自身实习经验有限或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等而产生迷茫心理,导致最终所选择的职业不能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另外,有些学生的主观意识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而快速发生改变,当周围人在职业规划上为其提出了多种建议后,学生的思绪就会受到干扰,在面对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时就会产生迷茫心理。

2.高职院校班主任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影响

2.1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不同于其他高等级院校,高职院校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决定了班主任有责任在敦促学生习得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不仅对学生工作态度的明确以及积极乐观的心理建设有推进作用,还对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有重要影响。反之,部分学生在走进社会环境前没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导致在之后的工作中出现了拖延、懈怠或排斥工作等现象,既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情绪,又影响了学生在用人单位、企业心目中的形象。而高职院校班主任通过与学生间的沟通了解其内心对未来职业的真实想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就能对学生心理进行动态引导和干预:当学生心存恐惧或焦虑时,给予其正能量的支撑,指引学生“向内”找到自己的心理资源,能以勇敢的心态从容面对即将到来的工作。

2.2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减压能力

面对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上的压力,成年不久的高职学生内心常会产生跌宕复杂的情绪。一来这些情绪的干扰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二来会导致学生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这个时候需要高职班主任在审时度势中及时配合专职辅导员、协调好家庭教育资源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尽量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如在日常观察方面,班主任要针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心理观察,根据其心理变化及状态制定妥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其次,在观察中可以通过分类记录的方式(如本学院的《重点学生情况监控记录》,来了解、处理、记录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压力承受情况,从而使学生处于安全可控状态。最后,教师要对观察记录进行整合分析,根据学生的共性和差异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心理教育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贴切、适宜的心理引导。通过这样的教育手段,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缓解心理压力,并找到并习得符合自身习惯的减压方法,提高自身抗压能力,面对今后的职业道路。

2.3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管理

科学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高职学生提高职业规划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些学生的职业目标和理想与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存在矛盾点,导致学生在职业规划上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存在过于理想化的特点。这会令其在后期投入工作后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高落差”的冲击,产生沮丧感、挫败感;甚至有可能轻易放弃。对此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后,能帮助学生明确现实世界与内心理想世界之间的区别,让学生以更客观的心态来进行职业规划。第二,执念较强的学生在面对职业规划时会根据内心早已选定好的职业来选择发展方向,但却会忽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阻碍因素,如职位要求、地理条件或职业市场前景等,使学生所规划的职业路线不能得到充分落实。所以高职院校班主任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对此类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理清所选职业的利弊关系,让学生对职业规划管理做出理性的选择。

结论:

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都提高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并尝试根据高职学生独有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等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引领。对于存在职业规划问题和焦虑心理的学生,高职院校班主任可利用较其他教师或心理辅导人员更多的与学生接触时间和沟通的机会,与其进行及时的交流。在掌握学生心理基本状态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方向,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兴趣”、“能力”等给予正向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与负担。为学生形成切合自身条件和就业实际的职业愿景,锚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任艳.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4):154-158.

作者:刘书利

高职院校班主任教育论文 篇3:

在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进行爱的行为的教育策略

摘 要: 高职院校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爱的行为教育非常重要。要落实好爱的行为教育,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具体做好三点:引导学生认识爱的行为、用自己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爱的行为习惯,不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而且“学会做人”。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主任 爱的行为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人的转化时期,心理发展变化快,各方面均未定型,可塑性很大。这阶段的教育,对一个人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对科学文化基础的掌握影响极大。让世界充满爱,是我们人类的美好愿望,教育每个人都有爱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是教师,其中班主任的影响最为重要。

所谓“行为教育”,目的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方式和学习态度;方式则是通过各种行动和体验来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难点是必须把它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全部过程,而不是、也无法通过课程来教授。爱的行为教育目的更为具体,旨在培养学生有和善的行为和一颗仁慈的心。方式也是要通过各种行为体验来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班主任在班级日常工作中必须将各种行为体验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识爱的行为

1.尊重他人是爱的行为。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不尊重他人,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尊重他人有何意义?如何去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包括哪些内容?这些都是班主任必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的问题。不是通过理论学习,而是通过各种行为体验来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

尊重他人是人生存所必需的。这里的他人可以是父母、亲人、朋友、同学、师长、领导等,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在社会中,每个人都离不开他人,只有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才能保持身心愉悦,才更容易成功。而尊重他人又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这就是尊重他人的意义所在。关于这一点是不难让学生体会到的。而如何去尊重他人和尊重他人包括哪些内容?首先,在交往中要热情、真诚。热情的态度会使人产生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相反,对人冷若冰霜,会伤害别人。但过分热情,则会使人感到虚伪,缺乏诚意。所以,我们要以适度的热情与人交往。第二,要给人留面子。所谓面子,就是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失去自尊对一个人来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的失礼行为。维护自尊,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第三,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当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当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时,也应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这些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在具体与同学、老师、亲人等的交往过程中去学习和体会,告诉学生尊重他人的行为就是爱的行为。

2.热爱生命是爱的行为。

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并对他人或生命充满同情、珍重之情。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生命也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爱护生命,对生命要有敬畏和珍爱之情,培养学生有一颗善良、慈悲之心。如“爱护自己”、“按时作息”、“遵守规则”、“锻炼身体”等行为都是应该要求学生做到的,都与热爱生命的行为相一致。我们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养成了一些良好的热爱生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生命之树就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美好。

3.热爱自然环境是爱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尽管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些小事,但我们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如我们在校园里经常能见到乱扔的纸屑、开着的水龙头,这些都是一些小事,每个人都把它们(捡起纸屑、关紧水龙头)做好了小事就会变成大事。这也是热爱自然环境的爱的行为。“节约用水”、“不乱丢纸屑”、“不开无人灯、扇”“不浪费粮食”等行为也是应该要求学生们要做到的。要让学生们树立起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每个人对此都应承担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爱的行为,善于用放大镜看学生的爱的行为,让学生逐步认识爱的行为,从而更多地去实践爱的行为。

二、班主任要用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我在读大学时碰到了这样一位班主任,他是我的专业课老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师长。第一次我在校园里碰到他,由于长久以来对老师的敬畏心理,我居然不敢正眼看他,但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老师居然能喊着我的名字先与我打招呼。这令我在意外的同时更非常感动,因为老师才给我们上了一次课,他居然能记住我的名字。而且每次遇到他,他总是非常热情地跟我们问好。我想这就是一位好老师要具备的素质,对学生要亲切而热情。如今我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已将近20个年头了,一直以来我始终在学着我的老师来对待我的学生。他的这种行为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同样我也希望我的行为能影响我的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行为示范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1.班主任的语言要文明。

教师的语言应谦和,表情应友善和气;谈吐要文雅,不使用粗俗语言,不恶语伤人;谈话时要注视对方,以示尊重;多用“请”、“谢谢”、“对不起”等尊重性词汇。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交流的主要手段。语言是否文明,对教育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班主任举止要文雅、礼貌。

举止姿态是教师在生活中和教学空间中活动变化的形象,包括站、立、行、卧等行为表现。举止文雅、从容是教师情绪特征和学识水平的集中表现。举止适度,要求教师活泼而不轻佻,轻松而不懒散,谦虚而不迂腐,热情而不做作,稳重而不矫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礼貌待人上,要为学生甚至为全社会作出表率。作为“人之师表”的教师,要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做到礼貌待人。礼貌待人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平等待人。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做到不以衣衫华丽取人,不以相貌俊秀悦人,不以地位高低辨人,不以金钱富贵论人。

(2)谦恭让人。谦虚谨慎,礼让为先,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外有谦恭之态,内存让人之量。在工作中,不争名夺利,不斤斤计较。在生活中要与人方便,宽厚仁和。

(3)尊重学生。处处以学生为重,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是礼貌待人的核心。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劳动。与学生相处,要学会“听”的艺术,能认真倾听学生的说话。

3.班主任的仪表要端庄、得体。

仪表是社会个体具有审美价值的外观,社会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仪表要求。郭沫若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教师的仪表首先要端庄,要求服饰整洁素雅,要体现行业特点、职业需要,以典雅朴实、线条流畅的款式为好,以象征宁静、稳重、朴实的颜色为宜。

班主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充满爱的言语行动、仪表、气质去影响学生,必然会产生无形的人格感召力,培养出诚信忠实、言行一致的人才。

三、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养成爱的行为习惯

认识我们身边的爱的行为,发现我们身边的爱的行为,这是爱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性工作。核心性工作则是要引导学生在享受爱的同时学会施爱。这才是爱的行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学会爱的行为。爱护草木,不乱扔垃圾,是对自然的爱;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参与,是对老师的爱;遵守交通规则,也是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之爱(很多交通事故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在给自己带来不幸的同时,也给他人带来了灾难)。班主任有必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文化感染营造氛围,强化养成教育。

充分利用每期的板报内容,进行各种关于爱的行为的宣传和引导。在教室环境布置时也要张贴一些标语、口号等,让学生感受到爱的行为及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营造爱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氛围。

2.提高认识,构建养成教育的训练体系。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做人、学习、生活、劳动四方面按学段、年级内容、具体化、分层次制定目标,每个年级都有训练的重点要求,活动内容等形成系列化、规范化。

3.活动提升,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根据不同的爱的行为内容,组织各种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每周一歌活动:学唱爱国主义歌曲,同学们在唱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感,从而被感动、被鼓舞、被激励;五星级宿舍比赛:宿舍的卫生包括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只有保持两个卫生都做好、做精的情况下才能评为五星宿舍。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活动中同学们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友谊,同时也形成了爱的能力。

4.评价和奖惩激励,内化良好行为习惯。

班主任完全可以根据班级的活动内容,设计出合理的评价和奖惩机制,并配合合适的奖励机制,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他律”发展为“自律”。成为一个能自觉施爱的人,自觉地施爱与已、施爱与人、施爱于自然、施爱与存在。

5.家校合力,落实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沟通家校协作教育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爱的行为养成教育,坚持经常性的家访制度,每学期家访面要均达100%(含电话家访),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联系本与家长交流,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研究教育方法,使家校教育同步。

爱的行为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主任肩负着双重的教育职责,不但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爱的行为教育要渗透到每一项教育任务中去,它不是一项单独的教育任务,它可以分解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等等,它可以每时每刻伴随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特别是班主任更是要善于引导、善于思考、善于行动。

参考文献:

[1]常素梅.高职院校“爱的行为”实践教育探索——以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于大刚.大学生行为教育初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1.02.

[3]张艳霞.教师行为对学生归因的影响及教育对策.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4]常素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爱的行为”实践教育探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项目号:D/2008/01/0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高职院校‘爱的行为’教育模式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张晓玲

上一篇:钢琴教学与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