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若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则必须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现突破与创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论文 篇1: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三层”运行机制现状与创新

[摘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物理层、表现层与规则层运行机制尚存较多问题。文章在详细剖析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三层”运行机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三层”运行机制的创新策略,即于物理层进行边界拓展、师资定位与协作机制确立,于表现层进行预期目标重设、行为创新与功能拓展,于规则层进行继续教育理论创新与观念定位科学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继续教育 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万红(1968- ),女,重庆人,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四川 成都 610067)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理念落实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人才的重要方式。在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则是培养人才和拓展继续教育渠道的有效手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优势,需深入研究其运行机制,总结归纳出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的特点与普适性规律,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继续教育事业,为人才整体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强化提供强有力的路径。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的内涵

继续教育是一种追加教育,实施者为教育服务机构或教育者,对象为一些已经接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员,内容包括规范、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方面。把握继续教育的内涵,需注意下述四点:一是其本质为追加教育。二是“接受过一定教育”中的“教育”既可以为正规学校教育,也可以为多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三是“某些人员”表达了继续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与差别性。当今继续教育涉及多种行业,继续教育对象为所有接受过教育后继续参加教育的人员。四是“技能、知识、规范与情感”所指为继续教育内容。继续教育涉及的领域和学科极为宽广,内容不仅包括技能与知识传授,还包括社会规范教育及情感教育等。

运行机制,原指机器构造与运作机理,现泛指系统组织与部分间互相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及形式。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是继续教育系统组织各要素间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及形式,是确保继续教育能够正常运作的内在制约关系的呈现。综上,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即高职院校开展的继续教育系统组织各要素间,以及密切影响继续教育系统运作的多种社会经济要素间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及形式。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包括:一是层次机制,即系统的物理层;二是形式机制,即系统表现层之目的、行为与功能;三是功能机制,即维系系统高效运作的规则,包括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等。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有“三层”运行机制分析

1.物理层:教育系统的物理结构。物理层是系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石。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的物理层可描述为系统内部物理结构,即组织结构。研究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有系统的物理结构,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系统边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区别于职业教育,其系统边界较难界定。首先,继续教育空间不断变动,可为高职院校、工商企业、培训中心或会议中心等;其次,继续教育对象流动速度较快,学员学习多以短期为主;最后,继续教育内容强调新鲜与实用,内容制定紧密联系新知识、新理念与新技术。

第二,系统结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中,院校、工商企业等用户组成了大的子系统,其内部根据继续教育业务规划的不同部门是小的子系统,不同部门中的职员、设施与设备等为元素。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结构进行划分的方式较多,如根据自然属性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类子系统”(政府、院校与用户单位)和“一类型要素”(学员),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高职院校管理子系统与高职院校教育子系统等。

第三,模式。综合考虑教育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双方协议,引导培训模式向多元化、灵活化与实效化方向发展。具体而言,有“用户单位全权委托式”与“用户单位与院校合作式”,这两种继续教育模式皆需要以用户要求为根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授课时间与用户生产时间的冲突,从而有效发挥用户单位继续教育的增值效应。

总之,物理层运行机制存在较多问题,如院校对于继续教育体系边界的把握不够精准、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中高职院校师资定位不够明晰,以及高职院校、国家与用户单位三方长效协作机制难以建立等。

2.表现层:教育目的、行为与功能。表现层的突出特征为非实体性,具体分为教育目的、教育行为与教育功能。第一,教育目的。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继续教育难题,教授企业职工更好的生存技能,还可以为院校发展带来可观的利润空间。

第二,教育行为。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与教育管理活动,其中教学活动是指针对继续教育对象、既定目标和内容展开的技能、知识、规范与情感等教育活动,而教育管理活动是指调控与组织教学,使教学在正常轨道上有效持久运作的活动。

第三,教育功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功能分为外部功能与内部功能。内部功能是指系统行为作用于系统内部对象产生的功能,与内部结构有着极大的关系,包括内部不同结构的教育效益与经济收益。外部功能是指系统行为对外部环境中的事物生存与发展产生的效益价值,如社会、经济与教育等价值。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不同功能间相辅相成,总和为教育绩效。继续教育目的定位不够精准、教学质量低下和教学管理不足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尚未科学区分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很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部门为了增加生源和创收,将学历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立足点,严重淡化了继续教育的本真目的。其次,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单一和师资力量薄弱等,导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质量低下。最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精力放在招生与发证上,对中间教育活动开展环节的管理较少,导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实效性较差、社会认同率较低、社会信誉不断下滑。

3.規则层:教育政策、制度与规章。规则层主要是指系统运作规律及所遵循的社会规范,其中,社会规范为重点。约束和维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运行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教育政策、教育制度与教育规章。第一,政府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与制度。我国现行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中的很多条款为临时规定,较为完善的继续教育法制体系尚未形成,导致继续教育法律地位较低。此外,现行继续教育法规彼此独立,可操作性较差,而且存在很多法律盲区。这些问题给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如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公众对继续教育态度冷漠等。

第二,用户单位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制度与规章。为了从继续教育中获得最大效益,企业制定出新员工实习教育制度、进修教育制度和研修教育制度等。然而,目前用户单位要想进一步发展,还需构建与完善专题研修制度,不断提升专题研修教育水平。

第三,高职院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制度与规章。其科学程度对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制度与规章主要包括人事制度与事务制度,为确保制度与规章的科学落实,还需构建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目前看来,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行管理体制灵活性较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了继续教育制度与规章的落实。此外,发展观、竞争观与教育观的定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无法获得创新发展。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三层”运行机制的创新

1.物理层:边界拓展、师资定位与协作机制确立。第一,进一步扩展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体系的边界。高职院校扩大继续教育边界有益于院校进一步拓展继续教育业务,并将先前的环境归入系统之中。在此过程中要科学处理好定位问题,切不可将高职院校扩大继续教育边界理解为盲目开拓继续教育业务,妥善进行市场定位是首要问题。对市场进行精准划分与定位是市场定位的本质,能够为参与者进入市场做足准备。市场定位的重点为最大限度地辨别和获知市场差异与区分度,从而为市场的精准化区分与定位做好理论及事实支持。

第二,科学定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此处的“师资”并非泛指教师资源,而是教师队伍与教学资源的总和。科学定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的关键,在于解决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教学资源配置问题。鉴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资源配置时,需以高職院校继续教育特点为依据,构建大教育资源理念,借用市场无形的手配置人力与物力资源,确保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教师与教学资源能够符合现实需求。

第三,确立三方长效协作机制。优化政府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中的顶层设计,使得政府、院校与用户单位三方长效协作机制得以有效确立,形成互动、灵活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全面评估继续教育培训目标的可行性、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及培训内容的有效性,促成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多元化、灵活化与实效化。无论是“用户单位全权委托式”还是“用户单位与院校合作式”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均需要将用户需求和用户目标作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全面发挥用户单位继续教育的增值效应。

2.表现层:预期目标重设、行为创新与功能拓展。第一,重设预期目标。教育的目的性决定了继续教育应当设立预期目标,使继续教育对象获得知识补给、技能提升和社会规范认知的提高。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开展促进了知识与劳动力的再生。然而,从预期绩效与预期质量两个宏观方面审视与重设继续教育预期目标,是对继续教育运行价值的创新,预期绩效将数量作为衡量指标,预期质量则将质量作为衡量指标。

第二,创新继续教育行为。首先,政府应整体规划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树立目标与远景,避免因恶性竞争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其次,高职院校应协调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继续教育业务的发展拓宽校企合作途径,拓展高职院校的发展空间。最后,继续教育用户单位应摆脱消费者角色的束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与高职院校携手打造“校企合作、双元共管”的继续教育模式。

第三,拓展继续教育功能。在确定的环境中,可以通过改变系统结构和提高系统行为质量达到改变系统功能的目的。对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而言,可通过两种途径拓展功能:一是在确保系统结构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在针对现有对象开展的继续教育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培训水平,开发特色课程,提高继续教育档次,实现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功能拓展;二是改变系统结构,展开外延式功能扩展,重新定位市场用户。

3.规则层:继续教育理论创新与观念定位科学化。第一,继续教育理论的创新。首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应当以跨学科理论为基础,架构新颖独到的理论框架,而后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与修正理论框架。其次,将实证研究与定量研究作为继续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促进所借鉴理论的本土化。最后,整体、系统地开发继续教育课题,既要关注继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又要重视继续教育应用研究,积极培养继续教育研究队伍。

第二,继续教育观念定位的科学化。首先,科学定位发展观。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不仅要重视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切实关注用户单位人员的可持续发展。因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环节设计等皆需将人本理念作为根本原则。此外,还要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观念。用户单位在推选继续教育学院时,应综合年龄、性别、学历、工龄等因素,确保在继续教育投资中获得最高的收益回报。其次,对竞争观进行合理定位。积极倡导与践行公平竞争观,引导多元化继续教育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竞争,促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部门改进继续教育服务。最后,精准定位教育观。应基于教育对象实际所需,设置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突出继续教育服务的个性化、特色化与差异化特征,准确定位继续教育服务。此外,还要建立大教育资源理念,从分形理论可知,教育为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不同类型的教育是构成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而子系统间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应当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归入职业教育大系统中,在有机整合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于继续教育。

四、结语

全球化背景下,拥有高新技术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资源是确保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继续教育正是应对世界发展与国际竞争的有效机制之一。然而,当今人才折旧速度愈来愈快,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愈来愈严重,人才匮乏局促之境即将到来。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为人才整体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强化增加了必要的途径,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不仅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也丰富了继续教育本土化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徐晓君,唐忠.大数据时代继续教育发展新战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7(2).

[2]冷晔.地方高职教育和谐发展的六个统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

[3]孙振良.教育公平视域下的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

[4]梁驰.继续教育服务新模式探讨——以浙江省几所高校实践情况为例[J].职教论坛,2016(30).

[5]杨彬.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9).

[6]王建.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3(9).

作者:万红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论文 篇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新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若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则必须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现突破与创新。笔者通过论述“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从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机制、教学方式以及合作共享等方面探索创新途径,以实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继续教育

[作者简介]陈慧(1981- ),女,浙江上虞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助理研究员,硕士。(浙江 宁波 315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011)

继续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与社会化学习的必要措施,是国民素质提升、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知识社会与“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逐渐被各国重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我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如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聯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扩大优质资源的信息覆盖面,以探索全新的教育服务方式,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并进一步开发教育教学资源。

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信息时代,知识的增长速度与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学习模式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信息化教学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逐渐升级,“互联网+教育”成为众多创业公司争相角逐的焦点。

(一)“互联网+教育”平台

1.淘宝集团的在线教育。淘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平台。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头羊,淘宝也比较关注社会公益项目,参与到了教育产业的角逐,并依据自身优势,适时地推出了在线教育学习平台——“淘宝同学”。“淘宝同学”依赖淘宝平台进行继续教育服务,采用传统的淘宝运营思路,全部运用在线授课模式,充分发挥“淘宝同学”的教育功能。

2.传课网。传课网是由百度投资的在线教育平台,主要面向基础教育,为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传课网的业务范畴包括C2C课程发布、在线支付等。传课网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与产品,结合自身流量发展在线教育,其主打产品为爱奇艺教育和百度文库。

3.腾讯在线教育。腾讯在线教育与腾讯讲堂产品、授课工具对接,主要表现为两种组织形式——QQ群和微信在线教育。

另外,网易也推出了诸多教育产品,如大家所熟知的网易云课堂、有道词典等,这些知名巨头的加入使得“互联网+教育”大放异彩。

(二)“互联网+教育”特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且产生了巨大的流量价值。在线教育产品出现后,“互联网+教育”明显表现出以下特点:

1.4A模式普遍推广。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育资源延伸到了网络技术之中,使教育活动能够延伸到任何时间、地点、人员和途径之中。“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与学习方式,并且使终身学习理念得以深入人心。

2.个性化学习的诞生。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所需要的教育教学板块,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订单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理念。

3.“网络教育”的概念深入人心。随着网络技术助力于教育事业,线上与线下教育得以实现融合,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来越小,更多的用户选择了网络教育。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并不单纯是一场技术变革,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就提到,应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职前与职后教育完美对接。因此,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平台的构建具有了时代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具体如下:

第一,“互联网+”的终身学习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现代社会竞争极为激烈,继续教育逐渐成为人们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成为个人能力提升和职业规划发展的关键环节,因而继续教育逐渐从学历教育转变成了非学历教育。但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人们只是将其当作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再加上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不够完善,使得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受到网络学院、独立学院和民办教育机构的冲击。由于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扶持,使得各个教育商业团体都加入到了继续教育的浪潮中。各个教育商业团体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推出大规模的公共在线课程。继续教育的兴起与潜在的商业价值使得国内外的商业教育集团迅速发展,这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造成了严重冲击。

第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缺乏网络技术平台与师资力量不足。虽然高职院校构建了自身独立的继续教育平台,但是继续教育平台建设总体而言水平不高,不能与当前热门的网络教育平台相媲美。高职教师群体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力不高,教师往往会因为评职称等原因将更多的时间运用在科研之中,而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用于继续教育的探索,从而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新途径

“互联网+”影响到了各个领域,使社会生产活动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科技密集型,经济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这也促使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职场定位和用人动向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专业设置来不断调整继续教育教学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机制、教学方式、合作共享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终身化、多样化和社会化的要求来制订与实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计划。

1.以“互联网+教育”理念为指引,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以“互联网+”理念为基础,进行教育理念的革新。在“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继续教育理念的创新,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職院校继续教育之中。不可否认,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教育应该承担起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与创业能力。在内容组织时,应该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体现在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之中,以适应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需要。

2.实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又必须与社会环境、行业动态等因素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创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就教学场所而言,应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这一固定场所,而要在企业、职场、社区等都建立相关的继续教育场所,以高职院校自身为依托,创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就教育形式而言,可以采用多种培养形式,充分体现出继续教育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创新性。第三,就教育内容而言,不仅要进行专业技能和能力教育,还应注重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做到既能提高在校生的职业技能,又能进行函授,而且还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考平台,从而使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将职业教育、学历教育、技能教育、创业教育等四种元素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实现“学历、技能、思维”的全方位改变,从而使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可以与政府、企业、人力资源机构结合起来,扩大就业影响力。

(二)服务机制的创新

要想推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创新服务机制,将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校企利益共同体,在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同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具体的企业战略。

1.以行业发展为指导,创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机制。继续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这就决定了受教育者会根据现有岗位以及岗位未来发展选择教育内容。首先,要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与行业前沿动态结合起来,构建起严密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其次,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并根据服务体系的具体内容来组建师资力量、科研项目和资源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开展岗前、在岗的技能培训,同时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进度来建立科学的校外学习中心和评价制度,从而使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生群体充分地实现自主化学习,打造终身化学习体系。最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注意“量”的扩展,还应着眼于“质”的提升。

2.以师资队伍培养为重点,创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机制。当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之所以不能发挥最大作用,其核心问题在于师资队伍建设。首先,知识体系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高职院校教师依旧处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维之下,其知识能力与业务水平远远没有达到“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其次,终身学习的意识尚未形成。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量显著增多,这要求从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教师能以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全方位地将多学科的知识有效整合起来,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

最后,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吸引各方面的人才加入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如创业人才、成功企业家等。这类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人生经历带入继续教育的课堂之中,从而满足人才培养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

从2015年开始,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得到了各高校的关注。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又一次转型,并迅速地成为各大院校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也为我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育方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

1.全新教育内容的融入。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应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教学内容,如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实现“质”的改变,即从单纯的学历教育转变成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最为关注的是思维的创新,应将教育内容与具体的岗位发展和职业创新结合起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事业发展的要求;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育应从具体的创业实践入手,如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与市场调查、资金筹措与借贷等,使学生真正地将所学知识与具体创业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

2.教育方法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关注的是学历教育,因而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以往的教育中,基本上使用的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即使有所改变,也不过是将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出来而已。但是,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加之“互联网+”背景的影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应进行一些全新的改变。例如,通过微信平台建立起相关的社群来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利用直播技术来进行现场教育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组织教育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教学法来组织教育教学,从而在具体的项目中开展教育互动,实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启发式教学。

(四)合作共享的创新

1.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度发展。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职能化取向,正是因为这样,使得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能够逐渐地发展,而且存在着极大的生源优势与合作对象。毋庸置疑,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校企合作模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则必须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全面拓展继续教育的内容,以适应企业发展、受教育者职业技能不断提升的需要,从而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2.加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交流活动。围绕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主题,积极组织兄弟院校不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会,吸纳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做到第一、第二课堂的结合,使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真正适应“互联网+”背景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宁国安,杨琼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6(4).

[2]陈向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创新途径[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3]魏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7).

[4]杨学祥,张魁元,胡鹏.“互联网+”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继续教育,2016(12).

[5]安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16(6).

[6]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4).

[7]曹伟.“互联网+继续教育”业态中地方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3).

[8]林夕宝,余景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9]江东梅.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7).

[10]张建梅.基于社会服务视角的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5(6).

[11]霍丽娟.终身教育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

作者:陈慧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论文 篇3:

终身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摘 要] 口新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与挑战。促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持续发展,是确保教育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惟有实行科学的改进设计,完善教育管理机制,才能在复杂的社会变革中把握转型发展的过往、现在与将来。

[关键词]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制创新

[项目名称] 2013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教育的领域不断扩大,教育体制日渐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只有突出自身的特点,完善教育质量,创新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自身持续进步与完善。

一、继续教育的发展与挑战

1.现阶段,国家出台了相关的理论、政策与法规,很大程度上对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为继续教育的深入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大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更加务实。在网络化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打破了原来的教学理念,教学的信息和资源的大家共用,促进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展开。

2.由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科技化,多媒体的使用不断普及,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大的冲击与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提高,教育内容中应用了多种新的知识、技术、理论,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成果,这些都要求继续教育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规模与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效果,完善教育模式与教学特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继续教育的特色化需求。

二、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

1.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社会已步入了创新型发展的阶段,需要以学习型的社会为前提,所以大多数人人开始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价值,规划自己发展的目标,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继续教育承担了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重任,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根据人才的需要,自身发展规模,开办市场需求的教育,来提高社会成员的知识层次,增强人民的基本素质,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建立。

2.培养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办学的目标,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必须要和企业需求相统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维持发展活力,进行技术改革与创新。只有把员工的专业素质与基本技能提高,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与时代的步伐和社会的进步相一致促使企业的持续发展。

3.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通过培养一大批复合型以及专业型人才,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效调整了人力资源结构。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上,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指引与思维导向,现实了技术向生产力的变化。另外,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办学质量的好坏、规模的大小、层次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在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的并存的转折时期,社会的快速进步,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创新设计。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只有通过科学的改进,才能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掌控转型并发展。

(一)以建设文化强国引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方向

1.优秀传统文明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改进方向的思想之源。由于市场经济的一些不利因素,倡导开门办学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方向,形成一种尊重科学与知识的风气,提倡学术创新,兼收百家之长,让转型发展的时代人文精神高扬。同时,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的基础是要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严明学习纪律,培养良好学习兴趣,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优秀的学习效果,让受教育者学到专业的技能,又能接受文化熏陶,使人们的思想道德、世界观、价值观、等都产生根本的转变,进一步完成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使命。

2.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建立继续教育文化意识,明确其在建设文化强国战略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面向世界、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教学内容中要渗入各种知识素养。以整体优化为出发点,运用自身的文化资源,依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设立专业、融合资源、开发市场、建设项目,坚持走现代化办学道路。

(二)以建设人才强国引导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方式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是探索学历加技能多证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着重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人才教育形式,建立各种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让不同类型继续教育之间的学分累积与交换进一步扩展。二是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教学的资源,由学校和企业联合提供,创建生产性培训基地,企业为受教育者提供机会,这种互补与共享的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利用。

2.学科建设与机制创新。一是开展区域性师资力量的互补。本区域或附近地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职院校的学科点,在培育自己特点的教师队伍方面,可以用置换资源,交流互补的方式,联合出资构建起新的师资培养体制。在交流、学习、研究中,提升地域内高校学科点教师的总体程度,方向和层次有所增加。二是建立产学研学科基地。高校继续教育要重视发展自己的特点,紧跟国家政策的需求,大力推动学习与研究互动,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3.质量评价机制创新。(1)收集反馈信息。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毕业生,实行跟踪与调查,掌握具体的工作情况,对继续教育的质量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具体要求。(2)创新评价机制内涵。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育的复合型人才,对他们评价方发也应形式多样、随机应变,评价的准则应运用动态人才评价标准,打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传统评价机制。

(三)以建设学习型社会引导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机制行为

1.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指导学生懂得认知,理解做事、明白生存,适应生活,使学生自发的、积极主动的不断学习、接受学习,从而应对就业的严峻形势。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创建和谐地课堂学习气氛。在固定的课堂空间内,掌握成人学习的规律,让学员适应学习的规律,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与过程,让学生发自肺腑学接受新知识。

2.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在学制方面,要原则灵活,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化管理,打破过去学年制中统一的入学时间、统一获得毕业证的限定,逐渐创建学分制为主线,以自己选课、教师指导制的教学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是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推进继续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对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社会成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对学习需求日渐增加,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适应这种情况,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的继续教育,拓展成人学习途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加强与社会、政府、各行业的合作。

四、创新继续教育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对社会进行服务的一种新的方式、新的途径,其视野具有开放、灵活的性质,因此成为了高职院校走向社会的新道路,而且架起了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推动了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是必要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在创新继续教育的服务模式方面多下工夫:

(一)要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继续教育管理和办学机制

高职院校应加强继续教育职务管理,统一全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实实在在的对一些高职院的管理和办学的散乱问题进行解决。将办学机构并存,内部资源和外部生源无序竞争的现象进行扭转,对院校的机构与资源整合,从而使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二)要建立合作培训机制

教育应该是教育性的统一,公共财产和市场机制同一于高职院校,要有创新服务模式,还要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政府,以及他们之间和国际之间的合作办学,增强社会的服务能力。高职院校与当地进行合作,可以为当地提供人才需要,在发展继续教育的同时,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同时保证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人才输出能力也提高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使双方有了好的衔接功能,从而达到双赢。再就是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通过高校继续教育联盟和不同类型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学院的水平都会有所提高,树立终身学习资源中心和服务支持平台的开放共享。最后是高职院校与国际院校之间的合作,高职院校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发展继续教育的先进模式,开拓视野,积极学习,取长补短,将优质的资源与技术吸收进来。

(三)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专业化服务机制

专业化服务的继续教育意识,在工作要保持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反映出高标准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职院校的专业服务教育,无论是培训项目筹划、项目管理与营销,还是课程内容的开发、师资发展和提高、管理和控制质量、教育服务、培训效果的评价机制,信息的反馈,在各个环节,都要使目标、准则、要求和实行途径明确化,突出专业理念、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高职院校要适应社会和个人多样化的研习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依托科研优势,整合优质师资资源,突出特色,适应、启迪、指引客户需求管理制定发展规划和培训项目,形成满足客户需求的项目课程体系。要将学习者和社会中的需求作为第一为目标,提升市场的自主能力,将对学员的服务和对市场的二次开发统一起来,构成一个多元化的,适应的,充满活力的,有效的科学的发展,和促进彼此的发展机制。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课程资源,规范管理,支持服务和其它相关的标准和安全系统。

总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是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高职院校要继续完善教育发展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进一步推进与社会需求,校企联合的发展,进行非学历的继续教育,促使高职院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高效联合。同时高职院校自身要不断地完善教育手段,调整布局,拓展领域,确保质量,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深入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刁庆军,吴志勇.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创新和转型[J].成人教育,2011,(10).

作者:张世金

上一篇: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论文下一篇:物流企业成本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