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

2022-04-29

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关税壁垒和配额、许可证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不断弱化;而且由于人们的环保、安全和健康意识空前提高,为维护本国利益而采取了各种措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以绿色壁垒为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使用越来越多。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产品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产品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 篇1:

浅谈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随着关税壁垒作用日益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更隐蔽、更强大的壁垒,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对策建议

一、TBT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由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三部分组成,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在主观或客观上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WTO关于的TBT文件有两个,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已经直接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与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一旦出现,影响巨大,而且损失难以避免。那么我国农产品出口为什么容易遭遇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可以从国内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中国农产品自身标准的落后性

中国农产品领域目前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标准与国际标准和进口国标准还有差距,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优势。而且中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使企业产品出口不畅。

2、中国农产品市场秩序没有理顺,农业管理体制落后

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内部壁垒严重,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没有形成局部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秩序相当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对出口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此外,中国农产品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对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不够,流于形式。中国目前尚没有一部完备的食品安全立法。

三、利弊同行——TBT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

1、负面影响

(1)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下降,受影响的农产品企业日益增加,造成的损失逐年加大,截止到2007年7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77%,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6%。

(2)加大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的难度。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优势,通过立法或其他手段对进口产品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或标准来限制农产品的进口,我国的农产品一时难以达到其要求而无法获得市场准入。并且这种情况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明显加剧。

2、正面影响

(1)提高国内农产品检测技术。TBT在给我国农产品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上较多追求农产品数量增加,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接轨,农业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国内检测技术及监督力量薄弱,许多质量问题未显露出来。这就促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行业对现有农产品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进行反思。

(2)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等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我国沿海各省市率先加大了农产品标准化等的建设。例如广东省河源市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广东湛江在建立湛江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网络的同时,还注意做好养殖基地建设,抓好加工环节质量监控,防止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化建设和管理,这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基础和硬工夫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标准陈旧、水平低,甚至无标准生产,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的差距是明显的。而只有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才能实现农业的国际化、现代化。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最好的办法是提高本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应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结合中国实际,制订新的卫生安全标准。

2、大力推进环保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是尽快提高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水平,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粮食的发展。加强无污染、无公害生产资料的开发和推广,提高生物农药产品的稳定性,降低成本,淘汰对人体危害大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研究开发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在确保粮食的质量、创造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实施行之有效的绿色营销战略。以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培育支柱产业,扩张市场,从而提高品牌的营运能力。

作者:戴嘉鸣

农产品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 篇2:

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标准化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关税壁垒和配额、许可证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不断弱化;而且由于人们的环保、安全和健康意识空前提高,为维护本国利益而采取了各种措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以绿色壁垒为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使用越来越多。世界贸易组织在其《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不得阻止任何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类、保护环境”的条款使TBT合法化,高精度的检验、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为TBT的使用提供了方便。TBT具有广泛性,隐蔽性、灵活性、歧视性和影响的严重性等特点,按其表现形式通常可分为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产品包装和标签要求等。

名目繁多的TBT措施往往是以维护生产、消费者安全和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但其扭曲了技术规则的本来面目,使原来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技术标准变成了阻碍国际贸易正常进行的手段。尤其是农产品的出口方面,TBT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和方法、包装贮运、组成成分及性能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利于环保的因素,这造成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禁止进口、退货和索赔的现象非常之多。而且,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单一,主要集中于日、美、欧和周边国家和地区,这些是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恰恰是绿色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方。TBT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高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门槛。实行绿色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我国往往难以达到其要求,加大了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的难度。由于不符合检疫标准,从1994年以来,中国的牛肉猪肉几乎不能出口美国,我国冻鸡因不符合欧盟卫生检疫标准,欧盟已决定从1996年8月1日起禁止我国冻鸡进人欧盟市场。日本的“植物检疫法实施规则”使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和瓜果类产品遭到禁止。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测项目从42项增加到102项,对克球粉残留超过0.01ppm的冻鸡拒绝进口,也使我国很多商品因未达到要求而遭退货。

第二,强化了农业环保技术标准,削弱了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上的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如我国的畜产品、蔬菜、水产品、水果及园艺产品大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加入WTO后,我国的这些产品出口本应该有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限量更加苛刻,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出口反而受到严重的打击。

第三,TBT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农产品生产者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从而发生一些额外支出,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如日本1999年1月16日出台的最新的“家畜传染病预防实施细则”中规定中国等9个国家的猪牛羊肉及其制品要经过指定设备加热消毒处理后才可进口,这无疑增加了我国猪牛羊肉的出口成本,降低了出口经济效益。

农业标准化滞后是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

我国农业标准与国际标准不配套

发达国家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为主要内容的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了新的“门槛”。我国的环境标准与国际环境标准相比过低,目前尚缺乏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实力。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如欧盟制定的兽药已烯雌酚残留的最高限量标准是1mg/kg,而我国国家标准是250mg/kg,两标准相差250倍。我国的标准落后于国际标准是出口农产品时常被退回或销毁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产品的数量,而忽视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直到2001年9月18日农业部才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业标准,而且这些标准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对于有毒有机物指标和标准则根本没有考虑。例如,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FAO公布的食品中的最大限制标准共2500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他发达国家也有数百项至上千项。

农业标准实施能力不够

小规模农户生产为我国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带来了困难,而检测实验设备的缺乏又使我国即使很松的农产品标准也难以实施管理。我国已有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起步较晚。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禽肉类产品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提高产量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对禽肉类产品质量的检测技术要求不高,仅限于常规检测;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家禽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伴随着产量的提高,国家开始重视禽肉类产品的检测,主要以微生物等常规检测为主;90年代以来,随着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日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农产品安全问题开始纳入日程,残留检测工作有所加强。但这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设备落后、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不少残留的检测项目尚难开展,与实际需要极不适应。

另外,SPS协议已经逐渐对我国农产品构成了一道无形的难以逾越的出口屏障。首先,在市场准入方面,由于许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检测手段比较严格,对有害物质残留量、动植物病虫害以及特定动植物物种的影响方面制定的标准过高且多,而且在制定标准时不分国别一律规定非常严格苛刻的标准。其次,在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方面,由于SPS协议鼓励较高的国际标准,发展中国家为了达到这些标准往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是相当高的。这样一来,发展中国家即使达到了标准,也往往会因为生产成本太高、出口竞争力被削弱而不得不败下阵来,退出国际市场。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农业标准化对策

积极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应当将我国的标准制定成国际标准或国外的先进标准,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跨越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此,政府应更多地参与食品法典委员会等标准的制定工作,及时调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策略;企业要组织专门的力量,重点跟踪国际标准组织以及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动态。

不仅应当建立与国际统一的产品标准,还应当尽量使用国际统一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规程、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及分级、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标准等。要强调食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全面参与和采取预防性措施,而非传统的依靠对最终产品的测试与检验,来避免食品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危害物,或使其减少到可接受的程度。

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被称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是标明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符合特定环保要求的标志。为了使环境标志的管理规范化,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我国在推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时,应尽快制订环境标志管理条例,并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加强绿色认证工作

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检查标准制度》,要求企业产品达到IS09000系列质量标准;欧盟也启动了名为IS01 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不达标就不予市场准入。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工作,抓好农产品出口企业IS014000的认证工作,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时,要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IS014000认证机构建设。提高认证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认证主体的服务功能,扩大认证范围,提高认证工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加强与更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实现国际互认。

做好检疫和防疫工作

要按照进口国标准做好检验检疫,制定有关农药残留、激素、食品消毒剂、添加剂等使用和管理办法和规定,并尽快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放射性、微生物等有较高难度项目的检测和有关标准方法的研究。

建立农产品标准的贸易保护预警机制

政府应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要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WTO/TBT、WTO/SPS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信息。在获取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方面,充分利用驻外经商、科技参赞处等机构,收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及时的信息参考资料,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既能“知己”又能“知彼”,保证我国农产品的顺利出口。

鼓励技术创新,积极把我国的标准推向世界

政府与企业应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可持续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国家应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产品给予扶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国际竞争行列。

对于我国技术先进产品的标准,应当采取措施推向世界各国并为各国所公认。标准的基础是市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这是中国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或实施标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农产品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尚有许多标准的空白地,而中国在某些高新技术产业上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我国可以选择一些自己能做到而国外难以做到的技术指标,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体系,这样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先声夺人。

作者单位:张巨勇: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喻永红:沈阳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编辑/陈亚南)

作者:张巨勇 喻永红

农产品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 篇3:

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标准化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关税壁垒和配额、许可证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不断弱化;而且由于人们的环保、安全和健康意识空前提高,为维护本国利益而采取了各种措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以绿色壁垒为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使用越来越多。世界贸易组织在其《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不得阻止任何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类、保护环境”的条款使TBT合法化,高精度的检验、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为TBT的使用提供了方便。TBT具有广泛性、隐蔽性、灵活性、歧视性和影响的严重性等特点,按其表现形式通常可分为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产品包装和标签要求等。

名目繁多的TBT措施往往是以维护生产、消费者安全和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但其扭曲了技术规则的本来面目,使原来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技术标准变成了阻碍国际贸易正常进行的手段。尤其是农产品的出口方面,TBT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和方法、包装贮运、组成成分及性能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利于环保的因素,这造成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禁止进口、退货和索赔的现象非常之多。而且,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单一,主要集中于日、美、欧和周边国家和地区,这些是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恰恰是绿色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方。TBT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高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门槛。实行绿色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我国往往难以达到其要求,加大了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的难度。由于不符合检疫标准,从1994年以来,中国的牛肉猪肉几乎不能出口美国,我国冻鸡因不符合欧盟卫生检疫标准,欧盟已决定从1996年8月1日起禁止我国冻鸡进人欧盟市场。日本的“植物检疫法实施规则”使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和瓜果类产品遭到禁止。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测项目从42项增加到l02项,对克球粉残留超过0.01ppm的冻鸡拒绝进口,也使我国很多商品因未达到要求而遭退货。

第二,强化了农业环保技术标准,削弱了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上的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如我国的畜产品、蔬菜、水产品、水果及园艺产品大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加入WTO后,我国的这些产品出口本应该有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限量更加苛刻,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出口反而受到严重的打击。

第三,TBT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农产品生产者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从而发生一些额外支出,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如日本1999年1月16日出台的最新的“家畜传染病预防实施细则”中规定中国等9个国家的猪牛羊肉及其制品要经过指定设备加热消毒处理后才可进口,这无疑增加了我国猪牛羊肉的出口成本,降低了出口经济效益。

农业标准化滞后是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

我国农业标准与国际标准不配套

发达国家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为主要内容的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了新的“门槛”。我国的环境标准与国际环境标准相比过低,目前尚缺乏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实力。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如欧盟制定的兽药已烯雌酚残留的最高限量标准是1mg/kg,而我国国家标准是250mg/kg,两标准相差250倍。我国的标准落后于国际标准是出口农产品时常被退回或销毁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产品的数量,而忽视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直到2001年9月18日农业部才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业标准,而且这些标准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对于有毒有机物指标和标准则根本没有考虑。例如,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FAO公布的食品中的最大限制标准共2500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他发达国家也有数百项至上千项。

农业标准实施能力不够

小规模农户生产为我国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带来了困难,而检测实验设备的缺乏又使我国即使很松的农产品标准也难以实施管理。我国已有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起步较晚。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禽肉类产品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提高产量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对禽肉类产品质量的检测技术要求不高,仅限于常规检测;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家禽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伴随着产量的提高,国家开始重视禽肉类产品的检测,主要以微生物等常规检测为主;90年代以来,随着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日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农产品安全问题开始纳入日程,残留检测工作有所加强。但这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设备落后、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不少残留的检测项目尚难开展,与实际需要极不适应。

另外,SPS协议已经逐渐对我国农产品构成了一道无形的难以逾越的出口屏障。首先,在市场准入方面,由于许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检测手段比较严格,对有害物质残留量、动植物病虫害以及特定动植物物种的影响方面制定的标准过高且多,而且在制定标准时不分国别一律规定非常严格苛刻的标准。其次,在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方面,由于SPS协议鼓励较高的国际标准,发展中国家为了达到这些标准往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是相当高的。这样一来,发展中国家即使达到了标准,也往往会因为生产成本太高、出口竞争力被削弱而不得不败下阵来,退出国际市场。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农业标准化对策

积极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应当将我国的标准制定成国际标准或国外的先进标准,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跨越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此,政府应更多地参与食品法典委员会等标准的制定工作,及时调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策略;企业要组织专门的力量,重点跟踪国际标准组织以及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动态。

不仅应当建立与国际统一的产品标准,还应当尽量使用国际统一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规程、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及分级、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标准等。要强调食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全面参与和采取预防性措施,而非传统的依靠对最终产品的测试与检验,来避免食品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危害物,或使其减少到可接受的程度。

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被称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是标明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符合特定环保要求的标志。为了使环境标志的管理规范化,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我国在推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时,应尽快制订环境标志管理条例,并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加强绿色认证工作

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检查标准制度》,要求企业产品达到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欧盟也启动了名为ISO1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不达标就不予市场准入。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工作,抓好农产品出口企业ISO14000的认证工作,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时,要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ISO14000认证机构建设,提高认证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认证主体的服务功能,扩大认证范围,提高认证工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加强与更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实现国际互认。

做好检疫和防疫工作

要按照进口国标准做好检验检疫,制定有关农药残留、激素、食品消毒剂、添加剂等使用和管理办法和规定,并尽快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放射性、微生物等有较高难度项目的检测和有关标准方法的研究。

建立农产品标准的贸易保护预警机制

政府应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要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WTO/TBT、WTO/SPS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信息。在获取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方面,充分利用驻外经商、科技参赞处等机构,收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及时的信息参考资料,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既能“知己”又能“知彼”,保证我国农产品的顺利出口。

鼓励技术创新,积极把我国的标准推向世界

政府与企业应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可持续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国家应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产品给予扶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国际竞争行列。

对于我国技术先进产品的标准,应当采取措施推向世界各国并为各国所公认。标准的基础是市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这是中国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或实施标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农产品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尚有许多标准的空白地,而中国在某些高新技术产业上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我国可以选择一些自己能做到而国外难以做到的技术指标,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体系,这样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先声夺人。

作者单位: 张巨勇: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喻永红:沈阳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作者:张巨勇 喻永红

上一篇:科学人才观指导人事管理论文下一篇:公平偏好视角下供应链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