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

2022-04-23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出口贸易构成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并没有根本缓解国际社会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抵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最主要、最有效和最隐蔽的抵制措施。美国、欧盟和日本作为发达的贸易大国,长期的对外贸易实践使它们形成了成熟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经验。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 篇1: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研究

摘 要: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壁垒的重重拦截。日趋强化的技术性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因此,面对新的世界贸易形势,如何跨越技术性壁垒这道由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置的门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及现状,然后针对技术性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了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突破技术性壁垒的对策。

关键词:技术性壁垒;农产品;出口;影响

一、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及现状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的60%以上,农业在我国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农产品出口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来源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农产品关税的不断降低,我国农产品本可以凭借价格优势扩大出口,但事实并非如此,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每年都持续增长,但其占出口额的比重却逐年下降

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WTO不少成员国,尤其是少数发达国家,将技术和卫生要求作为重要的保护手段。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主要是指货物进口国家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在技术性壁垒日趋强化的今天,中国的产品出口遭遇强劲阻碍,尤其是农产品出口,频频遭到预警通报、退货、销毁、甚至是暂停进口。据山东海关统计,技术性壁垒不断增加导致花生出口不畅。2006年前十个月,山东口岸花生数量和价值比2005年同期分别下降26.1%和17.9%。欧盟和日本长期以来对我国出口的花生仁中的黄曲霉素和丁酰肼执行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检测标准,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新颁布的“肯定列表制度”再次提高了我国花生出口的门槛。

技术性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影响我国的出口创汇,直接造成出口企业和生产农户的经济损失。由此可以预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发展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会像传统关税的贸易壁垒那样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被逐步淘汰,而是不断被强化。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构筑的技术性壁垒面前,我们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一)消极影响

1.技术性壁垒导致农产品出口总量下降,抑制了出口量的增长

农产品绿色壁垒的核心就是检测标准,而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检测标准与国际标准不能接轨,表现为标准少、标准旧、标准低。目前我国仅制订了137种农药限量标准,而日本新颁布的《肯定列表制度》仅“暂定限量标准”规定的农药就有734种,两者相差5倍多。如在日本列入“一律限量标准”0.01ppm的农药内,我国就有74种;如克丹菌,我国规定在水果中残留量为15ppm,马拉硫磷在蔬菜中的残留量为8ppm,超出日本标准几百倍。

2.技术性贸易壁垒使生产企业出口成本增加,削弱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我国人力资本丰富,农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比较优势。但在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烦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来对进口农产品设置障碍。

3.技术性壁垒加大了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些国家虽然取消了对中国的单边设限,逐渐放开农产品市场,但事实上却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进行多方阻碍和限制。尤其是“一律标准”的规定,更是无限放大了需要检测和使用苛刻限量标准的化学品种类。

(二)积极影响

从长远来看,技术性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扩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就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出口企业而言,其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农产品开发能力和获得最新信息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上,技术性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农产品的各种问题并对企业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因而促使我国企业调整农产品开发策略,规范现有的农产品生产和管理体系,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的农产品,提高产品档次。

三、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具有法律基础

根据WTO/ TBT、WTO/ SPS有关规定,在涉及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各国可以制定本国的标准和规则,甚至可以实施超出国际标准的技术性措施。这就意味着,只要进口国制定的技术、法律和标准是健康、安全和环保的目的,就可以视为为达到合法目标而采取的合理行为。因此,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制定一系列苛刻的标准作为技术性壁垒来限制进口。

(二)竞争压力下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这令一些发达国家感到了中国的威胁。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如果经济发达水平过高,发达国家会认为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基本态度是:既要发展,又要遏制。

入世以前,我国不是WTO成员,相关国家可以采取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维护自身利益。但入世之后,一些WTO成员在取消对中国原有的单边设限后,必然会变换手法转而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中国农产品进口的门槛。

(三)我国农业本身的弱质性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环保水平较高,其环保要求和标准也较高,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不高,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和企业相对弱质性。加上企业的标准意识和认证意识淡薄,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不健全,我国尚没有完备的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还有待完善,因此,我国在面对发达国家的“绿色”门槛时,农产品出口屡屡受挫。

四、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以上分析表明,技术性壁垒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当前,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技术性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突破技术性壁垒。

(一)提高国民环保意识,建立健全我国农业法规体系

中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于国民环保意识的缺乏,“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为生态环境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为使我国农产品更具竞争力,我们应建立健全符合WTO规则的农业法规体系,以保障交易安全,对农业实施有效的保护。较之欧盟与我国的安全法规可以看出,欧盟以“食品安全白皮书”为主要框架,具有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以上诸多弊端导致中国食品安全缺乏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律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法规体系,使中国农产品令人信服。

(二)提高自身水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开展技术创新

培养一批高素质农业人才,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从而拥有自主研发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品质。中国必须在发挥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同时,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新产品,加快技术创新、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使中国农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优势,能与技术创新、结构升级的核心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保证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动态比较优势。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检疫标准,促进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逐步实现我国农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壁垒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检测标准不能与国际标准实现“对接”。由于我国标准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对相关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标准的系统研究,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许多内容和指标都与国际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缩小我国与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与国际要求之间的差距,应尽快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检疫标准。

(四)开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走品牌战略之路

政府层面要加强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支持,走可持续发展农业支路。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轨道。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农业,提高产业结构绿色化,以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农产品。

(五)发挥政府法规职能部门的作用,完善农产品出口公共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为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培训,提供信息咨询及相关服务,积极应对欧盟等食品安全卫生新法规,建立中国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便利中国农产品出口。例如,商务部可以在主要出口地区举办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等食品安全新法规的培训,使地方和企业尽早了解信息,及时调整生产,减少不利影响。(作者单位:北航北海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玉贵.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刍议[M].世界经济理论与形势新发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2] 周荣荣.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M].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杨文静.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贸易壁垒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

[4] 牛津,李岳云.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本质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双重影响[J].时代经.2010(10)

[5] 王仲辉.跨越贸易壁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 韦宏.浅议绿色壁垒和我国农产品出口对策[J].乡镇经济.2012(6)

[7] 俞太尉,汪明.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简述[J].中国动物检疫.2009(10)

[8] 彭超.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及其对策——以中欧花生贸易为例[J].理论学刊.2010(11)

作者:徐伟玲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 篇2:

试析外国对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策略

[摘 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出口贸易构成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并没有根本缓解国际社会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抵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最主要、最有效和最隐蔽的抵制措施。美国、欧盟和日本作为发达的贸易大国,长期的对外贸易实践使它们形成了成熟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经验。我国应借鉴其成功经验建构积极的突破策略。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技术性壁垒 突破 策略

一、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等为由,强制或非强制性地采取复杂苛刻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一系列技术性贸易手段,并且对国际贸易造成非必要的或非正当的障碍。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在实践中主要表现出如下不同的形式。

1.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政府在制定农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时,具有以下特点:(1)目的明确,配套性、系统性强;(2)法律法规与标准衔接较好;(3)先进实用;(4)制定过程透明度高,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比较多;(5)技术性贸易壁垒倾向明显。技术法规和标准本身的产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十分有利,但是过分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可能会对国际贸易制造障碍,容易形成壁垒。

2.繁多的产品检验、检疫制度和通关程序。根据WTO的《SPS协议》,各成员国可以为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与健康免受病虫害或带病虫害有机体侵入而采取一些检验、检疫措施。一些国家就以此为借口,制定名目繁多的法令和规章制度,给国外农产品的进入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3.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和质量认证制度。发达国家规定了大量的合格认证制度,这些认证制度在细节上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因素,并且认证价格不菲,从而给外国农产品的进入设置障碍。如美国早在1997年12月就在食品加工中引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ntrol Point)即(HACCP) 管理体系,禁止进口未实施HACCP的水产品和肉类食品。欧盟也认可采用HACCP体系。日本政府则实施农产品身份证、质量认证制度,要求凡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都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并加贴认证标志。

4.严苛的包装和标签要求。美国是世界各国食品标签法规最为完备、严谨的国家,1992年12月12日实施的“食品标签法”,要求所有包装食品都必须强制使用新的标签(新鲜肉类、家禽、鱼类和果蔬除外),要求表明食品所含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品质改良剂、合成色素等),否则禁止销售。日本实行的食品标签制度,要求注明品名、原材料名称、内容量、制造年月日、制造厂家或经营商名称、适食期限、保存方法、烹调方法、使用方法、保存温度、原产国(进口品)等。欧盟理事会修订了关于食品标签、说明及宣传的第200/13/EC号指令。新条例旨在确保消费者更容易得知食品,要求必须在标签上标出的致敏成份。

二、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经验

1.美国的促进机制。(1)组建强大的促销组织机构。美国农业部由各类国家股份公司,如农产品信贷公司、联邦机构和其他机构组成,是直接负责农产品出口促销的政府机构,它集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生活管理以及农产品的国、内外贸易于一身,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实行一体化管理。这些机构包括农产品信贷公司、海外农业服务局、美国商务部、农业协会、农产品贸易协会等。此外,美国还有上百个农业团体、协会与政府合作,具体承担农产品出口支持计划。它们负责提供全球市场信息,制订生产计划,督促会员使用统一的商标,建立和利用出口价格协调机制,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等。(2)实施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开拓计划:①国际市场拓展计划。为了促进美国农产品销售,美国国会和政府共同制订该计划,主要资助海外的营销和促销活动,直接面向国外最终消费者。该计划的实施方式是,农产品信贷公司将资金拨给经海外农业服务局,经海外农业服务局审定后拔付可参与计划执行的农产品协会。②国外市场开发合作者计划。为了全面支持有广泛代表性的非盈利性农产品协会或商会,借以开拓新市场,重点扶持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美国政府制订了此计划。方式也是由农产品信贷公司和非盈利性农产品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以返还偿付的形式给予一定比例资金援助。③建立完善的信贷担保制度。美国政府启用了一系列金融服务措施,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信用担保计划,强有力地促进美国农产品出口。包括:商业出口信贷担保计划、卖方信用担保计划、设施担保计划。④构建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美国食品安全体系是灵活而有力的,以科学为依据,明确行业的法律责任,在整个国家形成了一个综合、有效、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服务体系,并在法律规章制度下进行质量安全管理。

2.欧盟的促进机制。2003年6月2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了新农业政策改革决议。改革政策的各项具体措施,分别从2004年和2005年开始执行。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直接补贴方式。按照新的改革方案,取消原来与产品类别和种植面积有关的挂钩补贴,取而代之的是“单一的农场补贴”(Single Farm Payment)。每个农民获得的补贴额将根据以2000-2002年为基期的情况确定。一经确定,补贴就与种植的作物种类和面积多少无关。(2)加强对环境、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标准的要求。上述各项补贴政策包括单一补贴政策,尽管可能不再与生产挂钩,但是却与遵守环境、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标准等方面的法规要求相联系。(3)建立新的“农场咨询系统”(Farm Advisory System)。在2006年以前,各成员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农场咨询系统。但是2007年以后,各成员必须都建立起这样的系统。在2010年以前,农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这个系统。2010年,农业委员会将报告这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欧盟部长理事会将决定是否将该系统变为强制农民参加的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提供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有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的咨询服务。农场审计部门将定期地对农场投入物的投入水平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有关的环境、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要求。有关的费用将由欧盟的农村发展基金支付。(4)调减对大农场的补贴。按照新的改革决定,将对大农场直接补贴标准予以调减。调减的幅度是:2005年为3%,2006年为4%,2007年以后为5%。据测算,此项措施每年可节省支出12亿欧元。这些节省下来的支出将全部用于促进农村发展项目。欧盟通过以上六项措施的实施,使欧盟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提高了其综合竞争力,对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具有针对性。

3.日本的促进机制。(1)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出口促进体制。日本政府专门成立“农林水产品出口推广协会”,该协会由农林水科大臣任会长,各省厅、地方政府、各全国性农业生产、流通组织、贸易、旅游促进团体、以及地方出口促进团体作为成员。该协会负责制定日本农产品出口的基本战略,确定农产品出口的具体目标,完成并实施年度农产品出口行动计划,与外国政府交涉取消农产品进口壁垒等。(2)加强对外交涉,为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铺路搭桥。为扩大农产品出口,日本政府出面同各国交涉,在关税、检疫等方面取得进展,比如,通过双边FTA协议,降低农产品的进口高关税;要求进口国调整顿秩序检疫政策,或根据进口国的检疫要求采取改进措施等。(3)建立面向出口的生产、流通体制。此举主要是通过构筑面向出口的生产体制,导入新的技术,生产出能够满足海外市场需求的,符合海外市场标准的、与日本市场有所不同的农产品。同时,为了保持农产品的出口品质,降低成本,建立出口包装和保鲜系统,利用共同的运输方式,开发出专门出口的运输路径、运输方式等流通体制。(4)积极开展海外市场推广。①开拓并扩展销售渠道。日方对农产品出口的海外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然后将该信息分发给相关单位作为决策参考和依据。这些信息既包括政策制度方面的,如检验检疫制度、商标登记、培育权保护等;也包括市场需求、商品价格、流通状况、饮食习惯等。②采取多种形式的市场营销手段。充分而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包括开展市场调研、制定出口计划、开发海外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等。具体方法如在国内成田机场介绍、销售日本品牌农产品;组织国内企业参加国外食品展销会;设立直销点,搜集市场反应;召开生产、流通、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准备会等;在国外,政府协助民间进行市场调研、疏通政府关系、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加强与海外相关贸易部门的联系;另外,金融机构还向农产品出口提供融资和保险的服务。

三、建构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策略

美、欧、日等国突破技术贸易壁垒的措施尽管很多,但是概括起来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官方层面的政府努力,建立政府出口政策支持体系;二是农产品自身质量的提升,尤其是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构建强有力的农产品出口政策支持体系。与多数人预期的相反,加入WTO 以来我国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并未显著增长,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却遇到极大阻力,主要是日本和欧盟等国设置的技术壁垒。残酷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真正的自由贸易仍然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世界中的竞争力不仅在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同时也取决于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方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实际用于农业的政府支持却十分有限。因此,创新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体系,深入研究世贸规划,借鉴国外支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机制,对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抵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特殊的现实意义。(1)构建完善的“绿箱”保护体系。所谓“绿箱”政策,指的是政府在执行支持计划时必须符合:其费用由纳税人负担而不是从消费者转移而来,没有或仅有最小的贸易扭曲,对生产影响很小;不具有对生产者提供价格支持的作用。根据WTO规侧,“绿箱”措施可免除削减义务。 由于绿色政策在WTO规则里并不承担削减义务。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2)充分利用黄箱政策扶持空间。我国黄箱支持量允许标准为8.5%。目前我国黄箱支持量不大,主要在粮食保护价收购和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方面。除了玉米以外,我国粮食品种的支持量都是负保护。目前我国每年还有很少的农业生产资料补贴,都处在世贸组织的“微量允许标准”之内。应充分利用黄箱政策空间,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但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农业协议要求,转换支持方式,主要应补给生产者。因此,对黄箱政策的支持目标和支持结构应做较大的调整,由主要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补贴转向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并重新确定黄箱政策支出的重点。 (3)完善税收支持政策。研究规范统一农产品加工品商品代码,调整农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鼓励企业出口深加工农产品。对农产品出口生产企业进品生产加工检测检验设备及企业自用的通用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关税减免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4)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提供信贷支持。要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研究制订对农产品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扶持的具体办法,针对农产品的特点,加快研究、设计满足农产品出口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信贷支持力度。(5)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出口保障机制。①建立农产品出口促进基金,资助农产品出口的研究开发,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监督国外农产品进出口政策法规公平性等活动,保证和维护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公平竞争的环境。②设立农产品预警调节专项资金,建立补偿制度。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生产成本90%以内时,国家对本国产品促销进行补贴;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为国内生产成本82%~90%时,国家除对促销进行补贴外,还应收购、储藏国内农产吕,并对降价使用的农产品进行补贴;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生产成本80%时,国家启动转产、转业和退耕补贴机制。③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重点资助企业和行业组织参加国际博览会、交易会,对中国农产品进行整体宣传,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支持企业和行业组织开展市场调查,广告促销、营销策划、产品推介,以及其他市场营销活动;加强与国际认证认可及国际零售商组织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我国农产品、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工作,支持国内认证机构开展符合进口市场要求的认证,资助出口企业通过进口市场要求的认证。④改善出口农产品的物流条件,提高出口率。加强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减免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通行费用,实现省际互通。要重点解决好农产品出口重点区域和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的冷链运输问题,以降低出品成本,突破发展瓶颈。

2.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基本原则。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出口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落后于我国的整体外贸发展水平,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弱,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还不高,农产品出口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对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扩大和发展农产品出品,必须根据中国农业资源禀赋的特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避开土地、水资源短缺的劣势,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制订发展目标、战略措施,并组织实施。②坚持技术创新,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今后国际农产品竞争的实质是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是未来农产品竞争的方向。要着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快技术创新、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优化出口产口结构,努力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③坚持市场化方向,积极培育出口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是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协调国家宏观目标和市场主体的微观行为,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④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发展原则。重点支持农产品出口优势明显、条件较好的地区积极扩大出口;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茶叶、水海产品、禽肉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农产品;重点扶持贸工农一体化,拥有自有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加工能力强、出口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同时,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不同产品和不同市场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考虑近期和远期目标。 (2)具体措施。由于目前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大多仍然是传统的生产方式,质量不高,标准不统一,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安全、卫生意识不强,使我国农产品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被规模小、技术差、产品质量与安全性低劣抵消了,因此,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以提供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为参与竞争的基础或前提。②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出口农产品竞争力。③进行宏观调控,整合各地优势,形成合力。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优势农产品的产量。⑤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实现出口市场的区域多元化格局。⑥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建立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参考文献:

[1]HACCP是指以预防为主的食品生产的安全与质量控制的方法管理体系。其基本原则是:1.评估影响产品质量与安全卫生的风险,分析其潜在危害(HA);2.鉴别生产加工过程中控制点并按已分析出的危害确定关键控制点(CCP);3.确定与各关键控制点相适应的临界值;4.确定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和频度以确保符合临界值;5.确定经监控认为关键控制点失控时,应采取的纠偏措施;6.确定验证HACCP体系的正常有效的运行程序;7.建立全部的程序文件和与上述原则及其应用相适应的准确有效的记录。

[2]商务部网站, http://www.mofgov.cn

[3]“绿箱子”保护,商务部网,http://www.mof.gov.cn. ,2008年1月24日下载

[4]叶堂林:“世贸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4年6月,第144页。

[5]商务部网。http://www.mofcom.gov.cn/,2008年2月21日下载

[6]《农产品出口的“十一五”发展规划》:http://www.mofcom.gov.cn/,2006年8月24日

[7]《农产品出口的“十一五”发展规划》:http://www.mofcom.gov.cn/,2006年8月24日

作者:徐睿霞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 篇3:

突破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

近年来,中国出口农产品在商品结构、经营主体、出口模式和市场多元化等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5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园艺、畜禽和水产品逐步占主导地位,合计出口183 5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7.5%;外资、民营企业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步推广,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获有机认证企业近千家,获出入境检验检疫和机构认证HACCP的食品出口企业近4000家,通过第三方认证的企业有2 800多家;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中国农产品已远销到215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加入世贸组织4年多来,中国农产品出口频频遭遇国外以质量、卫生和技术标准为借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规模受到制约,造成很大损失。出口受阻的农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和水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4种表现形式:技术性法规和技术标准、标签要求、合格评定程序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由于技术壁垒具有广泛性、复杂性、隐蔽性、灵活性等特点,现已替代传统非关税壁垒而成为新的最主要的贸易障碍。

据调查,受日本和其它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影响波及的中国农产品中,水、畜、禽产品所受影响较粮食作物为重。分地区调查显示,湖南、贵州等内陆地区,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较重,受调查的出口企业100%认为出口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而福建等沿海地区接受调查的出口企业,有68%认为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障碍高筑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对进口农产品实施技术标准十分苛刻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简称《肯定列表制度》)。在该制度下,对所有农业化学品残留制定了限量标准,涉及302种食品,799种农业化学品,54782个限量标准,全面提高了进口农产品的技术门槛和市场准入标准,成为一种非关税的技术壁垒,直接影响到中国近80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涉及到中国6000多家对日农产品出口企业,关系到主产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有关统计显示,自2006年5月29日至今,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已对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风险在不断加大。2006年1至7月,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454亿美元,增幅较去

年同期减少13.5个百分点。其中,6月单月出口6亿美元,同比下降17.9%;7月单月出口6.3亿美元,下降1.7%。200日年7月,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大部分产区对日出口的增幅都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一些大宗优势农产品出口也受到影响。一些原计划200697月出口日本的紫菜,也因上述<肯定列表制度)的限制,至今仍积压在产地仓库。

加入WTO后,中国部分农产品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基本上被规模小、技术差、质量低、不符合国外有关标准的劣势所抵消,对中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中国冻兔出口量曾占世界需求的70%,现在只有个别省份还在出口,出口企业已经由过去30多家缩减为3家。鲤鱼、对虾、贝类等水产品出口也在相继走下坡路。

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在不少情况下是信息系统不发达、缺乏对进口国各种技术限制的了解所致。要获取对方要求的标准、技术法规,常因交涉不力而贻误成交机会,出口成本增加;为符合一些国家的技术标准,企业势必要修改或改变设计、工艺,还要多次检测,甚至推迟交货,相应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引发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在世贸组织争端案例中,有28%是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关。例如,中国双孢蘑菇被美国海关以质量和安全为理由,扣押、索赔、退货达100多批次,中国成为美国按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蔬菜产品也和日本发生了多次贸易摩擦。

从国内方面来看,农产品生产缺乏协调和统一;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建设滞后;农业生产的外部环境有污染;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不完善。

从国际方面来看,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各国为保护国内市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美、日、欧盟三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源地,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世贸组织的有关文件,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借题发挥”提供了空间。国际市场上农产品已趋饱和的形势,容易引发技术性贸易壁垒争端。

突破技术壁垒指日可待

国外的技术壁垒,给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需要政府部门、技术管理部门和农产品企业协调一致,继续强化若干带有根本性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从宏观层面继续采取相应措施突破技术壁垒

第一,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化建设和管理,这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基础和硬工夫。

应该看到,目前中国的标淮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二三十年,高新技术等领域标准经常受制于人。而且,有超过半数的国家标准近乎竣痪,目前只有不足50%的标准技术水平适度超前或符合当前科技、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能实质性发挥作用的技术标准所占比例不足65%。而且国家标准“超龄服役”的现象比较严重,现有21000多项国标平均标龄为10.2年,其中9500多项平均标龄长达12年,而发达国家标准的标龄一般为3~5年。另外与发达国家两年以内进行修订的速度相比,中国平均要相隔4.5年也显得过长。由此看来,技术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紧迫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

第二,在全面、深入研究国际上各项农业标准的基础上,加快中国农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和修订。

这些标准包括产品标准、生产标准、检验标准、环境标准等,并确立这些标准的法律体系。当前,对《肯定列表制度》中的暂定标准、一律标准,更要深入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并加强对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要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质量论证体系,大力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只有实施“三个体系”并建立可追溯制度,才能使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获得通向国际市场的身份证和准入证。

第三,进一步加强有关农产品技术

壁垒的信息、咨询、培训等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预警机制。

帮助企业及时规避风险,掌握主动。要全面了解和研究世贸组织成员,特别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有关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的信息。组织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技术壁垒状况,建立技术壁垒数据库;及时向企业传递有关进口国的最新技术标准,定期发布国外技术壁垒的最新动态。

第四,大力推进环保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发展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有机农产品是当前的大方向,正越来越受到世界上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而中国有发展有机农业的许多有利条件。要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鼓励环保农业的发展。还应强化环保执法,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指导,建立起一批外向型农业生态示范区,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另外,中国目前农产品的出口结构中,约80%为初级产品,加工开发深度不够,加工转化率低,仅40%-50%左右,二次以上深加工只占20%,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表明中国出口农产品在深加工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第五,利用WTO规则中的绿箱和黄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根据国内支持总量测算标准计算,1993—1995年中国农业处于负保护状态,也就是说,中国现行的农业出口政策大部分符合《农业协议》所规定的“绿箱政策”。另外,中国所使用的“黄箱补贴”只占农业总产值的3.3%,而《农业协议》中规定,发达国家对本国农业的直接补贴不得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发展中国家不超过10%。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利用“黄箱补贴”还有空间。

第六,从政府角度,利用多边、双边渠道,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为中国农产品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二)企业应配合政府从微观层面采取相应措施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加快技术改造,完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中国的出口农产品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占很大比例,其中相当一部分不能达到进口国的产品、环境标准。企业应倡导农产品生产的协调和统一,保持病虫害防治的彻底性和同步性,提倡科学用药,减少用药次数,严禁剧毒农药的大量喷洒和化肥的滥用,从生产源头控制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

研究国外市场的消费倾向,学习国外成功企业的营销经验。国内企业只有充分把握国外产品、环境标准及消费倾向,做到生产和营销两大环节同国际市场接轨,有的放矢提供符合进口国技术、环境标准的农产品,就会减少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可能性。

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工作。认证是证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管理体系符合某种标准、法规的合格评定程序,是依据国际惯例对产品进行评价和管理的一项工作。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来看,一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需要获得“白色通行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获得国外权威机构的产品认证和安全认证,取得国际市场的“准入证”。

积极实施绿色营销策略。绿色营销是以常规营销为基础,强调把消费需求与企业利益及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营销。绿色营销较社会营销更重视环境保护。绿色营销的主要内容是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及开展绿色促销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既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又能对公众的消费行为起绿色导向和强化作用,有利于开拓绿色产品市场。

借力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重视非政府行为的作用。通过行业商会、协会和中介机构,拓展专业合作协会的服务领域,发生贸易争端时,利用商会、协会协调协商,尽可能减少损失。加强商会在中国出口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收集、研究方面的作用。另外,还应重视对外贸易中的非政府行为。非政府组织并非《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直接规范对象,它可以凭借自己的有利地位,根据本行业的情况,结合产业技术标准,制定相应的本行业产品的技术标准,对国外某些带歧视的技术壁垒进行反击,能间接地起到保护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目的。

(作者单位:李 旸 商务部培训中心梁瑞骅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作者:李 旸 梁瑞骅

上一篇:商业银行科技创新金融论文下一篇:精细化管理中护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