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论文

2022-07-03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约束。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基于技术水平的差异、政府的主动干预而形成,也可能是其中涉及的不同利益方相互博弈的结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论文 篇1:

我国纺织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

【摘要】1998 年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零售价格呈持续走低的态势,对我国纺织品设限的国家不约而同地提出种种技术性限制措施,给其国内纺织服装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文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频繁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和现状,包括对国内相当产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纺织品 贸易壁垒 产业影响 对策措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8年以来,纺织品服装市场零售价格呈持续走低的态势,总体上看服装零售价格下降幅度大于纺织品,城市市场下降幅度大于农村市场,近两年纺织品价格下降幅度略有减小,但服装零售价格下降幅度却有所增大。众所周知中国有很丰富的人力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必然带来廉价的商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品行业中,廉价劳动力是一个很重要的竞争力参考量,所以产品的廉价是中国纺织品的一大特点,也是我国的纺织品占据极大的市场份额的原因之一。

对我国纺织品设限的国家政府不约而同地提出中国纺织品对其国内的纺织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给其国内民族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迫于这个原因,其政府不得不对中国的纺织品设限。为何他国对我纺织品频频采取限制性措施?原因就是我国的纺织品触犯了其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那么,何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其成因又是什么?首先要弄清楚技术性贸易的概念和成因。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合法目的为由,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种种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

一、我国纺织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三种情况

个人认为,国外对我国纺织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大体可分以下三类情况:第一类,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要求是合理的,我国企业具有达到该要求的生产技术;第二类,国外要求合理,但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生产水平;第三类,国外实施的措施不合理,有歧视性,或违反了TBT协定的相关规定。

上述三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都可能对我相关出口产品造成损失,造成负面影响,但不能仅凭出现损失或造成负面影响便将这些措施全部称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我认为,对于由第一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关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应负全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出新的合理要求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对相关产品提出更高的合理要求是必然的。俗话讲“入乡随俗”,企业应积极获取这方面的信息,调整生产工艺,生产出符合进口国要求的产品。企业因这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损失,实属可惜,这些措施不应被视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于由第二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负面影响的,又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外要求超前,没有考虑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另外一种是我国企业的生产水平确实落后于大多数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论如何都应首先向这种先进的要求看齐,然后从企业自身寻找差距,寻找对策。

第三类技术性贸易措施就与上述两类有质的区别。由于这类措施的内容、实施方法等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定(如果是WTO成员的话)、或不符合国际惯例、或未遵守双边协定,从而造成对我国出口企业或出口产品的歧视性待遇,导致企业合法利益受损,可以将其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以企业,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对此需要十分关注。

实践中,使我国出口企业受损的大多数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属于上述前两类。这也可以从科技部的一项调查中加以佐证。2003年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对天津、山东、江苏三省市26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我国81%的出口企业曾经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企业出口造成的影响来看,认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合理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8.7%,而34.7%和25.9%的企业是由于不了解国外技术标准和未达到国外产品标准而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由于不了解国外技术标准和未达到国外产品标准而产生影响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不妥当的。

二、我国纺织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1、我国纺织品出口与产业的相对弱质性。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总体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许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相对于国外同类产品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与标准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弱质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据有关方面的资料显示,我国的工业标准约有70%仍低于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即非复杂、苛刻,也足以将我们的许多出口产品拒之门外。

2、出口企业缺乏认证意识。我国许多出口企业在这方面的法规意识、标准意识和认证意识还比较淡薄,更缺乏国外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信息,致使许多出口产品包括其生产条件、工艺和方法达不到国际或国外的技术标准。即使一些产品有质量,但由于缺乏认证,仍然不能进入一些国家同类产品的主流市场。

3、我国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宏观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包括我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体系还不够健全。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还缺乏研究,缺乏权威性的技术贸易壁垒信息与咨询机构,缺乏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争端处理的有效机制与手段。

三、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较严重。它不仅影响到我国外贸的最终产品,也影响到生产过程、管理、环保等各个方面。每年所涉及到的出口贸易金额达数百亿美元之多。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年来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加大了对本国市场和产业保护的力度所致。

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方面,由于欧美、日本等国和地区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日益发展的环保运动,TBT尤其是绿色壁垒正逐步成为纺织品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壁垒。这些规定不仅对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的使用严格限制,而且对纺织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包括纤维生产、棉花种植和处理、产品的加工及制造、消费者使用等都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和规定:如规定了有机氯载体、甲醛残留量、防腐剂、可溶性重金属残留物、织物酸碱度、染色牢度和特殊气味等;禁止使用破坏臭氧层的物质;要求抑制或消灭一些有害病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不能超标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此类产品不符合“绿色”要求的覆盖面大约在15%左右,影响出口近80亿美元。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一份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多达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了绿色壁垒的负面影响。有关专家认为,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程度已经并将超过反倾销案件的影响,已成为入世以来我们不容回避的课题。

四、纺织品企业应对贸易堡垒的对策措施

1、借助于国际组织。可以借助于国际贸易组织如WTO,通过信息咨询、磋商和争端解决等手段解决冲突:

(1)信息咨询。WTO规定,每一成员国应保证设立咨询点,能够回答其他成员或其他成员中的利害关系方提出的所有合理咨询,并提供有关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非政府机构所采用或拟议的任何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资料。

(2)磋商和争端解决。协议明确规定:要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由每一成员的代表组成,每年应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为成员提供机会,就本协议的运用及有关事项进行磋商。

协议还规定,任何事项的磋商和争端解决应在争端解决机构的主持下进行,并应遵循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的规则。

2、企业要练好内功。首先,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可以有以下三个途径:

(1)开发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中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的开发体系。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2)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中国纺织服务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体系。

(3)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重点是开辟多元化市场和分享优惠贸易政策。可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在采购、生产、运输上获取巨大成本优势进军国际市场;可利用股权关系建起国内企业与著名企业的纽带,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实力较雄厚的企业,可以采用收购和兼并的方式在国外适宜地点投资办厂,这样既可以拓宽销售渠道,又能与当地相关企业形成利益同盟,减少贸易磨擦等。

其次,应自觉遵守法制,诚信经营。国际贸易讲究的是效率和信誉,谁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谁将受到规则的制裁。当今社会责任标准和生态环保标准将成为阻碍我国纺织服务出口的主要壁垒之一。为此,中国纺织业在国际贸易中,一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劳动法规,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工人权益;二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三要建立严格的质控机制,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在纺织服装产品的原料采用、生产制作、设计包装和产品使用后的处理等方面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规来动作,主动推行生态环保认证,坚持国际认可的标准,与国际化接轨;四要建立诚信的服务机制。处处做到讲效率,讲规则,讲信誉,方能赢天下。

再次,应积极开展纺织行业外交,提高中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强与国际同业竞争者、合作者、相关产业、客户和消费者、社会团体、经济与政治组织及个人的沟通、交流与互信,消除和避免因误解而造成的冲突与隔阂,提升国际形象,树立强国地位,打造中国纺织国家品牌,提升我国纺织产业的整体美誉,构造有序的产业体系,保证中国纺织业在经济全球贸易一体化时代能够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祥:《新经济与国际经济与贸易》,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年6月。

[2] 张旭宏:《2002年我国外经贸运行分析及2003年展望》,北京,经济要参。

[3] 胡涵钧:《新编国际贸易》,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4] 程惠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5] 徐冬根:《WTO规则解析》,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6] 王亚星:《入世后应深入研究国际贸易壁垒》,北京,对外经贸实务 2001年11期。

[7] 甘亚平:《入世中国各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8] 白杨:《中美纺织品贸易第二轮磋商》,新华网,国际金融报,2005-7-2。

作者:张晗甦

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论文 篇2:

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机制的博弈分析

[摘 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约束。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基于技术水平的差异、政府的主动干预而形成,也可能是其中涉及的不同利益方相互博弈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国家间贸易政策博弈和各国内部政治与经济力量相互博弈的角度,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解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及对各利益集团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相关部门拟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机制;博弈

[作者简介]幸志键,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财科技处处长,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宏观经济、产业经济;(江西南昌330029)

徐菲菲,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2007级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朱金生,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湖北武汉430070)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关税壁垒逐步弱化,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离我们而去,相反,它正以一种更隐蔽、更强大、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方式——非关税贸易壁垒手段阻挠着进出口贸易。据有关资料,当今世界贸易壁垒的80%来源于技术性贸易壁垒。

伴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广泛使用,国内外学者也对此作出了一些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Peter Swann(1996)等人对1985—1991年期间英国的净出口、进口、出口与本国的标准数目及英国和德国认可的国际标准数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英国的标准对其进口和出口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Barry Krissoff、Linda Calyin和Denise Gray(1997)采用静态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了美国苹果在日本、韩国、墨西哥这三个不同市场面临的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并计算出了限制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等价关税率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贸易的限制程度。Johannes Moenius(1999)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1980-1995年期间来自12个国家的471个行业的国家特定标准与双边共享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发现双边共享标准对贸易量有显著的正效应。我国学者王志明、袁建新(2003)分析了技术贸易壁垒对进口商具有数量抑制效应、价格抑制效应和动态抑制效应。张海东(2004)通过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和不完全竞争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国内企业提供的保护程度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何元贵、陈洁(2007)对我国出口贸易遭受美欧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两个层次作深入探讨。虽然国内外学者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很多,但主要是集中使用定性与定量、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研究的方法,应用博弈分析的较少。本文主要从国家间贸易政策博弈和各国内部政治与经济力量相互博弈的角度,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解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及对各利益集团带来的影响。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理:进出口双方国家间贸易政策的博弈

众所周知,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前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产物,从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上说,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不利于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各国所获得的利益较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利益会减少,那为什么各国还是会倾向于选择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呢?

一个很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进口国的企业或相关行业,特别是那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行业,会受到进口产品的影响,其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也就是说,设置壁垒根本上是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和行业。由于各国在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需求偏好与经济禀赋等客观条件上存在着差异,使得各国的技术性措施之间产生着分歧,为了保证自身的最大利益,各国间必然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假设:A国和B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A国在甲产品生产上有优势,B国在乙产品生产上有优势,两国分别从对方进口自己的劣势产品,即A国从B国进口乙产品,B国从A国进口甲产品。A国和B国只允许采用技术壁垒方式(TBT)来限制对方出口,它们的策略及利得如下图,所示,

理性的国家知道,如果双方都不设置技术壁垒,他们都能够从贸易中获得0.5个单位利益,这对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的格局。但是,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他们的占优策略。因为,在一方设置技术壁垒行为被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对方选择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那么他将获得1个单位利得;如果对方选择设置技术壁垒,他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则会使自己造成1单位利益所得损失。相反,如果他选择设置技术壁垒,他的利益所得损失为零。根据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每一个理性主体都会剔除严格的劣策略(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去选择设置技术壁垒。因此,尽管各国都知道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但考虑到在其他国家设置了技术壁垒之后自身的利益会有损失,所以,为了能够回避这种风险,各国最终还是有很强烈的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意愿。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理:壁垒设置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

技术性贸易壁垒既是各国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也是各国内部政治和经济力量相互平衡的结果。在一个民主的政体中,多数人的意愿应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当少数利益集团受到损害时,迫于政治压力或为了赢得更多的选票,政府往往采取了少数利益集团的建议。这与关税的实施是相同的,关税的采用必然导致消费者福利的损失,技术壁垒的设置给消费者带来的是较少的产品选择和较高的消费价格。但不同的是,技术壁垒的设置常常是符合了或者至少表面上符合了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保护消费者生存环境的洁净和安全等),相关的压力集团有更好的口实来要求技术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市场结果,对经济个体(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有资源配置和福利影响,理性的经济个体对不同的政策及其市场结果也有一定的偏好,必然会通过施加各种政治影响以实现自己的偏好,获得利益最大化。消费者人数众多,利益分散,每个消费者难以察觉自己在贸易保护下的福利损失,而且消费者更多的是注意他们在生产方面的地位,这个地位的维护和提高经常得益于进口保护政策。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是一国内部政治和经济力量相互作用与平衡的结果。

假设1:一国政府G有设置和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两种选择,国内生产者P有生产和不生产产品两种选择,但生产的产品在同国外产品的竞争上没有优势,国内消费者C有购买和不购买国内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两种选择。那么,我们可以建立如图2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由图2模型可知,当政府选择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该种产品可以自由进口,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也可选择进口的该种产品,由于进口产品的价格低于国内生产者的价格,消费者当然会倾向于花费2个单位的利益损失购买进口产品,但此时国家和国内生产者什么都得不到,则国内生产者就会要求国家对该种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政府也会认为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则会导致进口产品对国内的垄断,国内生产者的大量倒闭,造成国家巨大的逆差,不利于本国该种行业的发展,从而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本国企业进行保护。当政府选择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会对该产品的进口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减少进口产品的数量。此时,尽管国内该种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但会低于进入到本国市场的进口产品价格,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该种产品,会造成自己3个单位的利益损失,国内生产者会得到2个单位的利益,政府得到1个单位的利益;如果消费者选择购买进口产品则会造成自己5个单位的利益损失,国内生产者什么都得不到,政府能得到3个单位的利益。由于设置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后,消费者购买该种产品的支出增加了,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要求国家取消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形成了国家——国内生产者——消费者三方的博弈。但只有当国家认为国内该种产品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才会逐步取消技术性贸易壁垒。

假设2:一国内有两个企业A和B,企业A已经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并且在市场上具有稳定的销售份额,且企业A可以通过要求政府是否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来打击其他竞争者。企业B打算从事该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对企业A的竞争实力不完全了解,无法判断企业A在企业B进入市场后的反应,此时,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建立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一是企业A是属于行业领先企业;二是企业A是属于行业一般性企业。具体博弈策略及利得见图3和图4:

在图3中,由于企业B是该行业的新来者,在技术、销售渠道等各方面都不会比企业A更有优势,而企业A是该行业的领先者,企业B的进入对企业A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是,当企业B选择进入市场,且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国外企业也会进入本国市场占去一定份额,所以企业B一定会倾向于要求本国政府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获得更大收益。当企业B认为进入该市场所得到的收益太少而选择不进入该市场时,对于企业A可以在本国市场上得到绝对多的收益,但是,如果要求本国政府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A便可以取得本国市场上的绝对垄断。所以,无论企业B选择进人还是不进入该产品市场,国内总会有企业要求政府要求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图4中,因为企业A在该行业的竞争实力一般,所以企业B有可能在进入之后与企业A一统市场,由于这两个企业本身实力都一般,会做各方努力,为自身减少竞争对手,扩大所得收益,所以,无论企业B进入市场与否,企业A都会要求政府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阻止国外企业进入本国市场。而当企业B进入市场后,就会同企业A一起要求政府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获得最大收益。

总之,对国家而言,一方面,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强与外国的贸易往来,尽可能地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又为了保护那些缺乏国际竞争优势或者幼稚产业,不得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而言,设置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无疑会为自己的产品减少竞争对象,可以得到更多利益;而对于广大的消费者而言,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导致国内同类产品更强烈的竞争,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品选择和较低的消费价格。所以,由于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利弊不一致,一个国家是否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何种程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都是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不断博弈的结果。

四、结束语

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所以能以一定的合理性来增加出口国产品的出口成本,从而起到限制其出口的作用,又因为它可以调控经济贸易利益,所以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经济、科技、政治上的优势,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对世界公平贸易带来极大危害,打乱世界贸易秩序,阻碍国际贸易正常发展。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人世”不久、且对外依存度很高的发展中国家,国外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不仅大大限制了我国的商品出口,而且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加快发展壮大自身;另一方面,也要区别对待,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应对那些不合理的技术壁垒。同时,我国政府也可以考虑对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设定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责任编辑:李小玉]

作者:章志键 徐菲菲 朱金生

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论文 篇3:

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状况及影响分析

摘 要: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持续增加,进口检验检疫要求、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变化更新,能否迅速准确地掌握信息已经成为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关键。欧盟、日本、韩国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是农产品的大国和强国,在国际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加强对这些国家实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情况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及时准确地掌握国际技术性措施发展动态,加强应对工作的针对性与效果。

关键词: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

一、农产品容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1.战略背景。贸易保护主义是贸易自由化的伴生物,关贸总协定(现世贸组织)主持下的多轮多边贸易谈判,使关税的贸易保护作用变得极其有限,“乌拉圭回合”谈判又使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等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TBT协议》肯定了各国出于环境考虑而限制国外某些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做法,规定了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国家安全为目标可以采取特定措施的原则。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其形式上合法性、保护范围上的广泛性、保护措施上隐蔽性得到了各国的垂青。也可以这样理解,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趋势,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性。

2.技术背景。(1)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发展的不平衡。目前大多数国际标准为具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控制,新的核技术拥有者又成为新的标准的制定者,尤其是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在国际贸易中,技术领先与经济优势的国家总会设立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往往对产品出口国提出相对更高的技术要求,造成对出口国的技术壁垒。(2)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目前全球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这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环保组织与消费者尤其关注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人身安全、环境保护、动植物健康等有关的产品质量与性能,因此对环保、安全、卫生方面等要求日趋严格,相关规定与标准的出台容易造成贸易壁垒。(3)知识产权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由非定型化向制度化转变。非定型化指发达国家在某一时期针对某些进口商品实施的限制性措施,这些措施之间不联系,形式和内容都不十分确定,而且往往是一些临时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如蜂蜜、洋葱、板栗、番茄制品等个案。而制度化是指政府以协调为中心,干预为主导,磋商为手段,制定长期制度对贸易活动实施管理,这些措施彼此关联、彼此配合,具有综合性、系列性强的特点,如美国的《公共健康安全与生物恐怖预备应对法》以及日本的《食品卫生法》中农残标准的有关规定,影响整个行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都是典型的体现制度化限制的措施。

二、国外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实施状况

1.美国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实施状况。2007年,美国发出TBT涉农通报9项,SPS涉农通报376项,均比2006年略有增加。涉农TBT通报关注的产品主要是锷梨、樱桃等水果以及农用化学品,通报的措施类型多为标签要求、产品质量的分等级标准以及农用化学品的限量要求。涉农SPS通报的通报关注焦点是农用化学品的管理,占其通报总量的89.89%。美国有关农用化学品管理的措施涉及撤销注册、注册申请、注册批准、免除限量、限量申请、延长时效、风险评估、再注册批准、限制注册、最终法规等、这些通报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工作体系,对从开发、使用到即将停止使用的农药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猪、牛及其产品、禽、蛋是美国SPS通报关注的热点动物产品;植物及其产品方面的重点产品是美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水果和坚果,麦类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

2.欧盟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实施状况。2007年,欧盟发出的涉农TBT通报共18项,与2006年基本持平;涉农SPS通报39项,增长较多。与美国一样,欧盟的TBT、SPS通报措施大部分都是农用化学品生产、使用管理规定。2007年欧盟的所有涉农TBT通报均涉及农用化学品管理,包括注册、综合管理措施以及撤销使用授权等。涉农SPS通报的近3/4也都与农用化学品使用相关,主要是制定农用化学品限量标准或者修订现行限量标准。在修订的限量标准中,虽有部分放宽限量要求,但更多的是进一步提高残留限量要求。关注的产品主要为动物源性产品、蔬菜和水果。

3.日本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实施状况。2007年,日本发出的涉农TBT通报比往年有所减少,SPS通报与2006年基本相当,稳定在20项以上。通报措施覆盖产品范围广泛,重点的产品包括畜禽及其新产品、水产品以及蔬菜、水果、香料、种子、茶叶等。日本经常采用的措施主要有如下种类:(1)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继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日本不断对其中的指标、项目进行更新、补充,2007年,日本涉农SPS通报中有八成是关于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而且多为残留限量标准。日本通过实施该项制度建立起一个繁复、严格并动态发展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2)标签标识及包装要求。2007年,日本发布3项涉农TBT通报,分别对牛乳和乳制品的包装、转基因食品和新鲜食品质量标签标准进行了修订。在SPS通报方面,日本2007年提出食品卫生法执行条例的修正案,根据含过敏物食品的标签标准,该修正案将虾、小虾、龙虾和螃蟹纳入强制性标签项目。(3)检验和检疫规定。对于进口产品,日本一方面通过各种检疫措施保证境内动植物的健康,另一方面利用食品安全检验检查手段,控制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抗生素残留等超标的不合格产品进入日本消费市场。例如,2007年日本对植物保护法执行条例进行修订,补充、修改了进口植物检疫范围。

4.韩国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实施状况。2007年,韩国共发布涉农WTO通报37项。转基因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是关注的重点,而主要采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检验检疫、质量安全标准、标签标识三大类。(1)检验检疫措施。在检验方面,2007年5月,韩国提出进口食品检验指南修正案,对进口食品的检验及随机抽样检验进行了规定。2007年10月,韩国提出有关在按实验室检测残留结果拒绝进口牲畜产品的情况下采取措施的法规,提出监管化学残留物150种,设定风险评估结果分组及明确相应的处理规定。此外,韩国还修订了食品标准及规范,明确了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并对“牲畜产品检验费及检验申请标准”进行修订,增加了11种进口肉类,规定了4个检验项目。在检疫方面,2007年,超过五成的SPS涉农通报为动植物检疫措施。2007年,韩国农林部根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及植物保护法部级条例,修改了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增加了50种检疫性有害生物。2007年12月,韩国修订家畜传染病预防法执行条例,明确了需要接受检疫的产品。(2)质量安全标准。韩国对于农药和有害物质成分标准、重金属残留、激素和抗生素的限量都有严格的限制。2007年10月,韩国修订食品标准规范,对农产品内杀虫剂的最高残留限量进行了修订。同时,韩国还对有害饲料的范围和标准进行了修改,对饲料中的砷等重金属的许可标准进一步趋严。2007年,韩国还分别对食品内抗菌素的最大残留限量、食品内抗生素的最大残留限量和鱼类及软体动物内重金属的最高标准等进行修订。(3)标签标识要求。2007年9月,韩国提出畜产品标签标准修正案草案,对于产品标签提出扩大字体尺寸,规定标识日期的地方,明确高过敏食品等要求。韩国还提出了农产品质量管理法案的部颁法令修正提案,明确转基因标签、原产地标签要求。

5.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实施状况。自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实现自由贸易以来,通过修订两国食品检验法规等,两国食品监测日趋一致。2007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出WTO涉农通报分别为14项和27项。两国涉农通报集中于SPS通报。(1)关注产品。水产品、水果、转基因产品是澳大利亚、新西兰涉农通报关注的重点产品。2007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布了8项有关水产品的通报。其中,新西兰提出“进口所有国家人类消费用海生水产品的进口卫生标准”,对进口卫生标准进行修订,产品涉及牡蛎、蚌类及其他甲壳类动物、螃蟹、龙虾、对虾、小虾等。澳大利亚拟修改澳新食品标准法典,使鱼肉内抗生素土霉素的最高残留限量与其他有关安全有效使用农兽化学物的国家法规保持一致。此外,还提出修订对供人消费的虾及虾产品的临时检疫措施。(2)常用措施。近年来,澳大利亚、新西兰常用的涉农措施类型有动植物有害生物进口风险分析的产品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在进口风险分析措施的运用上,一方面从通用技术和程序入手,对风险分析程序进行修订。2007年9月,澳大利亚开始执行新的澳大利亚进口风险分析程序,它包括进口风险分析关键步骤、总体时间表的法规。这是澳大利亚进口风险分析体系改革法律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澳大利亚进口风险分析程序的一个变革。另一方面加强进口风险分析在水果、水产品等具体产品进口、管理方面的运用。

残留限量标准是另一类常用措施。澳大利亚、新西兰频繁制修订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007年澳新发出的有关农用化学品限量的通报有8项。

三、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国外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情况显示出国际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的一些特点:一是有关农用化学品的通报是WTO成员关注的热点,其中农用化学品残留限量的规定是热点中的热点;二是受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和动物疫情爆发的影响,各国对于风险分析的应用力度在持续加大;三是在不断提高安全卫生要求的同时,强化标签标识、包装要求以及质量分级标准等手段的运用。通过多种措施,从卫生安全、质量标准的角度全面构建自身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正面效应,也会产生负面效应。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正面效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正面效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能够保护国家安全、国民和动植物健康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提高国家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1)节约成本。统一的、严格和环境标准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一致性的规范更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之外的谈判、法律规范、管理体系等的费用。(2)保护国家安全、国民和动植物健康,保护环境。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保护一国的动植物安全、消除市场失灵以及推动贸易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正面效应是能够保护国家安全、国民和动植物健康及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技术壁垒体系,既可以帮助一国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促进科技进步,促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还可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绿色壁垒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产品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另一方面又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些产业已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新的增长点。从经济学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保障国民健康与安全,如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对国际经济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3)提高国家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政府干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有效地避免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还可以克服进口可能产生的生产或消费负外部效应,增进社会福利。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化消费中能够发挥对居民消费的有效调节和保护作用,是开放性居民消费干预机制的必要补充和必然选择。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居民消费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利用技术上的标准和规则来限制国外商品对本国的进口,从而间接实现了干预居民对国外商品进行消费的目的。以保护消费者为目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技术标准选择适度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合理通过限定消费者对进口产品质量偏好的最低下限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采用Boom的效用函数定义,建立了中国出口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在发达国家产品市场上进行两阶段Bertrand价格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发达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他同样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福利得到了提高。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负面效应。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即在产生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会给各国带来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造成贸易障碍,引发贸易争端;降低国家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1)造成贸易障碍,引发贸易争端。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负面影响是: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增加贸易成本,抑制了受限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造成不同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不断增多,造成贸易障碍,引发贸易争端;阻碍国外达不到“标准”的有关商品进口,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降低国家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技术壁垒将会通过一系列方式对国内国际的消费者福利产生不利的影响,一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在阻止国外企业进入的同时也会降低本国企业的利润。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制约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因为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收益下降,使出口国社会福利降低。(3)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所损害,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有力地减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商品具有数量抑制效应、价格抑制效应和动态抑制效应,严重损害了出口国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带来了影响,也影响了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尖端技术和设备,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四、总结

我们应该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两面性,这样才能发现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对,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来调整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朱玉春,种胜兵.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10):19—23.

[2] 何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Betrand博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4):42—45.

[3] 张秀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5,(2):17—32.

[4] 王志明,袁建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世界经济,2003,(7):31—43.

[5] 杨洪媛.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状况及应对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2008:6.

[责任编辑 安世友]

作者:张建群,潘鹏飞,鲁翔

上一篇: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论文下一篇: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