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系统论文

2022-04-27

【摘要】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战略,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则是落实上述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划定工作流程开展探讨研究,对划定流程提出优化建议,提高划定效率及准确性,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及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系统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系统论文 篇1:

结合地理国情数据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方法研究

摘要 粮食生产功能区是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政策。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广东省为例,结合地理国情数据,进行了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各分区面积占比分别为最适宜为77.92%、比较适宜为2.16%、基本适宜为18.89%、勉强适宜为1.03%;最适宜地类主要位于粤北的山地丘陵区、粤东和粤西沿海地区,基本适宜区主要位于珠江流域平原区;该方法可较科学地进行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对優化农业生产布局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GIS;粮食生产功能区;地理国情数据;广东省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4.063

Study on the Method of Delineating the Provincial Grain Production Special Zone Based on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Data

SHI Xiao-chun,YE Jiao,WANG Hai-yun et al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Guangdong 510500)

Key words GIS;Grain production special zone;Geographical conditions data;Guangdong Province

基金项目 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18B020207002);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科技项目(GDZRZYKJ2020004)。

作者简介 石晓春(1976—),男,山西浑源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应用研究。通信作者,工程师,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7-03

粮食生产功能区是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政策。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聚焦主要品种和优势产区、实行精准化管理,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为“两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几年来广东省粮食产不足需,粮食市场对外依存度较高,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农业生产用地矛盾突出,进一步影响了广东省粮食自给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两区”、稳定粮食产能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尤为迫切。科学划定“两区”边界,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探讨。理论研究角度主要包括粮食安全角度[1]、管理维护角度[2-4]、土壤肥力角度[5]、地力评价角度[6]、粮食生产效率角度[7]、技术规范角度[8]等。技术方法角度主要包括数据库角度[9-10]、信息系统建设角度[11]、工作技术流程角度[12]、遥感技术角度[13]、GIS角度[14]。

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方法,薛秀清[13]虽然提到遥感技术的应用,但仅简单地介绍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的流程,对划定方法未深入研究。此外,司徒荣轼等[14]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时,仅考虑基本农田和连片性因素,未全面考虑规范中“两区”划定的因素,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从省级层面,利用地理国情数据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方法的研究仍鲜见报道。如何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时,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并结合地理国情数据,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边界的科学界定,是目前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鉴于此,笔者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广东省为例,结合地理国情数据,进行了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方法研究。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与数据源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109°45′~117°20′E,20°09′~25°31′N)。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省陆地面积17.98万km2。

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 902 m,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

数据源包括2017 年度优于 1 m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广东省2017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影像、广东省永久基本农田图斑数据、2017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广东省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单元图斑数据,以及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界线数据、2014年广东省地名地址数据和2017年广东省地名数据。

1.2 研究方法

根据广东省区位特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以永久基本农田图斑数据、广东省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单元图斑数据与2017年全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做矢量叠加,然后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判读,形成全省符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条件的地块范围地图数据。最后经外业举证核查后,形成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一张图”。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2 基于GIS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方法

2.1 数据预处理

将基础数据进行坐标转换,统一转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布尔莎模型,广东省范围内均匀选取高等级控制点,并分别提供1980西安坐标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作为坐标转换参数计算的数据源;然后利用按布尔莎模型计算的七参数将基础数据坐标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数据。

2.2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的适宜性分区

2.2.1 基本农田因素适宜性分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号),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确定基本农田因素适宜性评价表。由表1可知,土地利用类型分值:水田为100分,水田、水浇地为50分;坡地等级分值:小于等于3级(即坡度15°以内)标注为100分,大于等于4级(即坡度大于15°)标注为50分。基本农田因素适宜性分为3类: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其中,适宜类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值和坡地等级分值均为100分;基本适宜包括2种情况,即土地利用类型分值为100分且坡地等级分值为50分,或土地利用类型分值为50分且坡地等级分值为100分;不适宜类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值和坡地等级分值均为50分。

2.2.2 耕地地力因素适宜性分区。原则上选择广东省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单元图斑数据中地力等级在五等以上的地块作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块备选条件。由于每个地区要求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都有具体规定,而内业划定的地块数据只参照影像拍摄当时的情况,可能与实地存在不符情况,因此在内业划定地块的时候需要适当预留一部分面积用作外业核减。综上考虑,将广东省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单元图斑数据中地力等级为五等及以上的地块定义为适宜类型,六、七、八等定义为基本适宜类型。

由表2可知,耕地地力因素适宜性分2类,即适宜和基本适宜。其中,适宜类为100分,其地力等级为五等及以上;基本适宜类为50分,其地力等级为六等、七等、八等。

2.3 基于GIS的适宜性综合分区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以基本农田因素适宜性分区图为源图层,以耕地地力因素适宜性分区图为判别图层,进行GIS判别分析,并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适宜性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见图2。表3为宜性综合评价分析,其中百分制得分为100分定为最适宜、87.5分定为比较适宜、75分定为基本适宜、62.5分定为勉强适宜、50分及以下的定为不适宜。

由图2可知,基于GIS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适宜性综合分区结果显示,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各分区面积占比分别为最适宜为50.83%、比较适宜为16.59%、基本适宜为15.98%、勉强适宜为15.27%、不适宜为1.34%。从空间分布看,最适宜地类主要位于粤北的山地丘陵区、粤东和粤西沿海地区;比较适宜区主要位于雷州半岛和珠江流域平原区;基本适宜区主要位于珠江流域平原区。

2.4 基于地理國情数据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划人工判读

计算上步骤综合分区图属性表中“适宜分类”=“最适宜”的地块面积(S1)与判别前基本农田地块面积(S)的比值,并将比值大于等于50%的“最适宜”地块原基本农田地块代码导出。然后利用ARCGIS的属性连接工具,将导出的原基本农田地块代码进行关联。最后将关联后的原基本农田地块图斑导出,作为人工判读的底图。

地理国情数据具有覆盖面广的优点,科学地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众多要素[15],有效地解决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16]。利用地理国情数据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人工判读。具体方法为:对上述步骤得到的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水田地块,叠加2017年广东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矢量成果(该矢量成果是基于最新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矢量数据提取的,在本次工作中可作为土地实际现状的参考数据使用)和与其对应的2017年卫星遥感影像,逐个地块核对影像上的地表覆盖情况,当从影像上判定当前地块已经没有用作耕作时,需要从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块范围内剔除该地块(图3)。通过此步骤初步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块的边界,并对地块赋予预编码,得到符合划定条件的内业成果数据,以此作为外业核查举证的依据。

结合地理国情数据,对基于GIS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适宜性综合分区结果,进行人工判读,初步得到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图(图4)。从图4可以看出,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各分区面积占比分别为最适宜为77.92%、比较适宜为2.16%、基本适宜为18.89%、勉强适宜为1.03%。从空间分布看,最适宜地类主要位于粤北的山地丘陵区、粤东和粤西沿海地区;基本适宜区主要位于珠江流域平原区。

3 讨论

该研究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时,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综合考虑了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类型、坡度、耕地地力等因素,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合地理国情数据

进行逐个地块核查,初步确定了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边界。与司徒荣轼等[14]的研究相比,该方法创新地方一方面

从省级层面研究;另一方面考虑的因素更全面,最后采用地理国情数据进行人工判别,其结果更客观准确。与薛秀清[13]的研究相比,该方法创新地方包括综合了GIS和遥感技术,另外考虑因素全面、可操作性强。此外,该研究结果需要外业进一步核查,根据各级部门实际情况,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以指导相关政府部门科学决策。

4 结论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广东省为例,结合地理国情数据,进行了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最适宜区面积占比为77.92%,主要位于粤北的山地丘陵区、粤东和粤西沿海地区;基本适宜区面积占比为18.89%,主要位于珠三角平原区。研究结果显示,珠三角平原划入粮食生成功能区的面积比较少,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许多耕地用于养殖或者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综上分析,利用GIS的多要素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地理国情数据进行人工判读,可以科学地进行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克,蔡颖萍,闫苗苗. 粮食安全背景下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探讨:以浙江省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6(9):13-15,23.

[2] 陆永连,张根良.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维护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410-412.

[3] 王岳钧,王月星,吴早贵.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3,54(1):1-4.

[4]  陈月娣,卢春燕,王超.诸暨市粮食功能区建设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1):7270,7286.

[5] 陆宏,王飞,庄亚其,等.宁波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土壤肥力现状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2,53(3):387-389.

[6] 王飞,周志峰,秦方锦.宁波市辖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评价与改良对策[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3):543-547.

[7] 陈红,王会,王学瓅 . 我国粮食生产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 [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2):219-228.

[8] 孟华兵,曹栋栋,秦叶波,等. 湖州市吴兴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技术规范[J].上海农业科技,2018(3):140-142.

[9] 吴晓伟. 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数据库规范(试行)》的分析和建议[J].地矿测绘,2019,35(2):4-6.

[10] 劉 敏,覃艳琼,汤传勇. 基于ArcGIS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数据库建设:以桂平市垌心乡为例[J].南方国土资源,2018(2):58-60.

[11] 管孝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系统建设与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55(10):1635-1637.

[12] 赵彦栋,梁卫卫.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技术流程探讨[J].矿山测量,2019,47(4):76-80.

[13] 薛秀清.遥感技术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中的应用[J].华北自然资源,2019(2):108-109,111.

[14] 司徒荣轼,刘平,张志军,等.高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96-198.

[15] 冯存均,左石磊,詹远增.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机制探讨[J].测绘科学,2014,39(4):50-54.

[16] 许娟.3S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信息采集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5.

作者:石晓春 叶娇 王海云 吴洪宪

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系统论文 篇2: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技术流程探讨

【摘  要】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战略,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则是落实上述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划定工作流程开展探讨研究,对划定流程提出优化建议,提高划定效率及准确性,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及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流程;优化探讨

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需要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稻谷、小麦等口粮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国民口粮绝对安全,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战略。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是落实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也是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发挥各地农业优势的重要部署,也是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的重大举措。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是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前置工作,如何划好、划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推进。基于中山市的划定工作开展流程,对划定工作开展技术流程的优化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区位概况

1.1区位条件

中山市辖区面积约为1800平方公里,坐落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具体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中山市北侧为广州市和佛山市,对应为南沙区和顺德区,西面是江门市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面是珠海市,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距离广州市区约86公里,离澳门约65公里。

1.2地形地貌

中山市位于华南褶皱束的粤中坳陷的北段,地壳变动频繁。中山市地形以平原为主,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体地势中部高亢,四周平坦。中山市地貌由大陆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冲积平原、海滩组成。中山市土壤主要以赤红壤、水稻土、基水地还有广泛分布的滨海盐渍沼泽土及滨海沙土。

1.3气候特征

中山市全市辖区均在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太阳辐射能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月平均气温最低在1月,最高在7月。由于中山市西南为南海,夏季时季风会带来大量水汽,成为了降水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中山整体地势中部高亢,四周平坦,部分迎风坡形成降雨,也是主要降水原因。近年来,影响中山市的灾害性天气主要为台风和暴雨,另外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干旱和雷暴等天气在近十年也会低频率发生。

2.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方法

2.1技术方法及步骤

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和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成果为基础,通过叠加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资料、行政区划等矢量数据,通过对比最新的遥感影像等的内业判读工作,采用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合省厅“两区”划定工作办公室下发的预图层,确定“两区”地块的初始地块,并对地块进行唯一代码的预编码,制作出含带了脱密影像信息的“两区”划定工作底图。

基于上述工作底图,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成果、高标准基本农田等成果和土地整治规划等规划资料,综合考虑各相关部门和镇村意见,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初步划定范围;通过使用本司的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管理系统和土地测绘管理系统开展实地勘查工作。实地踏勘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核实、认定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实地情况,采集点状、线状田间工程,并对地块进行面积量算,形成唯一编码的片块。(2)制作分布图,形成公告公示材料。(3)在公告公示基础上,勘误修正,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数据库。(4)编制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设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志牌。

2.2划定流程的优化建议

(1)深入开展摸底调查,成立小组、摸清家底。市政府政府组织农业农业局牵头,会同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等部门深入开展调查,摸清各镇村连片水田和种植水稻、耕地面积分布情况,摸清自身家底情况,对完成上级下达粮食生产功能区任务起到支撑作用。

(2)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指标、明细工作。根据中山市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城乡建设等相关规划资料,按照省厅下达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制定中山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实施方案,细化划定任务,分解指标,明确各实施步骤的具体工作要求和部门、镇村等职责,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了一个指引性的纲领。

(3)规范开展划定工作,系统辅助、优化外业。根据部、省相关技术指南、规程文件,市农业农村局会同技术单位,组织底图涉及的镇、村开展宣传动员会,组织相关培训,积极推进工作高效完成。通过前期的摸查,组织有效的培训,在征求部门意见、走访镇村后,形成外业核查底图,并采用土地测绘管理系统有序开展外业核查工作。外业核查工作包括了标注地块耕地质量等级、耕作作物类型,查询承包经营主体和土地流转情况,以及标明现场路沟渠等灌排运输工程条件等相关信息。其中,工程信息的采集采用了高标准农田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变排查为核查,明确范围内具体工程坐落位置。完成外业核查后,制作相关公告公示材料,经历15个工作日公告公示期,資料需由市政府、各镇政府、村委三级确认。

(4)上图入库及数据库建设,上图入库,精细化管理。依托外业核查成果、公告公示材料等数据,结合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管理系统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建档立卡、登记造册,把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块具体落实到图上,并根据农田实际情况核定修正,及时“上图入库”。将基础资料、图件、表册和文本成果等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整合入库,建立含有空间信息数据和非空间信息数据的“两区”数据库。

(5)统一标识设立,公告公式、展示成果。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确定,设立统一规范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标志牌,标示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位置、面积、耕地质量等级、管护责任人、管护片块和地块数量、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管护标志牌的设立需要设置在功能区地块内或边缘上,应为道路通达,无树草遮挡处,标志牌应采用砖石混凝土或铁钢等材质做成外体,采用烤瓷、户外广告灯布等不易脱落、掉色、损坏等材质制作展示内容。

(6)确切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实施、加快建设。市镇村三级两两签订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责任书、落实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及管护责任人,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管护责任,内容包括了粮食生产功能区涉及范围、面积、耕地质量等别等信息,也包含了权力和义务、奖励与惩罚等内容。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下一步的后续管理维护形成行政保障,也是下一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提供前置条件。

3.结论

由本级政府组织农业农业局作为牵头单位,在镇政府、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等部门配合的支持下,在部、省有关文件、规程指导下,中山市顺利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在划定工作中,严格遵循规定的技术流程,作为本省唯二的不设区(县)的地级市之一,中山市探索出一条市镇联动、有效快速的划定工作技术流程,优化划定工作,为下一步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建强. 中山地区水文特性分析[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3):324—325.

[2] 张合成 陈章全 韩巍 杜海涛.浙江省和上海市 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情况调查[J]. 农村工作通讯,2016,(16):52—54

作者:梁丽莎 罗彤琳

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系统论文 篇3:

农业部给出2018年农业发展思路

2017年,消费升级大潮渐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火如荼。我国农业迎来了新发展、新动能。2017年为我国农业改革开了好头,那么,2018年农业该怎样发展,从何处着力?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对2018年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做出详细分析,指出,要坚持质量第一、绿色导向、市场导向,并提出细化措施。

当前农业发展困境

当前,农业质量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农产品品种丰富,但多而不优

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种齐全、花色繁多,时不分四季、供应不断,地不分南北、想买就有,但同质化严重,分等分级少,缺少个性化产品。

农业品牌众多,但杂而不亮

我国农产品大品牌不多,有市场影响力的更少。

农业体量大,但产业大而不强

此外,我国粮肉蛋果菜茶鱼产量都居世界首位,但国际竞争力与农业大国地位还不相称。

2018年农业要怎么发展?

2018年,农业怎么发展,还是要坚持质量第一,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

推进农业标准化,把优质产出来

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抓手是按标生产。要加快标准制修订,2018年制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其他行业标准近200项。大力宣传农兽药、饲料添加剂、抗生素使用规范,严格落实间隔期休药期规定,让农民一看就懂。

加强执法监管,把安全管出来

我国农业生产主体多、链条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必须围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出重拳、求突破。

严格投入品使用监管,推进农药追溯体系建设,高毒农药已禁止使用39种,2年内再禁止使用2种,剩余10种今后5年内要逐步禁止使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将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今年再创建200个,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省为单位整建制创建。

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把品牌树起来

2017年农业部开展了农业品牌推进年活动,推出了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与产品品牌,各方面反响很好。今年要开展中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将品牌建设与“三区三园”建设、绿色食品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再遴选推介一批叫得响的农业品牌。要强化品牌质量管控,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品牌“含金量”。

强化现代要素集成运用,让产业强起来

我国农业质量不高、大而不强,最根本的是产业素质不高,必须强化现代科技装备支撑。要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围绕提质增效重大需求,遴选具有示范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组装集成特色高效品种技术。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全面深化种业权益改革,建立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质量。此外,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超过5000万亩,要推动设施装备升级,技术集成创新,优良品种推广,着力解决土地板结等问题。

要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

当前,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利用率不高,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目前,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已提前实现,下一步要在提高使用效率、减少使用总量上下功夫。

今年要扩大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范围,再选择100个生产大县整建制推进试点。选择150个县开展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力争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要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业废弃物利用,变污染为资源,是农业发展的一项新课题。

聚焦586个生猪、奶牛、肉牛大县,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200个县,探索有效治理机制,确保到2020年基本解决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以东北、华北玉米秸秆较多的地区为重点,在150个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以西北、西南地区为重点开展农膜回收,建设100个地膜治理示范县。

加强农业资源养护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将优质的黑土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以黑土区为重点,集成推广深松深耕技术,力争今年深松深耕整地面积在1.5亿亩以上。大力开展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加快制定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统筹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既不能因为保供给、保收入而牺牲生态,也不能因为保生态而让农产品供给、农民收入受影响。如果简单采取减少种植、关闭养殖场的办法,就违背了绿色发展的本意,要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2018年农民地怎么种?

要种好地,还是要多多关注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政策。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种地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水平。

坚定不移调整种养结构

树立大食物观,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减少低端无效农产品生产,增加销路好、品质高、市场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以控水稻、增大豆、粮改饲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这两年玉米调减效果明显,要继续推动“镰刀弯”地区玉米调减,为优势产区留出空间。扩大粮豆轮作试点,增加大豆、杂粮杂豆、优质饲草料等品种种植。以调生猪、提奶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以退出不合理产能、改善养殖生态环境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产业向“三区三园”集聚

要以“三区三园”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确定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加快划定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今年要基本完成水稻、小麦区划定。

加强“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今年再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建设体系。推动创建10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

推进信息化与农业融合发展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据采集、整合、传输、共享,强化农业大数据应用。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新增5个省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力争今年年底建成15万个益农信息社。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动建设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

农业结构调整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重点追求质并不是不要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产能穩定,做到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两手一起抓。要重点保口粮保谷物稳产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好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

上一篇: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研究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管理及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