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2022-04-27

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内蒙古通辽市028000)摘要:本文分析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农发行的影响,指出农发行面临的挑战并对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向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1:

基于互联网+云服务的国有粮食企业HRM问题与对策

摘 要:国有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后,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并得到发展,国有粮食企业也不例外,本文基于互联网+云服务的视角,分析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 ;云服务;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互联网+云服务的国有粮食企业HRM模式研究”(项目编号:KY2016LX540,项目主持人:闭闲)和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1+1+n导师制”“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GXGZJG2016B064,项目主持人:闭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 改善国有粮食企业HRM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市场流通中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着积极作用,粮食从生产到消费都离不开粮食企业,粮食企业是农业与粮食之间的纽带,发挥着桥梁的作用。由于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企业中占较大比重,长期以来,国家依赖于粮食企业确保粮食及其流通运作的安全。当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 HRM)带来很大的便利,尤其是云服务( Cloud Service,简称 CS)的出现解决了 HRM诸多瓶颈问题。

(一)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在企业的诸多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尽管对企业而言,经济资源不可或缺,物质资源极其重要,信息资源更是企业进步的关键,然而,如果人力资源相对缺乏或其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甚至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问题,即使其他资源占据优势,也发挥不了作用,造成资源浪费。相反,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即使其他资源相对匮乏,或遇到困难,企业依然可以通过人的努力解决问题。

(二)有效的HRM是国有粮食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立完善的HRM体系,提升人力资源利用和管理效率,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激发员工的献身精祌,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国有粮食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国有粮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高效运转,员工敬业,顾客满意,企业才能提高效率和质量。

二、 国有粮食企业HRM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管理意识淡薄,理念落后,缺少专业的职能部门,工作粗放盲目。

在国有粮食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員一般由上级粮食行政管理直接任命或聘任,缺乏用人自主权。加之其业务多数是按部就班的,按照上级的政策指令去执行,难以自行发挥,即使是制定计划也是依据国家政策进行,或者在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使很多员工解除了与企业的终身雇佣关系,通过签订合同,建立新的劳动用工关系。尽管国有粮食企业也面向市场引进优秀人才,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随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职工身份随着改变,过去的“铁饭碗”如今变成劳动合同制,大大降低了员工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因此,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留住员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三) 国有粮食企业在改革过程中缺失原有的企业文化

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使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及其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员工心理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过去国有企业提倡以的国家利益优于集体主义,集体利益优于个人利益,号召企业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三、 基于互联网 云服务的国有粮食企业HRM问题的解决对策

“互联网+云服务”的到来,国有粮食企业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更高、更完善,企业只有运用现在管理手段才能使企业更健康有效发展。因此,管理者必须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互联网”思维,更新管理理念,运用云平台,通过云服务建立各种沟通渠道,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一)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认为人是一切管理的主体,对企业管理起决定性作用。企业的财富不仅通过物质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应该是通过人的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不应仅仅注重物质财富的创造,更要注重精神财富的创造。

(二) 完善HRM体系

国有粮食企业HRM由六大模块、职责分工及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运作流程等方面机制、政策、制度、方案、企业文化等因素组成。因此,要建立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抓住关键的环节,全面改善和建设。

1.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为具体落实企业的战略规划,贯彻人员结构上的互补思想,贯彻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贯彻将企业和员工的长期利益相结合。

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绩效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绩效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能力和激励。当能力相当,其绩效的高低取决于激励的水平。从不同角度划分,激励方案也有所不同。

3.建立公平的薪酬体系和考核体系。企业薪酬设计应遵循“公平与公正”原则。设计基于技能的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浮动工资方案。因此,建立公平的薪酬体系关键是解决内部公平问题。当然,“公平与公正”原则的前提是考核,即应具备合理的考核制度,同时考核的人员必须掌握必要的考核技能。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

作者简介:闭闲(1985-)女,壮族,广西崇左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作者:闭闲

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2: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农发行改革的思考

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内蒙古通辽市028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农发行的影响,指出农发行面临的挑战并对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向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

一、通辽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践的结论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市场化原则

通辽市是国家的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盛产优质玉米和水稻,常年产量在68亿斤以上,占全区总产量近四分之一。商品粮数量在40亿斤左右,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一。通辽市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从粮食的生产格局到流通渠道,从粮食的价格形成到调控手段的实施,走了一条渐进化的改革道路。

(二)粮食收购的政策性与市场运行要求的矛盾突出,亏损挂帐不断扩大,导致银行坏账增加

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一直实行对粮食收购的政策性保护,包括制定保护价,给予粮食企业政策性补贴等等。而对粮食销售市场,由于市场的循环效应,国家调控的难度较大,造成政策性收购与市场销售的矛盾,这种制度矛盾是形成粮食企业亏损的内在原因。通辽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这种制度矛盾诱发了粮食企业亏损挂账。(图1)

政策性挂账是各级政府应给予粮食部门的各种政策性补贴迟迟不补,如粮食超购加价款,议转平销售的价差款,提高粮食收购价的补贴款等;经营性挂账是指粮食部门的自身经营性亏损。粮食企业亏损挂账不断增大直接导致了专职服务于粮油收购的农发行坏账增加。(图2)

(三)农发行在支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发挥了阶段性的重要作用

一是解决了多年来农民卖粮难问题。二是有效遏制了收购资金被挤占挪用的势头。三是大力支持了国储粮收购,增强了国家稳定粮油市场能力。四是支持了全市粮食调销工作,维护了粮食流通。

(四)“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未达到预期目的

1998年以来,通辽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执行了政企分开、中央和地方责任分开、储备和经营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但实践的结果是,敞开收购的粮食实现顺价销售困难,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困难重重,粮农受益较少,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其原因,一是强化行政干预,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在制定保护价时为减轻财政负担,保护价定得较低,保护价失去了保护农民利益的意义。粮食收储企业垄断收购渠道,使农户在流通环节的利润被粮食企业所垄断。二是对粮价保护的间接性使保护效果难以显现。从操作者看,不是政府对农民的直接保护,而是通过粮食收储企业与农民发生关系。从补贴方式看,不是政府直接补贴农民,而是把市场价格与保护价格之间的差额补给粮食企业,由粮食企业再对农民进行保护。从保护价格的支付方式看,是一次性支出方式。一次性支付的保护方式使农民丧失了在政府收购以后获得当市场价格超出保护价格时带来高收益的可能性。三是政策成本分摊不合理。政策规定1993年至1998年的亏损由地方财政在一定年限内消化,并用企业以后的盈利来弥补,运作的结果必然是把本该农民得到的好处又通过政策收回去。风险基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也使本已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难以承受,这部分支出同样落到农民的头上。

二、粮食市场化改革对农发行的挑战

(一)农发行外部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一是对政策的把握难度增加。粮食市场化后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还要承担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任务,即是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对于这些责任如何把握难度增加。二是政府责任减弱,农发行化解信贷风险手段减少。在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时期,政府的责任也比较大,如果收购资金出现问题,不仅农发行和企业要负责,政府也要负责。粮食市场化以后,政府对粮食企业经营的干预程度会随之下降,粮食企业再发生亏损挂账、挤占挪用等违规问题,农发行只能依靠信贷制裁或是诉诸法律程序来解决问题。因此,防范风险,保全信贷资产的难度增大。三是农发行稳定的收息资金来源减少。主要表现在粮食风险基金上,随着粮食市场化的实施,风险基金的50%将用于直接补贴给农民,这就意味着粮食企业可用风险基金减少,同时也使农发行收贷收息资金来源相对减少。四是农发行的资金供应难度增加。原来人民银行对农发行的资金供应采取的是敞开供应的办法。粮食市场化后,人民银行改变了资金供应方式,以2003年末农发行向人民银行总行借款为基数,在这个基数上不再增加新的借款,现有资金周转使用,不足的由农发行自行筹集和解决,导致其资金筹集能力下降。

(二)粮食市场化对农发行经营的挑战

一是粮食市场放开使农发行粮棉油收购业务萎缩。粮食市场化后由于各种经济成份企业、个人都可以收购粮食,粮食企业又因失去政府对其亏损的兜底而小心翼翼收粮,农发行也失去了保护价收购政策支持,导致农发行粮棉油收购业务萎缩明显。2004年通辽市约有10亿斤粮食由粮食企业以外的经济成份企业收购,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份额较未放开前减少25%,二是粮食贷款运营风险进一步突出。农发行履行政策性职能,客观上要求继续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这与有些企业本身不具备贷款资格条件导致信贷风险加大的矛盾突出,同时对非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贷款的风险防范难度增加。据统计,通辽市粮食市场放开后,农发行不良贷款增加较快,2004年末不良贷款高达414亿元,较未放开前增加27亿元。三是粮食企业转制困难也对信贷资金安全形成威胁。据测算通辽市粮食企业实行职工置换和下岗分流安置费12295万元,地方财政无力全部解决,随着粮食改革的深入,借入资金用于支付职工安置费,给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增加了监管难度。四是新开办的业务政策性弱,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粮食市场放开后农发行对业务范围进行了拓展,贷款对象扩展为民营、合资、股份制、国有控股的企业,贷款种类调整为储备贷款、粮食流转贷款、调控贷款、加工企业贷款、仓储设施贷款等。由于农发行新开办的业务基本属于商业性业务,而在市场竞争中较之其他商业银行,农发行明显处于劣势。

(三)粮食市场化对农发行管理体制的挑战

一是信贷管理基础发生了根本转变。农发行原来的信贷管理体制是在“四分开、一完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基础上制定的。粮食市场化后,信贷基础已经从原来的计划性向市场性转变,必须依据业务拓展范围,以及职能调整情况进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内部管理体制面临冲击。粮食市场化后随着农发行职能的调整,原有的内部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业务发展的需要。三是用人管理机制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业务拓展的需要。

三、对农发行改革方向的思考

(一)按照政策性支农要求调整职能定位

1、进一步完善粮食收购的调控职能,加强对农业宏观调控能力。农发行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国储粮的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工作,支持调剂粮的收购,研究粮食市场波动时调控办法,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提高贯彻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能力。

2、赋予全方位的农业政策性支持职能。首先,确定农发行在农业和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导性地位,进一步增强并扩大农发行的信贷资金来源途径与规模,扩展其金融主体职能。一是支持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二是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通过农发行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三是支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四是建立信贷扶贫开发业务。即履行政府通过农发行下拨扶贫信贷专项基金,进行低息或无息贷款,支持农业特困户从事生产经营,扶持他们脱贫致富;五是开展农产品出口信贷扶持业务。主要是对国家重点支持的农产品出口种类给予信贷扶持,以加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农业产业保护和扶持功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我国已承诺逐步取消流通环节补贴,放开粮食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农发行应 该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职责,加强对我国农业产业的保护和扶持。

(二)进行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的管理制度改革

1、加强信贷风险内控制度,切实控制信贷风险。农发行应坚持执行国家政策与防范信贷风险相统一的原则,适应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继续坚持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理念,借鉴国内外银行风险管理的通行做法,推行贷款准入、信用等级评定、风险保证金、有效资产抵押担保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建立以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

2、坚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国际上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政策性银行的普遍做法。一是应逐步探索和建立符合农发行实际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应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和风险管理体制,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发行可持续发展。三是应建立透明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人才兴行战略,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和做好关键岗位人才引进工作,探索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课题组组长王维民

课题组成员孙爱生王竞宇

汤丽梅

课题执笔人王竞宇

责任编辑秦亚丽

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3:

绩效管理在粮食加工企业中的探索

摘要:我国粮食加工企业众多,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内人力资源要素的作用,将粮食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绩效管理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基于此,对如何在粮食加工企业内部将企业绩效进行分解落实,助力企业发展壮大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促进粮食加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粮食加工企业;绩效管理;实施方法

我国的粮食加工企业众多,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产能不高,一般为日产几吨至几十吨的小企业,中大型规模企业近几年才刚开始显现,粮食加工行业工业化水平不高,自动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技术水平不高,工作重复性高。同时,全国粮食行业从业人员近200万人,将近80%的从业人员只有高中或初中及以下学历,粮食加工企业人员素质低,从业人员年龄偏高。粮食市场竞争激烈,未来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粮食企业如何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力资源比例,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提高人员工作热情,提升人员知识面和人员素质,增加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将人力资源运用最大化,同时又能有效规避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等风险,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运用绩效管理是一项战略性举措。

在计划经济时代,粮食行业一般是统收统购,由国家负责收粮给加工企业制造成品,国家计划配送。在市场经济时期,尤其是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粮食加工企业逐步脱离了以往的模式,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料自行采购,成品自主销售,生产自行安排,企业从原料到加工到成品都必须自己承担责任,承担风险,也自己享受利润和价值。如何让粮食企业全体员工一起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向企业的发展目标共同努力,利用绩效管理是可行的方法。

绩效管理运用得当,运用时机把握得好,运用效果将水到渠成,员工的满意度将会得到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也将蒸蒸日上,企业的股东权益也会得到保证,绩效管理的战略性目标也就达到了。2绩效管理三大环节在粮食加工企业中的运用

粮食加工企业的绩效管理必须要实施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的绩效标准、绩效考核、绩效激励三大环节。

绩效标准是形成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这个目标的确定,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沟通,做到合理化、科学化和量化,有的放矢;在调研的过程中,做好沟通,可以为后期绩效管理铺平道路。

绩效标准是在企业发展愿景的基础上,规划制定的行动目标,行动目标一般为近三年内的活动方向,在中国,一般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任期为三年,三年内的行动目标需要在任的高层管理者在愿景的方向下进行规划和策划,将目标进行设定,可以从财务目标、顾客目标、学习发展类目标、内部运营类目标四大维度进行。

在企业层面的目标设定之后,将它们逐级进行分解到部门和班组。分解之前,需要考虑企业前期的经营状况、上下游客户的情况、内部员工的意愿和能力、内部产业增值关键、内部管理高压底线、外部环境变化趋势等等,需要注意各类指标之间的平衡,比如内部衡量指标和外部衡量指标的平衡,外部是指股东和客户,内部是指员工和流程;比如所要求的成果和成果执行的动因之间的平衡,成果是指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动因是指新产品开发投资、员工培训;定量衡量和定性衡量之间的平衡,定量是指利润和员工流失率等,定性是指员工满意度和实效性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短期目标是指利润,长期目标是指客户满意度,员工培训效果等等,其中财务指标是公司价值的重要参数,是公司价值创造的最直接体现,但其都是体现公司过去的业绩,是滞后类指标。绩效管理需要将管理措施前置,要平衡滞后类指标和前置性的指标。

在粮食加工企业,可以根据粮食加工的价值增值链和不同利益相关方两方面来分析,找出影响绩效的关键环节。下图是基于价值增值链的分解:

从上图看出每一个环节所需要关注的管理模块,结合关键利益相关方及其需求,以及达成需求的目标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内容,如表1所示:

将上述达成需求的关键因素与价值增值链联系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通过这个步骤,可以清晰地看到各流程在对关键成功因素以及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乃至其在实现整体公司绩效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一步骤有效地将公司的外部目标转换至内部流程和内部管理体系。

由此,在粮食加工企业的绩效标准指标可探索性地设定为,如表2所示:

在设定了大的框架绩效标准指标后,需要将指标进行班组化和岗位化,将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执行班组和人员,只有将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执行班组和人员后,绩效才能得到衡量,为后期的考核做好准备。粮食加工企业绩效标准和部门班组岗位的匹配可参考表3:

从此,我们进入到绩效考核阶段,该阶段最重要的是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需要确定考核部门和被考核部门、考核数据来源、考核频率和考核流程。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粮食行业整体的利润不高,绩效考核如何在低成本中有效运行,可以考虑利用财务报表、日常管理报表进行,对于外部指标,如市场份额和市场口碑方面,可借用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对于无日常管理的内部指标,如内部员工满意度、部门协调满意度方面,可考虑采用内部调研方式进行。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部分,实施得好,将会极大地促进全员的积极性,发挥各岗位的优势,提高企业绩效,实现股东价值。

绩效激励是绩效考核的延续,它可确保绩效标准的持续实施。绩效激励可以和绩效考核结果匹配,这时可以参考员工方需求分解内容来考虑,结合企业的持续发展需求、股东需求来进行综合性的平衡激励。在粮食加工企业,员工绩效激励主要偏重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居其次(见表4):

3 绩效管理在粮食加工企业中运用必须注意的细节

粮食企业抓住了绩效标准、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三个环环相扣的环节,绩效管理就成功了大半。但在细节上还要注意:

3.1绩效标准设定过程中,收集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可以多种多样,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包括现有的资料、文档、报表;也可以是高层访谈,了解企业的整体战略和对部门的考核期望;也可以是部门访谈,向部门经理或部门负责业务的主管了解相关的业务流程。

3.2可以成立绩效管理小组,按照八个步骤进行:

3.2.1明确公司战略和发展目标;

3.2.2找出实现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

3.2.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和主要流程之间的关系;

3.2.4确定各主要流程的关键控制要点;

3.2.5形成初步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

3.2.6对绩效指标进行测试和修订;

3.2.7确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3.2.8改进相关管理体系,重新审定公司战略。

3.3对主要业务流程分析时,需从时间、成本、风险、结果四方面考虑是否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

3.4对绩效标准进行测试要考虑这些指标是否可理解、可控制、可实施、可信、可衡量、可低成本获取,是否和公司的战略目标一致、是否和整体绩效指标体系一致。

3.5形成初稿后,需要从标准的数量、与被考核对象关联程度、适用性、全面性、来源和获取成本等方面再与相关部门沟通,保证标准分解的合理性。

3.6在完善关键绩效标准之后,加强新系统的沟通,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就绩效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培训,对员工进行宣传和沟通。

3.7绩效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包含组织者、评估者、被评估者、监督者的相互作用。

3.8各级管理者在为下属员工选择、分解或设定员工关键绩效指标时,应该抓住重点,针对关键环节或薄弱环节设定指标,切忌面面俱到,指标过多。

工作目标设定的原则,可参考SMART原则:

s:具体的(Specific):具体的绩效或成果;

M:可衡量的(Measurable):质量、数量、时间的及时性、费用;

A:互相认可的(Agreed-upon):上级和下属均认可所设定的目标;

R:实际可行的(Realistic):具有挑战性然而实际可行;

T:与企业经营目标紧密相关(Tie-to-business):对企业的成功紧密相关。

3.9权重的设定原则。所有关键绩效指标或所有工作目标的权重之和为100%;单个指标或目标的权重最小不能小于.5%;对公司战略重要性高的指标或目标权重高;被评估人影响直接且影响显著的指标或目标权重高;权重分配在同级别、同类型岗位之间应具有一致性,又兼顾每个岗位的独特性。

3.10作为绩效标准设计结束前的关键一步,要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检查设计是否维持了统一的标准:从横向上,检查相同岗位、职务的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设定的选择和权重的分配等标准是否统一;从纵向上,根据公司战略及业务计划、岗位工作职责描述,检查各级人员的考核指标是否在下属中得到了合理的承担或进一步分解,能否保证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的实现。

4 绩效管理助力我国粮食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绩效管理是一种系统方法,要求企业各部门对战略达成共识,同时帮助部门负责人在组织中沟通战略,进行业务规划,使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层层得到落实,将员工的行为与公司战略目标紧密联系。通过绩效管理,使各层级员工明确公司对其绩效的期望,从而有效引导员工行为,人力资源部跟踪绩效达标情况,提高员工士气和动力,提高员工绩效,以增强竞争优势,通过对经营管理人员的考核提升人力资本,通过与国际接轨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来助力我国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参考文献:[1]2012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N]货日报,2012-06-07.[2]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娟)

作者:黄志芸

上一篇: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下一篇:加强课堂教学初中物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