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粮食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必须关注的课题,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稳定。如何保证粮食安全则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而粮食的安全储存则构成了粮食安全的核心部分。由于我国地少人多,可耕地日益减少,如何解决好粮食问题,尤其是如何解决好我国粮食的储藏问题是非常迫切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土粮食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土粮食安全管理论文 篇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土地环境质量保护

摘要:土地资源属于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缺少土地资源,势必会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务必对土地问题保持高度重视,重点加强质量保护,实现土地环境质量的切实有效提高。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做出阐述,对土地环境质量保护对策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环质量保护效果,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环境质量保护

土地资源属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土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屡见不鲜,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随着我国对土地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土地行政处罚得以全面有效落实,充分反映出我国治理土地环境质量的决心。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土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频繁出现,所以,有关部门务必对此保持高度重视,面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所涉及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深入分析,重点加强土地环境质量保护,实现土地生态环境平衡的同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1.1 稳定性不强,基础条件差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推动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占用明显增加,同样影响到耕地资源,导致其总量出现明显减少。随着我国对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农业机构调整以及土地治理等手段,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对减少势头形成有效控制。不过,耕地稳定性明显较低,全国范围内,各类因素引起的耕地面积减少依然存在,且多以优质耕地为主。

1.2 分布不均衡,人均占有量不足

我国土地辽阔,而人口基数相对较大,以至于人均土地面积相对较少。我国南北地区跨度较大,土地类型较为丰富,同时,也造成各地区生产力存在明显的区别差异。此外,有关土地资源,分布地区多集中东南,土地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山地地形相对较多,平原地形相对较少,适宜耕种土地资源总量占比相对较低。

1.3 利用不合理,数量迅速减少

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持续加速,对土地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随之扩大。针对成城镇化发展,为充分满足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采取大量开发利用,用于建设建筑和基础设施等。如此,土地资源占用明显增多,开发环节,不合理利用情况普遍存在,这也对土地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破坏影响。部分地区,城市规划缺乏科学合理性,开发区建设存在明显的盲目性,开发建设滞后,并未对此采取充分利用,以至于出现荒废等情况,且土地难以重新恢复,无法用于继续耕种,对土地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破坏影响。除此之外,土地开发环节,仅仅关注形象工程,部分政府出于政绩考虑,肆意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明显减少,对土地环境质量保护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1.4 生态环境破坏,质量严重退化

第一,开发利用明显缺乏合理性,导致土地资源环境质量出现严重退化,由于退化情况严重,导致土地所含养分快速流失。基于相关调查得知,土地资源养分明显不足的情况,其在土地总面积的整体比例相对较高,最高可达23%。鉴于此,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土地质量严重退化,所含养分快速流失,这也成为有关部门务必保持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第二,开发利用期间,水土流失情况相对较为严重。为充分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对土地资源采取过度开垦,树木乱砍滥伐情况尤为严重,进而引起水土流失现象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愈发严重,也造成土地所含营养成分明显降低,土壤肥力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因土地上游营养损失,同样对下游河道造成堵塞影响,继而对周边人们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并对人们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水土流失情况的存在,同样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使生态平衡受此影响出现失衡的问题,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严重破坏影响。

第三,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引起土壤盐渍化,出现此类问题的情况下,多以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常见。土地灌溉不合理的情况,也成为引起此类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球范围内,出现突然盐渍化问题的地区相对较多,而我国同样存在此类问题,特别是水稻栽培种植地区,次生盐渍化问题较为突出。第四,土地污染情况相对严重,对土地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工业化进程保持高速发展,工厂生产所排放的大量废水,处理未达标的情况下,直接向土地完成排放,引发严重的土地污染问题,导致土地无法继续耕种。

1.5 耕地数量减少

耕地流失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内部,因为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自然灾害的损坏。另一种类型则指的是非农业建设用地占地而造成的农村耕地永久性的流失,特别是大部分开发性建设都带有非常强的盲目性,造成了农民丢失荒地的严重,都是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合理的结果。

1.6 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致使土壤污染及破坏

因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合理致使对土壤造成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有工业、生活等。在促进现代化工业建设这一方面,乡镇企业、工业厂房对社会经济发展都能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但由于污染处理不及时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土壤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水资源和土壤污染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措施

2.1 建立环境质量保护与监督机制

土地开发利用以及环境质量保护,应当纳入国民经济综合发展计划,依托计划提供科学正确指导,同时,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实现环境管理水平的切实有效提高,实现环境质量保护的严格有效落实,为土地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保障,以此同经济发展保持全面协调。与此同时,构建科学严格的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基础保障,实现环境质量保护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土地资源科学开發利用奠定重要基础,以此为社会经济发展所服务。

2.2 严格土地管理,健全法律法规

开展环境质量保护期间,需对土地管理加以重点关注,并对有关法律法规加以健全完善,针对滥用土地情况,对此采取严肃处理,并采取处罚。针对农业、非农业用地,对此采取科学严格规划,农业用地明令禁止各类工作活动,有关非农业用地,实施开发期间,需对土地资源保护保持高度重视。针对土地管理部门,则需重视对有关管理制度的优化完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体作用与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严格管理,以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除此之外,切实推进法制建设,为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提供可靠保障。土地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若只是通过基本行政手段,势必难以充分实现保护目标。所以,应重点推进法治建设,切实提高法治观念,并在管理环节加以严格落实。社会进步发展,针对保护土地有关的法律法规,需采取进一步完善修订,对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有关的基本内容作出科学细化与充分明确,并制定专门用于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托法制手段,搭配行政、经济手段,切实强化保护效果,以此为土地环境质量保护奠定重要基础。

2.3 落实土地治理,降低污染程度

针对土地污染情况相对严重地区,应当重点落实土地治理,以实现污染程度的显著降低。土地开发利用期间,需切实提高环保意识,针对土地灌溉,则需保证方式科学合理,开发环节,需对土地采取全面科学检测,对污染情况做到充分了解掌握,对最终检测结果采取上报。除此之外,面对工业“三废”,则需对此加以高度重视,加强污染控制以及科学治理,尤其是重点污染源,如建材、电力与造纸等,对此实施限期治理,确保达标符合严格排放标准。针对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此加以严格贯彻执行,高度重视产业结构的科学优化调整,以实现对各类污染的科学有效控制,促使土地环境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为生态环境平衡提供可靠保障。

2.4 提高农业投入,建设生产基地

针对土地资源,若想土地承载力的切实有效提高,则需重视对中低产田实施科学改造,这也涉及水利工程,以及优商品粮、优质田等基地建设,以此便于国家对基本情况的充分了解掌握,并对此实施科学宏观调控,为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提供基础保障。除此之外,还需重视推进宏观建设,制定科学可行的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利用项目建设的方式,实现对宏观生态环境的治理改善,尤其是土地沙化等问题,对此采取科学有效防治,依托南水北调工程,实现水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升,为干旱地区提供基础便利,以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提高。

2.5 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率

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土地属于重要基础资源,需重视对土地潜力的进一步深入挖掘,针对城市结构布局,需对此实施科学优化调整,科学规划开发,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促使土地资源浪费情况能够得到有效避免,实现对土地资源地科学高效利用。为对土地利用同供需存在的矛盾作出合理有效解决,则需重视制定科学合理地土地管理前期规划,促使土地利用率能够得以有效提高。一方面,以前期规划为主,对土地资源实施科学分类,确保土地利用可以保持长远性,对土地资源作出更加科学合理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对地区土地信息做到充分了解掌握,尤其是可用土地资源,基于地区发展特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前提,制定科学可行的前期规划。基于前期规划,可促使土地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土地资源能够合理用于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等方面。所以,需重视对前期规划的科学合理制定,促使土地利用率能够得以切实有效提高,推进城市化进程。

2.6 健全完善职能机构

土地环境质量保护的严格有效落实,对政策、制度保持高度重视的同时,同样需对组织方面加以重点关注,尤其是相关职能机构,需对此加以健全完善,以此为土地保护提供基础保障。工业化社会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带来了相应的负面环境影响,同样也促使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新时期背景下,土地环境质量保护与管理依然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务必重视对有关工作部门和职能结构采取必要的健全完善。针对国土资源管理行政部门,需发挥主体作用,设立相应的部门,负责开展落实土地环境质量保护工作。除此之外,基于机构改革、编制管理等相关规定,有关部门职责、结构配置,编制、人员配备方面,则需以“三定”形式对此加以合理明确,并重视对权责清单制度的严格有效落实,且积极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监督,促使有关智能结构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完善,以此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土地环境质量保护体系,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提供可靠保障。

2.7 重视土地使用方式管理,保护耕地资源稳定

首先,重视耕地平衡性建设。有关耕地利用方面,以耕地利用情况为基础,实施科学优化调整,重点落实粮食安全管理。面对耕地数量保护,具体标准相对模糊,对区域人的调整缺乏充分关注,需重点关注人地协调,并对整体资源平衡性采取科学调控,落实综合性控制,切实加强土地保护效果。其次,严格控制用地审批。针对土地利用,对耕地实施严格监督管理,尤其是城市建设用地,对此采取严格仔细复核,重点落实备案检查,制定科学严格的信息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土地管理。最后,落实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针对土地利用情况,对此实施总体规划控制,重点关注农田水利实施方案,通过听证会的方式,保证国土资源管理效果,以此实施综合性调整。如此,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提供可靠保障。

2.8 保护耕地,严格采取多举措控制建设用地

土地资源是不可持续再生的,因此,一定要应用严苛的土地利用保护政策,比如我们国家就需要进一步增强土地利用保护的立法。开展巡查和督查,强化人们对于耕地的保护意识,提高土地所有权征用和补偿的标准,对非农建设项目用地展开严格的管理。

2.9 增强项目基建,提高耕地总产出比例

①高标准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要建设高质量、多功能节水灌溉工程,发展各种节水多功能灌溉,进一步健全其原有水利基础设施,强化抗御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②提高中低产田效能

进行农业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灌溉、培肥等有针对性综合方式,培肥地力,改善农业基本条件。

③增加基建工程生态特性

减少混凝土工程,优化选址减少占用耕地修建基础设施,应用生态软性材质、借助农作物创设绿色廊道,把水、田等生态环境串联,建立高标准的农田。

2.10 改革土地制度,加强土地管理

①探索三权分置

探索施行所有权、承包商及经营权“三权”分置,在保障集体和农民利益的基础上,达成效益转化。

②提高市场主体参与度

积极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土地资源,在改善农村土地资源的前提下,盘活集体资产、实现共赢,是现阶段需要解决资金问题,以及长期效益的重心。

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各级政府要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力度,及时查处违法用地行为,深入探索制度改革和做法创新,促使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

2.11 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不允许被恶意破坏、占用,对永久基本农田要执行特殊的保护,及时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图入库、落地到戶,施行永久保护。同时,要签订责任书,更新设立标志牌,埋没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界桩。加快基本农田信息监管系统建设,及时发现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状况,创设长效动态的监管机制。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土地保护成为备受关注的加点,因生态相对脆弱,且保护工作并未全面严格落实,乱批滥用耕地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土地恶化愈演愈烈,导致各种自然环境灾害频发,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可持续发展形成严重制约。因此,务必对土地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保持高度重视,并重点加强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措施,对土地资源提供有效保护,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宪峰,张胜杰.探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土地环境质量保护[J].华夏地理,2016(9):64.

[2] 岳彩丰,牟荣.探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土地环境质量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9):278.

[3] 鲁昌.浅析土地开发整治过程中如何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J].中国高新区,2018(9):282.

[4] 郧文聚,高璐璐,张超,等.从生态文明视角看我国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影响[J].环境保护,2018,46(20):31-35.

作者:王炳杰

国土粮食安全管理论文 篇2:

针对粮食储藏进行分析

摘 要:粮食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必须关注的课题,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稳定。如何保证粮食安全则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而粮食的安全储存则构成了粮食安全的核心部分。由于我国地少人多,可耕地日益减少,如何解决好粮食问题,尤其是如何解决好我国粮食的储藏问题是非常迫切的。本来将梳理我国粮食储存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我国粮食储藏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储藏;储藏技术;储藏设备

总所周知,粮食安全问题,其核心为粮食的储藏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各个国家都高度关注的课题。而我国可用的耕地仅为国土面积的13%,却要养活全世界21%的人口,本身就决定了粮食安全问题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巨大,加之近年来我国可用的耕地面积在城市化的过程不断减少,从而使得如何稳定粮食生产,如何安全储藏粮食成为粮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粮食本身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其不易储存的特点,加上粮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粮食储存问题的有效解决变得十分迫切。统计资料显示,从2007年开始,我国粮食总产量均高于50000万吨,2011年年底更是达到了57120.8万吨。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中,百分之三十五由国家收购分别储存在国家储备粮库、地方粮库和粮食加工企业粮库,而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五为农户储粮。而粮食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霉变、鼠害、虫害。我国每年由鼠害和霉变虫害导致的粮食损失大致为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三,按2011年的总产量来算,粮食损失高达170亿公斤,而其中霉烂造成的粮食损失是总损失的一半,即85亿公斤,这个数字接近于西藏2011一年的粮食总产量。因此解决粮食储藏问题,大力发展粮食仓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粮食储藏管理的发展轨迹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粮食仓储管理理念和实际运作就已经开始成形。在前后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每一个朝代每一个统治者都把粮食仓储作为粮食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来管理,为当时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先后建立了一批苏式粮仓,建设了四无粮仓(无虫,无霉,无鼠害,无事故)。并对稻谷和小麦大粮食品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50年代中期,我国为了解决高水分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储藏安全,引进了烘干机。到50年代末期,在技术方面,我国开始研究和使用化学药剂,以解决粮食储藏问题,最早使用的是氯化苦,后被60年代的磷化氢取代。

受文革影响,60-70年代很多粮食储藏管理的理论研究都处于停滞状况,但仓储设施方面仍然有进步。1965年开始我国在中西部黄土地带试点建设地下粮库。经过多年的努力,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地建造了适于在黄土层内的喇叭仓、平式仓、双曲拱仓、立筒仓等种地下粮食仓库,统称为“土体地下粮仓”。到70年代还推广了砖石混凝土制造的立筒仓,后来又有了钢板仓。至此,中国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在仓储设施方面,已有了地下仓、平房仓、钢板仓和立筒库等仓型。钢板仓和立筒库又促进了粮仓机械化的发展。

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和教育兴盛,为粮食储藏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相应学科得到建设,应用基础理论有了长足发展,应用技术研究(粮食储藏技术、储粮害虫防治技术、高水分粮应急保管技术以及粮油品质检测技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提高了我国粮食储藏的技术水平。

进入90年代,中国粮油储藏科学技术在科学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数学的应用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数学理论中的灰色系统理论、模糊数学、数理统计、偏微分方程等数学方法开始在粮食储藏科学中应用。国家粮食局统计信息揭示,到1999年时,我国共有粮食仓储企业5.4万户,仓容量达2.05亿吨。到2007年,由于体制改革等原因我国粮食仓储企业数量减少到1.8万户,但仓容量却增加了1.15亿吨,达到3.2亿吨,增长率高达56.1%。1998-2001年我国先后3次大规模投资建设了一批技术含量高,设施先进的储藏库,使国家储备粮库储藏能力超过五百亿公斤。同时还兴建了一批与粮库配套的铁路专线等基础设施。

二、中国粮食储藏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有增无减。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成为21世纪粮食储藏管理的新理念。表现为粮食储藏技术由粗放型仓储管理向精细化仓储管理发展;由传统储粮技术向绿色储粮技术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利用自然低温的控温技术、气调技术、替代甲基溴、粮食储藏计算机技术等许多新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粮食储藏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我国现阶段粮食储藏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也达到了较高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也日趋缩小。我国现在的粮食仓储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斗式提升机、托辊式胶带输送机、粮食干燥机、气垫式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螺旋清仓机、粮食清选机、大产量自平衡振动筛、散粮料斗电子秤、电子称重包装机、铁路散粮专用漏斗车、圆筒仓循环熏蒸设备、粉尘控制设备、防爆系统设备,以及谷物冷却机、高水分烘干机、谷物冷却机、自动测温仪、机械通风设备等。

总结我国粮食储藏的发展现状,我国在粮食储藏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大型粮食仓储设备和基础设施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形成较晚;计算机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运用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仓储粮库的类型比较单一;储藏技术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运用还存在一定难度等。

参考文献:

[1]胡志超,胡良龙,高刚华,王海鸥,谢焕雄.我国粮食仓储技术的概况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7,(04):171-173.

[2]王亚南.现代粮食仓储理念创新及实践价值初探[J].粮食问题研究,2008,(06):15-18.

[3]杨海鹰,郭志涛.中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发展[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03):31-33.

[4]李林轩.粮食仓储企业储粮安全管理分析与探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06):26-27.

作者:王宏昌

国土粮食安全管理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策略

摘要:由于目前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中矛盾也逐渐增加,因为城市在规划过程中不当,导致其土地利用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城市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运用土地资源,结合自然和社会发展需求等,根据实际要求运用更科学的方法对其规划,从而形成跟城市特色相符的城市形态,有效对城市内功能区域进行规划,更有助于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土地资源;管理措施

1阐述土地资源使用情况

第一,土地资源的使用率低改革开放以来,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土地资源使用也逐渐得到各界重视,其使用率不断提高。而在济发展建设当中却存在很多遗留问题,造成这项资源使用率严重受到影响。部分区域出现大范围的圈地以及占地情况,造成这项资源严重浪费现象,没有办法达到高效率,合理地运用。第二,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目前我国国土的面积非常广阔,人口数量很多,人均土地占有率却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再加上当今社会经济、工业、建筑行业等各项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提高,造成目前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为了更好促进经济发展,一些区域通过减少耕地,把耕种土地转做其他用处。尽管这种做法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国内人口数量众多,若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第三。如今城镇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再加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提高,造成土地资源出现很多浪费情况。除此之外,部分农村区域的经济建设尽管已经获得一定发展和进步,但是不合理的建设情况依然可以看到,导致土地资源使用率越来越低。

2探究新形势影响下土地资源管理有效对策

2.1运用科技以及大数据技术开展资源管理

目前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方法,对土地资源开展有效管理,进一步推动相关部门对这项资源的合理调控,有效对这项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目前主要使用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以及3S技术等各项先进措施,有效对土地资源的规划以及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以及定量化的信息咨询,为其管理决策人员提供信息方面的支持,使土地资源得到宏观调控。与此同时,把大数据技术运用在这项资源管理当中,能够确保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土地资源管理当中运用这项技术主要包含对目前土地资源的数据进行收集、录入、构建更健全的土地资源数据库等。大数据技术还能收集土地资源数据,涵盖整个国土资源和矿藏资源,第一时间且便捷的对这项资源电子数据源进行更新,确保资源的真实以及有效性,同时还能获得很高的使用率。除此之外,土地管理部门还要进一步推动跟政府机构达到大数据共享,为这些机构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一定信息方面的保障和基础。

2.2建立云处理平台

对土地资源信息开展创新管理过程中,需要把虚拟化的技术运用其中,根据大数据和网络载体构建具有一体性的云数据平台,使这项资源能够在高效率,集约化的情况下得到安全运转,加强这项数据的处理效果。首先是在国土资源云平台构建当中运用基础层。运用层等各项平台的设计,有效对土地资源的信息进行规划,确保设计的信息能够得到有效调整,管理获得一定效果,提高对其数据管理力度。其次是对云处理平台进行设置时,对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设提高重视。因为国土资源信息具有一定特殊性。使用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实现这个行业的安全发展需求。所以在大数据影响下,国土资源管理当中需要根据网络以及传感技术等设置安全的网络环境,以免信息管理出现隐患,有效将云数据处理的效果提高。

2.3开展高效管理

对土地资源开展保护和使用,有关部门需要对这项资源开展定额管理,盘活土地存量,将其容积率和使用密度提高,不断对土地的结构进行优化过程中,提升土地资源使用的集约性。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对这项资源的总量进行严格且科学的管理,不断对其使用结构进行优化。对土地资源进行使用时,有关部门还要全面对其存量进行考虑,严格审视这项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其研发以及投资等各项进度进行分析。其次,有关部门还要严格将我国所颁布的土地政策落实到位,合理地运用土地资源,不断将其使用率提高。对这项资源实际开展管理过程中,有关部门要主动将城镇一体化的理念贯穿落实到位,构建更科学且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管理机构和经济结构相互适应,这样能够更好确保农民收益。城镇化土地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以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核心内容,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业,有效对土地资源管理进行使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民效益。通过这种方法除了能够满足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化以及集约化以外,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其使用率提高。相关部门需要通过现代化农业发展层面着手,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例如对城市乡村发展当中的水利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保护,使土地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能成为一个整体,将土地资源的使用率提高。另外一方面,土地资源开展管理工作时,有关部门还要引入高素质人才,将员工培训工作做好,使其能够形成科学理念和良好工作作风,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4提高耕地质量和环保力

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管理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严格对永久性的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同时还要对非农田建设所占据的耕地进行控制。加大农田的保护力度,维持其生态平衡。通过有效对策合理的对土地使用关系进行调整,开展规划管理,全面对农田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考虑,尽可能将土地资源的使用率提高。对可用的土地数量不断增加,让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合理的对已有的农田进行规划,保护好耕地红线,将耕地的使用率提高。对于农业用地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处理对策,这样可以更好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和农田产量提高;针对非农业用地而言,也要通过有效对策提高其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广集约化的发展模式。

3结语

我国土地资源在使用大数据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将数据管理的规范性提高,不断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和调整,系统项目部门要根据这项资源的数据特征,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这样更有利于将数据维护和管理效果提高,加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情况下,在运用大数据吓得土地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时,要主动构建数据资源采集系统。从云处理平台设定和薪资源管理方案创新当中,将息资源的管理方案落实到位,让能够更好将土地资源的管理效果提高,满足对其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何睿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策略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3):116.

作者:李婕

上一篇:公司内部会计监管论文下一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