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成因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广西大石山区干旱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气候变暖、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干旱、地震、海啸、酸雨、雾霾、洪水、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各类自然灾害给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人类已步入全球风险时代,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干旱灾害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危害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干旱发生愈发频繁,旱灾损失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干旱不仅会给贫穷落后的国家带来沉重灾难,也会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损失。连年旱灾常会引起贫穷国家或地区的灾难性饥荒,导致地区动乱、疾病频发,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由于干旱具有缓发性、渐变性、范围广、危害大等与其它自然灾害不同的特点,难以全面地摸清干旱本质。过去面对干旱,只能被动地采取应急措施,缺乏对干旱成因地充分认识、不易厘清干旱特征和发展规律,应对措施单一片面,采取地是危机管理方式,其结果是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厂矿被迫间歇性生产或停产、生态环境恶化和经济发展放缓等。传统的干旱危机管理方式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干旱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旱抗旱,对于干旱管理应变“危机管理”为“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正日益成为全世界热衷的研究课题,风险单一管理正逐步发展成为风险综合管理,有学者指出“风险管理”是国家强盛的基石之一。在我国,也是干旱频发,干旱缺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干旱管理方面长期以来处于被动防抗局面,主要采取应急抗旱措施,缺乏全面的抗旱规划方案,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操作性好、措施有力的抗旱预案,管理方法落后、科技手段低下,完全是“危机管理”方式。与之相反的干旱“风险管理”则是对干旱采取科学管理的模式,包括灾前、灾期和灾后三个方面的管理。主要是在灾害发生前采取预防预警措施,使可能出现的干旱灾害消亡在其初始或成长阶段,减少干旱灾害出现的机会。而对于难以避开的旱灾,能提前采取控制措施,以便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和处理灾害,进而减轻旱灾损失。在灾后,除了救援救济、恢复重建外,还要对旱灾的原因、抗旱结果等进行分析总结,采取旱后评价以便为日后的防旱抗旱制定更加全面、措施有力的对策和计划。干旱风险管理,是主动防旱抗旱,面对干旱风险积极应对,从而起到降低或减轻旱灾的损失或破坏作用。近年来,我国干旱愈发频繁,旱灾损失愈演愈巨,2009-2010年西南地区严重干旱引起大面积农田绝收、河流干涸、人畜因旱饮水严重困难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再一次给我国干旱方面的管理敲响了警钟。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广西大石山区为研究对象并以广西田东县作为典型,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该区域的干旱风险管理,以提高该区域的防旱抗旱能力。本文紧扣干旱风险管理的内容,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从广西大石山区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其干旱成因及干旱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对承灾体的干旱脆弱性程度采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的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大石山区30个县(市、区)的绝大部分的干旱脆弱性程度为严重,其评价结果对如何降低地区的脆弱性程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并为减少防旱抗旱决策的盲目性和风险性起到了重要作用。(2)干旱识别是干旱风险管理的基础,干旱的影响因素一般有降水、气温、蒸发、旱风、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农作物结构、供水条件等及区域特征,本研究在参照已有干旱识别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首次采用熵权法基于年内月、季间供需水量平衡评价指标和用均值化方法处理得到的供需水相对指数评价指标对旱地农业干旱的易旱区及干旱月、季度变化趋势和干旱程度进行了识别和分析评价,并与常规传统方法分析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熵权法不仅能对干旱程度进行识别,而且还能识别干旱的变化趋势。(3)基于研究区域内的旱情历史资料缺乏,干旱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采用模糊信息分配法及超越极限概率方法以田东县农业干旱为例进行了风险评估研究。同时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对广西大石山区的农业干旱及人饮因旱饮水困难进行了风险评估和区划风险图研究。并采用传统的频率计算和等级划分方法对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及干旱风险图区划绘制。(4)为能较为准确进行干旱预报,制定有效的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ARIMA模型、Elman神经网络模型、小波网络分析模型、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年降雨量的预测基础上,通过多种组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优选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得到了提高,拟合程度得到大大改善,为干旱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支持。(5)对广西09-10年的特大干旱成因进行分析,并开展水柜防旱抗旱预警研究。针对09-10年特大干旱的影响,确定家庭水柜的容积大小,再根据水柜水位与可供水天数关系确定连续无雨日天数与可剩供水天数的预警响应级别。(6)开展广西抗旱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抗旱效益和投入资金之比(益本比)多年平均值为24.3,而对于严重旱灾益本比为12.4,对于中等程度旱灾甚至可以达到70以上,抗旱效益显著。本文以广西大石山区为研究对象及其中的田东县为典型,从干旱风险管理模式出发,剖析了该区域在抗旱减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区域干旱特征,围绕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广西大石山区的干旱成因及大石山区的脆弱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该区域的干旱风险进行了识别与评价、评估与区划,以及干旱预报展开研究,并对广西抗旱效益进行了分析,抗旱减灾对策研究等,以期能对该区域今后的干旱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广西大石山区;干旱危机管理;干旱风险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模糊信息分配;模糊信息扩散法;熵权法;干旱指标;干旱识别;干旱评估;优选组合预测模型

学科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干旱识别与指标研究现状

1.2.2 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2.3 干旱预警预报研究现状

1.2.4 抗旱减灾对策及抗旱预案研究现状

1.3 研究动态和趋势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创新成果

2 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风险成因分析

2.1 广西大石山区基本特征概况

2.2 广西大石山区以岩溶生境为特性的脆弱性

2.3 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2.4 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成因总结

2.5 结论与对策

3 广西大石山区干旱脆弱性评价研究

3.1 基于熵权的干旱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

3.1.1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1.2 评价分级标准及相对隶属度的确定

3.1.3 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3.2 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广西大石山区干旱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3.3 结论

4 基于熵权法的干旱识别与评价研究

4.1 识别与评价模型

4.2 采用熵权法对田东县农业干旱相对易旱区的识别与评价

4.3 田东县农业干旱程度识别及月、季尺度变化趋势

4.4 结论

5 基于干旱综合指数的农业干旱模糊信息分配风险评估研究

5.1 农业干旱综合指数分析

5.2 建立农业干旱综合指数

5.3 干旱综合指数风险评估

5.4 基于干旱综合指标的模糊信息分配风险评估

5.4.1 信息分配定义

5.4.2 基于信息分配的干旱综合指数概率分布

5.4.3 超越极限概率

5.5 应用实例

5.6 结论

6 基于旱灾损失的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6.1 干旱灾害程度的确定

6.2 频率分析和等级划分法的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

6.2.1 风险评估

6.2.2 易旱区风险图区划

6.3 基于模糊信息扩散评价方法的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

6.3.1 模糊信息扩散评价方法

6.3.2 干旱风险评估

6.3.3 广西大石山区干旱风险区划图

6.4 结论

7 基于熵权理论的优选组合模型干旱预测研究

7.1 预测模型简介

7.1.1 ARIMA模型

7.1.2 Elman神经网络模型

7.1.3 小波网络分析模型

7.1.4 灰色预测模型

7.2 熵权理论

7.2.1 确定指标熵

7.2.2 确定指标的熵权

7.3 组合优化预测模型

7.4 熵权理论优选组合模型在干旱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7.5 结论

8 广西2009-2010年特大干旱分析及水柜抗旱预警研究

8.1 广西09-10年特大干旱分析

8.1.1 概略广西09-10年特大干旱

8.1.2 广西区09-10年的干旱成因分析

8.2 广西典型区域因旱人饮困难解决方案

8.2.1 广西大石山区水柜大小标准确定

8.2.2 家庭水柜抗旱预防

8.2.3 家庭水柜抗旱预警

8.3 结论

9 广西抗旱效益分析

9.1 社会经济影响及抗旱效益

9.1.1 旱灾损失和社会经济影响

9.1.2 抗旱减灾的社会经济效益

9.2 社会经济干旱趋势预测

9.3 结论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医学专业人文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形成性评价大学英语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