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论文

2022-04-24

摘要:以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和粮食生產的发展为出发点,阐述了我国农业发展和机械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人口流失的影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论文 篇1:

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效能作用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技术保障。从当前国内外生产实践来看,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实现,可以有效实现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生产。本文将对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效能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粮食生产;作用

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国内三大主粮小麦、水稻和玉米的进口总量不断增加,其中玉米进口量达521万吨, 同比增长超过195%;小麦的进口量达368.8万吨,同比增长超过195%;玉米的进口量达到232万吨,同比增长超过了305%。由此可见,全面加强国内农业机械化应用和创新,实现增产、增收之目标,成为当前粮食生产管理的重点。

从实践来看,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机械化应用,对粮食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可提高土地产粮能力

实践中可以看到,通过机械化的应用,深耕、施农家肥,可有效提高土地产粮能力,产粮效能非常显著。其中,深耕作业可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的中下层变得疏松,促进土壤含水部位向下移动,从而增加土壤含水量。正所谓“深耕一寸土,多耐十天旱”,便是机械化应用的作用体现。同时,通过深耕作业可以增强土壤自身的透气性,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对消除杂草、病虫害等,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通过机械化深耕施肥,可以促使下层土壤熟化,增加农作物根系的营养吸收能力和范围;改善耕层水、肥以及气和热条件,从而提高土壤地力,促进农作物根系的快速生长,提高粮食产量。

2 增加农作物抗害能力

农业机械化实现了防灾、减灾机械设备的支撑,对于减少各类病虫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实现粮食安全生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才能有效保持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丰产丰收,成为农业生产的核心。实践中,依靠农业机械设备,将现代工程、生物以及环境技术等进行集成化,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效率,这样才能确保粮食的安全生产。

3 农业机械化的具体作用

3.1 可以实现防春旱目标

通过秋翻、秋整地以及早春耕地作用,可以有效加深耕作层,使耕层土壤团粒结构更好,促使耕层最大限度地容纳反浆水分,堵塞土壤水分的大量散发;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消耗,减弱表层导热,减缓地表自上而下的化冻速度。尤其是近年来,行走式抗旱播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效地解决了春旱对播种产生的影响。

3.2 抗夏涝、耐风刮

农业机械化耕整地,实现播种、拿全苗以及齐苗和壮苗的一次性,确保了后期发育,使农作物根深叶茂,这样就可以实现夏季抗涝、抗风以及抗倒伏目的。较之于人畜播种的农作物,植株倾斜超过60°的株数,可以有效避免减产34%以上。

3.3 可以消灭病虫害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应用的不断深化,药剂机械喷洒技术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因机械喷洒效率非常的高,而且效果也比较好,所以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能,最大限度地将病虫害消灭初级阶段。

4 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可以促进技术转化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载体和物化,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就必须依靠现代农业机械化。就国内玉米生产而言,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程度实现了70%左右,大大提高了玉米生产效能,尤其是收获阶段的机械化效能更高。据调查显示,以农业机械为基础和载体,从精量播种、高效植保以及保护性耕种和秸秆还田等方面,实现了农业先进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这主要得益于农机机械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水、种以及肥和药的应用效率,而且还有效地改善了现代农田耕地质量,对于挖掘粮食作物的增产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机械播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化肥均匀施在种床下,使农作物能够均匀地得到等量肥料,这是传统人力、畜力难以实现的。尤其是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深施肥,从而使种、肥相互分离,从而大量地节约了肥料和种子。通过对比分析,机械施肥效果非常的高,一般比人力、畜力施肥效率高1.5倍,而且肥效还可有效提高大约17.5%。深施肥比种肥同床出苗率提高10%,肥效提高25%,节省种子10%,增产10%。

5 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的劳动观念发生了变化,更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大量的土地闲置或者荒芜。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有效地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化,无需全家老小齐上阵,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比如,传统模式下的农业生产,尤其是秋收时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农机机械化生产可以大大缩短时间,只要一周即可基本完成收割,机收机翻同步进行,大幅度提供了粮食效能。

6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汪雪.农业机械化助推粮食生产的思考[J].湖北农机化,2012,(05).

作者简介:陈斌颖,公主岭市苇子沟街道农机技术推广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

作者:陈斌颖

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论文 篇2:

浅析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摘   要:以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和粮食生產的发展为出发点,阐述了我国农业发展和机械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人口流失的影响。同时从家庭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当前社会选择农业机械化的原因,分析了家庭选择和机械化服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对粮食产量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打破传统劳动生产模式,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民生产效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服务;粮食生产;影响

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劳动力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即原有的农村劳动模式被打破,一些农民放弃了原有的农业生产而进城务工,选择更加体现自身价值的经营方式。同时,我国在短期内不能将分散的土地进行集中经营,这种情况的出现使我国的一些大型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不能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粮食生产中,一旦粮食出现问题的话将对市场造成影响。

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是立足当前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怎样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生产,以达到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1   我国农业发生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户籍出现了松动,一些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地涌入城市中,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农村人口急骤下降。相关研究和数据显示,在2004年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短缺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产量还是出现了逐渐递增的趋势,出现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化的发展。可见,机械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粮食产量的增加。然而,小面积的土地不能很好地实现机械化生产,只有实现土地的大面积整合才能真正提高其利用价值,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相关研究和数据显示,我国的粮食产量从改革开放至今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质的提高,我国的粮食以谷物为主,其中水稻的涨幅较大,其次是玉米,小麦次之,这直接说明了我国的粮食产量在逐年增长。而和粮食的产量出现对比情况的是农村人口的密度,我国的农业人口较多,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型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小,这也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在1978年,我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有70%,而当前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逐渐下降。从1978年开始,机械在农业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现阶段涨幅已经达到了8倍之多。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有大型机械和小型机械,其中小型机械的涨幅达到了12倍,大型机械设备的涨幅达到了8倍。因此,可以说机械化的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1]。

3   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供给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同时在农村地区形成,主要体现在跨区作业方面。我国的地域较为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粮食作物的生产期和成熟期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情况的出现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灵活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不仅便利了农民,同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惠农政策的实施,一些个人开始购买大型的机械设备,这样国家能够提供补贴,不仅提高了农民购买机械设备的积极性,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跨区作业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

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不是衡量经济水平的因素,而机械设备的使用导致劳动力大量外流,减少了农村人口的数量。此外,机械化的发展也造成土地生产模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发展的矛盾。

当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存在两个主要的特点,即外出务工人员多和老龄化现象严重,这对机械设备在农村中的选择和使用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显示,外出务工人员对机械化的选择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家庭机械化的选择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

5   结语

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中,劳动力的解放是农业发展进步的表现形式,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不能实现分工合作,对工作效率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机械化设备的使用解决了该问题,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打破了传统的劳动生产模式,对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可以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蔡荣,蔡书凯.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水稻主产区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4(4):34,42.

(收稿日期:2019-06-14)

作者:何哲峰

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论文 篇3:

基于农业机械化山东省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劲头强势,近年来进入了良好的发展阶段。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关注的焦点,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国家政策,粮食生产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山东省是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大力发展化尤为重要。本文调查了农业机械化对山东省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据此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为提高山东省粮食生产效率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粮食;生产效率

粮食安全尤其是产量安全,一直是中国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砝码”。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显示出出强烈的生产优势,在许多文件中被得到充分证实。山东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条件发展较为成熟,也是粮食主产区,保障粮食生产任务艰巨。论述了农业机械化对山东省农业发展的贡献,分析了哪些因素制约着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分析,而后提出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更好地发展的对策,并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当前,农业机械化正处于更快、更高质量的关键发展节点。因此,农业机械化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刘红和何蒲明(2014)提出我国农机数量不断增加,农机结构不断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增加[1]。我国农业机械化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粮食生产环节机械替代劳动步伐(周振和孔祥智,2019)[2]。新的阶段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使用和推行的力度,对农机具置办和农机作业服务予以补助,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一种可选路径(刘超等,2018)[3]。付华和李萍(2020)提出不同地区之间农业机械的适用性有所差异[4]。 虞松波等(2019)还指出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小麦成本效率具有正向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5]。潘经韬等(2020)也提出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供给水平和使用水平均对玉米生产效率具有正向影响[6]。 彭继权等(2021)提出提高种粮农户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推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模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7]。 蒋亦元(2011)提出黑龙江省2010年由私人投资、政府贴补购机,大型农业机械装备使得生产率显著增高,作业的适时性、精准度也随之提高[8]。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影响,基于山东省实际情况,农业机械化应如何更好的发展,借鉴以上研究,并提出合适的对策。

一、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及粮食生产现状

(一)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主要情况

1.在山东省农业机械化深入应用的特殊时期,农业机械化难以平衡发展。2.农民缺乏熟练的操作技术,农机服务部门在农民技术培训和农机推广方面不够深刻,加重影响了农机技术水平。3.农机技术设备更新速度慢,难以满足粮食生产实际需求,直接导致机械更新滞后,对农业机械的普及产生较差的影响。4.山东省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技术推广不到位,而且没有适合当前农业机械的安全保障体系,而且农业机械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

(二)目前粮食生产现状

2019年,山东省粮食生产再次突破大产量,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农业健康稳定发展。但山东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31.28万公顷,减少约9.2万公顷,同比减少1.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山东省粮食产量排名前三。近年来,山东省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造成农村劳动力流失,留守村中的老年人依旧对土地进行傳统种植,缺乏技术,难以实现规模经营。

二、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效率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山东省务农劳动力大面积减少,机械化知识无人学习,机械化动力无法实现,留守村子的只是老人和幼儿,他们无法承担起机械化的生产。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会选择留在城市中继续深造或者工作,很少有年轻人再回到村子中务农,种粮人员陆续减少,而且目前种粮人员也很难留住,劳动力逐渐减少,造成粮食行业发展越来越缓慢。

(二)、耕地面积减少无法集中使用大中型机械

每个收获季节都需要大量的高强度体力劳动。若耕地集中连片,可以使用联合收割机,节省大量人工。如果小麦连作后收割,还需要机械化耕作、播种和收割,以节省劳动力。劳动力减少,造成大量耕地转变为其他用地,甚至抛荒。耕地越来越少,并且难以集中,大型机械化作业无法进行。这样就会造成农业发展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大量村庄的耕地无法更重,粮食会减产,山东省的粮食安全将会遭受威胁。

(三)、农民收入限制机械的购买

近年来,农民家庭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平均农业机械数量从几万台到一百万台不等,对于一个普通的农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钢铁等原材料和柴油等动力物资的价钱也不停攀升,以致农机的制作资本和作业成本不断上升(苏怀光,2010)[9]。对于某些务农人员来说,耕地面积小,人工投入远低于机械化投入,在比较下还是会选择人工进行农业生产。

(四)、农机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近年来的农机机构改革对基层农机服务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魏鼎福和周国义,2013)[10],政府无法开展和实施农机维修网络的建立,也无法满足农机购买者的需求。农机服务体系的不完整,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的购机热情,这对农业机械的推行应用产生较大的阻碍(刘红和何蒲明,2014)[1]。农业从业人员对农机投入热情不是很高涨,加之农机服务不完善,进一步减少了他们对农机的热情。

三、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效率提升的对策

(一)、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从医疗、卫生、贴补、孩子入学、房屋、养老、法律等社会方面保护农民切身利益,从社会维度解决农民利益问题;加强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落实,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从以上两方面保证了农民的基本利益,农业生产将会增加便利,将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程明等,2013)[11]。进一步为劳动力非农转移提供就业支持政策和相应制度保障。促进农村地区三产融合,鼓励农户在农村地区开展兼业化经营,从而增加农户非农收入,缓解农户农业生产资金约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宦梅丽和侯云先,2013)[12],尤其是粮食生产效率。

(二)、降低农民购机成本

实施采购支持政策时,根据应用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补贴:对主要开发区的高补贴;对主要型号的大力支持;。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马力大、性能高的水稻插秧、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的农业机械,淘汰老旧机械,提高农业机械配套设施水平的同时,要不断改革燃料补贴政策,实行农用柴油价格补贴和优惠供应,不断降低农机运行成本。

(三)、推行土地规模经营

有关部门应加强有效措施的实施,促成农村土地正当规范流转。进一步培育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大对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私企的支持力度,促进其规范化发展。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杨淑杰等,2018)[13]。

(四)、提升农机服务质量

科技是最大的生产力,推进科技创新,应当针对该类品种粮食加大机械化技术投入与研发(金铂皓和纪晓岚,2019)[14]。政府将建立农业机械化根底设备,为农业机械化更好开展创造条件;同时,加大农机服务投入,构建完整的农机维修网络,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机服务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农机综合服务品质。创新运行机制,激发服务活力,突出生产一线、重点环节的业务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代海涛,2014)[15]。

(五)、优化调整农机结构

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与农机技术的创新是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的关键(杨淑杰等,2018)[13]。山东省大中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的增长速度与粮 食产量的增长速度不匹配,农业机械作业水平与粮食生产的关联度未达到较高水平,针对薯类、豆类、小麦等农作物由于种植面积小,可以根据其耕作特点,加强适用其农机的研发。加强农机科研、生产和推广部门协作发展,突出解决玉米收获、免耕播种、秸秆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研究适合不同土地经营规模的农机型号和数量,充分施用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何蒲明.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14(05):3-5.

[2]周振,孔祥智.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粮食产出的效果评价与政策方向[J].中国软科学,2019(04):20-32.

[3]刘超,朱满德,陈其兰.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外溢效应[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04):591-600.

[4]付华,李萍.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机械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的分析[J].财经科学,2020(12):40-55.

[5]虞松波,劉婷,曹宝明.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成本效率的影响——来自中国小麦主产区的经验证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81-89+173.

[6]潘经韬,李平,陈池波,孟权.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玉米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4—2017年玉米主产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1(06):210-215.

[7]彭继权,吴海涛,汪为.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01):51-59.

[8]蒋亦元.现代大规模农业机械化将使东北农村粮食生产产生巨变的认识[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02):1-5.

[9]苏怀光.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大学,2010.

[10]魏鼎福,周国义.推进农业机械化  确保粮食安全[J].现代农机,2013(03):12-14.

[11]程明,李明亮,陈振环,鲍洪杰.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8):198-201+219.

[12]宦梅丽,侯云先.农机服务、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69-80+177.

[13]杨淑杰,李玉波.吉林省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量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39(08):101-107.

[14]金铂皓,纪晓岚.机械化与粮食增产: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基于5类品种的实证[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0):58-67.

[15]代海涛.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贡献率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06):300-303.

李雪(1996-) 女,汉族, 山东省青州市人, 硕士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

吴頔(1996-)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硕士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农村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雪 吴頔

上一篇:农业节水设计措施管理论文下一篇:历史学科德育方法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