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论文

2022-04-27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使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合法、有效地获取并使用财务资源,从而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目标的可能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有利于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实现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论文 篇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构建探讨

摘 要:本文先是简单讲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容、表现特征和产生原因,继而又关于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进行思考,提出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加大会计监督力度等方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相关问题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容。财务风险伴随着单位财务活动而产生存在,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涉及面广,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在不同业务层面财务风险都客观存在着,其中包括预算业务管理风险、收支业务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政府采购业务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等等,风险的存在为单位的正常经营发展带来一定威胁。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特征。财务风险的表现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以及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四方面。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伴随单位财务活动而产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客观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更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等措施来降低风险,却不能完全消除。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不确定性主要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范围、程度等是不确定的。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低收益也就越低。

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一是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欠缺。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特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大多也只是按预算对财政资金进行收支管理,即使存在财务风险也不用自己承担,觉得风险管理完全是与已无关的工作,风险意识非常淡薄。二是内部控制不完善。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仅停留在理论基础之上,内控建设不能包括单位全部业务部门和下属单位,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方案设计上往往与信息系统功能不能相互衔接,造成授权审批、流程控制、议事决策等方法脱离于信息系统中,很难实现自动控制。 三是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在资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权责利不明确,增加许多财务风险,还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安全无法保证,从而加大单位财务风险的产生。四是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屡禁不止,导致决策失误时有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五是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不科学、超预算支出严重、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没有预算决算分析等因素也是造成财务风险累积并爆发的重要原因。

三、关于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思考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应摆脱经济制度的影响,上至领导,下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责任,特别是单位管理层,应当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直接参与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过程,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不但是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者,也是单位员工的榜样,必须带头防范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风险防范和责任意识,努力降低单位经营风险。

(二)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应统筹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力量,做好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工作,及时纠正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及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负责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作用。监督部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和检查工作,把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单位相关部门也应积极配合单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实施内部控制监督,加强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控制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证行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审计查实的问题,进行审计督办,要跟踪检查审计报告中要求被审计单位纠正、整改的问题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整改、落实。

(三)从制度上建立风险防范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明确权责利关系,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标准,增强部门的自我约束力,强化员工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为了充分达到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都可以进行有效预测及量化的目的,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通过各种指标所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量化,以便对财务风险进行一个较准确的估测。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重视财务数据的信息传递链条,通过制度建设提高资金管理安全和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在资金上要加大对业务控信息系统的建设的投入,对现有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评估,并加以不断的改进,进而在技术上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还要寻找风险控制点,并对重点区域和节点进行重点风险监控,以规避可能发生的操作性风险,保障风险管理的有效及监控措施到位。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直接影响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增强对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意识,并适时的提高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的能力;同时,还应当切实加强员工业务培训还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开始,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为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提供保障。

(五)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事前评估和预警机制,保持预警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如果在风险发生前就发现问题并进行很好的监管,能大大降低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经营活动中要做:一,对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尚未被发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估,对财务活动日常工作各环节的经常性监控,形成点面结合、动态监督的新形式,加强对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的关键环节的控制,如对财务决策权的制约、对资金收支的监督等。二,善于运用专业的技术和现代化的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充分合理的衡量与检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适合本单位财务特点且行之有效的预警指标体系,不断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能反映问题的新指标,以保持预警系统的有用性和先进性,构建符合本单位事业发展的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三,提高财务人员在处理一般风险事项和意外风险事项时的应变能力,并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的方法及手段,以达到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的要求。此外,还可通过定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单位提供现金可用度的预警信号,或是根据单位财务报表计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照标准对指标结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识别财务风险水平,采取预防性控制,防止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几点思考.时代经贸 2014.10

[2] 欧秀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建立的探讨.现代商业.2014年03期

作者:李金平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论文 篇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之分析与防范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使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合法、有效地获取并使用财务资源,从而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目标的可能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有利于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实现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分析与防范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违规支付风险。主要是由于制度性缺陷造成的,本想通过调整和优化预算经费支出结构,但因为实行部门预算,在预算指标的安排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结构分散、个个不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因此,出现挤占专项经费,弥补资金缺口的问题,财务部门也因此承担着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财务核算风险。财务人员受自身素质和培训条件的限制,在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政策、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核算水平等方面落后于制度更新的步伐。财务人员在运用新的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引起会计核算质量的下降,因核算错误形成的财务管理失误进而造成违规处罚的现象。

信息管理风险。主要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不够完善,主要是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会计信息由产生、传递、审核等全过程的管理不到位,使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大决策失误的风险。

关系混乱风险。很多单位内部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系统财务资源取得较为复杂,其内部各单位之间以及与其上级主管单位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权责不明,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且资产的安全完整无法得到保证,极易导致财务风险。

职业道德风险。在财务相关人员的选拔、任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够严格审核,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使得财务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造成偏离财务管理制度,甚至违规从事财务活动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思想观念偏差。行政事业单位的有些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认为财务管理工作者仅仅是充当单位付款人的角色,没有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

风险意识淡薄。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特点,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往往认为只要按法定预算取得和使用财政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即使出现财务风险也是由国家财政来承担,与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无关,从而导致说风险。

财务素质欠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多是调入、或者是从原职工中选拔改行而从事财务工作,未经过专业学习训练,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偏低。行政事业单位还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兼岗现象,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档案保管,有些单位记账兼任复核等等,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部门责权利不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无投资与收益任务,因此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上无明确目标,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而部门的责权利不明确,会产生许多风险,如预算执行无法合理规范,预算资金支出结构异化,行政事业单位公信力下降,资金使用无绩效等。

财务决策失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资产闲置、设备利用率低,从而给国家财政资金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树立效益观念与防范意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经济效益观念,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源与节流并重。财务工作者必须树立高度的防范风险的意识,防范和减少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影响,尽最大努力回避风险,减少损失,增大收益。可以将本单位财务人员对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其所在岗位的责任相挂钩,并积极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相结合,加大对财务风险知识及控制方法的培训力度。

打造高素质财务队伍。采取学历教育、专题自学、定点培训等多种学习方式,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力度,以便系统地学习《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税收征管法》等财务会计管理和财税法规,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从业门槛,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人员充实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队伍中。

强化部门预算管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基本框架已定型,将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按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反映在预算中,打破基数的概念,实行零基预算,全面推行基本支出按定额核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要紧跟时代,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

建立会计核算制度。各单位要设立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执行对各种凭证的稽核工作,强化稽核工作,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凡需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凭证都应该由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格凭证”或“不合格凭证”印章。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收款项目和支出分类项目,各单位应当对各收支项目准确地核算和反映,同时明确会计岗位责任,把好会计核算关,加强收款票据的管理。

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预防与控制财务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即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或模式。风险预警机制是实现预警功能即预测和报警两种功能的一种系统。它能够事先发现财务危机的迹象或征兆,向单位决策者发出警报,提醒其采取有效的防范与调整措施,使单位免受财务危机的威胁,转危为安。预警机制通过独立评估,能够确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发现风险发生的潜在规律,从而能够有效地预测财务风险甚至量化财务风险。

作者:蒋玮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论文 篇3:

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摘 要】得益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而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也变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已经成为了单位内部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可以将财务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确保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避免单位遭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展开深入研究,重点阐述几点完善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治理措施

对于财务风险来说,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变动因素的出现,对经济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速度不断加快,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向,不符合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所以极容易造成财务风险的出现。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出可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不断图稿国家财政资金利用效率,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将单位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有利于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为单位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工作,并通过风险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其次,有利于将财务风险保持在萌芽状态内。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旨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目标的实现,确保单位资金使用绩效的稳步提升,发挥出预算资金效益最大化优势,从而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缺少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在风险防范中,内部控制的作用不容小觑。然而现阶段,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构建出针对、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审批控制制度以及不相容制度分离制度等,其执行力度严重不足,极容易造成财务风险的突发。比如在项目投资、资金支付等方面,其监督力度严重不足,在款项申请、资产领用环节中存在着较多薄弱点和空白点,滋生了徇私舞弊、违法违规行为。

2.单位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

现阶段,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较不完善,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过于强调年度支出预算和收入等指标,影响着预算作用的发挥。比如:在单位招待费用预算过程中,诸多单位往往根据上一年标准将10万元设定为预算额度,然而在实际上,年招待费已经高达将近30万元,财务支出与预算相差比较悬殊,预期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一些单位虽然实施了零基预算法,然尔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仍然实施以往传统的基数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始终停滞不前。

3.会计控制监督力度严重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以其内部管理进行分析,一些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力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各个单位在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工作中,没有安排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其执行力度严重缺失。同时,对于相关政府执法部门和社会机构等外部监督来说,没有充分发挥出监督执法的职能,其监督力度存在着较多薄弱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对于出现了违法违规行为,也没有予以处罚和治理。此外,各个执法监督机构的监督功能比较分散化,影响着单位会计控制监督作用的发挥。

4.资金管理的规范程度不高

现阶段,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严重影响着部门之间、单位与上层单位之间的资金管控和利益调配等问题,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作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固定资产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些事业单位过于注重资金,对财物则比较漠视,缺少对资产管理、资产闲置问题等高度重视,进而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治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内部控制需求,构建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严格遵守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统一支付的要求,以此来实施和办理经济业务,避免出现“小金库”现象。报账单位要积极开展初次审核工作,确保要按照预算来进行开支。

其次,对于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审批流程,要进行明确,遵循单位项目投资、资金支付等经济业务的决策程序,将财产清查和专项审计等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2.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建设

在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主要借助部门预算管理机制,所以财务管理工作要通过编制部门财政预算计划、精细化管理财务收支预算。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编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在财务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等方面,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大监管力度,特别在编制本年度财务收支预算计划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管理要求进行细化,也就是要根据季度将不同项目和部门以月度进行编制。如果部门的财务预算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要按照相关预算标准来实施各项财务活动,从而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要想有效巩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基础,要高度重视单位财务预算的执行、监督以及考核等环节,并严格管理各个部门上报的业务资金、财力情况等预算编制内容,保证财务活动与部门工作需求相契合。除此之外,还要对单位年度业务情况进行准确估计,对于收支项目,要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对单位业务的资金需求量进行准确核算,进而实现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目标。

3.加大会计控制监督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控制监督工作的开展,构建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将会计制度涉及到会计控制监督检查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行政事業单位相关主管部门要与财务部门人员保持密切的交流和协作,共同致力于内部控制监督中,落实好财务工作的监督与检查,进而将财务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同时,要集中整合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以及自我监督等形式,加大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执行力度,实现内外部监督的高效统一,形成监督效力,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将资金管理规范化,构建风险预警评估机制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更加明确提出了对财务管理管理的要求,要求要积极构建风险预警机制,这对于单位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帮助。所以行政事业打完管理者要积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包含成本核算的全過程,成本核算要由人事、财务等人员来负责实施。在财务预算编制、审核以及审批等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发挥出自身的监管职能,在制定当年财务收支预算计划过程中,要不断细化和分解各项环节,也就是要按照季度对各个项目、部门进行分月的计划制度,保证财务活动符合财务预算标准,进而避免财务风险。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还要积极构建风险预警评估机制,这也是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一项内容。行政事业单位要深入分析财务风险,结合单位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并对存在的财务风险量化处理,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财务风险预警评估机制来说,要准确评估单位财务筹资、投资活动中的各项指标,配备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预测能力,进而将财务风险保持在萌芽状态内。

5.构建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出现以后,大大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工作环境。主要表现在:首先,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严格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流程,所以在控制活动中必然会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其次,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扶持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工作的开展。最后,信息化对于完善内部控制的沟通和信息也具有极大的作用,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高度重视,采取可行措施来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因此,在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建设,确保单位各项活动与预算保持一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并加大会计控制监督力度,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督与检查,最大程度地规避财务风险,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玉霞.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0):102-103.

[2]李桂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9):68+67.

[3]陈丹萍.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一些思考[J].中国市场,2016(31):151+153.

[4]韩英.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2):61-63+72.

[5]康泰然.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143-144.

[6]彭顺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175+177.

作者:肖吉会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艺术论文下一篇:全民健身活动下中学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