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编辑素养

2022-09-10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 使编辑的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而这些工作方式的变化对编辑的自身素养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出版时代, 出版业面临一些变与不变, 而变是永恒的主题[1]。同样, 编辑素养也有变与不变, 编辑素养的不变方面主要体现在编辑对论文和著作的选择优化及把关能力;而编辑素养的变化则由技术变革、新媒体的发展等决定。变是永恒的, 是在不变的根基上发生的。数字出版时代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人才队伍, 须从编辑素养上着手。

一、新媒体时代数字编辑应该具备的素养

(一) 政治素养

编辑要对稿件进行评价选择, 并对其质量进行把关, 从而促进优秀作品的出版。然而, 采用何种尺度去选择评价和把关至关重要。科学标准、艺术标准、学术标准不可或缺, 但最重要的是政治标准素质的变与不变[2]。出版发行研究对编辑的政治意识的敏锐性要求较高, 只有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才能保证作品的出版符合出版方针。无论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 编辑的政治素养是首要的, 也是必备的。编辑在数字出版时代的政治素养还具有新的内涵, 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科学世界观、政治观念、政策观念和公众意识[3]。

(二) 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包括事业心、责任心、团队精神、编辑职业道德准则等。文献[4]指出中国出版工作者必须遵守八项道德准则, 如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等。出版物品质的高低由编辑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

(三) 专业素养、文化素养

编辑的工作覆盖面广, 所以其面对的工作对象也就复杂多变, 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不仅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还要有较强的渗透力。而这也就决定了编辑工作者必须拥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这也是编辑可以成功策划主题,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稿件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出版对编辑的文化素养具有更高的要求, 编辑工作者必须从单一的知识结构向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转变, 这要求编辑不仅要知、懂, 还得多参与实际操作, 不仅要深入了解单方面的知识点, 还得了解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四) 业务素养

业务素养是传统出版编辑人员的立身之本, 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对选题的敏锐性, 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灵活的宣传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并能从选题中不断找到灵感, 把握其出版趋势和有更有价值的选题。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 出现了去编辑化的呼声, 随着信息的海量增长, 读者对权威信息的苛求使编辑显得更为重要, 由此对编辑业务素养的提高也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1) 编辑拥有了更宽广的选题策划的途径, 且可以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优先选题, 且选题的途径更加多样化;2) 编辑可以用更加丰富的营销渠道进行宣传, 例如微信、微博等, 这些新颖的宣传方式更快捷便利, 宣传范围也更广泛, 在新时代显示其新的特色和优点;3) 编辑的出版效率大大提高, 因为出版经营与管理的网络化减少了更多中间环节, 使出版更加便捷。数字出版虽然是一种新的出版形式, 但其并没有改变出版的本质, 它是一种技术革新的结果和必然趋势, 作为编辑工作者, 只有充分了解了这种情况, 才能更好地为出版工作服务。

二、数字媒体时代对编辑素养的要求

学术期刊肩负传播知识理论和推动科技发展的双重任务, 他的作用不可替代。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状况开始出现令人担忧的局面。在经济体制下, 学术期刊的生存一般是依赖政府拨款或者上级单位筹措经费, 期刊编辑不必担心生存问题。可现如今, 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改变, 学术期刊已由原来的铁饭碗变为直接面对市场, 面对出版、经营、经费、竞争等这些残酷的现实。而科技期刊编辑一般都是学术研究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环境的改变, 缺少成熟的市场运营经验, 导致目前国内市场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为使学术期刊在百花争鸣的新媒体环境中继续发挥作用, 为学术研究做贡献, 可从学术期刊和其他媒体的区别及必要性来展开讨论, 同时要与新兴媒体结合, 使其与时俱进。

(一)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现代传媒社会中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媒介素养包括媒介意识、媒介制作能力、媒介交互传播能力等[5]。1) 媒介意识。数字出版时代, 由于信息量的快速膨胀, 编辑的媒介意识具体表现为策划选题时是否具有全媒体意识。在进行选题策划时, 编辑必须了解并把握报刊、电视、手机、社交网络等各种媒体的运营方式, 掌握其运作流程, 熟悉他们的内容的呈现形式。除此之外, 编辑还得掌握各种媒体受众的阅读习惯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的阅读趋势;2) 媒介制作能力。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工作不再被单纯地界定为文字编辑、图片编辑、音视频编辑等众多类型中的某一项,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 不同编辑的身份边界被模糊化, 编辑必须同时掌握多项能力和媒介协同制作能力, 成为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多媒介全能编辑。另外, 为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编辑不仅要准确把握内容, 还能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媒介对内容进行深加工和实时发布, 用以迎合不同媒体的受众需求;3) 媒介交互传播能力。编辑的媒介交互传播能力在数字出版时代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编辑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介平台, 例如:BBS论坛、网络社区、微博等, 与作者、读者等进行双向或多向即时沟通, 通过互动达到沟通思想、扩大品牌宣传的效果, 并从中准确把握出版市场动向和受众的心理需求。当下, 随着出版全球传播的发展, 编辑的全球传播能力也成为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 数字版权素养

我国的《著作权法》自1990年颁布至今已修订过两次, 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其中某些条列已无法真实地反映数字出版的发展。同样, 一些相关的互联网管理条例也跟不上时代的变迁, 相对新技术的发展速度, 版权制度的规定已经严重滞后, 从而使得数字产品侵权类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数字出版时代, 数字版权素养已成为编辑的版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的数字版权素养包括数字版权意识、数字版权工作模式和数字版权运营能力等[6], 数字版权意识要求编辑必须对数字作品具有严格的保护意识;数字版权工作模式则要求编辑在编辑加工数字作品时严格杜绝各种侵权行为的发生;而数字版权运营能力是指编辑应根据市场需求, 对数字产品进行灵活处理, 包括智能终端的灵活性, 价格的灵活性以及合作模式的灵活性。

三、新媒体时代编辑应该具备的职业修养

新媒体时代编辑应具备的职业修养可从如下两个方面讨论。

(一) 发现的能力

“真正有创造力的编辑必须成为了解专家的专家”, 美国著名编辑舒斯特不仅如此说, 更是将发现文化, 挖掘优秀作品运用在实际操作中。同样的, 在实际工作中, 编辑若想从海量的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优秀的文化, 首先需要培养发现专家的能力, 而这就要求编辑本人必须是某一领域的“专家”, 从而才能与专家进行对话, 也才能完成优秀文化的发现和挖掘。但是由于编辑的本身的工作性质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不可能在某个领域内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编辑只有通过不断培育发现的能力, 成为一个能发现专家的专家, 从而发掘更多的真正优秀的作者, 成就优秀作品。

(二) 组合文化的能力

每一时代的文化发展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体现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 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演变。文化的表现形式多式多样, 为吸引读者, 编辑可通过将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知识通过组合和整合, 使之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从而使之更有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有利传承。由此可见, 组合文化的能力是编辑适应新时代发展、顺应文化潮流的一项重要技能。

编辑通过将分散的、凌乱的或者甚至已经湮没无闻的知识进行重新汇聚, 或者将不同文化进行组合, 使之以新的形势呈现, 从而使优秀文化能更好地得到传承。例如, 在1910~1930年, 我国著名的出版家、教育家与爱国实业家张元济先生, 为整理编纂《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等古籍项目, 花费20年的时间, 足迹遍布海内外, 将一些长期散落的典籍收集整理, 甚至一些因为年代久远, 错漏百出, 张元济先生为使我国优秀文化得到传承, 大量搜罗古典书籍, 对其进行重新编纂整合, 最终编辑出版了彪炳文化史册的大型丛书, 该系列丛书也使他成为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组合文化的典范。

一般情况下, 在图书出版中, 系列图书的发行比单行本更容易成功, 除了特别优异的书。当编辑发现优秀作者后, 可通过文化组合的方式设置同一主题, 并通过该主题找到更多作者, 将单一图书做成系列产品。下面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成功范例。几年前, 该出版社出版了易中天教授的《帝国的终结》, 当年销售量即突破20万册, 随后编辑又以该书的历史文化概念为基调, 陆续策划并出版了与易著文化观念相近的《权力玩家》、《潜规则》等, 不仅使《帝国的终结》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还使前者带动后者的销售, 前者也带动了后出版的书的销售, 而后者又进一步延长了前者的“寿命”。

总之, 新媒体时代编辑需要一定的素养, 需要培养与改进!

摘要:对新媒体时代数字编辑应具备的素养进行分析, 从媒介素养、数字版权素养两个方面分析数字媒体时代对科技期刊编辑的编辑素养要求, 最后从编辑的职业素养方面指出新媒体时代编辑需具备发现能力和组合文化能力, 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出版,编辑,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平.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理念[J].中国出版, 2009 (2) :54.

[2] 朱允, 赵建萍, 杨晓芳.数字出版时代学报编辑

[3] 夏德元.数字时代编辑政治素养应有的新内涵[J].中国编辑, 2009 (3) :19-20.

[4]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M].1997.

[5] 梁光铁.知识经济时期科技期刊编辑信息能力的重塑[J].编辑学报, 2001 (4) :232.

[6] 施勇勤, 张凤杰.数字版权概念探析[J].中国出版, 2012 (3) :61.

上一篇:化工安全的战略性思考与分析下一篇:农村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