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公关案例

2022-08-31

第一篇:新媒体时代公关案例

试论新媒体时代国企危机公关策略

摘要:目前我们正处在以互联网与手机为主导的新媒体时期,信息的传播为国企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今介质模式与信息的传播途径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国企公关的危机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改变。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给出一系列让企业可以有效的应对危机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国企危机公关;危机公关策略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01

一、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对企业危机公关的一些影响目前的媒体主要是以电视以及互联网等技术为核心,通过网络、广播以及电视等介质进行传播,能够把各个地点与各个时间所发生的事,通过媒介进行即时传播,其传播速度能够和事件的发生保持同步。这个时期的沟通形式很容易产生共鸣,增强沟通,提升交流的有效性。

二、新媒体时代下国企危机公关的一系列弊端

国企危机公关是对于其自身的状态与客观条件而言。在通过互联网持续创新所导致的新媒介环境下,危机传播的情况是很难遏制的,其以惊人的速度进行传播,而且涉及的面也更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未知性。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要提升企业在此环境中抵御危机的能力,特别是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大型国企,由于新媒体时代国企的大众敏

感度也是非常高的,在很多时候都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若稍有疏忽,那么无数的斥责及负面话题就会如洪水般袭来,这不但影响到国企的声誉及形象,同时可能还会造成一定的财政危机。

三、依附于生命周期的国企危机公关策略及实际案例通常在危机还没有成型时,我们就要有提前防范的意识,积极的查找危机。一般的危机公关最希望危机被扼杀于萌芽之中,那么就可以实施网上议题的侦测,查找网络上能够对企业造成伤害的负面信息,让企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从而把危机扼杀于萌芽之中。

在新媒体时代这一大的背景下,危机如果全面爆发那么可能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在危机爆发的峰值,其可操控性是所有阶段中最低的,要细致的查明原因,第一时间掌握事态,且以最快的速度给出有效策略,构建完善的应预案。而对于网络工具的选择,也要有针对性,切勿盲目,我们可以科学的利用搜索,微博以及群组等工具,从大量信息中实施数据的整合,精准的查出企业的客户,认真听取客户的想法,这样利用知识,交流、奖励等碎片化去留住价值比率较高的客户,这样在危机爆发时就能够第一时间的实施有效公关,诚恳的交流,从而降低误会的发生率。下述为实际案例,用以论证国企危机公关策略的可行性。

2009年7月21日,某玩具公司在测检玩具质量是发现其生产的玩具铅含量过多,为降低危机带来的影响,此公司第一时间宣布召回问题产品。因为召回事件而成焦点的某玩

具产商,宣告破产;而问题的根源公司不仅没有因自己的产品问题而造成影响及经济损失,反而却深化了其信誉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自身的形象。此公司危机公关的有效性,不但在于其主动的危机处理态度以及谨慎的危机处理措施,同时此公司对对话型媒体及媒介,信息输出方式的科学控制以及合理的运用也为此公司带来积极的影响。那么此类对话型媒体如何在企业危机公关中发挥其作用?

“有那一位了解他们要回收的玩具的种类?我们有大量的波利储蓄袋,就是带磁石的那一种,不知道他们的回收清单中有没有,我很担心。”

按照从论坛以及博客等搜集到的目标消费群体的相关反应以及关心的问题,除了和常规专业媒体的互动,此公司还第一时间到各大门户网站公开红色重标的“召回信息”,而且在相关的搜索引擎,比如百度等设置召回连接,由此把消费者带入至公司网站的召回专用子站。持续更新的子站已经明确的介绍了召回信息以及召回方式,且给出了能够进行打印的退货申请单与免费邮资标示等,这让消费者能够以最方便的形式完成产品的退回,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公司因为召回产品需要新增设的投资成本。而在此公司发布的召回信息界面里,其在重点的几个文段进行了表示,其内容为:“我们不会背离自己的承诺”,“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会怎样处理此问题”,“怎样保证孩子的安全”,且最后告知消费群体“怎样相信此公司的玩具是安全可靠的”。上述得知此公司的每一步策略都与持续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相关信息

有关。

通过一系列案例我们总结出,在危机出现时企业要及时把握话语权,利用网络迅速的表明立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策略,速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要素。因为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所以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就显得一张的重要,企业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利用相应的方式站出来,通过各类平台权表明立场,随时掌握信息的态势。积极的引入网络上的权威。和意见领袖第一时间进行交流让其用影响力巩固自己的产品、品牌以及企业形象。利用技术措施处理网络上企业的负面新闻。这主要依附于技术手段,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在相应的搜索引擎上做一些利于企业的文章,降负面信息进行批评或者是改变其排序。构建多层次的危机预警体系,深化网络媒体的监控力度,整合全面预警机制。深化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利用新媒体构建正面的企业形象。同时要与业界的意见领袖与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建立一定的关系,强化品牌在其心中的认识以及良好形象。参考文献:

[1]李爱晖.新形势下危机传播中主流传统媒体的新闻选择——以《中国青年报》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12(11).

[2]董国隆.应对企业危机的宣传艺术[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1,18(06).

[3]徐红,吴玉如.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公共危机传播[A]//

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17(03).

作者简介:孙亚军(1985-),男,甘肃舟曲人,政工师,学士学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第二篇: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危机公关应对策略与技巧

讲:黄忠 课程背景: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是因为网络让“全民皆记者”成为现实。网络媒体崛起了!网络以秒为单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让信息成为快捷廉价甚至是免费的大餐。互联网时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瞬间就可以“上天入地遍全球”。网民既是信息的享用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递者。网民都是无组织、匿名状态的,他们充分享受着网络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控制难的特点,热衷于将小事炒大、大事炒炸。以三鹿毒奶粉事件为例,经过网络曝光后,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网络上关于三鹿奶粉的负面信息已经超过350万条,信息管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鹿企业的倒闭,与网络炒作是分不开的。网络的影响力,“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语)。

互联网盛行,社情民意气势汹涌,媒体对社情民意的关注超越以往。 从云南“躲猫猫”到浙江“欺实马”,从周久耕局长“天价烟”到陕西“表哥”杨达才,从陕西林业厅“华南虎”风波、重庆公安局局长王立军“双起”讲话,到广州“房叔”拥有22套房„„媒体和网民一哄而上、四面出击,引导公众舆论,对那些因媒体和网民曝光而“一朝成名”的官员和部门,或冷嘲热讽,或严厉批评,不管是普通干部,还是身居要职的领导,无一不在舆论的漩涡中颜面扫地,大毁形象,其供职的部门形象也同样一落千丈。对媒体的无知和漠视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那么,领导干部需要怎样的危机公关意识?需要什么样的媒体观?面对负面报道时,如何和媒体打交道?疏导网情民意的正确方法何在?当突发事件来临,特别是突发事件转化形成危机,公众在焦急地寻求事实真相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策略发布新闻?《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危机公关应对策略与技巧》课程,专门针对各级领导干部学员,树立危机公关意识,快速提升媒体素养和技能,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媒体观,学会树立正面的公众形象。

培训特色:案例深入分析,情景模拟,课堂分组演练,启发式教学。 培训对象:政府部门领导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课程收获:

1、了解突发事件和危机起因及其发展趋势,增强危机意识,认识到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2、学会如何预知危机并避免突发事件转化为危机。

3、学会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流程与方法;

4、提高与媒体包括新媒体以及记者打交道的能力;

5、快速提升危机公关素养,树立全面的危机管理思维。

课程大纲:

第一章

为什么要重视危机公关。 第二章

危机发生后,如何积极应对。 第三章

危机没发生时,如何未雨绸缪。

第一章 为什么要重视危机公关

一、突发事件、危机与媒体的关系

二、突发事件的5个特征、4个等级

三、关于危机

(一)什么是危机?

(二)有关危机的四个法则:海恩、蝴蝶、墨菲、“100-1=0”。

(三)危机比突发事件严重的最关键因素。

(四)突发事件如何演变成危机。

1、容易吸引媒体注意而诱发危机的4类事件。

2、媒体特别“钟情”的“危机新闻”的7种构成要素。 【案例】2003年的“非典”危机。

(五)危机事件一般经历的四个阶段及相应处理策略。 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终止期。

(六)危机传播的一般规律

把握舆论形成的5个时间节点:4/6/8/12/24。

(七)突发事件向危机方向发展的4种迹象。

(八) 避免突发事件成为危机的4个注意事项。

四、你为什么要在乎媒体

(一)当今媒体真相

1、媒体的特性。

2、媒体的目的和动机。

3、关于策划新闻。

(二)认识记者

1、记者属于一种职业。

2、人们对记者的认识存在的三种误区。

3、记者的动机。

4、记者最关心什么?

5、对于记者编辑,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6、如何与记者打交道?

(三)人们日益“忌惮”媒体的三大原因。

第二章 危机发生后,如何积极应对

一、危机发生后人们常犯的四种错误心理和七大错误行为:

(一)四种错误心理

侥幸心理、驼鸟政策、推卸责任、隐瞒事实。

(二)七大错误行为

二、解决危机步骤(危机修复3大环节)

三、危机传播管理(应对新闻媒体)的9大基本原则

1、第一时间原则

2、情感原则

3、公开透明原则

4、第三方原则

5、坦诚原则

6、息事宁人原则

【案例分析】辽宁西丰进京拘传记者事件(与媒体对抗,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

7、口径一致原则

【案例分析】失败的案例:太原民警打死北京民警案

8、留有余地原则

9、频繁沟通原则

四、与媒体沟通的要点

(一)媒体的提问方式

(二)应对媒体提问的四个注意

(三)应对媒体提问的五个步骤

(四)应对媒体采访的回答重点 附一: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价值排序 附二: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议题排序

五、如何召开新闻发布会

六、新闻发言人该如何回答记者的提问?

1、桥梁法

2、旗帜法

3、如何应对不同类型记者的提问 (1)“百事通”型:

【对策】: (2)“旁敲侧击”型: 【对策】: (3)“机关枪”型:

【对策】: (4)“偷换概念”型: 【对策】: (5)“飞镖投手”型: 【对策】: (6)“迫不及待”型: 【对策】:

4、如何对待不同媒体不同记者

5、如何对付假冒伪劣记者

七、如何接受各种形式的采访

(一)接受采访前的准备

(二)如何面对电视采访

(三)如何面对纸媒采访

(四)如何面对电话采访

(五)如何面对电台采访

八、说错话后的补救措施

九、媒体误报后的补救措施

第三章 危机未发生时,如何未雨绸缪

一、建立公关部门(“四个专业”、“四个能力”)。

二、媒政(企)良性沟通互动。

三、预防为主,坚持“六要六不要”,打造危机预警系统。

备注:大纲是培训涉及的大概内容,实际授课按客户类型、行业和时间长短酌情增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师介绍:

黄忠(Rock),资深媒体人,佛山市作家协会会员,财经作家,独立学者,曾任职政府公务员、珠三角多家知名大型企业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新闻发言人、企业管理培训咨询顾问,在企业界首创引入“无影灯”管理理论并运用于企业实践,成效显著。现为广东商学院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心特聘专家、佛山办事处主任,天地经纬文化传媒机构创始人、执行董事(主编)、总经理。

黄忠老师长期持续与各地尤其是珠三角主流媒体如《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服》、《新快报》、《佛山日报》、《信息时报》、《珠江商报》、《珠江时报》及省市电视台、电台以及各新闻网站等密切联络,彼此关系良好,且先后在《羊城晚报》、《佛山日报》、《珠江商报》等开辟专栏,系《顺德视角》杂志特约重点撰稿人、佛山电视台顺德分台特约评论员。 黄老师长期与媒体交道,并执著致力于危机公关、危机管理、媒体事件、公众沟通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以及企业管理培训的研究和实践,吸收先进危机公关理念,并突破传统理论和认识的不足,形成了最符合本土智慧的危机公关理论和应对策略,帮助企业和政府认识危机、化解危机。

危机公关的核心:沟通与传播;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预防。

核心课程: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危机公关应对策略与技巧》 《企业如何打造高效执行团队》 《如何培养员工积极阳光心态》 《如何进行高效时间管理》 《有效多赢沟通技巧》

课程对象:

政府机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基层员工;大学MBA/EMBA学员等。 ◆曾服务系统、单位、企业(客户):

A、政府机构:环保、公安、法院、司法、教育、卫生、乡镇政府等系统或部门。

B、企业单位:深圳(香港)大成工业社 广东电视台·广东星空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安得物流有限公司 佛山市旭辉实业有限公司 佛山市海立广告策划有限公司 佛山市雅典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广东新协力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精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制造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梅地亚工业设计策划有限公司 广东奥玛健身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顺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佛山市龙甲机器人焊接技术有限公司

第三篇:乐思网络舆情监测:自媒体时代的舆情危机公关需从网络舆情监测开始

【舆情研究】自媒体时代的舆情危机公关需从网络舆情监测开始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微博为代表的微博传播媒介治理和网络舆情监测成为舆情研究新课题。在自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特别是微博传播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同样明显,而法规建设则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因此,“微传播”是把双刃剑备受政企的重视。

微博作为自媒体传播时代的典型代表,其具有很强的信息传播力,特别是轰动性消 息的传播范围之广,对信息当事人影响程度之深令人惊讶。因此,微博成为众多政企 展开网络口碑建设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网络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网民结构的多样化 和网络舆情监测手段的缺失,这就必然使得网络传播存在风险。

当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浮躁感,网上泛娱乐化和炒作现象普遍,人们对负面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增强,这些导致网络负面信息更容易发酵传播,形成负面舆情环境,如果处理不当不及时,对政企形象的破坏将是深远的。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近段时间,网络上掀起的各类舆情议论潮,陕西的“表哥”事件、广东的“表叔”事件、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以及肯德基速成鸡事件就是自媒体时代体现微博舆情威力的典型案例。微博热点事件的偶然集中发酵,使得政企对突然而至的网络舆情危机倍感压力,对事件发生没有心理准备,导致舆情 危机处置严重滞后,不利于网络舆情危机处置第一时间法则。因此,如何突围微博舆情危机,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成为政企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今,网络舆情危机爆发具有很大的突发性。一条不起眼的负面信息经网络的发酵很可能突然演变成一场网络舆情灾难,而如果缺乏有效网络舆情的预警,突发而来的舆情风暴就会让政企在处理危机时乏力感倍增。

面对自媒体时代网络危机的强劲爆发力,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全面的网络舆情监测,可以很好地帮助政府企业获取网络微博舆情动态,了解民意民声,实时监测微博相关话题信息的传播效果,监控微博虚假负面信息,在网络舆情危机爆发时可以妥善的、有目的性的针对处置。

以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为例。该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自动 采集子系统与结果浏览子系统。可以对微博上一切与本地区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其监测范围囊括各大网络媒介的微博平台,并可对重点微博话 题实施重点监测,最后对检测结果生成各类数据图表和舆情日报周报。

在当下变幻莫测的复杂自媒体环境下,政府和企业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及时发与我相关的舆情呼声,第一时间了解民意,在萌芽状态化解矛盾。

第四篇: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教师该如何阅读

当下,随着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阅读,提升专业素养,助力教育教学实践?

一些教师更看重传统的纸质阅读,排斥手机、网络等新媒体阅读。其实,新媒体阅读与纸质阅读一样,都是全民阅读的一种体现,以什么方式读书,读传统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完全在于个人选择。两者并不冲突,阅读的深浅并不会因介质而决定。

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不一定是浅尝辄止的。从甲骨文、竹简书、帛书、手抄纸书到今天的大批量印刷书籍,人类阅读的介质在不断变化,但人类思想的传承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作为教师,海量的知识存储十分必要。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新媒体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而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而是以“学习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新媒体阅读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存储量,拓展教师的阅读视野。教师只有广泛地吸收各门类知识,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贮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教师阅读需要分享,基于阅读的专业对话、合作互动,对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在传统阅读时代,阅读是一种相对独立和私密的行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缺少即时互动。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情况大大改变了,“私人笔记”变成了“公开日志”,读书的乐趣也从“好读书,不求甚解”变成了“评论”和“分享”。新媒体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教育大家的谆谆教诲,“观摩”到杰出名师的教育示范,从他们身上找到成长的路径,获取提升的力量,这是传统阅读难以做到的。志趣相同、有共同成长意愿的教师,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阅读群,共同制订阅读计划,同步完成阅读内容,读后分享阅读心得……借助新媒体,教师阅读由个人行为扩展为群体行为,让阅读更有动力。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命状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能力,做新媒体时代的优秀阅读者,时刻成长自己,才能成就学生

!

第五篇: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现象

新媒体时代下的“屌丝”文化现象分析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新媒体因具有容量大、载体新、时效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平台和物质技术环境,上网聊天、博客、微博、博客、微信、交互网络电视等新兴的媒介手段在以新的方式传播信息的同时,形成了新的网络文化。青年群体是网络常客,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最大,复杂的网络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意识,甚至影响着他们的信仰。从中映射出来的文化现象也体现了现在社会一部分人的思想与精神状态。其中以网络语言的传播体现的尤为突出。网络语言,特别的网络流行语折射出中国网民三大社会心态:社会焦虑、社会抗争 社会分层

首先第一个心态就是社会焦虑,反映出当前网民不可承受的压力之重,背后隐藏着是一种结构性的系统性的社会压力下的一种茫然和焦虑,以及这样的一种群体性焦虑背后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冷幽默。第二种是社会抗争心态,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很强,传播性很广,成为网民表达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平台,而网络流行语也成为网民宣泄和表达对社会公平缺失不满情绪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三种社会心态就是社会分层,我们可以看到垂直流动的趋势慢慢停滞,让人们感到阶层固化难以逾越,但是通过这样一种戏谑和自嘲的姿态体现出来一种解构和重构,反映出深层的社会问题:如难以逾越的社会分层,狭窄的上升通道,以及不可忽略的贫富差距等等。其中“屌丝”一词就是从网络兴起的,这一词现在对于人们来说几乎无人不晓,甚至以经发展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下的一种文化现象。"屌丝"文化的形成,是新媒体 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形成的一个缩影,其形成的机理与互联网的特点密不可分,同时"屌丝"文化又是当代青少年青春情结的再现,体现深层的社会原因与群体心理 机制的形成。

“屌丝”一词在网络上走红仅仅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而现在,“屌丝”已不仅仅是网络流行语,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屌丝”文化如此快捷地生成与流行,不能简单地以“一种青少年流行文化”以蔽之。

一、“屌丝”与“屌丝”文化现象的由来

“屌丝”,原来为粗语,但现今却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语和文化现象。网络上有关“屌丝”的文章很多,但基本上运用的定义还是百度中的加上“屌丝”一词形成在内的较为公认的定义:“屌丝是对李毅吧粉丝的称呼,亦为‘苦B青年’的自称,又称‘吊丝’,发音与英文duce相似,duce在英文中译作‘领袖,首领’。百度李毅吧吧友本着自嘲的精神,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自嘲,虽是自嘲,亦可用于称呼别人。屌丝二字蕴含着无奈与自嘲的意味”。“屌丝”开始指的是一群特定的青年人,他们多为“年轻男性,他们出身卑微,他们称自己的工作为‘搬砖’,他们爱网游、爱贴吧、爱‘女神’也爱幻想,却缺乏行动力,想做而不敢做;他们内心虚荣,却又不屑‘高富 帅’而故作清高;他们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

他们是善良的,他们也是懦弱的。这群青年人处于 既不甘于自己的现状但又无力改变的状态;既有种种生活憧憬,但又有必须面对的生活现实。 正是从聚焦这样一群无奋斗基础、有未来希冀、缺失奋斗动力的青年人开始,逐渐让“屌丝”成为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广为流行与应用的概念。而今有关“屌丝”的网站,诸如屌丝吧、屌丝小站、屌丝视频、屌丝语录等等在网上比比皆是,“屌丝”已经变成了当下在网络上、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的一种时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屌丝”文化的形成,是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形成的一个缩影,其形成 的机理与互联网的特点密不可分

1.复制性与再造性的结合 网络流行的特点就是被不断复制,而复制往往具有再造性的功能,其过程是从简单的复制到创造性复制的转化,出现一种让人想不到的非线性结果。“屌丝”一词就是这样经过不断的复制与再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行文化现象。 从对李毅吧粉丝的称呼,到现在流行所说的“屌丝”,其意义已经大相径庭,而且“屌丝”也不是原来所特指的那一群出身卑微、内心充满纠结而无奈面对现实的年轻人。现今的“屌丝”也有男女之分,人员情况较为复杂。现实中青少年所说的“屌丝”的含义也已各不相同,有的以自嘲的方式以“屌丝”自居,将自己与“高富帅”、“白富美”做一区分;有人则用来贬责他人;有人以玩笑用之„„“屌丝”的含义就是这样在网络中不断被复制、在现实中不断被应用,而在复制与应用的过程中被年轻人不断演绎与创造,现在已经成为包含丰富内涵的概念,以至于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涵盖之。 看似简单的一个词以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势头变成一种文化现象,也只有在新媒体时代才会出现。这种文化现象的快捷与普及,远远超过以往人们所接触到的流行文化,它没有给人们留下适应的时间,往往让成人社会的很多人感到震惊甚至费解。但是对上网是生活方式有机组成部分的年轻人来讲,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网络复制的简单性,在复制过程中的再造性,都可以在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而不管是青少年有意识的行为还是无意识的行为,都构成新媒体时代流行形成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更多的青少年由原来的被动受众与旁观者变成了流行文化的直接参与者与行动者,而网络流行文化的行动者愈众,则其现实的影响力与冲击力愈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就愈直接与显在。

2.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网络流行与现实流行的密不可分性,是新媒体时代流行文化的突出特点。“屌丝”文化就是网络流行与现实流传的有机结合体。新媒体时代,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主体(只要有条件能够上网),而青少年更是网络的主力军,当代青少年上网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95亿人,其中74%的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手机成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新增青 少年网民2800万”。

上网工具直接影响新媒体时代流行文化的流行方式与覆盖的范围。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发微博、留言等等,没有过去必须也只能通过电脑上网的种种限制。上网工具的这种便利性、快捷性与网络虚拟性特点的结合,使当代青少年现实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当代青少年现实的表达往往表现为在网络虚拟平台与现实有机结合的立体式表达方式,甚至网络上的表达往往比现实更直接贴近青少年个体的内在需要与观念,更具有反映青少年内在需求、观点 与情绪的即时性特点,因为这种表达具有相对自由性,而这种相对自由性是因网络的隐蔽性与便捷化特点所决定,青少年个体可以不用过多考虑现实中他人的观点与感受(网络本身就具有观点多元性的特征,不同的观点都能有一定的共鸣存在)。因此,在网络中,不同的青少年个体完全可以从自我的角度来随时表达内在的感受与观点,表现自己即时的情绪状态与心情。网络这一载体也就成为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更现实、更直接地表现自我、释放内在心理能量的平台。 “屌丝”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只是一种“恶搞”的简单变异,正是因为不同的青少年个体将“屌丝”一词纳入到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行解构与重新建构的结果。即不同青少年个体所理解的“屌丝”与所运用的“屌丝”,往往会根据其客观情景与内在感受进行了再造,赋予了“屌丝”特别的意蕴,如此叠加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屌丝”文化现象。

三、透过“屌丝”文化的形成,可以发现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当代青少年 青春情结的再现 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会参与到流行文化之中,但之所以被称为流行文化,就一定是涵盖了一定的范围、具有一定的规模,在较为广泛的青少年群体中流行。而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因为载体的便捷与普及,使青少年的参与度与流行文化的覆盖面比传统青少年流行文化更高、更为广泛。透过“屌丝”文化,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与过去传统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中一样的表象特征,即情绪的外泄与自我的张扬,时尚的追求与内在的娱乐。这些表征并不像过去人们所通常理解与认为的青少年流行文化往往重形式而轻内容那么简单,实际上,任何一种青少年流行文化传达的都是一种青春的声音与呼唤,一种人生特定阶段的沉思与矛盾,一种青年人所特有的认知与情绪。如果我们不能对青少年流行文化做出这样的解读,就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把握这种文化现象。 因为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认知、思维等多方面发展的过渡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其生理的快速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成人感的增强与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相对不平衡,就会表现出只有青春期青少年才会有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通过以自我为中心的外在张扬方式吸引他人的关注和昭示自身的成熟,沉醉于自我思维中抽象构建的理想完美状态。这是个体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的划分) 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

屌丝”文化现象中就表现出这样一种青春期情结的特点。有些青少年不会在乎“屌丝”一词是否好听或贴切,主要是因为“屌丝”的流行。流行往往代表时尚,而时尚则表明自己与时代潮流同步,就有备受关注与入流的可能,就不会被人遗忘、被称为“老土”或被同辈群体所排斥,这种自我认同的强烈愿望使其更加愿意投入到流行与时尚之中。同时,有些青少年更不会过于在乎其它成人的观点与看法,只要是青少年群体中有同行者,他们就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更主要表现在同辈群体之中,特立独行方能表现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才能真正“炫”出自己所理解的精彩与鲜活。有时越是其他成人认为不好或不认可的事情,可能越会引起这些青少年的兴趣与关注,这种兴趣与关注可能是出于一种青春期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也可能是青春逆反的直接表现,即以逆反的行为与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自主、个性与成熟。 当个体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他们已经能够将现实的事物纳入到自己的主观世界中去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与理解的方式进行抽象的建构,往往不会考虑其现实的适应性,会出现与现实相去甚远的理想化结果,但这种形而上学地在主观世界以自我为中心地构建现实世界,不是他们特有的偏好,更不是他们有意识的行为,而是其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过程与阶段。这种理想“乌托邦”的建构需要在现实面前去不断地被修正、解构、从而现实化,这也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由之路。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样的成长过程,理解青春情结出现的原因,就不会出现对青少年“不知天高地厚”、“眼高手低”等的指责与非难,不会对青少年流行文化感到诧异与不解,就能很好地理解与看待青少年流行文化,就能够认识到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展现自我成长、表达自己内在感受与想法、记录成长轨迹的自然现象。

四、解读“屌丝”文化,可以看到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深层社会原因与群体心理机制的形成 新媒体时代不仅人们交流沟通的媒介产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也产生了巨大变 化。我们所处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开放性的、国际化的。信息的网络化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带来了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客观现实,这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现实的。如果说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是新媒体发展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那么也可以说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是社会现实所构成的社会原因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直接映现与投射,它有着其生成的群体心理机制。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在我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现实与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体。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出现两个突出的现象:一是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与竞争的激烈;二是带来了人们财富拥有的两极分化,即贫富差距的加大。“屌丝”式的自嘲,就是来源于财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现实,以及现实择偶的流行审美标准。“高富帅” 、“白富美”的优势自然不言而喻,男性的富有、高大、帅气,女性的白皙、富有与美丽,都是一些先赋的而不是自致的条件与基础,而这些往往使激烈的现实竞争缺乏公平的基础,有如生长在高山的青草与深谷的大树比较高度,相对的高度与绝对的高度都是如此不同,没有客观准确标准的比较往往会带来比较的迷茫与失落,会带来不知道哪个更高的困惑。在这种缺乏客观、公平基础的现实面前,在巨大的贫富落差之下,“屌丝”式的自嘲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与理性的。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分化,不同的社会阶层其拥有的资源与发展基础明显不同,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客观现实。在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加剧的现实面前,往往人们的相对剥夺感会明显增强,人们不得不启用自我防御机制来保持内在的心理平衡,以此我们不难理解“屌丝”的那种复杂心情的表达,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既有对“高富帅”与“白富美”的羡慕嫉妒,也有对之不屑一顾的蔑视与恨。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价值时,往往会使财富与金钱的份量加重。表现在青年人择偶的过程中,注重经济条件与外表长相的那种择偶标准(尽管不具有普遍性)对青年人往往产生最直接的冲击,“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看似是个人的一种人生选择,但却是社会上注重物质财富的择偶标准在部分青年个体身上的投射,会使现实中衡量成功与择偶的理想标准出现种种偏差。这种现实的偏差会强化人们的相对剥夺感与面对现实的无权感。许多青少年面对的现实是:即使自己竭尽全力去终身奋斗,其财富的积累与“高富帅”、“白富美”现在所拥有的基础与条件还是相去甚远,于是就有可能在青少年群体中由此而引发出一种群体无权感或无力感。 “屌丝”流行文化从不同程度上也反映了这样的群体无权感与无力感,实质上,这种无权感与无力感不仅仅是对贫富差距现实的一种本能反应,对自己不利处境的一种无奈表达,而且也是对自我能力的怀疑、不自信、不能自我接纳的一种表现,更可能是一种错误的归因所致,即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父辈没有给自己提供优厚的条件与基础。当然,同样的社会现实也引发出了青少年群体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己是“屌丝”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更不是自己的错,而是自己必须正视面对的现实,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外在力量与先天条件,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与奋斗,这样的青少年往往都有着高远的追求与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一种不服输的坚韧与执着,有一种与其“空悲切”不如行动的理性选择。他们往往能够正视自身的不足,能够做到自我接纳,不会怨天尤人,不会顾影自怜,更不会自怨自艾,这比过去传统的那种“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自我告白要来得深沉与成熟。

五、结语与探讨 同样的社会现实,在不同的青少年群体与个体身上表现不同;同样的“屌丝”文化,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与个体身上的表现也如此不同,这就是新媒体时代多元价值观念与多样人生标准与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媒体时代流行文化复杂性的具体表现。“屌丝”作为一种青少年流行文化,有着形成流行文化所特定的群体心理机制,我们很难对之进行简单地归类与总结,因为其涵盖着丰富的内涵与隐喻。但是需要肯定的是,从“屌丝”文化中,青少年个体往往会从中体会到、找寻到自己与一定同辈群体心理上的契合与共鸣,行动上的一致与统一。 因此,在面对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流行文化时,我们更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了解、理解、顺应与发展。通过了解青少年流行文化,来理解与解读青少年流行文化所传达的青少年群体的深层需求,顺应青少年群体的这种独特表达方式,以发展的视角去更好地回应青少年群体的需要,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项目员工保密协议书下一篇:项目示范区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