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模块下的项目投资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在企业里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资产管理更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当前,我国企业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据市场经济内在规律开展经营活动,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PS模块下的项目投资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PS模块下的项目投资管理论文 篇1:

实现ERP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有效结合的几点建议

[摘要]固定资产管理功能是企业实施ERP系统的一个重要模块,但目前ERP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功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进行改进。本文针对ERP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的局限性,提出完善ERP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的对策建议,对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ERP系统;固定资产管理;有效结合

一、固定资产管理功能在ERP系统中的体现

ERP系统是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来考虑企业应该如何管理、业务流程应当如何优化等问题的一套以生产、计划、物流为核心的集成性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核心的经营管理系统,是企业主要经营业务集成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下,固定资产管理只是其中一个分支模块。通过实施ERP系统,借助ERP强大的系统工具,可以实现以下固定资产管理功能:一是外部和内部的凭证和主要报表能够自动生成,实现办公自动化;二是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三是及时、灵活、全面的固定资产信息查询;四是实现网上审核、签章和无纸化办公;五是建立相关数据之间的链接,建立一定的指标,赋予系统固定资产的分析功能。

目前,企业使用的ERP系统主要包括五大模块: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资金管理(FI/CO/TR)、大型项目系统(PS)、物料管理(MM)、销售分销管理(SD)和物资供应管理(MRO),其中财务模块包括财务会计(FI)、管理会计(CO)、资金管理(TR)以及大型项目系统(PS)4个子模块,而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块仅仅是财务会计子模块下的一个三级模块。它在ERP系统中的定位如图1所示。

二、ERP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的局限性

固定资产管理是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有机结合。其中,价值管理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而实物管理则主要是指归口管理与现场管理。基于以上原因,ERP系统仅仅实现了固定资产的核算功能,而管理功能并未得到实现。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ERP系统实现的业务流程功能并不完备

现行的ERP系统已经实现的业务流程包括购入或建造完成资产增加、资产置换、资产捐赠、资产报废、资产调拨、资产报废、资产盘亏、折旧提取等。然而,在这些业务流程中,线上仅仅实现了固定资产数据的增加、减少和修改等信息的录入和核算功能。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与现场管理职能所需的数据信息大多数仍在线下采集。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数目繁多,线下数据的采集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实现面面俱到和及时更新,这就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全面、可靠的信息可供分析处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功能无从实现。

(二)权限设计未实现终端管理,系统的实施并不完善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现状表明,企业总部拥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功能,而使用固定资产的是企业的基层单位。因而,对固定资产固定信息录入的终端应该是基层单位的使用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基础信息的录入更加精确,更新更加及时。然而,ERP系统在企业的实施仅仅是企业总部的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计划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等归口管理部门,在基层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没有实现,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基础数据线上管理、线下采集的现状,数据的精确性、更新的及时性受到限制,给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工作造成了困难。

(三)未实现无纸化办公,网上审批功能尚待开发

无纸化办公是指某些固定资产业务数据的网络传递和数字签名,这些资产业务包括资产报废、盘盈、盘亏、调拨、出租、租赁、处置、财产保险以及投资等需要进行审核、审批的资产业务。

对于企业来说,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等许多管理业务流程均需要提出申请。由主管单位审核和批复后才能准许进行。然而在现有的ERP系统下,实现的仅仅是申请被批复后的账务处理工作,而业务流程的上报、审核、批复、签章等功能则只能在线下实现,这无疑就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因而,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的网上审批、签章业务。实现无纸化办公亟待解决。

(四)系统功能的应用受到限制

在企业的ERP系统中,仍存在许多强大的功能未得到很好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订单功能的应用上。内部订单主数据是单位用来记录交易费用的临时工具,它具有强大的统计和查询功能。可以根据管理人员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权限自行设定。目前的ERP系统中,内部订单仅仅被用于生产费用的归集。而没有被用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在资产的投资管理中涉及投资订单的概念,但是由于与现有固定资产有关的基础数据难以精确统计,基础数据的维护没有达到足够精确的程度,投资订单仅仅被定义为用在新井的投资增资业务上,而且仅仅是在为以后实现单台设备核算准备基础数据的统计,并没有发挥其最大效能。因此,内部订单的功能亟待开发。

三、完善ERP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的对策建议

为提高ERP系统的使用效率,加强ERP系统对固定资产的分析管理功能,实现ERP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ERP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一)扩大EILP的使用权限,加速基础数据的更新

由于资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以及企业的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足够的权限对ERP系统的资产基础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在固定资产存量管理中,内部调拨问题引发了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将数据录入权限下放到基层单位

由于企业拥有众多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信息量太大,基层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信息只能每月向资产管理部门上报一次,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处理受到限制。ERP实施以后,由于ERP系统对信息实行开放式、集成化管理,这就为及时、有效、准确地传输更新企业的固定资产数据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因此,应当把固定资产信息的录入权限下放到企业的基层单位。让资产的使用者及时更新固定资产的主数据,使得资产的基础资料更加可靠、及时。ERP权限的适当下放,可以使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得到及时更新,满足了企业对准确、及时、有效信息的需求,有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2、做好权限下放的准备工作

ERP系统之所以先进是与其开放性的特点分不开的,数据的终端在固定资产使用者的手中。获得第一手、最准确的资料,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非常重要。ERP之所以设置层层权限,原因就在于系统的安全维护问题一直都是ERP软件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不愿将ERP系统中固定资产基础数据的录入权限下放到基层单位,是由于担心基层单位员工的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使得固定资

产的基础数据录入更加混乱。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权限下放前的准备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1)提高基层单位员工的业务素质。ERP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操作也较之原有的信息系统复杂,由于在企业各基层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中,身兼数职的人员占很大比例,业务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提高基层员工的业务素质问题要受到格外重视。具体措施主要有:①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力度,通过树立模范典型。激励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使员工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②举办业务技能培训、业务学习交流活动;③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员工的业务责任心。

(2)权限的划分要合理。ERP系统的权限划分问题,是一直困扰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权限的划分是否合理。关系着企业ERP实施的成败。可采用以下划分方法:一是基层单位只有本单位数据的录入权限。企业总部只有数据的使用和查询权限,而没有修改基础数据的权限;二是数据的录入只有一个端口,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三是用户在ERP系统中的用户名和密码,要严格管理,发生错误时,责任追究到个人。

(二)充分挖掘ERP系统中订单的强大功能

在ERP系统中,订单具有强大的查询和统计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自行设定,内部订单可用于计量某个销售活动的费用,也可用于计量某个项目的支出。目前企业的订单仅仅用来归集成本。订单强大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因而在投资项目中。应开发使用投资订单。当新增加一个项目时。如果需要实时监控整个项目的费用,可以通过创建项目投资订单。对项目进行费用监控。当费用支出接近投资预算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信息,提示操作者;当费用支出达到投资预算时,系统不允许再过账。

合理分配生产设备的成本费用问题是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各种客观条件不同,每台生产设备的产量与其成本费用难以配比。每台设备所应分配的产量不能相同。应当根据“能者多劳”的经济效益的原则来分配产量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整个企业达到既定产量时所产生的成本费用是最低的。要达到每台生产设备工作量分配的最经济的组合,要求对每台生产设备的产量、费用以及成本进行评级。并且要做到实时监测指标的变动以使得这个组合在整个流程中都是最优的。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对每台生产设备的产量、费用、成本等指标的统计及分配,需要耗费很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不具有可行性。然而,在ERP系统中,内部订单具有强大的作用。企业可以利用内部订单的强大的统计和查询功能来实现单台设备的产量、费用以及成本的归集、统计和评价,并做到实时更新和维护;然后建立订单组对单台设备订单进行综合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ERP系统下是完全可行的。

(三)完善ERP的功能模块,增加其他辅助功能

完善企业ERP的功能模块。需要增加的其他辅助功能主要包括:

1、增资、转资的网上签章

为了完善ERP系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功能。开发基于ERP系统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固定资产的现场管理,主要完成固定资产的网上审核和签章功能,彻底实现无纸化办公。

鉴于固定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的增资、转资没有包括在网上审核的范围之内,在增资和转资过程中同样需要部门的审核和签章,所以,需要把增资和转资的网上审核和签章也纳入新系统的设计之中,以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无纸化办公,以节省人力、物力和项目等待的时间。

2、固定资产保险功能的完善

对保险功能的完善主要是完善固定资产保险的分析功能,分析固定资产保险的历史资料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分析投保情况,及时调整投保资产;二是分析理赔情况。积极申请有利于企业的各项政策。完善保险功能的主要内容包括:

(1)增加对固定资产保险参数的分析,主要包括:

①资产的投保标的额:根据每项资产部分投保或者全部投保的具体情况确定投保的标的额。现行的保险方法要求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值比例投保,按照净值的比例收取保费。

②资产的保险费率:每种财产的保险费率或与保险公司具体商定的金额。

③资产的保险费额:资产表与保险费率表链接后形成的最终投保额。即:资产的保险费额=资产的投保标的额×资产的保险费率。

④赔偿金额:实际从保险公司得到的赔偿金额。

⑤实际损失:发生事故时,企业的实际损失。

(2)增加对固定资产损失、理赔指标的分析,主要包括:

①赔付率指标:是指赔款所得金额与资产的保险费额的比值。公式表示为:

赔付率=赔偿金额÷资产的保险费额×100%

该项指标主要用来考核某项资产保险的有效性。

②净损失=实际损失-赔偿金额

③损失率=净损失+保费×100%

作者:霍江林

PS模块下的项目投资管理论文 篇2:

浅谈利用ERP系统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摘 要】 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在企业里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资产管理更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当前,我国企业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据市场经济内在规律开展经营活动,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本文从ERP系统的含义、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局限性、完善ERP系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等方面,探讨ERP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更好地相结合的对策。

【关键词】 ERP系统 固定资产 准确性 核算

前言

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将最大程度地减轻企业现有的浪费现象,并提升资产利用率,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1. ERP系统的含义

ERP系统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Material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目前,企业使用的ERP系统主要包括五大模块: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资金管理(FI/CO/TR)、大型项目系统(PS )、物料管理(MM)、销售分销管理(SD)和物资供应管理(MRO),其中财务模块包括财务会计(FI)、管理会计(CO)、资金管理(TR)以及大型项目系统(PS)4个子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是财务会计子模块下的一个三级模块。

2. ERP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优势

ERP系统是一套以生产、计划、物流为核心的集成性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核心的经营管理系统,是企业主要经营业务集成的信息平台。固定资产管理是其中一个分支模块,通过ERP强大的系统工具,可以实现以下固定资产管理功能:

2.1能够自动生成凭证和主要报表,提高工作效率

ERP系统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固定资产核算系统无缝集成一体,达到了物流信息与资金流信息的集成,使得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在ERP系统中,固定资产的凭证是通过在系统中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操作触发系统自动生成的,同时可以自动生成系统中已经设计好的报表。相对于传统的记账方式,实现了实时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仅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还大大减少了人为错误和遗漏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事后记账造成的数据信息的滞后。

2.2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全流程管理

ERP系统是一套集成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业务流程设计实现了资产业务的全流程管理。ERP系统通过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与出库、计提折旧、内部调拨、报废、出售处置等各环节的及时跟踪处理,实现了资产从购入开始到资产退出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

2.3实现了全面的固定资产信息查询

ERP系统为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提供了一个集成的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存储了庞大的数据信息,涵盖了固定资产的全部信息。从广度上看,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主数据均录入了系统,真正实现了一级核算。从深度上看,每一条固定资产主数据囊括了其所有的管理信息。包括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成本中心(决定折旧费用的归属)、所在地点、经济用途、技术状态、资产类别、主要技术参数、使用单位、制造商、使用年限、折旧码等,通过资产主数据还可以查询其发生的任何业务变动。这些信息的集成,可以帮助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方便快捷地查询固定资产信息,实现了数据共享。

2.4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码保证折旧计提的准确性

ERP系统能够根据维护好的固定资产的折旧码和使用年限、资本化日期,准确地计算出每条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资产管理人员每月运行计提折旧的事务代码,系统会自动计提每条固定资产的折旧,并根据固定资产分类、成本中心生成折旧计提的会计凭证,将生成的费用分摊到每条固定资产对应的成本中心,完成了费用的归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ERP系统还提供了强大的折旧预测功能,能够快速地模拟下月甚至下年度的资产折旧,为企业成本预算提供了准确的测算信息。

2.5实现固定资产购置费用的控制

ERP系统通过投资订单功能和项目管理模块,可以将固定资产购置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投资订单功能是对每项在建工程实施投资定单管理,通过对投资订单下达预算额,达到对固定资产项目的成本支出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部门对在建工程费用支出设定上限,在费用支出达到设定的上限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信息,提示操作者预算快耗尽;当费用支出超过预算时,系统不再允许会计凭证过账。项目管理模块是对投资订单功能进行了深化和细化,由投资管理部门负责下达项目的明细预算,实时控制项目的进展实施情况,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严格控制在批准的项目预算范围内。

3. ERP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局限

现行的ERP系统已经实现了线上固定资产数据的增加、减少和修改等信息的录入和核算功能。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与现场管理职能所需的数据信息大多数仍在线下手工采集,且ERP系统中的资产主数据未能与事物资产建立有效关联,因此,难以实现ERP系统数据根据实物资产的变动进行及时更新,给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4. 完善ERP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的建议

为完善ERP系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功能,实现ERP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4.1集成固定资产主数据与设备主数据,实施实物资产的有效管理

将固定资产模块与设备维护模块关联起来,使固定资产与设备主数据一一对应。通过两模块的关联可以方便使用者清楚地查看到该固定资产由哪些设备组成,以及设备的性能、位置、功能信息等,让企业各级资产管理人员从中找到可利用的固定资产信息资源,进一步实现企业资产、设备信息资源的共享。

4.2利用条形码技术,真正实现帐实相符

采用条形码技术中已成熟的方案,将条形码识别、数据传递、处理、输出与ERP系统进行实时交互对接。取消手工书写或普通打印机打印的固定资产标签,在原有固定资产编码的基础上,用条码符号把固定资产编号表现出来。使用专门的条码打印机打印出特殊介质的标签,作为固定资产的身份证。借助具备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终端,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上传到ERP系统中,自动更新系统中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将系统中更新以后的数据下载到手持终端中,以便在现场进行查询和调用。条形码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实现实时维护ERP系统内的资产主数据,及时发现错误,避免设备漏检、错检,将错误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可以解决财产清查时盘点效率低、盘点时间长等问题。从而真正实现账实一致。提高管理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好ERP系统,不断完善ERP系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功能,使ERP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更好地相结合,必将促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J]. 特钢技术, 2006, (01) .

[2] 刘爱华.广西电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构想[J]. 广西电业, 2005, (02).

(作者单位:苏州三安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作者:张玉琴

PS模块下的项目投资管理论文 篇3:

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会计校内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  人工智能已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风口”,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深入,对会计、审计领域的影响也日益凸显。文章系统地把握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重构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展开深入分析与探讨,探索符合高校发展实际且满足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需求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新路径,从理念上突破传统的侧重核算型会计教学的观念的束缚,期望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和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管理会计;校内实践;改革创新

人工智能是指具有人类智慧特征的智能设备或软件。会计人才是国家人才战略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员的转型成为必然,为适应国际化智能制造的浪潮、促进我国智能技术的深度研发和智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过分偏重于核算型会计人才,懂业务、精战略的管理型会计人才严重不足。人工智能技术给会计领域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创新搭建了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向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人才特质

以人工智能对会计、审计行业分工的重塑为契机,企业管理工作对会计职能变革和提升的要求也日益强烈。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财务素养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创新型、应用型会计人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洞察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会计人才将受到用人单位的追捧和青睐。财务机器人的普及应用使得会计数据和信息的采集、生产、加工、传递更加高效、便捷,从而导致社会对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大为降低;同时,也使得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更加充分,会计的管理和决策支持功能更加明显,社会对管理决策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

综上,管理型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特征包括:多技能、善沟通、会管理、有远见、敢担当。其中,多技能是基础,善沟通是前提,会管理是关键,有远见是保障,敢担当是根本。

二、管理会计课程定位和实践教学现状

(一)管理会计课程定位。面对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对会计职业领域的强烈冲击,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转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课程定位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效果的好坏。管理会计是为了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管理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是实现企业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管理会计课程的定位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了解管理会计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培养具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总之,管理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价值创造与信息支持是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目前,我国高校设置了许多技术性较强的会计专业课程,但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会计的规则性,忽视了会计的职业判断和决策后果。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没有思考与创新的动力,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急需人才。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对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有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分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中有对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教师通常也只是把实践教学作为整体教学的辅助环节,安排几个案例题目让学生一做了之,并没有把实践教学放在应有的高度和位置,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较弱。

2.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单调。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方式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式和灌输式为主,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案例资料,实践教学地点通常是实训室。而且实践教学所采用的案例资源大多陈旧过时、脱离企业实际,难以呈现企业管理经营运作的真实场景,实践教学地点的固化也不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导致实践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在上述实践条件和环境下,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乐趣性,只能被动接受填充式学习,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思维。

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和内容不科学。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内容主要是实训报告和心得体会,学生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和心得体会自行组织评定,缺乏具体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考核内容拘泥于教材理论知识案例化,缺乏实景体验和实务模拟;实践教学所占学分较少或实践成绩只占课程总成绩很小的比例,对学生的总成绩无实质性影响。以上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实践教学的積极性,无法调动学生融入实践教学的主动性。

4.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校内实训基地或实践教学中心,校内实训基地配备的主要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会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软件,缺乏管理会计教学软件。

三、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重构

面对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挑战,高校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应始终坚持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型会计人才为己任,贯彻如下培养理念:(1)通才教育模式。以养成教育为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敏感职业判断力、创新思辨能力。(2)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专业课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创新创业课程,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3)实践应用型人才。分层次、分阶段、模块式强化创新综合性实践教学。(4)国际化视野。重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高校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目标应当是:通过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学生的核心应用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

四、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改革

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载体,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目标引导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变革。根据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设计了由核心应用能力实践、分析与决策能力实践与创业创新能力实践构成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以支持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目标,具体见下图。

对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说明如下:

(一)核心应用能力实践是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核心应用能力是指运用财务专业知识从事财务活动的能力,包括财务战略制定能力、全面预算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绩效评价能力等,是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基本能力。核心应用能力实践旨在有效提升学生对会计核心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培养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兼备一定的管理会计实务经验。

(二)分析与决策能力实践是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分析与决策能力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管理型会计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数字经济和智能财务使会计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培养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必须以提高分析能力、提升决策水平作为关键性培养指标。分析与决策能力实践是以企业经营数据为决策支撑,通过模拟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及企业内部经营环境,构建企业经营决策所面临的宏、微观环境,运用经营分析决策工具最终实现企业高效、全面、准确的决策,同时通过本期决策指导企业下期的内部经营,形成的一个循环的经营决策系统。

(三)创业创新能力实践是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升环节。创业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管理工具与方法,通过搜集、分析财务与非财务数据,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实性问题进行探索性、创新性研究,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寻找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实际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复杂、多变的问题的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实践旨在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包括市场调查、运用STP分析、SWOT分析、竞争战略分析工具的能力,以及拟定创业战略等能力,这些能力所涉及的问题是开放式的,学生需要灵活运用管理方法与理论,探索性地分析问题,与教师共同讨论研究方案,进行大数据统计研究,并给出分析结果。

核心应用能力实践、分析与决策能力实践、创业创新能力实践都是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互补充,浑然一体。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为“点”;根据课程培养目标设置的ERP沙盘和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實践教学相互联系、由点成“线”,培养学生的综合决策分析能力;以创业能力为“面”,融合管理会计课程知识体系;以创新为“体”,针对出现的问题和运营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由此构建了层层递进的、“点线面体”相结合的立体式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五、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针对“放羊式”实践过程监管难、实践质量难以保障的现状,可采用“校友邦”等实习实践平台软件,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学生既可以一键签到记录每日足迹,又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实习心得,与校友同学相互交流学习。基于目前我国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现状,结合上述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本文建议利用互联网媒介、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手段,采用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一)核心应用能力智能实践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管理会计实训功能由线下实训向线上实训延伸,打造集教学服务支撑与专项技能培育于一体的管理会计智能实践平台。该平台除了能够实现教学资源手机共享推送、监控学生学习进度、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外,更有完善的教学评价、数据分析报告和激励体系,特别适合于教学过程和总结性评价。该平台主要包括战略制定实训、全面预算实训、成本控制实训、风险管控实训、财务绩效评价实训等管理会计实训模块。

1.在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实训模块的基础上,高校可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一款搭载财务预算实训、财务决策实训、财务分析实训、财务绩效评价实训等管理会计实训模块的手机APP,APP的登录界面设计应尽量简洁实用,数据应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数据库无缝对接,每位学生只需使用一套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三个系统,避免了数据分散不能共享的弊端。通过搭建数据共享的核心应用能力智能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管理会计实践项目操作。教师可以把课堂专业知识点和实践任务技能点分散化,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从而达到辅助课堂教学的目的,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2.专业任课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数字化、智能化给教学方式和手段带来的颠覆性变革,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媒介、微媒介的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微博、QQ、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以及实践教学系统构建智慧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将成熟的第三方会计软件平台(如芸豆会计、阳光财务众包等)引入实践教学中来,提高课堂互动参与性、学习过程跟踪性,开拓创新移动化实践教学模式,高效组织教学。通过核心应用能力智能实践平台提供的大数据总结分析报告,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总结、分析教学效果,汇总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数据,把控学生的学习状况,打造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网络化的智能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平台。

学生在核心应用能力智能实践平台进行各模块的实训时,可以充分享用平台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选择视频课程、课后作业的方式开展学习,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和内容;既可以统一到学校机房、实训室进行实训,也可以通过校内互联网和手机APP在宿舍、图书馆、教室等场所开展实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实训,提高实训效率,优化实训效果。

(二)分析与决策能力智慧实践平台。该平台以移动互联和APP技术为核心,构建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系统)与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相辅相成的综合实践能力平台。

1.ERP沙盘系统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搭建出一个集战略与决策于一体的实训平台,运用直观的沙盘系统平台软件,融入市场变数,模拟企业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计划、财务核算、筹资与投资管理等各方面的运作流程,借助该平台,学生可以学习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技巧,体验团队协作。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设置市场订单和经营规则,订单和规则均是一个文件,只要置于对应目录下就可以使用,还可以与全国其他高校交流、共享规则和订单信息。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讲师点评,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学生能够全程体验战略制定、经营决策与绩效分析,深刻体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流程动态,从财务角度透视产品研发、筹资与投资、经营分析、成本控制、风险管控、绩效评价、现金流管理等企业活动,切身体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方式与过程,从而使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化、形象化,为培养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VBSE实训系统是一套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景仿真系统,包括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和商贸企业、流通(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全景仿真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制造企业、商贸企业、流通企业的完整业务操作训练,并按照企业通用情景设置相应的部门和岗位,为学生提供角色化实训。同时,VBSE也是一个企业外部经营管理的全景仿真系统,提供以商贸企业、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为主体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外部服务及管理环境,设置的组织、角色包括与企业运营相关的政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银行等,配合企业绩效评估系统,构建了企业內外一体的整体商业社会环境。

VBSE实训系统深刻地诠释了行为导向哲学,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VBSE实训的基本目标定位是培养高潜质、有全局观的实务型岗位人员。这个目标与高校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目标不谋而合。

(三)创业创新能力集成实践平台。从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出发,将创业教育的内容以及因素渗透到专业实践教学中,并根据创业创新教育的目标及内容设置完善的创业创新能力集成实践平台。该平台通过模拟从企业建立到经营的全过程,即从开办公司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名称预先核准),到公司进入经营轨道后的经营决策的整个过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该平台的特征体系如下:

1.创业决策主导性。该平台模拟现实策略主导,通过相关算法将各种影响因素量化融入市场环境,真正体现了创业者的战略决策在某些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在实战中决定、支配着其他要素。因此,应突出重点,强化训练,使学生不断提升个人决策能力。

2.涵盖知识全面性。该平台涵盖创业创新所需的各种知识,如:测评系统、创业课堂、产业讲谈、创业命题、创业计划书、法规知识、网上创业、创业准备、创业论坛、公司注册、创业实战(市场调查、STP分析、SWOT分析、竞争战略分析、4Ps策略)等方面。同时,该平台提供了市场调查、STP分析、SWOT分析、竞争战略分析等工具,锻炼学生利用分析工具拟定创业战略的能力。

3.竞争机制多元化。通过市场环境制约或者改变区域、渠道、价格、产品等各方面的竞争方式。系统还提供了“市场环境”平台,以查看各季度渠道需求量、公司信息、广告投入以及整个市场的变化趋势,创业者可以通过信息分析准确应对各种竞争。

4.互动点评实时化。师生可以在平台上实时互动,通过动态生成各种财务图表、经营图表、投融资图表等,教师可以随时查看企业实时经营成果、市场调查报告、理论得分、操作记录以及实验的各种排名,便于教师授课指导与分析点评。在拓展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创业环境,以及身临其境的教学过程。

核心应用能力智能实践平台、分析与决策能力智慧实践平台、创业创新能力集成实践平台三者相辅相成,培养目标逐层提升,真正实现了多层次、“点线面体”相结合的立体式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提高大学生勇于创业的精神,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顺应了人工智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当下课堂改革的必经之路。以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为契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必将经历颠覆性的转变。当然,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无法一蹴而就,其改革进程需随着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的深化而逐步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 1 ] 冯巧根.基于智能制造的管理会计创新[J].会计之友,2016,(11).

[ 2 ] 裘益政.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实验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2014,(26).

[ 3 ] 刘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线上+线下”实践教学模式的要素分析[J].经贸实践,2017,(24).

[ 4 ] 张云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3).

[ 5 ] 胡晓玲.基于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策略分析[J].经贸实践,2017,(24).

[ 6 ] 李向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7,(06).

[ 7 ] 陈哲思,尉京红,宋晓慧.基于教育信息化和“慕课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04).

[ 8 ] 刘军,李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训练营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7,(04).

作者:李广森

上一篇:银行贷款中期票据效应研讨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网络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