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下的房地产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作为创新房地产管理模式,优化管理结构的重要手段,对房地产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研究以及对房地产管理重要性剖析,客观总结精细化管理中的不足,由此规划更科学的管理方案,优化精细化管理模式,目的在于提高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质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创新管理下的房地产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创新管理下的房地产管理论文 篇1:

当前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自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以来,住房公积金工作稳步发展,现已步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与完善阶段。近两年,在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我国政府先后密集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使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如何应对新情况、迎接新挑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住房公积金工作面临的挑战

1.骗提骗贷增加

近年来,随着住房公积金放贷制度的放宽,骗提骗贷的情况逐步出现。个别不法中介伪造虚假材料,帮助职工编造各种理由骗提个人住房公积金,并按提取额收取10%~50%比例不等的非法佣金,严重干扰了住房公积金管理秩序。在贷款方面也有同样的案例,个别不法分子虚开皮包公司,再利用给公司员工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开户之机,偷偷复印身份证、户口本,到银行开立账户骗取贷款。有的与房产部门的工作人员合伙,出具假的备案卡;还有的职工假离婚,等等。作案手段五花八门,防不胜防。

2.职工购房选择住房公积金的比较优势下降

在市场化住房体制已经确立的形势下,住房公积金制度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比较突出的是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优势逐渐减弱和商业贷款替代性增强的问题。在住房公积金政策性住房金融发展的带动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性住房金融近年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各商业银行普遍把个人住房贷款作为重点业务发展。在全国当前利率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多次不平衡调整。目前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比商业住房贷款利率仅低约1个百分点,其低息优势受到严重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职工家庭选择住房公积金进行住房消费呈下降趋势。

3.缴存比例不平衡导致缴存差距扩大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规定,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设计上已对社会公平有所考虑,比如规定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均不应低于5%,也不能高于12%;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基数,原则上不应超过职工工作所在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但是,政策对部分高收入行业和单位开了口子,由于住房公积金由单位和职工按照1:1的比例缴存,部分行业和单位将其当成了变相福利,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

4.非公有制企业人员建制难度大

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从业人员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但非公有制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主要原因是:非公有制企业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多为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不高,在劳动力资源充裕的情况下,劳动用工的主动权主要在企业,用人制度非常灵活;同时工作人员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收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变换工作,且用工制度不健全,许多单位与职工未签订劳动合同,使得住房公积金缴交难以全面覆盖企业。

5.个贷发放率稳中趋降,年贷款总额缩减

据贵州铜仁住房公积金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铜仁住房公积金共向2975户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同比减少11.3%。江西新余全年共发放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18519.4万元,同比减少28%。上海市2011年发放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265.05亿元,发放户数为7.33万户,分别较上年下降12.50%和26.36%。根据各管理中心反馈资料数据分析,影响个贷发放率和贷款额减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201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密集调控,受住房差别化信贷和差别化税收等政策影响,住房消费成本增加,改善、投资、投机型住房需求受到明显抑制。二是各大城市先后颁布了“限购令”、“限价令”、“一房一价”、“租赁税”等政策,对二手房交易税也进行了调整,同时央行多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使住房信贷不断收紧,商品房出现滞销。三是由于过去鼓励住房消费,城市中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贷款已逐渐趋向饱和,致使住房公积金贷款相应减少。四是2011年受通货膨胀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极大影响了购房的积极性,使房屋销售量急剧下降。

二、化挑战为机遇,以机遇促发展

1.扩大影响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加速住房公积金发展,必须有浓厚的、强烈的、良好的社会舆论和认识氛围做基础。在当前形势下,必须与时俱进抓导向、抓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公积金,自觉参与公积金,形成持久、有效、正面的社会影响。在扩大影响中要切实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政策的民生作用。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目的是实现居者有其屋,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事关职工最直接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好政策。

二是突出政策的保障作用。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具有强制储蓄性、互助性、保障性的特征。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能为职工较快、较好地解决住房问题提供有力有效的可靠保障。

三是突出职工权益的法定作用。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条例》规定的法定义务。每一个城镇在职职工自参加工作之日起至退休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这一段时间内,都必须缴纳个人住房公积金;职工所在单位也应按规定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

2.修改《条例》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每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必然需要一定的过程。《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于1999年颁布并实施;2002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10余年来,其中的有些规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住房公积金的发展需求。加快修订《条例》既是发展的必然,也是解决职工诉求、解决制度矛盾的根本途径。

2012年2月12日,住建部决定对《条例》进行第二次修订,目前正在全国多地进行密集调研,了解公积金政策执行情况。在修订中,我们要立足于全国一盘棋,统一机构性质、系统监管、政策执行,把握职工的直接合理诉求、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适应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原则,有针对性地增补修订和调整完善。二次修订后的《条例》,应明确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及法律指向,能让公积金更便利地用于包括租房、装修在内的住房消费,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更能贴近支持中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需求。

3.保障民生

一方面,要用好、用足政策,从实际出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诉求,支持职工构建房屋,提高居住水平;要大力开展政策创新,推行异地贷款等模式,做到专款专用,应用尽用,应贷尽贷。

另一方面,要切实维护职工权益,根据《条例》要求,城镇在职职工,无论其工作单位效益如何,都必须按照《条例》的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执法部门对单位逾期不缴或者逃避、抗拒建制的,严格按《条例》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特别要抓好非公企业建制突破,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建制工作。

财政补贴作为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住房公积金中的一部分,必须落实到位,同时,各管理中心要优化服务、强化管理、创新管理方式,探索业务上的开放式同城受理、归口审批、限时服务,提升效率,着力为广大缴存人创造快捷、高效、文明、规范的办事环境。

4.确保安全

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着庞大的资金,确保资金安全是重中之重。确保住房公积金安全,一是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风险控制。根据管理中心内设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对于贷款审批、公积金提取等重要岗位,规范业务操作,明确第一责任人,明晰权利和义务。重点是要错开管理和操作层,实现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相互约束和相互监督。二是落实管委会决策职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政策,都须经管委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执行。三是加大惩罚力度。一旦出现违规违章办理贷款、提取的情况,不但要追究办理职工的责任,还要追究审批管理人员的责任,并加大处罚力度。四是要加大投入,建立科技防控体系。要引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资金流向实行实时监控,要运用机器识别技术,减少人为因素。五是要加快信用建设,从业者要爱岗敬业、严谨自律;使用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也要诚实守信,合规支用公积金,使住房公积金管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保证资金安全。

5.创新发展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审计署、银监会印发《关于做好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利用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可行性较强,不仅可以缓解地方保障房开建的资金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住房公积金的扩面缴存、向住房保障倾斜使用等方面,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使其在解决城镇居民住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齐婧/责任编辑

作者:刘彬 禹露

创新管理下的房地产管理论文 篇2:

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

【摘要】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作为创新房地产管理模式,优化管理结构的重要手段,对房地产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研究以及对房地产管理重要性剖析,客观总结精细化管理中的不足,由此规划更科学的管理方案,优化精细化管理模式,目的在于提高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质量。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融资途径

房地产行业发展受到社会进步与市场改革的影响,传统房地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积极对房地产全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认识到房地产项目的周期性特点,从整体性角度出发,针对土地审批、房地产建筑规划以及施工、营销、售后管理等所有环节均制定严密管理计划,提高房地产全程管理质量的同时,增加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竞争优势。

1、精细化管理理念研究

精细化管理理念主要是打破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局限,以有效的方式将两者充分结合,完善常规管理的同时,还要不断融入新的管理理念,注重管理细节优化,降低资源消耗,缩减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出与实施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最初由日本提出并应用[1]。相对发达国家我国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起步较晚,很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后市场经营模式不断革新,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房地产行业进入大洗牌时代。缺乏改革创新力度,实力相对较弱、管理经验不足的房地产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房地产项目并非单独个体,各个项目之间相互联系,不管是项目计划、施工设计或者材料采购、施工处理、质量检验还是后期的销售与售后管理等,相互之间均会受到彼此影响,因此房地产对项目全程精细化管理十分迫切,这是提高房地产项目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2]。

2、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重要性剖析

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是革新房地产全程管理模式的关键,利用精细化管理提高全程控制力度,确保所有管理环节均在掌控之内,由此取得更理想的管理预期效果,实现房地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精细化管理是优质高效管理的前提条件,利用精细化管理将建筑质量提高,使用寿命延长。精细化管理帮助房地产管理积累更多管理经验,创新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增加更多精细化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对房地产未来发展意义重大[3]。

3、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不足

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中,因为传统形式管理理念等影响,很多方面还在探索融合阶段,所以在很多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精细化管理中项目前期管理阶段可行性研究不充足。没有对项目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对项目任务分解不科学,加上部分企业建设经验缺乏,很多研究不够细致全面。如此一来就会直接影响到房地产项目预期设计目标,功能得不到及时发挥,出现一系列问题。

第二,精细化管理资金不足,融资渠道少,影响到房地产企业资金链。融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房地产企业受到融资限制,导致精细化管理作用无法激发。

第三,精细化管理人才不足,管理队伍专业性有待提升。精细化管理模式涉及到很多新的管理方法,对管理人员专业性要求更高。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管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建筑设计、相关法律以及项目开发等有详细了解。相对来讲这方面人才比较短缺,所以还需要加大培养力度,打造更专业的精细化管理队伍。

4、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有效措施

4.1房地产全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

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信息化为基础。建造专业管理队伍,提高管理培训的重视,创新房地产企业管理意识,改善房地产企业管理的薪资待遇,为人才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与空间。与此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精细化管理涉及到大量房地产信息,并且还需要及时进行数据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精细化管理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及时升级计算机硬件、软件,增加网络计划方法,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细化管理决策制定更及时准确。合同、成本、施工进度等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为精细化“自上而下”管理运行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增强对房地产项目全程管理的控制能力。

4.2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优化

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中,成本管理作为重要组成,控制着房地产资金链运行,决定着房地产施工成本,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必然选择。成本精细化管理中,必须纵观房地产整体发展趋势,市场调控政策等。

结合上述成本管理相关项目,及时对地产政策调控以及行业竞争情况深入调查,根据企业利润趋势,制定更具体的成本管理计划。招投标管理以及竣工项目方面所涉及到的财务核算以及其他成本,必须加大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视,调整成本管理与控制比例,准确计算房地产项目价值工程。具体计算公式为V=F/C,其中V为价值工程;F为功能值;C为功能费用。从成本管理角度出发,所有成本必须合理确定并资金流通过程要有效控制,还要及时对过剩投入以及多余资产等进行科学过滤,总结房地产成本精细化管理具体内容,关键词详见如图1。

图1 成本精细化管理关键词

成本精细化管理帮助房地产实现项目全程的动态成本控制,及时对成本管理结果进行反馈,总结成本管理经验,为未来房地产其他项目全程成本控制提供更多参考。

4.3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质量

全程精细化管理还涉及到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方面,提高这方面的重视,完善可行性研究程序,及时了解房地产市场发展需求,并对房地产项目准确定位。加大管理计划力度,针对项目目标展开全面性设计,科学规避暗箱操作等行为。灵活调整房地产项目设计图,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与技术性。

4.4提高房地产融资、精细化管理能力

房地产融资以及精细化管理能力方面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房地产必须改变单一的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结合房地产融资与精细化管理中所体现出的资本密集性特点,灵活选择融资途径,增强房地产本身融资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对资金申请报告相关内容的关注。精细化管理能力的提高,主要针对房地产本体建设方面,精细化管理中必须将房地产的个性化与施工管理、质量检验以及售后等所有程序的规范化特点突出,增加房地产在市场发展中的竞争优势,突出房地产本体价值,满足房地产市场发展需求,由此实现房地产精细化管理价值最大化。

结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全程精细化管理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精细化管理综合房地产全程管理情况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成本、融资以及各方面管控能力明显提高。优化房地产管理体系,升级管理技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融资途径增多的同时,成本管控更加规范,提高房地产管理质量,实现房地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罗根弟.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精细化管理与造价控制[J].現代物业(中旬刊),2020,No.487(03):114-115.

[2]葛建昌.在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9,017(008):349.

[3]杨珂.房地产企业工程的项目精细化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No.496(11):27.

作者:王增龙

创新管理下的房地产管理论文 篇3:

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就是实现施工管理的精细化、高效化,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通过绿色施工理念的应用,还降低了成本费用,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创新了管理模式,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绿色施工理念;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5.083

现阶段,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监督管理薄弱、人员经验不足等,导致管理效率与质量低下,严重阻碍了建筑行业的稳健发展。那么在今后的施工中,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详细深入的分析,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1、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1思想观念陈旧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与管理人员的思想、能力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陈旧,对于绿色施工理念不够重视,就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人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对于绿色施工理念的认知不够全面,或者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就会导致该理念无法全面推广与有效落实,致使管理模式陈旧[1]。第二,随着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很多建筑企业都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效益上,对于绿色施工理念不够重视。既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也没有组建专业的管理人员,用于绿色施工技术、材料、工艺的管理。

1.2监督管理薄弱

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最为关键的环节为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践行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行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监督管理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管理人员思想上的不够重视,再加上缺乏一定的经验与能力,因此无法实现施工管理理念的创新,导致施工监管不够严格[2]。第二,整个施工管理缺乏明确的规范标准,监管方法、工具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导致各项制度、要求的落实难度增加,仍旧存在着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问题。

1.3人员经验不足

现阶段,绿色施工理念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再加上受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对于绿色施工技术、工艺、材料的应用,还缺乏丰富的经验。其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因此很多施工人员都是临时组建,缺乏一定的经验与能力。对于绿色施工的重视程度不足,责任感缺失,仍旧采用传统的施工技术与方法,导致绿色施工理念无法有效落实[3]。第二,施工单位忽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深造,将绿色施工理念只停留在宣传引导上,缺乏技术、工艺、材料等创新优化,为工程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2.1创新管理模式

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遵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管理工作的创新与优化,才能将绿色施工理念落到实处。因此第一步,就需要创新管理模式,指导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建筑企业的管理层,要全面、准确解读绿色施工理念的要求,积极借助会议、企业网、宣传栏等途径,加大宣传引导,引起基层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的高度认知,并且严格遵循。其次,积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开施工管理工作。比如BIM技术、GIS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等,能够准确、动态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然后进行信息化建模,及时找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调整与优化,引入绿色、先进的技术、工艺、材料,做好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工作。最后,为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还需要进行人员的优化配置。要求每一位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清楚自身使命,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并主动与他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互动,相互学习、交流与探究,将绿色施工理念落到实处。

2.2选择新型材料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构件,因此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材料构件,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第二步还需要选择新型材料,做好材料管理工作。首先,管理人员指定专业人员担任材料的采购工作,然后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市场调研,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待方案审核通过之后,才能展开材料采购工作。其次,在材料的选择中,需要厂商出示合格证书、出厂说明书,并做好质检工作。从材料的性能、规格、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质检,还要与国家的环保标准进行核对,只有没有质量问题的材料,才能投入到使用中。最后,管理人员还要借鉴优秀的、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引入新型的施工技术、工艺与设备,与绿色材料紧密协调,保障施工建设的安全环保,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到工程管理中。

2.3实现资源优化

建筑工程是一项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除了选择新型的材料技术,还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环保型施工。首先,做好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合理分类。对于生产用水,需要在搅拌机、污水处理口、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立沉淀池,待沉淀之后才能排放到污水管网中,且要定期清理沉淀池中的泥沙。在整个施工现场,还要树立节约水源的标语,倡导所有人员节约用水,减少生活废水与水资源浪费。并且将生活用水排放到专业的管道中,经由检测处理后才能排放。其次,对于现场的粉尘与噪音污染,要通过草坪、绿植、围挡的设置,以有效吸附粉尘,并降低噪音污染;运输车辆在进出厂时,都要进行仔细清洗,防止灰尘掉落;在施工区域、人员密集区域,要定期洒水,防止灰尘乱飞;物料的存储与运输过程,要覆盖严实,并且使用罐装方式运输,防止细小颗粒进入大气中。最后,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周边情况,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条件。比如距离市区较近的工程项目,需要使用减噪设备,禁止夜晚施工,使用防护栏,防止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生产造成影响。

2.4加大人员管理

绿色施工理念的融入,最终还需要人员进行落实。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还要加大对人员的管理培训,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首先,在施工队伍的组建中,要为其提供多元的培训深造机会。从思想观念、施工技能、理论知识、职业素养等方面,实现精细化、動态化管理,将绿色施工理念渗入到每一位人员的心中,组建一支高素质、优秀的施工队伍。其次,整个施工过程,还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监管。如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循管理制度、体系与要求,有效使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材料与工艺,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深入到每一项环节中。管理人员还要及时找出各种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策略,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后续的实际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那么在今后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就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新型材料;实现资源优化;加大人员管理等策略,将绿色施工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海鹰.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思考[J].陶瓷,2021(01):140-141.

[2]袁安国.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4):225-227.

[3]王洪生.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0(23):88-90.

作者简介:

王佳庆(1987-),男,浙江省杭州人,汉族,技术总工,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作者:王佳庆

上一篇:社会组织培育与社区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