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下的初中历史论文

2022-04-24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积极进行创新。初中阶段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所以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成为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为后研究者提供适当的借鉴参考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效课堂下的初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效课堂下的初中历史论文 篇1:

浅谈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以“教育信息化2.0”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改良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对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工作理念和策略提出了更多、更高的发展要求。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围绕“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这一主题撰文,并试从唯物史观塑造、时空观念培养、史料实证法教授、历史解释思维构建以及家国情怀树立等角度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教育信息化2.0”工程是教育部于2018年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旨在全面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一项教育改革工程。基于这一工程的提出和开展背景,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进一步落实对“大数据”系统、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VR伪实景多媒体、“云”数据存储以及双端信息交互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在更大层面上打开学生的历史视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并进一步践行“生本教学”的科学理念。

一、利用“大数据”模拟技术塑造学生的唯物史观

对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塑造,最关键的就是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个人和小团体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能起到的影响与作用。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模拟技术,通过事先录入或编写的逻辑程序来还原出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而后引导学生通过更改其中所存在的涉及历史人物或小团体的因素来观察事件的走向和结果,并将之与真实的历史情况做对比,用这个方法来矫正学生对历史发展因素的主观看法。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战”爆发这一事件的主要节点设置为逻辑程序,而后引导学生在程序选项中更改具体的逻辑参数——如去除“萨拉热窝事件”这一直接诱因,再启动程序做虚拟推演。经过这一次更改后,学生们发现“一战”仍然具有极大的爆发概率,只不过在时间和爆发标志上出现了变化,进而认识到个人在历史发展中并非具有决定作用。

二、利用VR伪实景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过程中,工作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对“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概念轴的交叉展现上。为解决这个问题,初中历史教师不妨通过VR伪实景多媒体,以“时间”作为稳定坐标,将在这一坐标维度内的不同空间所发生的事件以投影的形式快速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以更为逼真且直观的方式来了解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

比如在进行完《美国的独立》这一课的讲解后,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上的全息资源以及AI软件,借助VR设备或设备端口呈现出诸多发生于1783年——即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时各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模拟场景,如:法国首次成功完成氢气球飞行、俄国黑海舰队成立、清乾隆皇帝开始第四次东巡,等等。借助这些逼真场景的多元转换,学生将对时间概念下的空间和事件并存性形成清晰的认知。

三、利用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教授学生史料实证法

史料证实法的应用关键在于对史料的大量掌握。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凭借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软件来为学生开辟更多的信息获取路径,带领学生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有关课题自主筛选、整合并分析相关史料,进而从中形成准确的推论并实现思维认知链条的有机构建。

例如对于《北伐战争》这一课中关于“北伐战争是否成功”这一问题的解答,教师可以利用OCCO教育平臺,带领学生通过“一键链接”板块快速调阅来自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军事档案馆等机构官方网站中关于“北伐战争”的过程性资料,了解战争的具体战役组成及其成果以及真正对社会形式造成的客观影响,以此来结合战争的目的做出合理判断。

四、利用“云”数据存储技术构建学生的历史解释思维

所谓“历史解释思维”,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解释具体事件或现象的产生与变化的思维模式。在有关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具有“云”数据存储技术的教育平台来为学生提供多元历史信息资源,使学生在课后的例题解答过程中获取更为客观且具过程展现作用的信息,进而对具体事件、现象的各方面因素形成完整的纵向了解。

比如对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这一课的课后,在学生解答涉及“朝韩问题”的题目时,可以通过希沃平台获取由教师提供的“云”端主题课件,分别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冷战”等历史事件中筛取有关事件和势力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形式和内容,从而对如今的半岛局势形成明确的溯源认知。

五、利用双端信息交互技术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

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项主观塑造工作,需要对学生的精神认知产生深刻的影响。为实现这一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双端信息交互技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和“历史人物”的对话中,在这种直接的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树立。

例如对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交互端设备和全息投影,为学生展现出一个个虚拟的长征人物,引导学生通过录入设备和他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问答当中了解红军战士们的家国意识和责任担当,以更有温度和质感的形式为学生诠释“家国情怀”的真谛。

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是教育进步的结果,而教育的进步也理应得到来自科技发展的动态反哺。初中历史教师要深刻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迎合“教育信息化2.0”工程的各项要求,依托多元现代教育技术和智能科技平台,围绕唯物史观塑造、时空观念培养、史料实证法教授、历史解释思维构建以及家国情怀树立等主题完善教学的形式、内容、方法和路径,引导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取得自主化、能动化、多元化和长效化的素质提升成果,从而为学生们将来更高阶段的历史学习和课程核心素养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子欣.教育信息化2.0工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128+132.

[2]杨兴寿.中学历史教学中教育信息化2.0项目资源的整合与运用[J].甘肃教育,2019(21):142.

[3]甘文.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29):68-69.

[4]房晓东.加大教育信息化2.0工程资源应用力度,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0):244-245.

作者:谭姣莲

高效课堂下的初中历史论文 篇2: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积极进行创新。初中阶段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所以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成为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为后研究者提供适当的借鉴参考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做出了积极的改变,初中历史学科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学生也开始逐渐重视历史学习。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及实际需求,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进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

一、认真专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初中历史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好课”。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备课环节也逐渐趋于规范与具体。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个地区纷纷出现了地方性历史教材,因此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准把握教材设计意图。初中历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每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备课阶段应紧紧围绕三个目标开展,进而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充分准备设计三个剧本,分别为山顶洞人、原始北京人以及当代人,让学生在探寻祖先生活轨迹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初中历史组应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青年教师应虚心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请教,而老教师也应当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与青年教师共同交流探讨。最后应积极观摩初中历史优质课,并结合自己的上课实际情况予以改进,这样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将会逐渐得到优化,进而能够有效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心声

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过程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要通过自主探究模式进行学习。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逐渐转变角色定位,从传统历史知识的灌输着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帮助者。同时需要树立“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而言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声及感兴趣的历史内容,鼓励学生谈谈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看法,进而在后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确保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的产生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是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组织者,因此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增强他们的课堂学习情感体验,让学生内心能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尝试画出西周分封制的图示。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他们学习的方式,另外一方面则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当学生掌握西周分封制后,初中歷史教师则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西周时期的变化,让学生能够对历史演变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需要耐心进行解答,确保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内都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四、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若通过单一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非常容易丧失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每堂课都能够感受到新颖。例如:在教学“汉代长安城”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辅助下,为学生呈现出长安城的三维立体图形,学生通过这样直观的形式,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长安城的壮阔,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又能够加深学生对长安城的理解。又如在教学“新文化运动”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设计白话文与文言文对话活动,让学生通过当时的小故事感受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科学合理的策略积极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杜翠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5):82-82.

[2]闫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以平顶山市一中高效课堂改革为例[D]. 河南师范大学,2014.

[3]李亮.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6):121-121.

作者:江信辉

高效课堂下的初中历史论文 篇3:

探索初中历史下的高效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初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历史教学任务除了让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为什么”以外,还得培养学生初步的唯物史观、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向教学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我在充分备课、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通过学习和教学生涯中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以求共勉。

一、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预习这一教学环节虽然不是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但它是一次新的学习的开始。如何让学生真正的自主预习,这是老师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预习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预习时要因人因内容而异,预习知识要指点到位。不同性格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的预习方法。

二、充分备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归纳,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

要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必须学会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备课之前先看教参,我认为这种做法有些欠妥。教参提供给我们的只是教学中需要参考的内容,不能形成我们个性的、实用的教案,更不能把教参上的内容照搬下来就成了教案。应该静下心来,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地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个基本的道理。有人认为课文就那几句话、几个段落,要学什么内容,一看就明白,有什么可读的?其实不然,有好多问题自己还没有弄懂,更谈不上自己的感悟了,如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课文的重难点,甚至疑点问题是怎样确定的?本课需要设计怎样的教学目标? 等等。历史课是知识性、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会别人,必须首先自己弄明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备课和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的设计再精妙,没有学生的配合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备课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我们设计的教法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教法学法他们运用过吗?如果有问题在哪里?要充分的考虑进去。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设计,调整重点难点的设置,调整对学生的训练方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归纳,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学生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去点燃。每当在历史课上讲到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时,平常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也认真听课了,甚至还能够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也让我意识到,应依据我校学生的特点,首先要让学生愿意听我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很快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我在讲到“封建集权的不断加强”时引用学生看过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学生首先谈一下汉武帝的主要功绩,然后再引入新课,就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求历史知识奥秘的兴趣。当然,在讲到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也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当然,要恰到好处,以免冲淡了主题。

四、注意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是高效课堂得以实现的突破

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很难有主动探索的机会,一堂课中死气沉沉的气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课堂效果的高效化恐怕很难!目前,实施素质教育人人皆知,但仍有不少的教师还在继续着“填鸭式”的教学,这显然不合时宜。其实,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教师不再局限于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去发现问题并能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教师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这无疑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化,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积极化。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播放的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自己查资料进行演讲、表演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事件的认知程度得到更大提升,虽然减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演讲,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之外。

五、及时训练是巩固课堂效果的有效环节

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我们的实际经验,我们知道,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尤为重要。训练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口答、笔答、自背、互背、检测等,也可利用多媒体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进行,但要保证训练的内容、质量、时间。题目考察的内容既要覆盖全部知识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训练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训练之后,教师要及时体察学情,反馈矫正,及时调整教學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才可能走向高效课堂的彼岸。

作者:姜肖霞 刘江涛

上一篇:师生关系扭曲原因分析论文下一篇:新型农业电子商务平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