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2022-09-10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言文作品, 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中学生通过阅读背诵一些优秀的文言文作品, 不但可以提高语言素养, 增加文化底蕴, 而且可以陶冶情操, 培养美好品质。

2001年颁布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新课标》) , 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给予了充分的阐释和说明。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表述:“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此重要, 而我们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 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理想效果。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提到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 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探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的缺失, 目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 大多数的老师都是采用“穿新鞋, 走老路”的模式, 打着新课标的旗帜继续采取“教师满堂灌, 学生满堂记”的应试教育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第三、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有步骤的训练。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 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是自主建构, 互相激发, 高效生成, 愉悦共享的课堂。师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教授, 学习文言文, 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那无疑是一种美得享受, 那样的课堂也正是广大教师苦苦追求的文言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那么, 如何实现这一理想的目标呢?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诱因, 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学生很难自觉自愿地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动机, 主要是由于文言文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并且与现代汉语相比差异很大。如果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可以使教学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就由一种负担变成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体验, 就会越想学, 越爱学,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古诗文教学中, 怎样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 应当做好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度, 使得学生不会感觉到接触的文言文既陌生又空洞。在日常的教学当中逐渐渗透文言文知识和有趣的文言文故事, 还有就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和相关的书籍, 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其次, 老师应当尽量使得文言文的课堂气氛活跃,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宜于学习的环境。精心设计导语,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学习文言文的良好氛围来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设计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范读激起兴趣, 可以播放配音朗读, 也可以由教师范读;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堂上的活动来激发。比如, 在预习的基础上编成课本剧表演等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 让学生感到文言文的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有趣生动的, 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二、更新观念, 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也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此, 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 应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 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在自学的基础上, 应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在交流的方式上, 可以同桌交流说, 小组交流, 自由交流;二是在交流的内容上, 以前由老师来完成的环节都可以让学生去完成,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 说说自己对课文字、词的理解, 尤其是文中的通假字的读音、解释, 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的意思, 词类活用现象等, 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句子的翻译、理解, 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 (如省略句、提宾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等) , 写得精彩的句子, 表达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 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 文中的名言警句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疑惑。有不同意见,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教师适时点拨。对于课文的知识点、重难点, 如果学生没有在合作交流中涉及到的。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 以全面理解课文。这样的合作交流,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进行,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而且还能起到锻炼说话能力的作用, 可谓一举多得。另外,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 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强化诵读, 实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学生刚接触古诗文, 文字生疏, 缺乏语感和停顿断句常识, 要学好古诗文, 良策之一就是加强诵读。文言文诵读的方式方法很多。篇幅短小的课文, 可多作整篇的朗读;在要求对某些章节、某些词句作重点理解或记诵时, 可以作部分的精读;课文较长的, 但有必要作整篇朗读时, 可采用轮流朗读的方式;需要加强学生独立活动, 并通过个别朗读的指导给全班起启发和辅导作用的, 可安排学生个别朗读;为了相互带动、相互促进, 加强阅读气氛, 增加朗读的次数, 可安排学生齐读或分组比较朗读。待到完全熟读成诵了, 再作答题式诵读, 既不是按照原文的顺序从头到尾背诵, 而是按照老师的提问有选择的背诵有关段落或语句;老师的提问可以是关于内容, 也可以是关于章法的。这种诵读不是单一的机械的枯燥的, 而是灵活的生动的有神韵的。教师对朗读的指导, 一要及时, 尽量做到边朗读边指导。二要具体, 具体指出学生朗读的主要优缺点和提高朗读水平的途径。三要灵活, 结合谈话、讲解、评注、复述等多种活动进行朗读训练, 全面提高学生文言朗读的能力。读多了, 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 且能理解大意。“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倘若一堂文言文课, 自始自终听不到读书声, 是不能算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的。朗读应该有"度", 那种不求甚解, 为应付课堂四十分钟而漫无边际的朗读是"瞎读", 我们并不提倡。只有将诵读这一环节紧紧抓住, 才能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四、归纳整理, 强化训练, 提升能力

(一) 归纳整理

要使学生文言文知识系统化, 必须重视知识的积累, 做好归类整理。积累的重点应放到文言现象的整理归纳上。老师要教给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 自行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 就能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从而达成“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我们学校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 建立“文言文知识档案”, 每学完一篇课文, 就把本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 如:作家作品知识、重点词语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文章的主旨等, 把课堂所学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二) 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还要辅以适当的训练, “只讲不练”是没有实效的。只有通过适当的训练, 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得到巩固。要精心选择训练材料, 并合理设计训练计划, 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训练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的向外延伸, 达到知识的迁移, 从而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我校在强化训练方面除完成一些常规练习外还有一个特色环节——自编习题检测, 就是归纳整理之后, 让学生围绕整理出的知识点编一份习题, 编好后同学间交换答题, 以检查学习效果。以前都是老师出题学生考, 学生是处于被动检测的地位, 复习起来较为盲目, 现在是自己出题同学之间互相考, 学生兴趣浓, 感觉主动。这一做法对改变时下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有较大作用。

总之, 高效课堂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得力的引导者, 要大量阅读一些优秀的文言作品, 系统的掌握古代汉语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驾驭教材。同时, 也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感悟能力,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上一篇: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下一篇:煤为骨料的巷旁充填材料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