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效课堂论文

2022-04-16

【摘要】21世纪,国家提出的最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就是“核心素养”,即学生在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格,核心素养良好的学生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及实践能力。在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迎合学生当前的学习习惯,注重采用更新颖的教学方式降低课堂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高效课堂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历史高效课堂论文 篇1:

善用导言和结语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摘 要:根据相关调研可以表明,一堂好课的导言和结语非常重要。这两部分虽然占用的时间和语言较少,但对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讨论了善用导言和结语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方法,以期给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更多教学思路。

关键词:导言 结语 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探讨分析

对于初中历史高效教学而言,假如不选用对应的创新举措,学生就会出现厌学心理,甚至直接放弃学习。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他们从中得到相应的文化知识,这是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讨论的重点问题。

1 善用导言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1.1 使用组对联的方法

比如:教师在讲我国近代史上的《全面内战爆发》一课时,课前可规划一套对联:为争取胜之果,国民政府的和平是假,备内战为真:不做国家的奴隶,中国军队确定自我立场,消灭侵略者。使用导言的方式展示和剖析这幅对联,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加入到阅读和思考中,使课堂氛围更加活泼生动,并在最终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1.2 显示图表

初中历史课本离不开图片和表格的教學。这里的图片是为了全面使用书中的人像图与有关地图。表是指自己制作或借用他人表格的方式,通过对历史的比较、剖析和判别,表现出有关内容。展示图片的目的是捕捉学生的思维线索,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可以再用灵活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这些问题,这种根据情况引导学生的办法,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会让一些教学难题迎刃而解。

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师讲授《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历史教师就运用了显示图表来进行教学,在导言部分,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空白的图表。在图表中分别标注大决战中每一个战役的名称,并列出战役时间、参战部队、产生意义等内容,并在学习前和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填写表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并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运用图表学习和整理归纳的形式总结课程内容。

1.3 问题导入

在日常进行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也常常用到这种模式。但是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问题导入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课堂师生问答,它要从一些有趣和敏感的热点问题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问题导入的真正作用,让学生更容易捕捉到历史课本中的内在知识。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利用生动愉快的问题,吸引学生对课本的关注。当学生感兴趣时,教学效果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

1.4 问题介绍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来自思考,思考来自质疑。问题就是问题,但怎样构建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猎奇思想,开阔其思维,是教师在规划导言时需要重点思虑的问题。因此,以问题的方式规划导言,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大秦统一》的课程时,教师可以问:“我国发展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封建国家的人叫什么?”谁是我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为什么自称皇帝”这一些问题将会引起悬念,很快学生的注意力就被这些问题所吸引。

1.5 设计谜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设计谜语。可以使用历史人物、事件、时间点等信息。因为初中生最感兴趣的是猜谜和动脑,所以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些特点,能在导言中设置一些谜题,那将会为整堂课提供一个较好的开端。例如:山东新闻(鲁迅)、唐代通宝(李时珍)等谜题。

1.6 成语和典故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上有很多成语故事,很多历史事实都是成语的起源。假如教师可以将其挖出来介绍一下,不但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愉快,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在谈论历史时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比如:在《商朝灭亡》一课中。首先,可在黑板上写下“纣”字,让学生找到相关的成语。大部分学生会立刻想到“助纣为虐”这个成语。这时教师就可问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就会踊跃解释其含义,然后可再问他们是否知道“纣”所代表的历史人物。在询问他们能否从成语中看出这个任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教师用这种导言授课时,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会得到有效提高。并且也让他们能够更加便捷的理解周武王灭商的前因后果。

再比如:讲《商鞅变法》时,商鞅的变化可以用成语“立木赏金”引入;在《淝水之战》一课中,教师可从三个成语开始,即“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到了《班超出使西域》一课,可使用“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成语。

以及在《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篇课文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导言中适当的加入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引入的,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这个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学生喜欢的漫画形式,用这一个小故事充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即将讲述的课文内容上。同时,在内容讲述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还会向学生讲述“卧薪尝胆”、“退避三舍”、“尊王攘夷”、“问鼎中原”等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建立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上有很多这样的成语,假如用这种成语典故的方法来指导课程,能够高效地使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进而对历史高效课堂教学产生正面的影响。

1.7 诗歌协会

有历史背景的诗歌有很多,但学生们熟悉的通常只是诗词,而不是它们的历史背景。假如可以利用诗歌来引导课程,通常会让课堂更加活泼、生动。

历史课堂教学的导言形式众多,有名言、诗歌、问题介绍、图片导言等。但重点却是在教师该怎样精心规划导言,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1.8 联系实际

初中历史教师对于教授学生历史知识,应该循循善诱而不是使学生被动接受。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主动将历史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导言中融入德育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够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在导言上面将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日益强烈。

例如,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课中,初中历史教师将历史场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导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谁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现代的对外政策?我国最早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人是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之初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國际形势?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当时的外交形式图,帮助学生进行了解。

1.9 结合当地历史文化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导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还应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开展特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家乡历史,从而有效的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还会寻找一些讲述当地历史文化的纪录片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历史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加深家乡历史与教材内容的羁绊,有效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传授更加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价值观念。

2 善用结语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2.1 留下问题

在一堂课结束后,留下对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这个问题不是为了作题而出的,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思考、复习和探索。比如:当教师谈到《唐朝衰亡的历史》时,教师就可以规划出这样一个结语:“唐朝从公元618年的李渊称帝到公元907年的朱温灭唐,累积发展历史近300余年,初期和末期各为150年。唐朝初期,发展前景一片明朗,经济昌盛,国泰民安,还发生了“贞观之后”与“开元盛世”的和乐景象。唐朝末期,政治落后,各类冲突从未中断,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连续进行了8年之后,唐朝走向了真正的衰败,中央逐渐发生了“宦官专权”的情况,地方也发生了“藩镇割据”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让唐朝的整体实力迅速下降。最终,引发农民战争,唐朝被节度使朱温所灭。今后我国历史会怎样发展呢?我国国土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根据课本知识研究琢磨,下堂课再和大家一同探讨。”

2.2 做悬念

这主要是指教师故意在授课结束后用灵活生动的语言给教学打了个结,这种链接就像叙事中的倒序技巧。这类结束语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泼,达到课堂教学曲折感的效果,让学生们始终保持在兴奋的情绪下,其效果很好。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完毕后,教师可规划这样一个结语:“4年战争终于在1918年结束。战后前期,战胜国列强主要有3个问题:分享战利品、反对苏联、建立国际新秩序。这么多问题是怎样彻底解决的呢?今后的国际形势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研究。”这种结语能够营造出一个悬念,从而督促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对下一堂历史课充满期待的同时,还让学生有机会预习下一堂课的知识。

2.3 设置障碍

这就像操场上的跨栏比赛,赛道上设置了很多有趣的事物。由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活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讲故事、表演小品、做报告等。设置障碍类的结语能够在授课完成后,全面展现出学生创新力和想象力,更有助于历史课的学习和巩固,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当代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对学习最有效的刺激就是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与热情就像一种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积极探索某事或去做某种活动。因此,众多实践活动均可证明,兴趣和想象是学好初中历史的重要渠道。

2.4 总结式结语

历史知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课堂结语要注意对这方面的引导,尤其是历史前进时的横向与纵向关系,以此协助学生掌握和了解历史活动的大体面貌,让其构成体系化的知识维度构架。

比如:在讲《大秦统一》一课时,教师可以总结如下成:“战国后期,因为随着封建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各国人民都希望团结起来。商鞅变法后,秦变成了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所以,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就是我国的历史发展的结果,秦朝的统一契合人民的愿望,有助于当时社会的不断前进。”总之,总结不在于说多少,而在于提纲挈领,让总结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2.5 表格式结语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功能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能够掌握客观事件中较为繁杂的关联和差异。教师在进行课堂结语的重点就是把学生的思想点汇集成一个立体思维链,让学生通过对比来理解知识。

比如:在讲《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五朝、辽、宋、夏、金、元》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时期、领导人、民族、首都等,用表格的方式让自己的知识变得更加清晰,不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体系化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稳固和复习。

2.6 关联式结语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传道受业,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德育内容众多。教师应全面利用这些内容。在一节课结束后,将这节课多学习的历史内容与实际相连接,引导学生对关联性比较强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不仅能够起到复习课本知识的作用,还可以达到历史课德育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讲《元朝统一》一课时,讲到元朝构建澎湖总督,管理澎湖和台湾。教师就可提醒学生所学的历史事实,阐明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之一。现在,一些居心叵测的台独分子想要伤害大陆与台湾长期的血缘关系,他们能做到吗?学生必然会说他们不会成功。这时,教师就可进一步关联发挥,我们始终相信,总有一天,台湾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中。这不仅强化与稳固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也极大地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育不再是死板、单一的书本教学模式,教师现在需要不断研究分析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变化,并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变化,再加上规范、科学的教育办法,打造全新的课堂氛围。素质教育的各项流程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所以,教师必须特别注意课堂教学工作。在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时候,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可以经常使用导言和结语的方式,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培育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规划和处理导言与结语时,教师要始终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努力提升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外历史纲要》导言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2] 林爱博.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导言”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3] 易丽.善用导言和结语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广西教育,2016,{4}(25):45+47.

[4] 熊克梅.浅谈历史课的导言和结语的设计[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4}(12):63.

[5] 安秀景.浅谈历史课的导言和结语技巧[J].中学时代,2012,{4}(06):149.

作者:周波涛

历史高效课堂论文 篇2: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

【摘要】21世纪,国家提出的最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就是“核心素养”,即学生在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格,核心素养良好的学生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及实践能力。在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迎合学生当前的学习习惯,注重采用更新颖的教学方式降低课堂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

高中历史课程作为人文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对促进人类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历史课堂的低效率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虽然许多教师都在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实施,但大都是“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与评价等因素的影响下,课堂教学还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历史课堂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并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历史课堂的教学水平与效果通常和课堂上师生彼此的关系有直接关联,保证师生关系良好,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2]。这需要教师朝着该方向积极努力,根据高中生的具体学情及心理状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在学生学习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与激励,在尊重学生自身思想的同时,实现高效教学。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由于学生的成绩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对不同学生分别给予针对性的辅导,特别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历史教师要注意自身态度的委婉,积极寻找学生自身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引导与鼓励,促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不仅可以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还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与引导,从而确保高效课堂的构建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创新课前导入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想要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就必须先做好对学生的认知启发,让他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去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为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针对这一教学需求,做好课前导入环节的创新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3]。例如,在进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的教学导入时,我在综合分析学生认知兴趣的基础上,选择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三顾茅庐”的片段。因为学生之前大多读过《三国演义》,所以对于该情节比较了解,这让他们对视频片段产生了一定的观看热情。在完成观看后,我让学生针对该情节进行讨论,让他们说一说视频片段与书中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带给自己的感官体验有哪些不同。因为学生在读书时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所以当他们看到视频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认知,所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情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将学生的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调整之后的课堂教学工作,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由此进入理想状态之中。

三、设计游戏训练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要设计游戏化的训练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最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其可以在激发学生参与训练主动性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这对于推动历史教学水平进步,实现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4]。例如,每完成一个单元的知识学习后,我都会专门设计一堂游戏训练课。在该训练课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以历史知识为核心且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这让他们可以在体验趣味游戏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效果,强化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感知与理解。考虑到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我在游戏时也会对他们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游戏竞答、看图说话等竞赛游戏。在完成游戏训练之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我还会组织他们进行总结,由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记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由此来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四、开展历史文化教育

历史文化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原因是高中阶段的历史文化知识学习开始朝着纵向深度的方向发展,学生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意义进行深刻分析,进而从中汲取智慧。所以,为了让学生的分析角度更明确、内容更精炼,教师必须在开展历史课堂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历史文化氛围。例如,在学习“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对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是采访身边的老人,通过与老人之间的交流来了解我国这几十年的物质生活变化以及习俗变迁方面的相关内容。这种人生经验不仅是客观的也是真实的,与此同时,从老人的角度来看祖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能让学生从中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悟。以小见大地从每一个平凡人身上了解到祖国这些年的物质发展和社会变迁。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要把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作为基准,以生为本,根据学生在具体学习中的需求,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及教学内容的把握,从而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历史学科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晓原.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1(01):143-144.

[2]劉梦瑶.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81.

[3]陈玉珍.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64.

[4]曹培发.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讨[J].家长,2020(17):131-132.

作者:任石山

历史高效课堂论文 篇3: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摘要:在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迎合学生当前的学习习惯,注重采用更新颖的教学方式降低课堂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包括生动有趣的新课导入方法、开展有效的历史实践活动以及文化教育活动等。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学史使人明智,但历史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如果不能在学习方法上进行转变,就可能无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从兴趣角度入手,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让学生在不断地史料學习过程中以更全面、开阔的视角看待历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拥有更强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在核心素养的模式下,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独立地思考问题。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他们学习的独立性。以往的素质教育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更加深入地关注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而在核心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教学实施更加深入化和全面化,能够使得一线老师明确学生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制定清晰的教学计划和措施。

1.学习能力。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学生应该养成学习的能力,不需要家长督促便可以独立地完成作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适应,以此来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能力。如果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并且积极地探索多种途径来获取教学资源,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方法有详细的计划,能够更好地检测自己学习过程的详细情况,及时调整,提高学习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

2.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指的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文化素养,历史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能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分析法,还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背后的历史文化,丰富自身的认知。中国作为一种高语境文化,它所蕴含的文化和西方历史故事具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学生便能吸收中外优秀的文化,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从而培养自身较好的历史学科素养,用自己所学习到的文化来树立正确的三观,并指导自己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初中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多显著性的变化,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就是教学活动变多了,在历史的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这是需要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的,自己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不是课本中的历史知识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答案是否定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还是需要老师教授给学生,但是知识的探讨过程却是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的,这样对于学生来说高中历史的知识就变得更加具有“含金量”,他们就会更加重视历史的学习,在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自主探讨精神。核心素养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加强历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历史教学的策略

1.问题设置难度适中。

在一般初中历史课堂上,因为历史老师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对于问题的接受程度,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往往不具有深度,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好奇心,不乐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比如老师会问“辛亥革命是在哪一年爆发的?”,对于这样的问题,无法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所以导致高中历史课堂的氛围不好。但是一些老师如果一味地追求难度较高的问题的话,就会使得学生不知所措,对于老师的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长此以往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学生在新知识面前会具有畏惧心理,因此导致学习效果并不良好。

2.应该注重对隐性知识的挖掘。

在历史课堂中,老师总是让学生记忆一些知识点,但是学生面对这些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对此历史老师应该有所侧重,对于一些重难点要关键掌握,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含义,通过一些结论来推导其背后的原因,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度,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度,使得历史的知识脉络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比如老师在讲解“战后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应该对课本的内容有所侧重,主要是围绕着美国的战后经济体系的建设,主要有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贸易组织,在课堂中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向学生询问“美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成为经济霸主地位的?”“美国主要世界经济发展主要有哪些因素呢”,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展开思考,会形成诸多的疑问,也会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此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力,探究学生的兴趣,主动激发学生的探讨能力,思考一些潜在的问题,这样会加强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专注度,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促进自己知识素养的提升。

3.注意探究教学的重难点。

在新课程改革之间,历史课堂的主导权在老师的手中,而改革之后,更加倡导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要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注重知识的输出。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学生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学生的主动性是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的。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老师不再居于主导地位,更多的是将课堂的位置让渡于学生,更加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情境的探索,这样课堂中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现象就比较频繁。在热闹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能激发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提高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

总之,以更高效的方式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不仅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让教师的教学压力得到减轻。教师应注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配合适宜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夯实。

参考文献

[1]朱磊.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9(04)

[2]刘文婷.探讨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8(14)

作者: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