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更倾向于构建高效课堂的风向标,通常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上,思维导图作为发散性的一种思维工具,在教学中脱颖而出。该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力、记忆力得到有效提高,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实现高效构建历史课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论文 篇1: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

摘 要:21世纪,国家提出的最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就是“核心素养”,即学生在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格,核心素养良好的学生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及实践能力。高中时期,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重视革新落后的教学观念,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与促进其长远发展方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入手,深入研究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72

作者简介:杨爱琴(1982.12—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眼下正是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科教学面临更多问题和挑战,提升教学效率成了学校教学最为关键的内容,眼下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就是“怎样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程作为人文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对促进人类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历史课堂的低效率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虽然许多教师都在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实施,但大都是“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与评价等因素的影响下,课堂教学还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历史课堂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并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叠加重复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是基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是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扩展,有着庞杂的内容及琐碎的知识点。不仅如此,某些教学内容还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重复,存在一种叠加现象,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此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单纯是把复杂笼统的知识点机械式“套”进考试大纲里,简单地将课本知识划分为重点与非重点,敦促学生对关键知识进行反复研究并不断增强记忆,以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1]。但是,以这种方式强迫学生不断重复学习相同的知识点通常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厌倦感,而且还给学习效率的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脱节

高中历史作为对过去的人与事进行反映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历史中的人与事,而且还能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通过发展的眼光对现代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此,教师在历史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还需分析历史知识所映射的当代现象,注重历史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将历史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深刻认识,在具体教学时,仍旧以教材上的知识为主,没有对相应的历史观点实施总结,也没有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只能强硬记忆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等知识点,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三)重说教轻育人

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历史教学只需让学生知道课本教材中包含哪些内容,例如何时、何地和谁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很明显,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好历史的初衷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与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沉淀的优良文化,并将其继续传承下去,使民族魂、民族神得以延续,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知悉中华民族虽然历经风霜与磨难,但至今依然屹立不倒[2]。基于此,假如历史教学一味注重说教,而不着眼于育人,就根本无法发挥历史教学的价值,严重违背了现代教育理念。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其明白眼下富足的生活是先辈用鲜血铸就的,身为中华儿女理应勿忘国耻、勿忘初心,要继续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做到教书而未实现育人。

(四)教学方法单一

历史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知道一个个简单的名字及相应的事件框架,高中历史教学涉及的知识点包含非常宽泛的内容,其中的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是根据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而做出的选择。历史教学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判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研究历史掌握历史分析方法,了解某些历史场景中某些历史人物的迫不得已,知悉历史事件的起因[3]。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通常只是简单将历史事件的框架教给学生,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历史课堂的教学水平与效果通常和课堂上师生彼此的关系有直接关联,保证师生关系良好,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還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这需要教师朝着该方向积极努力,根据高中生的具体学情及心理状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在学生学习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与激励,在尊重学生自身思想的同时,实现高效教学[4]。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由于学生的成绩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对不同学生分别给予针对性的辅导,特别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历史教师要注意自身态度的委婉,积极寻找学生自身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引导与鼓励,促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不仅可以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还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与引导,从而确保高效课堂的构建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注重学生体验,总结学生反馈

进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时,课堂教学效果能够通过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直观反馈,并且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如果可以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那么就能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历史知识,挖掘历史真相,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提升学习质量。反之,假如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学习体验,学生会认为历史课堂死板枯燥,很难提起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愈发抵触历史学习。基于此,教师进行具体教学时要重视结合学生意见,根据学生体验做出调整。比如进行完某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下给学生下发调查问卷,以此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并及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案,给予学生充分尊重,结合学生意见完善教学流程,进而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三)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作为蕴含着无穷乐趣的一门学科,教师在课堂的具体教学中要注重奇闻轶事的补充,以加强历史学科的趣味性。但是,教师需注意适量增添内容,避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某节课程,分析其中关键的因素并做出总结,使学生有所学、有所感悟。学生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通常是其学习最大的乐趣,为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收获并且感受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历史教师需注重加以引导,强化学生乐趣的体验感。基于此,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学情,为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制订相应的小目标、小计划,以促使学生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完成,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同时,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相关教学内容,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比如,问题的提出、情境的创设等,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另外,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具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更好、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知识。历史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让学生积极思考,用旧知识推导新知识并逐渐获得新知识。同时,可以通过类比、辨析、解释等方法,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主要是通过探究式学习按照具体教学内容、学习情况、教学状况等开展多样化教学,教学方式实现多样化,通常需要教师对多种教学途径积极进行探索,注重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辅助材料,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以便于探究性学习顺利开展。同时,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历史讲座或举办讨论会、演讲会等,客观分析与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历史遗迹参观,丰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五)基于课堂互动的激励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通常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催化剂,并且能够促使师生、生生之间实现高效沟通与交流。历史知识的教学通常与课堂上的学习有密切关联,都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基于此,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同时,历史教师还能通过提问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加深思考,从而使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另外,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措施,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更加积极主动,比如通过积分制方式,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动力,从而高效完成小组任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要把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作为基准,以生为本,根据学生在具体学习中的需求,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及教学内容的把握,从而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历史学科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亚男.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J].新课程研究,2019(19):39.

[2]胡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历史课堂构建[J].华夏教师,2019(8):27.

[3]曾治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11.

[4]吴晓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构建途径探究[J].名师在线,2018(15):13.

作者:杨爱琴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论文 篇2: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研究

摘 要: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更倾向于构建高效课堂的风向标,通常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上,思维导图作为发散性的一种思维工具,在教学中脱颖而出。该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力、记忆力得到有效提高,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实现高效构建历史课堂。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提升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的延伸,还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导图;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41

高中历史教师通常对思维导图比较熟悉,但是,怎样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并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成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的必然问题。从纵向的角度看,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课堂教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从多个环节发挥重要功能和作用;而从横向角度看,通常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开展教学,而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实施高效学习。因此,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一、思維导图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中运用思维导图,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中历史教师缺乏对思维导图的重视并且应用程度相对较低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历史课堂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历史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并且已经掌握了相应的思维导图的理论知识及运用技巧,但是,却无法将思维导图有效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1]。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自身缺乏与思维导图有关的知识,在课堂上应用时相对困难,再加上历史课的教学任务比较重,而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再使用不习惯的方式,难免会对教学进度造成影响。一般来说,高中阶段的历史课一周有两节[2],每个课时为45分钟,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对历史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运用思维导图。由此可知,大部分历史教师都不习惯开展思维导图教学。

(二)学生对思维导图相关内容不熟悉

这通常是思维导图无法在课堂落实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学校没有针对思维导图的有关知识对学生实施培训,甚至部分学生还不清楚什么是思维导图。在学生自己的印象中,仅仅知道结构图、概念图等相关图示法,而真正的思维导图,学生却很少接触到,并且高中生本身学业较为繁重,无法抽出足够时间进行思维导图相关知识的了解,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缺乏对思维导图的了解,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

(三)高中阶段历史学科通常无法引起学生、家长、教师的重视

在常规教学中,高考的考试内容通常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占比相对较少,导致许多学生都更关注自己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对历史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度,从而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积极创新,相应也就影响了思维导图在历史课堂构建中的应用。

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一)教学设计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1.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通常指教材分析,教材的分析属于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必须做好的工作。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通常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根据“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对教材实施有效分解。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实施分析,不仅能以中心的方式凸显主旨,还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中心[3]。同时,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凸显教学内容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一目了然,以此准确掌控整个教材内容之间存在的联系及规律。学生不仅能够纵观整体知识点,还能够对细节进行延展,从而实现透彻分析教学内容,并充分掌握各个知识点,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设计的重点,还是整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通常能有效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目标分析,能够在核心目标明确、突出的前提下,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与完善,以促使目标更具可操作性及针对性。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多维目标的建立,通常不是将知识的讲解作为主要目标,而是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作为重点,并以此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从而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1.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情景教学主要是通过问题情境作为导向,以问题创设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构建相应的知识。当前,大部分高中生都有“历史离我很远”的想法,基于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重缩短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要创设满足学生特点、学科特点的具体、形象的生活化历史场景,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感悟,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而思维导图属于可视化的一种图像思维,把思维导图应用到这一环节,不仅能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还能实现融情于景,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任何历史事件而言,通常都具有相应的中心问题,而思维导图则是凸显某个中心图像和本课的中心问题,以此凸显本节课程的本质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4]。除此之外,思维导图不仅能呈现出一个核心,还能从整体上呈现出历史知识之间的复杂联系,从而呈现出相应的历史框架,并实现历史细节的延伸,为历史情境的创设提供整体性特点。

2.回顾旧知,衔接认知。温故知新属于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头脑中已具备的知识对思维导图的起点进行绘制,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记忆,促使学生实现发散性思考,并完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过渡,促使学生在自我认知上实现完美衔接,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而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探究式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1.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通常是将学生的交流互动作为行为基础的一种学习方法,通常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不是教师将答案告诉学生。从相关意义的显示上看,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常是以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有关学习资源实施利用,从而实现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经过合作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能让学生实现团队、实践各项能力的提高。对于某些知识的讲解,高中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接触过,但是由于当时自身的认知限制,学生对相关问题会存在一知半解的认知状态,无法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因此,教师要通过就近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并对学生学习的程度進行考虑,以完成彼此之间的互补。另外,合作学习的方式,还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并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通过集体协作的形式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以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及程度,并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与总结,这不仅能实现课堂时间的合理运用,而且还能深化学生自身的记忆,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不用教,也就是将学生自身的学习本领交还给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实施自主探究,学生可以顺着思维导图的路径,进行自主、快乐、开放的探究式学习,并对孤独、单一、封闭、机械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以促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实现新颖且实用的个性化学习,并对思维导图的专题线索进行整体把握,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并实现历史知识的内化,让学生把教材的历史知识转变为自身储存的知识。除此之外,经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历史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对于易错点要加以强调,以促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对于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进行个别指导,以深化师生之间的感情,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师生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通常要求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精细选择,专注于专题复习或者根据某个重难点知识,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并通过历史图片、历史资料进行情境创设,问题的设置需具备相应的难度,并且具有价值、新颖、有吸引力,以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多思维、从各种角度对问题进行发现与分析,最终加以解决。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问题难度不宜太深,如果高于学生自身的认知范围,就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要将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转变为直观化、简单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并将相关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整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化、直观化地理解知识,而且还能通过日常的积累,对学生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与此同时,将探究式教法和思维导图相结合,对历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专业、夯实的知识基础与技术,从而使教师也实现相应的成长,符合新课改的需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其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还能使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从而满足新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为教学的起点,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维,不仅能够让学生围绕历史事件的中心进行交流和探讨,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完善历史知识体系,掌握历史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雷玉娟.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10):63.

[2]程国荣.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94.

[3]李若愚.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作用、原则及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8):14.

[4]郭瑞茹.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探究[J].文教资料,2019(12):197.

[责任编辑 吕 媛]

作者:杨爱琴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论文 篇3: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建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建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外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指导等方式,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建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从而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笔者在本文将针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提出相关建议,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旧落后。

尽管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依然有不少教师习惯性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在这样一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显得沉闷、枯燥。另外,在陈旧滞后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不高,同时,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没有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历史学科的知识点过于复杂,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围绕某一学习任务展开自主思考、讨论和总结。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在建构高效课堂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来有效践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其次,教師要结合本课时的重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探究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或“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意味着什么”等。在这一学习任务的引导下,小组成员之间展开积极的讨论和思考。这样,不仅深化了知识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2.开展课外实践学习。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若单一地采用知识陈述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不但会使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对于历史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直面历史,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和感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这样,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效率普遍不高,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无法及时掌握高中历史知识。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4.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随着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加强练习,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技巧。例如,在教学新授课时,可以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面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突破教学重点的同时,控制教学进度。同时,要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及时完善教学思路。从学习方法出发,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切实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外实践学习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建构高效历史课堂。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基础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作者:李晓敏

上一篇:我国图书馆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医院急诊护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