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0

摘要:近来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综合经济水平的提升,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地加强。进入到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健身。那么大学体育教学当然也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各高校也在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革,而且对于大学体育改革的理论教育部门也是认可和支持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当代体育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当代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篇1:

探析当代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最终的目标,也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方向。目前的小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需要得到重视,并在教学上加以改变,提高学生的主动运动意识。在改革和创新的策略上,小学体育教师要秉持生本理念和核心素养,发展新型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使学生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新课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树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体育情感,培养运动习惯,建立健康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针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可以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兴趣上的提升,得到身心和身体的全面发展。

一、当代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

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考虑不足,所以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带有一定的灌输性,学生的体育感受不好,大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学生在课堂主要表现为消极对待体育运动,还有一些游离教学之外[1]。这是教师教学理念上的缺失,也是自身就没有重视其体育教学,所以在教学方式也就始终以自身的教学想法在进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和锻炼要求。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问题。现在的手机、IPAD等基本都得到了普及,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较为迷恋网络游戏,比如“王者荣耀”,造成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薄弱,没有体育兴趣。在课堂中也就不想去做参与,在课余时间也都是在与同学讨论游戏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当代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提出了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做出了指导。对于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教师需要教授学生相关体育知识,也需要向体育核心素养和精神品质上做重点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可以在其中树立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体育目标的改革也就需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做创新[2]。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在做固定的体育锻炼,也就无法完成新时代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感受,让学生可以参与到具体的体育锻炼中,也就可以保证学生在教学中有思想认识的改变,使教学目标能够实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的有效培养。

三、当代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策略

基于当代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和目标,在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策略上就需要以趣味教学、综合实践、核心素养、德育教育四个方面进行,保证学生的充分参与,并有快乐的体验和思想认识上的改变,提高教学质量。

(一)发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主动性

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上,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是一切教学改革的前提,教师要做好教学关系的转变,以生本理念为核心发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主动性,从而实现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开展需要从理论知识教学和课外的运动教学两个方面进行[3]。

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有一定的基础,主要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才降低了兴趣喜好。但是体育理论教学中,学生都较为抵触,感觉无聊,不如去操场做活动,也就无法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在认识上的不足会影响到学生体育意识,所以体育教师不能忽视理论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方式上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把体育理论教学变得丰富有新意,学生愿意去做理解,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也能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体育基础知识的积累中建立自主体育需要,得到兴趣的建立。

课外运动教学的趣味教学开展需要从学生的体育感受出发,让刚接触体育的小学生在心理上愿意去参与体育练习,在愉悦的运动感受中建立兴趣。在方式上,就要将体育教学内容与游戏做结合,让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喜好,在教学中去做主动性的锻炼。比如在低段的体操教学中,将体操动作分解,变成一个形象的活动,并组织学生去做模仿。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可以完成对体操动作的学习,并能加深记忆,同时也让枯燥的体操教学变成一个趣味的模仿活动,有助于学生去做积极参与,也就能够有效培养体育兴趣。对于中段的学生,趣味教学的开展就需要开展一些游戏,比如跳远练习中的“青蛙跳”,跑步练习中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并在其中有快乐的感受。对于高段的学生,趣味教学的开展可以做选项教学,尊重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自由选择体育项目,这样教学中的学生兴趣也就有基础,学习的主动性更高,教师还能做专项的培养,使学生的兴趣变成特长,以此来推动学生良好兴趣的建立,改变迷恋网络游戏的情况。对课外教学趣味性的创新,有效改变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情况,兴趣可以从中得到建立。

(二)开展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积极体育锻炼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当前体育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有效改变了学生的被动接受情况,可以培养积极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小学体育教学中综合实践的开展有一定的实效性,并且需要校园体育环境的支持,为学生的參与和感受提供保障[4]。在具体的教学创新中,教师首先需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做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方法上可以与分层教学结合,让活动中的学生有竞争,也促使学生在认识上认可活动的开展。其次需要做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这就要关注到学生的年龄,避免一些危险的活动;之后在内容上可以做体育运动的结合,并建立一个整体性的实践活动内容,比如将学生分组,然后以小组对抗的比赛为基础,设置班级中的联赛,促使学生做积极性的体育锻炼,并在生活中也做主动的练习,以此来实现对体育习惯的培养。最后还需要在校园中做体育环境的建设,除运动会外,开展一些班级之间的比赛,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体育氛围,以环境来影响学生的主观体育意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落实素养培养,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工作,在教学改革中需要将之渗透到教学模式中,保证学生在其中能够吸收。体育情感与品格地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态度上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引导,从而就可以使学生的体育情感与品格得到提升,并随着体育运动的开展,逐渐转变为自身的一种思想认识。运动能力与习惯素养的渗透,则是需要创新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以趣味教学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感受,在其中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从而自觉性的做锻炼,也就可以有习惯的形成。健康知识与行为素养地渗透则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形成性评价,以学生的具体体育运动过程来指导学生做健康运动。体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地渗透可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使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可以逐渐提升。

(四)强化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当代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以体育精神的培养作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建立健康的体育观念。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缺失状态,同时小学生对于德育教育也较为抵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改革教学方法,将德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之与体育项目做结合。例如,在跑步教学,鼓励学生去做坚持,突破自我,进行意志力的教育,在团队项目的足球、篮球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合作和配合,进行团队意识的教育,在跳远、跳高教学中让学生去做挑战,进行心理教育。以各种体育活动地进行让德育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开展,提高德育有效性。

四、结论

总而言之,当代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需要得到重视,而教师则需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做改革创新,让体育教学迎合学生的需要,实现兴趣和素养的培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教师在教学创新中要把握学生的年龄喜好和体育运动需要,从而实现高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天龙.谈小学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改革的实践[J].才智,2019(27):10.

[2]杨卓.试析体育游戏对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J].才智,2019(27):64.

[3]朱静.浅谈多媒体运用与小学体育教学的整合[J].学周刊,2019(29):160.

[4]邵丹丹.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7-18.

作者:田双双

当代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篇2:

论当代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及发展趋势

摘 要:近来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综合经济水平的提升,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地加强。进入到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健身。那么大学体育教学当然也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各高校也在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革,而且对于大学体育改革的理论教育部门也是认可和支持的。但是大学体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极其缺少,那么在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也是难免的。本论将细致研究分析当代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及发展趋势,找出并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当代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进行明确的判断。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一、当代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即便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许多的政策法规,并且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中,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相关的政策制度不够完善,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

首先,阻碍当代大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内缺乏相关的政策和体育教学改革制度。高校内部不能针对当代大学体育的改革形成完整的制度政策,也就阻碍了当代大学的改革进度。其次,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也是最普遍的问题,并出现在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中。一般高校领导更愿意将精力和时间放在能够相对容易取得学术成果的文化学科的研究上,以提高高校的排名和综合实力。而高校再对我国教育部门颁发的改革纲要的实施上出现的拖延的现象也是由于领导的不够重视。

(二)经费不足

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是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必然要求,那么就需要购置齐全的体育器材,但就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投入的经费是不足的,目前的体育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例如,许多学校的基础设施并不健全,依然使用一些被损坏的老旧器材,高校体育场地破旧不堪,未能达到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如果高校领导长此以往的不重视下去,那么体育教学经费的投资将很容易出现有减无增的形势。

(三)较弱的体育意识

长期传统的体育教育不管是对高校体育教师或是当代的大学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他们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不强,就很难在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一般也都是从小学开始到现在都接受的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也会相应的受到了束缚。一些学生可能会把体育课当做是一种班级娱乐性的课程,没有真正的理解体育课程的实质的内涵和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另外,一些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则会形成放松其他学科,只专注专业课的成就思想。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陈旧的思想和态度,让他们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做好当代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工作。

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一)体育终身化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向于终身化体育。终身化体育适应了新时期体育教学的要求,也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指导作用。“俱乐部”成为当代高校教学的新形势,指明了终身化体育的发展方向。当前“俱乐部”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像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个人领导能力,都能通过在“俱乐部”中的学习得到锻炼。正因这种形式的体育教学将终身化体育融入到了学生的意识中去,是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都有体育的融入,伴随学生的一生。

(二)体育教学休闲化

近来才发展起来的深受学生追捧的一种体育项目即休闲体育。休闲体育也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占学生所有体育活动时间的20%,这是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分析得来的。一方面,休闲体育能够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进一步的完善校园文化,并在校园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过渡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另一方面,在高校的体育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师在正式体育教学中引入休闲化体育教学,对正式体育教学和休闲化体育教学进行中和,这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充实了学生的体育生活,与此同时又缓解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体育教学中引入科学技术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学信息化的不断融入,也成为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电子化、智能化技术也普遍的应用在社会上的一些健身房和现代的体育竞技比赛中,现代体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支持。相信这些高端的技术手段也将一步步的引进到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与科技相结合的想法早在1989年的第三次体育工作会议上被提出,并强调有必要开设体育科技研究所,体育教育研究所对于体育教学改革是很重要的。“科技兴体”的思想也在后来的很长时间内作为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未来的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部门也通过分析和研究制定出了合理计划的意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科技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來,我国在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并提升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帮助了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高校的体育教学不能彻底被改变,这就是由于受到了长期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因此,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国家相关的部门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长时间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姜志明,王涛. 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失与反思[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

[2] 曹永跃.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4).

[3] 黄培清. 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11(5).

[4] 崔崇芳.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11(5).

作者:赵珊珊

当代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篇3:

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其与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和技能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的范围尤为广泛,在推动大学体育教学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将主要针对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行找准发展方向.

关键词:终身体育;目标;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学体育教学也充分遵循这一理念展开了积极地改革.以往的大学体育教学主要将目光聚焦于体育技能的教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从而实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然而这种只关注体育锻炼的体育教学课程,也仅仅能够促使学生身体素养的提升,却在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以及体育习惯等方面培养不足,难以凸显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今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应当将目光从体育技术的传授转移到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培养,坚持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 终身体育的含义与特征

1.1 终身体育的含义

在当前国家提倡全民体育的时代背景下,终身体育不仅与现代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实情相符,也是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力响应[1].从字面意思便能看出,终身体育思想也即是让一个人一辈子都能展开体育锻炼,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保证生活品质健康.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事业中坚持以终身体育为目标,也即是在讲授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助力其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从而在毕业踏足社会后依旧能够不间断地开展体育锻炼.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对学生思想意识方面的引导,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使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保证良好身体素质与积极健康的心态.

1.2 终身体育的特征

1.2.1 终身性.要想实现大学体育终身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目标,则需要对传统体育教学观念进行革新,以发展眼光去审视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更要灌输坚持体育锻炼的信念,从而将体育当作一项终身性的爱好.

1.2.2 多元性.终身体育的多元性是指在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其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去自主选择相关运动项目,并且综合自己的选择去坚持体育锻炼.

1.2.3 全民性.体育锻炼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单单局限于运动员、体育教师、大学生以及体育爱好者,所有的普通人都应当参与体育锻炼,不断提升自我身体素质,助力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2].

1.2.4 明确性.不管是体育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民众,在展开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都应有明确的体育锻炼目标,并且能够通过体育项目的锻炼逐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与生活质量.

2 以終身体育为目标审视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 重视度不足

体育学科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学科,在目前学校与学生对专业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更加看重的大形势下,体育教学则处在了一个边缘化地位,大多数高校对于体育教学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当前实际现状来看,许多高校仅仅在大一、大二年级设置了体育课程,体育科目奖学金也只是要求测试成绩分数达标便可;而在大三、大四以及研究生阶段,体育课程大部分被取消,导致教学过程出现断层,不仅影响学生体育技能的习得,也与终身体育教学理念不符.同时,部分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未曾更新,部分场地、器材等资源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需求,从而造成大学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索然,体质水平逐年降低,与终身体育目标格格不入[3].

2.2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重视其合理性与创新性,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存在与中学体育教学内容重叠较大的情况,这种重复、守旧的体育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当代大学生想要学习体育新技能的心理需求,并且这种毫无创新的体育课堂也难以深挖学生的体育潜力.如此一来,许多学生的体育学习更像是“走过场”,只要保证期末学分达标便可,而要想实现培养良好体育教学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则显得遥不可及.

2.3 教学方式太过单一

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依旧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未能正确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定位,主张以教师为中心,而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主体地位有所忽略,一味地采取“灌输式”教学手段,并未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能力与接受程度,导致部分学生宁愿自己展开体育锻炼,也不想在教师的强加管制下学习,而这种毫无内在驱动力的体育学习,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实效性,也无法助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 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具体举措

3.1 加强终身体育思想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在推动高校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加强终身体育思想的渗透.处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我们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去做好终身体育思想的宣传工作,以横幅标语、知识竞赛或是网络宣传等方式去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固有的体育思想,促使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比如高校可开展一些与体育知识相关的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或是在校内悬挂与终身体育相关的标语等等,通过营造良好的终身体育氛围,去渗透终身体育思想.此外,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综合现代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作为教学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宣传终身体育锻炼的关键性,从而以一种健康生活理念的输出去助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以更为正确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为其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3.2 改革创新大学体育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

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并不再局限于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而是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而意识的培养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唯有如此教师才能通过“因材施教”去引导学生将体育兴趣转变为良好的体育习惯.如此看来,在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中,需要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创新,摒弃过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特有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比如,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教师可引入街舞、爵士舞、花式篮球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找到感兴趣的项目,从而提高其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助力其体育爱好的养成,为终身体育意識的培养奠定基础;在教学设计方面,开展体育教学的地点可以是体育馆,同样也可选择在传统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不同体育锻炼项目以视频动作分解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为学生做出更为专业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技能;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组教学,让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能够在一起针对体育技术进行相互交流,进而在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不仅仅能够提高自我的体育技能,还能够从中学会互助协作,这些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综合素养,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3.3 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的综合性与针对性

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可灵活配置室内教育与室外锻炼的课程比例.其中,在展开室内教育活动时,可借助体育教材进行基本体育知识的讲授,结合多媒体电教手段去渗透终身体育思想;而在室外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高校不仅可将常见的、简单的体育项目纳入必修课程,如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等,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还可结合学生兴趣引入瑜伽、健身、跆拳道等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同时,学校还应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投入一定的基础建设,比如室内篮球场、羽毛球馆、游泳馆等等.唯有将室内教学与室外锻炼相互融合,才能够确保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同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4].

此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开展的体育教学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锻炼项目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发现并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良好推进.比如计算机、美术、音乐等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每天的体育运动量相对偏少,因此可结合这部分专业学生的特点,重点开展瑜伽、健身、形体操等体育项目,让学生能够在繁忙的学习中放松身心,并且这些体育项目都能够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进行锻炼,也为其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3.4 改变传统大学体育教学评价标准

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评价不仅仅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概括式总结,也能够以评价的方式去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信心[5].所以,在具体的大学体育教学评价工作中,需要改变传统的将分数视作唯一标准的方法,而应当更加重视“健康为首”的教学理念,否则会严重打击体育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当更多将目光聚焦于体育教学过程,采取更为多样化、科学化的评价方法去概括学生的学习效果,要结合身体素质、体育基础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进行区分评价,并且不能将分数视作为唯一标准,更要重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进步程度与努力程度,通过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也积极推动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不可一蹴而就,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需要得到高校、教育部门以及众多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支持与努力,并且要充分结合现代大学体育的实际情况,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才能够为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养成提供助力.总而言之,在现如今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需要以终身体育为目标,有意识地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培养,促进其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实现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磊.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大学体育教学实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03):131-136.

〔2〕王向东,杨希泰.高校运动障碍特殊群体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2):227-231.

〔3〕张强.探析职业素养培养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6):107+109.

〔4〕王勇.浅析终身体育思想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89-91.

〔5〕杨杨.终身体育思想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5):36-37.

作者:秦宇阳

上一篇:英语教学质量问题论文下一篇:干部离任审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