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设计素描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设计素描教学是美术素描教学两大类别之一,它是设计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为设计教学服务的,因此有必要先重新认识其教学特点,进一步掌握设计素描教学的关键点,以便更好地加强设计素描教学,服务于设计教学。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当代设计素描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代设计素描教学论文 篇1:

创意观念植入课堂教学法探索及应用

摘 要:以“创意观念”作为设计素描教学的重要部分和衡量的新标准,将“观念教学”引入设计素描的教学中,是对设计素描教学进行的一次大胆的尝试。结合当代艺术的创意观念,并将艺术行为中的材料应用、表现手段、艺术思路延伸至设计素描的课堂教学中,实现设计艺术从创意到实践的完美结合,使设计素描的教学效果得以最大化。

关键词:课程教学;创意观念;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课程作为艺术设计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被广泛应用于视觉传达艺术本科教学中。在现代多元开放的艺术语境下,艺术设计教育面对的是包括传统以及当代艺术在内的整个艺术界及多元化的艺术样式,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模式应有所更新。如何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实现从基础教学到设计教学的衔接,是其根本任务。

一、缺乏“创意观念”,设计素描本科教学过程中呈现的短板

从最初的素描教学到素描走向设计,再到今天的设计素描综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设计素描在本科教学中走过了漫长的成长之路。在探索过程中,也有大量的关于设计素描的教学方法出现,但其内容都与教学目标有所出入,教学手段也趋于僵化、缺少新意,在实际教学实践上理论指导往往缺乏新能量的注入,院校教师的编著与核心艺术刊物上关于设计素描教学研究的也比较少,作为视觉传达本科专业基础课受到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1.设计素描面临应试素描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更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的素描教学导致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时很难受制于原有的思维习惯——照本宣科、模仿、重复。这种负面的延续性,直接导致学生在接受新设计观念时,能力欠缺、速度较慢的问题出现。因此,高校设计素描的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识到问题,并不断的通过努力创新,改变这一现状,不断提升设计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2.设计素描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模式单调、重复

原有设计素描教学方法所呈现的固定化和模式化,不能把丰富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得学生的学习只能重复性复述物象,积极性和创造性备受打击。同时任课教师对设计素描这一课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课堂教学大纲的固定范围之内,不能够将目光放在设计素描对于学生未来艺术设计创作和创意性思维模式的拓展层上面来。也不能将目光放在教学观念的革新和设计艺术与当代艺术大环境之间的关联上,来寻求教学效果的突破。没有时刻与当代艺术创意观念保持同步的意识。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设计素描的教学要求,所以设计素描教学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的发展、艺术的前进同步。

3.设计素描教学过程存在忽略学生设计体验过程

设计素描在本科教学中之所以存在的必要性是因为它是以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为目的。因此,要求老师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转换、积极的创意能力培养、准确的事物创造技巧。在评价学生设计创造的结果的时候,允许失误与瑕疵的产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胆尝试与创新要采取鼓励与支持的态度。而实际设计素描教学中,经常会有教师以教学最终的效果作为判断学生唯一标准的情况,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创新的能力。

4.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与思路固定化的现象

设计素描的教学如果只是将“设计”强加在“素描”之上,不能从教学方法思路、观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教学思路必将固定化。此外,设计素描课程发展的不平衡、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对外来素描教学方法的片面理解、无法及时应对信息技术对艺术的冲击,不能更全面的把握当下艺术创意思维观念的更新,等问题都成为“观念教学”设计素描实践的阻碍。

如何解决目前设计素描教学环节中的尴尬处境,解决传统设计素描动手多、动脑少弊端,笔者认为应该从创意观念入手,探索观念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教学实践的方法与途径,改善教学手段,提升设视觉计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创意观念”植入本科设计素描教学过程的解决方案

创意观念是人们在艺术实践当中,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是这种“越界”所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其美学追求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记录艺术形象由构思转化成因式的过程,让观众把握艺术家的思维轨迹;通过声、像或实物强迫观众改变欣赏习惯,参与艺术创作活动。“创意观念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中倡导以观念为核心,注重学生创作中概念与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如何将创意观念转化成设计的教学模式。

1.将当代艺术的“创意观念”引入设计素描教学

将创意观念的引入设计素描,改变以往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在课堂上教会了基本的素描写实技能以后,艺术创造能力、艺术风格、艺术观念均需在课后的学习中形成。而高校的设计素描课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充分的设计素描训练方法的传授。是启发与引导式的培养,绝非简单的“教”与“学”。在进行设计素描教学的内容的安排上,首先,要确立地基性的内容——知识技能的传授,它强调对学生绘画基本技能掌握教学。其次,夯实中间内容——综合能力的培养,它包含了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再次,启发核心教学内容——观念意识的提升,通过恰当的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设计思想与设计观念的成长。这是整个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分的核心部分,也是最重要的。

2.将“创意观念”延伸至设计素描的多样性材料表现中

为了拓展学生的表现空间和表现力度,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极强的视觉审美能力和充分的设计表现力。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设计上,可以将当代艺术中的各种艺术手段和艺术形式运用与创作过程中。如速写、摄影、拼贴、影视、色彩这一类纯艺术的形式,以及综合材料、文本阅读、图像的采集等综合性的艺术形式等。这些艺术手段的融入将极大的丰富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能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和感觉上都形成新颖的感官印象,以及不同于传统基础素描的创新形式。

3.用“创意观念”链接设计素描与专业课程

设计素描课程在本科艺术设计教育中有其特殊性。设计素描作为学生进入高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基础课,起到了承接高中美术教育与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桥梁作用,它在引导学生从素描走向设计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其次,是由于设计素描是其它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石,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期的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效果。再次,将《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创意观念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从更高的视野在纵观整个专业的设计教学,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发挥。

4.将大众审美的“创意观念”延伸至设计素描中

设计艺术是一门有着实用诉求和功能价值的艺术,设计素描教学的终点必将是大众审美。通过设计艺术教育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将大众审美观念传达在作品中,使受众体会艺术观念、感受审美功能,是艺术设计工作者的努力的方向。因此,设计素描中的创意观念是综合的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雕塑、综合材料、装置艺术、影响艺术、行为艺术——通过各种媒介表现出来的。将设计素描中的创意观念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并通过这种相互渗透表达设计观念。

在以“创意观念”作为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以观念为指导,创意为手段,结合多元化的现代艺术思维相融合,并以此发散至其它材料、其它专业课程、其它艺术领域乃至回归大众审美。从根源上改变了对传统设计素描的认识,有助于解决传统设计素描不适应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教学弊端,以求设计素描的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志平,创意产品、观念价值与文化消费[J].文化——道德文化,2009.07.

[2]陈艳霞,表现与再现_设计素描的——意与表现手法和在现代设计中的影响与运用[J].西北民族大学,2012.06.

[3]闫超,设计素描意象表达的途径与方法[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02).

[4]张立颖,设计素描的“思维”与表现[J].西北美术,2007(03).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作者:宋春艳

当代设计素描教学论文 篇2:

设计素描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设计素描教学是美术素描教学两大类别之一,它是设计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为设计教学服务的,因此有必要先重新认识其教学特点,进一步掌握设计素描教学的关键点,以便更好地加强设计素描教学,服务于设计教学。

设计素描(也称结构素描)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适用于立体设计专业(如建筑园林设计、室内设计、雕塑等),画面以表达透视和结构剖析为主要目的,以准确性为标准。设计素描的出现绝非偶然,当代设计的发展与进步,给教育方法带来新的刺激与改革。目前,关于传统素描教育体系是否符合现代设计教育要求,内容是否适合设计的发展,引起了业内人士的热论,新的教学问题不断出现,使得设计教育必须重新审视设计素描教学。

一、设计素描教学特点的重新认识

我们先来谈谈设计素描教学的几点要义:首先素描教学的实质内容应该是通过以写生、默写等形式,对将绘制的对象以形态结构和机能为出发点,以画面平面态势为最终目的。借此训练对形态的直觉体悟力和对造型要素的把握力、理解力及表现力。另外,从素描教学基础状态与后期多方位教学衔接来看,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素描教学也注重了在单纯训练中实现更高层面的审美价值的传递,这也是至今传统素描仍然以希腊、罗马、米开朗基罗雕塑的石膏制品为主的原因,但是否应该千人一面,不分民族,不分传统文化背景都去单一地学习此类审美情态,尚有待论证。再者,在后期衔接上还触及到一个具体的专业设计能力的问题,现代设计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在高等教育中各设计专业的展开也说明了这一点,它几乎包罗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现代哲学思想告诉我们:只有人类是诗意的存在,这就意味着人类在自觉地开拓、创建着自己存在的状态,这状态是物质的,亦是精神的,我们应当具体地体现在素描基础教学的运作之中。

设计素描和绘画素描作为美术素描科目中的两大类,都是从素描这个母体派生出来的,因而它们又像弟兄关系。我个人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设计素描都是弟,绘画素描是兄。设计素描和绘画素描像弟兄,它们不是父子.它们没有从属关系,没有直接上下级关系,它们基本上是种平行关系、并列关系。具体到设计素描教学而言,当我们明确了这层关系后,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要尽可能快地摆脱过去那种对绘画素描教学过于服从、过于依赖、过于雷同的教学方式,尽快找到一条适合自已的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设计素描教学的几个关键点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设计素描的灵魂

艺术设计重在创意,它比之传统艺术更强调新奇和独特,而设计素描是表述设计理念、传达设计精神的载体,是设计者创造性思维成果的体现。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设计素描的灵魂所在。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能探寻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思维成果,它是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源泉。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性思维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而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摒弃单一狭隘的经验传授和技巧训练,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抛开具象化、概念化的理解,重点培养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灵感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激发出学生主观构想的创造力。

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发现及发挥自己尚不自知的创造潜能,在确定学生们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的情况下,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真实表现对象吸引到画面的本身。也就是说,可以任意地把自然物质形象有序、有意识地组织到画面中去,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对象的形体和色彩。其次,更多地关注如何表现对象,包括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工具。让学生牢固地树立起这样一种观念:怎么画比画什么更重要。这样,学生即便在背离对象的情况下,也能自如、自信地根据记忆与一定数量的视觉资料创作出具有个性与感染力的作品。

(二)夯实造型能力——设计素描的基础

素描是造型艺术中研究物象造型本质的学科,造型能力是设计素描的基础。设计素描的造型虽然也是以点、线、面为基础,但它与传统的绘画性素描有所不同。绘画性素描通常以艺术家的感受为基础,用明暗层次来表现客观对象的体积感、空间感、质感及色感,强调虚实变化,造型方式上较为随意。而设计素描讲求科学性,要求将推理和测量结合起来,准确运用透视原理,通过多方位、多视点的立体视角观察和分析对象,用简练准确的线条表现设计对象的形体结构和细节特征。所以在培养设计素描的造型能力时,要特别强调思维的严谨和理性,不光要强化传统的透视解剖,形体结构和光影效果,更要注意用科学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指导学生的造型训练,培养学生眼、手、脑的协调能力,探讨设计造型的基本规律。

(三)提高审美素养——设计素描的关键

设计素描虽然是以实用和功用为基础,但是设计仍然是艺术表现的一种,要表现创作者的思想精神,必须符合美的规律,具有审美价值。所以设计素描不但要注重对学生素描基本功的训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设计素描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对经典设计作品的分析和研究,让学生揣摩和体会设计杰作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个体的艺术潜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还要摆脱单一机械的训练模式。要尽量减少被动地描绘物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所描绘的物象,强化其艺术审美的感受能力和视觉形象的处理能力。

三、设计素描教学总结

设计素描教学包含了准确描绘能力的训练、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明暗表现能力的训练、抽象构成训练、意象的表现及美学范畴的拓展,它旨在培养视觉的敏锐反应及感受能力,对形成事物特征的理性分析和认识能力,培养其想像力和创造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动手表达能力。它是一个循序渐进内在链接的过程。

准确描绘对象的训练:目的在感性的基础上,利用透视学的方法理性地进行分析,从而准确掌握物体的比例、角度,不仅要描绘看得见的部分,还要分析和画出看不见的部分,立体全方位地理解所写生的对象。写生对象以几何形为主,几何形态规则便于分析和理解。表现手法以线形为主,其目的在于清晰形体结构、比例和透视关系。这里的结构现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轮廓线,而是对形体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刚开始进入设计素描训练时,仅靠感觉为主的惯性往往难以进入理性的思维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尽快把这种习惯转过来,严谨、理性地分析概念,强化共性上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画面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前面单元一般只作单个物体训练,而此单元是多个物体组合进行练习的。形与形的结合形成画面的结构,所描绘的形称之为正空间,形与形之间为负空间,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关系。多注重负空间的作用易于改变只注意实体空间的认识,树立这个概念,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强化负空间的作用有益于整体意识的提高。在设置写生对象上一般先安排几周几个物体形状规则的器物,而后可安排较为复杂的不规则的异形物体,前者在有序中找变化,后者在变化中求有序。在描绘过程中切不可做对象的奴隶,要注重自身感受,根据画面的需要,有取舍。线条的长短、粗细、运笔速度的快慢节奏与心智的结合都是此单元要注重的方面,同时,在关注形势规律的认识中提倡个性的表达。此外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应多介绍和分析优秀的视觉作品,多从抽象的角度来欣赏,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在课堂上单靠老师的讲解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必须亲自动手操作,给学生以启示。只讲大道理的教学,很难达到学生和教师互相配合的教学要求。

明暗表现能力的训练:明暗的出现是光影在物象上的反应。根据物体的质地、空间的距离、光线强弱的不同,所呈现的视觉反应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敏锐地捕捉明暗黑白的各级变化,在复杂的变化中找到其规律(即三大面五大调),而物体的固有色、质地、光线的强弱在中间调中体现得最为充分。明暗表现的过程也是比较分析的过程,观察分析越仔细进入得越充分。在这里明暗训练与传统意义上的明暗素描的出发点是有区别的,它的关注点在明暗的微妙变化上。此课程需要学生以极大的耐心去观照明暗的丰富变化,在捕捉这种感受中找到一份自足和快乐,不然就会进入枯燥、乏味的境地。

构成对比要素的训练:对比要素包括视觉要素和心理要素。视觉对比要素包括:大与小,宽与窄,黑与白,厚与薄,水平与垂直,长与短等。心理对比要素包括:轻与重,强与弱,坚固与脆弱,旋律与节奏等。在训练中尽量运用抽象形态,语意力求简练达意,尽量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统一符号构置各种对比图形,使之形成个人的整体面貌。

意象的表现:意象即想象,它不是客观世界的再现,它是客观自然被观照、感受、发现和想像的过程,是融合设计创造的新型形态,是超越自然实体的视觉追求。意象的表现也是前面单元课程的综合反映,画面的结构把握,正负空间的有机统一,线条的粗细节奏,黑白的分布关系,抽象构成的力动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工具和材料的应用选择,同时还包括各种肌理的运用。此单元重在发现学生的意象动机,教师重在引导,不可轻易修改,否则易切断学生最真切的心理感受和表达,因为意象表现是很个人化的东西。

设计素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将设计理念、设计定位的思想与前面所谈到的素描相结合,创意出有设计思想的、具有相当深度的设计素描。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它需要一种从无到有的构想能力,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一个理想的设计方案的形成,或者是一个设计问题的解决,往往是设计师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体现,这也是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

四、结束语

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基础课,目的是培养设计师形态空间的想象能力及表现能力,养成观察、认识、理解及表现形态的好习惯。设计素描是通向设计的桥梁,这也是设计素描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宫六朝.设计素描[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2]张羽白.设计素描教学观[J],艺术研究,2007(04)

[3]李智伟.设计素描探微[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03)

[4]陈晓蕙.设计素描[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韩建萍.设计素描的认识及教学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3(06)

[6]陈均.素描教学中的意象造型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5(01)

[7]张治源.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教学浅议[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3)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杨明倩

当代设计素描教学论文 篇3: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 要】本文从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探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艺术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学科,培养具有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人才是艺术设计教育革新和学科发展的重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陈旧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已不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在改革中逐步调整,从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方法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转变,更加注重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的具有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除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出色的设计技法,将设计教育与现代化的生产及现代性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从学生自身素质下手进行综合能力的教育外,更加突出强调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专业人才,以新的发展视角发掘学生自身的设计特质。本文从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探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创新意识培养

艺术设计是创造性的行为,需要在专业教育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就是从基础开始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影响、开发和培育,塑造学生的创新实践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新意识。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一般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大构成,以及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图案等,在这些课程之前学生通常接触的是传统的素描、色彩、速写等,当学生转入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创新思维还没有得到过启发,处于自然的状态。那么开启创新实践能力之路,就需要根据当代的教学目标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变以课堂和教材为主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从设计基础课程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在教学导入之初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开启探索意识,在课程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并不断强化,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精神。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通过具体化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以及针对不同课程训练单元加入的调动创新思维的元素,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优势设置可行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因材施教,给予个体独有的个性表现机会,形成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丰富性的基础保障。把批判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多样性教给学生,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潜能,发挥自我特长,展现独特的个性,勇于质疑,大胆突破,提出不同观念和设想,创造轻松、自由、民主的良好教学氛围,引发实现自我价值的创新动力。以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让学生依据自身行动探索对客观事物的视觉认知,以及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使他们脱离传统思想和固定思维的束缚,开拓思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动机,让他们的创新潜能和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形成创新思维。

(三)创新思维和方法。创新思维和方法的训练,是确保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效果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法的强化训练两方面结合,学生能将思想意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实用的具有创造性的实践内容,并提高自我的创新创造能力。具体的训练内容在教学过程和课程设置中完成,即在专业教学过程和不同教学单元中融入创新教育思维和方法训练内容。创新思维的训练一般通过视觉观察能力训练、想象能力拓展、综合协调能力拓展等层层递进地进行提高。视觉观察能力训练主要促使学生摆脱固有的观察束缚,扩大观察角度和视野,打开视觉感知能力,从独特的视觉角度看待事物,感知事物。想象能力的拓展是在原有的想象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注重加强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经过观察、理解、比较、分析,进一步想象、记忆、判断以打开思路。而综合协调能力拓展是这两阶段训练成果的验证和升华,注重综合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随着训练内容的完成,学生想象、表达、解决综合设计问题等各种能力都将得到提高。

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需要转变教学观,思考时代形式并积极应对,时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开拓总体性视野进行设计教育,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目标相结合,让学生从思维上的创新转化为实际实用的能力创新。

(一)基础实训。在专业教学中的基础理论讲解部分,结合学生对新课程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从实际实践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撑,将设计的知识发展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理论和设计过程的理解。如中国美术学院王雪青教授与郑美京副教授,在其《王雪青/郑美京精品课程》系列丛书《二维设计基础》中,就对源于包豪斯的“三大构成”中的“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进行了全新思考与新的解读,围绕着“中国、时代、国际”的目标,以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对平面及色彩二维范围内的形态、色彩、材质等项目进行诠释,并在课程的设置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训练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及独立创造能力来学习,对课程独具风格特色的设计与把控体现创新能力开发和培养的独到之处。

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交流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机会各抒己见,自由表达。也许他们的想法并不成熟,但这样的交流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碰撞出新的观点和思考,并感受到被人理解与接受,从而形成自由思维、自由思考、自我评价的反思能力,使学生有思维空间去自由创造。

(二)项目实践。实践性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所以专业教学中的项目实践对创新能力的形成起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实践项目的研究分析,从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上规划出不同的实践内容,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程度让学生参与相对应的实践部分,建立起师生间互相尊重、理解、信任的平等的交流合作、教学相长的关系,以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实际有效的项目实践一般可以结合设计竞赛项目和产学研项目两种类型。国际主流的设计竞赛通常会考虑以赞助商“真题”命题的方式来发布,以现实商业案例或者公益项目作为命题进行竞赛,所以,结合设计竞赛是使设计理念从教学走向现实市场的沟通桥梁。而结合产、学、研项目,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科研带动教学,让教学为研究和实际生产服务,也是与现实市场密切结合的重要平台。通过选择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的“真题”,以市场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置身于现实设计环境中亲自实践,使学生了解现实的设计条件,了解企业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明确了解设计目的和设计定位。并采取多方位的合作形式,由校内导师和企业人员组成项目指导,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课题组成员进行项目设计,共同商讨形成设计方案,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硬性支持条件,真正鼓励支持学生的创新活动。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与教师、企业、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各方所需的设计动态,不断地进行调整,保持学生与市场、企业的紧密接触,最终使设计方案有机会有效地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设计成果。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便捷路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协作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水平。

三、综合能力培养

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今社会,社会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艺术设计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文化知识教育领域,需要经过最终的综合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推向现实,得到让创新活动顺利进行并实现创新目标的综合性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个性化与多元化相辅相成的新型的、具有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创新系统。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和审美性。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不仅仅是生产的过程,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真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感悟能力,以及艺术设计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仅仅靠课程专业训练阶段的设计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后期的学习和实践中,艺术设计教育应当与日益发展的产业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相关联,结合社会创新活动和创新资源,紧扣时代前进的步伐,反映专业前沿最新内容,实行专业整合,并强调学科间的领域渗透,联系相关学科,积极发现市场热点,多开展观摩、市场调查、实地设计等实践活动,使不同学科间的关联领域互相交融,从不同的教育角度进行设计创新实践教育的提升,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完善的设计教育的社会体系。

(二)创新人格。创新基于实践,实践促进创新。让学生以市场为导向,反复研究和探索艺术设计创新发展,并思考关注人、物、社会、环境等之间的关系,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同时与行业深度融合,学会团队协作,加强行业适应性,增强学术自信,并不断磨炼意志,提高逆境处理能力,形成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使学生的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得到提升,构成具有创造性人格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创新和创造能力,才能创建自我特色的艺术设计表现语言,把成熟的实践技术和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应用到现实的社会生存活动中,紧扣现实需要不断地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倡导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为社会提供良好的艺术设计风气。

总之,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对现状的突破以及面向未来的积极探索,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完善的创新思维、完备的创新人格、全面性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这也应当是艺术设计教育革新价值追求和教育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威廉·斯莫克.包豪斯理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3]史蒂文·赫勒,埃莉诺·佩蒂特.三十四位顶尖设计师的思考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艺术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现”(2013JGZ204)

(责编 何田田)

作者:周鑫 严斌 李志强

上一篇:设备高压试验电力论文下一篇:温公家范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