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本细读教学当代文学论文

2022-05-01

内容摘要在高职教育之中,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新技术的应用不够合理。为此,学校就要提高重视程度,针对教学模式持续优化,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升个人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改革的方法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文本细读教学当代文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文本细读教学当代文学论文 篇1: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摘 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和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高职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和尝试。

关键词:高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和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居于重要地位。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中,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讲述五四以来的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从而以知识穿越时代,以素养提升人格,以能力引领高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确保学生胜任中小学语文教学及其相关的语言文字工作。笔者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改革尝试。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传统的教学以讲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这种课堂讲授法有利于教师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但也使学生形成了以听为主的课堂学习模式,缺乏主动思考,缺少对问题的发现与探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突出职业性、实践性。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及教师应具备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的能力。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在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下,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帮助者和促成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特点,构建知识与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学方法上除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外,笔者还做了以下尝试:

1.自主探究教学法

自主探究教学法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现当代文学课程需要学生阅读作品,获得直观感受。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职学生基础偏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我们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如《雷雨》的教学,课前向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问题:“《雷雨》中的人物有几个?他们的关系如何?绘制出一张人物关系表。”学生都知道此剧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怎样绘制人物关系表,就必须去细读作品,以此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在教学时,首先理清人物关系,找几位同学将人物关系表画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进行比对。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此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想学、乐学。

2.分组讨论法

高职学生虽然基础较差,但思维活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时,我们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作品的解读采用分组讨论法。教师布置有思考价值的讨论题,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合作解决问题,汇总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总结。学生在讨论中锻炼了听、说的能力,在不断地思考中领略现当代文学丰富的人文内涵。如讲《阿Q正传》时,布置问题:阿Q精神胜利法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当代意义是什么?学生围绕问题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合作学习,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

3.鉴赏式教学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诗歌、散文、话剧的教学可以采用鉴赏式教学法。利用音乐、图片、多媒体等各种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通过播放配乐朗诵,使诗中意象活化成生动的形象,从而体会诗人把对祖国的爱和忧患意识融合在一起,渴望祖国由破旧走向崭新、由黯淡走向光明。

4.实践演练法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可以适时穿插实践演练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尝试中小学语文模拟教学、读书笔记和小论文写作、经典诵读、文学创作四项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中小学语文模拟教学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作为即将走向中小学教师岗位的高职学生,早早地熟悉未来岗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为他们走向岗位做知识、心理储备,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如: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故乡》《荷花淀》等作品,课前安排学生搜集资料,拟定说课内容或教案,课堂上创设中小学课堂的模拟环境进行实践教学,最后,共同评议模拟教学的可贵之处与不足。学生在准备时,主动获取知识,精心思考教学过程;在模拟讲授时,既能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养。评议总结时,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2)读书笔记和小论文写作

高职学生知识面窄,阅读储备有限,这些90后、00后甚至有的连茅盾、老舍的作品都没有阅读过,接触更多的是影视、动漫及一些劣质读物。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笔者在课外布置了阅读文本和写读书笔记、小论文的任务,每学期初提供阅读书目,要求学生一学期完成8篇读书笔记和1篇小论文。写作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真正地享受阅读的快乐,记录阅读的体会,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

(3)经典诵读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经典诵读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意蕴。诗歌、散文的教学适合这种方法,如:《凤凰涅磐》《再别康桥》《故都的秋》等名篇。让学生先听名家的示范朗读,再进行朗读练习,反复吟咏诵读,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与体悟。教师对作品诵读的技巧加以指导,如:《凤凰涅磐》中的“群鸟歌”,要变换音调,读出凡鸟的嘲讽意味,体会凡鸟的卑琐。还可以组织朗诵比赛,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舞台。

(4)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和动手写作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未来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小说的改写续写、各种文体的自主创作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如:沈从文的《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让学生续写以后的故事,有的写傩送十年后又回来和翠翠共续佳缘,有的写天保大难不死,和傩送兄弟团聚等等,虽然这些续写和沈从文创作《边城》的意图不符,但文学作品都是虚构的,学生在驰骋想象的过程中寻找到了创作的快乐,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了学生创作的主动性。

以上是笔者近几年不断探索出的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俗话说,教学有方但无定法,教学得法事半功倍。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能拘泥于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灵活多变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高职学生的就业服务,使学生在不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PYZYJK11。)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3]龚秋萍,罗全.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1).

(齐慧爽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457000)

作者:齐慧爽

高职文本细读教学当代文学论文 篇2:

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谈

内容摘要    在高职教育之中,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新技术的应用不够合理。为此,学校就要提高重视程度,针对教学模式持续优化,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升个人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改革的方法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媒体融合背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媒体融合时代,广大年轻学生受网络思想影响非常大,使得价值理念和学习方式都出现了一定改变。为此,学校教育理应做到与时俱进,对教学活动持续优化,以此打造一条满足时代发展特点的新型模式,进而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带来诸多帮助。

1  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过于注重说教

早期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直都是课堂的主体,站在讲台上,强行进行内容传输,从未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基于这一模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会受到诸多影响,同时还会形成不良的个人习惯,尤其是对教师极为依赖,但凡离开教师,很容易变得不知所措,不会自主展开知识学习。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诸多限制,无法达到预期。

1.2  技术应用不足

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许多新型教育方式持续出现。早期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总是喜欢应用传统的模式,不仅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对学生们的兴趣激发没有任何帮助。不仅如此,一些教师虽然尝试应用了新型方式,但却都是点到为止,未能将新技术的作用展现出来。如此一来,学生们就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1.3  师生缺乏沟通

基于上述问题的限制,师生“互主体性”的目标自然没能實现。如此就会导致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展开沟通,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们的情况,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整个课堂只能按照相同的模式,不断前进。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工作就会受到诸多束缚,师生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学生们几乎没有任何发言的权利,很难表达个人感受,进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2  媒体融合背景下对现当代文学课程进行改革的方法

2.1  合理应用媒体融合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学生们可以直接通过各类网络终端,获取各方面信息内容。因此,文学课程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基于现代化教育的情况,并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水平,以此完成网络教学工作。

其一,教师通过在网络中搜索一些现当代文学的视频资源,在大屏幕中播放。相比于书本阅读,学生们对于这种模式更为有兴趣。在学生们视觉层面受到冲击之后,自然对相关故事产生了进一步了解的想法,从而能够自主投入到书籍阅读之中,逐步拓展阅读范围。

其二,教师还能直接使用网络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打造一个“文学圈”,促使学生们通过网络的方式,完成独立阅读,逐步得出自己独有的见解。同时,所有人都能在网络中交流,相互分享个人意见。如果对于部分内容有着较大分歧,可以选择保留,从而在次日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入探讨。

其三,教师可以使用网络课程开展教学活动。依靠网络课程的方式,可以促使单人授课的方式逐步变为多名教师共同授课的模式,促使学生感受到多名教师的风采。当学生们对教师有了更多了解之后,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特定的教师进行学习。

2.2  开设线下课堂

对于线下课堂来说,通过开展研讨工作,可以对早期教学活动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处理。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彼此分享,共同讨论,逐步解决相关问题。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而言,线下课堂研讨工作的主要目的便是提升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使其文学史知识得到全面强化,教师应当合理引导,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各类文学现象发布意见,提出自己的个人观点。

例如,在对作品《骆驼祥子》讨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现在线上阶段,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们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了解虎妞这一形象。之后在线下课堂中,教师就能将田小娥、三仙姑列出来,让学生们将其和虎妞展开全面对比,以此实现深层思考的效果。基于这一模式,教师就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角色,学生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人物。学生们想象力丰富,整个讨论工作自然会变得非常有趣,从而使其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3  注重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促使教师有效把握现阶段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从而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展开调整,使得教学工作变得更具合理性。由于大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分数的情况,因此教师就要在前期准备的时候,对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予以明确,并结合自身经验,对学生们可能遇到的各方面问题予以思考,并对教学任务展开设计,提供相应的资料内容。此外,教师还能通过微信或者微博的方式,对学生们的意见予以收集,从而对其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确保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在网络学习中,学生们很容易被惰性影响,因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应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尝试打造监督机制,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予以了解,明白其学习进度。同时也能设置互助小组,促使学生们彼此监督。如此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有所增加、

对于线下研讨,若教师的指导不到位,自然会让整个课堂变得极为散乱。为此,教师就能通过开放式教学模式,对学生予以引导,让其主动性得到激发。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依靠问题设置的形式,并将教学内容结合进来,促使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强化,进而提升个人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入媒体融合时代之后,现当代文学教育变得更具开放性。因此,教师就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想法,对教学方法予以调整,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之中。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整体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进而为其未来的实际发展带来了诸多帮助。

【参考文献】

[1] 吕叶.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122-123.

[2] 陆运,LU Yun.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9,034(003):122-126.

[3] 张婧.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8,v.16;No.507(06):260+262.

[作者简介:樊朝阳,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樊朝阳

高职文本细读教学当代文学论文 篇3:

走向深度阅读 培养人文素养

【摘要】本文从大专高职院校的阅读现状谈起,分析了大专院校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阅读习惯较差、阅读内容单一、阅读策略欠缺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进行阅读指导,本文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见解。

【关键词】阅读指导;深度阅读;阅读策略

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并据此归纳出大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把握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阅读现状,笔者于2019年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星设计26个问题,主要调查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等情况,其中有两道题为开放性问题,其余各题为选择题。同时参考了图书馆书籍借阅统计方面的资料。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和其他阅读情况的资料分析,了解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阅读习惯上看,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体现为:1.阅读频次少、时间少。很多学生没有每天阅读的习惯,即使阅读,阅读时间也很少。电脑或者手机游戏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并不缺乏业余时间,只是用于阅读的时间比较少。2.学生的阅读量比较小。由于学生的阅读时间少,因而阅读量也得不到保证。尤其又缺乏经典阅读。3.阅读时缺乏思考和记录。阅读时不习惯记录阅读笔记,阅读时缺乏思考,这样也导致了学生阅读后印象不深刻,感悟较浅。阅读却不思考,因而学生的思考力得不到提升。所以,学生的阅读状态很多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

(二)阅读内容单一

从分类统计上看,学生所借书籍中,文学类书籍居多,2018年占54.45%,2019年占56.31%。其中文学类书籍又以小说为主。从借阅排行来看,学生所借书籍主要是小说和英语、计算机考级方面的书籍。其中,英语和考级方面的书籍属于应试类书籍。小说等文学类书籍属于消遣类书籍。艾德勒认为,阅读的目标有几个:娱乐消遣、获得资讯、提升认知、促进生命与心智的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阅读内容,显然,阅读的内容仅仅是娱乐消遣或者获得资讯的层面,比较单一,比较浅层次。

(三)阅读策略欠缺

怎样是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怎样阅读才能把一本书读懂?怎样阅读才能收獲更多?这其实也涉及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问题。问卷调查显示,不知道阅读策略的人占57.39%,45.17%的学生不知道图书分类,很多同学也不知道该如何写读书笔记。①

二、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环境的影响

作为互联网一代,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娱乐方式多样化。往往学生在电脑游戏中、手机游戏中度过了业余时间,在一条又一条的消息中获取资讯。因此,学生就少了整书阅读、纸质阅读的时间。

(二)没有认识到阅读的意义

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压力较大,阅读可能更多的是应试,阅读时间比较少,阅读量也比较小。更重要的是,没有认识到阅读的意义。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人的认知和品格的意义。老师必须通过多种讨论、分享、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意义。

(三)阅读指导的缺失

在整个学习阶段,学生并未得到良好的系统的阅读指导。阅读指导的缺失导致学生不知道该读哪些好书,以及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理解一本书。

三、高职院校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一)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目标和意义

要让学生重视阅读,需要通过讨论或者分享的方式,首先让学生知道阅读的意义,阅读的目标。阅读的意义何在呢?通过阅读,人们可以获得信息和知识。除人们亲身实践,诸如观察、听取、考察、感受等活动方式以外,通过阅读“信息文本”来把握信息依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认为:“获取知识,亲身实践固然重要,但阅读是主渠道。”阅读不仅能获取信息资源,而且也是提升认知水平的主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历史。每一次的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都是读者自我的一次精神洗礼。朱永新曾经指出:“事实证明,精神的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

(二)指导学生了解图书分类和分类阅读

老师也要指导学生了解书籍的分类,以及分类阅读的方法。书籍主要的分类法,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论说性作品又可分为理论性和实用性作品。理论性的作品又会被分类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等。

在了解了书籍的分类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类阅读,就是根据书籍类别特点进行阅读指导。比如,如何阅读实用性的书呢?如何阅读理论性的书籍?如何阅读一本小说?比如,针对一本实用性读物,我们可能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的目的,他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本书的大纲架构。2.达到目标的方法是什么?3.你能不能接受作者的宗旨和方法?4.你是否会采取行动?采取怎样的行动?

而对于一本小说,我们可能要去关注一些文学要素,比如环境、人物、情节、叙事手法和语言等。

(三)指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层次

阅读的层次有浅有深。按照艾德勒的说法,阅读有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1.基础阅读。基础阅读就是初级阅读。

2.检视阅读。检视阅读就是通读、略读。检视阅读包含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和粗浅的阅读。略读步骤是:(1)先看书页名;(2)研究目录页;(3)检阅索引;(4)关注出版者;(5)挑选篇章;(6)把全书翻过一遍。略读后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读下去。如果值得读,这时,你需要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这是检视阅读的过程。

3.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精读、细读、深度阅读。包括三个层次: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诠释一本书的内容和评论一本书。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和消化一本书。要实现深阅读,必须进行分析阅读。

4.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在我看来,就是比较阅读、研究性阅读。主题阅读不是一本书的阅读策略,而是阅读相关主题的大量书籍,从而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进行深度阅读,必须要走向分析阅读和研究性阅读。

1.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阅读(深度阅读)。首先,明白这本书的类型,这本书讲了什么,这本书的框架和逻辑是怎样的,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步骤主要包括:(1)明确书籍分类;(2)概括主要内容;(3)列出文章大纲;(4)确定作者意图。在这样的基础上,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和诠释一本书的内容。方法有:(1)找出关键字词;(2)找出关键句,诠释,判断主旨;(3)找出论述;(4)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最后,学会评论一本书。批评观点的一般规则:(1)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论点);(2)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论点);(3)证明作者不合逻辑(论证);(4)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论据)。

2.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研究性阅读)。主题阅读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观察研究范围(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在这个基础上,要厘清问题、分析讨论和界定议题。步骤包括找到相关章节、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厘清问题、界定议题和分析讨论。

总之,阅读对一個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指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都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意义,掌握阅读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深度阅读,从而实现认知的提升和精神的成长。

注释:

①该数据来源于我们对学院学生作的问卷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

参考文献

[1]莫提默·J.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

[3]王立群.全民阅读与文化传承[J].中国出版,2008(5).

附    注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语文》母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G2018-994。

作者简介:杨海涛,女,1982年生,四川射洪人,大学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语文教育教学。

作者:杨海涛

上一篇:跨文化理念与企业文化创新论文下一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