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体育论文

2022-04-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确保实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但残奥会在大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群体中的关注度较低,原因在于残奥会“勇气、毅力、激励、平等”的核心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同,残奥教育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彰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体育教学体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体育教学体育论文 篇1: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摘  要:“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代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积极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总要求,需要从“教、练、赛”三个方面重点发力。本文以小学中高年级篮球教学为例,阐述了在小学篮球教学过程中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理念的实施策略,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篮球教学;实践探究

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1]同时,《纲要》还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改革目标。这是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基于此,笔者从“教会、勤练、常赛”核心内涵出发,通过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小学篮球教学实际,提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实施策略,以切实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教会、勤练、常赛”内涵解析

(一)“教会”是基础

“教会”是指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健康知识,掌握动作要领、把握动作要点、突破动作难点,从而习得运动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之中。它是一节体育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学校各类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只有教会了学生掌握相应的身心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才有可能运用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掌握的运动技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和参加体育竞赛。相反,如果学生不能了解相应的身心健康知识,学会一些基础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那么勤练和常赛也就无法正常开展,体育教学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二)“勤练”是手段

“勤练”是指通过适宜的运动次数和运动强度的刺激,将新学的运动技术转化为个人运动技能的过程[2]。任何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勤奋刻苦练习的成果。一个技术动作从生疏到熟练、从卡顿到连贯,都必须经过大量反复的动作练习,才能让身体形成一定的动作记忆。只有通过不断刻苦的练习,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巩固和提高运动效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勤练”是帮助学生习得运动技能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

(三)“常赛”是拓展

“常赛”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紧张刺激的比赛,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实战技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后续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工作。另一方面,“常赛”也承载着体育特殊的育人价值,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和责任担当、团结协作的个人品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会、勤练、常赛”的内在联系

“教会、勤练、常赛”是对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3]。“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勤练”是“教会”的主要手段和“常赛”的必经之路,“常赛”是“教会”和“勤练”的延伸拓展,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构建了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共同推动形成体育改革实效。

二、“教会、勤练、常赛”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优化内容,“教会”关键在课堂

1.知识与技能并重

在传统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篮球技术动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忽视了对篮球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意识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学生往往只学会了篮球的技术动作,却不了解实际的篮球比赛规则和技术动作的应用场景,从而不能将学到的技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比赛当中。因此,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技能,同时还要将如何运用篮球技能、篮球比赛的规则以及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等传授给学生。

如在室内体育课教学时,组织学生观看各类篮球赛事视频,使学生对篮球比赛规则有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慢镜头播放,介绍篮球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应用场景,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不同技术动作应用的作用和目的。对于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拓展讲解篮球技战术相关知识,以增强学生的篮球实战能力。在进行室外体育课时,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学生学习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技术动作,带领学生进行动作练习,并组织小范围的实战演练,让学生充当“小小裁判员”,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的篮球知识与篮球技能。

2.基础与个性并举

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一般目标。在保证全体学生掌握篮球基础技术动作的前提下,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学生向更高水平发起挑战。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发育、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为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学习目标,让每一名学生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都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如在进行《左右手交替运球》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建立左右手交替运球的运动表象,了解动作构成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力,然后通过动作分解、完整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左右手交替运球的动作要领,明确运球时的击球部位、手脚之间的配合以及身体重心的轉换,最后通过练习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左右手交替进行运球。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在原地进行左右手交替运球;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左右手交替进行直线运球;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左右手交替运球通过障碍物。

(二)创新设计,“勤练”实施在日常

1.巧设练习内容

“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通过设置不同密度和强度的练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但枯燥的练习内容往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练习的参与度不够、练习质量不高。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练习环节,由难度较低、容易完成的单项练习入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组合练习,促进学生技能和体能的同步提升。

如在进行《行进间三步上篮》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在篮下找好打板位置,进行打板投篮单项练习,以便帮助学生养成找到三步上篮的起跳位置、合球后顺势起球的动作以及单手高手上篮的习惯。然后利用标志盘做好迈步、起跳点标记,引导学生从原地进行三步上篮,此时需强调出脚的顺序和起跳的时机。再将原地运球与三步上篮进行结合,在篮框两侧交替进行原地运球三次后三步上篮组合动作练习。最后进行行进间运球+三步上篮组合动作练习,突出动作的实用性。从分解动作练习到完整动作练习再到组合动作练习,三个练习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学会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

2.丰富练习形式

在体育课堂练习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以“教师教、学生学”的集体练习方式为主,练习形式较为单一;且只注重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交流合作、共促学习的情感需求,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了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学的目标也难以达成。因此,在设计练习环节时,教师要在精选练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练习方式进行教学练习,既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多的练习方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营造出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时,教师首先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明确传接球时手部技术动作、身体发力顺序、重心转换等动作要点,学生根据教师口令分步骤进行集体动作练习。接下来组织学生利用墙面进行自主传接球练习,体会传球时蹬地发力、重心前移、伸臂拨指的动作。然后两人一组进行原地传接球、单次运球接传接球练习,待学生基本都掌握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之后,增加更高难度的练习,由两人侧向滑步走传接球练习,再过渡到双人行进间跑动传接球练习。最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其他有效传接球的方式方法,并进行自主练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需密切注意学生的练习情况,适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保护。该练习环节的设计运用了集体练习、自主练习、合作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传接球的技术动作,实现了这节课的目标。

3.拓展练习场景

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对于实现当前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勤练”理念必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如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社团活动、体育家庭作业等。因此,除了对体育课堂练习的把控之外,教师也要加强对大课间、体育社团和体育家庭作业的重视,不断拓展体育练习的场景,积极探索家校联动的体育教学模式,补充课堂练习的不足,真正实现发展技能、增强体能的目的。

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在课堂上主要进行传接球、运球、三步上篮等基本技术动作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同时创编篮球操,与班主任、体育委员协同组织在大课间进行跑步+创意篮球操的组合练习,在增强篮球练习的趣味性的同时,加大体能训练的强度。在体育社团训练时,增加体前变向运球、击地传球、行进间低手上篮等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篮球技术。在每天体育课后布置体育作业,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篮球技能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更多的篮球实战技巧和锻炼方法,并进行居家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有效实施,“常赛”核心在全员

1.体育课堂课课赛

体育课堂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与技能,参与体育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练习能够熟练地做出所教学的技术动作之后,教师要结合课堂重点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与竞争性的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锻炼兴趣,巩固且提高学生在学练环节的成果。同时,在比赛中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在技术动作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后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如在进行《行进间运球》一课的教学中,设计“阵地争夺战”个人游戏竞赛。学生两两之间进行比拼,每两名学生各持一球,间隔一个大标志桶、两个小标志桶,面对面进行运球准备,听到教师口令后拿起小标志桶后退运球,踩到边线后加速运球到中间位置,率先将小标志桶扣在大标志桶上即为获胜。这种比赛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加速运球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此外,也可设计“种树砍树”小组游戏竞赛,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围绕若干个标志桶进行高低运球接力。听到教师口令后,第一名学生运球从起点出发,将标志桶原地放倒视为“砍树”,踩到对面边线后转身,将标志桶原地立起视为“种树”,返回与下一名学生击掌,下一名学生出发,小组四人率先完成接力并返回起点即为获胜。该比赛将行进间运球与高低运球有效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运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相互激励、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2.精品社团周周赛

除课堂教学之外,学校开设的各类体育社团也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体育教师也需要将“常赛”这一理念落实到体育社团的日常活动当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与体育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不同,体育社团的主要活动对象是对某一项体育运动有兴趣或有特长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组织体育社团比赛时,更加注重该环节的灵活性与实战性,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和实战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如在进行篮球社团训练时,教师应每周组织至少一次篮球比赛。在社团训练初期以个人对抗和小团体比赛为主,比赛形式多为1v1篮球挑战赛、2v2趣味篮球赛等,通过修改比赛规则、限制某一項篮球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如在进行1v1篮球挑战赛时,两人在直径2米的圈内各持一球,听到教师口令后各自开始在圈内运球,在保证自己不间断运球的同时,试图让对方运球出界或抢走对方手中的球,任何一方运球中断、出界或者球被抢走即判定为输。这种比赛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与人对抗中的运球控球能力,促进篮球竞技意识的培养。随着篮球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训练中后期应将非正式比赛逐渐过渡为正式比赛,每周组织1~2次的3v3篮球赛或5v5篮球赛,通过团队之间的技战术配合,培养学生对于各项篮球技术的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篮球实战水平。

3.竞技选拔年年赛

近年来,随着篮球特色学校等的兴起和实施,各类校园篮球、校际篮球比赛也逐渐丰富起来。因此,为了满足特色学校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交流提升,学校需建立良好的选拔和竞争机制,面向全体学生选拔出一批优秀运动员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各类比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实战中突破自我、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形成“人人争先、为校争光”的良好氛围。

如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内年级篮球比赛,为有篮球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战中检验自己的篮球水平,不断磨炼自己,提升自己的篮球竞技能力与团队配合能力。除了校内篮球赛之外,体育教师也要组织一批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成立学校代表队,积极参与校际篮球联赛,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竞技交流,以点带面、校际联动,促进整体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会、勤练、常赛”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缺一不可。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需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教学过程,深刻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系统性教学思路与方式,构建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S],2021.

[2]梁龙旭.体育课“学、练、赛、评”的有效设计[J].体育教学,2021,41(04).

[3]段瑞莉.改进体育课堂教学落实“教会、勤练、常赛”[J].体育教学,2021,41(02).

作者:纵克

体育教学体育论文 篇2:

以残奥教育为抓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确保实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但残奥会在大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群体中的关注度较低,原因在于残奥会“勇气、毅力、激励、平等”的核心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同,残奥教育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彰显。

中小学校应该抓住北京2022冬残奥会的契机,落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将残奥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和梳理残奥教育的价值,形成残奥教育(精神+特长+生命+尊重)实施模式。

一、观看残奥会,学精神,树立榜样

体育,是残疾人展示自我、丰富人生的舞台,每一枚奖牌背后都是一个拼搏的励志故事。

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残奥会,邀请残奥冠军运动员进校园,引导学生直观了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以残疾人运动员为榜样,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尊重,在感动中磨砺意志,在震撼中增强坚韧。残疾人运动员都能创造一个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作为一名健全人有什么理由不做得更好?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乐观、自信、自立的品质,激励自身成长。

二、培养好习惯,肯坚持,形成特长

在日常体育锻炼中,总是有学生出现“今天想学足球”“明天想学滑雪”“后天不想运动”的情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缺乏坚持的精神。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残奥体育运动,感受拼搏向上、不轻言放弃的精神,能够培养他们形成自己的体育运动特长和爱好,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校在开展残奥教育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肢体残疾人”进行旱地冰球(单脚跳的打冰球)、旱地冰壶(模拟轮椅,坐在转椅上,手持推杆掷冰壶)、旱地雪车(单臂滑动雪车进行滑行)、旱地滑轮(双手始终放在背后)等冰雪运动旱地化项目的体验。

通过体验和对比,让学生感受和以往进行旱地化游戏完全不一样的技术动作,切身体会到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所面临的特殊困难,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和真实的触动感,能够深刻感受到在肢体受限的情况下,残疾人运动员依旧坚持运动、不懈努力、享受乐趣、追求卓越的可贵品质。

三、健康大课堂,爱生命,充满阳光

生命并不只是肉体身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灵。残奥会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平台,是加强生命教育的大课堂,它能够让学生从与命运抗争的残疾人运动员身上,学会坚韧、勇敢、抗挫折、乐观……生命只有一次,懂得珍惜自己,关爱生命,不轻言放弃,才能内化为信念和力量。

四、关爱残疾人,懂尊重,平等包容

学校在开展残奥教育时,可以营造“残健融合、共享、包容”的氛围,培养学生扶残助弱、关爱他人的意识,使學生学会尊重和平等对待残疾人。让学生通过学习和表演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各种细节的情景剧,了解和掌握为残疾人服务的礼仪和技能,引领学生积极参加冬残奥志愿服务活动,激励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冬残奥“小主人”,为残奥教育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残奥教育,永远在路上。

作者:薛东

体育教学体育论文 篇3:

中小学女生经期的体育锻炼与健康促进

摘  要:月经是中小学女生的重要发育标志,经期健康对一生健康意义重大。中小学女生经期体育锻炼有着改善情绪、减少经期疼痛和降低疲劳的潜在益处。经期可适度进行轻度步行或其他轻度有氧运动、低强度力量锻炼或轻柔的伸展运动。中小学校和体育教师可通过建立女生经期档案、开发女生经期课程、设置月经期女生锻炼场所等方式给予锻炼指导。

关键词:小学女生;经期;体育锻炼;健康促进

锻炼是一个健康的选择,具有一系列促进健康的益处。对于中小学女生来说,应把体育锻炼纳入每日生活中,不管是不是经期,体育锻炼对身体和精神的好处不应因经期而停止。据世界卫生组织称,女性在月经期间做运动没有任何限制[1]。有规律的锻炼对中小学女生的身心都有好处,没有科学的理由说明女生在经期不能锻炼。中小学女生在经期时,不需要限制任何特定的体育活动,但可以减少运动强度、改变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式。坚持常态体育锻炼实际上可以帮助缓解或减轻伴随月经的常见症状,经期锻炼对身体是必要且重要的。学校和体育教师有必要加强中小学女生经期的体育锻炼指导,促进中小学女生经期健康技能,并拥有终身的健康行为,从而获得和维护自己的幸福。

一、中小学女生经期体育锻炼的潜在益处

(一)改善情绪

月经不仅意味着身体发生变化,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还会影响情绪。据美国妇产科学院介绍,锻炼有助于减轻抑郁情绪,改善情绪[1]。力量和调理教练、BIRTHFI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林赛·马修斯(Lindsey Mathews)博士认为,在经期锻炼会增强情绪,增加血液循环[2]。如果在经期前几天和月经周期中有悲伤、易怒、焦虑或愤怒的情绪波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减轻以上症状。因为运动能让体内的内啡肽自然升高,从而提升情绪,让人感觉更好。

(二)减少经期疼痛

《教育与健康促进》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锻炼3天、坚持至少30分钟、持续8周的人比不锻炼的人月经疼痛少,在月经期间和月经之前进行锻炼可以减轻症状[1]。布兰登·马塞洛(Brandon Marcello)博士认为,经期锻炼的主要好处之一是内啡肽的释放,内啡肽是一种天然的止痛药,当在锻炼过程中释放时,就可能会从不舒服的经期中得到缓解[2]。英国NHS网站指出“适度的体育锻炼可能有助于缓解疼痛”[3]。因此,锻炼有助于缓解与经期有关的痉挛、头痛或背痛。如有研究发现,游泳有助于减轻疼痛期的影响,因在水中失重的感觉非常放松和舒服[1]。

(三)降低疲劳

人体激素的变化会增加人的疲劳感,中小学女生在经期容易感到劳累。美国妇女健康办公室(OWH)认为,在一段时间内,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能量水平,而不是降低能量水平[1]。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参加有规律的锻炼可以改善经期情绪障碍和疲劳等症状[4],也就是在经期锻炼会减少压力,减少疲劳,增加血液循环,提高能量水平。

二、中小学女生经期适切的体育锻炼

(一)轻度步行或其他轻度有氧运动

经期的体育锻炼,只要保持心血管或有氧运动在一个较低的强度即可,可进行散步或其他轻度短时间的有氧运动(表1)。有研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人的肺在月经周期的后期工作得更好,所以可以在月经结束时保持有氧运动训练[2]。经期的头几天可能最不舒服,且经常出血,可把注意力放在轻柔的动作和锻炼上。如果痛经,像轻度步行类运动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二)低强度力量锻炼

一項研究发现,月经周期的前两周由于女性荷尔蒙水平较低,可能会让人在力量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1],因此可进行包括低强度力量锻炼和基于力量的各类活动(表2)。马休兹(Matthews)说,经期是长时间流水式循环训练的好时期,包括力量和有氧运动为主的组合锻炼[2]。经期体育锻炼可以作为减少或调整运动强度的时期,如果中小学女生在锻炼时感到疼痛或不适,可以休息后放慢速度或降低强度。

(三)轻柔的伸展运动

经期通过综合性的轻柔拉伸如瑜伽、太极和普拉提,可以帮助伸展紧张的肌肉,让身体更舒服,同时还能缓解痛经、减轻小腹下坠和腰酸背痛等症状,保持心情愉悦(表3)。目前,没有强有力的科学数据表明在经期做倒立瑜伽是有害的[1],因为虽然做倒立瑜伽的姿势会导致血液回流,导致骨盆充血,但流向子宫的血液流向盆腔器官的位置没有明显改变,且我们的身体能够逆重力泵血,而且是有规律的。

三、中小学女生经期体育锻炼的教学建议

调查发现,低龄段的中小女生对月经往往有着不知、疑虑或恐惧,有的女生在经期往往选择请假见习害怕参加体育锻炼或逃避体育锻炼,有的女生被动忍受课堂锻炼安排,有的女生甚至在经期运动时选择吃止疼药。为了让中小学生在经期能关注自己的身体,能根据自己的身体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和强度,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中小学校关注的建议

从学校层面来看,如果条件允许,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特别是中学进行男女生分班教学,可以确保针对不同性别特点的教学,给予女生特殊的教学安排。可以利用家长会或家长问卷调查等,建立女生经期小档案,清楚每一个学生月经开始时间、月经周期、经期症状等信息。可以设置固定的女生经期锻炼场所,最好是室内场所,以避免冬天寒冷或夏天炎热锻炼带来的不适,提供一些垫子、哑铃等锻炼器材。

(二)对体育教师教学的建议

对体育教师来说,要了解并向学生普及青春期与经期的健康教育,提高女生对经期的健康知识和理性认知。要知道所教女生的经期基本信息,体育课上要有女生经期见习的特殊安排,要给予随堂上课经期女生特殊关照,要允许处于生理期女生减少或降低锻炼强度,如只是选择到阳光下走步或到室内做些简单拉伸,甚至是允许回教室休息,以防止过度难受或过度疲劳。特别是体育教师进行课外训练时,要关注训练队女生的经期情况,结合不同运动项目转换、降低或减少练习内容和强度。

(三)对女生经期锻炼课程开发的建议

无论是学校和教师还是研究者和教研机构,都可以开发专门的女生经期锻炼课程,以提供给不同年级处于月经期的女生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选择适切的内容锻炼,给予女生经期的自主选择和锻炼。如经前期开展缓慢与长时间保持的瑜伽体式练习,以稳定情绪、减少身体疼痛;经中期开展体式基础上轻柔连贯动作的练习,以调整状态、增加血液循环;经后期开展有氧运动,以改善情绪、舒缓身心压力。

参考文献:

[1]Rachel Nall,MSN,CRNA.Should you exercise during your period[J/OL]. [2019-09-17].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6364.

[2]Sara Linderg.Can you exercise on your period[J/OL].[2018-09-17].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exercise-during-period.

[3]L.Bernstein,R.K.Ross,R.A.Lobo, R. Hanisch,M.D.Krailo&B.E.Henderson.The effects of moderate physical activity on menstrual cycle patterns in adolescence: Implications for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J]. Br.J.Cancer,1987(55).

[4]Amanda Daley.The role of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menstrual disorders:the evidence[J].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09(4).

作者:韩金妍 潘建芬 卫星 丁福芹

上一篇:网络保险发展论文下一篇:会展整合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