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改革做法论文

2022-04-16

体育教学改革做法论文 篇1: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四点做法

摘 要:随着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改革的理念、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措施与方法等不同方面,都突破了传统体育课程的概念框架。而这次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教育观念、重视教材、学习方式、教学管理、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

关键词:教育观;重视教材;提高教师业务;教学管理

一、深化更新体育教育观

1.新课程体育教学不但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现在的体育教学应改变过去那种传习性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的任务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技术,而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传授知识与掌握技能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育能力。作为体育教师,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众多信息和方法中辨别信息、选择方法,以及怎样运用信息,使学生在用各种各样的思路方法中,结合实际找出适合自己情况的思路和方法。就是在上技术课的时候,也应有一个思路和方法的问题,而不能只有体力的投入。

2.树立“全民教育”的观念

这一观点是“三个面向”对体育教育的要求,随着现代生产的自动化和微电脑的作用,生产者的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所代替。现代文明病——“身体活动不足症”将成为社会性的,人们对体育的需要不能仅考虑简单的、低级的“生存需要”,还应从较高层次“享受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考虑。因此,体育必将走向社会,体育教育必将在全国各族人民中普及,使之成为“全民教育”。

3.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这一观点是现代教育对体育教育的要求。根据现代教育论的观点,学校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而要使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期间,而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为终身受益于体育获得丰富的能力储备,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必须使学校体育成为“终身体育”。

4.树立“主动体育”的观念

这一观点是体育的发生、发展的自身规律的要求。体育的基本手段是运动,而运动的主体和客观都属于人的自身,因此,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体育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固有特征。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技能都是在就业后才能对社会作贡献,而体育文化对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体育活动的进行也应建立在学生自觉、主动的基础上。

二、重视教材改革

如果我们的教材陈旧、老化、平淡,要求不高,就很难完成改革的要求。因此编写教材,应征求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调整补充新内容,以适教学改革的不断需求。

1.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纠正重体育实践课而轻体育知识课的教学的情况

学生只有从思想上加深对体育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再加上懂得科學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样才能主动参与运动,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热情与积极性,这也是加速体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2.课程设置多样化

在课程设置上,原来一年级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是以田径、体操为主的“拼盘式”体育课教材,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对学生的身心缺乏认识,因此,学生对所学的体育项目既难掌握又难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运动技能来掌握体育知识水平以及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和爱好,开设必修选项课,让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爱好选择体育项目上课,这样基本上能够体现因材施教,分别对待的原则,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近几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青年体育教师的比例几乎占体育组教师总数的一半,因此,青年教师抓紧业务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可根据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到好的体育学校进行短期进修,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还可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等等。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达标标准,以促进青年教师多学习一些理论技术、实际操作的本领,这对自身的成长和适应教学需要都大有好处。学校还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之余搞好体育科研工作。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与城镇相比,体育实践工作不逊于好的体育先进学校,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学校教育工作重视实践、轻视理论研究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之体育教师实践工作负担较重,体育科研条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难于进行专题研究,所以农村学校理论研究比较落后。要搞好科研工作,我认为领导要重视,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对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选择既能促进教学的实践工作,又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四、制订教学管理办法,促使教学工作规范化

制订的办法要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任课资格、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教学工作考核、教学纪律、奖励处分、业务进修、外出学习与培训,均有明确要求和目的。另外,还应具体制订出相关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师备课制度”“教师课内外结合辅导制度”“教师业务进修与考核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办法的管理在执行和检查方面,应由主管校长牵头,主管的分管领导负责,由教研组长具体执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季浏.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学科发展综述,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2009-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心小学)

作者:张国良

体育教学改革做法论文 篇2:

从一体化谈新时代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摘  要: 本文以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意见》文件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一体化全面育人的角度探讨新时代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分别就体育课质与量、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要确保体育课质与量、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完善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路和具体做法,旨为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一体化;体育课;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评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颁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意见》明確提出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等诸方面的改革举措,明确要求“学校体育课程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助力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需要系统把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以体育人”的功能和价值,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确保体育课质与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保障力量

体育课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体育课的质与量既能反映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与实效,又能诠释体育教学改革的质量与水平。确保体育课能够开齐开足,甚至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增加体育课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体育课上学习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提高体育课的质量,真正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一)体育课量的把握需要观念转变以及条件改善

在《意见》中对体育课开足开齐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要求“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而且还提出“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还首次提出“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这些明确的要求,足以看出对体育课的量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性和指向性,也反映出体育教学改革首先要从开足开齐上下功夫,会使过去的开不足、开足了被挤占上不齐等问题逐步得以解决。然而,要确保体育课时充足,关键是要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尤其是学校校长和主管领导对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直接决定着能否开齐开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保障、师资条件保障也对能否开齐开足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转变观念、改善条件需要重点强化。

(二)体育课质的保障需要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素养

体育课能否上好、如何上好,都与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素养对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可以看出,对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要求首要而严格。从体育教师的能力方面来看,体育教师的真本事不是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能否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教会学生,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会才是体育教师的真本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充分吃透教材,全面把握学情,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施教。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体育教师还要能够与时俱进,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二、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支撑力量

体育教学内容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主要载体,是体育教学改革能够取得多大成效的关键要素。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内容存在蜻蜓点水且难以牢固掌握、逻辑不清违背发展规律、低级重复缺乏系统连贯等突出问题,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育发展方向,能有效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程度与强化力度。

(一)建立结构化内容体系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消除繁杂、重复、脱节以及随意性大等问题,更要充分利用内容资源,有针对性地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工作。《意见》中明确提出:“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 [1]明确的内容使得体育教学更具指向性和针对性,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置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的内容区分。将健康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设定为必修必学内容,并明确各学段应该掌握和锻炼的具体内容,将专项运动技能设定为必修选学内容,且不与学段对应,而是将专项运动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再划分为若干个单元,设定模块化单元式选学内容,更加符合国情、校情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

(二)注重跨学科融合全面把握综合育人改革思路与方向

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全面育人,《意见》中明确指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体育教学工作要注重多学科渗透,跨学科融合教育,单独就体育而体育的教育难以达到最完美的体育教育,体育学科本身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征,诸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等都与体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体育教育也集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于一身,因此,体育教育本身需要更好地体现多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才能充分地凸显体育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价值。《意见》中强调:“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体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注重和强化跨学科融合教育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能对体育教学改革发挥重要的推动力量,过去的问题常纠结于如何将被动转向主动,而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更加聚焦于如何将“教会、勤练、常赛”落到实处,打破以往只重视学与练而忽略比赛的体育教学组织方式的局限性,系统组织学、练、赛一体化系统性教学活动。

(一)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过程与方式

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多年倡导体育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教会、勤练、常赛”的系统化组织和有效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从整体上来看,“教会、勤练、常赛”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既是系统连贯的过程,也是相辅相成的环节,更呈现出一定的依存关系,不能将三者绝对地割裂开来。教会是能够练与赛的基础、是前提,通过勤练、常赛后,“教会”也将进一步升華,三者既有序列性,又能构成一个个递进衔接的闭环,因此,“教会、勤练、常赛”要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要“教会”既要注重内容问题,教什么,哪些是必须要教的,是需要哪个学段教的,还要注重方法问题,如何教才能更有效,更要注重兴趣的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勤练”,既要注重练什么、练多久、练多少,还要把握如何练更适宜、更有效、更安全,养成锻炼习惯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练的效果。要“常赛”,既要注重赛什么、何时赛、赛多少,还要明确赛的对象、赛的方式、赛的结果对教学改革发展的促进。通过“常赛”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

(二)分层分类把握不同学段体育教学组织方式改革

对体育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一定需要结合学段特征,因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其身体发育、认知发展、动作发展等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组织方式要根据发展规律随之发生改变。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已经将各学段的体育学习做了较为明确的定位,即幼儿启蒙期游戏化、小学基础期趣味化、初中发展期多样化、高中提高期专项化、大学应用期自主化[2]。要分层分类把握,其中的分层就是按照学段递进,层层把握最适宜的体育教学组织方式,如幼儿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要用游戏贯穿始终,小学提倡趣味化,而非绝对的游戏化组织,一方面要注重小学低学段与幼儿阶段的衔接,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随着学段的升级,增加专项运动学习的同时,增加有趣的练习或比赛方式提高参与度和自觉性。所谓分类是要结合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因为各类内容都有其最适宜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引导力量

体育教学评价如同一个指挥棒,往往是评在哪里,结果就导向哪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就引向哪里,因此,完善体育教学评价尤为关键。《意见》中明确提出: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这看似对教师的评价,其实是更加体现出从“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转向了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及时准确地把握体育教学质量才是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一)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完善程度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方向与速度

体育教学评价与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有着一定的区别,但也密切关联,体育教学评价侧重于教学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在课堂上呈现情况的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重点关注的是体育教学结果,但也不忽略体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是产生教学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意见》中强调的评价是要求“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时机等都需要全面而系统地给予充分的把握。因为,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完善程度不仅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方向,还直接影响着改革推进的速度。然而,要避免为评价而评价的形式化现象,创新评价机制,是要能够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促进作用,在促进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更要能够激励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聚焦“知、能、行、健”诸多方面的发展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既注重过程性又强调教学结果,具体可以从“知、能、行、健”四个维度评价体育教学质量,也体现出了一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并不局限于对课堂教学本身的评价,是一个大教学观的概念,包含课内,也包含课外,受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在课外呈现着锻炼行为与习惯。从“知、能、行、健”四个方面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知”,主要是评价学生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等;“能”,主要是评价学生达到的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水平;“行”,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健康行为和道德品行等;“健”,主要是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2]。其中,“知、能、健”是对结果的评价,而“行”既包含课堂体育学习表现,属于表现性学习评价范畴,还包含锻炼行为习惯和体育品德养成情况的评价。通过从多维度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把握短板或缺口,更好地完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更加精准与有效。

结束语

新时代无论是确保体育课堂的质与量、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还是完善教学评价,都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用一体化全面育人的整体思路,有效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是新时代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2020.10.15.

[2]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9(12):51-58.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评系统研究,课题编号:20ATY008。】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100088)

作者:于素梅

体育教学改革做法论文 篇3:

美国体育教学改革对我国体育课改的启示

摘要:美国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领域走在世界的前沿,这一点毋庸置疑。文章通过对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

念、相关标准制定依据等剖析,结合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现状,提出了体育教学改革为谁而改、改革过程中如

何体现人的主体地位、改革推动如何有效实施、谁来评价体育教学改革等四点思考。同时,本文也认为照搬

照抄或略加包装的做法不能长治久安,合理借鉴、科学消化、立足本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关键词:美国 中小学体育 教学改革 教师培养 三元结构

通过对国内体育教育发展的相关文献研究,本

文认为在学校体育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教学改革

的依赖始终没有减弱过。而美国在此上的研究更是

处于世界的最前沿,其研究的结果也具有较高的影

响。近年来,美国在体育教学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的

成就。例如,基于全纳理论下的“人人都享有接受教

育的权利”的改革理念指引着美国的中小学体育教

学改革。再例如由“常规性体育教学”、“特殊性体育

教学”和“融合性体育教学”所共同组成的三元结构

体育教学模式。那么,其改革的成功要素都有哪些

呢?其改革的核心理念、标准制定依据、新教学模式

结构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解答势必将对我国体育

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起到促进作用。

一、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理念与标准依据

1.核心理念

通过图1剖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美国在体

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上,主张的是全纳教育理

念,即“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到体育教育”。通过相关

资料的研究,理念中的“所有学生”是泛指各级各类

学校的学生,其包括了男同学与女同学;既包括了

技术好的学生,也包括了技术差的学生;既包括了

那些超常生,也包括了那些低常生;既包括了带残

疾的学生,也包括了健康的学生。理念中“体育教

育”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其涵盖了各级各类部门、

学校所编写的体育教材、运动活动、比赛、身体锻炼

等。

2.美国体育课程标准依据

如图2所示,美国体育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四部

分内容:体育教学目标、合格体育课程标准、适宜体

育教学指南标准以及学习活动机会规范标准。具体

分析如下:

(1)教学目标内容。美国体育改革非常注重体

育教学目标的指定,其所坚持的全纳教育理念贯穿

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理解美国的体育教学目

标可以从“六条内容”、“四个年龄”以及“两大成果”

等三个层次加以理解。所谓的“六条内容标准”是指

培养的学生要在身体素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社

会能力、价值观念,锻炼习惯等方面上得以教育和

提高。第二层次中的“四个年龄”是指在教育对象上

依据年龄划分成四个阶段:学前至2年级、3-5年

级、6-8年级,9-12年级。第三层次主要体现在“两

大成果”上。即对学生所期待的成果和其它若干期

待成果。

(2)合格体育课程。图3所示是美国体育课程

改革中合格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即,“确保学生的

学习”、“采用多级的测量评价”、“安排适宜的教学

内容”以及“合理的体育教学策略”。

(3)适宜体育教学指南标准。美国适宜体育教

学指南标准的组成内容上,具体可以划分成五大

类,35个项目,68-70个标准,每一个标准又含2个

方面内容。其五个大类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环

境、教学策略、测量评价、专业素养以及大纲计划

等。”

(4)学习机会规范标准。美国体育教学改革在

学习性活动机会相关规范文件的类别上,分成了10

个大类,在每类上又各有不同的相应标准。具体内

容上主要包括合格体育教师、大纲与计划、健康安

全、场地器材与物质、时间安排、测试的评价、课程

评价等。

二、三元结构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元结构理念是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

念,其教学模式主要分成常规性体育教学、特殊性

体育教学以及融合性体育教学三个种类。

1.常规性体育教学

在美国的三元结构体育教学模式中,其常规性

的体育教学是一种非系统性考虑学生的个案教学,

或者称之为传统型的体育教学。主要教学特征具体

表现在学生能力上较为相似,教学方案相对集体,

学习的环境为同一课堂,学习的内容或者活动是相

同的,教师在教学方法选用上也较为相似,学习的

目标上也较为统一、明确。

2.特殊性体育教学

相对于常规性体育教学而言,特殊行动体育教

学强调的是个案化。该教学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教学

是依据教学对象的个人能力不同所确定的不同活

动内容,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法完成不同的教学目

标及任务。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特殊性体育教学中的

“个案化教学”具体计划并不是体育教师一人所完

成,它是通过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多人参与下,通

过会议研讨形式所制定的。

3.融合性体育教学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导读》指出:“融合

教育不仅能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而且……有

助于打破障碍,挑战成见”。融合体育教学是包括特

殊的体育教学与常规的体育教学,是主张每个学生

都应有平等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平等享受

体育教育的资源,是反对教师因学生的体质、运动

水平上的差异对其产生任何的歧视与不平等接纳。

其主要的教学特征就是因材施教。

三、美国体育教学改革对我国体育课改

的启示

1.体育教学改革为谁而改

中国体育教学改革已经经历了8次不同程度

的洗礼,如今的体育教学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

“素质教育”的重视。“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体

育教育理念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实践中得以落

实和贯彻。可以说,通过多次的体育课程改革使中

国的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上得到了凝聚性的转变,

体育课程改革主旨呈现多面化,各级学校体育课程

呈现多变化。总之,在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学校体

育正处于全方位、纵深发展的趋势之中。但是,成绩

带给我们兴奋之余,我们还需要一些冷静,一些反

思。例如,体育教学改革到底是为谁而改。我想如果

我们能将这个很简单的问题加以诠释,那么我们的

课程改革似乎就找到了奋斗的目标。因此,需要我

们体育教师在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过程中,在运

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中,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

中,给予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考。

2.如何凸显人的主体地位

美国体育教学改革将总目标锁定在“把每一个

学生都培养成为接受过体育教育的人”,我国的体

育教学总目标体现在“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两

个代表性的教育理念上。可以说,这两种教育理念

集中呈现了“以人为本”。因此,我们说其是新体育

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教育理念。凸显人的主体地位对

于体育教学而言就需要通过合理目标的制定加以

实现。新体育课程标准中将课程目标设计成“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

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设计主

旨是试图全面提高我国学生体育素养,而过程与方

法是试图强化体育学习的特殊性,即实践特点,而

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提出主要为了提高未来公民的

基本素质要求。但是,通过中美体育教学目标的对

比,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的体育课程目标存在描述性

表述过多、弹性目标过多。这不得不让我产生了体

育教学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

实际操作性。到底,我们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凸

显人的主体地位,这必须引起我们体育教师加以思

考。

3.体育改革如何有效实施

纵观我国体育课程的历次改革,其都是由上而

下的实施形式,相比较美国的体育课程改革,我们

似乎还应该放开下面基层学校的权利。这也是笔者

所要指出的“体育改革如何有效实施”问题的所在。

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

握运动技能及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体育教师

如何采取合适的方法与策略。同样,国家在实施体

育课程改革上也需要一定的措施加以保障有效实

施。试图通过几次培训、专家讲座以及教学展示等

是不能从根本上完成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任务。其需

要我们能结合国情、学校实际、学生身心特点等挖

掘有效的措施与办法。

4.谁来评价体育教学改革

美国的体育课程在管理上实行的地方与学校

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国家只是制定相应的建议性课

程标准与实施指南。我们知道,评价是体育教学改

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次体育教师们讨论的焦点

问题。目前,最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对发展性评价给

予了强化。通过相关评价的分析,我们发现评价上

主要有“评价对象与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与范

围的逐渐扩大,评价方法与形式的多样化”等三个

特点。我国在体育教学评价对象上除了对体育教师

的“教”进行评价,还包括对学生“学”的评价。从这

一点上看,我国的评价在对象上已经比较注重全员

性,这是很大的进步。在对学生评价的指标上,目前

主要有体育参与的态度、参与习惯、技能水平、身体

形态、素质水平、认知水平等。相比美国而言,我们

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已经出现令我们充满希望

的开始。如,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的相结,过程

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总体

性评价的相结合,形成性的评价和个体内差异性评

价的相结合等。这些改变,足以证明我国体育课程

改革更加清晰,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谁来评价体育

教学改革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也就是说,我们如何

来评价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成果。因为,这一问题

的解决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调整改革的方向以取

得更大的成果。

作者:周永平

上一篇:经济增长直接贡献论文下一篇:块状民营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