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慕课”对当前基础教育教学变革产生显著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生态在慕课的冲击下迎来了变革的机遇和挑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当代诗歌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当代诗歌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关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 要】小学教育属于学生接受学校的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引导,那么在未来,学生极有可能偏离学习的主要方向。所以自我国开始新课程的改革,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提出了新要求以及教学目标,希望通过对广大教师的严格要求,达到给学生一个相对开放、活力的教学环境。但是理想总是比现实要理论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教育改革的现状,浅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育与管理;原因与建议

一、小学教育中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属于学生接受学校的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引导,那么在其以后的求学生涯中,必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例如学生的个人素养难以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较为缺乏、不具有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甚至于创新思维的培育也将成为问题。由于种种后果,小学教育必须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对自身的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缺陷

(一)对教师的培训还不够完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由此看来,在我国古代,老师能够解答学生们内心的疑惑,传授知识。而在当今社会,我国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还没有得到整体的、较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方面的培训。这就为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设下阻碍。

(二)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未深度了解

小学生处于人幼年阶段,各方面的发育都不成熟,尤其是心理发育。如果教师还是只在理论上进行知识教育,不加以心理引导,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讲诗歌的时候,如果仅仅只是大致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这是对学生们的知识汲取没有任何帮助的,显得十分教条与古板,不利于顺应现代社会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号召,更不利于学生们在教学课堂中心智的开发以及课堂兴趣的培养。

(三)教学管理观念过于传统

当代学校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仍是偏传统、充满教条色彩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观念,按照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分数排名进行教学,不仅难以激起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利于新课程的改革。所以,如果要改变这种毫无活力的教学氛围,首先就应破除传统的教学观念,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相互结合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表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学校教育,但是当前我国的现状却是一味强调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即使学校的知识传授的多么丰富,孩子在不良的家庭背景中仍然毫无用处。如果一个智商超群的神童成长在充满烟酒、麻将的家庭中,天赋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即使后天学校倾注全部的师资力量于他一人身上也是无济于事的。目前在我国的学校中普遍有学生出了校门就不归学校管理的认识,这实际上是相当不正确的,学校也有义务提醒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如何增强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能力

(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一个优秀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水平都不会太差,这就提醒我们要注重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训。为贯彻落实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改革,我们应对已经招募的教师进行更为彻底的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还应该注重对其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才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破除教条性的传统教学观念及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要进行彻底的教育改革,就应回到改革的出发点进行深入的探究,讨论改革的目的、标准是什么,以什么样的新形式改。对此,给出的建议是:不要拘泥于学习成绩。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不应只是拘泥于一些偏形式、偏理论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孩子,深入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发现他们各自的天赋,并放大他们的这些优点,而不是紧抓他们的缺点来教育,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放权,锻炼学生们站在讲台上的勇气,而不是单纯的授课。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是时间的问题,切合了当前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环境

教学的设备以及教学的课堂氛围共同构成了教学环境。一方面,教师中的教学设备应该配备充足,小到一根粉笔,大到投影仪,都应在开学前进行检查,以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前提。试想一下,如果在教师授课到一半时,发现粉笔不足,那该怎么办?不仅打断了教学进程,而且使课堂纪律以及教师的心情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教学质量的下滑也是必然的。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渲染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这不仅对于教学有所益处,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学生们乐于学,教师能够轻松教,何乐而不为呢?

(四)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前面已经谈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也有一定的责任对家长进行提醒,这里要说的是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学校将孩子的课堂表现反馈给家长,家长向教师述说学生的具体情况,达到相互了解的程度,不仅能让家长适时调整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还能够促进教师深度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达到了双重教育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评价标准,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教师的培训还不够完善、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未深度了解、教学管理观念过于传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相互结合等的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改革仍在进行中,就目前来看,形势一片大好,只要正确掌握相应的对策,一定能够真正在小学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平.小学教育的基础特征与启蒙作用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4年05期

[2]崔桂华.浅谈小学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08期

[3]宋秀丽.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探讨[J].品牌,2014年06期

作者:李蓉

当代诗歌教学管理论文 篇2:

“慕课”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 “慕课”对当前基础教育教学变革产生显著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生态在慕课的冲击下迎来了变革的机遇和挑战。慕课冲击下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着五点机遇——带来教育的公平、催生教育的创新、优化教育的内容、促进教学的互动以及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和三点挑战——认识维度上如何从非此即彼走向相融共生、教师角色上如何从被动定位变为主动融入、教学流程上如何保证学生从选课一直学到结课。

关键词 慕课 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 机遇与挑战

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方式尤其是以知识灌输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教学饱受诟病。然而它却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实践中最流行、使用最广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站在讲台上说,学生坐在下面听,一堂课下来,学生到底学进去多少,老师一无所知[1]。本本主义的教学现状盛行,却苦于无计扭转,而在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获得井喷发展的今天似乎有了颠覆的可能。有学者指出:“MOOC将炸开学校的围墙,炸醒昏昏欲睡的课堂,把老师和学生炸到世界几百年来最深刻的教育变革浪潮中去跳舞。”在“慕课重塑教育”成为中国各级教育管理者共识的今天,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契机,当然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一、“慕课”催生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变革

1.云课堂为中小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窗口

不论肤色、年龄、学历、国别,都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是慕课所展现出来的显著特征。它具有大规模、时空无限制、完全开放、可重复、强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等基本特点,吸引所有感兴趣的学生去选修课程。它打破传统教育在一间课堂的限制,将集中学习发展为发散学习,将本土课程发展为世界课程。2013年9月23日,北京大学的4门课程在edX平台正式开课,成为中国大陆上线的首批全球共享课程,短短一天时间,全球就有2万多人在线选修。慕课的变革印证了比尔·盖茨2010年8月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上的预言:“未来五年,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比尔·盖茨曾一直感叹互联网几乎促使人类生活全方位的革命,唯独在教育领域收效甚微,如今,任何人都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课程学习,慕课将引爆互联网对教育的革命。

2.翻转课堂催生师生关系变革

在线课程模式将引发“学习的革命”,“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将是翻转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现行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多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教师拥有对教学的绝对主动权,支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能被动地接受。慕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课程选择的机会,当学生在学习了更优质的同样课程时,必然将迫使教师对传统的讲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做出改变,教师必须接受学生用“眼睛和耳朵”投票。借助于慕课,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上网“听课”,在课堂内侧重分享、探讨和解决问题,实现“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将加快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的新模式转变,让中小学校更好地从静态知识传授转为智能教育[2]。

3.大规模在线互动打破教育壁垒

在慕课的世界中,视频课程多是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众多小问题、测算贯穿其中,比如在“Base Rate Bias”课程中,每过几分钟视频就会暂停,要求学习者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正确视频就不会继续,有学生对此表示,“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慕课学习系统中也有完善的作业系统,每堂课课后都有作业,这些作业经过提交后方便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了解。众多学生在同一习题中发生的错误,会引起讲授者的特别关注,并对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辅导。而在慕课空间,往往一门课程引来数十万人的学习,如此众多的作业如何批改,它的有效解决方法是学生互评。以“美国现当代诗歌”课程为例,学生只有在给其他四位学员的论文写出评语之后,才能看到自己的评语。学生互评保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它体现在慕课学习中的诸多方面。

二、“慕课”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机遇

1.“慕课”有助于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你只需要接入互联网,即使不去学校也能接受全世界最好的基础教育资源。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然而在今天已經变成了现实。“人人可以学、处处可以学、时时可以学”,这极大地改变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育上的“贫富差距”,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最现实的基础和可能。当今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着巨大的资源差别,导致“择校”问题带来系列的教育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如何通过教学改革的手段来实现校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优质教育的最大化,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着力点。毫无疑问,慕课正成为这一目的和愿望的落脚点。在2016年发布的“全球慕课排行”中,学堂在线被评为“拥有最多精品好课”的三甲平台之一。截至到2016年10月,学堂在线注册用户数达到500万,选课人次690万,运行的课程数量已经超过1000门。毋庸置疑,诸如“学堂在线”之类的慕课平台给全国大中小学的学子带来优质教育的福音,也为当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向和路线。

2.“慕课”有助于催生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变革

从传统的“课内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到实施“慕课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慕课学习+专家指导”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之选[3]。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侧重于记忆和理解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对我国教育教学尤其是基础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正如帕特里克·塔克尔(Patrick Tucker)对传统教学模式所描述的那般:“讲座授课(讲授式教学)就使得考试成为必然,而考试使得讲授式教学变得更为重要”[4]。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深度思维的发展和拔尖人才的培养。而以“慕课”为主加上“翻转课堂”和“专家指导”的教学模式在促进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创造上显示出传统中小学教学模式所不能企及的作用。这种由“慕课”所催生出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

3.“慕课”促使教学内容优化

传统中小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所授课的教师水平决定,教师水平的差异势必造就教学内容在丰富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差距。众所周知,慕课的发展是通过名校、名师和名课来进行的。在慕课平台上的教学视频都是来自于全国知名的优秀教师,这样的来源保障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促使了教学内容往更加优化的程度发展。同时,就传统中小学教学内容制作来说,通常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相同一门课程会存在重复制作,而慕课这种由国内一流名师联盟组成,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不仅可以节约资本还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因此,在“慕课”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改革在课程方面迎来了契机。未来的教学内容应是简短的、优中选优的,通过诸如“一课一名师”的方式来实现教学内容在丰富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上的最优化。

4.“慕课”有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

慕课依托于新技术的优势,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变得及时、便捷又频繁。学生在慕课平台上进行学习时,可以随时将自己心中的疑惑与问题在交流社区空间发表。不仅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解答疑惑。这种优势弥补了传统课堂上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无法展开及时、频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此外,由于我国学生自身的一些性格特征,导致在课堂上学生的互动性不足,学生常常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疑惑、问题以及想法。在慕课平台学习,更有助于学生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有利于调动学生提问和发问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学习的协作和友谊。另外,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这种传播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单一传播,它给学习者带来的体验是立体的,显然这种立体互动更加贴近于教育的本质,能更多地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5.“慕课”有助于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慕课的来临,使得教学管理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通常一个慕课平台的注册数量都是以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来计的。例如,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Coursera自上线以来,已经发布200多门课程,吸引了160多万全球各地的学习者[5]。如此庞大的学生数量采用传统的管理学生的办法显然是力不从心,即使可以设计出每个学生的课表也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对于教学管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而对于慕课来说,凭借其技术优势,只要学生完成注册和选定课程便可以快速生成课表、下载讲义。这不仅大大地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教学管理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三、“慕课”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挑战

1.认识维度上:如何从非此即彼走向相融共生

慕课自诞生以来,经过极致地推崇达到“火热”后逐渐“冷却”下来。学界对慕课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意见不一。有认为慕课是颠覆性的,它给基础教育带来了致命一击,甚至认为慕课将取代实体学校,更多的家庭选择在家通过慕课自我学习。有认为慕课是“暮课”,最终会穷途末路,并不像前者那般乐观。客观地说,慕课有着传统课堂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不可估量的前景,但慕课教育和课堂教学是不是就是非此即彼呢?笔者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需要改革,但改革的方向是课堂教学和慕课教育的相融相生而不是非此即彼。慕课教育可以解决知识传授的教学功能,但无法完成课堂教育对于学生价值观、道德品行、人际交往等育人功能。因此,目前“慕课”冲击下的基础教育改革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认识维度上的,即基础教育改革如何朝着相融共生、互相弥补的趋势发展。

2.教师角色上:如何从被动定位变为主动融入

慕课对中小学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不再单纯地将自己定义成传统中小学教师,而是要求教师主动融入到慕课教育中去。即是在慕课冲击下的教师应当做课堂教学和慕课教育的“两面手”。如今慕课冲击基础教育已有数年,中小学校也一直在探求如何进行有效改革,以应对这场人类教育史上的“海啸”。当下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仍然是传统教学理念占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上显得简单、单一化,教学媒体使用上不充分,教学团队上合作力度不够[6]。这些问题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中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慕课冲击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一大挑战。慕课教育要求中小学教师迅速转变角色定位,将慕课冲击下的挑战变成教师角色转型的机遇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力。

3.教学流程上:如何保证学生从选课一直学到结课

慕课虽然注册的用户数量庞大,但真正从选课学到结课的学习者是不多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教授杰哈德·费希尔(Gerhard Fischer)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提供的慕课学习者数据,发现平均只有50%的注册者曾观看过教学视频,仅有约4%的注册者完成课程的学习[7]。另外,根据香港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份关于慕課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超过90%的学习者中途会自动退出慕课的学习[8]。由此可见,慕课注册者并不一定就是个慕课学习者。大学在应对慕课冲击时,选择接受这种“技术变革教育”尝试的方向是正确的,然而新兴事物的发展是需要过程的。就当下慕课发展来说,将慕课教育和课堂教授相结合的方式来变革传统中小学教学模式,如何保证中小学生从选课一直学到结课就是摆在教学改革前面的又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纪云.Coursera:一场教育海啸[J].商业价值,2013(5).

[2] 姜泓冰.“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人民日报,2013-07-15.

[3] 田爱丽.转变教学模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于“慕课学习+翻转课堂”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16(10).

[4] 帕特里克·塔克尔.赤裸裸的未来—大数据时代,如何预见未来的生活和自己[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

[5] 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

[6] 李晶.慕课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9).

[7] Gerhard Fischer.Beyond Hype and Underestimation: Identifying Research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of MOOCs[J].Distance Education,2014(2).

[8]KheFoon Hew,Wing Sum Cheung.Students’and instructors’use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 Motivations and challenges[J].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14(12).

[作者:林建(1981-),女,重庆人,重庆警察学院治安系讲师。]

【责任编辑 孙晓雯】

作者:林建

当代诗歌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艺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新时代、新社会对人才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本文对高校思政理论课艺术化教学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如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思政教学活动、融入生活化的思政教学素材以及优化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以展现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科学性,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  思政理论课  艺术化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习总书记的积极引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深入反思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艺术化的教学内容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科学开展艺术化思政教育

学生的成长是思政课必须关注的焦点,学生应该成为思政课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如何将理论融入学生的专业与生活,并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核心作用,就需要思政课与专业课相融合,实现全方位育人。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用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呈现知识,以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已进入了读图时代,他们易忽略碎片化的文字,而视觉冲击力大、内涵丰富的图片会让他们印象深刻。所以,教师应将抽象的理论用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呈现,使其集趣味性和学理性于一体,以便更好地传达作品背后的内涵。

在高校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切实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特点,让学生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应秉承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工作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深入践行“以德树人”的教学核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相对固化,一般都是以讲授式的手段开展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唱主角,学生处于一个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其内涵。而在艺术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下,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引导学生对理论性知识进行全面认知[1]。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学的生命也在于创新。艺术化的思政教育旨在以艺术化活动为手段,通过项目驱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团队协作分工、构思创作、展示作品、参与大赛,最后再写出思政课艺术创作体会。在艺术化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及非智力因素能够最大限度地被挖掘和释放,使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化,完成了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并将其转向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性学习。师生的高效互动能完成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任务,可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思政课教育知、情、意、行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作为服务者、引导者的地位,在开展基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学时,要不断引入时事政治、社会新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以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其引申于课堂内外,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丰富思政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行知合一”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最重要的基础目标是将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观念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认知与实践当中[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必修课,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还需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信念的新一代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将重点内容与实践活动进行紧密结合,充分展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创新性与活跃性,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跳出原有的理论课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践行,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学生的“行知合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才能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与意义[3]。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将思想政治理论层面的知识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紧密结合,在实践当中融入时代内涵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涵,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论认知。例如,在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我国发展历史以及红色革命文化时,教师便可以运用诗朗诵、红歌合唱、舞台剧、话剧等多种学生喜欢的实践教学手段,使其用歌声及表演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发展历程进行诠释,让学生在深入感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高效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融入生活化教学素材,深化思政理论感知

教学素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当前,思政教育已成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选取教学材料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教学材料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经过深入调查可知,目前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表面化、片面化的现象,学生对非常概念化、理论化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很难理解。此外,虽然高校学生已经进入大学阶段,但是他们还未踏入社会,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也相对较少,很难深刻感受思想政治理论中蕴含的哲理,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指出了一条发展道路。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中明确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是死书本;千万不要空谈教育,千万不要空谈生活[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高校育人课程的重要体系,必须要结合学生的日常实践,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深化知识。教师在授课中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完成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各项能力。学生创作的情景短剧、剧本、视频、绘画作品、诗歌作品等以多样的艺术形式鲜活地展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同时,蓝墨云班教学平台的应用也丰富了思政课艺术化教学的实践途径和载体,实现了思政与艺术的融合、思政与技术的融合。与此同时,在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时,教师还应将当前社会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素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当前,互联网以及信息化飞速发展,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进行信息阅读及传播,网络在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隐患,易使学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触犯法律条例。此时,教师便可以将微信群中的“散布H7N9致死谣言,闽侯一男子被拘10日”“抖音海外版被控侵犯儿童隐私,遭FTC开570万美元罚单”等生活化的思政素材融入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规范自己使用互联网的行为。教师在切实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学会以身边事来感知及实践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理论化的内容不再陌生。

优化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体现学生个性

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是评估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情况的重要准则,还是展现高校办学水平以及教學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想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就应该注重教学管理阶层工作的科学性,这不仅仅是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门学科,高校教育工作的其他学科也应不断进行教学管理的科学创新。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创设区别化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评价体系。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时,教师要注意融入学科特点以及学校教学特色,以便能真正实现精细化教学管理的要求,体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先进性。

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显著,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差异,导致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的认知程度与理解程度存在不同。此外,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要同化学生的思想,而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轨道、生活轨道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与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开展区别化的教学评价,要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可通过大数据信息挖掘技术,将学习成绩、家庭生活情况、生长背景相同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再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区别化教学,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例如,针对“独生子女”层次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结合独生子女的实际特点,将集体精神、家国情结等思政内容作为重点。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重点知识的考核,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变化随时调整方案,以展现高校教育工作的独特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结  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重大,将正确的政治思想、法律观念、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等融于教学,切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自身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衔接,积极融入艺术化、个性化、生活化的思想政治素材,以展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婵娟:《关于高校思政课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几点思考》,《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第99-103页。

[2]郑铭:《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几点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7期,第148-150、156页。

[3]吴云:《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4期,第110-112页。

[4]邰哈斯其木格:《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31卷第3期,第95-98页。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西安

作者:陈欢

上一篇:农业税收工作意见论文下一篇:照明工程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