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文论文

2022-04-16

摘要:数学学科和语文学科都是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基础性学科,这两门学科既具有综合性,同时又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义务教育的学习中,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学习强调的是以基础性为主,兼有发展性和普遍性。因此,这两门学科在学生长达十几年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堂教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语文论文 篇1:

浅谈课堂教学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基本理念里具体解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语文素养”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重视语言积累

评判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我们常用满腹经纶、能说会写来衡量,这就是语言的积累。重视语言积累是我国语文学习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古代学者都颇为注重多读、熟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多读、熟读、多积累。现在,如何通过语言积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课题。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听写生字词、诗词默写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扩写句子,在课堂交流对话调动日常积累,使课堂呈现丰富多彩的语言交汇。如学习《鹤群》这篇文章时,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写鹤的文章。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句子扩展开来,课后让学生制作《鹤群翔空》语言积累卡。此外,教师以课前搜集资料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途径。

二、增强学习自信心

语文课程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作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先决条件,这是符合学习规律的,也是可能实现的教学目标。每个人都有习得母语,运用母语的亲身经历,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到了初中,学生已有相当的语文能力和各方面的素养,引导他们回顾自身的语文能力不断增强的历程,总结学习语文的方法经验,感受其中的无穷妙趣,定能使他们由衷地生出一种自豪感,从而增强提高语文素养的信心。

三、营造文化氛围

语文所承担的文化价值是极为广泛的。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极为浓郁的国度里,语文课要注重文化氛围的渲染。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颇具文化底蕴的著作。如在教陶渊明的《饮酒》时,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悟隐逸的文化内涵,体味诗人文化底蕴。学生因为动情动心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好。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渲染熏陶下,提高对美的艺术文化价值的鉴赏力,人文精神方能在体悟中得以落到实处。同时,重视通过课外结合的方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到“词的源泉”去旅行。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学,应该能引导学生更细致入微地体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其内心更丰富。使其感到愉悦,有收获成就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发学习语文的“第一推动力”。

四、培养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只要你能培养起语文兴趣,并把它当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最好的语文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向语文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积极心理倾向,是推动语文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稳定的课堂教学水平是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总是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教学中每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不断地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五、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言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教学常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严格要求学生等,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它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六、提高教师自身语文素养

某教育学家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因此,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有诗人的气质、文学的情怀。在课堂上,要以情趣激发学生的情趣,以自己的思想点燃学生的思想,让语文课充满飞扬的激情。同时语文教师应是语文的化身,举手投足应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气息。因此,强调教师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是永不过时的真理,而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应是提高自身素养的有效途径。

总之,“素养”不但靠“教”,更靠“养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环境,持之以恒地开展日常语言的积累活动,把握每个机会训练学生语感,并让学生在体验与对话中学习语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应当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讲究教学艺术,创设寓于美感教学情景,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到底。

作者:刘丹凤

课堂教学语文论文 篇2:

初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摘要:数学学科和语文学科都是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基础性学科,这两门学科既具有综合性,同时又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义务教育的学习中,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学习强调的是以基础性为主,兼有发展性和普遍性。因此,这两门学科在学生长达十几年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学生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从而为数学学科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思维,促进学生不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文学科;整合

前言:语文学科通常来说算得上是学生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数学也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劳作等方面必须要用到的工具,数学也是一种文化,也是人类历史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学科在理念和性质上都有其共同之处,并且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上都要用到这两门学科的知识,两者为对方提供了学习思考的工具,彼此借鉴,互相融合。

一 深入分析语文教材,激发学习数学的能力

只要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快就会提升,兴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必要的条件,而数学本身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很难理解,更有着极强的逻辑性,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丧失兴趣。在平时的观察当中大家发现学生很容易偏科,而在新版的语文数学教材课文中,互相选取了比较有特色的内容来弥补不足,这并不是大家所观察到的,而是直接通过教材来体现的。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文章或者诗歌,其实都被选用到了数学的教材当中,比如说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应用问题探究当中,就是通过抛出田忌赛马的故事来引出所探讨的问题。首先简单讲述一下田忌赛马的故事,从而抛出问题,如果要赢齐威王,是不是只能用文中所讲述的这种方法?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来带领学生进入课堂,让学生自主地去思考学习,并且获得更深的体验,学生在不由自主当中进入到题目中的这个情景当中,且从多个方面展开思考,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浅入深,并体会到在文中所说的那种对策对于赛马的重要性。

综上而言,在语文的学习当中,语言的作用是非常至关重要的,语言能够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让学生不由自主进入到情境当中,丰富的,具有情趣的,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不再待在一个枯燥的语言环境。除此之外,原本比较枯燥的文本内容变得更加生机盎然,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的容易。

二 巧用语文练说法技巧解决数学问题

语文课程的学习在后期可以用4个字来简单的概括,那就是听、说、读、写4个重要的步骤,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教师对于这4种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如上文中所说,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之间的一些思维是可以互通的。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小学教师可以借鉴语文的一些核心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并且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

看图说话。在语文作文的当中,有一种题型是要求学生看图说话,以图中的信息为向导,从而进行拓展写作,这种思维同样可以应用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当中。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通常会出现一些情景图,比如到游乐场玩耍、到公园散步、到学校上课,这些图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必须经历的场景。这些比较生活化的场景,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数学当中的情境,以便能够更好的理解题意,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比如说在5单元名为图形的变换章节当中,有很多设计非常巧妙的对称图形,这是小学教师在现实生活当中利用对称体寻找设计出的非常精美的图案,小学教师在课堂当中首先要利用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这些图形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并且尝试着从其中找出规律。通过让学生不断去观察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来感悟其中的美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乐趣。

三 借鉴语文精神提高学习数学学科能力

很多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始终不明白语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归根究底,在学习语文的整个过程当中强调的就是一个钻字,在听、说、读、写四个步骤的学习中,始终要保持严谨求学的态度。通俗的说,也就是要有一種咬文嚼字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在当今的学习当中是非常缺少的,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是一种非常可取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体现了语言文字的严谨性。

除此之外,数学语言的特点是言简意赅,非常具有严谨性,在一个数学题目当中,每一个字都至关重要,对于问题的解决都有着关键的作用,通常来说,如果少一个字或多一个字,都有可能改变整个题目的原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必须要强调始终贯彻咬文嚼字的精神,死死地扣住主题,静下心来对每一个字进行非常详细地分析,以便能够摸清整个题目的意思。

拆分汉字,解释词意。数学中有很多看起来非常相似或者相近的词语,但是其意思却大大不同。如果不能够正确地认识不同词的含义,那么就会影响做题的效率和最终的结果。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大家常常会把增加了和增加到这两个词混淆,从而大大的影响做题的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理解这两个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使用拆分汉字的方法理解这两个概念,首先小学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互”的意思,“互”强调的是了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这样看来,互质数指的是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而质数则是指的一个自然数本身的性质,这样一来,就准确区分了互质数和质数的概念。

四 结束语

语文学习的特征性是情感性,让学生在一个语言环境下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这也是在数学学习当中所缺少的东西。因此将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互相结合,就能够有效弥补数学学习当中缺少的部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数学学科的兴趣,还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吉华荣.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J].新课程(小学),2017(7).

[2] 尹春国.浅谈核心素养教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知识的整合[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9).

(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太平镇何湾小学教师)

作者:魏志熙

课堂教学语文论文 篇3: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与语文教材资源整合的研究

【摘要】教学资源整合是一种创新性、综合性的教学模式。音乐和语文在类型上看似是完全不同的两门学科,一门是艺术学科,一门是语言学科,然而音乐和语文学科在内容以及要达成的情感目标中却有许多相通之处,笔者以音乐《故乡的亲人》与古诗的结合为例初步进行整合,达成共通的情感教育目标。也通过整合相同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资源共享和互补。通过两门学科课程的整合,既可以达到课程的互补与充实,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综合提升学生艺术表现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语文教材;资源整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开始走进课堂,教师越来越注重创新教学,音樂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如何创新才既能凸显出音乐的魅力,又能使学生深入领会音乐的精髓?从音乐的内容及情感上出发,找到了音乐和语文语言情感的相同之处,文字蕴含着力量与情感,是音乐艺术的基础,只有深刻领悟文字的魅力,才能读懂音乐语言,从而体会艺术情感。

一、把握教学核心,实现特色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与语文教材资源的整合上,首先要本着以音乐课程为依据、以语文教材为载体作为核心展开教学,语文教材资源辅助于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课堂教学又因着语文教材资源的融入而展现出另外一种美,使音乐课堂充满人文素养、又绽放出艺术的魅力。七年级上册《故乡的亲人》这首歌曲是福斯特在远离自己家乡和亲人时感到了孤寂与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借以寄托思乡之情。在教学中,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是学习这首歌曲的难点,只有先使学生体会到这种思念的感情,才能把握住这首歌曲的灵魂。在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中,学生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关于“思乡”的课文,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就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秋思”的画卷,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更是借助中秋之夜深刻的表达出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诗的意境各不相同,但是诗人思乡的情怀是一样的,再与学生回顾和赏析了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后,再次回到《故乡的亲人》这首歌中,“沿着那亲爱的斯瓦尼河畔,千里迢迢,在那里有我故乡的亲人,我终日在想念。走遍天涯,到处流浪,历尽辛酸。离开了我那故乡的亲人,使我永远怀念....”带着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学生也更加能体会到歌中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二、以不同视角呈现出课堂魅力

音乐课堂和语文教材资源的整合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单一的教学视角,而要尽可能的从多个视角去呈现出作品的魅力,使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升华审美感知、感受艺术快乐,并乐于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通过赏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和《我的思念是圆的》诗句中的思乡之情,学生感悟到了不论是哪个时代的人,离家的思乡之情都是一样的,家永远是人的精神归宿。从诗的结构上赏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从写作手法上赏析,《我的思念是圆的》大量运用了比喻和联想。将这种赏析的视角应用到《故乡的亲人》中,通过“悟”,让学生在听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线条;通过“想”,让学生思想“这首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赏析”,让学生欣赏歌曲的风格个性;通过小组“分析讨论”,“为什么要选择优美、缓慢的情绪和速度来表现歌曲?” 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探索。从《故乡的亲人》的内容、情感、旋律、风格等不同视角,呈现出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三、带领学生品味语言和情感的融合之美

不论是音乐还是语文,其语言都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也是两门课程能够融合在一起的相通之处。对语文课程而言,增强对文字语言的感悟能力可以提高人文素养,而这种丰厚的情感体会又能够很好的融入到音乐中去,使音乐更加富有感情基调。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文字中的深厚情感,学生才能更加深刻的去感受和体会音乐旋律中的情感变化。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与语文教材资源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就要多去注重提升学生音乐语言审美能力和音乐语言技能技巧,使学生品读两门学科的融合之美,领略艺术语言的精髓。通过赏析语文教材中《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和《我的思念是圆的》诗句的语言特色,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的用意,感悟到了语言之美。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态度去慢慢感受《故乡的亲人》音乐的线条,使学生能感受到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优美和慢速的。这首歌曲有着民歌的风格特色,再赏析这首歌曲的风格时,又需要从歌曲的内涵上入手,感悟作者的思乡情感。从歌曲内容的手法上,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歌词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使学生从“怀念”、“想念”出现的次数,及“离开了我那故乡的亲人,使我永远怀念。”的重复使用,再次感悟作者蕴藏在文字中的浓厚情感。学生们在淳朴的歌词中看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情感,作者一定也和诗人一样经历了很多个在外漂泊的中秋节,歌词虽比诗句要朴实一些,但是朴实中的情感更加深切。

音乐课堂与语文教材资源的整合,其实就是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融合,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所学习到的文字欣赏、写作手法的剖析方法,增长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将这种丰富的素养运用到音乐欣赏中去,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现歌曲内容,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创作手法中的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等,从而使学生成为艺术修养更加丰富的人。

参考文献

[1]孔祥玲.初中音乐开放性教学法的实施探析[J].音乐时空,2014(11).

[2]彭文.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赤子(中旬),2013(10).

作者:朱玉宏

上一篇:传统建筑材料论文下一篇:数学课件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