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2022-04-24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是尊重语文教学活动规律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发展的教学。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一、精心备课,做好准备在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有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篇1: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课堂教学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普遍低效的教学现状提出来的。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本文拟从背景和现状的思考、策略和方法探究等两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寻,以期对新形势下的一线教学有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一、背景和现状的思考

1.部编教材全面投入使用的新背景

从2017年秋季开始,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投入使用,引起了语文界的广泛关注。部编教材注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方面的优势,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部编教材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力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语文教育。新教材注重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注意在語文课与学生语文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努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获得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能力。

在这一新的背景下,更好地落实教材的编写理念,如何适应部编教材的变化做出一系列教学上的调整,成为当前甚至相当长时间内,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2.普遍存在的低效现状期待有效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以来,教师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课堂也呈现比较好的态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以前积极了不少。笔者在听课研讨过程中,总是会看到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角色受传统观念影响,并没有实现转换,一堂课从头至尾讲得多包办太多,看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当,没有重难点。如此种种,教学收效可想而知。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促进学生语文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语文有效课堂策略和方法探究

在同一个班级里,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学生共同成长。

1.教学目标的确定为有效课堂提供明确的方向

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其实“教学”二字,既包含了“教”,同时也包含了“学”。究其根本,应是指教师引起、引导、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所有行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课堂教学更需要“目中有人”。同时,更加注重追求学生的“学生发展本位”,让课堂有“生命”,这样才是有效教学,这样学生的“得”才能实现高效,“语文素养”才可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2.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为有效课堂创设良好的前提

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习质量才能进一步提升。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教师要注重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参与氛围,建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真实问题情境,创设学生自我调节型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3.教与学策略的相辅相成为有效课堂提供有力可行的保障

教与学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这一块,可以尝试“提问式教学法”与“读书领悟式教学法”的结合运用,主要是依据教材不同单元不同文本的特点来选择运用。提问式教学法重视教师深入文本阅读,在教学设计上对问题设置的预设,注重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解文本内容和信息,适合比较理性的文章,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适合运用这种方法;读书领悟式教学法注重学生阅读的理解和感悟,比较适合感性的文本,注重精彩语段或词语的品味和情感的理解,比如文学类作品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名著阅读等。同时,充分运用激励法,运用教学评价功能,以鼓励为主,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有效课堂注重学生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成的交融运用,能为有效课堂提供有力可行的坚实保障。

4.注重生成教学结构为有效课堂创造活力和资源

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安排教学,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显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显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这方面在部编教材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得到充分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本华.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特色[J].语文教学通迅(B刊),2016(9).

[2]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注:本文系2017年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部编教材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课题批准号:FJJKXB17-426)研究成果。

作者:郑丽洪

有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篇2:

浅谈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是尊重语文教学活动规律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发展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课堂教学

一、精心备课,做好准备

在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做好课前备课工作。首先,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兴趣、接受水平等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了解了学生的需求,这样教师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提前做好准备,把握好教学重点、程序、形式和预见效果等等,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提前防范,以促進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二、以多种形式导入新课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画面,以营造氛围的方式导入教学,也可以采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导入,还可以采用设置悬念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出来,总之,只要是对于课堂教学有效的导入形式,教师都应该积极尝试。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大胆思考、积极探究,实现学习效果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赵州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幅技术精湛、外观美丽的赵州桥图画,还可以通过桥下潺潺的流水声,解说员精彩的解说等营造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文章感情了。

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做好强化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文中要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结合语文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之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鼓励学生多学习课外知识,拓展知识。

参考文献:

李卫英.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标准的要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6).

作者单位:许桦,男,1969年10月,大学本科,重庆市万州区赶场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学的学法指导与研究。

Introduc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Junior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Xu Hua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Effective teach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编辑 孙彦君

作者:许桦

有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篇3: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摘要: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阵地,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错误倾向和不当做法。纠正其不当之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处理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强调自主性也不否认教师的有效引导,鼓励合作学习的同时重视独立思考。有效教学应该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的自身魅力,还原语文丰富多彩的面目。

关键词:有效课堂;人文性;工具性;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夸美纽斯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提出“寻找一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师教的更少,学生学的更多”。有效教学作为一种鲜明的教学理念,被推广使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把目光投向了有效课堂。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错误的倾向和一些不当的做法。本人就多年的语文教学和周围同事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现在提出来和各位同仁探讨。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別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精彩优美文段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主学习,“下面用5分钟的时间看书”。这时,有的同学翻开书本,拿起笔,边读边写;有的同学自言自语地念念叨叨;有的同学眼睛虽然盯着书本,目光没有发生任何移动;有的同学随意翻动课本,没有找到注意点……时间就这样流逝着,老师除了在讲台上来回走动,没有任何交流。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三种场面: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学生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石增丽,安徽省凤阳县朝阳中学教师)

[责编张应中]

作者:石增丽

上一篇: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结语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