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材料论文

2022-04-16

摘要:通过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类型和情感表达,分别从与新技术、新材料的结合,与美学理念的结合,建筑氛围的营造,以及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以期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建筑材料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建筑材料论文 篇1:

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摘要】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还满足了人们精神的寄托,满足人们对美的欣赏。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政治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建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建筑自身最具实质性的内容,就是材料和建筑工艺。传统建筑材料维系着人们的历史情节,在延续建筑文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再生将大力的推动建筑和建筑文化的发展。传统建筑材料的特点是传统、经典、自然、亲切,在建筑中扮演这重要的角色,传统建筑所散发的魅力值得现代的建筑师们去挖掘与丰富。

【关键词】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创新理念;创新领域

引言:建筑承载并且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主要元素,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属性,它们为人类的创作提供了广阔前景。材料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在材料自身的自然属性上又加上了社会属性,人们对建筑材料的依赖,不仅在物质上,还有在精神上的依赖。那么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探究。

一、简述传统建筑材料

1.1历史背景

建筑是城市肌理和文脉的片段痕迹,它具有社会属性。传统材料记录了建筑的历史,它自身带着文脉的认同感、在某种程度上留下印记,带来影响和心理暗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传统材料的亲切、自然,是最直接的对传统的认同。

1.2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建筑材料在现代技术的熏陶下,在发生了很大的改革,在新的理念、工艺的推动下,传统建筑材料被给予了新的含义,它的表现手法也极大的扩张了。传统建筑材料有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使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扩展与丰富,使美学质量得到了提高,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当代建筑师们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把现代地域的建筑融入地方情感的建筑材料,同时再独具特色的和现代技术相融合,显示出对传统建筑材料、技术的延续性。这种现代建筑融入传统建筑材料不仅体现了对当地人文自然的尊重,也体现出对人的关怀。让人们既感受到强烈的现代化气息,也体会到建筑传统文化的存在。

1.3研究传统建筑材料的意义和内涵

所谓传统建筑材料是指传统土木建筑结构所有材料的总称。传统的建筑材料主要有:砖、瓦、沙石、石灰、石膏、菱苦土、水泥、混凝土、木材、竹材等等。以下我们将以木、石头、砖、竹子这些典型的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进行实例的介绍。本文采用比较、分类的分析方法,对现代建筑师们采用传统建筑材料的实例进行分析与探讨。简述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材料的运用下,所体现的建筑魅力,使传统建筑材料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二、传统建筑材料的新理念

在政治、文化、经济多元化的今天,世界文化和传统文化不可避免的会交织在一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当地的传统建筑材料,为了更好的发展与生存,我们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对于外来的信息与资源要积极吸收。对与现代地域性的建筑既要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材料,又要同传统技术材料相结合,实现创新运用,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目前高新技术工艺的发展,为传统建筑材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1传统建筑材料同当代新材料的结合

传统建筑材料的存在方式不仅是单一的材料,通过和当代新材料的结合,赋予传统建筑材料艺术的气息。根据传统材料的不同特性和新型材料相互结合,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给现代建筑带来强烈的传统艺术情感,同时也弥补了传统材料的不足。

在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下,钢节点的采用很好的弥补了木质结构的强度弱的问题,而当代把钢木结合起来作为新的建筑材料,也成为了当代木构的主要特征。如Tarnow小礼拜堂,它位于波兰中部维斯瓦河岸边一个小村庄里,由私人投资修建(这在波兰来说非常罕见)。该教堂是作为地方社区一个冥想和祷告的地方而建,完全由木材搭建,除了有一堵玻璃墙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窗户,这堵玻璃幕墙是祭坛的背景,在教堂内部,你可以通过遥望河流和遥远的地平线达到安宁。木构件通过井字状的钢节点把竖向设计得非常精致、巧妙的支撑构件和斜方向的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就好像木构件只是简单的靠在一起一样,同时和木柱周围的数目融合在一起,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轻盈、迷人。这些新旧材料相互交织在一起,是时间和历史划过的印记,是新旧时代变换的象征,象征着勃勃生机。

2.2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新技术相结合

新技术的开发与创新,虽然使得各种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但是同时也推动的传统建筑材料的进化。每一次的技术改革,都使得建筑形式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运用与结合,使二者又撞击出了新的灿烂的火花。新技术与传统材料的结合,赋予了传统建筑材料新的生命,使得传统建筑材料的性能得到了改善,使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领域更加广泛,传统材料不再是传统文化的符号,更是现代建筑塑造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传统建筑材料和新技术的结合,赋予了传统材料的节能塔形,这是传统材料的延续与发展的体现。在芝贝欧文华中心设计中,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对当地的棚屋的建造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从中提取出了"编制"这一构筑模式,他把封闭的屋顶面向天空敞开,把外侧的木肋弯曲向上延伸收束,高低起伏变化,并且获得了较抽象的"容器"意向图。它的外形是由计算出的流体力学模拟气流空洞试验决定的,同时达到了自然通风和减少风载荷的目的。最经典的是,有木条编制成的贝壳状的棚屋,依据不同的风速和方向,通过调节百叶和不同方向百叶的配合来控制室内的气流,从而实现完全被动式的自然通风。并且每当有风从百叶的缝隙吹过的时候,都会响起美妙的音符,这是传统材料同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从而实现现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2.3傳统建筑材料与新加工工艺结合

材料自身不是永不改变的,传统材料自身只有经过进化、改革、变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新型的加工工艺让传统的建筑材料的质感、重量等性能发生变化,使得传统建筑材料的色彩、色泽、光泽、文理,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在当代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

著名建筑师阿道夫·鲁斯,把各式各样的石材运用现代机械经过切割、加工形成面纱的感觉。使其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具自由行和轻薄感。密斯·凡德罗在巴塞罗那展览馆中见证了薄石表面的可能性。他那介于真实表面和反射表面之间的空间(水池、抛光玛瑙石、大理石、浮动的玻璃和层层叠叠的石灰石隔板),给人以梦幻般的室内空间。同时密斯采用石结构在光、反射和强表面之间,在玻璃的透明性和石板的不透明性之间各种变换。在密斯的作品中石材的颜色和比例都给人呈现出迷人的感觉。石材的使用使建筑自身增加了不少的色彩,令人更加着迷。

结论:建筑材料的使用体现了建筑师的个性追求,现代建筑师的思想多元化,技术手段多种多样。建筑师的构想方法、造型手法以及对工艺、材料的喜好都直接反映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中。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要与当代城市的形象、文化、内涵想适应,将传统建筑材料运用到环境的创作当中,使当代建筑更具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使建筑的塑造不仅仅是人类肉体的庇护所,也是人类灵魂的归宿。

参考文献:

[1]陈林. 闽南红砖厝传统建筑材料艺术表现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2]王淼. 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06.

[3]李宇. 建筑的材料表现力[D].同济大学,2007.

[4]姚侃. 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运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7.

[5]彭艺. 湘中传统建筑"被动式技术"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吴景辉 冯艳花

传统建筑材料论文 篇2: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摘 要:通过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类型和情感表达,分别从与新技术、新材料的结合,与美学理念的结合,建筑氛围的营造,以及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以期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现代建筑;传统建筑材料;情感表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方建筑艺术在我国实现了进一步的传播。但当前我国的许多现代建筑受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严重,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均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现象,失去了原来的情感魅力、地域特色等等。基于此,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必须保留自身的情感表达特性,充分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势,使中国现代建筑行业重新焕发活力。

一、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类型和情感表达

著名建筑师李允鉌认为“五材并举”是中国古代在选择建筑材料时确立的一个基本观点,其表达的意思即對材料的使用是无所偏重的。这里的“五材”指的是建筑设计所主要使用的五种材料,即瓦、砖、木、石、土。以下笔者将阐述瓦、砖、木、石、土五种主要的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类型和情感表达,如表1所示。

如今,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大多数的传统建筑材料因无法较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是因为人们对传统建筑材料有着一些错误的认知,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许多人认为大多数传统建筑材料的强度较低,不能够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无法被用于建造大跨度空间结构。其二,许多人认为大多数传统建筑材料不符合现代审美的要求。相比于传统建筑材料,人们更喜欢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所具有的简洁通透的质感,而逐渐忽略了传统建筑材料的历史沉淀之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即中华民族传统的情感记忆。

如今,人们之所以会难以感受到传统建筑材料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文化,是因为大多数的现代建筑忽视了每种传统建筑材料所特有的情感表达。传统建筑材料的情感表达主要指其质地、颜色、形状等给人们带来的一些直观的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自然,并且是固化的,是中华文化经过长期发展而沉淀下来的历史记忆。目前,现代城市建筑的同质化问题使得建筑设计师越来越重视其设计出的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性和文化性,而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正好能够满足建筑设计师的这一要求。

二、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一)与新技术、新材料的结合

传统建筑材料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具有天然和环保的特性。但是如果对其进行过度的开发和使用,也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将传统建筑材料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不仅能延长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传统建筑材料的稳定性,还能保留传统建筑材料本身的魅力,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土建筑分布广泛,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生土材料来源于自然,且人们对于生土材料的需求量较大,所以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生土建筑的寿命较短,目前大多数的建筑已很少运用生土材料。但也有部分设计师结合新技术、新材料,将生土材料重新运用到现代建筑中。例如,吴恩融、穆钧就将生土材料引入我国的乡村建设中,设计出了一栋“会呼吸的房子”,即位于甘肃省毛寺村的毛寺生态实验小学。设计师通过调查发现,当地传统的土坯等自然材料具有很好的呼吸作用和较好的保暖性能,如果利用人工技术来对其进行改造,就能使建筑利用人体自身的散热功能来维持室内的舒适温度。此外,就地取材地将当地的自然材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简化施工程序。这种新型的生土材料经过干燥后,就成为了一种机械结构稳定的夯筑体。另外,这种新型的生土材料在防蛀能力、防水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使得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师应将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结合,使中国传统建筑材料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二)与美学理念的结合

设计师应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每一种传统建筑材料的个性,结合新技术、新材料,对传统建筑材料的自然属性进行艺术化处理,并将其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从而使传统建筑材料所传递出的情感表达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这就是对建筑美学最直接的表达。

《营造法式》中的“砖作”这一技术部分讲述了砖的类型、规格以及用法。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砖的堆砌是整齐的,是正正方方的,在审美上呆板无味。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度地探索出砖真正“美”的一面。清水会馆是董豫赣历时四年在京郊设计的一座别墅。笔者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砖材进行研究发现,砖在清水会馆的设计中有两个层次的作用。一是作为一种承重结构,使得建筑具有一种力量感;二是作为一种维护结构,能够起到装饰建筑的作用。董豫赣把“砖”拿来做“事”,而不是把“砖”拿来做“砖”,从而赋予了建筑一种独特的清冽的艺术美感。他以新方式、新视角,将传统砖材灵活地应用到现代建筑之中,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国独一无二的传统建筑材料——砖材的美学魅力。

(三)建筑氛围的营造

氛围是指建筑给人们带来的一种空间感受,其通过环绕在人们的周围,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人与建筑之间的联系是由自身的在场体验来完成的,这种在场体验的获得途径不仅仅局限于人的皮肤。因此,设计师有必要通过使用合适的建筑材料来营造建筑氛围。

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情感表达有两种境界,一种为“不是”,即在形象上、技术上的“不是”;一种为“就是”,即在精神上、意境上的“就是”。例如,王澍就将青瓦引入我国的现代建筑当中,设计出了具有中国氛围的现代建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自古以来,瓦的纹样、颜色、形状都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密切相关,其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常常出现在建筑的某个显眼位置。在设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过程中,王澍将传统建筑的屋顶元素与现代建筑的钢结构进行结合,使其不仅可以起到避雨遮阳的作用,还营造出了淳朴雅致、历史气息厚重的建筑氛围。王澍对中国建筑材料——瓦片的氛围营造进行了探索,为人们找到了一条现代建筑理念与传统建筑理念融合共生的道路,也有助于使人们更加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

(四)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

对传统建筑废旧材料的处理也是一个大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建筑界开始重视对废旧材料的资源化再利用,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直接利用和再生利用是对废旧材料进行再利用的两大类别。自古以来,我国建筑界就有对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的做法,并且认为废旧材料本身的艺术性往往高于其他材料,如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就有将废弃的瓦片用于铺设道路的做法。

如今,对传统建筑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在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学说,但已有部分设计师针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进行了实践。例如,由王澍设计的宁波美术馆所用到的砖和瓦就是从当地旧建筑中拆下来的。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些砖和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这既节省了建造费用,又节约了建筑资源,更重要的是还保留了传统建筑材料所具有的无法复制的情感内涵,延续和继承了地域文脉,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以及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

三、结语

在现代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时时回望传统建筑材料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避免在时代的发展中迷失方向。同时,我们应把握好目前良好的发展时机,以更好地彰显中国现代建筑设计所具有的中国精神。

参考文献:

[1]杨锦棠.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绿色环保建材,2020(5):16-17.

[2]任彦萍.郑小东.建构语境下当代中国建筑中传统材料的使用策略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2.

[3]朱晓敏,戴仕炳.传统与传承:传统建筑材料与工艺的传承:以清水砖墙及其建造工艺为例[J].华中建筑,2019(9):27-31.

[4]郝佳.当代乡村建筑中材料的“在地化”应用与艺术表现[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19.

[5]肖红琴.传统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9(11):85-86.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

作者:刘琪

传统建筑材料论文 篇3: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类型及特征,从材料质感、色彩及形态三个方面探讨土木砖瓦石等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及案例,在上述基础上指出应从结合新材料及结合新工艺两个方面开展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创新。

关键词:传统建筑材料;建筑设计;质感;色彩;形态;创新

现代化建筑材料大力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好传统建筑材料,使其能够在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广大建筑设计师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实际应用时要保证传统建筑材料的特点,运用创新的手法保证现代建筑中的质量,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类型及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包括土、木、砖、瓦及石等,现对这些材料的具体特性探讨如下。土给人们带来的直觉感受为质朴、粗糙,能给人们带来自然的感觉,且土的来源不同,其色彩也存在较大从差异;土给人们带来传统乡土建筑的质朴的感受。木的纹理自然,以暖色居多,给人们带来朴素的感受,人们可以从木制材料感受到木材的弹性触感;木给人们带来木材的清香、回归自然的感受,让人们不禁联想到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中的砖以青灰色居多,视觉上让人感到泥土的朴实,其表面凹凸不平从而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触感;砖让人们产生传统建筑特有的质感及色彩的联想。石的质感丰富,由于品种的不同,其色彩也不同,不同的加工工艺给石材带来或粗糙、或光洁的表面效果;就情感联想上,没有经过雕琢的石材会让人们产生粗狂的感受,汉白玉等石材的运用则给人们带来高级感。瓦为泥土烧制而成,其成品种类繁多,有较为朴素的小青瓦,也有光亮精致的琉璃瓦,瓦的应用可以组成错落有致的层次;瓦可以让人们想到故宫金黄琉璃瓦的辉煌及南方粉墙黛瓦的雅致[1]。

二、现代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传承与创新

1、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现代表现形式

1.1材料质感的运用

质感指的是物质的质量及表面材质给人带来的感受,建筑材料的质感包括反射度、纹理、表面光滑度等,色彩及光线都会对质感造成影响。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表面或平滑、或粗糙、或致密、或疏松,光洁的材质会让人们感到纯净、精致,粗糙的材质则给人们带来厚重、朴实的感受,这些材料的合理运用可以给人们带来身心上的愉悦。传统的土木砖石瓦等材料表面以粗糙为主,给人们带来质朴、自然、亲切的印象。现代建筑设计时合理应用这些吃传统建筑材料,可以增强建筑作品的自然风貌及传统韵味。

1.2材料色彩的运用

材料的色彩可以划分为人工色与固有色,人工色是对材料进行加工后所得到的色彩;固有色是材料天然的色彩属性。例如木材未经加工时具有天然的色彩;砖经烧制后会出现红褐色的区分。传统材料的固有色受到气候及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其固有色多样,在建筑创作时需要充分保留传统材料的固有色并将其体现出来,从而充分增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例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为了体现汉文化的浑厚、质朴,充分利用当地的红砂岩以确保与墓室材质相似,将其红砂岩的固有色充分展现出来,通过综合运用小面积清透的玻璃材料与大面积橘红色、粗糙的红砂岩在色彩及质感上形成对比。

1.3材料形态的应用

建筑材料的比例、形状、尺度及组合方式都属于形态范畴,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自然属性不同,因此其尺寸是存在限制的。为了充分发挥出材料的韧性、强度及刚度,确保材料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合理确定建筑材料的尺度及比例。建筑材料的形态有人工及自然这两种,人工形态是经过排列组合或加工后形成的形态,常见的人工形态包括砖雕、木雕、砖瓦合成的地面铺装等;自然形态指的是材料原本的形态,常见的是古典园林中没有经过修饰或很少进行修饰的天然材料,借助这些材料的自然形态营造出自然的美感。

现代建筑中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材料的形态来开展设计。例如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设计时,设计师基于传统人文意识,使用各种被拆毁的旧建筑的青瓦来按照规律组合从而形成韵律感,给校园带来了民居淳朴韵味(图1)。

2、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创新运用

2.1结合新材料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传统材料,注意积极吸收时代精华,开展创新从而让中国传统材料得以传承、发展。例如当前常见各种金属材料及玻璃作为材料的房屋,但是这些材料作为人造材料,从质感上看来亲和力不足,还存在光污染等风险。对此石材、砖、木等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由于其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可以有效弥补金属及玻璃的缺陷。砖、石材、木等于玻璃、金属的结合在量感及质感上可以形成对比,这能克服现代材料的冷漠感、机械感。

例如上海新天地在材料运用上综合运用现代材料及有机材料,改建过程中在局部保留传统材料的同时,还重新运用了传统旧材料。设计时没有将石库门建筑全部保留,而是在局部使用玻璃面,又适当保留旧材料,石库门结合钢铁、玻璃等现代元素。

就外部装饰上,新式里弄使用砖墙承重,屋面使用人字木屋架,山墙使用西洋花饰,外墙使用水泥及清水墙,石,石库门取消了门楣,门框使用水泥,门套则包括西式柱、水泥等,从而实现文化上的东西合璧及建筑风格上的新旧对比。

柿子林会馆建筑用材选择上,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包括就地取材的花岗岩、石材墙面,现代元素则包括钢架支撑的玻璃幕墙,使用含有木材纹理的混凝土屋顶创造自然、通透的空间感。

2.2传统建筑材料与现代加工工艺的结合

传统石材处理表面时除了雕刻以外主要是使用原始工具进行加工,例如处理砂岩表面时可通过扁豁铲平和尖錾点凿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获得细点平、粗平、直纹槽、斜纹槽等及其他多种效果,但人工方法难以将高级石材的纹理及色彩完美地体现出来。现代石材表面纹理处理时包括斧剁、喷砂、翻滚、火烧、抛光及研磨等手段,使用这些现代处理手段可以让石材的重量、质感、光泽及色彩等发生变化,进而更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建筑中。某超薄石材对沉积岩进行处理,处理石材面层后在表面涂抹聚氨酯及玻纤,材料凝固后与面层石材形成复合体,最后将石材从岩石表面剥离,形成1-2mm的天然石皮。这种石材具有天然的凹凸石纹,平均重量为1.5kg/m2,厚度在1-2mm之间,材料可透光,可弯曲,因此可应用于包裹覆盖圆柱及曲线石材料。

结束语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新用法、與新工艺的结合为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空间,实际应用时不能仅局限于使用功能的满足,要更多地注意适应建筑的文化内涵及形象。传统材料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化从而增强建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佟佳.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21,48(1):167-168.

作者:任蕤蕤

上一篇:民用建筑节能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