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我国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每年的流动人才都在不断增加,大量的人员流动虽然促进了社会发展与进步,但是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问题却愈加严峻,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以现实流动人才情况入手,分析了基层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践中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应对措施,借以提高基层人事档案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人才运用与开发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篇1:

对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人事档案是原始的记载,是大学生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针对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如何优化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人事档案 问题 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思维,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针对如何做好大学生人事档案优化管理工作,帮助大学生减轻烦恼,深化服务,特作如下思考和探索。

一、目前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总会在网络上搜索到大学生对于人事档案管理提出来的各种问题,针对大学生的提问,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大学生人事档案内的内容不完整,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人事档案在转递过程中存在争议。

(一)大学生人事档案的内容不完整

大学生档案主要由学生档案和人事档案两部分组成,学生档案顾名思义是大学生高考情况及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主要包括高中档案、高考报名表,毕业生登记表、体检表、成绩单、实习鉴定表、党组织材料、奖惩材料及报到证等。这些材料多数是学生本人填写,由高校负责整理归档。[1]因为我国多数高校没有明确的学生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极少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导致了大学生档案在归档过程中时常出现档案材料交叉装错,或某些材料应该装但未装入档案的情况,造成大学生人事档案的内容不完整。

人事档案包括学生档案,同时也包括大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期间的,资质、个人身份、工作经历等方面的材料。大学生人事档案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这部分的内容是由专业的各地人才机构、或具有存档资质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来完成的,但是由于大学生工作的流动性比较大,时常出现这些材料不能及时装入档案的情况;加之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与存档机构联系过少,造成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的手续,没有及时准确的办理,造成了大学生人事档案的内容不完整。

(二)大学生人事档案在转递过程中存在争议

大学生人事档案在转递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争议,第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在《报到证》的报到期限内,到相应的人才机构办理存档手续,等到多年后需要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时,人才机构告知,没有干部身份,无法办理干部调转。

第二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档案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条例》、《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大学生档案应该由专人转送,或则采取正规的邮寄方式,不应由本人携带。但是高校为了减少工作环节、减少费用开销,擅自将大学生档案交给学生本人携带,导致大学生人事档案在日后的转递过程中,出现无人接收的状况。

第三方面,各地人才机构对于人事档案调转手续的要求不一致,导致大学生从人事档案转出地做的手续,到人事档案转入地并不认可,例如:“转正定级”这个词在网上的搜索点击率是非常的高,怎么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保留干部身份,这是多数大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有的人才机构要求,在《报到证》规定的报到期限内,到人才存档机构报到,大学本科生毕业一年后,向人才存档机构申请并填写《转正定级申请表》,有个单位盖章证明即可;有的人才机构要求,填写《转正定级申请表》时,盖章单位必须跟《报到证》上派遣的单位一致,否则无法办理。同样的人才机构对于办理同样的业务,要求并不相同,做了转正定级手续,相关人才机构并不认同,还是无法办理人事档案的调转。

二、如何优化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的思考和建议

(一)强化宣传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加强执行力度

要想从根本上做好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得从与之有切身关系的高校老师、大学生本人和人才机构工作人员着手,通过多途径的宣传,使档案管理相关人员明确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要求依法依规把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做精。[2]与此同时各高校、人才机构也将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重点抓,加大对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的软硬件投入。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监督管理,一旦出现问题,要责任到人。

(二)抓紧建立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互联网+”是当今中国比较流行的做法,并已有重要的成功经验和重大的突破。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曾多次提及,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的加强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互联网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和影像信息并存的大学生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形成全国的大学生人事档案“互联网+”的大平台。这样的现代化大平台,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提高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第二、真正实现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共享;第三、减少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的压力和强度。第四、促使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优化、不断完善。

(三)早日实现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互联化,必须抓紧解决集中统一、归口管理问题

目前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涉及的机构比较多,各个机构的管理情况不同,大学生人事档案正在逐步实行免费管理,国家应该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实行集中统一,归口管理,明确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规定其职责和具体手续办理的要求。这样做可以有效推进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建设,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增加的监测,社保交纳情况、绩效考评、专业特长等反映个人实际工作能力和从业诚信的内容统计,使大学生人事档案成为用人单位评价和招聘各类人才的重要依据。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做起:首先,统计各地方有哪些机构正在做管理大学生人事档案的工作,对这些机构进行评估,符合要求的机构保留,不符合要求的机构给予取缔。其次,要求各机构清查大学生人事档案,对于人事档案不完善的要整理登记,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给予完善,其他机构应该积极配合。最后,应该尽快的组织档案管理方面专业人士,根据我国现状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规范各部门机构对于大学生人事档案优化管理与服务。

总之,大学生人事档案是择业、就业乃至于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各组织选拔、任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它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工作一生。只有将这项工作早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信息互联化,服务全国一盘棋,才能更好地办两个“一百年”服务。

参考文献

[1]余丹.《浅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2013年10月,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杨蕾,冯爱学.《加强高等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2014年2月,《通讯世界》2014年3期.

作者:姜丽娜

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篇2:

浅议基层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我国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每年的流动人才都在不断增加,大量的人员流动虽然促进了社会发展与进步,但是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问题却愈加严峻,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以现实流动人才情况入手,分析了基层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践中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应对措施,借以提高基层人事档案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人才运用与开发工作。

关键词:基层;流动人才;人事档案;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不仅影响了人事制度改革进程,还降低了人才挖掘与利用水平。作为一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有责任去探索问题,寻找问题解决途径。为此,笔者基于当前基层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深挖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以改革与创新为切入口,针对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改善现阶段的基层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从而优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开发流动人才。

1、基层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在组织部、人社部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人员结构、归档范围、档案数量等各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促进了人才的选拔录用和合理流动,为流动人才的工龄计算、社保缴费、职称评审、权益保障等提供依据,维护了流动人才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但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及人员结构等都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工作需要,在实际工作运作中表现出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阶段基层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1.1个人“弃档”、“死档”现象较严重

“弃档”就是流动人才把档案放在人才服务中心或其他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后,长时间不与存放单位联系。我国每年有6百至7百万的大中专毕业生流入社会,除极少部分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大型国企就业并接收档案外,其余大部分流动人才的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还未深刻认识档案管理价值,常常是学校把档案放在相关机构后流动人才本身却置之不顾,一些无人问津的档案最终成为“死档”。目前,我中心就存有历年大中专毕业生和辞职人员档案5100多份无人问津,最早的竞是1983年的中专毕业生,另外每年还以700多份的毕业生档案递增,这其中绝大部分若干年后也将成为“弃档”、“死档”。

1.2人事档案过于注重管理

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少人才服务中心或其他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在流动人才管理与服务上做了一些相应调整,但是管理模式和手段依然处于较原始的层面上。以我中心看,本中心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基本上只关注流动人才档案的接收、分类、保存、装订、传递流程,忽视了档案的收集、鉴别、开发和利用。由于受人员和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等原因限制,对用人单位的一些不良行为不太重视也没有办法主动去收集和介入,影响了流动人才档案管理与服务能力。如,一些用人单位经常在无档案、无党团组织关系、无原单位证明情况下用人,即使有档案,也不太重视档案审阅、整理、甄别、归档工作,造成个人档案内容不完整、时间中断等,对养老保险、权益保证等都产生不利影响。

1.3流动人才人事档案与人员流动存在“脱节”情况

一些地区或用人单位为吸引人才实行“三不”政策,其中一条就是接受不带人事档案的人员,造成原单位有档无人,新单位有人无档,“人档分离”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我中心这样情况十分常见。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新用人单位对人员的学历、背景、能力、原单位工作情况等了解不足,可能在岗位安排上存在偏差,甚至出现违法违纪人员被重新任用到重要岗位而出事故,降低了人事档案利用率,影响了人才挖掘与利用成效。比如,我县乡镇一罪犯逃往外地,重新就业后又违法,在外地司法机关追查到原单位后才被发现是逃犯。

1.4档案材料收集欠佳,缺乏补充

人事档案内容包括各种履历表、登记表、学历背景、工作表现等一系列内容,但是由于对档案材料收集工作不够重视,补充更新不及时,使得人事档案资料不完整。比如,有的人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且该单位与存档管理单位无隶属关系,企业对流动人才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收集不够,形成不了完整的“经历链”。

我中心一些人事档案在以上情况影响下,档案材料因为长时间的无更新、无补充,使得档案价值贬值、功能退化。

1.5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规定与制度未落实到位

从现实的人才档案管理情况看,上级文件所提出的规定、制度等并未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出现多头管理,一些社会中介参与管理的情况,造成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较混乱。有的大学生毕业后直接把档案存放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由这些机构管理档案;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事业单位后,把档案转到工作单位的档案管理机构,由用人单位管理档案。比如,石化、广电、银行、卫生、教育等单位都有专门的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而有的大学生对档案管理价值认识不到位,直接由自己保管档案,导致档案成为“死档”,档案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1.6档案管理手段匮乏,管理人才缺失

就目前而言,基层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的创新力严重不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一直停留在过去,缺少对档案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在管理手段上,尚未完全实现信息化,电子档案较少,还处于手工编辑、检索层面上。我们知道档案管理是一种较枯燥的工作,人员流动较频繁,造成档案人才紧缺。而且,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在职工培训上偏重于理论讲解,实训操作训练不足,部分管理人员实践能力与服务能力不高。

2、基层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加强宣传教育,使流动人才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

档案是一个人背景与经历的一个原始记录,与养老保险、职务晋升等息息相关,它的管理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工作。为增强毕业大学生的档案意识,各档案管理单位应与辖区内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举行档案宣传活动,并在就业指导教学中应积极宣传档案的重要性,提高毕业生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档案的维护、管理与追踪,绝不允许学生自带档案,应把档案转至用人单位的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或直接寄回生源地人事人才服务中心等部门,以免档案成为“死档”或“弃档”。

2.2提高对流动人才人事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

档案管理,既要注重档案保管,更要重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人事档案的真正价值。所以,档案管理机构应提高对流动人才人事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在档案开发利用上,切实落实“三龄一历”审核工作,促进档案升级达标。同时,是否如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一样,加快建设全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通用信息库,形成以电子档案为主的档案体系,实现全国流动人才人事档案信息化,便于档案的查询、开发与利用。

2.3坚持落实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原则

根据我国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内容,我国在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上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任何用人单位都要严格按照这一原则进行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可减少“人档分离”现象。比如,我县规定流动人才档案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及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管理,其他无授权单位无权接受流动人才档案,进一步规范了流动人才档案归档行为。或者,成立“档案管理服务中心”,集中统一管理本辖区所有的人事档案,既能精简档案管理机构,又能减少用人单位卡档现象,确保档案安全。

2.4实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

在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内容真实准确。在档案材料收集上要坚持“求深、求广、求精”,加强材料内容鉴别,提高档案内容深度与广度。收集过程中应做到“口勤、手勤、脚勤”,扩大收集范围,拓展收集渠道。在档案材料收集上,除了传统手段之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

如,流动人才服务中心与各组织单位建立联动机制,档案人员主动和档案材料形成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把能反映业务水平、职务变动、工作变动、考核培训、工资调整等的最新材料收集归类,整理后归档,以充实人个人事档案内容。

2.5加强与公、检、法、纪检、保卫等部门的联系

加强与公、检、法、纪检、保卫等部门的联系,收集流动人才违犯党纪国法而形成的处分材料、个人检查材料以及甄别复查结论和判决书等方面的材料,然后整理入档,提高人事档案的完整度。同时,建立人才诚信档案信息系统,作为人事档案的补充,为用人单位提供所用人员的个人诚信评估报告和诚信查询服务。如,我县在现行中就建立了公、检、法、纪检等部门与相关档案管理部门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各单位有存在相关人员的违法违纪情况互相通告并将形成的处分材料、个人检查材料以及甄别复查结论和判决书等相关文件、材料送交一份给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存入个人档案。

2.6加强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抓住人事制度改革的契机,不断提高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力度,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需要。同时,完善激励机制以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在职人员知识更新和实践操作培训,如存贮、防护、扫描、微缩照相等方面,熟练应用网络办公和现代科技工具,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根据上级规定从事档案管理人员每年必需完成相应课时的在职继续教育学时,才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3、结束语

总之,为了适应现阶段的基层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需要,应不断的优化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所以,要认清目前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建立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为社会发展与人才开发提供更好的服务。(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人社局)

参考文献:

[1]胡浩媛.浅议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127-129.

[2]陈放放.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4,(19):116-117.

[3]邱扬涛.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档案,2011,(4):23-24.

[4]李春芳.浅析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3,(2):135.

[5]薛炳华.浅谈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3,(13):107,109.

作者:练汉雄

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篇3:

浅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人才流动日趋频繁,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成为趋势和必然,与之相对应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详细阐述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现状,并在分析现状原因的基础上,从改革现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改变人事档案社会意识淡薄的现状、增加人事档案的实用内容、规范人事档案的管理和转递、加大资金投入搞好软硬件建设、转变用人观念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改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现状;原因;对策

人事档案是记录个人经历、思想品德、学历职称、奖惩情况、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组织考察、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招聘人才的重要依据。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就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才流动变得频繁,为了适应人档分离和人才社会化管理,国家推行了人事代理制度,这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新型人事管理模式,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正是人事代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到21世纪,人才流动已经成为常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人才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存在着不少现实问题。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几个难点

(一)多头管理以致档案材料真实性受到质疑

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1996年12月2日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联合发布 人发[1996]118号)文件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也就是说从1996年起我国就有明文规定,流动人员档案应该“集中统一,归口管理”,但在实际执行中,普遍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人社部门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着部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教育部门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管理着部分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档案,一些没有档案管理权限的民营企业、中介机构、派遣企业、个体企业也在从事着档案管理工作,部分高校毕业生档案一直留在学校,甚至有的毕业生离校后,档案揣在自己手里。由于管理机构各异,档案管理不规范,造成了很多人事档案里材料的缺失、篡改或者私自拆封抽取、添加材料等情况,导致档案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受到质疑。

(二)弃档、死档现象严重以致管理成本递增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年》的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当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各地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的 “死档”和“弃档”现象到底有多严重呢,仅以永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档案室为例,截止2016年底该馆保管流动人员档案4万余份,其中无人问津的弃档、死档2万余份,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50%,据了解,全省其它市州档案馆弃档和死档数量也相当惊人,形势不容乐观,随着数量的递增,管理成本不断加大。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以致管理效率不理想

传统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封闭式管理,人事档案主要作用是供组织审查,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档案”。本人不仅不能接触到自己的档案,甚至不知道档案里会有些什么材料。人事档案在人们的印象中显得非常“神秘”。而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人事管理的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公开、共享”成为趋势和必然。国家中组部、人社部等部门在2014-2016年间连续下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0号、《关于简化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通知》(人社部办公厅发[2016]75号)等)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加快信息系统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而目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是,省本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般开发了档案管理系统,但对上级机构和对下级机构都没有统一的规划与交互,与其他人力资源机构无法兼容,互為信息孤岛。大部分市、县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档案管理无系统,采用电子表格记录,甚至手工作业,信息资源共享更是无从谈起。

(四)人员不足、素质欠缺以致管理水平不高

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要求,每管理一千人的档案需配备一名专职干部,县以下实行集中或相对集中管理档案的单位,应当配备专职人员。但由于一些档案管理机构编制紧张和用人制度僵化,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普遍人手短缺,且档案管理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接受了相关专业教育和培训的人数不多,大部分是采用“传帮带”的形式,尤其是县以下多数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机构由于流动人员不多,档案管理员多数为兼职或是临聘40、50人员,根本做不到《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规定的“归档齐全完整、鉴别认真、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的要求,甚至有些机构由于人手短缺,人员素质不高,档案库房因陋就简,硬软件设施不全,档案存放无序,无法及时整理,材料丢失和泄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原因分析

(一)流动性加剧与管理体制混乱是造成档案多头管理的主要原因

1.就业方式改变,就业流动性加剧,劳动者无暇顾及自己的档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在高校扩招的推动下,大学生由奇货可居,天之骄子变成了普通大众,据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2016届毕业生毕业就业情况的通报》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34万余人,实现就业31万余人,其中灵活就业24万余人,占总就业人数的76.4%。可以看出就业于非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外聘的毕业生占了就业人数的绝大多数,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匆匆就业,随后频繁跳槽,据相关资料显示,毕业头三年,大学生的跳槽率达到了40%。就业方式改变,就业流动频繁,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在聘用初期并不需要员工提供档案,而流动频繁又导致劳动者无暇顾及自己的档案。

2.人事档案多头管理及管理体制不顺。由于计划经济时代人事档案的功能性决定了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政出多门,组织、人事、教育、国家档案局等部门都制定了一些政策和规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都拥有档案管理的权限,档案管理体制上的混乱,造成了流动人员档案多头管理的现状,造成了人才评价标准和档案管理要求的不统一,档案流动的不畅通。最终既影响人事档案的管理质量又成为人才合理流动的障碍。

(二)档案意识淡薄与转移程序复杂是造成弃档、死档的主要原因

人事档案意识淡薄和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封闭式档案管理模式都是造成劳动者弃档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事档案意识淡薄已经越来越凸显,因为劳动者不重视而被放弃的档案日益增加。而现存的封闭式档案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档案内容千篇一律、组织评价缺乏个人针对性,劳动者对个人档案内容缺乏知情权,档案转递过程复杂造成人才的合理流动的障碍等等,这些弊端已经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时代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事业的持续和发展。

1.人事档案意识淡薄。现代企业用人更多是注重员工的个人能力,了解员工的做事方式和结果,并不看重档案提供的信息,造成了档案并不重要的假象,很多劳动者认为学历有毕业证证明,能力有职称证证明,自由择业,档案并不是很重要。社会整体人事档案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了弃档、死档的发生。

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内容缺失或陈旧。依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档案材料分为十大类,包括干部履历、自传、考核、学历职称、奖惩情况、党团关系、任免工资等情况,实际上这些类别里记录的比较完整的只有学历材料,由于就业情况的变化,就业于非公有制企业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中涉及的个人考核、能力、工资等内容一般都缺失,而个人业绩、诚信、社会保障等材料基本没有,流动党员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也很突出,除了材料缺失的情况外,档案内容陈旧也是困扰档案管理的一大问题,众所周知现今档案材料的十大分类已经无法全面地记录个人的社会生活,且流动人员档案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档案采用同一格式、同一分类来进行记录和保管,更反映不出个人在社会工作中的成长、专长、诚信和成就,无法对个人作出全面的评价,也无法满足新时期组织或企业对于个人的考察需求。在档案利用率低下的情况下,“弃档”和“死档”的增长越来越明显。

3.档案转移程序过于复杂,且各地执行政策情况不统一。2015年以前,档案的调动程序非常复杂,且不说调档之前人才引进繁杂漫长的申请审核,单说审核通过后的调档程序,就需要流动人员来回跑,过程持续时间短则2、3个月,长则跨年。如果碰到档案里缺少转正定级表和工资表的情况,则可能耽误整个人才引进的过程。而实际上,档案里面的转正定级表和工资表是按照事业单位的转正和工资来确定和调整的,与流動人员实际工作脱节,它既不代表流动人员实际的就业转正也不代表现在的工资水平,却能影响流动人员的人才引进落户,所以给流动人员带来很糟糕的体验,认为人社部门故意“设卡”。2014年国家中组部、人社部、发改委、财政部、档案局联合下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0号)明确了存档期间不再调整档案工资。2016年国家人社部又出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的意见》(人社部发【2016】44号)明确规定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不再对初次就业流动人员办理转正定级手续。而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对政策的执行程度不一样,有些省市仍然延续以前的档案审查内容和调动程序。档案调动手续的繁杂和冗长是造成流动人员“弃档”的原因之一,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带来了困局。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的成因分析

1.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各级领导是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障,档案的管理方式、档案的软硬件条件、档案工作的人、财、物,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领导重视。由于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档案管理部门常常是人们眼中的小部门,偏安一隅,工作内容繁琐,不是单位的主要业务,也不容易做出立竿见影的成绩。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认为档案保管就是“守好不丢”,未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当成重要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管理手段得过且过,信息化程度更是难以提高。

2.档案工作者自身观念陈旧,知识结构老化。 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政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老化,年龄总体偏大,意识比较薄弱,有些人对人事档案管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还是老观念,主要做一些抄抄写写,上架摆放的事务性工作,缺乏对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敏锐洞察,甚至对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不懂不问不学,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套路”。文化基础的欠缺再加上相应培训的欠缺,导致了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难以提高。

3.资金投入不够,软硬件设备配备缺失。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使用标准化的档案管理软件,且不说开发或购买管理软件动辄要几十万的资金投入,单说运行人事档案管理软件也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支撑和完备的软硬件设施支持。对于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部门来说财政经费有限,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有些县级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机构没有档案信息化管理所必须的电脑和网络环境,没有基本的办公设备,甚至没有专门的档案库房,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条件艰苦。

三、改变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转变档案意识

尽管现阶段档案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些新问题,但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不会取消,档案仍然是记录人一生,跟随人一生的重要资料,仍然在鉴定和考察人才方面极其重要,尤其是在人才引进类居住和转入体制内就业等方面,提供着不可替代的依据作用,应该由组织部门和人社部门牵头,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媒体、专栏、专题讲座,深入学校和企业,向高校毕业生和流动人员重点讲明档案的重要性和“弃档”的后果,改变人事档案社会意识淡薄的现状,让企业和流动人员主动重视档案,自觉维护档案的完整性。

(二)加大改革,集中归口管理

解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问题,要按照“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权限收归公共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统一管控,建立独立、专业、公信力强的公益性公共服务机构,制定统一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的标准,和统一的档案调动、转递的要求,保证人才流动的畅通,减少档案管理中不必要的社会消耗。

(三)增加内容,确保实用性增强

流动人员的档案内容不应该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十大类”,而应该将流动人员档案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档案区分开来,与时俱进地增加反映流动人员个人专业能力、业绩状况、信用记录、收入纳税情况、社会保障情况,甚至违法、违规记录,将流动人员档案建设成一个权威的全面的个人信息数据库,同时,增加流动人员档案的透明度,尽快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允许个人查看本人档案资料,允许用人单位有条件查询聘用人员档案资料,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提供更适应现代社会的档案管理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档案管理需求。

(四)规范管理,提升流转效率

国家应制定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规范和基础标准,明确归档材料,归档要求、档案利用、档案转递程序等内容,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内容,不断适应人才流动的变化,实现由流动人员档案控制到流动人员档案服务的转变,提升档案流转效率。

(五)加大投入,促软硬件建设

根据国家中组部、人社部、发改委、财政部、档案局联合下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0号)规定“各地要将相关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可参考保管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量等因素确定经费数额。”实际上同级财政在没有具体文件指导的情况下,对经费的测算审核没有统一标准,因而是否拨付经费,拨付多少经费情况不一。财政部门应下发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经费拨付指导性文件,根據当地经济状况、人事档案数量和工作人员数量明确拨付经费审核标准。保证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经费及时到位,各级领导要增强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自上而下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建设统一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一体化服务平台,各级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机构要保证本级机构档案库房和办公基本设施建设到位,为实现全国跨地区流动人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异地调档等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转变观念,强化队伍建设

人才是决定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没有合适的人才,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水平都是一句空话,但是由于编制不足,待遇不高,职业规划上升空间不够等原因,档案管理机构要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成为常态,要改变人手不足,素质不高的现状,一是要转变用人观念,政府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机构,在编制不足的情况下,申请财政专项经费,严把入口关,选聘政治素质高,知识结构新的专业人才以弥补人才的不足。二是要改善现有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吸收档案管理经验丰富的年龄偏大的档案管理员,稳定中年的档案管理业务骨干,同时培养年轻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既能保证档案业务有骨干力量把持大局,有经验丰富的人员从事事务性工作,又能保证档案信息化工作逐步铺开。三是要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制定培训计划,要使培训工作常态化,推进档案管理知识更新,特别是加大专业化、信息化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服务水平的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要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不能做和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保护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留住合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档案法》.

[2]《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3]《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

[4]《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年》国家卫计委 2016.

[5]《关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2016届毕业生毕业就业情况的通报》湖南省教育厅, 2016.

[6]饶园 .透视弃档——对档案作用的再思考[J].云南档案,2004.3.

[7]陈建华.试论高校基层档案意识与档案工作的关系[J].兰台世界,2011,2

[8]刘晓岩 .对人事档案制度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5,6.

作者:常永山

上一篇:提升综合能力的电气工程论文下一篇:技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