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2022-04-17

职工人事档案丢失纠纷越来越成为人事劳动部门、档案部门和司法部门以及广大职工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本文拟从民法原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人事劳动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来探析解决人事档案丢失纠纷的法律障碍,思考赋予救济的法律途径,从而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对解决这一难题有所裨益。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职工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职工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篇1:

职工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和对策解析

摘要:人事档案是劳动管理中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利益。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现代社会中人员的流动率增加,人员的自由流動为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因而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解决人事档案管理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人事档案是记录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其业绩表现、业务能力、品德作风、健康状况等所有信息的归档整理,是考察一个员工全面化信息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建立也便于企业在调配人员以及使用人力资源方面提供便利。但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机制的各种弊端不断暴露出来,为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就必须改革其管理体制,与时俱进,发挥出人事档案管理的真正作用。

一、当前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在人才市场中,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自由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向选择性”也越来越明显。企业在招聘录用员工时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人品方面,而员工与企业在达成一致性的时候更多的是由劳动合同进行书面的约束,而不是人事档案,员工只要按照劳动合同中的协议条款进行,则可以自由的选择职业流动。正是由于这种自由性,现阶段的员工以及人才市场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个人发展原因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员工选择跳槽的情况,而员工未及时办理转档手续,因而造成了很多死档或者弃档的存在。更是由于对人事档案重视程度不够,出现很多人事档案遗留在原由的人才市场或者交流机构中,这样导致后续进行有关人事方面工作的时候欠缺相应完整的档案资料查询,为后续的人事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

在企业内部中,人事档案有关部门长期受到一些机要性和制度方面的制约,有关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长期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采取单一的服务方式,导致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服务意识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管理者将重心过多的放在了保管资料方面,对于人事档案中所记录的一些信息资源都没有很好的进行利用,为企业调配人员,考察员工提供应该具备的价值。

(三)企业人事档案内容不够完善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对于员工的管理也是为了最大力度的刺激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而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差别很大,因此人事档案的管理除了具备员工的一些基本信息之外,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管理需要充实一些内容。但是在企业中,人事档案管理资料内容基本上只显示了员工的年龄、学历、个人履历等这些基本内容,对于员工在岗位工作上的业绩表现,工作贡献等都没有详细的归纳和记载,因而不便于对这个员工进行很详细的了解。

(四)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水平落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也开始发生转变,在一些信息网络应用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用电子档案技术逐渐取代纸质档案,但是在我国企业中,传统手工记录的形式仍然大量存在,并没有将电子化技术很好的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二、如何改进职工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人事档案的宣传

人事档案在管理中面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员工以及领导的不重视,这种不重视主要源于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作用的不清楚,因而有必要对员工及领导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和作用性的宣传,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应该正确对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例如可以通过一些形式对企業员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办法的宣传培训,提高了员工的意识,才能更有效的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促进其资源利用性的有效开发。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业务能力

人事档案中所记载的员工信息对于人事管理工作包括人员岗位的调动、工资结构的调整等都具有重要的依据作用,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人事有关管理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增强服务意识。首先需要对已经存在的档案信息进行整体归纳,其次针对各部门岗位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最后对所保管的所有人事有关资料进行整体盘点,建立明确清晰的档案管理体系。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企业一般会形成自己一套有序的规章制度,但是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新的状况,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会有些规章制度不适应变化中的社会形势,因而需要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不断的调整规章制度,及时建立健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让其更能够适应企业人事管理相关工作。另外还要不断充实完善员工档案的资料信息,扩大收集员工信息资料的来源,为企业进行有效的人员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四)加快人事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在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步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可以将人事档案中的编码、查询、统计、存放位置以及个人信息等都输入到计算机内,逐步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这样不仅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同时还能避免人工误差或者错误率,便于后期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保存,有利于延长档案资料的清晰时间和保存时间。

三、总结

企业管理中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管理内容,在人事档案管理中也涉及到各种环节和内容,为了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针对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或者已经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积极的去应对,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完善的改良方案,不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让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逐渐完善中国铁建集团内部人员的信息资源体系,为中国铁建进行人力资源的利用提供极大的便利,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企业以及员工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易小林.新常态下的煤炭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6(23).

[2]陈炯.新形势下对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J].江苏航空,2015(04).

[3]王明丽.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6(03).

作者:胡玉红

职工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篇2:

职工人事档案丢失纠纷的法律思考

职工人事档案丢失纠纷越来越成为人事劳动部门、档案部门和司法部门以及广大职工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本文拟从民法原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人事劳动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来探析解决人事档案丢失纠纷的法律障碍,思考赋予救济的法律途径,从而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对解决这一难题有所裨益。

一、处理好人事档案丢失纠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事档案是指人事、组织、劳动工资等部门在对人员的考核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整理,集中保存。主要有于部档案、职工档案和学生档案三种。内容记录干部、职工、学生个人的自然情况、社会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专业水平、历史和现实表现。具有现实性、动态性、机密性。是各级组织考察了解和正确使用人员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人事档案是在各种类型档案中与公民个人特别是干部、职工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档案。可以说人事档案在职工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工个人同人事档案之间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诸如劳动就业、调动工作、办理和领取社会保险待遇等职工享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权利都离不开人事档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职工个人属于“单位人”,单位对个人的工资、待遇、升迁、生老病死等都有全面的管理职责。在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已被打破,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完善和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模式不复存在,各种经济模式的企业风起云涌,人力资源逐步实现市场化配置,职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改组、改制、兼并、破产的企业特别多,管理档案的人员变动频繁,人员流动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企业丢失职工人事档案的纠纷也随之增多。

妥善处理好人事档案丢失纠纷,赋予职工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对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处理人事档案丢失纠纷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人事档案丢失引起的纠纷是否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

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对人事档案丢失引起的纠纷中作出截然不同的判定。如:1998年“百万锦诉海南经济技术开发集团公司遗失其人事档案致其无法调动工作赔偿案”,海口市新华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本案,并判决经济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人民币2万元,而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驳回了百万锦的起诉。同样,理论上出现以下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不应受理,其理由如下:

1.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是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产生争议而提起的民事诉讼。而单位与职工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是一种平等主体。

2.人事档案所有权属于国家而不属于职工个人,职工无权就其所有权受到侵犯提起诉讼。从人事档案形成来讲是各单位的人事主管部门,档案形成的性质决定了人事档案所有权的归属具有明显的非个人所有的性质。从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上来讲,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第4、6条,《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3、5条以及《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4、6条的规定,人事档案管理采取“条块结合”的体制,具体的人事档案管理属于党委系统的组织部门、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司法和军事系统的政治部门、企业的劳资部门(统称人事主管部门)的工作范畴。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第二条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二条对干部档案和企业职工档案明确规定为“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的成分”。这就以行政规章的形式从法律上明确了人事档案的国家所有权。

第二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不应直接受理,而应先由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双方当事人对仲裁不服时再向法院起诉。其理由是:企业丢失职工的人事档案而与其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法律规定有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法院作为民事案件受理,应服从前置程序的限制。

第三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其理由如下:

1.《民法通则》第五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企业丢失职工的人事档案,侵害了职工的劳动就业,享有社会保险福利等社会经济生活的权利,给职工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构成了侵权行为,人民法院理应予以司法救济。

2.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和职工之间已形成事实上的档案保管合同关系,用人单位应履行妥善保管的义务,但企业违背了这一法定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因此人民法院应该受理。

3.至于企业丢失职工人事档案是侵权行为还是违约行为,在存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情况下可由职工选择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这并不妨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受理。

(二)如何确立人事档案丢失造成损失的赔偿范围

在经济损失无直接依据也无法计算或评估的情况下,丢失人事档案的损失是否包括精神损失来确定赔偿额。在司法实践中,对此作出的判决相差甚远。如前述“百万锦诉经济公司赔偿案”中,其诉讼请求赔偿经济、精神8万元,一审法院只支持了2万元,而二审法院驳回了百万锦的起诉。在2000年“刘建国诉北京皮件三厂丢失人事档案赔偿案”中,北京市崇文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和区人民法院支持赔偿生活费的内容,而没有支持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费的主张。在2004年“李某诉北京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丢失人事档案赔偿案”中,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判决赔偿这名职工最低生活费、医疗保险费、独生子女费及误工损失费等各项损失6万元。同样在理论上也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民法原理对违约可否请求非财产损害赔偿持否定态度。因此,存在合同关系的情况下,遗失人事档案只能按违约处理,依法只应赔偿财产损失而不包括非财产损失。另一种观点为认为:无论侵权损害还是违约损害都应赔偿精神损失。我国民法对侵权之诉可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有明确的规定。而对于违约之诉,同样也可能导致精神损害,根据“有损害就有赔偿”的一般法律原理,也应允许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丢失职工人事档案,对于职工来说不仅可能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因此,精神损失就应置于赔偿的范围之中。

三、人事档案丢失纠纷救济的法理分析和界定

(一)救济途径的法理分析和界定

确定人事档案丢失纠纷的法律救济的途径的标准有两方面:(1)法律关系的性质。(2)国家的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1.司法救济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是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产生争议而提出的民事诉讼。当职工与用人单位

劳动关系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据行政管理权占有职工人事档案的根据就丧失了,而形成了人事档案的事实保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丢失了职工人事档案,事实上就侵犯了职工享有的劳动、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权利,造成经济损失。无论是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都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在存在法律责任竞合的情况下,职工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诉讼请求来起诉,以达到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目的。

鉴于人事档案所有权的归属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而通常的观点认为人事档案所有权归属于国家,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职工就不能成为人事档案保管合同关系的一个当事人。职工就可能不是合格的违约之诉的诉讼主体即享有原告人的资格。那么,根据我国的民法原理,即使职工对其人事档案不享有所有权,但由于企业丢失其人事档案表面上是物的损害,这是一种直接损失,而本质上是侵犯职工的劳动、社会保险和福利等经济权利,造成其间接的财产损失。那么,职工可以基于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提起侵权之诉,这样的话,可能对职工较为有利。

2.前置程序——劳动仲裁程序。在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法律关系的情况下,职工与用人单位因人事档案丢失发生,应当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关于劳动权利、义务的争执。如前所述,人事档案丢失表面上是“物”的侵害,而本质上侵犯劳动者的劳动权即享有获得劳动报酬、保险和福利等权利,因而属于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职工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劳动仲裁程序就成为人民法院受案的前置程序,而且是必经程序。

(二)赔偿范围分析和确定

人事档案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本身而在于其潜在、间接的物质利益,丢失人事档案这种“物”的损害,实质侵犯了职工劳动、社会保险及福利等方面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丢失人事档案的损失赔偿应当遵循我国民事和人事劳动法律的原理和立法规定来分析确定。

1.遵循全部赔偿的原则。根据我国民法原理赔偿全部损失除了直接损失以外,还包括间接损失即对“可得利益”的赔偿。其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其一是利益必须是当事人已经预见或者能够预见到的利益;其二是必须是可以期待、必然能够得到的利益;其三,“可得利益”必须是直接因违法行为所丧失的。职工因人事档案丢失而造成丧失劳动就业的工资损失、社会保险待遇和福利等经济利益的损失都属于“可得利益”的损失。

2.关于精神损害赔偿。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不宜把精神损害纳入赔偿范围。

第一,我国民法关于违约之责的规定对精神损失赔偿持否定的态度。

第二,虽然我国民法关于侵权之责的规定允许精神损害赔偿。但根据民事立法的原理和精神,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对人身权受到侵害的精神抚慰的物质手段。企业丢失职工的人事档案属于“物”或“财产”的损害而不屑于人身权的损害。

第三,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列举了精神损害赔偿也限于人格权、身份权和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的侵权。从而排除了人事档案丢失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档案局 239000)

作者:张玉国

职工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篇3:

档案管理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保证国泰民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完善和发展,我国愿意投保的居民越来越多,不少企业也为员工购买了养老保险以保证员工年老后可以在社会养老保险的帮助下安然度过晚年,用户的增加大大提升了保险基金筹的集量。企业职工保险档案管理的建立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继续延续以往传统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式,已经违背当今时代背景下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和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才是王道。本文将在分析和探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与之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档案管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前言

企业职工档案的建立需要依靠职工管理部门在进行职工招聘和考核等工作时,将职工个人的经历、业务技术水平、工资福利以及参保情况等信息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全面考察职工并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依据。但是目前企业养老保险档案建立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的背景下,由于不少企业对于建档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加之对于档案管理不规范,导致职工档案缺失或记载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对于职工合法权益的正常保护,并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基于此,企业方面一定要重视职工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企业和职工着想。

1档案管理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在翻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档案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不高,导致很多职工退休的条件得不到及时的办理和审核,不能适时地享受本该拥有的养老待遇。另外,目前不少地方社保机构在审核档案时发现其中关于职工工作履历、以及是否从事特殊工种等信息的记载尚不明确,增加了后期完善的难度。因此,对于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的记载一定要力求真实、准确、详尽,并对收录的档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档案中出现较为频繁的几个问题。

1.1部分企业对于职工档案的记载不准确

很多企业的职工档案中对于员工个人信息的记载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错误,比如姓名中的错别字以及立档时年龄填写的错误等情况都数见不鲜。而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大约有以下几个:首先,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没有及时给员工设立一份个人档案,由此导致招工登记表等材料的欠缺;其次,企业在设立职工养老保险档案时,忽视了职工的定职定级表等材料的归档,导致个人材料内容不尽完善;三是部分企业在改制之后,没有与职工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致使职工的档案中缺少了《劳动合同书》等法律材料的保護。

1.2部分企业对于职工档案疏于管理

有的企业由于资不低债面临倒闭的风险,在人力资源部门被迫解散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之后,职工档案由于得不到有序的管理,往往导致职工档案遗失情况的发生,威胁职工养老保险的领取和享用。

2针对档案管理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2.1制定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企业职工档案作为职工参加保险的原始记录,是职工在退休之后享受各项福利待遇的一项重要材料,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合法权益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步,我们首先要对企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以确保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规范性和可靠性,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可供参考:其一,邀请高校里研究档案管理的专家对职工提供理论培训,给员工灌输先进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另外,也可以通过鼓励档案管理职工参加省市档案局组织的专业培训,使档案管理工作者从外部源源不断的获取新的档案管理信息,构筑自己新的管理理念。总之,考虑到职工养老保险档案在维护企业形象以及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在目前和将来将发挥的重要作用,不管是职工档案管理机构还是职工个人都要致力于增强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和责任感。

2.2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对职工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数据急剧膨胀,而传统的手工编辑和检索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的操作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不能保证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已经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应在了解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推广网络传媒、数据库等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还可以安装档案管理软件,开展永久性的计算机录入和存储档案信息的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检索档案的速度和质量。基于此,企业还要培养一批计算机技术过硬的档案管理人员,使之能够熟练应用各种信息系统来进行档案管理,提高为职工服务的水准。企业还可以在养老保险业务中增加一系列档案信息查询服务,方便退休员工查询和了解自己有权享有的社会福利待遇,确保档案管理和档案检索工作的有条不紊。

2.3深入开发档案信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要深入挖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利用价值,让其更好地为投保员工服务,将档案管理工作转移到社会保险工作服务重点上来对待。另一方面,要设法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的使用效率,在对员工的各项基本信息进行立档之前,都要积极做好相关资讯的筹备工作,以确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的万无一失。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职工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已经覆盖到全国各地的企业,职工档案的内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职工的工资审批晋级等方面,而是更加注重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的投保和使用。社会发展的齿轮仍在不停的转动着,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也在不停的变化,要想经受住考验,企业方面要不断更新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理念,拓宽为职工服务的领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新的服务机制,牢牢把握住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脉搏,切实为民务实,了解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做为职工着想的优秀企业管理者和档案管理员。

参考文献:

[1]张明琴.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业务建设,2013(01):36-37.

[2]林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J].基层工作,2013(04):67-68.

[3]盛丽艳.浅谈“五七工”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艺术与传媒,2013(10):80-81.

[4]张玉凤.如何加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J].工作指导,2013(03):79.

作者:郝镇

上一篇:阅读自主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物理问题探索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