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有机化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以蓝墨云班课为基础,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对蓝墨云班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探讨,首先分析蓝墨云班课的应用背景和一般流程,在此基础上,以高职化学教学为例,探讨基于蓝墨云班课开展高职教学的具体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教学有机化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职教学有机化学论文 篇1: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做中学”

摘要:“做中学”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它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又符合化学学科教学特点。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实践操作,联系生活,实施“做中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做中学”;实验探究;实践操作;“用中学”

温家宝总理在大连轻工业学校考察时指出:“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教、学、做是一件事。职业教育就是把教学、求知、做事与技能结合在一起,做中学,做中教。”做中学,顾名思义,不是让学生从教师或课本上获得简单知识的学习,而是让学生从课堂实际活动中获得知识的学习。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种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又符合化学学科教学特点的教育模式。我认为,化学教学中的“做中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多元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观察、思考、实验、操作、探索、发现获得新知识,从而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活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做中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激发学习兴趣,要“做中学”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中职生普遍喜欢上专业课,而不喜欢文化基础课。我想原因之一是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原因之二选用的教材不适合学生,如综合课程班因要参加高考,选用普高教材;原因之三是文化基础课教学仍然沿袭了传统“听中学”的教学模式,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专业课教学则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活动,学生在操作与实践中学到知识;在操作与实践中提高能力;在操作与实践中得到快乐。因此,化学课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要在“做”上做文章,将“活动”引入课堂,实施“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永远起始于主体的积极过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动力中最为现实的因素。在化学学习中,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观察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乐趣。

要实施“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一个充满了要做的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所“思”,有所“问”,为解决问题而有所“动”。例如:金属钠的性质的教学,创设如下的学习情境,教师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一滴水)。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刚才的小魔术中,为什么能滴水点灯呢?在小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钠具有哪些性质呢?通过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就知道其中的奥秘。

二、 通过实验探究,实施“做中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是先传授知识,后动手操作;而“做中学”则允许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去做,而且按照自己的个性方式进行“做中学”,通过实验、操作、探究获得知识和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与当前中职教育的实际相适应的。

例如:氯水的成分与性质探究的教学。创设情境:[演示]:潮湿的氯水使有色物质褪色,而干燥的氯气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提出问题]:利用创设的情境,提出系列问题,步步深入。如:⑴氯气溶解于水后是否与水发生反应?⑵如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产物?⑶怎样证明假设的产物是否存在?⑷下列实验现象怎样?得出什么结论?[实验探究]:①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和稀盐酸,滴在pH试纸上,观察并比较现象。②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新制氯水,再向试管中加入2滴品红溶液,观察现象。③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新制氯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和几滴稀硝酸,观察现象。根据情境和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假设,分析论证;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在探究中层层深入,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 通过实践操作,实施“做中学”

“做中学”强调实践操作。动手操作是学生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基础,它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和容易理解的知识。中职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和动手实践,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实施“做中学”,要求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创造。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过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努力把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体验到“做中学”的快乐。

例如: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原电池反应的原理,认识原电池反应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而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自制水果电池。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方案,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用铜片、镁片、铝片或锌片(可从废干电池中拆取)、番茄、柠檬等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并测试能否产生电流,能否使二极管发亮。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是想要二极管亮起来,但做起来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同学们实验了多种水果,结果都没能使二极管亮起来。在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动手动脑,最后他们选择了铜片和镁片作电极,用15粒番茄串起来终于使最小的二极管亮起来。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 通过联系生活,体验“用中学”

课堂教学中的“做”是学的一个过程,而在生活中的“用”则是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做”来探究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即用科学方法观察和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的变化,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化学,善于用化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化学在生活和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有机物这章节的内容贴近日常学生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教学内容和实验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从身边及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入手,学习最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了解它的学习价值,感受学习有机化学的有趣和有用。如油脂是人类主要的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教学中,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怎样用油脂自制肥皂,在探究中让学生了解油脂的用途,而这个“用途”是看得见、用得着、做得到的。同时,让学生从外观、洗涤效果方面评判自己制造的肥皂,并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应用油脂自制肥皂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化学,在实践中“做”化学,在生活中“用”化学,在“做中学”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化学“做中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实验、操作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在“做”化学和“用”化学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应用。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为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开辟了一条新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孙文平.“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祖浩,王云生.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2(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吴信峰,张宇.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分析[J].化学教学,2005,(11).

[5]梁正.探索性实验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0).

作者:曾新

中职教学有机化学论文 篇2:

试论蓝墨云班课基础下的高职教学实践

[摘 要] 以蓝墨云班课为基础,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对蓝墨云班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探讨,首先分析蓝墨云班课的应用背景和一般流程,在此基础上,以高职化学教学为例,探讨基于蓝墨云班课开展高职教学的具体方式。

[关 键 词] 蓝墨云班课;高职;化学教学;翻转课堂

随着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传统的课堂形式得到明显改观,各种先进技术软件的应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由蓝墨科技自主研发的蓝墨云班课,以先进的云平台技术为基础,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化服务。师生只需要通过移动设备即可登录平台,进行课程订阅、教学视频上传、下载等操作。蓝墨云班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师生一致欢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蓝墨云班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背景

在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趋势下,各种形式的网络课堂层出不穷,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蓝墨云班课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辅助APP,师生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登录系统,利用蓝墨云班课云服务平台开展课内、课外的教学活动。蓝墨云班课APP主要包括6大功能模块,分别是活动库、作业/小组任务、头脑风暴、测试、投票/问卷、答疑/讨论。此外,还提供了丰富的链接功能,支持教学视频的录制、上传、下载和转发等,以及各种文献资料、教辅材料的查找和下载功能。在这些功能模块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进行一般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作业布置、测试、答疑等。由于蓝墨云班课功能强大、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因此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蓝墨云班课的一般流程

总结蓝墨云班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经验,其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课前准备,教师组织学生在移动终端上下载蓝墨云班课APP,根据软件提示,创建、加入班课,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案、PPT和各种教学材料,上传到软件资源库,供学生预习使用。(2)班课教学,利用软件功能进行点名,节省课堂时间。在点名提问环节,可以使用摇一摇功能进行随机点名,在章节内容教学结束后,可以利用软件题库进行知识点检测,随机抽题组成测试卷,并由系统自动阅卷,得出考核结果。(3)作业布置,教师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软件布置作业,學生完成作业后也可以通过软件作业提交,作业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软件的头脑风暴功能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点。(4)教学评价,学生可以在讨论区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投票问卷的形式反映学习情况,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课题调研和教学改进,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三、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职教学

(一)蓝墨云班课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蓝墨云班课自身功能强大,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弥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从蓝墨云班课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蓝墨云班课的班课创建人员一般是各科教学老师,创建班课后,权限也集中在教师用户手中,而不具备类似于QQ群的设置管理员功能,无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有学生信息记录,没有时间记录,无法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行了解。

2.蓝墨云班课是基于移动网络和云平台的教学应用软件,目前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布置作业等功能,但在课堂上的应用较少。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对蓝墨云班课的课堂应用缺乏重视,另一方面也受学校的网络配置所限,如果网络不够流畅,在课堂中基于蓝墨云班课开展教学反而会导致教学效率下降。

3.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参与蓝墨云班课教学时,由于自身缺乏自制力,普遍存在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登录QQ、微信聊天的现象,而没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因此实际教学情况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4.蓝墨云班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通常与翻转课堂教学模

式相结合,将部分课堂教学内容搬到课前进行,让学生通过蓝墨云班课中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这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案之外,还要对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和整理,然后发布到蓝墨云班课的资源库中,供学生自学使用。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课件并上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教师的课前准备负担。如果教师不能尽快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就会因课前准备不足,影响蓝墨云班课教学效果。

(二)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职化学教学改进方案

以高职化学教学为例,对蓝墨云班课的改进方案进行探讨,以期充分发挥蓝墨云班课的作用。以某高职学校一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在学期开始时,一班和二班基于蓝墨云班课开展混合教学模式,三班和四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根据蓝墨云班课的实施流程对其改进,具体改进方案包括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阶段。首先利用蓝墨云班课的教师技能培训功

能,组织一班和二班的化学教师开展教师技能培训,使其充分熟悉蓝墨云班课的各种功能,并通过优秀课程示范,使其掌握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对课前准备的重视,积极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完成课堂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规定统一的预习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在讨论区开展讨论,此阶段由学生提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加以记录和整理,然后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集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比如,在滴定分析法的自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般溶液配制的浓度计算掌握不好,还可能对滴定分析的仪器不够熟悉,对滴定操作过程印象不深刻。学生自学后,在讨论区将这些问题反映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对准备的课件或材料加以补充,比如专门录制滴定实验视频,在视频中作出必要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教学分析阶段。在课前准备阶段增加讨论环节,可以使教

师尽早了解到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信息量大、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利用蓝墨云班课提供的多种信息表现方式,突出重点,解决教学枯燥性的问题。

比如,讲解酸碱平衡的内容时,涉及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路易斯电子理论、酸碱质子理论等,还要进行酸碱溶液的pH值计算,掌握缓冲溶液原理及配制方法。内容比较复杂,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均有较高要求。教师要对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主线,控制好教学进度,并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明确教学重点。采取图文、音频和视频多种形式辅助讲解,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充分理解、深刻认识,并熟悉实践过程的操作流程和一般方法。

3.教学设计和实施阶段。在做好充足准备、深入进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并在课堂上灵活实施,从而达到基于蓝墨云班课开展化学教学的目的。基于蓝墨云的化学教学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上和课后,其中,课前与课后阶段以线上教学为主,课上则以线下教学为主,但可以充分发挥蓝墨云班课的功能优越性,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纯水制备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纯水制备原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回流和蒸馏的操作过程,熟悉在此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装置。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好教学活动内容,通过添加活动操作,储存在蓝墨云班课的活动库中。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让学生登录蓝墨云班课,找到该活动主题,领取自己的任务,并查看必要的任务提示。为保证学生认真充分了解实验规则,在此环节可以添加一个小测试,随机抽取关于回流装置、蒸馏装置使用注意事项等问题,学生通过测验后才可以开始实验,从而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4.教学考评阶段。高职化学成绩考核主要由平时测验成绩、实验成绩、期中和期末成绩等部分组成,最终得到综合评价结果。但在传统的考核过程中,由于过分看重卷面成绩,一张试卷定结果,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平时的课堂评价主观性较强,也会对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产生一定影响。基于蓝墨云班课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软件系统的记录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问题讨论情况、知识掌握情况等,以此為基础,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设置各项指标权重,由系统代替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又能给予学生相对公正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按照指标要求更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三)改进后的教学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基于蓝墨云班课开展化学教学活动的一班和二班在学习成绩、化学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都明显高于三班和四班。其中,一班和二班学生的化学课堂教学满意度达到83%,有参加化学学习小组意愿的学生占总数的75%,化学平均成绩提升7.3%,远高于三班和四班的2.9%。

综上所述,蓝墨云班课是一种适用于高职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率。通过利用蓝墨云班课的活动库和信息资源库,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此外,蓝墨云班课的应用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郝利娜.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6(14):149-150.

[2]孟婷婷.关于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15):114.

[3]谭春兰.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6):219-220,240.

作者:陈靖靖

中职教学有机化学论文 篇3:

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移动应用开发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先进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基于OBE-BOPPPS教学模型,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符合高职教学实际情况的移动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典型的生活化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以课程项目的形式贯穿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具备参与度,让学生有兴趣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促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提升学生未来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时的竞争力。

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型;参与式教学;教学方法;移动应用开发

1 背景

近年,先进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型以参与式学习为核心理念,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新工科”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较高的契合度[1]。

经过与行业内大量企业开展多次交流研讨,本文基于OBE-BOPPPS教学模型,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符合高职教学实际情况的移动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典型的生活化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以课程项目的形式贯穿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具备参与度,让学生有兴趣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促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提升学生未来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时的竞争力。

2 课程教学背景及现状

2.1 课程现状

移动应用开发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在学习Java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等课程后[2],具备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前端页面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的能力基础上,开设的应用开发类核心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工作岗位,培养Android项目程序的开发和维护能力,并培养其良好的编程规范和职业习惯,并为后续物联网实训项目中应用层开发奠定基础。

2.2 学情分析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属于典型理工科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学习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Java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前端开发的设计理念和数据库管理的使用方法,具备进一步使用Java语言进行综合应用开发的能力[3]。

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对物联网相关技术也充满求知欲,但是普遍存在意志力较为薄弱,不自信等问题,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投机取巧,半途而废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需要做适当的引导。此外,学生喜好动手实践,希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一定的成就感。

2.3 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依然采用传统的结构化知识体系教学,层层递进,体系完整。但在面向高职学生的实际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基础知识点的讲解相对枯燥,学生兴趣不足;系统框架相对复杂,学生学习难度大;课本案例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无法感知课程在专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3 基于OBE理念的总体教学设计

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开发的发展趋势,本文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思想,坚持成果导向的理念,对移动应用开发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融入生活化场景,注重学生参与度,设计与实际生产应用场景匹配度较高的教学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行业热点。

3.1 教学目标设定

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移动应用开发在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中的基本开发知识和技能,掌握开发环境的搭建方法,掌握利用基本布局技术和常见控件设计应用程序界面的方法,掌握Android框架體系中四大组件的使用方法,利用网络编程技术实现网络通信的方法,了解动画及多媒体的使用方法,能够模仿现有移动应用进行界面布局并进行简单的功能应用设计,为后续开发物联网应用层开发奠定基础。教学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要求学生规范编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培养进行有效沟通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2 教学任务设计

在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每一个案例的设计都与实际场景相匹配,以项目的设计与实现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本文结合移动应用开发的典型场景,设计了16个任务,从最简单的项目创建出发,利用计算器界面、支付应用登录界面和宠物领养界面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控件和界面布局方法;利用聊天应用登录界面、天气应用、人员通讯录的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移动应用开发中的数据存储方法;利用水果展示列表、记事本应用、点餐功能页面设计、短信查看应用、音乐播放应用的设计掌握系统四大组件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通过对网络版天气预报、聊天应用、刮刮卡应用的设计,让学生拓展对网络编程和动画知识的理解;最终通过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网上订餐应用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学习成果。详细内容如图1所示。

4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施

BOPPPS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六个步骤,分别是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4]。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导入阶段的主要作用,在这个阶段需要积极推动学生的思考,定位核心学习内容;目标阶段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可以达成的具体成果和能够掌握的详细知识点;前测阶段是指教师通过一些小测验、开方式提问和课堂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已经具备的知识,帮助任课教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核心环节则是参与式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全面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因此,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利用信息化的互动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后测阶段是通过合理的测评手段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学习目标掌握程度,对学习成效进行有效的评价[6];在最后的总结阶段,要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整合,固化知识点,引导学生拓展和反思。

本文结合移动应用开发的课程特点,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环节设计,在此,以《任务十四:制作智能浇花应用》一次课程为例,说明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法。

4.1 课前环节

课前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任务视频,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本次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完成感知层模块设计、智慧浇花应用的界面设计。在完成课前任务的过程中,对课程要点和难点有了一定的认知后,进入实际授课环节。

4.2 课中环节

4.2.1 导入阶段

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唤起学生对国家防疫工作的认同,也呼吁学生不要忘记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以组织一场“绿植送温暖”志愿者活动,向医护工作者表示敬意。通过超星学习通的课堂讨论功能,让学生提出养花存在困难,引导学生发现传统绿植养护存在的多种困难,利用专业所学解决实际困难,进而引出任务主题“智慧绿植管家”系统的开发。

通过展示学生在课前完成的优秀作业,指出应用设计和开发应当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并要求学生思考目前系统中缺失的模块,让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到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通信业务模块的实现。

4.2.2 目标阶段

通过讲解智慧绿植管家的系统框架,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网络框架OKhttp的基本使用步骤、子线程更新界面数据的方法等,完成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可以运用OKhttp构建网络交互程序;利用runOnUiThread将子线程的数据更新到UI线程当中;利用合理的方法防止用户短时间内重复点击。

4.2.3 前测阶段

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或者电话交流需要包含哪些角色,实现通信需要几个环节。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通信是否有基本的概念,认知水平如何,进而决定是否需要调节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

4.2.4 参与式学习阶段

1)通过角色扮演法,让所有学生理解通信的基本流程。請两位学生对生活中的需求帮助场景进行表演,让学生理解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数据通信,都会有请求发起人、请求接收人这两种角色,而且两个角色需要建立通信信道,才能基于某种都能解读的协议进行消息传递。

2)使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设计两个模块进行消息传递的指令信息。教师提出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控制指令才能区分控制,指令的设计既要简单有效,又要有实际含义,要求学生发散思维,探讨合适的指令名称。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把产生的所有想法都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最佳方案。

3)使用分组实操法,让学生互相协作完成任务。在教师对课程任务进行分析讲解之后,学生进行两人分组活动,通过阅读任务书,互相讨论,自主探索任务的实现方法[7]。

参与式学习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提升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感较好,对自身产生较强的激励效果,跨越被动学习的壁垒,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进而挖掘个人潜能和提升个人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2.5 后测阶段

随机抽取三组同学进行成果汇报展示,详细说明本组完成了哪些功能点、使用哪些学习方法、又做了哪些拓展功能,展示完成后让班级同学对该组作品进行点评,并且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评分,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2.6 总结阶段

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针对重点问题进行着重分析,结合重点和难点,提出任务的拓展性训练,引导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主动探索学习。

4.3 课后环节

课堂结束后,教师将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录制成视频,发布到超星学习通平台供学生课后巩固复习;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相应的解答,将解决方案发布在论坛中,供学生进一步探讨;发布课外的拓展性视频资源,便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5 教学效果及评价

本文使用OBE-BOPPPS的创新理念融入移动应用开发的课程教学后,不再采用传统的统一笔试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移动端应用进行模仿开发,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界面还原,并且进行简单功能的开发,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将展示自己完成的期末作品,由学生分组互评和教师总评,根据作品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多角度的评判,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

而过程性考核方面,则包含线上资源学习情况,日常考勤、课堂作业评价和阶段性考核共同构成,多维度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6 教学建议

6.1 根据行业需求,合理设计课程案例内容

本文针对传统程序开发课程中,存在的课内实践案例前后关联性不大,专业课程衔接不顺畅等问题,根据物联网专业特点及企业人才需求,基于OBE理念设计教学任务,能够大幅度提升课程的专业黏合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6.2 打破传统思维壁垒,探索最佳的混合教学模式

本文打破传统的以教师活动为中心,以知识点讲解为主线的壁垒,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参与性,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8]。

6.3 引入线上自主学习,尝试接轨学科竞赛

本文将历年的一些物联网竞赛的题目修改为移动应用开发的课程小案例,融入教学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把程序设计学习变为学员快乐的、有竞争意识的经历。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参加相关的学科竞赛打下坚实基础。

7 结束语

本文以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为例,结合物联网行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OBE-BOPPPS教学模型进行了课程教学设和实践,紧紧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9],强调学生深度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翻转课堂的实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锦,杜尚荣.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9):11-13.

[2] 李涛.系统化的《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教学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22):218-220.

[3] 曲欣欣.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以《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赛为例[J].智库时代,2019(50):130-131.

[4] 阮环阳,林夏艳,戴冬燕.BOPPPS模型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215-217.

[5] 周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93-94.

[6] 王乐球.面向翻转课堂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7,16(9):222-225.

[7] 李扬.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理论观察,2020(2):154-156.

[8] 魏小平,康文斌.BOPPPS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以静电场的环路定理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35-138.

[9] 张建勋,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1):25-28.

【通联编辑:谢媛媛】

作者:陈汉伟 汪婵婵

上一篇:乙醇工艺化学工程论文下一篇:电化学显微镜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