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内涵及途径

2024-04-2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内涵及途径(精选8篇)

篇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内涵及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内涵及途径

摘要:高校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教育以及科研创新的多重作用,其地位与作用极为重要。因此,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在分析当代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道德修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教师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职业特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身上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崇高使命。而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转变以往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更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职业道德。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说,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重利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观念也不同程度影响了学校这片“净土”,有的教师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缺少奉献精神;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本末倒置;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个人本位,为个人私利不择手段,失去了在学生中应有的表率作用。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尽职尽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去从事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的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前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1,2]。如何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进步是全社会面临且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1.1 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专业技术人员,其需要与动机具有高层次性。这种高层次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中产生的较大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尊师重道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认同有所降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主流的意识还是非常认可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教授者持有尊重的态度。这样的社会环境,也说明高校教师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那么,对于高校教师本身来说,培养自身高层次的需要与动机也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3,4]。1.2 高校教师职业的多重角色性

高校教师具有多重角色,主要包括:(1)教学者,教师的首要工作要务是教学,上课、教课是一名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首要的角色就是一名教育者。(2)科研者,常常听人说,要给别人舀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学者如果没有自身的知识储备,就会在讲课时捉襟见肘。所以,高校教师要丰富知识储备,在专业之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必须要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教师的第二角色是科研者。(3)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班级的学生,不论是课中还是课后,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否则,教学过程中一盘散沙的话,教育的引导作用难以实现。鉴于此,高校教师也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5]。1.3 高校教师职业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知识作为传达思想的载体,根据各种层次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特征。基础知识,例如:简单运算、基础识字等,就有着普及性的特点。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拥有资源和掌握运用的能力。比基础知识层次高一些的就是义务教育的大体内容,可以被称作常备知识,这种知识对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有着最基础的支撑作用。再往上的层次就是高等教育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倾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围绕某一专业进行。高等教育知识之后,就是科研知识。科学研究是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所进行的活动。由于从事的人数相对较少,需要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多,从事的内容非常专业,科研知识不可避免带有或多或少的个人倾向。高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属于高等教育知识,在辅助教学的科研过程中,也需要具备相当的科研知识。因此,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自身提高的学习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在独立性的特点基础之上,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项以创新为目的的活动,那么,高校教师的工作也一定是具有创新特点的工作。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具体特征[6]。2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2.1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亦称高校教师的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以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7]。2.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2.2.1 热爱教育事业

高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教师职业的光荣,衷心地热爱人民教育事业。高校教师应该忠诚于神圣的教育事业。2.2.2 热爱和尊重学生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育的工作要以学生为本,高校教师必须热爱和尊霞学生。高校教师要把教学工作搞好.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首先热爱学生。这就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2.3 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劳动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师要为人师表,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在治学方面,要具有治学严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教育影响学生。

2.2.4 勇于探索创新

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实最新知识.推出最新的科研成果。在教学中,高校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8]。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厌教,即不愿意当教师,人才外流时有发生:有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收入低,有些教师感到教师地位低,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明显,从而出现了心理不平衡,影响了教学热情;不少教师投入了大量精力另行创收或在社会上兼职,使其教学质最无法保证[9]。4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加强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可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及学习环境。为人师者,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学风,以高尚品德、人格魅力及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无形价值。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而高等学校正是基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等学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推进和谐建设的进程。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5.1 强化教师道德理论及职业精神

高校教师应该努力学习职业道德理论,切实注意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今后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打好哲学理论基础;要向周围的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学习,通过对比,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善于总结,不断学习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提高对生活的热爱。要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去教育和感化学生。高校教师有着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还需躬身力行,善于学习业务,勤于工作研究,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深化学习。要集成、凝练、整合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发展合力,才能够形成创新的气候效应。

5.2 从人格教育角度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提升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素质有必要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社会个体内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人格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建设需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并适时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通常无形教育的方式也是可取的,可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树立起来,使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和感染,进而建立与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5.3 甄别、善用网络时代信息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网络所带来的海量信息。海量的信息带来的必然是鱼龙混杂的信息,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10]。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自己不被网上的消极因素和不良信息所影响,首先,就需要教师增强自身的甄别能力,能有效判断互联网上哪些信息是有误的或者是消极的,做到自身不受这些因素影响,这样才能做学生的表率,不传播负能量。其次,作为新时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及时纠正学生所受到的互联网负面因素所带来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并且要耐心细致地开导和梳理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从而摒除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弊端,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让互联网真正地为教育教学所用,成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工具。最后,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大型门户网站、有很强社会公信力的媒体网站、权威的国家机关网站和学校的官方公共网站上获取信息,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叶小华.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科技信息,2011(26).[2] 张惠贞.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理论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1).[3] 徐霞.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与道德修养[J].价值工程,2013(29).[4] 崔冰.浅谈教师的职业特点[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04).[5] 李希民.教师职业特点及道德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 2001(04).[6] 孙杰,郭兴立.教师的职业特点及素质构成[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06).[7] 邓晓霞.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科技信息,2009(9).[8] 杨丽.浅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价值工程,2010,29(29).[9] 张君.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与途径[J].考试周刊,2011(21).[10] 朱泓,尹贵斌,蔡丽华.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4).

篇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内涵及途径

办好一所大学,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品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数量在扩大,质量在不断提高。从整体上看,高校教师是一支能够担当起高校教育、科研、教书育人重任的队伍。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近年来,部分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也出现了奉献精神衰退、注重物质追求等现象。教师的职业道德滑坡影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真正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其特征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总和。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职业活动范围内, 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特点主要包括: 特殊性;先进性;示范性;教育性;继承性和时代性;奉献性。高校教师是校园生活的主体,也是大学精神建设的主体。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和善于治学育人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精神的人格化象征,这支队伍中每位教师的个体人格形象与职业道德品质直接折射着其所在大学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因大学精神的特殊性,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其特殊性。第一,要有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第二,要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第三,要有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第四,要有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高校在实践“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宗旨的过程中,肩负着“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责任。我们的教师,是以德治校的主力军,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加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以德治国,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并且,我们还应该走在时代和社会的前列。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迫切需要。要办好一所大学,必须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我们看到,正是由于多年来广大教师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创造了突出的办学成绩,铸就了学校的品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否提升办学层次、推进跨越式发展,与师德师风具有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和衷共济、敬业奉献,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3、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带动校风学风整体建设的迫切需要。大学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当前,我校师德师风整体是好的,然而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改善,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三、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敬业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在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有的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 想方设法到校外兼职, 影响了本职工作。部分教师对缺乏社会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 工作懈怠, 不求进取。缺乏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 不安心教师职业。

2、教学不认真,学术不严谨。在高校以科研为第一评价标准,教学为次要标准的制度下,大量的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方面,很少潜心研究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上课敷衍塞责、照本宣科, 应付差事,不认真备课,教学效果差。而科研方面,缺乏科学求实的态度和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急功近利,伪造数据,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 严重损坏了高校教师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声誉。

3、只教书不育人,教育失规。有的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毫无兴趣,敷衍塞责。育人观念不强,把教书看作是单纯的业务,缺乏育人意识,轻视“ 两课” 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只管学生的学习,不抓学生的思想;有的教师一味追求个性自由与思想解放,忘记了自己的教师责任,在课堂上或对某些问题的解释上,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随意发泄牢骚和怨气,发表学术上乃至政治上都不成熟的观点,造成了对学生思想上乃至行为上的误导。

4、缺乏为人师表意识。有的不注意自身的师德修养, 不注意树立教师风范, 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上课自由散漫,仪表不整, 语言粗俗, 纪律松懈, 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这些行为不仅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 甚至起到错误示范的作用。

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1、提高思想认识,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首要任务。

对社会来说,道德的重建、精神的提升,无疑靠教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一所学校、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重大而深远的。人们希望今日的教师是社会的道德楷模,是唤醒人们良知的天使。如果教师自身的道德出了问题,岂不是源头出了问题!对一所学校来说,师德滑坡会破坏一所学校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精神特质,降低学校的社会声望,殃及学校发展。一所高校所特有的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象征,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追求、治学风格与文化氛围。一所高校的精神特质是经过长期的培育而逐渐形成的,是一所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如果教风浮躁,教师不能潜心治学,何以谈上学校的精神追求?而失去精神追求,没有精神特质的学校何以谈改革与发展?所以,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将其作为师资队伍建设乃至整个学校管理的首要问题来抓。

2、加强教师思想教育,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思想基础。

从当前整体情况看, 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普遍薄弱的环节。近年来, 高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局限于职称的评定, 对学历、论文、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教学工作量、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 但是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要求呈现软性和弹性的趋势。不少高校只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而忽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要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要求, 制定、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的道德要求, 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同时对少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要敢于批评教育, 严格纪律, 严格要求,以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风, 创造教师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一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竞赛、优质课评选、基本功技术比武,选拔培养教学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举办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展等,努力提供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条件和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二是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活动,如举办师德建设大讨论、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师德报告会、科技文化艺术节、演讲赛、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三是积极开展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形成教师讲师德、机关树形象、学生抓素质的良好育人氛围。坚持正确的道德舆论导向,对师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积极影响和规范教师的言行。

4、科学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是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保障。

一是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训机制。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对教师进行思想品德、职业精神和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尤其要侧重对新加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进行教育。要加强日常思想政治学习,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教师树立职业形象,加强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的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二是建立宣传示范机制,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经常举行教学观摩活动,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再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以“树师表形象,树师德典型”为主题的宣传、交流活动,树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教育人,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经常强调,经常宣传,经常褒奖,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深入人心。

三是建立考评激励机制,以积极的政策领引人。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是教师考评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立学校师德师风指标体系。对师德师风的标准进行量化和细化,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 考核评价、奖惩办法提出明确要求, 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约束力。把师德评价纳入教师岗位职务考核体系, 考评工作必须做到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职务评聘、评先表优、工资晋升的重要依据,记入教师档案,对不能尽职尽责,工作态度不端正,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问题以及违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篇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内涵及途径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厌教,即不愿意当教师,人才外流时有发生;有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收入低,有些教师感到教师地位低,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明显,从而出现了心理不平衡,影响了教学热情,不少教师投入了大量精力另行创收或在社会上兼职,使其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事业,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高校教师应该确立起面向21世纪的职业道德观念,在更高层次上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内涵

1. 高校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而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作为基础的。作为特殊的教育劳动,教书育人是一种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的、形式千变万化而外界又难以直接监督的劳动,是一种极为细致复杂的艰辛劳动。为人师表,不仅要对学生负责,而且要对社会、对科学负责。眼下,高校教师中存在的浮躁心理,实际上是一种对科学、对社会、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心态表现在科学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现在教学上,必然不“实”;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就会贻害社会,因而也谈不上“善”。所以,教师必须具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和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近责。

2. 高校教师应具有基本的政治素质。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政治学习机制,以学习班、培训班、研讨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坚定教师社会主义教育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爱教、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引导教师充分关心国家政治经济,将自身的事业与国家的强盛紧密结合,使教师以最崇高的事业而感到自豪,乐于思教。

3. 建立监督激励机制。

在精神激励方面,要创造条件,让教师积极参与学科专业建设等发展事业中,用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凝聚力;要利用校内各种宣传媒体,大力表彰德高业精的优秀教师,通过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方式,推广他们先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师职业观和成功经验,达到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在物质激励方面,岗位、课时津贴、职称晋升等要向教师倾斜,把师德要求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

4. 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考核,专家听课、问卷调查、个人总结等形式,建立教师师德监督意见反馈渠道,以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鼓励教师自省、自律、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5. 引入竞争机制。

保持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对师德评价不合格、业务素质低的教师采取培训、进修等方式进行整改,优胜劣汰,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6. 教师自我塑造。

师德建设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力行师德源于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师德作为教师的思想行为规范,主要需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现代教师必须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教师必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衣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

四、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要真正重视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切实重视公民的人格培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看到这一点。但是,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输上,而很少从人格的和人的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因此,我们必须在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优势和效益。这里仅从人格培养的角度提出几点应当注意的方法,以引起大家思考。

1. 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社会个体内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人格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中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这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有效方法。

2. 必须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为人的习惯。

中国文化对儿童进行“洒扫、应对、进退”方面的教育,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等方面培养其人格自觉性。西方社会也十分重视人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例如,西方人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其依赖性;教育儿童爱护一草一木,爱护环境,由此培养其热爱家园、热爱国家的基本情感。这些良好的教育方法,我们应当积极吸取。

3. 必须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

人格的形成应当是自然的,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强制教育建立在对人的威胁和制裁的基础之上,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服人以理的心理,应当慎重采用才行。

4. 必须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

人格教育和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一样,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并在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达到“愤”和“悱”的临界状态下,教育者适时“启”之“发”之,就能使受教育者“如醍醐灌顶”,顿然醒悟,从此对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记于心,没齿难忘。

5. 必须运用无形教育的方式,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为

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树立起来,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和感染,进而建立与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常言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说明为父母者的自然“身教”的巨大影响力。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作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地感染着学生。在社会中,位尊势重的人的言行同样在“暗示”着周围的人:人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为人。可见,无形教育的效果往往大于有形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润往往比暴雨的冲刷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一样。做到这一点,有赖于教育者高度的素质修养。说到底,教育者也有一个不断地接受教育、自我教育和不断提高的问题。这也说明了人格教育是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化的,全社会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以及彼此的相互影响。这正应了《礼记·大学》中的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坚定教育信念,树立教书育人的远大理想是一名合格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教师必须坚定信念,把培养每一个学生并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作为自己神圣职责。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学科发展等工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执着追求,力争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最大成绩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荣,立足本职,甘为人梯,追求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境界,把英名留在学生中。高尚的师德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教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

[2]陈粮.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内涵与评价机制探析.河南科技大学.

[3]曲铁华等.高效师德建设的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4) .

篇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内涵及途径

摘 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所谓育人,就是把学生培养教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育人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诸方面。教书育人,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它统帅、制约着师德的一切行为。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提升方法

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教师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效果的好坏。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职业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水平,取决于教师劳动质量;要创造一流的教育,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但是仅仅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兼备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既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又需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既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工作,又必须付出体力的消耗。把教师从事的艰苦劳动和这种艰苦劳动对于祖国美好未来的意义联系起来,就能感到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感情。因此,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真正要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真正当好乃至出色的教师,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对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试想,一个不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怎么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钻研提升?一个不喜欢教师行业的人,怎么能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一个不想当老师的人,怎么能在教育事业中甘为人梯,终生不渝地献身?

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却是做人的道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说明“身正”比“学高”更重要。一个人拥有渊博的知识也许可以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但是只有拥有崇高的品德,他才能成为他人的典范。正如人们所说“一个人能力低点是残品,没有能力是废品,思想坏了就是危险品”,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但是,必须想到,“想立人,先立己”。自身不立,何以立人?教师只有自身思想素质过硬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觉悟的学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表现了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教师的尊敬与尊重。因为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典范,世人学习的楷模。这就对教师个人的职业修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这种工作尤其需要高度的负责精神。教育上的失误往往给教育对象以长久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在其一生中留下印记。

要想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邓小平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对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据此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人才是多层次的,普通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观。教师好做,但教学却不好做,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就是调整教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的道德要求。此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也是教师有所创造和革新的催化剂。教师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与人才的竞争。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提高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1.不断学习。这里的学习包括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学习,还包括对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使教师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教育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在学习中学到的各种职业道德,只有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渐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的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磨炼,教师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

3.加强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以师德规范为标准,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对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及时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总之,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翠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8).

篇5: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内涵及途径

【摘要】师德和艺德是教师的一个标准,要做一个好教师,就应该是师德和艺德都过硬的人。胡总书记对我们教师有四点希望“静心教书,立足三尺讲台成才;磨练技能,着力提高质量;潜心育人,成为学生良师益友;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德艺双馨是人民对教师的要求;更是人民对教师的期盼。因此我们要以德修身,立德育人,在师德中见艺德,在艺德中见师德,艺德和师德再通过教学实践体现出来。

【关键词】师德艺德德艺双磬塑造途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艺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于2011年12月30日由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以教人〔2011〕11号印发。《规范》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6个部分,也是德艺双磬的核心内容。

高校教师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肩负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更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做一名德艺双磬的高校教师。

一、高校教师应有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提高教师各项素质的动力,是教师形象的突出体现,也是办好一所学校、取得社会良好评价的重要因素。

(一)身正为范。高校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前提,学生很多心理问题的形成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善于自我维护。要经常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保持健康的心理。

首先,要具有正确的认识观念和自我意识,热爱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对教育有执著的追求,乐于奉献,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始终保持心境愉快,要善于自我调节,做自我情绪的主人。窘境中以幽默方式排解,遇到麻烦时多想高兴的事,学会自我安慰,保持心理平衡。

其次,运用合理有效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工作有创造性,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并能迅速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适应教育改革中不断深化的形势。工作上始终有成就感,生活中觉得顺心如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随时调整思维认识的偏差,善于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勤于内省,检查自己的认识是否有偏差,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保持健康的心理还要学会适应,乐于合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人际交往积极和谐。多参加集体活动,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多称赞别人的优点,能够悦纳他人并能自尊自信。面对新环境、新领导、新班级,要很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乐观大度,豁达宽容。教师保持了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 人类灵魂工程师。

(二)行正为范。如果一个人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而不倾注全部情感和心智,那么这样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绝对成不了教育专家。爱生,是师德之灵魂。只有具有崇高责任感、事业心,具有高尚人格魅力,把教师当作毕生的事业的教师,才能穷尽毕生精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律己,能够使教师具有较好外部形象。作为一个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乃至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目前教育上普遍存在的师德失范热点现象,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对高校教师一条永恒不变的重要要求。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二、高校教师应有的艺德

(一)高校教师的艺德首要在教育,即教书育人。做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把两者分开。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要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在教学活动中,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否处于世界先进之列,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科技发展、教育发展,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才能在课堂教学这个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上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二)高校教师艺德的其二表现在治学。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必须掌握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渊者,深也,博者,广也。首先对所授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要了如指掌,熟透专深,融会贯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影、电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博物馆的日益普及,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只有做到刻苦学习,锲而不舍,才能是“铢积寸累,日进有功”,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汩汩而流的源头活水。

教师治学,既要刻苦,还要严谨。刻苦能使教师的知识深厚而渊博;严谨能对知识做到追根求源、沙里淘金,要对知识严密谨慎。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趔与错误相伴相争而前进的,有时谬误的残云会遮住真理的光辉,人民教师更应独具慧眼,用真理的光辉照耀学生的心田,用真正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培育人才,向学生传授知识,就是传授科学真理。

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是一个辛苦烦重的工作,需要决心、毅力和方法。学习钻研业务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它需要教师要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做一个敢于在崎岖小路上攀登,勇于达到光辉顶点的人。

三、德艺双磬的途径

(一)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乐于奉献。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用感。要认识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创新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还要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关系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衰。教师从事的是光辉而神圣的事业,在推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伟大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为社会发展而努力、自觉、主动工作。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商品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冲击着社会、波及到校园的时刻,仍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二)对学生真诚热爱,平等相待。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正常的生理需要,渴望理解和尊重。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作出这样精辟的论述:“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与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师爱是理智与感情的统一,既体现在尊重学生上,更贯穿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既表现在个别接触中,更融化在集体教育中;既要爱优秀学生,更要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严,是一种更强烈的爱,是一种最大的尊重。如果说,师爱是育人的根本,那么师严则是育才的保证。我国古代教育家始终提倡严教的,“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正是严格要求的真实与照。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学生思想、生活中的益友。

(三)对自己讲究修养,以身作则。作为教师,若想严于待生,必须严于律己,这是一切育才者不可缺少的职业品质。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

篇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内涵及途径

论文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途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师法》中,教师被定义为:教师是行使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但比知识更重要的,却是做人的道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说明“身正”比“学高”更为重要。一个人拥有渊博的知识也许可以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但是只有拥有崇高的品德,他才能成为他人的典范。

在国内外的各种文化中,教师被用各种优美的文字赞美着: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赞美的语言表现了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教师的尊敬与尊重。因为教师不仅仅是要传递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典范,世人学习的楷模。这就对教师个人的职业修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的希望在人才,人才的培育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教师,因此,教师的发展,不论是专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素质的发展,都应当成为国家及教师个人关注的首要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及教师职业道德,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就成为当代高校教师的必修课之一。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清楚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修养”一词,来源于“修身”与“养性”的结合,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既包含了知识、技能方面的积淀和水平,又包含了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品质,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指的就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它的本质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实践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和结果。具体说来,它包含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只有真正献身教育事业,忠于职守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这既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必须能够抵制各种诱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把培养人、教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也才更值得社会尊重。

(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是否热爱学生,这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能真正将学生放在首位,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教育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曾经有学者做过研究,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鼓励着学生不断进步。但是,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重任,所以在表达对学生的热爱时,要尤其注意方式方法,老师在不经意间对学生的伤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但不能溺爱;要严格要求,但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要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而不歧视差生,要是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老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每个学生,都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在老师的影响下生活,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师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家长。所谓以身作则,就是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是自己成为他人的表率。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首先自己不能做。在高校中,大学生是一群思维敏捷、可塑性强的人群,他们同时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精通专业,具有渊博的知识,同时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严谨治学,才能被学生所信赖和尊重,才能为学生作出表率,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递知识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导致了知识的发展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是自己能够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同时,高校是一个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知识创新传播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也必须要具备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了解本专业内的前沿信息,同时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是自己的工作富于创造性,才能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外界环境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是高校教师自身的提高。从外界环境来说,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两条: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来建立的。因此,国家要不定期地、通过多种方式来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表率。

(二)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监督机制

国家或者各个学校,应该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同时建立广泛的监督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到监督作用,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1.不断学习。这里的学习包括对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也包括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学习,还包括对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使教师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向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身上集中体现了当前社会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生动的体现了当前社会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向他们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向学生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是学生,他身上也必定具有一些教师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教师应该虚心向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同时,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在一起,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自己思想和工作中的不足,随时检查自己,审视自己,随时加以改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2.在教育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教育实践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学习中学到的各种职业道德,只有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渐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的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磨练,教师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

3.加强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以师德规范为标准,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对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及时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篇7: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

学校的共同愿景而作出的能够促进教师有计划地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

设计和安排;制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还是教

师自我实现和人生幸福的需要。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①

(一)时代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时代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首先,这是一个“人的时代”,人的生存、发

展成为时代关注的主题。其次,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化的时代”,职业、岗位以及

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理念、能力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且变化的速度在加快。为

了适应乃至超越这种不断的、加快的变化,教师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不通的,必须提前规

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再次,我们所处的还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学习化社会”“学习型

组织”日益受到关注。“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用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最合适,终身

学习成为每个人生存发展的不二手段。而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的就是要对

自己的终身学习作出规划。最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调“科学发展”的时代。“科

学发展”的前提是“科学规划”。所以无论是国家、地方、行业还是个人,都有一个“科学

规划自已”的问题。那种没有规划的随意的甚至盲目的发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总之,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提倡并且需要广大教师积极、主动、科学规划自己职业生涯 的时代。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显得日益

重要而迫切。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广大教师不断的专业发展,就没有素质教育

和课程改革的成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手段、方法、途径很多,而促进和帮助教

师形成、执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抓手”或“切口”。首先,教师职

业生涯规划涉及每位教师,每位教师经过适当的培训和指导都可以做,具有极强的普及

性,易于大面积推开。其次,促进和帮助教师形成并执行自己职业生涯的过程,本身就是

一个促进和帮助教师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总结、自我更新的过程。

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教师自觉而经常地自我反思、自我更新最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

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有研究表明,凡是那些专业发展得好,专业成长得快的教师,都是自 我规划得比较早也比较好的教师。

(三)自我实现和人生幸福的需要

人是需要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教师生涯规划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

“路线图”,可以让教师预期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前景和成果,因此,它可以调动教师

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原动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可

以减少教师自我发展的盲目性,防止教师在自我发展的路途上少走弯路,提高教师自我

发展的效能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事关教师的

专业发展、职业成就,也关系着他们的职业幸福和人生幸福。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应具备的特点

(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教师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个人或组织,它是教师的

“自我设计和安排”,但是任何职业生涯规划都不可能是纯个人的,个体的职业规划必须

符合和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必须尽可能地与所在地区和学校的整体规划协调一致。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社会性,它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才可能是 科学而有效的。

(二)发展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基于现实,从教师个人和时代、社会、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但是基于现实并不是止于现实,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同时具有发展性,能够有效地促

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包含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能够提升

教师的专业水平、职业效能和人生境界,应该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体。

(三)规约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规划的意义在于执行,因此,凡是规划都具有规约性,对规划主体具有约束力,规划

一旦确定,就要遵循、照办,不可随意变动,否则规划就失去意义。但是,规划是“比较全

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它不同于的、短期的、临时的工作计划,时间跨度较长,涉及 的方面较多,再完善的规划也不可能将未来的所有方面都考虑到,因此,好的规划总是

“留有余地”,给执行者留有适度的弹性。在实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方面要严

格遵循规划既定的步骤和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有所超

越,将规划的规约性与超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过程性与文本性的统一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规划”既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教师职业生涯

规划首先是一个行动、一个过程,同时也指最终形成的文本。我们既要重视最终形成 的那个被称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文本,更要关注形成这个文本的复杂而有意义的 过程。

三、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①

(一)职业生涯规划永不嫌晚

由于在我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新近提出的重要命题,所以大部分教师都已经错

过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期,所以不少教师认为,那是年轻教师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

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永不嫌晚,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不光事关职业的发展和成就,还

关系到人生的幸福和教师每天的生存状态。即使是教了很多年书的中老年教师,从当

下开始规划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其意义也不可小看。

(二)弄清自己的现状

要规划自己首先要弄清自己——了解自己的起点和现状、优势与特点、缺点与不

足。在这个基础上来规划自己,这样的规划才是科学而有效的。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充

分的了解,就匆匆忙忙来规划自己,就很可能制订出一个不切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这

样的规划还不如不规划。因为它不可能科学、有效,也不可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过得更

加充实、快乐、有效,说不定还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烦恼。

(三)尽量与学校规划相一致

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尽可能与所在学校的整体规划相一致。现实中有些教师

制订自己的规划时,从来不关心所在学校、从来不关心学校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规划

制订出来后要么实现不了、执行不了,要么就是实现、执行起来非常痛苦。一个好的职业

生涯规划应该使自己过得更加充实、有效和快乐。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步一步在做,但是从中得不到快乐、看不到效果、感受不到充实,这时候,就要重新审视

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要及时毫不犹豫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调整。调整的

方向要尽量与学校的整体规划相一致。

(四)适当参考专家和别人的意见

不少教师在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有一种过度依赖专家和他人的倾向。专家

说要多读书,他于是加了很多读书的项目;校长说要多参与课题研究,他于是又加上课

题研究;同事说要多关心孩子、研究孩子,他于是又添上了研究学生等,不一而足。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是自己的事情,因此一切都得由自己做主。尽管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征求 专家和别人的意见,但是要“以我为主”,不能由别人规划,自己照办。

(五)把职业生涯规划当做研究来做

科学而有效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教师对自身的优势、特点,对规划的环境、条

件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既要“知己”,还要“知彼”。这个“知己知彼”的过程实际上应

该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教师在制订、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中,最好能以研究的态

度和眼光去对待,这样才能在制订和执行规划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加科学

地规划自己、更加有效地提升自己。这样研制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更加科学,执行

起来也才会更加有效。一个科学、切己、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就是一项好的科研 成果。

四、如何制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一)明确影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社会行为,它既是有目的的行为,又是在人与人的相互

关系中进行的行为。影响教师生涯规划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主观方面,如个 人的素质、心理活动、个人能动性的发挥等。主要是个人的智力、性向、能力、兴趣、成就、价值观、学历、资格、经历。二是来自客观方面,即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机遇、机会等。三 是不可预期的因素。

(二)了解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①

教育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的专业

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专业特性的提升,这些专业

特性的提升,贯穿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对以“教书育人”为终身职业的教师来说,整个职业生涯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比如,职初

教师面临的任务是拜师学习,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

转变。教师在此过程中,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

性工作;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成熟期教师面对的则是

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从而构 建自身的经验体系。而少数越过“高原期”走向“学科教学专家”的教师,面对的则是

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学科教学有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学特

色和风格,成为学科教育专家。此阶段的教师应深谙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分歧点何

在,熟知如何激活兴奋点、顺利通过分歧点,维护和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此可

见,了解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才能更好地分析并明确自己所处的阶段特点,这

样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会比较有针对性。

(三)制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1.认真分析自己的发展状况

了解自己可说是教师生涯规划的首要步骤,它也是未来事业成功的保证。要通过

自我反思,充分认识自己的发展状况。

(1)分析自身素质。分析自身素质,是为了搞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生涯设计

中,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具体内容包括:

·知识状况:比如,知识面宽不宽?哪些方面的知识多?哪些方面的知识少?教育

教学活动中常常因为缺乏哪些知识而感到困难?读过多少书?对最新的知识和动态是 否了解?

·能力状况:哪些能力强?哪些能力弱?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因为缺乏哪些能力而 感到困难?

·个性特点: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独立性强还是从众性强?是理智型还是情感

型?和学生容易相处吗?因为缺少哪些素质而影响和学生的关系?

·总的特点:我是属于何种类型和层次的教师。

(2)分析成长环境。分析成长的环境,是为了了解环境的特点,对自己成长有哪些

有利的方面或者不利的方面,以便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成长的方法。分析环境应该 包括:

·社会环境: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当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有什

么样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们的职业和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提供了什么样的有利条

件?提出了哪些挑战?这给我的工作和发展带来了什么机遇?本地区的社会环境有什

么特点?对自己的工作和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o学校环境:我现在的学校是一个什么类型和水平的学校?它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

利条件?它给我的工作和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有利条件,我是否充分地利用了? 对不利条件,我能否克服和避免?学校的物质环境、人际关系环境、信息环境如何?

·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支持?家庭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氛围对自己 的工作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我能否克服不利的影响?

(3)教学特点分析。通过对自己的教学特点的分析,了解自己的教学经验、知道自

己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同时,对自己教学方面存在的各种缺陷和问题也能够明确,对自

身教学的类型和风格特点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4)分析成长历程。成长历程的分析,有助于增强自己的生涯意识、成长意识、发展

意识,有助于了解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了解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

2.自我定位与目标设计

(1)自我定位。要给自己一个比较符合实际又有挑战性的定位。自我定位包括两

点:一是对类型的定位,二是对层次水平的定位。

(2)进行具体的目标设计。目标设计的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分:一是时间的角度,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目标是不同的,也就是要设计阶段目标,阶段目标主要是各个成长

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然,除了阶段目标,还首先要有一个总的目标。二是项目的

角度,在教育工作中,有许多方面和项目,都可以成为教师攻克的目标,比如教材开发、教

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革新、学生管理、课外活动指导、某个问题的实验或科研等。

主要的目标设立,可分成下列几利,:

·工作目标:为个人在工作方面所努力追求的理想。

·生活目标:有的教师以桃李满天下为生活目标,有的则追求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有的则想“教而优则仕”等,有不同的生活目标。

·进修与休闲目,标:包括学位进修和一般讲习、研讨计划,以增进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为目标;休闲娱乐目标,用以调剂身心,减轻工作、生活中的压力等。,·退休目标:届临退休年龄时,应事先规划好退休后的目标,参与社会服务或是培养 其他专长。

3.成长阶段的设计、在明确了自己在职业生涯上的定位之后,就要想这样的问题:要成为这种类型这样

层次的教育人才,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客观条件?需要经过几个阶段? 成长阶段的设计主要就是围绕这两个问题来进行的。

具体的工作是:了解自己现在所处的成长阶段;设计以后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大

体时间;提出和解决成长中需要的条件和措施。

教学方面的目标主要有三方面:

·成为“课程与教学专家”:教师对某一课程的发展、教材的编拟、制作有独到的见

解,或是对于某一科目的教学方法改良有其心得,再加以钻研。、·成为“良好的班级管理者”:对于班级的管理,学生的辅导、补救教学,师生关系融 洽、学习效果提升等方面形成专长。

·成为某一领域或项目专家:如信息、视听媒体、英语教学、音乐、美劳、书法、球类一…·

4.确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表达形式

生涯设计最终要以一定的成果形式表达出来。一般可以采用计划式文章的形式表

达,也可以采用表格或图形(阶梯式、圆圈式、模型式等)的形式。不管采用什么形式,其 所包含的主要内容都是一样的。

(四)如何实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①

1.学习

如果我们拿只木桶,往里装石头,当木桶装满石头后,我们如再往里装沙子,情况将

会如何?当然沙子会从石头的缝隙问漏下去直到石头缝隙填满为止。如果我们继续把

水往桶里注,水还会很快渗下去。因此,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充实的过程,学习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的满足。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

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

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面对知识的不断更新,“终身学习”成了未来社会每个人生存

和发展的必需,承担着育人任务的教师的自我发展就更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 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课堂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活水。

所以,教师应提高理论素养,拓宽教育视野,夯实精神底蕴,为自己储备一种能量,充 实大脑,丰盈灵魂。

2.反思和研究

宫本武藏是日本的一位著名剑手,他曾对急于成为世界一流剑手的徒弟柳生又寿

郎说过j“你的眼睛全都盯着第一流的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你自己呢?第一流剑手的

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宫本武藏的“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说的就是反思。学会反思,是教师走向成熟的

标志。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成功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教师要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功一定 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及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上升到理性的认

识,在实践的检验中催生更深入的反思,如此螺旋上升,我们就获得了完善自我的幸福。

3.创新

美国富豪亚默尔,原先是一个贫穷的农夫。加州发现金矿以后,他和许多人一样加

入了淘金大军。荒山野谷,天气酷热,水源奇缺,每天都有淘金者渴死热死。同样身处困

境中的亚默尔目睹眼前惨景,另辟蹊径,放弃淘金,专门寻找水源。他勘察地质,挖掘水

渠,然后把水过滤澄清再分袋包装出售。几年下来,当初与亚默尔一起淘金的人绝大多

数都沦为了乞丐,甚至暴尸荒野,而亚默尔却赚足了卖水钱,一下子成为美国屈指可数 的大富翁。亚默尔的成功,源于他改变了惯常思维,走了与别人不同的路。这就是创新 的魅力。

个性是一名教师教学经验、教学特色和灵性的折射,有个性就显灵性,就有特色。创

新是教师构筑独特自我个性的必经途径。教法是可借鉴的,但每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

式都有其地域性与学生特殊性。在处理不同的教材内容上,教师也有明显的个性差异,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必然行不通。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从时代 的高度定位教育,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在吸收各方长处的同时,不断整合个人经历,结合

自身特长,创出一种符合教学规律又有独特个性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的职业共性与教 师本人特性的和谐统一,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和教 学特色,构筑个性化的教育灵魂。

4.坚持

“你能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吗?”一只知更乌问一只野鸽。

“微不足道。”野鸽回答。

“那么,我必须给你讲一个非凡的故事。”知更乌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树的树枝

上,紧挨着树干。这时下雪了,雪不大,一点儿也不猛烈,就像梦一般。我无事可做,于是就

数起了飘落在我所栖息的树枝及枝叶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3741952。当又一片雪

花——如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在树枝上时,树枝却折断了。”说完,知更鸟就 飞走了。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与定位,不同人

生态度的人为自己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尽相同。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反映的是

一种思维和理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反映的是一种坚持和信念;实现职业生涯规划 的人反映的是一种成功和收获。

而在这个过程里实施中的坚持是最重要的。坚持是什么?坚持就是一种重复。重

复做汉堡,就是麦当劳;重复煮咖啡,就是星巴克;重复做托福,就是俞敏洪;重复做好事,就是活雷锋。人重复做什么,他就是什么,所以,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不仅仅是一个行动。

重复就是坚持,坚持就是成功!

良好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和成长,终极目标在

于建立教育专业地位与形象。从社会的角色期望而言,身负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一

位能做好生涯规划的教师,必然能有目的、积极主动并快乐地投入教学,使学生学习具

有效率。每位教师都需进行生涯规划,并以积极的态度去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 做自己生命的主角!

【思考题】

制订一份适合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附录】

××学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书填写说明①

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

2声--,职业生涯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一

名教师,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

席之地?因此,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地设计一下,有了 目标,才会有动力。

一、充分认识自己的发展状况

反思自身状况,是为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生涯设计中,扬长避短或扬长 补短。

1.自身职业现状分析

(1)教学方面。

(2)班主任方面。

(3)教科研方面(成果列举)。

(4)其他任职情况。

2.自身素质特点分析

(1)知识状况。比如,知识面宽不宽?哪些方面的知识多?哪些方面的知识少?教

育教学活动中常因缺乏哪些知识而感到困难?读过多少书?对最新的知识动态是否 了解?

(2)能力状况。哪些能力强?哪些能力弱?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因缺乏哪些能力而 感困难?

(3)个性特点。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独立性强还是从众性强?是理智型还是情

感型?和学生容易相处吗?因为缺少哪些素质而影响和学生的关系?

总:概括一下自身的优势、劣势。

‘3.成长环境的分析

分析成长环境,是为了了解环境对自己成长有哪些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以便确定

京丰台二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书填写要求和模板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成长途径。、(1)社会环境。我们所处的时代对自身职业和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提供了哪些

条件?提出了哪些挑战?带来了哪些机遇?这样的环境对自己的工作和发展有什么样 的影响?

(2)学校环境及发展机会。你所处的学校是一所什么类型、水平的学校?这些对你 的专业成长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有利条件,你是否充分地利用了?对不利条

件,你能否克服和避免?目前你该如何利用这些因素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

(3)自己的家庭环境。家庭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支持?家庭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氛围

对自己的工作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你能否克服不利影响?

4.成长历程的分析

成长历程的分析,有助于增强自己的生涯意识、成长意识、发展意识,有助于了解自

己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了’解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

分析的内容可以包括:我在学校教师中的位置如何?我的成长历程已经经过了几

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各自解决了什么问题?有哪些成长的经验?还有哪些成长的问题

和障碍?有哪些关键性因素影响了自己的成长?

二、充分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从他人那里获取自身发展状况的评价,往往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自我认知和他人

评价一般要综合考虑,以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般获取的途径如下:

(1)教学同行(教研员和区内其他同行、学校同行)评价,可采取对话形式获取。

(2)年级同行评价,可采取对话形式获取。

(3)学校和主管领导评价,可通过对话、日常会议评价、总结评语等形式获取。

(4)学生评价,可采取问卷调查表、学生座谈会等形式获取。

三、职业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

1.我的长期目标(可从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谈)

(1)教育方面。成为“良好的班级管理者”:对于班级的管理,学生的辅导、补救教

学,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效果提升等方面形成专长。

(2)教学方面。成为“课程与教学专家”:教师对某一课程的发展、教材的编写有

独到的见解,或是对所教学科某一章节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改良有自己的心得,加以 钻研。

(3)教科研方面。成为某一领域或项目专家:如信息、视听媒体、学科教学、书法、球 类等。

(4)其他方面。在人际交往、其他任职方面是否有专长或发展机会。

2.我的三年目标(可从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谈)

(1)教育方面(可以有一些量化的目标)。

(2)教学方面(可以有一些量化的目标)。

(3)教科研方面(可以有一些量化的目标)。

(4)其他方面(在人际交往、其他任职方面是否有发展目标)。

篇8: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内涵及途径

目前, 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909所, 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583.50万人, 全国各类高校教师12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我国高等教育不仅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学历较高、知识面广、业务性强、思想活跃, 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 由于受社会环境、自身素养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状况不容乐观, 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重业务, 轻思想, 敬业精神不足。②重物质, 轻道德, 精力投入不够。③重教书, 轻育人, 育人意识淡化。

因此, 加强高校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的职业道德修养, 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乃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特点主要包括:①特殊性;②先进性;③示范性;④教育性;⑤继承性和时代性;⑥奉献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作用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支撑功能;②对高校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具有统领作用;③对高校教师个人获得幸福人生具有心灵平衡的价值。高校教师应该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原则包括师德公益性、公正性、人道主义及主体性原则。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的核心是高校教师的道德人格。横向上, 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向外部的, 指向教师的工作、教育的对象——学生;另一个方面指向教师的内心世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①职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职业与谋生的手段, 对工作尽职尽责, 获得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安全感;②事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事业与自我发展的手段, 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 获得教师职业的满足感、成功感;③志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志业, 为人生的目的而非手段,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获得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幸福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从职业境界到事业境界再到职业境界的过程, 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由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 就是不具备正确灵魂的教师;而缺乏正确灵魂的教师, 其职业道德和能力则无从谈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 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 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 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 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及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 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行动, 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 并以此为准则, 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步入高等教育职业殿堂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是衡量高校教师履行职业义务、职业责任水准的重要尺度, 自觉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是高校教师实现职业价值、职业理想的重要保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 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 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那么, 应该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呢?

本文认为, 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与方法。

首先, 高校教师要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切职业道德的第二条原则。对于教师来说, 由于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工作内容的自主性, 敬业精神的有无和高低对工作效果的影响尤其显著。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在工作日原则上不能从事其他有报酬的工作, 并且绝对不能经商。所以除了挣稿费、校外讲课和转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及获奖外, 教师只能从事具有教学实践性质的工作。敬业精神当然不能仅仅停留于保证本职工作时间上。一个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 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时刻不忘传道、授业、解惑及其准备, 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一个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上进心, 把工作时间中的闲暇甚至非工作时间都尽量用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和业务能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靠一天八小时的上班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教师行业应当实行高薪制和依靠教师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 高校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支撑和引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成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也就是高校教师职业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这一过程既需要实践的体验, 也需要经验的积累, 更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支撑和引领。用科学发展观这一独特视角来反思教师职业的生涯发展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成长和进步, 对于克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中的功利性色彩和技术化倾向, 避免认识上的盲目、急躁、偏见和漂浮, 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和职业道德科学发展的文化心理环境,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此,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以人为本, 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培养;②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③构建和谐教师文化, 促进教师生涯发展。

第三, 高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①坚定的政治方向;②高尚的道德情操;③合理的知识结构;④优秀的教学能力;⑤出色的科研能力。因此, 高校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修养:①加强理论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②修身养性, 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③勤奋钻研, 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教学的质量好与坏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一方面, 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 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 还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 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另一方面, 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理论修养, 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效率, 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第四, 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教师坚强的意志品质, 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 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师德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并追求和达到不同的境界。因此, 每一个立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高校教师, 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 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想, 抵制各种外来诱惑, 潜心钻研教育教学规律, 逐步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格, 升华自己的职业道德境界。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此外, 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的理想、人格、原则及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 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 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 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 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 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第五, 高校教师要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烈情感。教师情感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 而且能直接感染学生, 影响教育过程。教师热烈情感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学生的热爱, 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以及高尚的情操。一个具有深刻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正确的审美感的教师, 就会在任何场所下, 诱发出学生相应的情感。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也必须从爱出发, 热爱教育这一职业, 热爱所教授的专业, 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 并带动学生之间的互爱互助。只有在这种互爱的气氛中, 孤独的孩子才能得到温暖, 冥顽的孩子才能被感化, 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才能逐步消除心理障碍。否则的话, 讨厌或是厌烦都会令你疏远学生, 对所教专业与内容放弃钻研, 当然也就不会享受到幸福, 最重要的是浪费了一大批学生的美好时光。

第六, 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 是加强高校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致知与践履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美德修养离不开道德认识与实践, 前者称之“致知”, 后者谓之“践履”。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 所谓“致知”, 主要是指教师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原则、要求而获得对伦理道德的体认, 即道德认知。而所谓“践履”则主要是指教师对伦理道德的力行, 即道德实践。高校教师要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仅凭一般道德理论知识的习得无法实现, 它依赖于道德实践的转化。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 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 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 才能认识行为是与非, 才能辨别善与恶, 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 脱离实践去修养, 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 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最后, 高校教师在加强个人自我修养时, 一定坚持运用将“内省”与“慎独”相结合的方法。内省和慎独被视为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髓, 是个体自我修养的两个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偏废的方法。所谓内省是指道德主体对自身言行举止进行立时回忆, 检查是否合乎道德并及时给予改正。个体经常内省能及时清洁自身的思想灵魂, 修正自我行为, 从而不断得到提升。古今往来, 内省都是思想家们极力推崇的修身方法。个体道德观的差异性和人之为师的实践智慧要求教师应“日三省其身”, 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原则来反省其思想与行为。而慎独的含义主要是指, 最隐蔽、显微的事情最能显现一个人的本质和灵魂, 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 也小心谨慎, 不做不道德的事。对于教师来说, 慎独意味着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始终能够自觉地秉持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行事。高校教师要做到慎独, 必须从微、隐、恒三个方面下工夫。

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起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 还要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乃至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 是使大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 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长识, 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期的任务, 必须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主导力量。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和核心, 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如何, 将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探索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的新思路, 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邢永富, 吕秋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48.

[2]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0, 2 (2) :91-93.

[3]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4 (4) :87-91.

[4]朱文彬, 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66.

上一篇:眼儿媚,眼儿媚曾觌,眼儿媚的意思,眼儿媚赏析下一篇: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