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2022-05-01

广州商学院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类自媒体应运而生,人们的信息获取渐趋碎片化、娱乐化。高等学校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挑战,在自媒体时代秉持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当前,高校教师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高校教师的网络道德被列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行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网络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网络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1:

论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的素质

[摘要]网络时代给高校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为培养出与时代合拍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必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必须具有获取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终身学习的精神。

[关键词]网络时代 高校教师 素质

[作者简介]黄玉珍(1954- ),女,南通大学人事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人事、师资管理的研究。(江苏 南通 226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普通高校加速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探索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SJD630020),同时系南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加速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010)。

步入21世纪,世界进入了信息资源全球化的网络时代。21世纪的社会竞争已不再是传统的资源和产品的竞争,而是信息能力、信息水平和信息技术的竞争。信息化取决于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这对学校尤其是对培养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的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素质的缺失

(一)职业道德失范

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全球化、环境虚拟化,使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信息化成为现实。同时,网络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资源,虚假信息真假难辨,其中的黄色文化、黑色文化和灰色文化对大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危害。因此,网络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教是育人的唯一正道。可是,我们有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够,表现为:言传与身教分裂,将商品经济活动的价值规律用于处理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有的缺乏敬业精神,热衷于第二职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挣钱,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任意调、停课,随意修改教学计划,置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于不顾;更有甚者,利用手中出题评分的权力,收取学生的钱物等。这样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教师威信滑落,对学生思想、道德、世界观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大學生对理想和信念的麻木。

(二)创新精神缺乏

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社会急需创新型人才。但是,有些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或多或少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填鸭式”教学得心应手,往往习惯于灌输,学生被动地识记旧知识、记住已有的经验。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育学术等方面不进行深入的研究,存在着单纯模仿或单凭“老经验”的现象,缺乏开拓创新、勇于接受挑战的动力和压力,不能用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去设计、实施、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的教师不会使用网络技术搜集资料和信息,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有的教师不重视对学科专业的研究,只满足于传递已获得的知识,而缺乏创造知识和探索真理的理念。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尤其在实行高校收费和扩招以后,学生对这种缺乏创新、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反应强烈。面对网络信息化时代,为适应社会和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如何有效培养自己的创新理念、创新素质,是摆在当今我国数十万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知识结构单一

当今社会是科学知识不断更新、以裂变的速度发展的网络社会。信息资源全球化、环境虚拟化,使高校课程的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仍未脱离前苏联模式,专业划分过细,因此造就了大批知识结构单一的专业人才。同时,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使人才使用条块分割和相互封闭,固化了知识单一化的格局,使得部分教师业务面狭窄、知识陈旧,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这样的知识结构也不能适应网络社会知识不断更新的状况和不断发展的要求。有的教师对教材不深入钻研,知识不更新,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陈旧、过时,没有跟上学科的新发展来补充新知识;而且课堂教学常常强调学生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思考同样的问题、得出同一个结论,把学生思维公式化、格式化。

二、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素质的内涵

伴随着网络的无序性和虚拟性,其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高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奠基之地,其职责就是引领人生,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产生对人格健全、人生卓越的强烈追求。而高校教师是履行高校职责的主体和关键,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决定教育教学成败的核心因素。因此,网络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大学教师的人格魅力,集中体现在高尚的师德上。师德的实质就是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理想,以爱与责任为师魂,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爱学生,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岗位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和努力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的国家责任。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育教学本身具有极强的示范性。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充满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的言谈举止、治学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最有力的激励和导向;要以自己追求科学、献身科学、严谨做学问的精神和知识至上、真理至上的优良教风和学风,在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网络时代的到来,也是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一个大学生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高校教师培育学生成人成才,既让家长满意放心,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因此,高校教师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德树人,以德立教,把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作为教师职业的目标追求,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和创造自身成就的重要体现。

(二)具有现代教育理念

在网络时代,作为高校教师,其教育理念必须有一个大的更新。因为现代化的中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是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灵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现代教育理念应遵循着现代化对人的要求而建构,它必须与我国培养面向21世纪人才的要求相符合。面向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具有高度竞争性的人才,必须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就是说,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校教师应抓住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机遇,必须更新教育思想,确立现代教育理念,要将教学思想转变到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育重点的轨道上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把创新作为大学的精神核心和价值追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和多样性发展的需求,用自身的科技创新实践经验和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幻灯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脑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将这些灵活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动静结合、超越时空、彩色显示,尤其是在网络背景下,将有限的教学时空与无限的网络资源融合起来,从传统的系统知识传授到多元知识的全面展开。教师在教学中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直观、形象、生动的最佳情境,扩充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高校教师,在掌握各种媒体运用方法的基础上,尤其要学会电脑操作、课件制作和网络使用。在网络时代,不会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教师绝不是一位好教师。

(四)具备获取信息能力

在网络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知识老化、陈旧的速度不断加快,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获取信息的技能,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才能授人以渔。

获取信息的技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利用书籍、报纸、杂志获取信息,包括中文和外文的。作为高校教师,不管教什么学科,都不仅需要厚实的中文基础,而且至少还得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二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获取信息,主要方式有:利用互联网、文献数据库、联机检索技术、馆藏书目数据库获取信息等。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获取各种新信息、新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学和科研,而且也是信息时代与同行交流、与世界沟通的基本手段。

(五)具有创造性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提供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它是指发明一种新技术来解决问题、或者发现一种新方式来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作为高校教师,创造性思维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就是说,不囿于常规的思维方式,敢于突破传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思维的多向性,既能聚合性思维,又能发散性思维;三是思维的综合性,即能在错综复杂的事物矛盾中,通过分析、归纳、综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使其他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能够迎刃而解;四是思维的发展性,就是说,不仅能够对存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而且对未知的、未来的事物发展趋势有自己敏锐的观察,形成自己的认识、思考和见解。

(六)具有终身学习的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塑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判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生活有多大,互联网的信息量有多大,学习内容的范围就有多大,整个人类的智慧都变成了学习内容、课程的内容。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再加上,今天的大学生,知识面广,信息渠道多。因此,高校教师要适应知识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就要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形成开放、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和更新。

当今,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责无旁贷。高校教师必须牢牢记住: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学。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才能真正配为人师。

总之,网络时代已悄然而至,这无疑给高校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但更带来了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培养对象即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怎样以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接受考验、迎接挑战,这就成为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高尚职业道德品格、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获取信息技能、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终身学习的精神等,这些都是当今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

[2]孔祥田,李兴宝.现代教育技术[M].济南:山東大学出版社,2000:4.

[3]段断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48.

[4]陈建翔.论学习的本质与当代学习变革[J].学科教育,2004(2).

作者:黄玉珍

网络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2: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广州商学院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类自媒体应运而生,人们的信息获取渐趋碎片化、娱乐化。高等学校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挑战,在自媒体时代秉持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当前,高校教师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高校教师的网络道德被列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行列。本文列举了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教师带来的影响,并给出提高高校教师网络道德修养的途径。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具备高尚人格修养的教师才能够教育好学生。高等院校要想取得長足发展,师资队伍的职业素质必须得到强化。当下社会探索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建设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新内涵

当前的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都与网络联系紧密,网络拓宽了教师的职业活动空间,使得教学、科研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与学生的交往也从现实生活中延伸到虚拟的网络社区里。在教师开展职业教学活动时,网络世界中也要有适合教师角色的道德标准,这就是教师的网络职业道德修养。

1. 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

网络世界同样需要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评判是非善恶,这种标准就是网络道德。人们的上网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时代的选择之下,这套标准是现实社会道德的特殊化[1]。当前的互联网世界,道德失范、网络群体事件频发。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隐匿、开放、自由的网络平台给予公众足够的话语权,信息碎片化、反向议程设置明显。这些对于没有较强判断力的年轻人来说会产生负面影响。

2. 网络背景下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现实的延伸

教师的网络道德修养内容包含传统教师道德修养的核心,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是工作之根本;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水平。在自媒体平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突破了时空限制,教师的教学没有了原本的形式,道德的约束作用大于日常课堂形式带来的约束。因此,教师的网络职业道德修养是现实版本的反映和延伸,同样要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

二、网络时代高校教师教学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1. 教师和学生的网络交往增加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尊师重道”,师生关系一度以“师本位”为主流。新媒体时代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高校教师应通过社交软件来与学生建立交往,做他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不再是扭曲的统治与被统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帮助学生建立对教师的信任,师生沟通更加及时,关系也相对简单[2]。但是,网络信息的负面作用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网络环境的言行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高校教师如何在复杂的网络平台环境下有效地运用优势技术条件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发挥其传授知识的功能,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网络时代对教师教学职业技能的影响

网络时代下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加快,各种新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充斥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处在一个知识廉价的时代,互联网几乎能够主动地传递人们想要了解到大千世界。教师的职业能力面临挑战,主要源于教育的创新。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教材不再是唯一知识来源。教师的课堂容量十分有限,有时候高校教师只能带领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剩下的内容教给学生独立探索,这对学生检索文献、搜集信息的能力锻炼很有帮助。课堂的形式单一,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的学习互动性不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模式还存在着效率不高、知识灌输的特点。这些都不符合网络时代对高校教师教学职业技能的要求。

3. 网络影响到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作风

网络时代催生了一大批网络红人,他们所传递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奢侈享乐之风。有些教师渐渐淡化传统的教学作风,教学质量和积极性不高,与学生的交流不多。体现在教学课堂备课不充分,教学意识淡薄,缺乏对学生的思想状态的关注。学生存在“媒介依存症”,沉迷网络世界不认真听课的现象也会导致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加强网络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策略

1. 做好高校教师领导组织保障

要大力加强高校教师领导队伍建设,筑牢精神堡垒,开拓职业道德修养新境界。要树立高校教师的主心骨,建设教学团队的灵魂领导队伍,让领导班子帮助教师队伍把握方向、确定决策,带头促进发展,增强高校教师的凝聚力。要正确处理领导队伍的政治方向问题、集体团结问题、科学决策问题、表率作用问题。要帮助教师做决定,重用教学骨干,落实教师队伍建设[3]。坚持组织高校教师的学习活动,坚持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工作精神,紧扣时代主题,不断低声教师的党性修为、业务能力、服务水平,要树立廉洁自律的风气。

2. 教师要具有教学创新意识

网络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显得更加纯粹。高校教师作为教育高等院校的大学人才的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启迪学生通过科研的力量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难题。教育不应该止步于知识的获取,而是从“懂得”变成“会用”。高校教师肩负着启迪学生创新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拓宽自身视野,及时更新知识和信息理念,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敏捷的思维、广阔的见识[4]。学生会在教师的影响之下接受新生事物,“无意、勿必、勿固、勿我”的孔子四绝得以体现。

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组织建立专业学习的信息网站,提供给学生优秀的教学软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和学习。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苍白的文字表述转化成丰富的音视频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教学结果。

3. 教师要不断充实和提高业务知识和能力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高校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科的交融性,重视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5]。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科教兴国国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规划,将教学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有评价和研究学生实践效果的能力,重点考虑教学内容设定与接受新知识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关系。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全面掌握学生知识的来源、学习效果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教师要重视和学生的网络交流

身处现代信息环境的高校学生对于网络词汇的敏感度和应用度很高,虽然教师对网络语言并不完全接受,但是为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高校教师要有意识地了解和应用这些网络语言的含义。高校教师要重视语言交流的策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结合内容和方法,丰富自己的网络语言储备。在正式的场合和严肃的教学课堂上要谨慎使用网络语言,把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效结合起来是很重要的。

5. 重视网络的道德教化功能

高校教师在课堂之外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十分常见,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网络的道德教化功能,坚持一定的道德准则,符合道德规范。教师在学生面前时刻要注意为人师表的榜样力量,要成为学生在课堂中、现实生活中、网络世界中的社会道德榜样。无论是哪种自媒体平台,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的发文都要坚持意志约束,要讲究网络诚信,发表的内容要有内涵、有营养,杜绝网络语言暴力,在网络事件面前保持冷静,用理性的思维感染学生,教育他们不参与网络谣言散布、网络工具等道德失范活动。

结语:加强自媒体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对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对于祖国的高校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要注重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监督机制,帮助提升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总之,要在积极向上的网络中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桂明. 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新思考[J]. 科技经济导刊,2016,07:156-157.

[2]金雪瑩,金守强.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62-64.

[3]郑慧君,胡玉梅.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6,16:140.

[4]郑雅婷.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技能修养浅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6,28:134-135.

[5]钱晓芳,周艳.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逻辑起点与路径选择[J]. 中国高等教育,2016,21:28-31.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作者:高惊生

网络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3: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已深入到各个领域,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也达到了一定程度,高校教师充当着高等教育的主体,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互联网+新形势下的新常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互联网+对传统职业道德的冲击、互联网思维保守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此提供了新的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正渗透到各个领域向纵深发展。以“互联网+ ”为代表的网络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与机遇,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力量,关乎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一流的高等教育离不开一流的高校师资队伍,虽然有方方面面的维度可以去评价高校教师的水平,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始终排在前列,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决定了高校教师发展的好坏,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试着去探讨给出解决对策。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此提供了新的对策与思路。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对高校教师传统职业道德的挑战

从上个世纪末互联网开始发展到目前,互联网席卷全球,各个领域深受互联网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回顾过去,没有互联网之前,高校教师习惯了利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学生在下面听课记笔记,这种模式下更多是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强行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上完课后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写作业,下次上课交过来。这一时期的高校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主要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养成。在没有网络情况下,学生的作业是依靠自己翻教科书学习或者查阅其他图书资料得到,老师的工作也是查阅各种书籍,这种方式下需要学生和老师都看懂知识点并且消化与吸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才能为自己所用。

但互联网开始渗透到教育中来,这一时期,教学大量开始需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老师制作课件在课堂播放,学生观看课件,学生可以使用课件做笔记,交作业也可以使用电子版的文件。这样一来教师很难不利用网络备课,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干脆将书本配套课件下载使用,或者是直接网上搜索课件,并不备课,奉行拿来主义,网上资源参差不齐不说,至少思想开始不端正了,大量东拼西凑的课件资源开始盛行了,根本就不管学生有没有用。学生也开始大量依赖网络,将作业开始网上搜索,对于主观题很多同学答案几乎一模一样,抄袭网络,复制同学的作业等等,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很多老师的科研论文也开始参考网络资源,甚至直接抄袭,对教师的道德造成了严重的挑战,特别是“互联网+”深度融合以来,更加剧了这一过程,虽然互联网给我们带了很大的便利,但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传统教学下还能保持,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淡薄

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教师的思想道德都加强了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理论学习。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学行为规范、人际行为规范、语言行为规范等都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有些教师以为教好书即可,对其他的规范一概不知,其实教书只是一部分,教学同时还要承担着艰巨的育人任务,教师主要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对于学生的育人、引导成才、激发学生成长等都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理清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正是为了认识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以便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益。所以在掌握系统的职业道德修养理论必不可少。

(三)“互联网+”时代下对教师评价依旧偏传统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思想道德、教学工作、教学方法、绩效等综合的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的往往体现在教师的评价上。心目中的好老师往往是对这个教师的综合评价优良的一种说法。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过多看中科研成果,对于教学水平达到及格即可,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方式,也使得高校教师无不努力地去为了评上职称,重点发展科研,教学已不是重点工作。科研论文固然重要,我们不应该为了科研而科研,而应该看是否真正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开放课程、在线课堂、微课、慕课等方式组织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受到欢迎。和传统教学相比,有成本低、覆盖广、实时性强,互动性高、时间利用高等众多优点。逐渐成为一种教学新风尚。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很多教师不愿意花在这类事情上花时间和精力,做得好也只是锦上添花,做得不好或者根本就没有应用互联网教学,没有任何奖惩机制,因为对教师的评价根本就没有这些内容。从根本上已经阻碍了教学的发展。

(四)高校教师“互联网+”思维不够开放。

相比没有网络之前,很多教师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录制网络课程、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参与局域网广播教学等。现如今的“互联网+”教育已经升级成为教学的必备品,而不是传统教学的升级版。如今的“互联网+”教育已经深入到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网络直播的流行使得教师不得不转变教学方式,谨言慎行,任何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在网络上放大,并形成新的舆论焦点。同样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也會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获得好评,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既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可逆,那我们就应该把互联网当成是推动力量而不是阻碍力量,拥抱互联网的变化,加强互联网时代下教师的行为规范,让“互联网+”成为监督、促进的新力量。

三、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议与对策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需与时俱进

在传统教学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修养还的继续保持,在“互联网+”新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适应时代变化,教师科研活动更应该恪守诚信、不抄袭作假。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该遵守网络文明,合理理性使用互联网,积极引导学生,特别很是在大学期间的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荒废学业。还有部分学生使用校园网贷卷入高利贷黑中介,这些都是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恶劣影响。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教师的责任重大。新形势下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新的网络不文明还会一直影响着教师及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及价值观也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教师的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始终不变,正确引导学生成才,合理使用网络,这是“互联网+”时代赋予高校教师更高要求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学习

重视职业道德理论学习,包括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学行为规范、人际行为规范、语言行为规范等理论的学习。关注国家部门对高校教师的法律法规,树立依法办事,有法可依的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学习,教师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势必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理论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任务中,在实践中检验效果。除了实践运用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评比,在教育领域树立师德师风典型人物。

建设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倡導终身学习,不定期的组织高校教师参加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强化职业道德系统学习,系统化的理论学习有助于增强高校教师的判断力,更好的指导实践。经常开展理论学习知识评比,促进教师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三)转变教师评价方式,将“互联网+”纳入考评

以科研、教学为主的评价方法不能很好的反映教师应用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水平。设置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评比大赛,使得高校教师可以通过比赛得到提高,比赛的结果可以代替对教师考评的一部分,以赛代评。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互联网应用教学环节当作教学任务的一项考评指标,把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纳入进考评体系,每位教师除了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需完成互联网教学任务,这样可以使得“互联网+”和教学有效的融合。另外还可以从多个维度构筑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如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评价、同行的评价、上级部门的考评、社会评价等,依赖大数据对教师全面的评价应该是我们今后该去努力的方向。

(四)拥抱变化,放开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浪潮还在继续影响着教育,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在这种浪潮背景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去拥抱互联网的变化,以更加开放视角去看待教育。积极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优势去组织教学活动。遵循开放、平等、分享、共赢等“互联网+”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将教师的职业素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的更高更远。

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开始积极影响教学,特别是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教育逐渐走入课堂。解构认知科学与脑科学,利用新的理论提高教学水平,新的技术带了新的挑战、也充满着新的机遇。我们只有不断放开我们的思想,将互联网为我所用,接收先进的思想文化、依赖新技术投入教学中活动中,使得“互联网+”新思维真正引领教育教学。

四、结束语

互联网的浪潮势不可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在不断提高,高校教师职业教育道德修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高校教师、高校、学生、教育部门等多方面共同去逐步提高,总的来说本文从四个方面做了研究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一)如何不打破传统教育的同时,在网络时代提高教师诚信度、自律性是我们进一步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建设,关乎着教师职业素养理论水平的高低,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给学生树立良好为人师表的榜样。

(三)尽管教师的考评多种多样,大多数考评是对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工作量及成果的考核指标,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能将先进“互联网+”手段纳入到考评指标体系这将会推动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更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高校教师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前沿。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高校教师更应该吸收先进的思想和文明,以更开放的互联网思维,使得学生享受时代变革带来的便利,借助互联网的翅膀,惠及更多人享受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

参考文献

[1]武宝贵,赵丽洲,高校教师师德自律性研究[J].求知导刊,2017,(25)

[2]齐立石,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知识经济,2017,(12)

[3]刘卫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策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14)

[4]焦振豹,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6,1 (10)

作者:朱建平

上一篇:虚拟现实技术煤矿安全培训论文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室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