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下基础医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医患沟通是医疗过程中的关键,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顺利采取治疗措施的重要保证。临床医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本文探讨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措施,以供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患关系下基础医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患关系下基础医学论文 篇1: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我院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现状。方法:对我院392名实习医学生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形式對医患沟通探索、医患沟通教育发展情况、医患沟通过程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医学生虽对医患沟通学习持积极态度,但自身沟通技能差强人意,男女生得分比较,在医患探索调查以及医患沟通过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对医患沟通重要性认知度低于女生(P<0.05),男生在面对患者时明显比女生更具有自信心(P<0.05),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女生比男生更注重细节(P<0.05),而在医患沟通教育发展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急需提升,无论是医学理论教育还是临床实践带教,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育培养都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学生;技能调查

当前社会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恶性伤医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医疗秩序,还成为社会不合谐因素[1]。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内医学院校逐渐开始重视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医患沟通等课程相继开设,但是对在校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评价的研究较少,评价方法简单,难以具体深入地了解医学生的沟通技能[2]。

为了解我院实习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为医患沟通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故做此次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实习的昆明医科大学预防系医学生共392名作为研究对象,男生107人,女生285人。

(二)调查方法与统计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设计问卷,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基本资料、医患沟通探索、医患沟通教育发展情况调查、医患沟通过程情况四部分。发放问卷392份,一周后完成问卷回收,回收问卷392份,回收问卷后,用EpiData软件录入方法,录入完毕后核对,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医患沟通探索调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在对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以及改善医患关系有效措施方面都有正确的认知,其中除导致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医生和社会因素外,其余选项女生正确率以及对医患沟通重要性认知均高于男生,男、女生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关于影响医患关系患者方面的原因,男生认为患者主要是受社会谣言等影响对医护人员有心理偏见,而未意识到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还是患者与医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关于医疗纠纷的解决,区于思维方式不同,女生比较积极于尝试与当事医生沟通解决,男生则更倾向简单快捷的方式,即越过沟通过程直接投诉,而这样的选择只会使医患关系更加激化;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最有效的措施,男生更多认为需要媒体对医院和医务人员客观正面报道,借此逐步改变社会群众对因媒体负面报道对医务人员产生的误解观念,从而降低伤医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女生则更能认识到只有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医患之间信息对等化后,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生之所以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不够主要是因为医生数量与床位比不等,而临床工作量过大,医生心理及精神负荷过重而导致与患者情感交流缺失,男生却更多认为是因为医生与病人之间利益关系突出所致,表明对医生职业素养有所质疑。

(二)医患沟通教育发展情况

1. 医患沟通课程及岗前培训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学校开设医患沟通相关课程,78.82%的医学生表示很好很支持;关于所在学校医患沟通课程开设及重视程度的问题,39.54%的医学生表示已开设并很重视,27.55%表示已开设但不重视,20.16%的医学生则表示未开设;关于医患沟相关课程学习参与积极性,44.9%的医学生表示十分感兴趣并愿意参与,42.61%的医学生刚表示兴趣一般,有时间就参与,仅有1.03%的医学生不愿参与。56.89%的医学生认为课程效果一般,35.72%的医学生效果很好,仅3.57%的医学生表示没有效果。对于在医院是否进行岗前培训以及是否有医患沟通内容,63.52%的医学生表示有,并已进行医患沟通技术知识培训;19.64%的医学生表示有,但没有医患沟通知技能识的培训;58.46%的医学生表示所在医院带教老师对医患沟通方面知识有教授并很重视,19.14%的医学生表示有教授但不重视,6.89%的医学生表示没有教授;对于未来一段时间里经过有效医患沟通而使医患关系改善,43.62%的医学生感到喜忧参半,40.82%比较乐观,仅有13.01%觉得非常乐观;通过分析,男、女生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医学生对于目前学校开设相关沟通课程、效果以及医院带教老师对医患沟通知识的教授,不甚满意,虽然大多持有支持及参与的积极性,但实际教学成效不尽人意,目前只有13.01%的医学生对未来医患关系改善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如果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不提升,止步不前的话,这个数据只会有减无增,未来医患关系紧张程度实在令人堪忧。

2.医学生与患者沟通过程情况

64.03%的医学生认为自己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障碍主要是关于疾病专业性问题无法作答,55.11%的医学生认为自已面对患者时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46.43%的医学生认为是因为患者的不信任而导致不愿进行沟通,只有7.91%的医学生自信与患者沟通不存在障碍,男、女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女生仅有5.96%选择不存在障碍,而男生有13.08%,证明女生在面对患者时明显比男生缺乏自信心,因为原本对医患关系有所顾虑,导致面对患者时自信心不足,一旦患者提出质疑或是表示不信任,女生仅存的自信心也就随之消失,从而导致沟通失败,而男生则比女生表现得从容淡定,更具有自信,这无形中传递给患者一种安全感的信息,起到了提升沟通成功率的效果;医学生基本能在沟通过程中对患者始终保持尊重的语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用心倾听患者的讲述,并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给予患者关心安慰,但沟通结束后感谢患者的配合,男、女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異(P<0.05),分析男生虽然自信心较足,但与女生比较,缺乏善始善终的细致性,不拘小节的性别特质,导致容易忽略沟通结束对患者表示感谢配合,而女生敏感、心细的特质,在这里得以突显,良好的结束将为下一次沟通打下基础,也将从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讨论

虽然我国也很重视医患沟通教育问题,教育部与卫生部于2008年9月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文件,明确指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上应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在技能目标上应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3]。但据调查显示,27.55%表示已开设但不重视,20.16%的医学生则表示未开设;56.89%的医学生认为课程效果一般,明显低于国家医学教育的要求。78.82%的医学生对学校开设此类课程很支持也渴望得到更全面、更系统的医患沟通教育。调查中也发现实习医学生在与患者面对面沟通时也缺乏自信心,自信不存在障碍的医学生仅为7.91%,55.11%的医学生认为自已面对患者时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46.43%是因为患者的不信任而导致不愿进行沟通;19.64%的医学生表示医院带教老师有教授对医患沟通方面知识但不重视,6.89%的医学生则表示没有教授;近年医患纠纷中,因学生引起的比例从无到有,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医院、教师、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对临床实习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4]。因此,在带教过程中,部分带教老师为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从而缩小实习医学生的操作范围,大大减少了医学生的实践机会,包括医患交流沟通,另一方面,也存在带教老师自身沟通水平也有待提升,不能给医学生提供实用、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而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只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完整的采集病史,并对最终的诊断提供充足的依据[3]。作为未来将终身从事医疗行业的医学生们来说,这无疑是至关重要和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既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合谐医患关系的保障[5]。建议医学院校应该以更大的力度加强医患沟通方面的教学,特别是加强医学生与病人交流的能力,并推荐使用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PBL教学模式是以一个真实的情景问题为基础,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并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需要让学生创造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使学生更具有主动性、更好地参与其中,也能够更好地运用学习到的方法[6][7];同时建议增加针对性的人文素养培训,在当前国内的医疗机构中,一方面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人文医学素养缺失。医学生在今后的医疗实践工作中需要给予病人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治愈,更应该是心灵的抚慰[2]。通过系统、全面、实用的教学,掌握医患关系相关法律以及有效沟通的策略,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充分获取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增强与患者沟通时的自信心[8],从而提高与患者沟通的有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实践能力,需要医学院校不断探索医患沟通课程的合理安排,以及医院进一步加强导师的临床带教能力以及人文环境的建设等[1]。

参考文献:

[1]周海燕,董丽,周彩虹,等.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自我认知评估调查研究[J].中国肿瘤,2017,26(5):347-350.

[2]赵铁夫,马涵英,许学敏,等.在校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价现状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06):88-90.

[3]王俊,黄芳,金钧.医学本科临床实践阶段的医患沟通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2):296-297.

[4]陳素,郑峰,施婧瑶.加强本科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4):18-20.

[5]戴红梅,张波,周艳,等.医务人员及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的认知现状调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8):248-249.

[6]邹晓昭,赵铁夫.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现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7(08):101-103.

[7]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1-1074.

[8]李小艳,陈国栋,唐涛,等.开设医患沟通课程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3):128-131.

作者:徐静,向茜,李勤,栾艳,孙海滨,张弢,丁丽莉,张晋,黄静

医患关系下基础医学论文 篇2:

关于如何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

【摘 要】医患沟通是医疗过程中的关键,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顺利采取治疗措施的重要保证。临床医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本文探讨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生 医患沟通能力 培养 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医患交流不够,缺乏互相理解,造成许多医患矛盾。对于一名合格的医生来说,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避免医患纠纷,使医疗行为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要求。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除了扎实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沟通培训应在医学生、实习医师、住院医师中展开,并逐渐向课外延伸。

二、我国医患关系概述

(一)医患关系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2005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威胁、辱骂、暴力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61.48%的医院出现过在患者去世后,患者家属在医院内进行设灵堂、摆花圈等活动;更为严重的是,甚至出现杀害医护人员的恶性事件,给医务人员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尽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国家、医、患三方面的共同责任,但医师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处于更为主动的一方,医师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时期就注重培养医学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现状

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科学,以往的医学教育基本都仅仅强调对医学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生的培养要求也日益提高。2003年9月,由南京医科大学牵头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患沟通学》对医患沟通这个新的课题进行了探索,从政治、经济、人性、伦理、心理、人际、医学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了理论综合与实践总结。国内众多医学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沟通类选修课。

目前的医患沟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课程相对单调,课时相对偏少;涉及医患关系的内容简单,重点不够突出;教材及授课方式以理论为主,可操作性不强,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学生对讲授观点的了解不充分。

三、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基本素质

1.培养沟通技能

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包括一般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语言的选择和使用、诊治信息的医患沟通等。为了有效提高医学生这几方面的沟通能力,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阶段开展相应的沟通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开设《医学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等课程,奠定人际沟通的理论基础;在大学三、四年级的临床知识学习阶段,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医院管理学及医患沟通的艺术,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大学五年级的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能接触到真正的患者,是医患沟通能力运用、证实、纠正和提高的阶段。此外,还要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沟通主体意识,以促使其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形成主动沟通的思维习惯。

2.培养职业精神

爱岗敬业,对专业的热心与奉献是敬业的表现,同时也是医学实践的必要内容。培养医生职业基本素养,表现为临床能力、沟通技能和伦理学修养的培养。医生热衷并喜爱自己的专业,时刻倾注于医学事业,这是一种素养提升的表现。作为一名医生,除了具备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和卓越技能外,强烈的责任感更不可少。

医生的爱岗敬业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对专业知识和医学科学的崇尚,利用所学知识为患者排忧解难;对患者的热情和认真,医生热爱患者、关心患者,履行自己的职责,倾尽心血为患者服务,为患者的健康着想。

3.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

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沟通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本方法是对医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反复训练。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可以造成两种影响,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临床教师应起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样对医学生的工作、生活有着促进和激励的作用。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要认真运用医患沟通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还要注意专业知识的应用和理论学习。另外,提高沟通技巧,反复总结沟通经验也是非常必要的。医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在特定场合,沟通的特长就能发挥出来,使医患沟通更顺畅,同时也为医患关系的稳固建立注入了正能量。

(二)强化专业知识学习

医学生只有首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够在面对患者、接待患者、给病人检查治疗,尤其是面临患者提问时沉着应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答疑惑。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临床医学生才可以从容不迫地,以通俗易解的语言及规范科学的用词,回答患者提出的关于疾病的专业问题,并且对于专业知识以外的问题也可以提供很好的答案,避免因为支支吾吾、闪烁其词,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最终无法良好沟通。

(三)通过临床实践培养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每个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得来的。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与临床实践过程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以促进临床实践顺利进行,而临床实践则又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经验的积累是无止境的,临床情况千变万化,某位患者某种疾病的沟通效果也许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完全不同。临床医学生只有在接触各式各样患者的工作中,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切实感受并见识到不同患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综合分析患者的全面情况。

(四)加强医学法制教育

我国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生法制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导致部分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不能按照法律要求合法、规范地开展医疗工作,也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规避医疗风险。研究调查显示,有88%的医学生对医生执业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感兴趣,但不知道具体涉及哪些法律问题。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应当有意识地将国家已颁布的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纳入日常教学中,供医学生研习。同时,还应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普法活动,如法律知识讲座、辩论赛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医学生知法、懂法,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对日后可能遇到的医疗纠纷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五)医患沟通教学方法的改进

以往的医学院校对学生的教学,大多将重点放在对医学知识、医疗技能的教育上,而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要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的教育,强化医学生医患沟通的意识,使医学生面对患者及家属时更有自信、更加坦诚、更讲诚信。

1.开设相关课程。制定课程进度表,邀请教师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礼仪等方面,结合临床实际,对医学生进行医患关系、师生关系、医护关系沟通能力的强化训练。

2.SP情景模拟训练,即标准化病人培训。这是一种模仿临床常见医疗情景的训练模式,目的是锻炼医学生在实际面对病患时的处理能力和应对能力。

3.教学查房。科内组织教学查房,由教师亲身示范如何做一名善于沟通的好医生。

4.邀请名师开展讲座。邀请校内外德高望重的知名专家为学生举办系列小讲座,以前辈们严谨治学、廉洁行医、救死扶伤的风范来教育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5.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在学生实习工作之余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志愿者活动,以实习生为主体,为百姓提供医疗咨询与健康教育服务。这些活动可以为医学生提供一个直接与患者或亚健康人群沟通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四、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命和身体健康状况更加关注。我国医学科学教育的改革正不断深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标准也在发生变化。沟通能力是医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病史采集、疾病诊治和患者教育。而医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后备力量,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够有效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远,杨光远,赵锦程,等.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03):89-90.

[2]姜绮霞,姚定康,梁春,等.早期接触临床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02):255-256.

[3]董茂龙,胡大海.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01):26-28.

作者:龚莉琳

医患关系下基础医学论文 篇3:

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摘 要:伴随我国医疗改革的快速推进,医疗卫生工作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医患纠纷,使得医疗工作对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近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调整,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是医学发展中的现实需要,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注重对以后沟通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加强医患沟通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医患沟通 课程 实施策略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快速提升,人们对健康生活水平的需求日益增高,医疗健康产业也在迅速壮大。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产生社会医疗供给与需求直接的矛盾,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医患关系的紧张,这其中除需要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在医疗供给上下文章之外,还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生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从医学教育的角度需要教育工作在培养学生良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尤其是在医疗环境下的沟通技术训练显得尤为重要[1]。这是保证医学生更好地适应医疗环境,适应执业要求的重要技术准备。

1 医患沟通课程建设现状

1.1 医患沟通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医学教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和时代性的教育活动,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使得医学对人的问题的关注更加全面和系统,在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叠加了更多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功能。这对医学生的医学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医学生7种能力领域( 60条标准)中涉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就有9条标准,可见医患沟通教育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目前西方医学教育中十分注重培养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医患沟通课程建设是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方向,是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补充,它符合培养合格医生的需要[2],是医学教育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趋势。

1.2 医患沟通教学内容的特点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医患沟通没有作为独立课程呈现在医学教育体系之中,多数沟通训练的理论教学集中在《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之中,这些课程无法与医患沟通的核心内容相结合。而在实践环节,医患沟通训练主要是保留在临床实习中的师徒式的教育,其教学行为没有客观标准,教学内容主观性和随意性大,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缺乏科学的逻辑联系。近年来伴随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深层次的医患矛盾逐渐被暴露出来,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问题就是医生的沟通能力欠缺,这一现象正倒逼医学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目前,医患沟通已经逐渐成为各类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授课形式从理论化教学为主向以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实用性教学方向转变。但因我国卫生资源的紧缺性,在实际临床教学中较少进行直接的医患沟通教育,医患沟通课程的实践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主要变现为缺乏专业化的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形式化趋势明显,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水平的快速的提升还有待时日[3]。

2 医患沟通课程教学实践策略

2.1 建设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医患沟通课程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以往单纯地建设一门医患沟通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现实中医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基础医学课程的理论铺垫、心理学课程的方法学习,临床课程的技术操作,实习过程的现场训练,医患沟通课程应该贯穿医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成体系的课程建设是保障医学生系统掌握医患沟通技术的前提条件,这是医学教育建设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

2.2 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师资的培养也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具备较好的人文科学知识和对医学社会学的客观理解,还包括较为扎实的医学心理学理论和医学伦理学训练。此外,更多的还是需要临床教师在医学实践中对学生在真实案例基础上的训练,只有在真实、长期的医患沟通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完成对医学生医患沟通的训练。同时,教学相长的积极作用也是提升临床医生沟通技能的重要训练过程,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更好地提高各教学单位的临床工作质量,实现多赢的良好结果[4]。

2.3 医患沟通课程设置原则

(1)突出实践性为主的原则。注重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的能力培养,以实际案例为主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将沟通训练的过程进行细致化处理,教学中突出学生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将专业知识与具体科室、具体疾病进行结合,让教学活动更有抓手,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体验[5]。采用角色扮演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以真实环境为基础,加强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理解和相关技术的掌握。

(2)突出时代特点的原则。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突出我们的医患沟通教育与改革的大趋势和具体的医疗环境相结合,适度超前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和技术传授。做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医学教育的长程性和终身性使得医学生对某项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逐渐累加提升的过程,必须让学生掌握在未来变化的医疗环境中具有较好的自我提升的能力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其适用不同体质、不同等级和不同类型群体的多样化医疗环境的要求,进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自身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素质基础。

医患沟通是一个具有明显时代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起始阶段的院校教育环节应当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充分借鉴现代医学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医学教育规律,遵循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突出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实用性的重视[6]。同时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任务和动态过程,课程建设的重要使命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理论和技巧的掌握,为其顺利地开展医学实践奠定能力基础和知识储备。医患沟通课程的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需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共同努力,为医学教育的健康顺利发展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陆晓庆,陈宁,李谨,等.体验教学在医患沟通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80-81,108.

[2] 陈化,邓蕊,田冬霞.临床医生视角下的医学人文教学调查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12A):75-83.

[3] 杜莲,王婷,胡华.融入心理学技术的医患沟通技能实践课程初探[J].医学与哲学,2012,33(12A):63-64.

[4] 陆琳,何琳,陈玮,等.《医患沟通》课程对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4):360-363.

[5] 李红霞,左煌.对高等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设计与实践的分析[J].当代醫药论丛,2015,13(15):198-199.

[6] 李东霞,要洁,韩凌,等.提高医患沟通教学的质量——浅谈讲授医患沟通课程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1):904.

作者:何志磊 韩惠民 牛振海 王娜

上一篇: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论文下一篇:水利工程与水利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