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论文

2022-04-22

[摘要]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产品种类增多,发展日趋成熟。受其影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交易总额还是衍生品种类都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是由于发展时间尚短,市场活跃程度不足,衍生品的种类也难以满足投资者对产品多元化的要求,再加上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尚不尽如人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论文 篇1:

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启示

摘要: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大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困境。引发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监管导致的金融衍生品的全球性泛滥。我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如何加速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以迎合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如何又快又稳地发展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并少走弯路?金融危机从侧面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内衍生品发展;应时举措

由次贷危机引发并从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如一场大规模的金融海啸,瞬间吞噬了几乎全球所有的大小经济体。有人称它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说它百年不遇亦不为过。在这场危机中,垒球金融业最发达的经济体首当其冲。而始作俑者,恰恰是当代金融业最发达,金融创新最先进,金融衍生产品最多的美国。面对危机。我们一方面要设身处地考虑对策,积极应对;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分析,从中汲取教训,从而使我们在今后的金融改革创新中降低风险,少走弯路。

关于危机的根源,想必很多人都不再陌生。归根到底,这场危机是美国的美元国际本位制和美国长期实行的“双赤字”政策植下的祸根,而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次贷危机。更为确切地说,是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品危机。但是,即使次贷危机不爆发也会有别的金融衍生产品危机来引发美国金融危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保守估计,仅在2006年底,美国境内的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值约为400万亿美元,为美国12万亿美元GDP的30倍左右。金融衍生品是指从原生资产派生而来的金融工具。由于交易的不透明性,衍生品极易成为扩散风险的工具。长期以来,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实际上一直处于不受监管的自由状态。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很多基金公司、投行不惜铤而走险,借助极高的财务杠杆比率,疯狂发展衍生品业务,远远超出了公司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而错综复杂的衍生产品“关系网”,也将很多金融实体紧密连接到了一起,使它们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危机中,众多国际知名投行、基金公司纷纷落马。即使像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具有百年历史的顶尖投行也不能幸免,着实让人扼腕叹息。脱离实体经济基础和过度杠杆化的衍生市场,已经成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市场。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将其喻为“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它的杀伤性之所以巨大,在于其能够产生的连锁反应。犹如氢弹,先引爆作为前级的裂变弹,造成足够的温度及压力,之后的后级聚变才会开始。金融衍生品造就了人类金融业的空前繁荣,最终也酿成了世界金融史上的超级灾难。

在这里,我不是想把危机也归咎于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本身没有错,它是现代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其他发明一样,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产生,在促进人类金融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金融衍生品,也就没有当代金融业的空前繁荣。在金融业发达的国家,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交易品种也日趋多样。我国也早就认识到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但目前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结构简单,品种单一。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初,曾一度推进发展期货交易和外汇保证金交易等衍生品业务。但是由于当时监管制度还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未能跟上,导致了该类市场过度的泛滥。国家不得不对其中某些业务进行整顿乃至叫停。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振兴和完善期货市场的政策法规,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期货交易品种,以迎合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针对国内证券市场的股指期货业务已经酝酿成熟,正在寻求合适的时机推出。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也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由于次贷危机缘故,一些业务已经暂停)。今后,我国还将进一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将有更多、更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问世,我国将在迈向经济大国目标的同时实现金融强国的梦想。目前我国金融行业整体形势稳定,发展态势良好。但实际上,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已经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的不足更是成为制约金融发展的一大瓶颈。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金融衍生品发展还处在初学者的水平。国内一些较为先进的企业虽然意识到了金融衍生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无法对其进行很好的理解运用,加之风险意识不足,不少公司在购买了国外投行兜售的衍生产品后蒙受巨大损失。这些鲜活的案例,在给人以教训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反衬了当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事实表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还要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已经使得这种发展变得甘益紧迫。一方面是国内经济的迅速腾飞,中国将迅速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并在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更完善的与之相配套的金融衍生品服务体系。而经济发展催生的日益庞大的资本市场,客观上既需要多样金融衍生品的推动,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从长远来看,也只不过是牛刀小试。从国际上看,国外发达经济体的金融衍生品业务不断推阵出新。且日趋复杂。其发展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国内某些领域。2006年8月28日,全球最大的金融期货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了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及日元的期货和期权交易,这很有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定价权造成深远影响。今后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地发展,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如果我国不能在此之前发展完善好国内衍生品市场,未来经济金融的深层发展难免会掣肘于人。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衍生品市场应当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毋庸置疑,我们要大力发展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金融衍生品又是一把双刃剑,不当的使用或者过度的滥用也会给金融产业带来不必要的伤痛乃至重创。我们过去的经验教训和现在世界经济金融的严酷现实告诉我们,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首要任务就是做好监管。自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人们越来越多的提到金融监管这一名词。如果说美国自2001年以来的低利率货币政策是该危机的催生因素的话,那么美国相关机构对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不力则是早已埋藏的隐患。次贷危机证明,单纯依靠金融机构自身对衍生产品风险进行控制是远远不够的。金融衍生产品监管制度和交易规则的缺陷,助长了衍生产品的过度投机,并最终引爆了危机。难怪美国证监会(sEC)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认为,“大量的没有被监管的类似CDS的衍生品为此次金融

危机的头号恶棍”。

做好监管。国家首先要加强与之相关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当前对衍生品的立法和监管仅限于期货领域,国家和期货行业协会已经出台了较为完备的期货法律法规以及交易规则。随着衍生产品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相关立法和监管也应不断完善。我们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要针对国内发展的实际,结合过去的经验,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并在实际中不断加以完善,坚决杜绝制度上的漏洞。鉴于衍生品交易的特殊性,要将监管机构的行政监管与交易所的自律监管结合起来,并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逐步加强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监管部门并不是万能的。制度经济学有一句名言:“交易先于制度”。不可能在市场产品交易之前就制定一个十全十美的制度,而要随着市场和发展不断地去完善监管的制度和手段。监管部门一定要注意紧跟形势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中不断提高自身监管水平。此外,我们还应该高度重视对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教育、引导。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了解,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不少投资者一方面听信一些推销人员的片面宣传,另一方面又高估了自己防范风险的能力,这是非常危险的,同时也给监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监管部门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也是强化监管的一个方面。具体做法可以体现在开设专门课程、建立相关资格考试制度等。

在做好监管的前提下,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还要做到有序推进。所谓稳步,是要做到有选择、有步骤地推出。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监管的能力及其他条件成熟的程度,稳步培育市场,逐步推出产品,并依法、公正、适度地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监管。从世界范围看,在推出衍生品的顺序方面,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1996年对29个国家75个交易所的统计显示。最普遍的衍生合同是指数型产品,然后是利率型产品,最后是农产品。其标的出现的顺序依次是农产品、非贵金属、贵金属、货币、利率、股票、能源、指数和互换。美国的股票衍生品经历了场外股票期根、交易所股票期權、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权、股票互换和股票期货的顺序:1972年推出外汇期货、1973年推出股票期货、1975年推出抵押债券期货和国库券期货、1977年推出长期政府债券期货、1979年推出场外货币期权、1980年推出货币互换、1981年推出股票指数期货、1983年推出外汇期货期权和股票指数期货期权、1985年推出欧洲美元期权和互换期权、1987年推出平均期权和复合期权、1989年推出利率互换期货、1990年推出股票指数互换、1991年推出证券组合互换、1992年推出特种互换。这一过程和美国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过程有关系,每种产品的出现都体现了市场的需求。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监管的能力及其他条件成熟的程度,稳步培育市场,逐步推出产品,在条件不成熟时不去硬推,要积极创造条件,而在条件基本成熟时则要及时推出。当前国内衍生品市场主要是期货市场,而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多为商品期货。金融期货还处在试水阶段。等到时机成熟,国家就会推出金融期货。目前大家都普遍期待的股指期货就是金融期货。以后,我们还会有国债期货、人民币利率期货、汇率期货等等。有人说,只要有风险存在的地方就有金融衍生品。其实,反过来也一样:有金融衍生品的地方就有风险。因此,我们推行金融衍生品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风险,避免一哄而上,而要选择逐步推进。

要发展好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还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内地金融业尤其是衍生品市场相对落后,从根本上说是国际金融人才的缺乏。我国现代金融业历史短暂,没有经历过金融业的大风大浪的洗礼。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资历、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同国外同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衍生品领域,这种差距更为明显。国内衍生品市场结构简单,产品单一,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国内的外资银行往往先于我们推出众多的国内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原因。此外,我国金融从业人员更多的是接受产品以及相关理论的教育,研究如何追求更多的利润,风险意识还停留在一个较为模糊的阶段。在人才策略上,我们要坚持培养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香港金融界集中了大批专业知识人才。内地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采取引进香港金融教育方面的培训力量、培训方式、培训教材及考核方法;与香港合办金融学校,或选派合格人才到香港有关金融培训和实践机构短期培训或工作等方法,用各种渠道培养高级金融人才。同时,还要研究对高级人才的使用和待遇问题,加快实现内地金融人才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为我国金融衍生品行业的迅速崛起注入活力。

作者:黄炳国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论文 篇2:

浅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战略

[摘 要] 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产品种类增多,发展日趋成熟。受其影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交易总额还是衍生品种类都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是由于发展时间尚短,市场活跃程度不足,衍生品的种类也难以满足投资者对产品多元化的要求,再加上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尚不尽如人意。本文以上述问题及其成因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未来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现状 发展战略

一、金融衍生品的定义与功能概述

1.金融衍生品的定义

所谓金融衍生品,又称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其价值派生于标的资产价格的金融工具。即由金融基础工具(如股票和债券)衍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各种组合形式的总称,但是与其他金融资产不同的是,其本身并没有货币价值,其价格是从可以运用衍生工具进行买卖的货币、汇率、证券等的价值衍生出来的。从金融衍生品的种类上来看,它主要由期权、期货、远期合约和互换交易构成。目前,在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交易的主要工具。

从金融衍生品的合约类型来看,可以分为标准化合约和非标准化合约两类。标准化合约是指其标的物(基础资产)的交易价格,交易时间,资产特征,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标准化的,因此,此类合约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货合约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并且由交易所保证合约的履行。非标准化合约是指以上各项由交易的双方自行约定,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远期协议,同意以协议价格卖出标的资产的一方称为空头,同意以协议价格买入标的资产的一方称为多头,它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汇率波动的风险。此外,还有介于这两种合约的其他金融衍生品类型,如期权和掉期两大类。期权既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合同,也有在柜台交易的非标准化合同。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讨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合约。较为常见的掉期合约有利率掉期合约和货币掉期合约。利率掉期合约中规定的交换货币是同种货币;是异种货币,则为货币掉期。

2.金融衍生品的功能

从金融衍生品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来看,其产生和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能满足企业、机构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演化,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及其交易数额不断增加,其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当前国际资本市场上主要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对经济和金融最主要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风险管理。具体说来,金融衍生品能够帮助企业或机构投资者规避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拓宽金融服务的范围等等,由此可见,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功能对于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风险防范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1.与国际衍生品市场相比尚不够活跃

随着金融衍生品种类的增多和发展日趋成熟,我国银行业衍生产品近年来也步入到高速发展时期。以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为例,截至2006年6月底,人民币外汇掉期成交金额为240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利率互换名义本金余额约为171亿元人民币。但是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活跃程度尚嫌不足。2000年以来,国际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较为迅猛,全球场内衍生产品年总成交额从2000年的384.4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408.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9.7%。全球场外衍生产品本金余额从2000年95万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6月底的338.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9%。与此同时,境外离岸市场中的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较为活跃,出现了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NDO)、人民币无本金交割互换(NDS)和人民币结构性票据(Structured Notes)等产品,其中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从1996年就开始在香港为主的境外离岸市场上进行,2005年日均成交金额在10亿美元左右。我国已经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经济下的各行业特别是银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面临的风险种类与其对行业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加大。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通过不断扩大衍生产品的交易种类和客户范围,改变赢利模式与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2.产品同质性较高,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的衍生产品设计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品种类明显偏少,主要是在借鉴外资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基础上推出自己的相关产品,模仿度较高而独创性不足,难以满足中国企业或投资机构对金融衍生品的多元化需求。此外,我国金融衍生品还是以外汇类型为主,其次是利率类型的衍生品,而其他产品做得相对较少,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发行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而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具有高度的同质性,缺少对产品差异化的发展,也就无法争取到较为固定的客户需求。

3.交易方式单一,复杂程度较高

受到我国金融机构定价能力不足的限制,我国衍生品交易方式比较单一。目前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是中资银行与国内企业完成交易后再与外资银行进行平盘,或者国内企业与外资移行谈好交易的细节,然后再进行中资银行与国内企业的交易,最后由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完成整个交易。交易方式过于单一一方面限制了交易对象的范围,且过程较为复杂,降低了投资主体的投资兴趣;另一方面,不利于我国金融机构定价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使得金融机构丧失了在金融衍生品方面发展的主动性。

4.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设计和监管等环节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投资主体的角度来说,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拥有深厚知识功底的专业人才对其进行具体操作;从商业银行等金融衍生品的业务主体的角度来说,不仅需要金融衍生品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对业务实际操作的经验丰富的交易员、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的专门负责人等;从金融衍生品监管主体的角度来看,政府同样需要有金融衍生品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金融市场的监管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时间较短,衍生品的种类少,涉及的交易范围窄,该领域的人才储备尚嫌不足。

三、未来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战略分析

金融衍生品是企业、投资机构、商业银行等参与主体管理金融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稳定金融和经济市场的重要工具,因此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势在必行。结合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未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种类较少,交易总量也相对较低,尚不足以满足投资主体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因而应当加大对金融衍生品引入及创新的力度,发展出适合中国投资主体需求的产品。但是同时也应当看到,金融衍生品虽然对整体的国民经济有着积极的效应,但不能因为急于发展,而忽视其负面的经济效应。金融衍生品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使得它在吸引套期保值者、套利者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投机者,这些投机者的投资行为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他们可能行使的消极的投机行为,将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剧烈的波动,甚至导致市场风险的积累,而最终可能造成金融危机的发生。因此在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同时,不应当直接放松对衍生产品交易和种类的限制,还应当考虑到中国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控制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方向与速度,规范投资者行为,防止过度投机现象的发生。

2.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

商业银行是衍生产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衍生品交易的方式及自主性。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均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而这些战略投资者的定价能力很强,定价技术也非常先进。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妥善利用发挥这一资源,我国通过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提高自己的市场定价能力,从而达到转变经营模式、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目的。

3.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复杂性,赌气进行风险控制和交易管理需要大量专家型人才进行具体运作。我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应当是一方面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对国内外有丰富经验的衍生品交易与管理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现有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银行员工素质建设,以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玉贞: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思考[J].工会论坛,2007(3)

[2]方 琼 周 昂: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浅析[J].时代经贸,2008(3)

[3]张 颖:权证市场的波动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5)

[4]金春宝 孔 源 潘英俊: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2)

[5]曲 韵: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J].工会论坛,2007(6)

作者:范 舟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论文 篇3:

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改革的不断深化,进行金融创新以规避金融风险的呼声日渐高涨。加之2006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落户,以及沪深股指期货300即将推出,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势在必行。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市场 发展 风险

一、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金融衍生品,又称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其价值派生于标的资产价格的金融工具。它主要由期权、期货、远期合约和互换交易构成。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说:“在国际货币市场的批判中成长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增加了避险机遇,使金融系统比30年前更加灵活有效,经济自身对金融动荡更具有弹性。”精辟地概括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作用。从微观角度看,金融衍生品有规避风险、发现价格、套期保值,以及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等功能。从宏观的角度看,金融衍生品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国家总体的金融风险,吸纳社会闲置资金,有效地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交易效率。

随着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过度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程度,也就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直接竞争。同时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使我国金融机构面临日趋严重的金融风险。在竞争和风险的双重作用下,推动金融创新,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就成为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确保我国金融体系适度竞争和稳定的客观需要。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路径选择分析

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应遵循“适应经济金融改革进程、满足市场需求、结构上由简到繁、风险上由低到高”的总体原则,在深入研究和吸收国外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选择、有步骤地发展金融衍生品。

发达国家最先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一般是外汇类合约,随后是国债类、利率类、股票类、互换类,最后是信用衍生产品。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则纷纷以股指期货作为首选的衍生产品入市。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出发,加之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不难找出中国发展金融期货的发展道路——以股指期货为突破口,逐渐发展国债期货、利率期货等衍生产品,发挥后发优势和政府的作用,以遵循强制性演进模式来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1.股指期货。从当前来看,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相对来说最成熟。我国的股市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沪深300指数业已建立,股指期货可以作为首选品种。股指期货对于投资者套期保值、转移风险都有一定的好处,特别是在我国股市还没有做空机制的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促进股市做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股市的稳定发展。

2.国债期货。1995年初春的“3·27”国债事件表明我国的国债期货仍存在一定风险。目前国债市场的规模确实比1995年时大得多,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国债实行总量管理,造成国债的期限结构不尽合理,中长期国债多而短期国债少。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国债实行余额管理,这将有利于改善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但要达到合理的收益分布还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我国目前国债交易市场分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市场参与者也被人为地分成两部分,所以在国债期货推出前可能还要做一些工作。

3.利率期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有可能推出利率期货。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存贷款利率的自由浮动,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市场信号来决定参考利率。我国目前已经推出了上海银行间拆放款利率作为参考利率,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汇率期货。汇率期货的推出需要较长时间。虽然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由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但美元在我国外贸、外汇、外债中所占比例仍然非常大,而人民币正在逐步升值。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但是目前距此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5.掉期期货。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外资的进入,在利率掉期和汇率掉期方面的业务必将随之发展,在掉期业务取得比较成熟的经验之后,可研究推出掉期期货。

三、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场上的投资者才有长期投资的准备和动力,金融衍生品市场才有稳定和高流动性的基础。具体做法:一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如通过修订《证券法》、《公司法》、《破产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二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为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基础环境;三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引导和调节的作用,而不是行政干预;四是优先发展场内交易,如股指期货和期权、利率期货和期权、汇率期货和期权等,再适度利用场外交易。因为场内交易有严格的监管与交易体系,有保证金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更加安全;四是提高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发及定价能力。通过自主制定合理的人民币衍生产品报价,提高国内金融服务效率,增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五是建立健全高度协同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市场参与者自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三方面协作的管理模式,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迅速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监管水平,同时还应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监管与合作。

此外还应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防范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通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逐步采用最新的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及相应模型,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提高管控能力。并且不断推进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加强理论研究和复合型金融理论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成思危:民建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金融衍生品问题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第12期

[2]李义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几点建议》.《观察思考》,2007年第24期

[3]潘丽娟:东北财经财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之障碍及策略分析》.《内江科技》,2007年第3期

作者:江 宵

上一篇:小学语文读带写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互动式口语教学商务英语论文